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傑瑞益知

    乾貨吐槽。中國育兒行業的奇怪現象。

    1. 行業從業者不專業

    從業者沒有系統的培訓、學習體系,如何為父母們答疑解惑?全民副業,每個資訊傳播者都想著“推廣”。夾帶私貨在所難免。育兒科普很重要,但是知識傳播者本身的素質缺差強人意,如何正確地傳播知識。

    舉個例子,80%的中國早教從業者連三個月一分段的知識都不知道。每三個月寶寶的發育需求都在發生變化,提供給寶寶的發育支援是全方位的。不止營養補充。如何做,怎麼做,科學地做,我們的育嬰師一知半解,憑著經驗就這麼做了。

    2. 營銷推廣味太重

    主流資訊媒介,從平面到網路,從機構到個人。每篇推文背後都有一個營銷的企圖,長期或短期的。

    我們要分清:科普育兒知識 和 營銷推廣嬰幼兒產品 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把他們混為一談,不僅害了我們的下一代,也傷害了整個母嬰育兒領域。

    試想,每次你開啟一個話題,都是濃濃的營銷味,你還願意看嗎?還願意相信他的內容嗎?

    3. 育兒總是圍繞 吃 吃 吃

    育兒應該是系統的,科學的,全方位的。覆蓋營養學,感統發育,生理,心理等。父母需要了解的知識,不僅僅是營養補充。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感統發育方面,嬰兒多久開始發育視覺、觸覺、聽覺。他們有什麼需求?大肌肉群、驚細動作發育、問題解決力、認知能力、角色扮演又該何時開展?怎麼健康科學地開展?

    奶粉、輔食、嬰兒食用油。這些不斷讓父母交著智商稅的話題活躍在我們的社交媒體。也拉低了母嬰育兒話題的含金量。

  • 22 # 不愛睡覺得泥鰍

    首先得看是關於什麼內容,如果是關於教育方面的,我基本不看,因為網路上的文章基本是中國式教育,實而不華,沒有操作性,如果是養育的,因為孩子長太快,有可能很多父母收藏了,很喜歡,但基本也沒人去用,就好比心靈雞湯

  • 23 # 雞零狗碎的日常

    簡單的問答下你,都不是。一般看的都是父母,像長輩之類看的就比較少,或是就不看,單身的更不看了,少點很正常。每個孩子都家長的掌中寶,不看不代表不重視,只是每個孩子的個性不一樣,養育方式方法都不一樣,不能千篇一律,寫的實用與否,完全在於是不是適合。每一個問題的答案都不是統一的,也沒有個具體的衡量標準。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太難判斷了,所以,你懂的!

  • 24 # 大魚育兒

    關注育兒的內容的一般都是父母,也只有父母才會對育兒比較關注,儘管我們現在的育兒理念很多,但同質化現象也很普遍。個人感覺,大部分家長關注的育兒內容更多的是在於方法,技巧,也就是父母希望學習一個方法或技巧就能解決孩子的問題。

    對,沒錯,父母普遍想解決或者是想改變的是孩子,而不是自己。

    一個很現實的情況就是,父母一般是在孩子出現了問題後才會去關注,去找辦法。能孩子的問題解決了,那自已可能在一段時間內就不會再關注。其實孩子的成長本身具有階段性,有時候這個階段我們看到是問題,過一段時間再來看已經不是問題了。

    另外父母更願意花錢,花時間讓別人來教孩子,或者送到輔導班,而不願意在自已身上花錢花時間去成長,畢竟成長有一定的滯後性,而且有點逆人性。沒有這個學習成長的覺悟,很少有父母願意和孩子共同成長。特別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畢竟孩子小,沒有力量,甚至說不的權利都沒有,這也就是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出問題。

    我們不能把不會的,沒有的教給孩子,沒有完全兩個一樣的孩子,育兒關鍵還是要去結合孩子自身的情況去養育,同樣的方法,別的孩子有用,拿到自已孩子這兒不一樣有用,孩子成長環境,父母的育兒觀念,能力,成長經歷等各種因素不一樣,因此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育兒觀念。

    最怕的父母總是道聽途說,放棄了直接的體驗。

  • 25 # 咔咔成長樂園

    大眾在平時看內容時,最主要的休閒,消遣。這方面的內容更多是打發時間,而育兒的內容只是家長有特定需要時才會看,同時也是迫不得已時惡補之用,雖然每一個家長都說愛孩子,但真的要為孩子的未來和成長系統化考量時,家長們就沒有那興趣了。

    如今的家長更多的時間是放在掙錢上,至於教育更多人是交給了社會和機構。

    所以真正看育兒內容的人很少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看到很多孩子沉迷網路遊戲無法自拔,但網遊為什麼沒有被取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