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21 # 獨吟黃昏

    我最喜歡的近代女作家應該是畢淑敏。

    畢淑敏,中共黨員,國家一級作家,內科主冶醫師,心埋諮詢師,當過軍醫。她的多重身份為她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養分,所以,她的每一部作品都那麼有深度,都那麼直擊人心。

    畢淑敏有,《崑崙觴》,《紅處方》,《畢淑敏文集》,《血玲瓏》,,《拯救乳房》,《女心理師》,《鮮花手術》等等暢銷書,她的《學會看病》被選入五年級語文教材。

    畢淑敏獲得無數個各類文學獎,她的文字質樸真誠,訴說的是對世界的驚奇,對生命刻骨銘心的感悟,對生活始終不變的熱愛,儘管她筆下也有傷害,委屈,憤怒的負面情緒,但她的文多中隨處都充滿了人生的精彩和生命的智慧。

    畢淑敏最值得一看的一本書,我認為是《花冠病毒》,它與眼下在世界上肆虐的新冠病毒不謀而合,這部關於傳染病的小說和她當初在非典一線的體驗密不可分,書中所描述的對死亡的從容,以及如何在天災來臨時怎樣保護自己,對於如何防範目前新冠病毒有很好的提示作用。當然,畢淑敏本人也說過,如果你沒有人道主義情懷,那乾脆就不要讀,扔了它。

    總之,畢淑敏的文學作品涉獵的內容門類非常廣泛,你有什麼樣的心理訴求,在她的文字中都可以找到答案,去讀畢淑敏的書吧,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 22 # 讀書的日子666

    最喜歡的女作家是張愛玲。

    初讀為的是故事。《傾城之戀》《金鎖記》等等都被故事吸引得不可自拔。

    再讀為的是語言。每篇文章不乏色彩斑斕的外貌描寫,更有一些直戳人心的議論。具體可以去看看《紅玫瑰與白玫瑰》。

    又讀為的是蒼涼。書中每個人都逃不脫蒼涼的結局。就算是白流蘇的愛情也只是戰爭毀滅了兩座城的補償而已。

  • 23 # 都是個人想法

    張小嫻 文筆細膩,寫出的文章扣人心絃,她的作品對愛情做出了獨特的闡釋,確總能準確的擊中讀者的心。在張小嫻的小說中,主人公們就是這樣以含笑飲毒酒的方式追求著愛情、失望於愛情,並在這種愉快而痛苦的歷程中展示出對都市情愛別樣的感悟。

  • 24 # 雪無痕3

    張愛玲,出身名門,她的外曾祖父李鴻章以及祖父張佩綸均為晚清重臣。張愛玲的作品善於細膩地描寫人的情感,對人生有深層次的思考,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她自己的情路十分不順,渣男胡蘭成始亂終棄,她倆的情感糾葛也是轟動一時。

  • 25 # 半生流離為誰安

    張愛玲

    1943年,張愛玲在《紫羅蘭》上發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該小說使張愛玲在上海文壇一炮打響,嶄露頭角。此後,張愛玲一發不可收拾,陸續發表了《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經》、《傾城之戀》等一系列小說,散文。

    張愛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獨具魅力的作家,她一生的創作涉及小說、散文、劇本評論,其中以小說成就最高。張愛玲小說超越了她所處的時代。她的小說無論是選材、立意,還是人物塑造、敘事結構和語言技巧無不顯現出個人的特色,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就;她的小說無論是超越雅俗,還是對邊緣化小人物的深入描寫,都是20世紀40年代的其他任何作家無法比擬的。因此她的小說不能歸於任何一個小說流派,而是個獨特的存在,為中國小說史做出了獨特的貢獻。張愛玲貢獻了一批文學精品,創造了寫實小說的新高,在中國小說史具有座標的價值。其小說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拓展了女性批判新視野和女性文學的新天地

    張愛玲的小說,與丁玲、冰心等女性作家的作品相比,具有更為鮮明的女性主義特徵。20世紀40年代的張愛玲遠離抗日救國的主流話語,把眼光投向了“婚姻、愛情、家庭、女人的挫折、女人的處境——一個充滿女性氣息的世界”。其小說集《傳奇》刻畫了一大群真實地生存於男權文化之下的女性群像。在中國現代女性作家中,沒有一個人像張愛玲一樣,從女性本體出發,懷著對經濟和精神上缺乏獨立自主女性的深切同情和關注,孜孜於女性悲慘命運的寫作,透過對一系列女性殊途同歸的可悲命運的描寫,既揭示了男權社會制度、傳統文化及習俗對女性的摧殘,更將筆觸深入到女性精神世界,從女人原罪意識出發,對女性自身的人格弱點進行了思索與批判,開啟女性批判立場。

    張愛玲小說摒棄了“五四”作品中女性對男權社會單一的控訴,而是“讓女性在自己的位置上自演自繹,呈現其矛盾、壓抑、自我衝突以致醜怪畸形的深層面貌”。小說敘事的主要聚焦者都是女性,其小說中的女人居住在上海或香港,有知識的女性如白流蘇、敦鳳等,無知識的如曹七巧、霓喜等。她們考慮的只是自己的生存狀態和喜怒哀樂,幾乎都把婚姻當作了自己的職業和獲取金錢、物質的籌碼,全然沒有女性的自我尊嚴和獨立人格,甚至不自覺地替代男性在家庭中扮演著施害於人的角色。張愛玲認為,外在的社會因素對女性的禁錮固然是造成女性生存狀態和悲劇命運的主要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還在於女性心靈深處的自私、軟弱和奴性意識。人的悲劇性命運不僅存在於外界的威脅,更存在於人的本性中,人類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這就使張愛玲小說由對女性悲劇命運成因的剖析,而上升到了對更具普遍意義的人性、人生、命運、歷史的感悟與思考。

    張愛玲小說對女性內心陰暗面進行了極其深刻的批判,但其批判又留有情面。正如她自己所說:“女人縱有千般不是,女人的精神裡面卻有一點‘地母’的根芽。”“女人地母般根芽”的偉大使她能夠寬恕女人的一切。這就避免了對女性進行一般化的描寫,而進入到更高層次的理性思考層面,使女性心理批判創作達到一個新高峰,從而拓展了女性批判新視野。張愛玲還能站在凡俗女性的角度來審視女性問題,這一獨特觀察視角的選取,使女性寫作文字空間中的文化意蘊得以彰顯,為中國女性文學打開了一方新的天地,並對後來的女性文學具有不可忽視的啟迪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曾透過哪些渠道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