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帶上歷史的心行走
-
2 # 白龍赤子
感謝題主的提問!
說白了就是曹皇后辦事兒不看臉色,也就是“一根筋”,不懂得變通。另外,不考慮後宮佳麗寂寞難耐時的孤獨,自己的姿色又不如人家張貴妃。
據《宋史》記載:
曹皇后是一個秉性慈善節儉、重視耕作,經常在院子裡面喜歡種一些花花草草,有高雅情調的人。
她這個人,還喜歡和宋仁宗較勁。當時一個皇帝的妾與禁卒通姦了,透過別人的求情,宋仁宗已經罪了,曹皇后不願意了。她說道:
不如是,無以肅清禁掖
說實話,即便是這樣,你能肅清?後宮佳麗也孤獨啊,皇帝不臨幸還不讓人家的小情人兒碰?一點兒也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曹皇后的這些行為讓人感覺她是一個不通情達理的人,同時也是一個豪橫的人。
還有一次,宋仁宗的寵妃張貴妃找她借車,她借是借,可是說了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去的話,看車的人估計不會給你”,你說這人,就是變著法兒的不給借嘛,不借可以明說呀,弄的張貴妃一肚子的憤怒,人家是誰呀?宋仁宗的枕邊人啊,仁宗聽了肯定就不會臨幸你了。
最後來看看張貴妃,據《宋史》記載:
妃巧慧心計多,善奉迎
一個妃子本身就漂亮,再加上這些,你就是十個曹皇后都難以抵擋。有一次忽然得病了,仁宗去看,想升高張貴妃的職位,可人家怎麼說呢?
妾資薄,不爭寵名,甘為美人
就是說自己在後宮的資歷還很淺,不想和別人爭寵,只希望每天好好兒的伺候皇上,臣妾不在乎什麼。皇帝雖然是見過世面的人,但是,聽到這樣的話,還不是跟吃了小小酥一樣,多甜!
-
3 # 文娛小士
宋仁宗對曹皇后的感情很複雜,從嫌棄到勉強接納,再到疏遠
在曹皇后進宮之前,宋仁宗已經罷黜過一任皇后,然後一直沉醉在尚美人和楊美人的溫柔鄉里,連朝政都不怎麼打理,主要是身體快吃不消了,楊太后不得不出面勸誡,宋仁宗只好忍痛送走兩位美人,為了彌補,楊太后便詔令德才兼備的曹氏進宮。
可宋仁宗對曹皇后一點都不感冒,主要是因為曹皇后姿色平平,他壓根看不上,畢竟都見識過了不少美人,已經變成了顏控,所以一直不願意與曹皇后相處,就連新婚之夜都不願意洞房,反而出去閒逛。
後來,宋仁宗發現曹皇后並非一無是處,因為她在政事處理和後宮打理上能給到自己一定幫助,所以對曹皇后的態度有了初步改觀,可是曹皇后因為傷心了,新婚之夜獨守空房的打擊使她久久不能釋懷,於是對宋仁宗的親近並沒有積極迴應。宋仁宗討了個無趣,後來又開始逐漸疏遠她。
張氏之所以能聖寵不衰,是因為她直率熱情,敢愛敢恨張氏初見宋仁宗便是在宋仁宗大婚的當晚閒逛的時候,當時兩人並不知彼此身份,尚還年幼的張氏因為丟失了兔子而傷心,宋仁宗好心安慰了她一番,於是宋仁宗給張氏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成年之後,張氏進宮獻舞,兩人再度相遇,也因此知道了彼此的身份,張氏也終於知道當初遇到的大哥哥居然就是皇帝,崇拜和愛慕之情油然而生,後來更是主動告白,面對這樣一個青春靚麗又直率熱情的少女,宋仁宗動心了,於是張氏很快就成為了張貴妃。
宋仁宗平時處理政事的時候比較累,在曹皇后那邊得不到慰藉,可是在張貴妃這邊就不同了,張貴妃就像是他的小迷妹,總會很貼心地噓寒問暖,而且毫無心機, 讓宋仁宗感覺只有在張貴妃這裡才能得到真正的輕鬆,所以他自然對張貴妃疼愛無比,在他看來,張貴妃才應該是真正的皇后,即使生前沒有實現,可張貴妃死後,宋仁宗毅然追封她為“溫成皇后”。
-
4 # 續寫明雪
先說宋仁宗對曹皇后的感情:因為傳言曹皇后貌醜,兩人錯過了新婚夜,曹皇后因此難過,認為兩人結婚,只是皇上完成的一件事情而已,對自己沒有感情;皇上因為新婚夜自己的問題,心懷愧疚,不敢硬留,皇后也不強留,都不主動打破這種關係,但是互相欣賞、喜歡。其實,兩人是有感情的,曹皇后身邊的丫鬟都能看明白。
再說張氏:張氏的性情不像曹皇后,是被動的。張氏主動、直接,和皇后相比比較能接受,特別是皇上,一個不會主動的人。
再有,張氏和皇上的年齡差距,也存在著寵溺、縱容,和其他的娘子不一樣。由此,張氏才能盛寵不衰。
-
5 # 峰峰說史
宋仁宗,我國宋朝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在位42年。在位期間也有所作為,可以說是一個公認的好皇帝。自古以來皇帝都是後宮佳麗三千,皇帝也是人,是人就逃不開愛這個字。當然,宋仁宗也不例外,今天我們就說宋仁宗後宮中的兩個女人。
先說張氏,張氏的出身比較好,父親本是一名進士,可惜英年早逝。母親為了生活,去了大公主的府上做了一名舞女,母女倆相依為命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可能是運氣在作祟,加上張氏比較出眾,就被公主選送到了宮中當藝女。憑藉這自己出眾得才藝,再一次宴會上被宋仁宗看上,選入了後宮。
憑藉著長相,張氏很快得到了寵愛,而且為宋仁宗生下了三個女兒,之後更是獲得了很多的寵愛。愛情是微妙的,有些人就是這樣,一眼就能定終身,宋仁宗對張氏就是這種情感。此時的張氏可謂風光無限,宋仁宗也想要提升她在後宮的位置。但是張氏卻要宋仁宗降下她的等級,因為他們的第二個女兒夭折了。試問後宮佳麗們哪個不是乘著得寵趕快提升自己的地位?而張氏反而要求降位,這一舉動更是增加了宋仁宗對她的好感。一直到五年之後,張氏才坐上了貴妃的位置。
只是好景不長,皇佑六年,張貴妃因病去世,此時的張貴妃才31歲。宋仁宗在悲痛的同時,追封張貴妃為皇后,下葬的級別也是皇后才有的級別。這在當時是一個天大的特例,因為宋仁宗當時有皇后,這一舉動也引起了朝中大臣的極大不滿,但是宋仁宗最終力排眾議,還是按照皇后的下葬級別下葬了張貴妃。活著的時候恩愛屬於正常,死了以後,宋仁宗能做到這些那足以證明他對張貴妃的寵愛。張貴妃泉下有知也應該感到幸福無比了。
6第二個女人就是曹皇后。曹皇后出身名門,儒雅大方,無論是在朝堂上還是在後宮當中,她都能看清楚自己的位置,從不逾越,面對困難的時候總能遊刃有餘的解決。曹皇后的顏值不高,但心地善良。按道理講這樣的女人與任何一個男人相處,感情也會很好的。可惜不是,宋仁宗與曹皇后的婚姻並不是你情我願的,為了鞏固宋仁宗在朝堂上的位置,太后才會將曹氏嫁給宋仁宗,也就是說為了政治而結合。所以宋仁宗面對曹皇后的時候,有一種隔閡,他是皇帝,不想受人控制,但是對於曹皇后的家族勢力他又不得不忌憚。這樣複雜的心情加在一起,只能註定他們之間的結合是一場悲劇。
這就是世人最難的一關~情關。想愛的不能愛,不想愛的每天還得必須去面對。皇帝們每天日理萬機,除了要處理國家大事外,還逃不開情愛的束縛。真是做人難,做個皇帝更難。
-
6 # 劉文廣
乾興元年(1022年),12歲的宋仁宗趙禎被劉娥劉太后扶上皇位登基做了傀儡皇帝 ,朝政由劉太后把持。
天聖二年(1024年),劉太后命平盧節度使郭崇的女兒郭氏做了皇后。(司馬光《涑水記聞》)郭皇后出身權貴之家,被過於寵溺,脾氣頗大,與其他嬪妃爭寵,後宮雞犬不寧。明道二年(1033年),劉太后薨逝,宋仁宗親政。將郭皇后廢黜,轉封為淨妃,令她在宮中出家、帶髮修行。群臣紛紛上書,要求另立皇后。宋仁宗挑京城富商陳氏的女兒遭群臣激烈反對。後立名大將曹彬的孫女曹氏為後。曹皇后品行端正持重、待人接物練達、且有見識。史書讚美她:“性慈儉,重稼穡。”愛好在禁苑裡“種穀親蠶”,還寫得一手好飛白。還有大家熟知的把蘇東坡從烏臺詩案的牢獄之災裡拯救出來。但是和宋仁宗兩人感情一般。
康定元年(1040年)的一次宮宴上,宋仁宗見宮廷舞女張氏並寵之。張氏是官宦人家出身,祖父張隸、父親張堯封都中過進士,母親曹氏也是書香門第出身,自小就給了張氏優秀的家庭教育。張氏8歲那年,父親病逝,叔父張堯佐又拒絕收留母女二人,母親無奈將張氏賣到了萬壽公主,也就是宋仁宗的姑祖母家中作舞女,之後,萬壽公主又將張氏送到宮中的“仙韶部”,成為了一位宮廷舞女。
史料記載,張氏年輕美貌、歌舞俱佳,且:“巧慧多智數,善承迎,勢動中外。”
——宋仁宗崇尚簡樸,張氏的宮中便只有“素竹漆床,黃絹緣席,黃隔織褥”;(邵伯溫《邵氏聞見錄》)
——慶曆三年,天下大旱,宋仁宗每日在宮中焚香祈雨,張氏便“刺臂血書祝辭”;(《續資治通鑑長編》)
——宋仁宗要封賞張氏的叔叔張堯佐,卻遭到包拯等大臣的反對,“大陳其不可,反覆數百言”,甚至還噴了宋仁宗一臉唾沫星子,“唾濺帝面”,張氏聽說後,便主動“迎拜謝過”,消除了宋仁宗的怒氣。(朱弁《曲洧舊聞》)
張氏生來是一病美人,仗著仁宗寵愛,尤喜撒嬌,當才人時,因為一場大病,便央求皇帝封其為美人,她說:“妾姿薄,不勝寵名,願為美人。”宋仁宗遂將她封為美人,張氏一直“寵冠六宮”,二人真情相悅無上。
慶曆八年正月(1048年),衛卒作亂,殺入禁中。這日帝后同寢。曹皇后一面安撫準備出逃的仁宗,一面從容不迫指揮侍女宦官搬兵救駕,預防賊人縱火 “乃遣宦者持水踵賊,賊果以燭焚簾,水隨滅之”。 並在陣前“親翦其發以為識,諭之曰:‘賊平加賞,當以汝發為證。’故宦者爭盡死力”。事態平息後,仁宗卻輕告大臣們“宮庭之變,美人張氏有扈蹕功”。大臣們看不下去了,“夏竦即倡言宣講求所以尊異之禮。宰相陳執中不知所為,翰林學士張方平見執中言:‘漢馮婕妤身當猛獸,不聞有所尊異。且舍皇后而尊美人,古無是禮。若果行之,天下謗議必大萃於公,終身不可雪也。’執中瞿然而罷。”宋仁宗欲再次廢立皇后,但在群臣的強烈反對之下,放棄了立張氏為後的念頭。但還是封張氏為貴妃,張氏成為了宋朝的第一位貴妃,距皇后寶座一步之遙。曹皇后聞之付之一笑。
皇祐六年(公元1054年),31歲的張貴妃暴病而亡,趙禎“哀悼之甚,欲極禮數以寵秩之” ,在治喪第四天下令冊封張氏為皇后(並非追封),上諡號“溫成”,並宣佈 “諸宮之親,朝夕聚眾,縗裳千人,號泣逾月”, 併為張氏輟朝7日,京城禁樂一月。以示對於張貴妃的格外恩寵。即使在張貴妃去世數年後,宋仁宗依然對她念念不忘。在為張貴妃設忌日、立享廟的同時,宋仁宗還一直保留著張貴妃生前所住“溫成閣”的原貌,每到年節,宋仁宗都會命臣子為溫成閣寫詞,表達追思之情,這種長情未了的表現,在歷代封建帝王中是極為少見的。也是歷史上唯一的同時存在的“生死兩皇后”。
縱觀宋仁宗與張貴妃的愛情故事,可與唐太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相匿美,確是兩情相悅、真情一生。而宋仁宗與曹皇后的情感裡主要是親情互敬、責任義務。
對於趙禎來說,有曹氏這樣睿智能幹而淡然的女性作為皇后,替他抗起了半壁江山是他的幸運。曹皇后安心養育年幼的英宗,後以太后、太皇太后之尊屹立兩朝不倒。
-
7 # 2許雲輝
宋仁宗對曹皇后毫無感情可言。
宋仁宗首次選秀,先看中蜀女王氏。皇太后劉娥以其過於嬌豔為由否決,收為侄媳婦。宋仁宗又看中侍奉楊淑妃的張氏,劉娥依然為他立有代北望族背景的郭氏為後。
劉娥駕崩後,郭皇后因爭風吃醋誤傷宋仁宗被廢后。楊淑妃被尊楊太后,又一手製造又一場政治聯姻,召真定豪門大戶曹氏女入宮立為皇后,是為曹皇后。
兩場政治聯姻使宋仁宗感情大受傷害,對兩個皇后一直敬而遠之,與郭皇后並無子女,也未與相貌平平的曹皇后有子女,都與一直寵愛的張氏生下三位公主。甚至,宋仁宗還一度產生過廢黜曹皇后改立張妃的念頭。
宋仁宗只愛張妃,封其為美人、貴妃。張貴妃死時僅31歲,宋仁宗罔顧曹皇后健在事實,追封張貴妃為皇后,諡號溫成。
綜上所述,宋仁宗畢生最愛是溫成皇后,對郭曹兩位皇后毫無興趣。
-
8 # 是阿維啊
電視劇《清平樂》的當前熱播也引起大家對宋仁宗這位歷史人物的關注。
在電視劇《清平樂》當中,宋仁宗和自己的曹皇后一直以禮相待,兩人之間的感情不溫不火,彷彿是表面夫妻,缺乏夫妻之間的親密感情。那麼歷史上是否如此呢?
在真正的歷史當中,宋仁宗和曹皇后的關一直也是“相敬如冰”,宋仁宗甚至一度有過想廢掉曹皇后的念頭,只是礙於曹皇后主持後宮得體,為人無過,朝臣並不同意,宋仁宗這才罷休。
而張氏之所以得寵離不開她花容月貌的一副好皮囊,張氏能歌善舞,並且十分善於把握男人心思。所以張氏在世時成為貴妃,死後還能被追封為溫成皇后。
-
9 # 麥穗日記
《清平樂》中宋仁宗對曹皇后的感情早在12集中就體現出來,宋仁宗與皇后談心時就說,我們是這天下最高地位的人,不能任性胡為。而曹皇后自打入宮之後,就已經深刻認識到,自己要做官家的臣,而不是官家的妻。所以,宋仁宗對曹皇后更多的是一場利益關係,是彼此的相敬如賓,是國家的夫妻典範,一個仁厚明智,一個賢德忠厚。而張氏卻憑藉自己的任性自由,獲得官家的盛寵。
官家對皇后,想要了解卻囿於禮教曹丹姝在入宮之前,也是家裡的嬌嬌女,她的侍女繯兒就曾說過:
你曾在家中見父母生氣,多會哄他們開心,如今見了官家,卻不再見當年的活潑。曹氏卻說:
父親母親那是尋常人家的夫妻,而我與官家卻身在朝廷,定然不能逾越了禮教。僅這一句話,就能看出皇后的識大體,卻陷於禮教,把愛情弄丟了,她本可以在官家面前展示自己的活潑,卻總是礙於皇后的身份,難以獲得自由。
相比陳熙春,曹丹姝才是籠中的鳥兒,本是自由身,卻終身於困境。
官家主動開啟話匣子,皇后卻不說情侶之間,夫妻之間,但凡出來問題,都是因為兩個人都不解釋。劇中有很多次官家都想主動了解一下,這個善騎射、會做工,冒充哥哥的名字去學堂上學的女子是怎樣的脾氣,可是皇后卻總是用各種各樣的理由搪塞過去了。
其中,有一次,官家主動與皇后開啟心結,向皇后講述自己從未見過生母的遺憾和委屈,若是一般女子,可能都會主動給予擁抱,或者握住對方的手錶示感同身受,可誰料皇后卻只用幾句話安撫了官家。
也難免體現出,官家對皇后,真的是手足情深的兄弟情,兩人在一起聊得家事也是國事,國事也是家事,從未有過嬌捏的語言露出夫妻間的依偎之情。
官家畏懼皇后,有管教的後遺症宋仁宗時在太后劉娥的撫養下長大,劉娥生前一直與官家一起上朝聽政,在太后面前,官家一直覺得自己有名無分,劉娥是位“武則天”,況且他還一直記恨劉娥沒有告訴自己生母的秘密,他一直痛恨劉娥,但又畏懼劉娥的權利,只好忍氣吞聲聽劉娥的話,娶郭氏為後,貶晏殊離京、重用呂夷簡,甚至讓劉娥穿上皇袍祭祖等,直到劉娥去世,官家終於沒人管了,他自由了,但卻遇見了曹皇后。
曹皇后做人做事都思慮周全,又非常穩重能幹,甚至在地震的時候,官家一把抱住皇后,自己顯得害怕,那麼的沉穩叫人護駕,這難免讓官家覺得,曹皇后有點強勢,像劉娥在世,生怕自己的權利架空,喪失自由。
張氏出身舞女,在官家心中,張妼晗是自由的化身,而官家嚮往自由純粹的女子,張妼晗敢於在眾人面前與官家相認,敢於表達自己對官家的喜歡,相比其他含蓄、守規矩的女子,自然是不同的。
官家當年剛掌權,怕被人利用,於是不捨的放走了陳熙春,現在他大權在握,自己喜歡的女人又出現了,他肯定會好好把握。所以他對張氏寵愛有加,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從後續劇情來看,張氏雖被仁宗寵愛有加,到最後卻謀害皇后,讓其流產並終身不孕,也是對仁宗縱容的懲罰吧。
-
10 # HuiNanHistory
歷史上的宋仁宗對曹皇后就是沒感情。
不管曹皇后有多麼賢德,甚至是果斷地平定宮變,拯救了宋仁宗的一條命,他也對這位皇后沒感情。
在小說《孤城閉》以及由小說改編而成的電視劇《清平樂》中,都表現出宋仁宗對曹皇后有愛情,而去愛得很深的橋段。
但是,這些都是影視和小說的虛構,歷史上並非如此。
希望粉絲能夠意識到,歷史上的宋仁宗就是“格調不高”,無論曹皇后做了什麼,他都是無感的,他發自內心喜歡、愛護張貴妃。
張貴妃死後被追封為溫成皇后。
這位張貴妃在活著的時候,姿色美豔,深受宋仁宗的寵愛。與曹皇后相比,張貴妃做了很多僭越的事情,就連前朝都敢伸手,但就算是這樣,宋仁宗還是包容她。
試問,曹皇后敢做張貴妃做過的事嗎?她只要做了一件,只怕就是被廢的下場。
在曹皇后活著的時候,張貴妃去世了,宋仁宗直接將愛妃追封為皇后,這是打了曹皇后的臉。
總而言之,歷史上的宋仁宗對曹皇后沒有感情,只有厭惡。
-
11 # quiteflower
首先因為曹皇后是大臣選的皇后,是天下選的皇后,不是他自己選的皇后,心中本就有芥蒂,就算皇后有才有德,才貌無雙,也難免心中不悅。他被曹皇后的品質、才華、聰慧所折服,心中充滿敬重,就是我們所謂的相敬如賓,但是沒有愛情。
張貴妃不同,她小小年紀相遇宋仁宗,長大之後跳舞時又遇見,性格天真爛漫、無拘無束、天真無邪,與苗心禾的穩重董事不同,與皇后的老成持重不同,算是宋仁宗心裡獨特的風景線吧,她舞女出身,受盡辛苦與白眼,所以皇帝的她的依靠,是她眼裡唯一看的見的人,她眼裡心裡都是皇帝,後為奪寵不擇手段,挑戰皇后權威,結交權臣,後被仁宗斥責,上吊而死,年31歲。
-
12 # 一貳一橙
事實上宋仁宗趙禎對曹皇后的感情是又愛又恨,順帶還有點無奈。
一方面曹皇后曾救過趙禎的命,那是發生在慶曆八年正月元宵節的時候,那一天趙禎正在睡覺,突然聽到殿外傳來一陣奇怪的腳步聲,趙禎還在懵懵懂懂的時候,曹皇后一把把他把住了,說這必定是太監作亂,讓趙禎安居在宮裡不要亂跑,並讓太監宮女把殿門全部關上堵死。
果不其然,很快就傳來了金屬碰撞聲和喊殺聲,還隱隱有放火燒殿的味道,多虧了曹皇后臨危不亂,這位將門出身的虎女,在斬殺了殿內勾結謀反的太監後,派人去召見都知王守忠率兵來救,之後將殿中所有人的頭髮都剪下一捋,約定平亂後按發記功。在曹皇后的指揮下,謀反的官顏秀等人始終無法突破宮殿,捉拿趙禎,最後由於曹皇后的堅守和王守忠的到來,叛軍就這樣被拿下了,趙禎這條小命也就這樣保了下來。可一方面曹皇后這個皇后,並不是趙禎想要的,當年趙禎年幼的時候,大權由真宗劉太后和楊太妃主持,到了趙禎要大婚的時候,他本來就意屬驍騎衛上將軍張美孫女張氏,可劉太后卻以張氏家世不夠平盧節度使郭崇的孫女郭氏,所以劉太后要求趙禎立郭氏為後,本來性格就仁弱,又害怕劉太后的趙禎,只好不情不願地立了郭氏為後,封張氏為才人。
到了劉太后去世,郭氏失勢了,很快就被趙禎給廢掉,最後還暴病而亡。郭氏死後,趙禎本來還打算立張氏為後,畢竟這是初戀,也是趙禎用來擺脫母后垂簾陰影的好辦法,結果劉太后雖死,依舊坐鎮後宮的楊太妃不樂意了,執意要求趙禎立宋初第一名將曹彬的孫女曹氏為後,拗不過楊太妃和群臣的趙禎,只好又不情不願地立了曹氏為後。考慮到郭氏的下場,如果曹氏也像郭氏一樣肆意妄為(在一次爭執中,郭氏往趙禎脖子上撓了一下,都見血了),那趙禎要廢掉曹皇后並殺了她都有理由,也能夠略微安慰一下薄情寡幸的自己,可是偏偏曹皇后此人循規蹈矩,不但文韜武略,還慈祥節儉,甚至於親自帶領嬪妃在後宮種植桑樹、務農、養蠶,完全符合史書裡“賢后”的形象,可趙禎並不愛她,夫妻之間同床異夢。身為皇帝的趙禎又不可能像普通人一樣一紙休書就把曹皇后廢了,是廢也沒法廢,愛也愛不起來,恨也恨不下去,所以說這是很無奈的。
當然,要說趙禎有多恨曹皇后倒不至於,最多就是討厭她出現在這個世界上,闖入自己的世界而已,可這也非人力所能扭轉的,趙禎想通了也就釋懷了,始終沒硬性地把曹皇后給廢了,而要說他愛曹皇后也未必,趙禎三子十一女,沒一個是和曹皇后的結晶,倒是問題所說的那位張氏,趙禎倒是和她連生了三個女兒。
至於說為什麼張氏能夠盛寵不衰,或許這也和趙禎的好勝心有關,這一點就和一個媽寶男,想著逃脫母親和家人對自己的束縛一樣,說趙禎對張氏是不是愛得死去活來的也不一定,他之所以如此寵愛張氏,或許還是想著證明自己的眼光和能力,不喜歡事事安排好的趙禎,就想著對張氏一族的恩寵來壓制群臣,甚至不惜弄出一場生死兩皇后的鬧劇來。
-
13 # 菡萏123
你如果是電視劇裡的,宋仁宗對曹皇后有尊敬也有害怕。宋仁宗第一次見到曹皇后很驚喜,但是之後曹皇后一心把當皇后當成職業,宋仁宗就只能敬她,之後曹皇后和劉娥有點像,而且宋仁宗怕曹皇后家裡勢力太大,對曹皇后就有了怕。
電視劇裡張貴妃能被受寵是和宋仁宗溫和守規矩的性格有關,張貴妃和宋仁宗和其他妃子都不一樣,宋仁宗就覺得張貴妃和特別,加上張貴妃外形好和比皇帝年輕十四歲。宋仁宗雖然表面上寵愛張貴妃,但正是因為這樣總是被皇帝推上風口浪尖,張貴妃總是被群臣抨擊。但是宋仁宗怕群臣會攻擊曹皇后,於是故意表面對曹皇后不寵,這是保護曹皇后。所以電視劇裡張貴妃會說皇帝對她只有寵而沒有愛。
如果是歷史上,宋仁宗對曹皇后疏遠,即使被曹皇后救了,也說是曹皇后和張茂則要一起害他,並且重賞了張貴妃,還要求把曹皇后廢了改立張貴妃為後,但是被群臣反對了。
歷史上張貴妃並沒有被盛寵不衰,宋仁宗寵愛過很多女人,而且張貴妃的貴妃位置是透過生了三個公主而來的,張貴妃每生一個公主,就能晉升一次。宋仁宗自己很奢侈,但是對張貴妃很嚴格,張貴妃的待遇還不如其他寵妃,而且雖然張貴妃得寵,但是沒有曹皇后有錢。
宋仁宗給張貴妃的家人的待遇也不如其他妃子的。張貴妃曾經收了官員的瓷器,宋仁宗知道後當場摔了瓷器。之後宋仁宗看到張貴妃戴珍珠等首飾,又被宋仁宗訓斥。張貴妃所用的香料也不如其他妃子的香料貴重。張貴妃的公主出生後被賞賜的絲綢也比其他公主的少。張貴妃死後,清算她的財務的時候發現很少。所以張貴妃最多隻能算是受寵過,但是宋仁宗同時寵幸過很多女人,而且張貴妃在宋仁宗心中的地位還不如有的寵妃。
有一年大旱,宋仁宗憂愁,張貴妃知道後隔壁自殘向宋仁宗示忠。比起張貴妃得到的,張貴妃奉獻的更多。不說和其他寵妃比,張貴妃就算和不受寵的曹皇后比都不如,曹皇后能保住皇后位置,而且還有錢,可謂是有錢有勢還不用伺候男人,這不是現代很多都市女性向往的生活嗎?但是張貴妃可就是像嫁進豪門的卑微保姆了,付出再多,也還是被宋仁宗看不起。
-
14 # 食堂開講
宋仁宗這人有意思,他這輩子就不喜歡大家閨秀,而是專賣出身一般的小家碧玉。
他根本就不喜歡曹皇后。宋仁宗廢掉郭皇后之後,當時想立的是陳美人。
宋仁宗對曹皇后觀感很一般,慶曆八年的刺殺案,曹皇后大出風頭,宋仁宗非常反感。強行把功勞給了張貴妃。
宋仁宗甚至想廢了曹皇后,另立張貴妃,可惜缺乏宰相的支援。
張貴妃死後,宋仁宗完全不顧及曹皇后感受,追封其為溫成皇后,並將葬禮等級提升到最高。
宋仁宗有多寵張貴妃,就有多漠視曹皇后!
-
15 # 這個歷史很正
宋仁宗與曹皇后其實就是老太后強行撮合的,因此一開始的時候兩人其實並沒有什麼感情,當然後來是有所改觀的。而張氏與宋仁宗就相當於是兩個人談戀愛談來的那種感情,因此宋仁宗對張氏的寵愛是要高於曹皇后的。
宋仁宗第一任皇后乃是郭皇后,這位出身的乃是跟隨趙匡胤的武將家族,因此第一任皇后在行為上是有一些偏頗的,或者說是“粗鄙”的地方。
郭後以怒尚美人,批其頰,誤傷帝頸。帝以爪痕示執政大臣,夷簡以前罷相故,遂主廢后議。比如開始宋仁宗偏愛尚氏、楊氏,結果這事被郭皇后知道了以後,郭皇后直接帶人去後宮開始了撕逼大戰,而又剛好被宋仁宗看見了,於是宋仁宗前去勸架,結果宋仁宗脖子上掛了道彩,然後還給群臣看了,於是就把郭皇后給廢掉了,讓她去做了尼姑。
郭皇后廢了以後,老太后又給宋仁宗重新找了一位皇后,這就是曹皇后,因此兩人之間並沒有什麼感情,加上又是太后強行給他的,重點是曹皇后長相一般般,所以呢宋仁宗剛開始的時候不怎麼寵愛曹皇后的,然而卻是寵愛張氏。
但是呢曹皇后因為出生大家,有規有矩的,把後宮打理的很好,所以漸漸的曹皇后和宋仁宗也就慢慢的有了感情。當然這是被動的有感情了。
而張氏則不同,張氏給予宋仁宗的愛是主動的,那種熱情似火的感覺,這給了宋仁宗不曾有過的感覺,再加上張氏又是舞女出生,所以姿色什麼的都是上上之選,一個有顏值又有才華的女人而且還主動,宋仁宗自然也就跟寵愛張氏了。
因此在張氏死後,宋仁宗破例給了他皇后的禮制下葬,要知道當時的曹皇后也都還在的,朝廷也是一片反對,但是宋仁宗就是頂住了壓力,給了張氏皇后的禮遇。
-
16 # 浮生若淺
電視劇《清平樂》的熱播,宋仁宗的感情生活也引發了熱議。而這些紛雜的感情線中,有一條主線,那就宋仁宗、曹皇后及張貴妃三人的感情紛擾。
曹皇后是仁宗的第二任皇后,祖上是北宋的開國功臣,出身高門世家。在仁宗第一任皇后郭氏被廢之後,楊太后看中了高門出身的曹氏,曹氏奉詔入宮,在仁宗不太友善的眼神中,成為了中宮之主。
張貴妃則是自小入宮,由宮人撫養長大,“獻”給仁宗的。張氏入侍仁宗後,寵冠六宮,蔭及家族,追贈三世,這樣的恩寵之前從未有過。
曹皇后的不得寵,其實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曹氏熟讀經史,德才兼備,從皇后的角度來說,她絕對是合格的人選,確實她也將仁宗的後宮管理得井井有條,不像之前的郭皇后一樣善妒,但這些也是她的弱勢。
仁宗是記在劉娥太后名下的,登基之後更是由劉娥臨朝攝政。可以說在仁宗的前面二十多年,尤其是記事以來的十多年時間中,是活在劉太后的強勢籠罩下的。潛意識中他是不喜歡這一類女子的,更不喜歡被人操控的感覺。與冊立第一任郭皇后一樣,冊立曹皇后之前,仁宗又捨棄自己喜愛的女子。加上曹皇后的容貌一般,並不能引起宋仁宗的關注。在仁宗眼中,曹氏是適合當皇后、成為後宮之主的女子,卻不是自己喜愛的女子。
再來看張氏,有著出眾的容貌,乖巧懂事,又有優美的舞姿,懂得順著討好仁宗,一切都符合仁宗的審美胃口,能寵冠六宮並不奇怪。雖然過程中,免不了有恃寵而驕的僭越,可也知道適時收斂,進退有度,這也是仁宗對她喜愛能這麼長久的原因。
-
17 # 津城沐雨
宋仁宗對曹皇后的感情,可以說是很複雜的,在不同階段,也有微妙的變化。
第一階段:陌生的媳婦,媒妁之言的厭惡曹皇后是眾臣為宋仁宗選的皇后,而在曹皇后進宮前,宋仁宗並沒有見過她,更談不上感情了。
其實,宋仁宗的第一位皇后,當時也不是宋仁宗喜歡的女子,但是劉太后掌控朝政,直接把郭氏定為皇后。
劉太后去世後不久,宋仁宗就以郭皇后無子為由把她廢了,沒有劉太后的壓制,宋仁宗想選一位自己喜歡的皇后。
當時宋仁宗喜歡一位陳氏女人,想娶她為皇后,但是遭到了大臣的極力反對,因為陳氏家族沒有高貴的門第,大臣認為不能擔任大宋皇后。
曹氏對宋仁宗來說,是陌生的,是不喜歡的,甚至是討厭的,曹氏被冊封為皇后,但宋仁宗很少讓她侍寢。
壓制的越厲害,反抗的就會越激烈,大臣們給宋仁宗塞進來一個皇后,宋仁宗打心眼裡是不喜歡的,甚至潛意識裡厭惡。
所以,曹氏剛冊封為皇后時,宋仁宗眼裡,曹皇后是個陌生的媳婦,充滿著對“媒妁之言”的厭惡。
第二階段:曹氏有德才,略生憐愛宋仁宗是個很有仁愛的皇帝,總是為別人考慮。曾經有一次,宋仁宗吃飯時吃到一粒沙子,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不舒服,而是告訴旁邊的宮女不要聲張,因為這在皇家可不是小事,管理御膳的人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宋仁宗不想因此讓下人受懲。
宋仁宗,可以說非常對得起“仁”的稱號,這在對曹皇后的感情上,也有很好提現。
曹氏成為皇后之後,盡心處理後宮事務,面面俱到,宋仁宗對她不冷不熱,她也不撒嬌,不埋怨。
宋仁宗發現曹氏並不是那麼討厭,而自己卻經常有意冷落她,這對她來說自然是不公平的,宋仁宗心生愧疚。
於是,當宋仁宗瞭解曹氏後,對她產生憐愛,沒錯,是憐愛。
因為宋仁宗對曹氏的感情,並不是男女之間的那種喜歡,而是曹氏並無過錯,而且德才兼備,宋仁宗對她有種過意不去的愧疚感。
這時候的宋仁宗,對曹皇后是憐愛,開始嘗試著彌補。
第三階段:平平淡淡好搭檔宋仁宗對曹皇后有了憐愛之情後,也嘗試著喜歡她,和她恩恩愛愛。
但是,已經身為皇后的曹氏,在皇后這個角色上無可挑剔,結果陷入其中,一切規規矩矩的,缺乏了女人的那種“可愛”和對男性的吸引力。
曹皇后扮演好了皇后,卻沒有扮演好妻子,宋仁宗在多次嘗試和曹皇后恩愛卻發現無法喜歡上她,於是,曹皇后成為他眼中的好皇后,卻沒有接納她作為妻子的身份。
最近熱播劇《清平樂》中,宋仁宗對皇后曹氏的感情描寫,就很不錯的再現了宋仁宗對曹皇后的微妙感情。
我們從中發現,在宋仁宗眼裡,曹氏是個好皇后,是個懂事的好女人,是自己事業上的好助手,但卻沒有多少妻子的味道。
對張氏的盛寵不衰相對於皇后曹氏而言,張氏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
幸運是因為她得到了宋仁宗的萬千寵愛,是個幸福的女人;不幸是因為宋朝的大背景,讓她永遠位於曹皇后之下。
張氏能贏的宋仁宗的心,是她那股熱烈的感情、玲瓏可愛的形象,是她的女人味兒正好符合宋仁宗的口味。
宋仁宗的兩任皇后,一位是受“父母之命”,劉太后強加的郭皇后;一位是受“媒妁之言”,大臣們強推的曹皇后。
對於宋仁宗來說,這兩段不情願的婚姻,始終難以釋懷,成為他心裡抹不去的陰影,在潛意識裡影響著他。
宋仁宗壓抑,不如意,受到牽制,作為皇帝,他不得不顧全大局,身為男人,他始終無法盡意。
這時候,張氏出現了,張氏的玲瓏可愛,正好調動宋仁宗規規矩矩的心。
在張氏這裡,宋仁宗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心靈的自由,找到了作為男人應有的釋懷和澎湃激情。
這樣的女人,正是自己想要的,宋仁宗的萬千激情,終於有了釋放的物件,宋仁宗把萬千寵愛,全都拋撒在張氏這裡。
一次,在張氏軟磨硬泡下,宋仁宗答應讓其伯父擔任宣徽使官職,怎奈包拯犯顏直諫,極力反對,宋仁宗只能收回成命。
宋仁宗是個相對不徇私情的皇帝,但在張氏這裡卻鬆動,可見對張氏的寵愛之深。
張氏雖然沒有尊享皇后的殊榮,但卻享受了男人對自己的萬千真情,作為女人,張氏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
張氏去世後,宋仁宗用下葬皇后的禮節下葬張氏,並在4天后正式追封張氏為皇后。
當時曹皇后還在世,卻追封張氏為皇后,一死一生兩位皇后,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嚴重違反了禮制。
面對大臣們的臺諫,一向尊重諫臣的宋仁宗卻置之不理,在他心裡,對張氏的寵愛是真的寵愛,作為皇帝,受制於大臣沒能給自己愛的女人一個皇后的身份,在她死後,宋仁宗不再把自己當成皇帝,而是一個男人,一個男人,就要愛自己的女人,對自己負責,對愛的人負責。
結語宋仁宗對曹皇后的感情,在不同階段有著微妙的變化,但在這變化的感情中,卻沒有男人對女人的那種愛。
宋仁宗把曹皇后當成了夥伴、助手、秘書,卻沒有把她當成自己的妻子。
在宋仁宗眼裡,張氏才是他愛的女人,在張氏這裡,他才是真正的扮演了男人,對張氏盛寵不衰,死而不止。
大家認為呢?
參考文獻:
《宋史》、《續資治通鑑》、《宋史紀事本末》。
-
18 # 朕的書房
很簡單一個原因,宋仁宗看顏值。
歷史上曹皇后相貌平平,但學識豐富、行事謹慎,挑不出什麼錯。宋仁宗則需要這麼一個德才兼備的皇后,替他管理後宮。宋仁宗和曹皇后,看起來更像是同事關係。
張貴妃史書上記載,長得幸,有盛寵。顏值高,貌美如花,所以得到皇帝恩寵。
而且曹皇后和張貴妃性情不一樣。
有一位宮女和侍衛私通被抓,按照規定,曹皇后定了死罪。但是張貴妃替他們兩個求情,宋仁宗心軟答應放過他們。但曹皇后堅持按規矩辦事,一直站著不肯就坐,直到宋仁宗說就按皇后說的辦。
在宋仁宗看來,曹皇后不近人情,心腸太硬。貴妃心腸軟,有愛心,當然就更受寵啦。
-
19 # 隨豫而安2020
電視劇《清平樂》的熱播,同時也引起了人們對宋仁宗的感情生活的關注,而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大概就是他生死兩皇后的故事了。
皇祐六年,宋仁宗寵愛的張貴妃暴病身亡,宋仁宗感念張貴妃生前的柔情與善良,決定追封她為溫成皇后,用皇后之禮為其發喪,讓她穿上皇后的殮服,享受宗室及大臣們的祭拜,而其時正宮曹皇后尚在人世,卻另追封貴妃為後,出現一生一死兩位皇后如此逾禮之事,曠古未聞,臺諫連續上奏反對,然仁宗置之不理。
曹皇后是宋仁宗的第二任皇后,她是北宋開國名將曹彬的孫女,這樣的女子既有巾幗風範,又有賢德氣度,做皇后是再合適不過了,可惜的是,她卻始終都不為皇帝所喜歡,只因為她是被大臣們聯名保舉給皇上的,皇上心目中的皇后其實另有其人,卻因為大臣們的反對而不得作罷,出場方式的不對,使仁宗對她心有芥蒂。
成為皇后的她把後宮管理的井井有條,行事低調謹慎,中規中矩,任何人都挑不出錯來,這樣的人與仁宗更像是一個合作伙伴,只能與其相敬如賓,卻生不出絲毫的感情來。
而張貴妃就不同了,她出身卑微,她不用母儀天下,只需要對仁宗負責,她會跳舞會撒嬌,她的一舉一動,一嗔一怒都只為討仁宗喜歡,滿足仁宗的感情訴求,所以,自然能在仁宗面前盛寵不衰,讓他喜愛不已。
而愛與不愛的區別就是不愛的人做什麼都是錯的,而不愛的人什麼都不做也是對的,最明顯的就是慶曆八年,宮中發生叛亂,明明是曹皇后臨危不亂,救了仁宗一條命,引來的卻是仁宗的猜忌,懷疑她內外勾結,把平叛的功勞給了什麼也不做的張貴妃頭上,封她為貴妃。
-
20 # 和煦小館
宋仁宗對曹皇后的感情是不斷變化的,但總得來說都不愛她。曹皇后是眾臣為宋仁宗選的皇后,之前兩人從沒有見過面,自然沒有感情,甚至宋仁宗答應讓曹氏做皇后也是在“士大夫與皇帝共治天下”的背景下勉強答應的,這也讓宋仁宗對曹皇后有一點厭惡,覺得這是政權下的妥協;宋仁宗是個仁愛的皇帝,見到曹皇后盡心處理後宮之事,面面俱到,也從來沒有埋怨他的冷落,宋仁宗發現曹氏並不是那麼討厭,而自己卻經常有意冷落她,這對她來說自然是不公平的,宋仁宗心生愧疚。
於是,當宋仁宗瞭解曹氏後,對她產生憐愛,沒錯,是憐愛。
宋仁宗對曹皇后有了憐愛之情後,也嘗試著喜歡她,和她恩恩愛愛。
但是,已經身為皇后的曹氏,在皇后這個角色上無可挑剔,結果陷入其中,一切規規矩矩的,缺乏了女人的那種“可愛”和對男性的吸引力。
曹皇后扮演好了皇后,卻沒有扮演好妻子,宋仁宗在多次嘗試和曹皇后恩愛卻發現無法喜歡上她,於是,曹皇后成為他眼中的好皇后,卻沒有接納她作為妻子的身份。
張氏能贏的宋仁宗的心,是她那股熱烈的感情、玲瓏可愛的形象,是她的女人味兒正好符合宋仁宗的口味。
宋仁宗的兩任皇后,一位是受“父母之命”,劉太后強加的郭皇后;一位是受“媒妁之言”,大臣們強推的曹皇后。
對於宋仁宗來說,這兩段不情願的婚姻,始終難以釋懷,成為他心裡抹不去的陰影,在潛意識裡影響著他。
宋仁宗壓抑,不如意,受到牽制,作為皇帝,他不得不顧全大局,身為男人,他始終無法盡意。
這時候,張氏出現了,張氏的玲瓏可愛,正好調動宋仁宗規規矩矩的心。
在張氏這裡,宋仁宗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心靈的自由,找到了作為男人應有的釋懷和澎湃激情。
這樣的女人,正是自己想要的,宋仁宗的萬千激情,終於有了釋放的物件,宋仁宗把萬千寵愛,全都拋撒在張氏這裡。
回覆列表
自古一個“情”字最難解,曹皇后不是仁宗喜歡的型別,雖相伴多年,從始至終都沒有愛情,就連親情也夾雜著畏懼,冰冷,沒有溫暖。張氏除了長的好看,更重要的是情感上與仁宗契合。
一,立曹氏為後,雖符合皇后的標準,但不是出於感情
郭氏被廢之後,開始趙禎是想找一位賢明的皇后,管理好後宮,彌補郭氏的不足。可是挑著挑著,又以貌取人了,本性難改,喜歡上了一個商人之女,陳氏,一個茶葉販子陳子城的女兒,群臣反對,皇后母儀天下怎麼也得是名門望族,可是坐穩江山的趙禎不管不顧堅持要立陳氏為皇后。
一日仁宗的親信御藥院閻士良求見,得知仁宗正在為立後選擇良辰吉日,閻士良驚呼不可,“子城”民間是富人家的奴隸才這麼稱呼,要納一個奴僕為皇后,豈不遭人恥笑?趙禎立馬把陳氏送出宮,這才又按照“德賢”的標準選擇,最後選中了將門之女開國元勳曹彬的孫女曹氏,曹氏確實把後宮管理的井井有條,有母儀天下的風範。
曹氏與仁宗不是以情開頭,那麼日後能培養出感情嗎?事實證明,不可能的。
二,從曹皇后身上看到劉娥的影子
曹皇后的成熟穩重,循規蹈矩,管理後宮顯示出的能力,加之未出閨閣之時就是善於騎射的強悍女子,時不時的就讓趙禎想起小時候在劉娥面前的樣子。劉娥給趙禎留下了心理陰影,這使得曹皇后在趙禎心裡沒有愛情想混個深厚親情的角色也難了。
1048年的一個夜晚,仁宗正在曹皇后的宮中休息。深更半夜之時,侍從官顏秀等人勾結太監、宮女作亂,圍堵在曹皇后的寢宮門外,打算行刺趙禎。曹皇后派身邊伺候的人出去捉拿逆賊。曹皇后親手把每人的頭髮都剪下一綹,承諾平息叛亂之後,“以發為記,論功行賞”。在曹皇后的鎮定指揮下,有條不紊的捉拿了逆賊,果然是將門無犬女。
曹皇后沒有功到引人猜忌,趙禎內心的陰影又出來作祟了,從小被強悍女人管怕了,現在又冒出來一個,所以曹皇后被劉太后牽連,老是無故躺槍。沒有愛情,難有親情了。
三,張貴妃滿足了仁宗錯綜複雜的情感需求
每個人心裡需要的感情模樣都是不一樣的,曹皇后不是趙禎感情上伴侶,趙禎的性格不喜歡強悍的女子,成熟的女子不適合他的感情需求。性格柔弱,對他溫柔,百依百順,不跟他講道理論規矩的女子,矯情會撒嬌是他喜歡的型別。
張貴妃的出現滋潤了趙禎的愛情,彌補缺失親情的溫暖,所以仁宗雖好色,女人眾多,張氏卻能聖寵不衰,除了長的好看,更重要的張氏填補了仁宗原始的感情缺陷,仁宗情感上依賴她。
仁宗喜歡的女子或者說與他性格互補的女子,卻難能有內強中乾的特點,他喜歡的不適合管理後宮,能管理後宮的能幹女子,又無法與趙禎性格上契合,所以曹皇后如果學會巧妙的示弱也許會好點,不會輸的太多,歷史上差點廢曹立張,還好曹皇后平時謹小慎微,挑不出錯,要不然就真岌岌可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