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雲不出

    從歷史上看,吳三桂接到崇禎的旨意,大軍是出發了往北京去,走到半道減速了。因為吳三桂一是派出斥候打探北京訊息,二是考慮和李自成開戰的後果。他要權衡利弊,畢竟是十萬大軍存亡。當然崇禎死了,他發現沒其他辦法,他眼前的路只有一條,就是投降李自成的,感情上都是漢人,比投降滿清要容易接受。正在猶豫,接到家書說家被抄了,父親被打,陳圓圓也被搶走了。這代表他投降李自成這條路不通,說明李自成沒把他當回事,投降過去凶多吉少。於是他果斷帶兵返回山海關,並擊潰闖軍郝搖旗部,並寫信邀多爾袞共擊闖軍,實際多爾袞已經南下。吳三桂這時有了為自己打算的野心,想借兵清軍擊敗李自成,他來坐江山,然後給清兵足夠的報酬,如土地錢帛人口等。然而多爾袞也是有野心的,他集全國之兵遠道而來,也想吞併大明江山。因此吳三桂信到,多爾袞是大喜。李自成也統帥了大部兵馬來戰吳三桂,號稱五十萬,實際應該是三十萬。當然結果是闖軍與吳軍激戰力竭之時,清軍殺出,闖軍大敗,主力盡失。多爾袞是窮寇急追痛打,吳軍居前,清軍兩翼尾隨,不給吳三桂有想法的機會,也不給闖軍喘息機會,一路追到湖北九宮山李自成死了,如此多爾袞知道天下大局已定。個人認為投降清軍是對的,起碼封了鎮南王在雲南,榮華富貴一輩子,如果不是老了糊塗了,覺得康熙年幼好欺負,也能得善終。投降李自成是決定死的快快的。李自成入北京,就已經糊塗了,李巖說北京萬不可入,大軍立即北上,可惜不聽,李自成幾十萬軍入了城迅速腐朽了。至於死守山海關,只有死路,山海關太重要,闖軍清軍都是必得。

  • 22 # 玉面飛龍至尊寶093

    首先要分析吳三桂的環境,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1、從道義上來講:吳三桂的真正老闆是崇禎,但老闆死於農民軍之手,畢竟崇禎不是荒淫無道的君主,老闆死於農民軍之手,在加上南方明朝政府還在,吳三桂世代受大明恩典,投降李自成並不合適。

    2、從領導人的能力來看:農民軍進入北京城之後,燒殺搶虐無惡不做,又無明確的治國安邦之策。說明李自成對軍隊掌控力並不強,而且沒有政治遠見。

    3、從李自成的態度來看:把吳三桂的家產充公,把吳三桂的家人抓進大牢,把吳三桂的心愛女人搶去自己享用,這一系列表現來看,吳三桂就算投降李自成,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證。

    4、軍隊補給問題:李自成屬於流寇作案,沒有穩定糧草補給的根據地,李自成控制的北方多年大旱,南方有足夠的糧草又屬於南明政府控制。李自成的下屬都要靠搶奪過日子,吳三桂的邊關物質無法滿足。

    擺在吳三桂面前的只有一條路,投降多爾袞!

  • 23 # 夢想努力樂觀

    吳三桂鎮守山海關,關外有清兵,關內有李自成,這種情況確實很尷尬。的確是火上房,成了熱鍋上的螞蟻的隨時被燒死節奏啊!必須馬上選擇,立馬決定何去何從?

    這種局面也只有老天知道該怎麼辦了。如果早幾天趕到北京,崇禎就不會死,歷史就會改寫,可是崇禎後期表現太差了,猜忌,多疑,大明江山被自己的死要面子都給毀了。如果我是吳三桂也確實挺難選擇的。吳三桂本來是想歸順李自成的,可是老李手下不爭氣,把吳三桂老婆給霸佔了,才有了後來的“怒髮衝冠為紅顏”。

    吳三桂何許人?

    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長伯。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山海關大敗李自成被封平西王。

    1678年在衡州(今衡陽)登基為帝國號大周。

    1678年秋,在衡陽去世。

    當時戰局分析

    1644年底主要勢力是清、李自成、南明,吳三桂。吳三桂最倒黴被夾在李自成和多爾袞中間。想逃的南明是痴人說夢。因為南有李自成,北有多爾袞,東是大海,吳三桂沒船不能度過大海,去南明。那麼吳三桂為啥不早點造船呢? 實際情況是不可能的,第一需要錢,沒有。 第二:時局發展太快,誰能想到崇禎回這麼快上山了呢!

    另謀他路

    如果我是吳三桂,對清絕對不能 投降,對李自成會投降,可是當聽到家人受到李自成不公平待遇時,也不會投降李自成。那麼最關鍵問題來了怎麼辦呢?難道解散部隊,自己去逃難嗎?肯定也不行。畢竟手下還有好幾萬人呢!

    想辦法,就必須瞭解各方情況,瞭解到李自成在北京的所作所為就更不可能投降他了。為了家人,為了手下人能活下來,就得賭一把。

    首先選擇同清朝合作,然後借清朝勢力攻破李自成,為啥要這樣呢?因為合作清打敗李自成容易。合作李自成打敗清幾乎難。

    然後直接進入南明,負荊請罪,對南明的皇帝說明情況。這就是是計劃當然同時也失去了北方的土地,不過沒有猛追李自成,北方也就成了李自成和多爾袞爭奪的地方,南明可以緩解一段時間商量對策。

    這個計劃順利的話是李自成退出北京,不順利就是戰死。

    歷史是李自成一退出北京就散架了。幾乎沒有招架之力。這應該是吳三桂沒有想到的。如果鎮能順利到達南明歷史也許會有轉機,但是南明的皇帝大臣內鬥也很激烈,結局未知。

    根據地圖顯示南明、大順、清、大西,四方勢力重新爭奪天下的態勢。

    吳三桂只要不死追李自成,到南明沒問題,只是會背上罵名。南明只要不殺吳三桂也許還有機會反擊。因為李自成少了吳三桂這個大敵,多爾袞對付李自成也沒那麼容易,畢竟也要考慮南明的勢力,因為離的太近了,隨時都會收到偷襲,多爾袞的兵力少了武三桂,也不是很多。

    結語

    我是當時的吳三桂目標明確,只能依靠幾萬關寧鐵騎,假投降清,然後不惜代價,投奔南明。哪怕最後剩不了多少人,哪怕因為揹負罵名被南明殺死,也要選擇投奔南明,因為那是正根。

    歷史就是歷史不可能假設。但是隻要內部團結一致,就不會怕外來勢力。

  • 24 # 方圓論壇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明朝滅亡後,吳三桂徹底成為了無主孤魂。當時的吳三桂急於尋找一個靠山。所以吳三桂周旋於各大勢力當中,這其中並不止李自成的大順和滿清,還有更多的其他勢力。吳三桂本以為可以選擇,但現實結結實實教育了吳三桂一頓。現實是吳三桂他並沒有選擇的權利。只有接受命運的權利。

    崇禎自縊身亡,明朝滅亡後。吳三桂面臨著前有狼後有虎的境地。滿清和李自成,哪一個都不是吳三桂可以獨自面對的強敵,所以吳三桂急於解決自己的困境。在參考對比了所有的勢力之後,吳三桂認為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是自己可以融入的團體。其一,李自成雖然滅亡了明朝,但李自成和吳三桂本身並沒有私怨。歷史上明朝危亡之際吳三桂也沒有來得及救援崇禎皇帝。所以兩者之間並無深仇大恨,可以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另一方面,滿清是吳三桂不想考慮的。畢竟滿清異族,而在眾多農民起義軍中,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實力最強,並且李自成佔領了北京城,大有一鼓作氣獨霸天下的架勢。所以吳三桂內心之中是傾向於投效李自成的。

    但吳三桂的幻想很快就被擊破了。李自成這邊在滅亡明朝後,他急於消滅明朝的殘餘勢力,而吳三桂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李自成雖然也數次招攬過吳三桂,但吳三桂一直也沒有給他一個明確的答覆,這就讓李自成非常的不滿。畢竟滅亡了明朝後的李自成,十分的狂傲。他認為吳三桂就應該趕緊的像自己效忠。吳三桂的舉棋不定惹怒了李自成,所以李自成抓捕了吳三桂的全家。而李自成的手下又虜獲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這下子吳三桂是又急又氣。他明白李自成是不可能接納自己,自己也不可能投靠李自成了。但面對李自成咄咄逼人的架勢,吳三桂也知道自己無法抵擋李自成。所以吳三桂就想到了借滿清之力來對抗李自成。

    在李自成和吳三桂沒有談妥後,李自成立刻率領六萬大軍東征吳三桂。吳三桂知道不是李自成的對手,所以慌忙派人向李自成求和,希望李自成給自己時間準備投降。此時的李自成驕傲自滿也不認為吳三桂會耍花招。所以就給了吳三桂時間。而吳三桂趁機聯絡滿清,準備和滿清共同聯手擊敗李自成。為什麼滿清在吳三桂沒有向自己投降的時候就願意聯手呢?其主要原因也是想先擊敗李自成這個大敵。

    當多爾袞率軍趕到後,他發現了吳三桂所面臨的窘迫境地,所以多爾袞就逼迫吳三桂做出選擇。此時的多爾袞也不提什麼聯手攻打李自成了。反而藉此來逼迫吳三桂投降。吳三桂此時才徹底坐蠟了。不管是李自成還是滿清,吳三桂都惹不起。所以在和李自成翻臉後,不管是為了家人還是為了自己。吳三桂就必須要選擇投降滿清。所以說,吳三桂事實上並沒有選擇的權利。勢不如人只能選擇妥協。至於死守著就更是個笑話了。困獸猶鬥罷了。

  • 25 # 寄暇學宮

    在崇禎自縊身亡之後,除了吳三桂,當時主要還有李自成、多爾袞、張獻忠以及明朝等多股勢力存在。

    李自成的大順軍,大致控制了黃河以北、山海關以南,總共包括了陝、晉、魯、北直隸和約一半河南在內等區域。

    雖然李自成的大順並不是很大,而且控制地並不牢固,甚至可以說控制得還相當脆弱。

    可是對於吳三桂來說,明朝和張獻忠根本就無法選擇。畢竟李自成的大順把他們都給隔開了。

    吳三桂的處境其實相當窘迫。吳三桂一是夾在李自成和多爾袞中間,二是當時的時間太過緊迫。

    憑藉自己的那點兒人馬要想保持獨立,那幾乎就是不可能的。

    李自成不可能讓吳三桂保持獨立,實際上李自成也是不斷地給吳三桂施加壓力。

    多爾袞也不可能放棄這麼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實際上多爾袞也一直在關在虎視眈眈。

    如果李自成和吳三桂開戰,多爾袞趁二虎相爭之時適時加入,李自成和吳三桂都會無一倖免。

    吳三桂處在這種情況之下,其實根本就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在李自成和多爾袞之間任選其一。

    假如我就是吳三桂,即便是站在後人的視角上,我也是隻能在李自成和多爾袞之間做出選擇。

    以我們後人的視角來看,還是加入多爾袞利大於弊。這和什麼圓圓、扁扁無關,純粹是權衡利弊做出的取捨。

    加入多爾袞之後,利用多爾袞的力量,把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剿滅。這樣就突破了李自成的封鎖,進入到了更廣闊的空間。

    到了那個時候,是歸順到南明,還是自我割據,還是要看當時具體的情況來做決定了!

    唯一擔心的一點兒就是,自己能不能擺脫掉多爾袞的控制。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班主任因為生病要不做班主任了,要挽留,怎麼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