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風的貓

    不是等不了,是人生短暫能做到的事情很少

    做好你想做的事情,留下你想留下的回憶

    才能不留遺憾!

    在人生旅途,每一個站點到站都是對應一件你應該完成的事情。錯過了站你也就錯過了做這件事情的機會了。陪伴孩子是你到老回憶起來都會咧嘴笑。

    古話說的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不管你把愛情還是金錢放在第一位都會覺得有缺失,而愛情卻是能變成親情的。把親情放在第一位才能不留遺憾。

  • 2 # 清貧入繁華

    對,太對了。

    時間過去了孩子會長大,孩子的童年你就錯過了。你會發現孩子會和陪伴她長大的親人親,和你的話會比較疏遠。

    父母養老更是等不得,孩子長大吧起碼人還在,父母老了就會離去。別真的子欲養而親不待。珍惜眼前人啊。

  • 3 # 道與慧

    這個觀點完全贊同的,就像那句話說的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

    孩子的成長也是隻有一次的,錯過了就永遠無法彌補。

    所以,現在即使再苦再累,我們也要抽出時間,陪孩子,陪父母老人,錢可以慢慢掙,孩子和父母等不起的

  • 4 # 樊梵凡說

    最不等人的就是時間,初中時有一個女同學她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外出務工,初三那年父母覺得錢也攢的差不多了就準備回家鄉做點生意,但同學不理解就問工作好好的回來做生意幹嘛,做小生意辛苦多了。父母說做生意只是順帶更多的是想多多陪伴他們姐弟,同學直接翻了個白眼說:我小的時候你們在哪裡,我都長大了你們才想著回來陪伴我們。

    如果可以選擇還是做好當下比較好,總想著以後如何,以後是否還有機會那是未知的,且時間不待人,孩子的成長父母的老去我們無法阻擋,也不可能重來,人生總要有取捨。

  • 5 # 淡然若素

    首先時間易逝,不可複製。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可逆的,錯過了就是永遠。後期再想介入孩子的成長,想陪伴他,教育他,也就很難,因為有了隔閡,有了距離。孩子大了就會慢慢脫離對父母的依賴。想管管不了,想陪伴吧,人家已經不需要了。也就失去了與孩子建立感情的最佳時期。

    其次,父母老了,能活的日子屈指可數,父母能陪伴我們的時間也不會太多。隨著歲月的流失,身體會越來越差,能曾著他們還能動時多陪他們散散步,跳跳健身操。曾他們胃口還好,多帶他們吃吃美食。不要等他們吃不進了,動不了,在來孝順。要知道子欲養,而親不待,乃是人生最遺憾的事

    最後,無論是孩子還是父母,都是幾世修來的緣分,今生能在一起,我們應感恩和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相處和情分,不要等到都失去了才來遺憾和惋惜。

  • 6 # 安媽說親子

    [互粉]首先你的問題,我和你一樣,持肯定態度!

    [互粉]人生很多遺憾因為時間的流逝而無法彌補!莫過於這二種,孩子的成長歲月!父母老去的速度!

    [互粉]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子預孝而親不待!或許等待功成名就之時,墳頭草已數尺高!如果功成名就不能和親人分享,那還有什麼意義呢?

    [互粉]孩子的成長不可逆!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而不能陪伴!且不說自己忽略了許多親子之間的幸福。一個童年被忽略的人,將用一輩子來治癒童年,相信每個愛孩子的父母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成年人還為此而困擾,痛苦一生!

    [互粉]也許在上個世紀,在我們的上一輩,很多父母為了生計,實在沒辦法,離開自己的孩子,親人。那是社會現實造就的!不謀生就得餓死!所以那個年代成長起來的孩子基本都沒能享受到父母日日夜夜的溫暖呵護!很不幸,我們這一代人就是當年的孩子!

    [互粉]如今我們成了父母,我們現在的社會現狀至少比起以前,已經大部分解決了溫飽生計問題,我們儘量不需要像父輩那樣背井離鄉了!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關注陪伴孩子的成長,陪伴日漸老去的父母!

  • 7 # 周小墨AK

    孩子每天都在成長,需要的是我們的陪伴,是愛的陪伴,是心的陪伴,父母陪伴孩子成長,孩子的性格最是健全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什麼事事對的,是可以做的,什麼事是錯的,做了就要付出代價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怎麼樣來保護自己,遠離危險

    父母是孩子的最重要的老師,言傳身教,所以孩子需要我們的陪伴

    孩子在長大,父母卻在慢慢老去,雖然父母總是體貼我們,總告訴我們,他們很好,身體很好,吃的很好,心情很好,讓我們安心工作,不必常常回家看看

    可事實並不是如此,父母比孩子更需要我們的陪伴,因為你並不能確定,父母可以等你多久,等你長工資?等你升職!等你有假期?等你完成一大單生意?等你孩子長大?還是要等你退休?

    你讓父母等的藉口,從來都不重複,可,等有一天,你發現,父母再也不會等你了

    你能做到問心無愧?你不會後悔嗎?

    父母把我們養大,幫我們帶孩子,做家務,我們常常回家看看,就真的很難嗎?

    子欲養而親不待,別讓自己後悔

  • 8 # 信陽紅娘小美

    陪伴該子和為父母養老真的是等不得,如果有條件儘量多陪陪孩子讓孩子和自己一起生活,不要只負責生,生完讓老人帶自己去外地工作,不管不問,這樣對孩子的身心很不利,從小不陪孩子等孩子長大些叛逆的時候很難管教後悔都來不及,掙錢重要孩子更重要!條件允許趁父母都還健在多陪陪他們帶他們多出去走走以免以後留有遺憾!

  • 9 # 人要學會長大

    樓主你好

    子欲養而親不待,為了不給自己留下終身的遺憾,所以孝敬老人,是必須的事情,父母對我們的要求,並沒有太多,只是希望有時間可以多多陪伴他們,有耐心的聽他們嘮叨,多想想小時候父母是怎麼對我們的,作為孩子長大了更應該加倍的回報,沒錢可以再賺,但是錯過了孩子的成長,那就沒有再次陪伴的機會,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建議還是要有效的陪伴孩子成長,讓他從小生活在有愛的家庭,因為很多犯罪的人,他的童年很多是缺愛造成的心理偏激,所以作為父母不要吝嗇陪伴孩子的時間。

    做人要上對的起養育我們的父母,下要對的起我們自己生的,這就是做人必須擔起的責任,所以我覺得陪伴孩子和為父母養老,都是最重要,也是不能等有時間再去做,這就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

  • 10 # 菊韻有範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父母也是自己最親的人,一定不要缺少成長和養老的陪伴,心中才不會有遺憾。

    有很多的父母為了過更好的生活,小孩放在老家給老人帶,一年也就回個一次,錯過所有成長的過程,成了老家的留守兒童。

    小孩從懂事到上學,內心最渴望的是陪伴,如果缺少了父母的陪伴,會變得內向冷淡,不願與人多溝通,一旦渡過需要你陪伴的時候,然而你都不在,未來他也可以不需要你的關愛,因為他變獨立,鎖在自己的世界裡,不願分享任何事情。

    《常回家看看》這首歌唱到無數人的心坎裡,當爸爸媽媽隨著時間慢慢老去,他們也希望兒女常回家看看,哪怕是簡單的陪著聊天,吃餐飯,都能讓他們感到無比快樂滿足。

    人生在世,錢是賺不完的,親情是最親的情感,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看到人最脆弱的一面,除了賺錢,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的陪伴 。

    不要再做一個等待者,勇於用行動證明自己對家人的關愛,做個好父母,同時也做個好兒女。

  • 11 # 雲陌恬兮

    首先,我認為這個說法是對的,就我自己而言,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女兒十三,兒子三歲。

    姐姐小時候,那時,我們婚後第三年,房子是按揭的,每月要還貸款,婆婆在農村帶大哥家的老大,不是老人家不來城裡給我看,只能無奈送回老家,姐姐十個月斷奶後,我就重新上班了,丟了她在農村。上班後第一次回家看她,小小的她不會說話,只知道委屈得哭,不敢讓我抱,躲著哭,那時,每次回去,我心都碎了一地;每次走,她大哭,我默默地流眼淚,還不能讓家人看到。生活所迫,都是無奈之舉。

    弟弟三歲,從出生到現在,一直沒離開過我。因為這些年,我考了幾個資格證,兼職了一家單位,每月能有固定收入,又兼職了之前的工作,幫人家打理出租房屋,又有些固定收益,所以,現在我可以安心在家帶兩個孩子。

    現在對弟弟的一切,好像是我對姐姐的彌補,姐姐三歲之前不是我帶的,爺爺奶奶寵得多,性格犟得很。弟弟是我自己帶,我便有機會總結帶姐姐時犯下的錯誤,儘量改正,顯而易見,小的,更討喜些。

    很幸運的是我父母、公婆都在。我一直力所能及地做好作為女兒和媳婦能做的一切,心安即是最好!

  • 12 # 陽朔驢窩窩主

    當然,時間就是生命,孩子的成長,每一天都不一樣,他的嬰幼兒時期,是特別需要父母的陪伴與教育的,這個時候的你就是孩子的一切,在這兩個階段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端正人生的態度,養成良好的習慣,非常關鍵,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這些教育會根深蒂固深入他的思想裡,人生價值觀與方向不會錯,即使是叛逆期,那也是生活中的一些調味品,為了顯示自己長大和與眾不同的表演罷了。

    為父母養老,那更是不能等的,“子欲養而親不待”,隨著時間的流逝,父母的身體狀況越來越衰弱,也許,某一天醒來,你發現父母步履蹣跚,也許某一天,因為年紀大了,老糊塗了,他連你也不認識了,也許……,我們不知道那一天什麼時候會到來,所以,趁時間還來得及,好好陪伴父母,為父母養老吧。

  • 13 # 劉轅熙

    在上海這樣的城市 我身邊的同事 外地來的居多

    他們無一不是背井離鄉 離開養育自己的父母 在這片感熟悉而忙碌的城市裡 為或大或小的夢想而努力奔走 迷茫卻又不敢停歇

    能夠和另一半一起在上海安家,需要足夠的家庭基礎和自身的努力以及幸運。

    可是,我們多數人,沒那麼幸運。

    如今,最早的一批90後,都已經邁入30歲這個充滿著各種壓力的人生階段。

    相信很多人甚至都沒緩過神來,彷彿自己昨天還是那個青春少年,怎麼就忽然到已經30歲了。

    相信大家都一樣,父母好像已經不再和當初那樣有活力了。

    他們眼睛開始有點花了,走路不像以前那麼快了,甚至我們和他們聊很多東西,他們都不太能理解了。

    我記得我小時候,我媽可以一邊拖著我,一邊走十幾裡地去挖野菜,從來不說累。

    這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確實正在慢慢老去,悄無聲息。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時間真的很可怕。

    而我們,除了拼命努力,沒有其他選擇。

    至尊寶對紫霞說,不戴金箍,如何救你?戴上金箍,如何愛你?...

    面對老去的父母,和現實的生活,這句話也同樣適用。

    留給我們的時間越來越少,為了賺更多的錢,我們不得不離開故土離開他們。

    我們需要拼盡所有努力,用盡可能快的速度,獲得能夠讓他們晚年生活有保障的能力。

    就算被別人說,你看那個人好像一條狗哦。

    建議大家,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每年能帶父母去做一次針對老年人的健康體檢。

    對於老人來說,沒有什麼能比健康的身體更有珍貴。

    唉,看到這個話題,其實有好多好多感悟想分享給大家,明天還要努力工作。

    以後有機會再說。

    大家晚安。

  • 14 # 寧靜島嶼NJ

    從孩子出生到滿月,再到一步步長大,他們的一舉一動總能牽動父母的各方面情緒,經常聽到很多父母抱怨自家的熊孩子太調皮:

    家裡簡直成了他們的遊樂場,到處東奔西跑,吵吵鬧鬧,稍不注意大白牆變成了他們的畫板;衛生紙被撕的滿地都是 ;地板上堆了各種玩具……..

    的確,在父母眼裡,這些熊孩子就像脫韁的野馬,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可你知道嗎?他們的這些表現,都與你有關。

    但試著用孩子的思維理解他們所有的思想,你會發現這些你眼中的熊孩子,竟然如此單純可愛。

    短片中,三組家庭聚會,孩子在家裡你追我趕地打鬧著,坐在一旁聊天的家長看到熊孩子調皮的樣子時,只能無奈搖頭。

    當他們各自說起孩子在家調皮搗蛋時的場景時,相信無論發生在誰身上都會無比讓人抓狂:

    一位爸爸熬了一個禮拜寫的程式,一轉眼功夫全被孩子給毀了;

    趁媽媽敷面膜的時候,女兒把剩下的面膜全給我撕了,然後攤了一地;

    女兒把媽媽畫了兩個星期的畫,趁媽媽不在時,用畫筆隨便一塗,全給毀了。

    然而短片的後面,孩子們的幾句心聲,卻讓人一陣陣心酸湧上心頭:

    “我媽媽只要一敷面膜就好久不理我,還好我比較厲害,把她的面膜全部弄乾,就不用等了。”

    “媽媽只要一畫畫就不陪我了,於是我就幫他塗一塗,幫她完成啦。”

    你看,孩子表現出的是調皮搗蛋,實際上他是在尋求你的關注,他們只是需要你的陪伴而已。

    2

    短片中的故事,其實就是當下無數家庭的縮影,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即便待在孩子身邊,但幾乎和孩子之間沒有互動,要麼自己在一邊玩手機,要麼做其他的事情。

    久而久之,明明住在同一個屋簷下,本應該是最親近的關係,卻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前些陣子,《少年說2》中一個小男孩在全校師生面前控訴自己的父母。

    他說:“我一直以為,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每當自己看著爸媽時,他們看著的,永遠都是手機。”

    更讓他無法理解的是,每當他調皮搗亂時,爸爸媽媽為了讓他安靜下來,竟然把手機扔給他,讓他自己玩。

    父母好像從來都沒想過,孩子這一時的安靜,最後換來的結果是什麼?

    要知道沒有互動和交流的陪伴就是隱形陪伴,這不叫做陪伴,充其量只是陪著。

    真正的陪伴,不僅在於時間的多少,還要在於付出了多少的真心。

    3

    我們都知道陪伴的重要性,但在現實生活中,總是有各種各樣的事,成為我們無法陪伴孩子的原因:

    總想著,忙完這一陣再好好陪孩子;多掙點錢就好好陪孩子;以後有的是時間,不差這兩年……

    可是,誰又知道自己的餘生中能抽出多少時間陪孩子?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新聞,一位媽媽因為值班,沒辦法陪在孩子身邊。3歲的孩子想媽媽了,就跑去媽媽的單位,只為偷偷看媽媽一眼。

    見到媽媽時,不哭不鬧,沒有央求媽媽回家,而是和媽媽說:“媽媽我不打擾你工作,我親親你就走。”

    孩子的懂事體貼,讓在場的所有人眼眶溼潤。

    不由得想起,前兩天看到的一篇名為《我太愛那件禮物了》的作文,其中有幾句話這樣寫道:

    “任何東西都比不上父親給我的那一個眼神。”

    “那個擁抱和那句話,一直給我力量。”

    我抱著爸爸說:“你做的玩具是世界上最好的玩具……...”

    多少父母看了眼角溼潤,幾句簡單的話,卻勾勒出他細膩敏感的精神世界,這是一顆渴望陪伴的孤獨心靈。

    要知道,錢是永遠賺不完的,工作也是做不完的,而孩子的成長卻只有一次。

    4

    孩子小的時候,老是哭鬧,你感到很煩,但是等到他們漸漸長大,開始有了自己的生活,與我們漸行漸遠時,又追悔不已。

    當你想補償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對孩子瞭解的太少,你們之間早已豎起了一堵高高的牆。

    記得《奇葩說》辯手顏如晶講了自己的故事:從小到大,父親常年在外,所以她跟父親都沒有怎麼相處過。

    然而在她26歲時,收到了爸爸送她的冰雪奇緣和小豬佩奇。而早已長成女漢子的顏如晶真正想要的拳套和腳靶,父親卻一無所知。

    經常有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管不住,父母感到焦慮,孩子也常常覺得煩躁或委屈。

    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沒有和孩子互動和交流,無效的陪伴孩子,才讓你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要知道,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現在多做一點,將來遺憾少一點。

  • 15 # 南方姑娘紫晗

    對的。

    錯過了孩子成長的機會,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了,再也回不來了,孩子大了,也不需要家長陪伴了,所以培養孩子習慣、溝通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錯過,哪怕孩子寫作業時,你坐在旁邊陪著他;週末放假了,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美食,一起享受午後的休閒時光。

    孩子小的時候,是最渴望有父母在身邊的,你如果缺失了,意味著孩子在心中沒那麼重要了,孩子的內心也有會埋怨,有自卑的情緒的。

    父母一天天老去,更要去多陪伴一下,別說等你忙完工作就去,等你有錢了再去看他們時,他們已經不需要了。

    這一生,千萬不能辜負和虧欠我生的人和生我的人,好好教育孩子,好好陪伴父母,上有老,下有小的孩子,有些東西,是不可以等待的,比如愛情,比如陪伴,比如相處,都不要留下遺憾。

  • 16 # 梓墨0216

    十分贊同這句話,很多事可以緩緩來,陪孩子成長和為父母養老等不得,因為,這兩件事涉及的是你最親最近的人,最重要的是,它們都是有時限的。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老公收入尚可,有幸大多數時間都在陪伴著家人,雖然事業上沒有什麼成就感,家庭和睦,父母健康,孩子懂事上進,也算是本人對這個家的最大貢獻了。

    先說為父母養老這件事,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慢慢發現,父母心態上的變化,他們對你的依賴越來越強烈,會越來越在意你的看法,遇事會想徵求你的意見。原來強勢,有力的父母,慢慢變得越來越像小孩子,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你以及你的孩子,他們會囉嗦,但更會看你臉色,你若無意間誇獎他們一下,他們會非常開心,非常得意,然後,更加賣力地幫你照顧家,照顧你,照顧你的孩子,像不像小時候被表揚後越發表現好的孩子?

    再說身體上的變化,不管你多大年齡,如果細心觀察,你會發現,你的父母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老去,他們的白頭髮越來越多,臉上的皺紋越來越多,背越來越駝,身材越來越萎縮;如果你天天跟他們在一起,你還會發現,他們拿東西時,手上的動作越來越緩慢,走路的時候,越來越費勁,勤快一輩子的人,只要往沙發上一坐,看著電視都能睡著;你還會發現,他們的聽力越來越差,眼神開始變得混濁,記性也越來越差,有時候還會又固執又糊塗。

    這一切的一切都在預示著,你的父母在一天天老去!這是自然規律,誰都無法改變,這也是個殘酷的現實,因為,你不得不承認,他們能伴著你的時光越來越少了!

    不想說下去了,突然有點想哭,只想說,有時間多陪陪你的父母,盡孝要趁早,別等他們不在了,再去後悔莫及!

    再來說一說孩子的成長,參加學校家長會時,校長說,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是有時效的,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你對孩子的教育時效,大約就是十幾年,這十幾年,如果你能耐心的陪伴孩子,細心的教導孩子,跟孩子一起成長,那你的孩子從小就被種下愛和約束的種子,長大了怎麼會不優秀呢?

    對於校長的這一番言論,我深以為然,我家倆寶,自從有了老二開始,我幾乎就全職帶孩子,也曾經苦悶彷徨,覺得自己與社會脫節,沒有實現自己的價值,不過,看到自己悉心教導長大的兩個孩子都還算優秀,就覺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反觀我的一位女朋友,自己是個女強人,事業上順風順水,強勢能幹,憑自己的能力買房買車,供養一家老小,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送回老家讓老人帶,幾乎就沒管過,後來接進城上學,還是沒空管孩子,小學時不好好學習,託人上了個普通的中學,成績不好還總惹事,三天兩頭跟別人打架,被叫家長,當媽的頭疼不已,叫苦不迭。

    家庭教育從小就缺失的孩子 有可能需要自己面對越來越混亂的人生,這樣的結果,到底是誰的錯?

    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作為父母的我們付出多大的心血跟心力才能完成!沒有人在意你曾經付出過什麼,人們只看到你的孩子成長為什麼樣子,那是你種下的因,結下的果,很公平,付出什麼,收穫什麼!

    把握我們還擁有的時效,無論對老人還是孩子,多一些陪伴。抽時間帶他們去看外面的花花世界,去大自然撒歡,去不同的地方體味不同的風土人情,去見世面,去體驗,去發現,去探索!在有限的時間裡,體會無限的親情吧!

  • 17 # 十分小明

    如果做一件事可以有很多次機會,那它相比於只有一次機會的事情可以遲點完成。而陪伴孩子成長,和為父母盡孝都可以算得上是隻有一次機會的事情。

    1

    錢,擁有再多,終究只是身外之物,而親情卻能貫穿人的一生,讓我們從中獲得無盡的幸福感。

    每日奔忙,拼命賺錢的人們,為的是有能力達到自己想要追求的物質條件,以此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成就感。往往過分投入在奔忙中的人們會忽視親情的重要性,在職場面對同事和客戶可以天馬行空暢談,而面對自己本該最親近的人卻不知如何相處了。人的可支配時間是有限的,忙於工作和照顧親情在時間分配上要有一個平衡。

    2

    誰都不想因為自己曾經關心不夠,造成孩子疏遠,和父母內心無聲的抱怨,追悔的永遠是自己忽視掉的。

    為了家人的滿足,也為了自己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從現在起就應該為親情的穩固做出投資。配孩子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記錄孩子成長的點滴,多幾次旅行互動,給自己和孩子留下最美好的回憶。對父母的回報也宜早不宜遲,除了保證生活上的物質條件,還要多一些相處的機會,對父母來說,相處時間遠遠比物質條件更重要。

    3

    財富可以慢慢掙,親情的培養卻難以用等待去拖延。如果此時的你行有餘力,一定要把跟孩子和父母的感情處理好。

  • 18 # 小綜影視剪輯

    我是小綜,據我二十幾年的人生經驗,這句話是準確無誤的!

    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迅速,每個人都是馬不停蹄的工作,為的就是,給老人舒適的生活環境,給孩子良好的學習條件!

    努力工作賺錢,它本身是沒有錯的,但是我們卻忽略了,我們的父母、兒女需要的真的是這些嗎?

    父母希望的僅僅是,兒女身體健康,一家人在一起團團圓圓的!但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講,實在是太難了!這簡直就是一種奢求,父母對我們的奢求!

    自己的子女呢?只是想把自己遇到的開心、不開心的事,和爸媽分享,放學一回家,看到家裡人其樂融融!這也就成了子女對我們的奢求!

    人生在世幾十年,工作永遠做不完,錢財永遠賺不完,但父母又能陪我們多久呢?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

    人生路上沒有一個人,可以賄賂閻羅王,決定自己多活一天、少活一天!

    子女長大了,也不會膩在父母身邊,他會有自己的交友圈,和他說事情的時候,他會說:我和你有代溝!

    前幾天的鮑毓明案件,足以讓我們得到深刻的教訓,眼裡只有錢,沒有教育,最後把女兒推到火坑裡!

    讓我們一起加油,不要讓父母為我們操心,擠出更多的時間,照顧他們!不要讓孩子的世界只有他一個人,冷冷清清,沒有一個可以分享的人!

  • 19 # 深夜情感解憂閣

    我很贊同你的觀點。跟大家分享一個身邊人的真實故事。同事是個拼命三郎,別人週末休息,回老家看望父母,陪孩子出去遊玩。他卻在週末兼了好幾個職,忙得像熱鍋上的螞蚊――團團轉。一年之中,除了幾個重大節日,他很少回老家,陪兒子出去玩更是奢望。他的父母倒是經常拎著大包小包來他家,他也是匆匆打個照面就走了。

    前天,同事的父親突發腦溢血,等他趕到的時候,已經去世了。他悔恨交加,哭著對我說,我總以為父母還不算老,想趁年輕拼命工作賺錢,以後盡著父母花,想買啥買啥,想去哪去哪。可誰知,錢還沒賺足,父親卻早早沒了。

    我很同情他,安慰了他幾句,心想,世上最不能等的兩件事,是孝順父母和教育孩子。

    人沒有知足的時候,錢也永遠賺不夠。也許等好多年後你很有錢,可是父母不可能坐在那裡等。賺錢的速度永遠趕不上父母蒼老的速度,你等來的很可能是遺憾和內疚。

    因此,孝順父母真的不能等。平時大家有空可以多回家陪陪父母,你會發現,他們的要求並不高。陪他們吃頓飯、嘮個嗑,他們就很滿足了。

    另外,教育孩子像栽樹苗一樣,是有生長期限的。在孩子最需要你陪、需要修剪的時候,你隱形了。等他長大了,甚至長成歪脖樹的時候,你再想修剪已經不中用了。

    任何事業上的成功,都抵不過孩子教育的失敗。錢買得了豪宅名車,卻買不來孩子的成長。你十年的努力拼搏而積聚的財富,可能在孩子那裡僅需要一刻鐘就付之一炬,一切歸零甚至是負值。到那時,留下的只能是深深的傷痛和無法彌補的虧欠。

    真心希望大家馬上行動起來,趁父母健在的時候,好好孝順;趁孩子年幼的時候,好好教育和陪伴。這兩件事,是世上最不能等的事。

  • 20 # 一句話一本書

    孩子在小的時候,是最需要父母的時候,可以說父母是孩子唯一的依靠,父母就是孩子的全世界。

    就算孩子18歲離開父母,真正能陪孩子的時間,除去上班睡覺,在一起的時間能有多少,區區數月而已。

    而正是這短暫的陪伴,給了了孩子一生幸福的底氣。

    有父母陪伴長大的孩子,心裡有著深深的安全感,能很好地感受愛和被愛,從而才有與人建立良好的能力,而關係的質量影響著我們一生生活的質量。

    孩子所有的安全感、自信、勇敢也都來自於因為有父母陪伴。這樣的孩子成年以後,遇到再大的風浪,內心都會有著最深、最安心的依憑,無懼生活的風霜。

    孩子一天天長大,錯過了就不能重來。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孩子在身邊的時光。

    龍應臺在目送裡寫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目送他漸行漸逝,你站在路的這一端,看著他漸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然後,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訴你:不必追。”

    在父母的目送中,孩子留給父母一個背影,開始了自己的人生。

    為了工作,為了房貸、車貸,為了孩子,那個曾經願意承受一切都要跟爸爸媽媽在一起的孩子,再也難得看上父母一眼。

    父母一心只盼著孩子過得好,再想念也不會要求你常常回家看看,病了自己扛,打個電話也都小心翼翼,生怕孩子太忙給孩子添負擔。而父母一天天老去,感覺越來越孤單,對孩子的依戀一如小時候孩子對父母的依戀。

    直到有一天,你回到家,父母開門的那一剎那,你突然發現,父母已然不復記憶中的模樣,垂垂老矣,你才感覺心如刀割。

    此刻或許你已功成名就,可以給父母最好的條件,可這時他們卻老得哪也去不了,美味佳餚、華服錦衣已沒有半點意義。

    畢淑敏說過的一段話,從心底升騰起來:“每個孩子都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有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可惜人們都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是的,也忘了,有些人一錯過,就是永遠。追悔莫及,錐心刺骨,人生最深的痛,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

    同船過渡為五百年所修,是多麼深的緣分讓我們今生成為父母子女。願我們儘早懂得珍惜,父母不要錯過孩子的前半生,孩子也不要錯過父母的後半生。

    父母、子女,在一起,才幸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聚丙烯樹脂能做口罩嗎,有什麼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