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森短影片
-
2 # 弱水九千九
劉備在請諸葛亮出山之時,曾經說過這樣一段感人肺腑的話:
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三國志
大概意思是說:漢室的統治瀕臨奔潰,即將倒塌,奸臣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被逼迫承受風塵,我劉備不自量力,想要興復漢室,但是我才疏學淺,因此讓曹操猖狂至今,但是我依然沒有放棄匡扶漢室的志向,你說我該怎麼辦呢?
但是劉備的實際行為,真的和說的一樣麼?他請出諸葛亮,真的是為了匡扶漢室麼?曹操真的如同劉備說的是奸賊麼?按照尊劉貶曹的《三國演義》的說法,劉備的確是立志匡扶漢室的漢臣,曹操的確是竊取漢室的漢賊,但是,歷史真的如此麼?筆者根據《三國志》,對比劉備和曹操的行動,得出了一個和《三國演義》截然相反的結論:劉備是野心勃勃的亂臣賊子,曹操才是漢室最後的守護者。曹操到死都是大漢的丞相,反觀劉備,在漢獻帝禪讓地位給曹丕以後,劉備就迫不及待的稱帝了,而且為了彰顯自己的正統性,居然給還活著的漢獻帝上諡號。
-
3 # 思遠讀歷史
毫無疑問,曹操是漢賊。
漢賊,是什麼意思?這個漢代表的就是漢高祖創造的漢室,劉備出自漢景帝子中山靖王一系,一生致力於復興漢室,在蜀地建國打出的國號也是漢,他上位也是匡扶漢室。
而曹操卻是明目張膽的竊取漢室基業,從他把漢獻帝控制起來可見一斑,後來曹操幹了多少可以說蹂躪漢王室的事,把荀彧都給氣死了,沒有了荀彧的曹操更目中無人,直接自稱魏王。
-
4 # 小龍女5505
曹操是東漢末年一代梟雄,一朝權臣,劉備一心想恢復漢室江山、重振漢朝輝煌,最終建立了短暫一時的蜀漢江山,成為蜀漢開國之君。其實他倆都不是真正的“漢賊”,一代奸雄、一朝權臣悍將董卓才是真正企圖篡漢自立的“漢賊”,他與西漢篡漢自立的一代奸雄漢賊王莽一樣遺臭萬年,還雙雙落下千古罵名。
-
5 # 江湖秋意濃
曹操與劉備,都以匡扶漢室為名義起事,然而誰是真匡扶漢室誰是漢賊,要詳細娓娓道來:
一、劉備在請諸葛亮出山之時,曾經說過這樣一段感人肺腑的話:
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三國志。
大概意思是說:漢室的統治瀕臨奔潰,即將倒塌,奸臣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被逼迫承受風塵,我劉備不自量力,想要興復漢室,但是我才疏學淺,因此讓曹操猖狂至今,但是我依然沒有放棄匡扶漢室的志向,你說我該怎麼辦呢?
但是劉備的實際行為,真的和說的一樣麼?他請出諸葛亮,真的是為了匡扶漢室麼?曹操真的如同劉備說的是奸賊麼?按照尊劉貶曹的《三國演義》的說法,劉備的確是立志匡扶漢室的漢臣,曹操的確是竊取漢室的漢賊,但是,歷史真的如此麼?筆者根據《三國志》,對比劉備和曹操的行動,得出了一個和《三國演義》截然相反的結論:劉備是野心勃勃的亂臣賊子,曹操才是漢室最後的守護者。
群雄討董——曹操與劉備的行為差異
馥軍安平,為公孫瓚所敗。瓚遂引兵入冀州,以討卓為名,內欲襲馥。——三國志
二、在《三國演義》中,劉關張三兄弟在討董聯盟中的表現是很精彩的:關羽溫酒斬華雄,虎牢關三英戰呂布,但是在正史中,劉備根本沒有參與過討伐董卓之戰。此時劉備依附於北平太守公孫瓚,公孫瓚並沒有去討董前線,而且公孫瓚不僅沒有討伐董卓,而且以討伐董卓的名義進入冀州,真實目的卻是為了襲取冀州。韓馥既是東漢朝廷任命的朝廷命官,討董聯盟成員之一。在這個時候,公孫瓚沒有想到匡扶漢室,反而趁火打劫,這是忠心漢室的表現麼?有人說,這是公孫瓚的野心,和劉備有什麼關係?但是劉備與公孫瓚以朋友相稱,劉備又跟隨公孫瓚作戰,他如果有心匡扶漢室,不知道勸諫公孫瓚大局為重,不要進攻討伐董卓的韓馥?不知道脫離公孫瓚自己去討伐董卓?為何明知道公孫瓚進攻朝廷命官而一言不發?為何明知道公孫瓚無意討伐董卓不脫離公孫瓚去討伐董卓?
三、曹操此時在幹嘛?討董聯盟各懷鬼胎名存實亡之際,曹操居然獨自一人孤軍深入進攻董卓,因為寡不敵眾,在滎陽被董卓大將徐榮打敗,險些身死。失敗以後,曹操又試圖說服屯兵酸棗的諸侯聯軍分兵西入武關,圍困董卓。當然,各懷鬼胎的諸侯聯軍根本沒有聽進去曹操的建議,就這樣一鬨而散。
四、封禪泰山——曹操為漢相而劉備稱帝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讓縣自鳴本志令
劉備義子的名字叫劉封,而後主名字叫劉禪,封禪一結合起來,就是封禪泰山!與其說這只是巧合,不如說劉備早有帝王之志,而曹操曾經感嘆:“假如天下沒有我,不知道會有多少人稱帝,多少人稱王呢?”,這樣說其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李傕、郭汜禍亂長安,如果不是曹操及時迎接漢獻帝,遷都許都,恐怕他們下一步就是稱帝了。曾意圖立傀儡皇帝劉虞為帝從而控制漢室的袁紹,是被曹操打敗的,稱帝的袁術,也是被曹操打敗的。
曹操到死都是大漢的丞相,反觀劉備,在漢獻帝禪讓地位給曹丕以後,劉備就迫不及待的稱帝了,而且為了彰顯自己的正統性,居然給還活著的漢獻帝上諡號。
由此可見,綜上所述,可以認為曹操是漢相,劉備反而是漢室之賊!
-
6 # 好運石0308
確切地說,劉備才是分裂東漢的漢賊。曹操至死都沒有篡漢自立,都是以丞相的身份存在,政治方略也是以漢獻帝劉協的旗幟征討四方籌劃統一。後來隨著曹操的去世,繼任者曹丕在三國鼎立事實存在,大漢朝統一無望,各諸侯已經自立門戶明確國體,漢獻帝又無法作為旗幟影響諸侯,才廢漢自立。小說和文學作品是藝術加工,不能算是正史。
反觀劉備,且不說皇族身份真偽,單看他的軍事方略就可明白,無力統一,又拒絕統一,四處經營更四處鑽營,偏隅一方形成事實上的軍閥割據對抗統一,如果是尊重皇權尊重統一免百姓塗炭何不歸例漢室而脫離漢室?劉備的虛偽自私歷史上有章例可尋。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雖然還是尊漢不輟,但也只是行文客套,內心裡哪裡還有大漢皇權?多的也是分據自重自利!
劉備才是真正的漢賊軍閥!
-
7 # 文字域
劉備和曹操都是賊。古語云,竊鉤者,偷。竊國者,侯。無論劉備和曹操,最終都沒有把漢室的江山,重新還給漢室正統,反而自立為王(曹操雖未稱帝,卻被追為魏武帝),在一定角度來講都是“漢賊”。若真仔細辯解下來,好像劉備更是漢賊,畢竟曹操沒有稱帝啊。
先說曹操。
李傕、郭汜禍亂長安,如果不是曹操及時迎接漢獻帝,遷都許都,恐怕他們下一步就是稱帝了。
曹操平定長安之亂後,本可以殺掉天子,自立登基的時候,他卻沒有這麼做,反而優待漢獻帝。
再者當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他給自己的定位很明確,他只是一個為漢室收復河山的馬前卒。誰想擾亂河山,都要承擔曹操的怒火,曾意圖立傀儡皇帝劉虞為帝從而控制漢室的袁紹,是被曹操打敗的,稱帝的袁術,也是被曹操打敗的。他用自己的一生表明,自己並無野心,只要天下一統,話事人依然是漢獻帝。
再說劉備曹操拿天子做文章,自己也要師出有名啊。於是他就拿自己的血統做文章,把自己說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本來和漢獻帝八竿子打不著,卻因為劉勝的原因,劉備從一個賣履小人,一躍成為了皇叔。
另一方面,開始遍訪荊州名士,廣交好友,為自己打造"禮賢下士"和"求賢若渴"的名聲,荊州名流,開始歸附劉備,劉備雖在劉表賬下,卻挖人牆角,隱隱有取而代之之意。
後來先後吞併了劉表和劉璋,勢力進一步壯大,有了角逐天下的勇氣。所以在曹丕廢了漢獻帝時,劉備卻稱帝了。所以說劉備說是匡扶漢室,忠於漢王室,也只是他名義上稱帝的一個幌子罷了。
-
8 # 星衍史談
讓我來終結這個問題!
答案:曹操
“曹操是漢賊”在古代即是公論,但是到了現代,受到網文和某些人別有用心歪曲的影響,人們反倒對曹操對漢態度“正面化”,反倒將劉備對漢態度“負面化”,將“漢賊”的帽子扣到劉備的頭上。為何曹操是漢賊?當代人們往往因曹操的功績而過分誇大曹操,甚至試圖洗掉曹操“漢賊”的帽子。值得注意的是,曹操確實是一代梟雄,他確實平定北方,實行了一系列針對漢末時局的政策穩定了北方局勢。
但是功績歸功績,政治立場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曹操這些功績並不能消抹掉他是“漢賊”的身份,所謂“漢賊”,就是有篡取大漢最高權力行為的人。有人可能針對這一點反駁說曹操沒有稱帝代漢,所以不算“漢賊”。那麼董卓也沒有篡位代漢,請問他是漢賊嗎?當然是。試問,一個將朝中大權盡歸其手,並且僭越禮制,打破“非劉姓者不能稱王”,開國都立宗廟,甚至多次殺死皇親國戚的人,怎麼不是漢賊?
(注意,董卓意圖稱帝而被刺殺的事蹟屬於《三國演義》杜撰,《三國志》中董卓是於前往參加獻帝的宴會途中被殺)
為何劉備不是漢賊?透過上述對曹操“漢賊”行為的分析,我想我們已經對劉備是不是漢賊有很清晰的判斷了。劉備和曹操對漢室最大的區別在於:曹操是真正掌握了漢室中央權力。
儘管當時漢室衰微,名存實亡,所謂的漢室甚至還是曹操扶植起來的。但是抱歉,只要不能盡臣節,上交大權,甚至還要搞僭越的,那就是漢賊。你要是對這點有疑問,認為要是獻帝掌權絕對不如曹操的話,那正好——漢賊不是看你的能力,而是看你的基本忠誠度。況且歷史上並不是沒有這樣真正的忠臣的例子——周公、諸葛亮、謝安等人,不都是權傾朝野卻仍然恪守臣節,最終交還權力了嗎?尤其是謝安,執政的孝武帝頗無能,謝安、謝玄北伐如火如荼進行著,這樣的局面不正如東漢末年的漢室與曹家嗎?可謝安仍然交還了權力,曹操沒做到,所以是漢賊。
劉備入朝之後,參與過意圖除掉“漢賊”曹操的衣帶詔事件,出逃之後在徐州、新野等地多次重新起兵,不正是為了對抗曹操,想要某一天匡扶漢室,鋤滅漢賊嗎?劉備畢生堅持著與所謂“漢賊”和亂臣賊子們的鬥爭,其鬥爭物件從黃巾軍轉移到董卓,從袁術轉移到曹操,時間跨度長達近四十年。在晚年佔據漢中後,也僅是稱“漢中王”。他本來就是漢室宗親,他稱王這本就不違反漢室祖制。何況他稱帝也是等到獻帝被廢后才稱帝。有些故意要黑劉備的人非要嚷嚷:“獻帝還活著呢劉備怎麼能稱帝!”獻帝被曹丕禁錮在魏國當山陽公,請又請不過來,縱觀當時天下,能夠延續大漢“國祚”的,唯獨劉備而已,何故不為之?劉玄德英雄一生,若是知道後世反被詬病為“漢賊”,不知九泉之下作何感想。
總結與一些補充綜上所述,曹操實為漢賊無疑。但在本問題之外,我們也看到了當代另一大問題——由於網際網路的發展以及生活節奏加快,網民對知識的獲取偏向於碎片化、新穎化,所以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認識和學習更喜歡新奇、快節奏的方式。但不得不說,歷史可容不得新穎,尤其是其作為核心的“內容”。看看歷史上本來冷門而近些年來逐漸火起來的“戲志才”、“龐德公”、“郝昭”、“陳到”等人,以及“劉備虛偽論”、“諸葛亮黑化論”,都是當前時代對歷史錯誤理解的結果。歸根到底,其本質是一種“解構主義”。
-
9 # 皇城super
劉備與曹操都是三國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身為三國迷的我對這兩位梟雄也很是喜愛!並且兩個人直到現在也在三國英雄當中可排前三!個人認為如果相比二人所做的貢獻以及行為上來看,曹操應該是守護漢室到最後的忠誠守護者!而劉備則可算是個野心十足的亂臣賊子!第一,前期兩人的做法不同!
前期曹操克忠職守,盡職盡責,董卓入東都後,霍亂朝廷,淫亂後宮,將朝廷乃至漢天子廢黜,讓二子劉協繼位,把持朝政!
曹操因不滿朝政被董卓如此顛覆,以獻刀名義行刺董卓,後刺殺未遂!
後行列繳文,集齊十八路諸侯討董以勤王!
在討董名存實亡之際,各路諸侯儲存實力,各自推卸,曹操獨自領兵深入追殺董卓,因寡不敵眾,在榮陽被董卓手下猛將徐榮打敗,險些身死!
劉備前期則雖皇甫嵩等鎮壓黃巾起義成其名聲,終日以漢室宗親自居!
十八路諸侯討董,一心只為建立其自身名聲。以作晉身之資!讓其二弟斬華雄,以嶄露頭角!
後在其呂布疲累力竭之際,加入其中,以成全其三英戰呂布的千古佳話!
在其所得之後趁著諸侯無人分暇,悄無聲息的離開,以保全個人實力,積累手下底蘊!
第二,對漢室的貢獻的不同!曹操在漢室威望受損之際,獨自領兵前去迎回漢獻帝劉協,讓漢室得以留存!
後以漢天子名義征討四方,誅袁術,滅袁紹,擒呂布,平劉表,剿滅西涼馬超韓遂等割據實力,統一北方,並且恢復經濟擴大屯田,興修水利,對北方的穩定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劉備則以親近漢天子為由,為自身贏的劉皇叔的稱號!不以興復漢室為己任,將其作為發展自己勢力的頭字招牌!
不當天子殿下臣,一心只為個人實力積累!
後投靠劉表,以換的喘息之機,後佔據荊州半壁,以圖割據一方,從未有迎回天子之心!
第三,權力的誘惑!曹操與十八路討董之後迎回漢天子,尊其為上!後為其平定北方割據實力,鼎定中原!
以漢丞相自居!哪怕之後佔據三分之二的天下,也自立魏公!從未有任何僭越之心!一心興復漢室!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獲封魏公,建立魏公國,定都河北鄴城,而後進爵魏王。
在曹操去世後。其子曹丕才得以稱帝,追尊曹操為魏武帝!廟號太祖!
劉備以佔據荊州大部割據一方,後攻佔益州,在曹丕稱帝后第二年,即221年,就迫不及待的建立了蜀漢政權!當時漢獻帝還未死,如果其一心興復漢室,也可迎回獻帝,但其還是自立稱王!
並且劉備還給其名下四個兒子起名,劉封,劉禪,劉永,劉理!可看其野心不小,興復漢室的名錶之後還是有顆巨大的野心!
結語: 同樣都是漢朝的政治家,但終究在權力與慾望面前,其本來的面目都一一揭露出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反而是最終守護漢室到最後的!而常以漢室宗親的劉皇叔則自立為王,建立自己的政權!大家有什麼更深刻,真知灼見的想法,咱們可以一起太討論一下,作為三國迷的我,希望與大家能一起分享交流一下!一起來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
-
10 # 大白白野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曹操的對手周瑜、諸葛亮等都說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但是曹操陣營裡的人說劉備反叛朝廷,是漢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陳壽編《三國志》以曹魏、西晉為正統,隨著形勢發展又有新觀點認為蜀漢為正統。曹操在位時沒有稱帝,曾說過: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曹丕篡漢建魏,從這方面來說,曹操曹丕父子是東漢王朝掘墓人,從維護封建王朝正統統治角度來講曹操是漢賊。
曹丕建立曹魏政權之後劉備才建立蜀漢政權,劉備脫離曹操控制的東漢王朝也是跟“衣帶詔”有關,和外戚董承一起想幫助漢獻帝擺脫曹操控制,可是計劃失敗了,劉備倖免於難被迫逃亡。劉備建立蜀漢政權也是以繼承漢王朝自居。因此,劉備和曹操相比,劉備不應是漢賊。
曹操是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文學家、詩人,在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貢獻是巨大的,是應該肯定的。
-
11 # 我欲隨波不逐流
毫無疑問漢賊這兩字和曹操無關。
大家會說曹操獨霸朝政,把漢獻帝當兒皇帝,那是不瞭解漢朝的“開府”制。
在三國時期,權傾一時、統領百官的大員,在皇帝的特許下是可以開府的,建立獨立的辦事機構。比如:被吹上了天的“諸葛孔明”在劉備死後,也一樣開了府,完全架空了劉禪。
漢朝開府制度從西漢就開始了,漢武帝之後,一般是丞相開府,唯有霍光是以大司馬的身份開府。到了東漢中後期,都是兒皇帝,就造成了外戚專權,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就要把軍隊抓在手中,比如何進就是以大將軍身份開的府。
開府就是成立一個獨立於政府之外的辦事機構,官員的仼命都不需要朝廷的認可。為自己服務,但卻又拿著朝廷的俸祿。
在當時的歷史時期,曹操才真正代表了漢朝的正統,至於曹操救漢獻帝於水火,一統中原,別的朋友說了非常多,我就不復達了。
至於劉備當然是亂臣賊子。
-
12 # 六音坊
這幾年為曹操翻案的文章特別多。雖然每個人都能說出自己的道理,但是被罵的還是佔多數。
其實說起為曹操翻案,大家想到的就是毛澤東。
在中國古代人物中,曹操得到毛澤東的點評是最多的。毛澤東肯定曹操的政治功業,稱讚曹操的軍事才能,還欣賞曹操的文采風騷……
在毛澤東看來,曹操是中國古代少見的一位集政治、軍事、文學才能於一身的人。因此,他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及曹操,讀史時多次點評曹操,並給予高度評價。
不過曹操跟劉備一樣,人無完人,劉備有缺點,只是他被一本《三國演義》給美化了。而曹操同樣也有不足的地方,並不能因為翻案了就把他說成很完美了。比如殺皇后,比如徐州屠城,這些都是曹操一生中無法迴避的汙點!
下面這篇文章不能說分析得沒有道理,但同樣也是選擇性的論證。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的感情傾向是相當明確的:劉備姓劉且是皇家血統,稱王即皇帝位沒有什麼不可以;而曹操作為漢臣,勿庸說什麼舉動,就是流露出一點想法也是絕對不允許的。故此,書中對曹操口誅筆伐、對劉備歌功頌德之處並不鮮見;不過有意思的是,即使從《三國演義》本身來看,二人的形象的最終成立似與作者初衷相違,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
1、劉備兒時與小朋友在那棵“童童如車蓋”的桑樹下玩時,有過驚人之語:“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所謂“三歲看老”,劉備的野心自幼便有;並且這願望中還存在一個邏輯問題:當時仍是劉家天下,試問劉備的天子夢何以實現?要麼犯僭自立,要麼最好是有人將當今天子趕下臺,自己順理成章去作替補?第一條路風險太大,第二條路則需貴人相助,沒想到最終遂其願者卻是死對頭曹丕――可憐曹丕這個冤大頭,趕下一個皇帝挪出兩個帝位,別人上去落得千古美名、自己上去卻背上個千古罵名並且連帶祖宗也搭了進去,只能算個小贏家。俚語云“貓扳甑子--替狗幹事”。
至於曹操,幼時志向卻是“春夏讀書,秋冬射獵,以待天下清平,方出仕耳”。他年輕時曾去汝南找擅長看相的許劭問前程,當劭稱其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時,“聞言大喜”,看得出曹操對臣子這一目標定位是非常明確的,沒有更進一步的想法;若曹操想做天子,許劭的話只能令其怏怏而歸。
2、劉備口口聲聲要扶持劉家天下,實則口是心非:一是初見諸葛亮時,孔明先生建議其憑“人和”(曹操佔天時,孫權佔地利)奪荊川作基地展宏圖,劉備表示為難,因為“荊州劉表、益州劉璋,漢室宗親,備安忍奪之?”但當諸葛亮稱劉表將不久於人世,劉璋闇弱、其地盤早遲將歸其所有時,“玄德聞言,頓首拜謝”――這說明替劉家守天下是假、為自己搶地盤是真。二是當曹丕廢了獻帝、諸葛等人慾給劉備黃袍加身遭其堅決反對時,諸葛亮使出了一招以退為進計――在家裝病。在諸葛亮的床邊、這個非常私人化的隱秘之所,劉備終於是真人面前不說假話:“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議論耳。”這一切都是他渴求的,只是怕名份上說不過去而已。當諸葛亮表示劉備當皇帝名正言順、不存在任何道義方面的障礙時,他也就不再假惺惺地推辭了。
第三,劉備在已有一嫡子劉禪的情況下力排眾議收年紀比劉禪大的劉封作乾兒,很多人感到費解:一是沒有必要,二來也給將來傳位留下後患(在究竟選劉禪還是劉封作世子時劉備曾問計諸葛亮,聰明的諸葛亮踢開了這個皮球,接下這個皮球的關羽說了句實話終究為之喝下苦酒――關鍵時刻,劉封經人提醒想起了這件事情,拒絕發兵救援關羽,成為關羽兵敗因素之一)。在劉備看來,一個親兒子明顯不夠,再收個乾兒子,兄弟倆的名字組合起來就是“封禪”――也就是天子祭拜天地之禮,這是劉備不便公開示人的真實動因:按“五行”、“四柱八字”相生之說,收義子、拜義父等並非只是形式上增加一門親戚,而有相互福佑之力隱於其中,其間奧妙無窮也。這種想法不僅古時有,當今樂於此道者仍不在少數。第四,劉備當皇帝后決定做的第一件事情即是興兵討吳,為關羽報仇。老部下趙雲諫曰“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今曹丕篡漢,神人共怒……”劉備聽了很不高興;趙雲進一步指出:“漢賊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願以天下為重。”劉備回答說:“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何足為貴?”斷然予以拒絕。漢獻帝只是一座橋,過河之後已無任何價值,完全可以拆掉;忠君報國不過是句迷人的口號而已。
反觀曹操,卻沒有類似行徑。銅雀臺建成之時,眾官稱頌曹操功德巍巍、合當受命(雖是溢美之辭,卻也是事實),酒後的曹操說了幾句心裡話:“……專欲為國家討賊立功,圖死後得題墓道曰‘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平生願足矣……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又復何望哉?如國家無孤一人,正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孤常念孔子稱文王之至德,此言耿耿在心……誠恐一解兵柄,為人所害;孤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也……”所言不虛。曹操是比較超脫的,對名份看得並不重,至少對帝位沒有興趣。當曹操就孫、劉各霸一方、不尊朝廷怎麼處理時,獻帝說了這麼一句話“君若肯相輔則幸甚;不爾,願垂恩相舍。”獻帝的話已經到嘴邊,曹操若真有做皇帝之意,順著獻帝搭的臺階下去將其取而代之也未嘗不可,但是他並沒有這麼做。
3、曹操做了魏王,不管獻帝內心是否情願(看不出曹操本人或手下動用過什麼威脅手段),卻是正式冊封,是合法的;劉備的漢中王,則出於先斬後奏,沒有得到正式批准,連劉備自己也覺得底氣不足――“不得天子明詔,是僭也。”,“僭”者,超越本分,這在重視禮教、特別是崇尚尊卑有序的封建社會是有違綱常之舉,不是一件小事情。
所以,就羅貫中自己的敘述來看,在處理大是大非問題的表現上,曹操遠比劉備光明磊落,尤其是劉備之“仁義播於四海”,本質是作秀,目的是收買民心而已。曹操外小人、內君子;劉備外君子、內小人,借用呂布的一句話就是:“是兒最無信者!”。
-
13 # 浸潤在歷史的長河中
都是漢賊,只是採取的手段不同而已,曹操是寧願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表現在外面。而劉備假借漢室宗親,實際上卻想著取而代之,假仁假義,表現在內心。
-
14 # 理智的正義
曹操和劉備誰到底是漢賊,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咱們就從三國演義來分析一下啊,先來說一下劉備。
劉備自稱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於桃園和張飛關羽結為兄弟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依附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於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於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
曹操,字孟德。在我這裡他是政治家更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我最喜歡他的一首《短歌行》 雄心壯志,氣吞山河可稱之為一代梟雄。獻帝劉協自被董卓劫至長安後,一直處於顛沛流離之中。公元195年,獻帝終於回到洛陽!這時候曹操得到了一個政治優勢那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董卓也是挾天子,可他太殘暴太不聰明沒有曹操的智慧罷了。曹操在孫權擒殺關羽、取得荊州後,孫權向曹操稱臣,並勸曹操取代漢朝自稱大魏皇帝。內外群臣也向曹操勸進。曹操自己還不想廢獻帝自立,他說:“苟天命在孤,孤為周文王矣。”所以曹操到死都是身在漢室。而真正取代漢室的是曹丕。
經過我的敘述我們大致看一下誰是漢賊。劉備雖姓劉打著回覆漢室旗號自稱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那麼誰能證明他是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這裡要打一個問號。而曹操呢本身就身在漢室,但挾天子以令諸侯本身就不是臣子所為。但當時漢室政權衰退已經無法挽回又不是曹操的原因,但取代漢的不是劉備是曹操的後代,所以曹操是漢賊沒什麼問題!劉備在我看來也是賊但問題不大隻能選其一那只有曹操。(註釋:根據歷史,曹操對漢獻帝還是很尊敬的,把自己三個女兒嫁給了漢獻帝並且漢獻帝有一塊封地,在自己的封地上,開始了真正的人生。最終的漢獻帝壽終正寢。)
-
15 # 平淡平安平和平心
劉備是漢室後人,既使統一天下做了皇帝,也是繼承漢室,在民眾眼裡是正統。曹操攜天孑而令諸侯,目的是建立曹家天下,千多年來,在群眾眼裡都被罵為漢賊。
-
16 # 零氪玩家
何為漢賊呢?這要看你如何定義漢賊這個問題。
首先,你問的是曹操和劉備誰是漢賊,那麼就要排除曹丕選項。
(你會認為王莽他爹是漢賊麼?)
如果你認為「挾持皇帝就是漢賊」,那麼曹操是漢賊。如果你是曹操你怎麼做。
如果你認為[篡漢讓漢朝滅亡是漢賊],那麼曹丕是漢賊。
「只看曹操和劉備的話,劉備自己稱帝更像是漢賊 曹操終其一生並沒有稱帝」如果你是劉備你怎麼做。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看歷史上有誰篡漢了,在那之前的只有王莽篡漢,王莽稱得上漢賊,因為是他讓西漢的傳承滅亡了。
為什麼我認為曹操不是漢賊呢?曹操的理想是什麼,是做伊尹霍光這樣的能臣,雖然權利在皇帝之上,但是我還是想要輔佐這個國家,讓這個國家的人過得更好,所以曹操才能寫下短歌行,蒿里行這樣的詩詞。
曹操是目睹了國家遭受的苦難,知道民間的疾苦,他想改變這個國家,但是曹操能怎麼做呢,他又不是現代人,他不可能遵守現代人的理念。
最關鍵的是,曹操自己並未稱帝,如果說權利凌駕於皇帝就是漢賊
那麼,伊尹,霍光是不是漢賊呢?
或者,還是認為王莽的父親也是漢賊,因為生了王莽?
曹操既然不稱帝,皇帝就有拿回權利的可能,但是曹操管不了曹丕不稱帝,曹操總不能殺了自己兒子吧?
如果你是曹操,你如何做呢?
什麼都聽皇帝的,當時的社會就會更好了麼,還是更亂?
曹操說過,如果不是他,不知幾人要稱帝了,是因為他活著,才沒有諸侯敢稱帝。
如果曹操死的更早,孫權公孫康,或者更多的諸侯早就敢稱帝了。
看看袁術就知道了。
單純對比曹操和劉備,劉備才是漢賊劉備稱帝的時候,漢帝死了麼,並沒有。
劉備還是稱帝了,只要皇帝不死,這個國家還有恢復的希望,歷史上這樣的皇帝也很多。
李顯,李旦,朱祁鎮
武則天當年也是奪走了天下,最後還不是又回去了。
是劉備宣佈漢獻帝已經死了,這才讓漢朝真正的滅亡了,從此出現了三國,出現了三個皇帝。
如果不是劉備的宣告,漢獻帝還是有機會的,雖然機會不多但是武則天稱帝時候,難道李顯李旦機會就很多嗎。
所以對比曹操和劉備,劉備才是漢賊
-
17 # 峰仔日記
曹操和劉備到底誰才是漢賊?
在回答問題之前讓我們簡單的回顧一下曹操和劉備。曹操是漢末的一名小官,先是靠他祖父的關係步入仕途,後自己捨身刺殺董卓一戰成名,逐步發展壯大,後期挾天子以令諸侯,封為魏王,達到人生的巔峰。劉備自稱皇室後裔,賣草鞋出身,以匡扶漢室為己任,最終得三分天下。
從出身看劉備中山君王之後,代表皇室的正統。最終的稱帝也是在漢獻帝溺死之後,無奈為之。曹操有換漢實力,但是他始終沒有篡權,他是怕揹負罵名,加之當時的地方諸侯勢力強大,才使曹操不敢篡權。
從目的看劉備一直想結束漢朝的亂象,讓漢朝再次的強大起來,起兵時要打擊的主要物件就是中央和地方的大軍閥。反觀曹操,他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想用天子的名義掃清四野,之後取代漢朝而自利,到時也就沒有人可以反對他了。
從行事看劉備無奈之下於蜀地稱帝繼承大統,去世時仍然不忘恢復漢室的江山,諸葛亮7出祁山北伐就是遵循劉備的遺願。曹操去世後,他的兒子繼承了魏王稱號,廢除漢獻帝,自立魏國,這就是實實在在的盜汗的漢賊。
由此可見,曹操才是名副其實的漢賊,他雖沒有自己完成盜汗,但是他打下了篡權漢朝的基礎,他的兒子在他的基礎上完成了他篡權的夙願。 -
18 # 戰國曲士
曹操和劉備都不是漢賊
真正的“漢賊”是利用漢朝給予的資源,反過來篡奪或毀掉漢朝“賊”:《左傳·文公十八年》中的意思是“毀則為賊。”顧名思義,“漢賊”的意思就是毀掉“漢”朝江山的人。
縱觀漢朝歷史,做到這一點的包括王莽、十常侍、董卓等人。王莽篡漢之前曾擔任大司馬,何進掌權前擔任大將軍,董卓進京前擔任軍司馬,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前就曾擔任輔政大臣、太傅、太尉、大將軍等軍政要職。他們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漢、魏皇家所賦予的權力和信任,並藉機專權、架空皇帝甚至意圖篡位,他們才是漢賊、魏賊。
但曹操和劉備都不是,他們不僅都沒有參與任何亂政和篡權之事,相反,他們還都積極參與平叛,為穩定漢朝江山做出了貢獻。
劉備、曹操爭奪天下的時代,漢朝已經名存實亡,劉協這個皇帝只是一個符號眾所周知,而漢獻帝繼位時漢朝皇室就剩下名義了,在皇位上待了很短時間的漢少帝,實權就已經在外戚何進手中,而漢獻帝劉協本身也是董卓廢劉辯而擁立的。而自登基伊始,權力在董卓手中,皇帝這個稱呼對於劉協來說就是個名義,在董卓被王允誅殺之後,又被李傕、郭汜裹挾,從劉協繼位之時直至被迫禪讓,都只是個傀儡皇帝。
在迎回漢獻帝劉協之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應該說對曹操的事業發展有很大幫助,但也僅僅是讓曹操的發號施令更有天然合法性而已,曹操可以以討賊的名義征討各方諸侯,雖然在籠絡人心上有點幫助,但大多數投奔而來的都是為曹操而不是大漢。劉協更多的是一個符號的作用。
曹操和劉備的事業都是自己創下的,沒有利用無論是小說《三國演義》還是歷史《三國志》,曹操都是白手起家,“散家財,合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7年後迎漢獻帝時,曹操已經擁有了兗州、鄄城、稟丘、定陶等一大片地方,數百位謀士武將,十幾萬青州兵,數百萬人口,乃至後來擁有了整個北方,都跟漢朝沒什麼關係。
劉備早年先後投奔何進、公孫瓚等人,四處寄人籬下,甚至都沒有固定的地盤,雖然後來得到了荊州、益州的三分天下,但更是跟漢朝沒有一點關係,雖然自稱劉皇叔,其實人們看中的是劉備的人品和雄心,而不是漢室宗親這個名號,劉表、劉璋同是漢室宗親,諸葛亮為什麼不去投奔?所以,劉備得到的三分天下也跟漢朝皇室沒有關係。
總結,劉備、曹操都靠自己的努力得來了地盤和擁躉,沒有利用多少漢朝的資源,他們都不是漢賊! -
19 # 記錄怪咖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我們要想論證清楚這個問題:曹操和劉備,到底誰才是漢賊?就得先明白“漢賊”的意思,以及它的標準。
所謂漢賊,在老爹看來,指的是那些表面上忠於東漢朝廷,實際上卻是竊據皇權,代替皇帝行使權力的人。從這個定義上看,漢賊有兩個標準:第一,他還是東漢的朝臣;第二,竊據皇權,是東漢朝廷的實際掌權者。
按照上述關於漢賊的兩個標準,去分析曹操和劉備的行為,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曹操是漢賊,劉備頂多算是東漢末年的諸侯之一。
為何曹操是漢賊?
建安五年,漢獻帝劉協不滿曹操大權獨攬,乃暗下衣帶詔,令董貴人的父親車騎將軍董承,設法誅殺曹操。董承遂與左將軍劉備、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一起密謀,結果事情敗露,董承等人都被曹操誅殺,懷孕的董貴人也被絞殺。
建安十九年,伏皇后要求她的父親伏完,誅殺曹操的密謀敗露,曹操要挾獻帝廢黜伏皇后,並代獻帝寫好了廢黜伏皇后的詔書。接著,曹操直接派人到皇宮中搜捕皇后。
伏皇后藏到宮中的夾牆裡,被華歆拖出。伏皇后披頭散髮赤腳走出,向劉協哭訴求救,劉協無奈地說:“朕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什麼時候結束”。最後,伏皇后被幽閉而死,劉協與她所生的兩位皇子亦以毒酒毒殺,伏氏宗族百餘人被處死。
建安二十年,曹操威逼劉協立其女曹節為皇后。
從曹操迎奉天子的時候開始,曹操就開始了他竊據皇權的計劃,一步步地將東漢朝廷的權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漢獻帝劉協成為名義上的皇帝,而曹操才是東漢朝廷的實際掌權者。如此行為,不是漢賊,是什麼?
為何劉備頂多算是東漢末年的諸侯之一?
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各路諸侯,割據一方,開始了軍閥混戰的時代。劉備也是歷經波折,最終才佔據荊州西部三郡以及益州,成為實力強大的諸侯之一。
劉備是在聽聞漢獻帝被害的訊息後,才在眾人的勸說下,稱帝建立蜀漢政權的。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劉備已經不能算是東漢的朝臣,他最多算是東漢末年的諸侯之一。
因此,對比曹操和劉備兩人的行為,我們說曹操是漢賊。
廢話不多說,關注走一波 -
20 # 那段影視JJ
我覺得是劉備,為什麼這麼說呢?
很多看過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劉備忠義豪傑,為了維護大漢江山誅曹操等逆賊而割據一方,卻忽視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首先,劉備憑漢室之後之名,豎起恢復漢室,誅殺逆賊的大旗,招攬天下豪傑英雄為我所用,擴充自己的實力來滿足自己的野心,這一點可以從他建立蜀國可以看出(而影視劇只是為了突出他忠肝義膽的一面,並不能概其全)。
其次,劉備本有很多次機會搶回漢獻帝劉協,但他並沒有這麼做,而是一心對付曹操,以定天下大局,這是因為劉備自己也想但皇帝,如果一旦漢獻帝被接回,劉備只能退居二位,大權也將丟失,所以他並沒有這樣做,而是打著興復漢室之名,廣招人才。
劉備雖然讀書少,但他心思縝密,廣結天下豪傑,割據一方,只為自己稱帝而積蓄力量,並沒有打算真正興復漢室,而反觀曹操,出身外戚家族,因為漢朝實行“開府制”在天下動亂之時,為了鞏固自己的利益,而割據一方,消滅袁紹等勢力,統一了北方,並沒有稱帝(稱帝的是曹丕)。
所以,劉備才是真正的漢賊。
回覆列表
劉備在請諸葛亮出山之時,曾經說過這樣一段感人肺腑的話:
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三國志
大概意思是說:漢室的統治瀕臨奔潰,即將倒塌,奸臣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被逼迫承受風塵,我劉備不自量力,想要興復漢室,但是我才疏學淺,因此讓曹操猖狂至今,但是我依然沒有放棄匡扶漢室的志向,你說我該怎麼辦呢?
但是劉備的實際行為,真的和說的一樣麼?他請出諸葛亮,真的是為了匡扶漢室麼?曹操真的如同劉備說的是奸賊麼?按照尊劉貶曹的《三國演義》的說法,劉備的確是立志匡扶漢室的漢臣,曹操的確是竊取漢室的漢賊,但是,歷史真的如此麼?筆者根據《三國志》,對比劉備和曹操的行動,得出了一個和《三國演義》截然相反的結論:劉備是野心勃勃的亂臣賊子,曹操才是漢室最後的守護者。
群雄討董——曹操與劉備的行為差異
馥軍安平,為公孫瓚所敗。瓚遂引兵入冀州,以討卓為名,內欲襲馥。——三國志
在《三國演義》中,劉關張三兄弟在討董聯盟中的表現是很精彩的:關羽溫酒斬華雄,虎牢關三英戰呂布,但是在正史中,劉備根本沒有參與過討伐董卓之戰。此時劉備依附於北平太守公孫瓚,公孫瓚並沒有去討董前線,而且公孫瓚不僅沒有討伐董卓,而且以討伐董卓的名義進入冀州,真實目的卻是為了襲取冀州。韓馥既是東漢朝廷任命的朝廷命官,討董聯盟成員之一。在這個時候,公孫瓚沒有想到匡扶漢室,反而趁火打劫,這是忠心漢室的表現麼?有人說,這是公孫瓚的野心,和劉備有什麼關係?但是劉備與公孫瓚以朋友相稱,劉備又跟隨公孫瓚作戰,他如果有心匡扶漢室,不知道勸諫公孫瓚大局為重,不要進攻討伐董卓的韓馥?不知道脫離公孫瓚自己去討伐董卓?為何明知道公孫瓚進攻朝廷命官而一言不發?為何明知道公孫瓚無意討伐董卓不脫離公孫瓚去討伐董卓?
曹操此時在幹嘛?討董聯盟各懷鬼胎名存實亡之際,曹操居然獨自一人孤軍深入進攻董卓,因為寡不敵眾,在滎陽被董卓大將徐榮打敗,險些身死。失敗以後,曹操又試圖說服屯兵酸棗的諸侯聯軍分兵西入武關,圍困董卓。當然,各懷鬼胎的諸侯聯軍根本沒有聽進去曹操的建議,就這樣一鬨而散。
封禪泰山——曹操為漢相而劉備稱帝
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讓縣自鳴本志令
劉備義子的名字叫劉封,而後主名字叫劉禪,封禪一結合起來,就是封禪泰山!與其說這只是巧合,不如說劉備早有帝王之志,而曹操曾經感嘆:“假如天下沒有我,不知道會有多少人稱帝,多少人稱王呢?”,這樣說其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李傕、郭汜禍亂長安,如果不是曹操及時迎接漢獻帝,遷都許都,恐怕他們下一步就是稱帝了。曾意圖立傀儡皇帝劉虞為帝從而控制漢室的袁紹,是被曹操打敗的,稱帝的袁術,也是被曹操打敗的。
曹操到死都是大漢的丞相,反觀劉備,在漢獻帝禪讓地位給曹丕以後,劉備就迫不及待的稱帝了,而且為了彰顯自己的正統性,居然給還活著的漢獻帝上諡號。
由此可見,曹操是漢相,劉備反而是漢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