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漢唐穿越客
-
22 # 歷史百貨鋪
其實宋仁宗對曹皇后並沒有感情,兩人只是政治婚姻,明面上二人是帝后的夫妻關係,其實更像是君臣關係。
歷來帝王愛美人,宋仁宗也不例外。在《清平樂》中韓琦把曹皇后描繪成一位樣貌醜陋的女子,導致宋仁宗在新婚之夜都不想見她,第二日親眼所見時驗證了“真香定律”。
其實歷史上的曹皇后也是一位容貌平平的女子,絕不是因為宋仁宗的喜愛才當上皇后,曹氏能當皇后主要還是因為政治原因:
首先,曹氏自小熟讀經史,知書達理;性格溫婉慈愛,處事上謹小慎微中又敢作敢當,完美符合朝臣對皇后形象的要求。宋仁宗選擇曹氏一方面可以掩蓋自己喜愛美人嗜好,另一方面還能給朝中王公大臣一個好的交代,穩住悠悠眾口。
其次,曹氏是北宋將門之後,祖父曹彬是開國功臣,曹家是當時的世家,背景深厚。宋仁宗即位後,權力被太后劉娥掌控多年,自己在大臣們眼中的影響力遠遠不夠,拉攏曹氏作靠山是一個合適的選擇,曹家從開國功臣成為皇親國戚也是樂意看到的。
而且,由於宋朝的“重文抑武”,武官雖說沒有文官那麼受待見,可得到軍權世家的支援,宋仁宗的心裡也會多幾分底氣,而且選擇曹家聯姻也不會影響到朝中文臣派系的勢力失衡。
宋仁宗選擇曹氏當皇后除了政治原因,還有個人原因。曹氏是一位非常懂得自處的女子,張貴妃受到盛寵,去世的時候還被仁宗封為“溫成皇后”,即便是這樣在世的曹皇后依舊大度的接受事實,包括髮生在慶曆八年的宮中叛亂,仁宗不但沒有感謝曹皇后的搭救,反而懷疑曹皇后是叛亂的主謀。
可見宋仁宗和曹皇后之間的感情淡薄,甚至沒有夫妻情分,都說“一日夫妻百日恩”,可在宋仁宗和曹皇后身上令人難以體會到。
曹氏的處事風格讓她在管理後宮之中得心應手,這也是宋仁宗希望看到的。宋仁宗自身的性格就是隨和仁厚,可也是喜愛美人,如果找一個性格潑辣,斤斤計較的皇后,那麼宋仁宗就不能肆意的廣納後宮。
自太后劉娥去世以後,宋仁宗也需要一個明事理的皇后幫助他處理後宮的瑣事,而曹氏做了皇后以後仁宗發現她就是最好的人選。所以宋仁宗和曹皇后之間並沒有真感情,或者是感情非常的淡薄,曹皇后更像是宋仁宗招的一位“後宮大管家”。
與曹皇后相反的是,張貴妃是宋仁宗喜歡的。宋史中是這麼描述張貴妃的:
長得幸,有盛寵。妃巧慧多智數,善承迎,勢動中外。張貴妃為人圓滑,有一些小聰明,善於奉承又愛耍威風。更重要的是人還長得漂亮,非常符合宋仁宗的納妃的要求,深得喜愛。
張貴妃總是把曹皇后的寬容當成自己上位的墊腳石,宋仁宗更是對她囂張跋扈的性格視而不見,使得張貴妃更加的肆無忌憚的行走於後宮,也能看出宋仁宗對張貴妃的喜愛。
而且張貴妃逝世的早,被封為貴妃五年後就去世了,所以自她被宋仁宗看上以後又當上貴妃,都是自己最好的年華,一直被宋仁宗寵愛也是自然的。
綜上所述,宋仁宗一生喜愛美人,曹皇后長相平平,難入得仁宗的喜愛,而在處理後宮之事是一把好手,所以宋仁宗和曹皇后之間並沒有什麼感情,兩人其實就是有夫妻名分的君臣。而張貴妃從各個角度都符合宋仁宗的選妃標準,與曹皇后相比得到盛寵也是自然。
-
23 # 風雪夢不逝
宋仁宗趙禎一生倡導以仁孝治國,他崇尚節儉,不事奢華,體恤民生,又注重發展經濟。趙禎在位期間,大宋四方康寧,百姓安居樂業,史學界遂將這一盛世稱為“仁宗盛治”。趙禎前後共立有兩位皇后,一位是前皇后郭氏,一位便是皇后曹氏。
對於兩位皇后,《宋史•后妃傳》有明確記載,此外宋仁宗還有一位寵妃——貴妃張氏。所謂三個女人一臺戲,宋仁宗的後宮雖說沒有佳麗三千,美人那肯定不會少的。這後宮的大戲那自然也是異彩紛呈。
先說這位郭皇后,郭皇后也是出身名門,皇太后劉氏很是喜歡。但皇帝趙禎卻不十分中意。這郭皇后因為與趙禎的一位美人尚氏發生衝突,動起手來。不巧被仁宗撞見了。郭氏不肯罷休,對尚美人不依不饒。她掄起巴掌就朝尚美人過去了,卻不小心打到了皇帝身上。就這樣,郭氏將自個的後位給扇沒了。在宰相呂夷簡的建議下,仁宗廢了郭氏,封其為淨妃、順帶還送了個玉京衝妙仙師的法號,名曰清悟,自此,郭氏就住進了長樂宮,淒涼無比。
再來看看曹皇后。曹皇后是宋朝開國大將周武惠王曹彬的孫女,是正兒八經的將門之後 。郭氏被廢后中宮無主,經過各方商討決定,仁宗詔封曹氏為後。自此,趙禎迎來了自己的第二任皇后。將門之後就是不同凡響,曹皇后為人樸實,史書對其也是讚歎有加,說她“性慈儉,善稼穡”。不僅如此,曹氏後來還替宋仁宗巧妙的化解了一次宮廷政變。
公元1048年,這天晚上,宋仁宗正宿於曹皇后宮中,不料此時變亂陡起,有侍衛造反。仁宗聽到聲音,準備出去。曹皇后力勸皇帝不可妄動,她集合左右人手,把守宮門,並剪去宮人們一綹頭髮,以此作為將來論功行賞的憑證。宮人們士氣大振,有人取水滅火,有人積極準備戰鬥。一場宮廷政變就這樣被輕鬆化解了。皇帝安然無恙,仁宗也因此對曹氏更加刮目相看。
曹皇后自是巾幗不讓鬚眉,可趙禎更喜歡卻是張美人。這張美人自小隨母親錢氏投身於皇太后劉氏宮中,與皇帝可說是青梅竹馬,張氏很早就被封為美人,要不是皇太后劉氏不許,張氏有可能就是第一任皇后了。
張氏未進為皇后,這與他的出身有一定關係。畢竟她從小被寄養在宮中,沒法與那些名門閨秀相提並論。史料記載,趙禎對張氏非常寵愛,成為美人後不久,張氏就進為了貴妃,位份僅次於皇后。可惜的是,天意弄人,紅顏薄命,五年後,年方三十一的張貴妃赫然薨逝。仁宗自是十分痛心,他下旨追封張氏為皇后,還追封張氏父親為清河郡王。此時曹皇后尚在,仁宗卻執意如此,張氏在趙禎心中的地位,明顯非同一般。
為什麼張氏一直盛寵不衰,甚至幾乎蓋過救主的曹皇后呢。這其實不難看出。身為皇帝,仁宗雖然富有天下,但是,他也無法隨心所欲,畢竟他要從大局出發。他要考慮的太多了,前後兩位皇后的確立,並不是他心中所想所念。他心目中的皇后,一直都是張美人,這就像人們常說的初戀一樣,這一生都是無法忘卻的,而張美人,或許就是趙禎的初戀,這是任何人無法代替的。而趙禎最後追封張氏為後,這是為了彌補他的遺憾,也是為了彌補對張氏的虧欠。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每當我們想起那段過往,你會不會如宋仁宗一樣,後悔遺憾呢?
參考資料:《宋史•后妃傳》
-
24 # 桑梓說娛
仁宗對於曹皇后實際上真如韓琦所說“貌醜不至惑君”,作為前朝功臣韓彬的孫女,曹皇后的家世背景、穩重是眾多皇后候選人裡面少有,可相貌平平、家族勢力始終在仁宗心裡是根刺,拔都拔不掉。再加上宋仁宗基本上不太愛寵幸她,所以直到臨走前膝下無半兒一女,可就是這樣,仁宗對於曹皇后依然倍感厭倦。
傾城美貌,相互制衡張貴妃前期得寵原因必然在意於其家庭,雙親病逝,只有一伯父。而且跳舞一絕,傾國傾城,甚至在才情上都比得過曹皇后的一手飛白。剛開始的張貴妃不具有不目的性,自然晉升的就快,算是宋仁宗的愛情。但作為一個帝王,宋仁宗也不得不考慮宗廟以及權利的掌控。
故而一直冷落曹丹姝,想要升職張貴妃伯父,以求達到制衡的同時,博得美人的歡喜。可包拯也是出了名的諫官,一頓操作猛如虎,將宋仁宗“罵醒”,故而再也未提升官加爵對事情。
可人心都是肉長的,宋仁宗雖然拿張貴妃作為擋箭牌,但也在她三十一歲病逝的時候,給予追封為皇后,他最嚮往的愛情沒了。而對於曹丹姝來說也是一種打擊,曹丹姝兢兢業業為官家打理後宮,到頭來連這張妼晗故去都不在意曹皇后的顏面,所以不喜歡曹丹姝是鐵上定釘的事。
宋仁宗一生無子,女兒緣卻很足對皇后不感興趣,張貴妃又紅顏薄命,所以苗心禾反而漁翁得利生下宋仁宗的女兒,早前還有一個兒子,不過生下不久後就已經夭折。這個女兒就是《清平樂》裡面的徽柔,作為宋仁宗第一個孩子,徽柔的出身給予宋仁宗幾份祥和之意。
電視劇將徽柔和李氏子孫的婚姻矛盾化,加入對於懷吉主線的展現。實質上徽柔很像他的父親,不願意被安排、期望擁有自己真正的想法和堅持,最終還是拗不過身份需要承擔對責任。宋仁宗幸運的是有過張貴妃,而對於他自己最愛的人同樣不是完全投入。
-
25 # 曉霜文史論述
最近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熱播,正在追劇中,宋仁宗和曹皇后的感情戲,也是一大看點。我來說下他們的前世今生:
那時,我在宮外,你在宮裡。我和你天壤之別。
少年時的我(曹皇后),就默默地喜歡你,時刻關注著你的一舉一動,不能看到你這個人,罵我就關注你的政治決策。只要和你有關的,我都會默默記在心裡。
那時,我和李植還尚有婚約,為全先祖恩義,我必須要嫁給那個一心修仙的未來夫君。這一嫁,我與你此生再無緣份了。
得知要嫁給你的訊息,我滿心歡喜。
我真的可以嫁給你了。
我雖然傷心,但是也不得不忍下心中的悲憤,為了成為一個合格的皇后,,我收起自己直率的性格,處處約束自己。對你的情,我也深深的埋入心底。
後來我終於知道,你是迫於無奈取了我,對你而言,我只是你的皇后,不是你的妻。
你的妻是那個懂得機械、走過許多地方的太妃義女。我只不過是他的影子。
我把自己的心封在塵埃裡。連自己都忘記了她曾經的模樣。
我對你的情,對你的愛,終究敵不過宮苑深深,宮廷深閨。
於是我把自己全副武裝,整日帶著“皇后”的這張面具應付宮中的所有人,包括你——我心中的愛人。
後來的你,也許從繯兒那知道了些什麼,知道我曾經對你愛意?知道我曾經為你寫過書信?……
你試著對我溫柔、體貼我都記著。那一次你握著我的手寫飛白書。我的心怦怦跳。已然不知思緒漂往何方,脫口而出:“真的嗎”。
那是我入宮五年來,唯一一次的肆意直言。但是轉瞬我便知道了自己的失態。
我和你發乎情,止乎禮,從不敢肆意妄為,不顧理法。所以我們是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帝后。你終究不是我心那個夢寐以求的夫君。
你對我,只有皇后的尊容,卻沒有夫妻的敬愛。你對我的情,僅僅是尊敬而已。
張貴妃是宮中的一朵鮮豔的玫瑰花,美麗、帶刺。
如今的她就是曾經的我,曾經我也想對你說:“我只在乎你,不在乎前朝大臣,不在乎百官諫言。我只是小小女子。陛下、皇后、文武百官都關心天下百姓,而我只想關心你。其他的我都不在乎。”
看看,多麼動人的情話,任事件任何一個男子多無法抗拒這樣熱情的女子吧。
所以,後來你專寵於她,我一點也不奇怪。你想要的平常百姓家的夫妻感情生活終於在她這裡得到了。這也正是她聖寵不衰的原因。
你開心,我便開心。相比較我的愛而不得,你幸福就好。
回覆列表
電視劇《清平樂》中宋仁宗對曹皇后和張貴妃的感情,讓人想起了金庸先生的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對周芷若和趙敏的感情,書中張無忌對周芷若是又敬又怕,對趙敏是又愛又恨。宋仁宗對曹皇后和張貴妃的感情也很類似,唯一不同的是宋仁宗對張貴妃只有愛沒有恨。
1、宋仁宗對曹皇后相敬如賓,敬重中甚至有一絲畏懼。宋仁宗的兩任皇后都不是自己選擇的,郭皇后是太后劉娥為他選擇的,在劉太后去世後被廢;曹皇后則是楊太妃和朝臣為他選擇的,同樣不是他屬意的選擇。曹皇后出身名門,是開國功臣曹彬的孫女,與跋扈的郭皇后不同,曹皇后端莊賢淑,才華出眾,入宮後謹守宮規,將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作為皇后,曹皇后是合格的和無可挑剔的,但是作為妻子,曹皇后是悲哀的。
宋仁宗對曹皇后更多的是敬重,敬重她的賢德與才華,敬重她的恭謹守禮,但是這樣的曹皇后卻讓宋仁宗愛不起來,甚至隱隱有一絲畏懼。《清平樂》中有一個情節,皇宮因地震亂作一團,曹皇后鎮定自若,指揮宮人們救災,宋仁宗看著曹皇后的背影,卻隱約看到了太后劉娥的樣子。對於從小生活在劉太后陰影下的宋仁宗來說,這樣的曹皇后勾起了他潛意識的畏懼。歷史上也是如此,史書記載,宋仁宗時期有一次宮人作亂,欲行刺宋仁宗,曹皇后臨危不亂,指揮張茂則平定了叛亂,但是事後宋仁宗卻懷疑這場叛亂是曹皇后和張茂則勾結引起的,想廢掉曹皇后,後因大臣反對且無實據而作罷。
2、宋仁宗對張貴妃寵愛一生,除了張氏年輕貌美之外,更因為她懂得迎合宋仁宗心思。對於在朝堂上剋制壓抑的宋仁宗來說,舞女出身的張氏年輕貌美,單純熱情,這無疑是吸引宋仁宗的原因之一,她讓宋仁宗感受到了被愛的滿足和輕鬆。張妼晗對於宋仁宗而言就是他在繁重國事之後放鬆的港灣,她不像曹皇后那樣循規蹈矩,這反而成了吸引宋仁宗的地方。
另一方面,張妼晗事事以宋仁宗的喜好為先,也很懂得迎合宋仁宗的心思,討宋仁宗的歡心。《清平樂》中張妼晗為了讓宋仁宗吃到熱的麵條,做好的麵條冷了就一次次的重做,這樣的用心讓宋仁宗非常感動。在張妼晗這裡,宋仁宗感受到了普通百姓夫妻般的愛情,劇中宋仁宗對張妼晗說,她是屬於趙楨的,而不是屬於皇帝的,這也是張妼晗能盛寵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