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
22 # 10年飲冰難涼熱血
會,時間的問題,那我問如果朱標順利繼位,明朝還會亡嗎?會,也只是時間的問題,所以你應該問,扶蘇順利繼位後會不會二世而亡。
-
23 # 郅者無愚
歷史沒有假設,始皇帝絕不會把權力交給扶蘇,因為扶蘇的母親也就是最神秘的秦始皇后應該是楚國公主,滅楚國的時候就會掣肘,傳位給扶蘇勢必會阻礙天下統一。
-
24 # 新哥說歷史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扶蘇是一個怎樣的人?對此史記中有明確記載扶蘇性格剛毅勇武,信任而奮士,為人寬厚,有政治遠見。公子扶蘇確實是一個賢能之人。
但是眾所周知,秦朝的政治制度是由封建制度直接過渡到郡縣制。過渡時間過短,六國百姓短時間難以接受。所以才不斷髮動起義。要是扶蘇接手始皇帝的大業,採取正確的措施來應對這些危機。或許秦朝不會這麼快就滅亡。
-
25 # 闕成華是誰
應該是不會這麼快就滅亡的!據史書記載,公子扶蘇性情仁厚、寬以待人,屢次三番勸諫始皇帝與民休慼,在治國理念上反對秦始皇的暴政,終於惹怒了始皇帝,被貶黜塞外,負責在北方蒙恬的長城軍團監軍。從這一安排上也能看得出來,始皇帝對公子扶蘇的重視。扶蘇德才兼備,又身為長子,秦始皇駕崩後,理應繼承大統,但他唯一缺乏的是血性,導致矯詔送達後都沒有勇氣當面去向父親始皇帝對峙,就急匆匆自殺了,實屬可悲!而陳勝吳廣起義之初就是打著公子扶蘇的旗號,一路上不明真相的群眾紛紛加入,攻城略地也沒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短時間內就席捲並佔領了全國大部分地區,趙高跟秦二世彙報說只是一小股流民小打小鬧,我到認為這是真實的!從楚地到咸陽幾千公里,古時候透過驛站的快馬加鞭層層上報,等書信遞到趙高的手中估計都一個月過去了,所以才會有當起義軍出現在咸陽外後,秦二世的震驚以及對趙高的責罵,實在是有點措手不及。總之,秦始皇兼併六國之初,繼續實行殘酷的統治是必要的,有效的震懾了六國餘孽。而公子扶蘇寬厚仁愛天下皆知,如果能順利繼承大統,施行與民休慼的政策,則天下歸心,內部矛盾得到很大的緩解,秦朝延續幾百年都是可能的。
回覆列表
公元前210年,守衛長城的秦帝國北部軍團主將蒙恬與監軍扶蘇迎來了皇帝陛下賜死的詔書。扶蘇大哭著走到內室自殺。而蒙恬卻覺得事有蹊蹺不肯自殺。
其實蒙恬的懷疑是對的。
可公子扶蘇與將軍蒙恬怎麼就不能起兵反抗搏一把呢?
第一,他們不想反抗。
扶蘇在史書上的形象,是個和父親秦始皇截然不同的好人。
公元前212年,深受虛假保健品毒害的秦始皇決定把那群賣假藥的方士都活埋了,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坑儒”事件。對父親的大開殺戒,扶蘇直言進諫卻惹得秦始皇大怒
而史書中記載,即便是在被親爹發配邊疆掛職鍛鍊後,扶蘇也還是好幾次上書直言勸諫秦始皇,讓他收斂鐵血強硬的政策。
由此可見,扶蘇應該是一個比較仁愛且充滿同情心的人。
第二,客觀條件決定了他們不能反抗。
三十萬守衛帝國北方邊境的精銳雖然聽起來很拉風,不過帶著部隊保家衛國守衛邊疆是一回事,扯旗造反就是另一回事了。
秦人重法,兵權更是重點監控的領域。另外當時大軍駐紮的北部邊境,是蒙恬率軍從匈奴人手裡搶來的,原是匈奴人的勢力範圍,在當時屬於邊境貧困區,駐軍的糧食保障和後勤補給都只能依靠國內。
尤其是嬴政這個皇帝,是一個攻滅六國、一統天下的開國雄主,在天下軍民心目中的地位無人可比,實在讓人不敢生出造反的念頭。
自商鞅變法以來,秦國朝堂主要有三股勢力:第一是靠變法壯大起來的軍方集團;
第二是來自關東六國的文法吏集團,如張儀、呂不韋、李斯等;
第三是秦國本土宗室和外戚組成的親貴集團。
秦始皇親政後,把親貴集團收拾得差不多了,而軍方集團和文法吏集團則是兩強制衡,既摩擦不斷,又相互配合。
統一戰爭期間,軍方集團大殺四方,文法吏集團不得不暫時退讓。
而天下一統後,軍方集團的開拓也並沒有停止,大秦也就不會有停下來休息的一天。他難道能夠拋棄支援他的軍方集團,轉向休養生息和文治建設嗎?
當然,假如扶蘇上臺,想要比胡亥做得更差的確是挺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