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淦珩夢侃
-
2 # 長安一輪月
雖然三國裡更喜歡姜維,但個人感覺魏延各方能力更強一些。
1.魏延資歷,確切的說魏延不是三國後期的人,他是在荊州以部曲投劉備,參與入蜀、漢中之戰,可以算作是蜀漢創業第一代,是在蜀漢第一代領導層面前冉冉升起的軍事新星,他和姜維實際不是同一批將領。
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魏延在劉備時代做到鎮北將軍。
劉禪時代,魏延迎來巔峰:
建興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請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剌史。蜀漢第二代以諸葛亮為核心的軍政班子開始執行,諸葛亮極為看重魏延,讓魏延督前部,這已經把魏延作為軍隊二把手用了,之後諸葛亮更進一步提拔魏延:
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與延戰於陽溪,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諸葛亮讓魏延獨領一軍,西入羌中,結果魏延極為爭氣,大破郭淮,官職做到平生最高:徵西大將軍,假節。僅次於大驃車衛,是為將軍二品。
魏延是集劉備提拔,諸葛亮重用,封疆大吏、獨領一軍於一身的兩朝宿將,幾乎參與了蜀漢立國的所有戰役,這種資歷擺在姜維前面,以姜維魏國降將的身份,不自然就已經被壓了一頭。
2.地位,魏延終其一生都是處於“二把手”這一地位,前期次於關張馬黃趙,後期次於諸葛亮。
姜維,建興六年:亮闢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十二年,亮卒,維還成都,為右監軍、輔漢將軍,統諸軍,進封平襄侯。延熙元年,隨大將軍蔣琬住漢中。琬既遷大司馬。以維為司馬,數率偏軍西入。六年,遷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十年,遷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前期在軍中次於魏延,後期次於蔣琬、費禕,也是;領司馬、涼州刺史,只不過姜維作為魏延之後的下一代將領,等到蔣琬、費禕死後,熬成了督內外軍事,遷大將軍:
受費禕壓制:維自以練西方風俗,兼負其才武,欲誘諸羌、胡以為羽翼,謂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也。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
多年媳婦熬成婆:十六年春,禕卒。夏,維率數萬人出石營,經董亭,圍南安。魏雍州刺史陳泰解圍至洛門,維糧盡退還。明年,加督中外軍事。
獨領風騷(人才凋敝):十九年春,就遷維為大將軍。
總之,魏延時代,蜀漢人才相對比較富裕,武將前期五虎,中期平安三侯,文臣前期諸葛、法正、李嚴,劉巴,中期蔣琬、費禕,魏延除非一個個熬死他們,否則是怎麼也做不到大將軍這一級別,論地位,也不可能像姜維後期一樣,督中外軍事,獨自掌控北伐,而姜維後期地位的獲得,實則是蜀漢無人可用逼不得已,逼著姜維千斤重擔一身扛。
-
3 # 史海逐浪大徐
魏延作戰勇猛,性格孤傲,張魯之後能獨自鎮守漢中十年,你說這是什麼概念?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一直是後世爭論的焦點之一。萬一被諸葛亮採納,有很大勝算。
姜維策反鍾會反叛,最終事敗身亡,對蜀漢也算是忠肝義膽。兩位都是英雄,魏延不比姜維差。
-
4 # 洛邑過客
就軍事能力而言,魏延略勝姜維一籌,主要體現在戰略要地漢中據守上。事實證明,正是魏延的據險而守,正面禦敵,才確保了整個漢中地區的安全。而姜伯約的分兵退守,誘敵深入最終也導致了蜀漢的滅亡。魏延比姜維差在眼頭不活,樹敵太多,不會很好地處理內部人事關係,不受領導賞識,過早地丟了身家性命。
-
5 # 雅音徐徐
能力分很多種,就軍事能力魏延是比姜維更強的,魏延不是一介武夫,他是統帥型軍事領袖!
但魏延其他的能力就不行了,比如政治能力,他和關羽一樣,目中無人、自負傲慢!對知識分子不拿正眼看,這是很致命的!要知道一個政權的軍事行動背後是穩定的政治、經濟作為後盾基礎的,沒有這些,你魏延再厲害也照樣會落的和諸葛亮一樣因為糧草不濟不得不退!
而姜維的綜合能力恐怕是比魏延強的,姜維不會和文官集團硬碰硬,懂得退讓、實施屯田,就是為北伐做好充足的準備!所以這兩個人不好比高低,各有所長,假如姜維處理軍事行動的背後問題,魏延實施軍事行動,這二人組估計也夠司馬懿喝一壺的!但歷史沒有如果,魏延連諸葛亮都不服,何況姜維?留下的只有遺憾!
-
6 # 多多編輯部
比哪些方面?
軍事實力的話勝過姜維。
一、守漢中,咱不管他怎麼守,也不管他守的時候簡單還是困難,至少守的時間很長。
二、蜀國五虎上將還在的時候,魏延是除了五虎上將以外,最有能力的將軍。
三、五虎將全死完的時候,魏延還是最有能力的將軍。
四、魏延在軍中威望很高,當然,這是五虎將死完以後才有的地位。
政治方面未知,因為被馬岱殺了,沒有得到最大權利,既然沒有最大權利或者沒有相應的權利,那麼就沒有任何政治線索(舉例:工人再有能力,依舊是老闆的手下,談什麼政治,至少也要管理人員型的工人才能談政治,而且魏延都還沒當上正真的當政者,怎麼去分析他的政治能力對吧?)
魏延為人方面差評
太過於要強,也有謀略(子午谷奇謀,人家諸葛亮都不肯了,還要硬懟,和經理對著幹的明顯不是好工人,不管能力強不強,不管對不對,老闆經理才是最大的,也是最“對的”)
太正義感(殺韓玄救黃忠,獻降於劉備,這是賣主求榮啊對吧,雖然韓玄不是好東西,黃忠雖然該救下來,但是這點魏延就是買主求榮了,這有點不厚道了,反正諸葛亮因為這樣的事情,故意要殺他,明顯又得罪了諸葛亮了)
諸葛亮死後,還想著繼續諸葛亮的北伐大業(楊儀就出來主持殺魏延的活動了,馬岱一刀斬魏延,明顯是和楊儀不和睦呀,被針對)
姜維為人方面好評
走投無路投降蜀漢,一來就被諸葛亮扶持(羌族人都該拉攏,這沒話說,諸葛亮很喜歡這個有謀略的機靈鬼)
諸葛亮死後,還是放心不下姜維(馬謖沒被斬殺,諸葛亮沒死之前,可是很器重老鄉馬謖的呢,可見馬謖和姜維有多麼人見人愛)
反正終究一句話,得罪諸葛亮,不管你是關二爺,還是魏延,都得死。順著諸葛亮的,不管你是馬謖還是姜維,或者是楊儀,都得培養一下。
-
7 # 肥肥大狗熊
諸葛亮死後,魏延以諸葛亮軍事繼承人自居,這才鬧出了楊儀和魏延火拼的事件。在這一事件中魏延遭到了多位同僚的打擊,比如王平,“文盲大兵”王平讓魏延士卒離散;馬岱更是親自砍下了魏延的頭顱。在後方董允和蔣琬也在爭執中偏向楊儀,費禕也坑了魏延一把,“蜀漢四相”(諸葛亮、董允、蔣琬、費禕並稱四相)中的三個看魏延不順眼(我們就不說演義中的諸葛亮了),他不敗才是沒天理。魏延牆倒眾人推被殺後,還落下了投敵的罵名。因此魏延主持北伐大業真的很懸,他的群眾基礎太差。
即便別的都不說,單從年齡上來看,魏延也不合適啊。魏延差不多比姜維大了二十多歲。等到姜維上臺時,魏延大概沒有八十也有七十五了。這樣的年紀,怎麼當統帥?怎麼帶兵打仗?
所以在諸葛亮去世以後,蜀國上下根本沒有把魏延當做繼承人。魏延是武將,但絕非智勇兼備的武將,各個方面比姜維,都差的太遠,這也是沒辦法的
-
8 # 當代曹植
魏延不是一介武夫,他是統帥型軍事領袖!
就軍事能力而言,魏延略勝姜維一籌,主要體現在戰略要地漢中據守上。正是魏延的據險而守,正面禦敵,才確保了整個漢中地區的安全。而姜伯約的分兵退守,誘敵深入最終也導致了蜀漢的滅亡。
魏延比姜維差在目中無人,驕傲自大,樹敵太多,不會很好地處理內部人事關係,過早地丟了性命。
姜維不會和文官集團硬碰硬,懂得退讓。所以這兩個人不好比高低,各有所長,假如姜維處理軍事行動的背後問題,魏延實施軍事行動,這二人組估計也夠司馬懿喝一壺的!
確切的說,魏延不是三國後期的人,他是在荊州以部曲投劉備,參與入蜀、漢中之戰,可以算作是蜀漢創業第一代,是在蜀漢第一代領導層面前冉冉升起的軍事新星,他和姜維實際不是同一批將領。
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魏延在劉備時代做到鎮北將軍。
劉禪時代,封魏延都亭侯。蜀漢第二代以諸葛亮為核心的軍政班子開始執行,諸葛亮極為看重魏延,讓魏延督前部,這已經把魏延作為軍隊二把手用了。
諸葛亮讓魏延獨領一軍,西入羌中,結果魏延極為爭氣,大破郭淮,官職做到平生最高:徵西大將軍,假節。僅次於大驃車衛,是為將軍二品。
魏延是集劉備提拔,諸葛亮重用,封疆大吏、獨領一軍於一身的兩朝宿將,幾乎參與了蜀漢立國的所有戰役,這種資歷擺在姜維前面,以姜維魏國降將的身份,不自然就已經被壓了一頭。
綜上,魏延時代,蜀漢人才相對比較富裕,武將前期五虎,中期平安三侯,文臣前期諸葛、法正、李嚴,劉巴,中期蔣琬、費禕。而姜維後期地位的獲得,實則是蜀漢無人可用逼不得已,逼著姜維千斤重擔一身扛。
-
9 # 洋仔的歷史學
第一,在心胸方面,姜維可以做到對曾經排擠自己的蜀國主和派大臣蔣宛等人的排擠,也並沒有因為他們曾經想要姜維停止北伐而因此交惡,反而遵從諸葛亮生前遺志,繼續學習他們的內政知道。然而魏延卻不行。僅僅因為在第五次北伐過程中,和諸葛亮產生行軍矛盾,便有了之後的諸葛亮一死便想取而代之的想法。魏延與姜維在心胸上,就截然不同。
其次,在人品方面,姜維與魏延雖然都是降將。但是姜維是因為諸葛亮欣賞他的帶兵指揮才能,想讓他做自己死後的接班人,並且為了讓姜維為蜀漢效力,不惜使用陰招,。而魏延則是在劉備進攻長沙的過程中,因為長沙太守韓玄只給了魏延一個偏軍大尉,就在長沙受敵的時候殺了自己主公,主動投降。如果不是諸葛亮看中他的將才,當時的他就已經被劉備斬殺。因此他們的人品也有問題。
最後,兩人雖然都是蜀中後期的卓越將領,可是在贏得軍心方面大不相同。在魏延軍中,魏延太過於驕傲,以至於在魏延死後沒有引起什麼大的波動。
我的回答完畢,往採納
-
10 # 皇城super
二人都是三國蜀漢重要將領,對蜀漢政權的穩定功不可沒,並且也都展現出了傑出的軍事才能!個人認為魏延與姜維的能力相差不大!但統帥全域性方面魏延要謙遜一籌!第一,二者都是三國著名的猛將,武藝高強,勇猛善戰
魏延曾大戰文聘,迎劉備入城!
與冷苞打了三十回合不分勝負!
十回合擊敗楊柏,斜谷界與龐德廝殺!
斬殺曹遵,襲殺王雙!
總而言之,魏延是蜀國前期除五虎上將之外的最強猛將!
而姜維剛出場則與老年趙雲對戰過數合,得其誇讚!
與鄧艾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曾襲殺跟王雙差不多的徐質!與文鴛武藝應該伯仲之間!
可以說姜維應該算是中後期一流猛將一列之中!
第二,二者都有著傑出的軍事才能,受得器重,施展所長!魏延曾隨劉備入蜀,與黃忠一起擔任先鋒,攻奪益州,拿下益州立下了汗馬功勞!
後被劉備派去鎮守漢中,擔任漢中太守!
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諸葛亮北伐獻出子午谷奇謀,多次統軍與魏交戰!
姜維在加入蜀國後擔任諸葛亮親傳弟子,受諸葛亮言傳身教,將其畢身所學全部傳授,後在諸葛亮去世以後多次擔任大都督,總覽對外征戰!
可以說蜀漢後期的軍事上都靠姜維一人支撐!殫心竭慮!
第三,二者對統籌全域性,時局控制方面!魏延勇猛善戰,性格孤傲,善養士卒,又自持甚高。對待同僚方面多有輕視!
諸葛亮北伐期間,因獻出子午谷奇謀不被採納,而常說諸葛膽怯,恨自己才能得不到盡用!
諸葛亮病逝後,因與楊儀不和,導致矛盾激化,在爭鬥中落敗身亡!
姜維則有勇有謀,性格沉穩,多次主持北伐,繼承諸葛遺志,收復中原,復興漢室!克忠職守,心思縝密,與同僚相處融洽!
恩師孔明病逝後,一人扛起大旗,為復興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後被攻破成都,無奈被迫投降,後私下準備聯合鍾會謀反,借其之首剷除曹魏,後事情洩露,最終以身殉國!
結語: 二人都是武藝出眾,勇猛過人。能力上不分上下,但全域性方面姜維要更加的沉穩果斷,思慮精密,魏延則在高傲的性格上,要相比要偏差一籌!感謝能有這麼好的機會來分享自己的個人看法。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交流,共同提高我們的歷史文化知識。一同促進,互相學習!
-
11 # 胡生諮詢
魏延能力不差,對比沒有接受諸葛傳承的姜維或許旗鼓相當,魏延對比姜維差距的是對蜀或者對諸葛的敬畏之心,魏延是一個有反骨的人,這種人心性頗高,姜維是一個忠義之士,魏延差的在於得道多助
-
12 # 小樣樣樣帥
論能力魏延不比姜維差,魏延早有追隨劉備的意願,只是造化弄人,在一個不恰當的時機投入劉備陣營,當時劉備被曹操一路追打,根本不暇去關注魏延,認為只是一員小將,在加上三國演義中被醜化,認為他有反骨,不能委以重任,所以較少被安排有單獨建功立業的機會。同時諸葛亮多有打壓他,使得他多數受制於諸葛亮。其實魏延是有能力的,若給予足夠的舞臺,他的名氣至少能匹配黃忠,馬超等。有一點不足,魏延人際關係處理的不好,特別是與領導之間,所以容易遭排擠,這點對他影響較大。姜維論能力也很強,年輕時就受到孔明的重用和調教,並被認定為孔明的接班人來培養,蜀國後期的未來之星。也確實在孔明死後,挑起了蜀國的軍政大權,為恢復漢室這一夢想,也算兢兢業業,無奈最終還是無法實現夢想。魏延和姜維也不是同一時期的將領,能力也無法比個高低,只能說姜維的舞臺更大,立業的機會更好而已。
-
13 # 歷史的星空9527
魏延和姜維都是蜀漢的名將,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來比較這兩個的經歷和成就!
首先說魏延,魏延,字文長,義陽平氏(今河南桐柏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深受劉備器重。
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升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拔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鎮守漢中十年。劉備即位後,拜鎮北將軍。隨同諸葛亮北伐,拜涼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陽溪大破費瑤和郭淮。打算親率兵馬由子午道襲取關中,仿效韓信故事,與諸葛亮會師潼關,遭到謹慎的諸葛亮反對。
可以看見魏延從劉備入蜀就開始跟隨,功勳卓著!屬於蜀漢集團的第一批開國元老了,從這個資歷來說,姜維是比不了的!
再說說姜維,據史書記載,姜維年少喪父,侍奉母親,崇拜儒家大師鄭玄。諸葛亮北伐中原時,姜維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漢,得到蜀相諸葛亮重用。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開始嶄露頭角。延熙十七年(254年),拜大將軍,獨掌軍權,繼續北伐事業,大戰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互有勝負。為躲避黃皓的迫害,前往沓中屯田避禍。
姜維屬於蜀漢後期名將,並且是在諸葛亮去世後,才嶄露頭角的,資歷閱歷上面都比不了魏延!
綜上來看,魏延能力並不比姜維差。只是魏延“晚節不保”,導致魏延更多的遭受非議。
據史書記載,魏延作戰勇猛,性格孤傲,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魏延爭鬥落敗,為馬岱所追斬,夷滅三族。
可見魏延的情商遠低於智商,這也啟示我們,要處理好與上級以及同事之間的關係,做人要低調。
-
14 # 顯微鏡說歷史
我認為,魏延的軍事才能不比姜維差,政治才能比姜維稍遜一籌。
魏延和姜維都是降將,都對蜀漢政權忠心耿耿。1、縱觀魏延的一生,從未反叛過蜀漢政權,相反,為蜀漢政權的建立和鞏固立下汗馬功勞,深得劉備器重,先後被提拔為牙門將軍、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長期鎮守漢中要地,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魏延的武力不弱於西蜀五虎上將,應該排在第六位。
2、自從魏延投降劉備,諸葛亮就經常給臉色看,幾次三番地把不喜歡魏延的情緒公開表現出來,歸根到底,也不過是封建的馭人之術。即使這樣,魏延也沒有公開反對過諸葛亮,依舊對劉備忠心耿耿。諸葛亮之所以不喜歡魏延,他給出理由是魏延有反骨,將來會背叛劉備。我認為,諸葛亮找的理由其實一點也站不住腳,只不過魏延情商不高,或許有點恃才傲物,不受諸葛亮喜歡。
3、諸葛亮率兵出祁山,攻打天水時,姜維表現神勇,智慧過人,幾次識破諸葛亮的計謀,險些讓趙雲吃虧。諸葛亮以為姜維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打算將自己的衣缽傳給姜維,於是使用反間計迫使姜維不得不投降。姜維降蜀後,深得諸葛亮器重,經常為諸葛亮出謀劃策,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諸葛亮去世後,忠心耿耿輔佐後主,即使後來詐降鍾會,也在積極謀求恢復蜀漢政權,直至在混戰中發病身亡。
魏延在軍事上不弱於姜維,功勳卓著,留下許多精彩瞬間。1、劉備和龐統攻打西川,魏延和黃忠是絕對主力。當時,劉備帶兵不到一萬,孤軍無援,糧草將盡,打破劉璋的多股精銳的阻擊,數戰有功,魏延被提拔為牙門將軍。
2、劉備在沔陽自稱漢中王,多數人以為劉備會讓張飛為漢中太守,張飛也覺得非己莫屬,結果劉備卻讓魏延鎮守漢中,擔任漢中太守,全軍上下頗感震驚。漢主劉備稱帝后,魏延又封為鎮北將軍。魏延常年鎮守漢中,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鞏固了蜀漢的北線戰場。值得一提的是,魏延在漢中曾經一箭射掉曹操的幾顆門牙,導致曹操怒殺楊修,打退曹軍的進攻。
3、諸葛亮兵出祁山,魏延曾經向諸葛亮建議率一支奇兵出子午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取長安,但是一向謹慎的諸葛亮沒有采納魏延的建議。關於這一點,史學家一直有爭議,有的認為諸葛亮若是按魏延的建議,很可能北伐成功。諸葛亮之所以未採納建議,關鍵是他輸不起。蜀漢在三國時代力量弱,倘若失敗,無可挽回。但這也說明魏延在軍事上善於思考,敢於創新突破,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
4、姜維自降漢以來,表現中規中矩,沒有什麼大的破綻,但也沒有表現出過人的軍事天賦,與投降前的表現比較,多少給人一些失望。投降前,他表現得智勇雙全,謀略過人,反而投降後,好像換了一個人。尤其在諸葛亮去世後,他幾次伐魏,都沒有突破諸葛亮的模式,沒有軍事創新,表現和魏延相比沒有什麼突出的貢獻。
魏延在政治上失分較多,導致最後含冤而死,身首異處。1、魏延不能很好地處理和諸葛亮的關係,在政治上驕傲自大,表現幼稚。魏延在提出奇襲長安的建議未採納後,雖無公開反對諸葛亮,但卻經常牢騷滿腹,總是說假如諸葛亮採納自己的良策,早已兵取長安。尤其是諸葛亮北伐失利,被迫撤退時,魏延也不能收斂自己的不滿情緒,管不住自己的嘴,給諸葛亮上眼藥,遭到諸葛亮的打壓。
2、諸葛亮去世,魏延分不清形勢,公開反對諸葛亮授權統領兵馬的長史楊儀,執意不撤兵,企圖繼續北伐,聲稱不能因為諸葛亮的去世就中斷北伐事業,在政治上使自己完全陷於被動。他的表現,也正是諸葛亮所擔憂的。更過分的是,楊儀退兵,魏延日夜兼程趕在楊儀前面,燒絕閣道。魏延大軍知道錯在魏延後,拒絕聽命魏延。魏延與幾個兒子逃命漢中,被馬岱追殺,慘遭殺害,含冤而死。
3、姜維則和魏延的表現截然相反。自投降以後,跟在諸葛亮身邊,勤學好問,謙虛謹慎,積極給諸葛亮出謀劃策,以諸葛亮為師,尊重諸葛亮的領導,對自己要求嚴格,深得諸葛亮的賞識和真傳。諸葛亮死後,積極協助楊儀退兵,沒有一點怨言,在政治上表現出了比魏延顯著高明的能力。他統領軍隊,繼承諸葛亮未盡的北伐事業,為維持蜀漢的政權又持續了幾十年,矜矜業業,一直以光復漢室為己任。
結論:魏延在軍事上不比姜維差,甚至還要強一些,但在政治上比姜維差得很多。
我們在自己的工作中,不僅要加強業務能力,使自己成為業務上的佼佼者,而且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加強政治修養,盡力做到德才兼備,是自己的事業不斷前進,更上一層樓。
————————
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世界也很難改變我們。 -
15 # 老森
1.魏延的才幹和能力究竟如何?
魏延身為蜀國大將,我想他的才能是不容忽視的。他早年隨劉備入川,便“數有戰功”,後來劉備攻取漢中,需要大將鎮守。當時“眾論以為必在張飛”,張飛也“以心自許”,結果劉備選拔的卻是魏延。劉備戎馬一生,還是很能識人才的。他不讓張飛守漢中而獨任魏延,不排除這其中含有劉備對張飛的不信任與控制,但更主要的還在於劉備對張飛的器重。魏延自然也不辱使命,他長期鎮守漢中,保證了這塊兵家必爭之地的萬無一失。再後來,諸葛亮六出祁山,又是魏延向諸葛亮提出了“異道會於潼關”的戰略方針。在這裡。我姑且不去討論該策略的正確與否,但魏延的作戰經驗與戰略眼光還是無庸質疑的。綜上所述,若論才幹,稱魏延為名將,決無半點過分之處,他的作戰才能,已經勝過了張飛,而且也絕不下於關羽。
關羽高傲,所以雖然親善士兵,可是卻因為高傲而敗亡;張飛則喜歡遷怒下屬,也害了自己一條性命;趙雲做護衛隊長習慣了,帶兵是不成的;黃忠殺夏侯淵其實也是劉備的統率下的事情,人又老了,又沒什麼謀略,一武將耳;馬超,武勇超強,可惜由於家世,名聲顯赫,劉備不放心使用。 所以說,劉備帳下可堪大用的只有魏延
2.諸葛亮生前與魏延的關係究竟如何?
在這四個問題中,追究諸葛亮與魏延的關係恐怕是最令人費解的一個了。首先談談魏延的官職。據《三國志·蜀書·魏延傳》記載:“建興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請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剌史”“遷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等等,可見魏延的官職在蜀國還是很高的。南鄭侯,這是蜀漢侯爵中的最高級別,就是縣侯,而且也是魏晉侯爵制度中的最高級別。魏延的官位之高,可見一斑。魏延受封之時正是諸葛亮當政時期。倘若諸葛亮有心壓制魏延的話,想要阻擋魏延加官進爵也非難事。雖說諸葛亮不會根據私人好惡來代替國家用人政策。但由此,也可初步斷定諸葛亮對魏延還是很器重的。
下面再來談談魏延的“異道會於潼關”之策。魏延在當時的職務中,有一條便是“丞相司馬”。從兩漢以來的官制可以知道“司馬”是專管軍事的,魏延身為丞相司馬,其實相當於諸葛亮北伐軍的總參謀長。說得粗略一些,就是諸葛亮的“軍師”。參謀提出一條建議,是很正常的事,而身為主帥的諸葛亮也完全有權力透過或是否決魏延的建議,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恐怕不可能形成諸葛亮與魏延之間的矛盾。史書記載魏延“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但我認為那也不過是發發牢騷而已。魏延雖然“性矜高”,但卻不是楊儀那種“個性狷狹”的人。所以,筆者認為二人在這一點上的不同觀點不會影響二人的關係。
總而言之,我認為諸葛亮對魏延還是很器重的。魏延跟隨諸葛亮行軍作戰數年,也發揮了自己不少的長處。
3.諸葛亮臨終前對撤兵的部署方法及原因?
前面已經分析到了諸葛亮對魏延的器重,但諸葛亮臨終之前,對部下卻有過這樣一番安排:“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使自發。”不少人就這一點提到了諸葛亮對魏延的不信任。然而,事實上,我認為諸葛亮這樣做還是有他的道理的。
先來談談諸葛亮為何要讓楊儀在他死後統領三軍。其實,楊儀此人也並不像不少網友評論的那樣一無是處。他早年投奔劉備的時候,“先主與語論軍圍計策,政治得失,大悅之,因闢為左將軍兵曹掾”,可見此人還是有不少才能的,他和魏延都是優秀的戰地指揮官,退軍的成功幾乎必須仰賴其一。同時都難以和同僚較好的合作,不過楊儀會遵照諸葛亮的排程撤軍,而如果遺命給魏延,他一定會抗命繼續和魏國交戰。由於蜀軍長期以諸葛亮為核心,在這個時候和魏軍決戰,某以為戰略上是相當愚蠢的行為。所以諸葛亮明智的選擇楊儀指揮這次行動,楊也確實不辱使命。
其次再來說說諸葛亮臨終之前的一次戰略性的會議,史書記載魏延沒有參加。諸葛亮沒有讓魏延參加的事又被不少人拿出來作為諸葛亮不信任魏延的證據,其實不然。魏延雖然是大將之才,但在一定程度上卻缺乏大局意識。倘若魏延聽說諸葛亮將大任全權託付楊儀,說不定會出於不滿而當場翻臉,這正是諸葛亮最不願意看到的。更何況魏延的前軍正和魏軍對峙,也不便請他前來。
所以,諸葛亮的這次安排也是出於全域性考慮,並不是對魏延的不信任。
4.魏延是如何走向敗亡的?
根據史書記載,諸葛亮死後不久,魏延即起兵與楊儀作戰。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最後軍敗身亡。其實,魏延最後的敗死也是有很大的必然性的。前面說過魏延雖然智勇雙全,但還是缺乏大局觀念,而且性情高傲,經常以勢凌人。因為他與楊儀的私仇,他忘記了敵軍大軍壓進的危險,更忘記了諸葛亮新逝整個蜀國的悲痛之情。在這種時期發動與楊儀的爭鬥,就會在無形之中就已經將自己推上了軍心和民心的對立面,也就無疑將自己推上了死路。總而言之,對魏延這樣一個受過蜀國大恩的人,不管出於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都不應該在諸葛丞相屍骨未寒時發動兵變,這完全是不智的。操招降魏延歸,延大罵。並且還射中曹操門牙!哪裡有反意?
不過羅貫中將他描寫成造反,還是太過分了些。
就以上四點來分析,魏延是一員難得的將才。他智勇雙全,可是卻太過於自高自大,盛氣凌人。在這一點上,與關羽有些相似。而且他還有些缺乏大局觀念,終致最後死於自家刀下。對於魏延之死,諸葛亮固然沒有什麼過錯,而楊儀也不用負多少責任。魏延之死,是他自身的性格和他所處的環境決定的。魏文長之死,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
16 # 歷史小豬
魏延和姜維兩人,還真不好比。雖然說,他們都是在經營蜀國的北方,但是相互所處的場景是不一樣的。
魏延在劉備時期,主要任務是鎮守漢中。在鎮守漢中的十多年裡,沒有出過什麼事情。但是,這也是因為曹魏和劉備在經過漢中大戰,劉備奪取漢中後,曹魏沒有著力出兵攻打過漢中,魏延也樂得平安無事。
而在諸葛亮時期,由於諸葛亮不重視魏延,乃至有意打擊魏延,因此魏延在諸葛亮北伐期間,並沒有發揮什麼大的作用。雖說當時魏延曾給諸葛亮提議過“子午谷奇謀”,但是諸葛亮不採納,所以假設魏延按照“子午谷奇謀”來做,他究竟能不能成功,也未可知。
姜維的作用,主要是在諸葛亮去世以後。魏延的功績是防守。姜維的功績是進攻,向曹魏發動進攻。他一生打了大小十多場仗,基本上勝負相當。沒有特別突出的功勞,也沒有大的錯誤。
因此,如何比較魏延和姜維,比戰功顯然是不恰當的。那麼,該怎麼評價兩人呢?
一、從忠誠來看,姜維優於魏延。
姜維和魏延都是從半道上投降蜀漢的。在跟隨蜀漢建功立業的過程中,姜維一生對蜀漢忠心耿耿。儘管姜維統兵在外的時候,朝中包括諸葛瞻、黃皓等人都在劉禪面前說過他的壞話,說他想造反。但是他始終忠心不二。乃至最後劉禪投降以後,姜維還積極地圖謀復國,最終被殺。
魏延就不一樣了。《三國演義》說魏延有反骨,這雖然是藝術的誇張,但是,也不能說毫無根據。至少在諸葛亮去世後,魏延不服從安排,要獨自帶領隊伍前去北伐,這就不對了。後來,在沒人跟隨他的時候,他竟然一個人逃掉,這更是一種叛變。雖說這是他不服楊儀的表現。但是,也說明他對國家的不忠誠。當初諸葛亮不同意他的“子午谷奇謀”,也不能不說有害怕他反叛的考慮。
二、從用兵來看,魏延優於姜維。
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這些都是要求用兵要能夠出神入化,要能夠打運動戰。如果太過於謹慎,追求面面俱到,在戰場上是很難打勝仗的。
諸葛亮用兵,有個最大的毛病,就是他太追求面面俱到,什麼情況都預先考慮清楚,再按步驟排兵佈陣。因此,諸葛亮雖然先後進行了五次北伐,但是基本上沒有什麼成績。
諸葛亮能夠看上姜維,就在於姜維與諸葛亮志趣相投,用兵方法也差不多。因此諸葛亮在自己去世時,把整個蜀國軍隊交給他。
魏延則喜歡出奇兵。“子午谷奇謀”,就是魏延想出奇制勝的表現。只不過因為當初劉備只讓他防守,而諸葛亮又不信任他,兩人都沒有給他更多用兵的機會,因此,他的軍事才華沒來得及表現罷了。
三、從統帥來看,姜維優於魏延。
統帥最重要的就是要恩威並施,既能服眾,又能讓別人佩服。魏延最後落得沒有一個人跟著他走,固然有諸葛亮多次打擊他,讓他在士兵那裡沒有了威信的表現,但也說明他確實缺乏統帥能力,連一個死黨也沒有培養出來。
姜維作為一個統帥,其能力在蜀國後期的戰爭中,已經體現出來了,這裡不再贅述。
總之,根據姜維和魏延的各自的特點,以及蜀國的情況,諸葛亮選擇姜維作為蜀國後期的統帥,還是比較恰當的。
(參考資料:《三國志》)
-
17 # 小島知風
這得看是哪方面能力,在軍事能力方面歷史上的魏延比姜維弱嗎?恐怕不是如此吧,有這種想法多是被小說《三國演義》所迷惑,實際你翻開《三國志》去看看魏延的傳記就會發現歷史上的魏延能力要比姜維強。
底層人物魏延的崛起魏延是劉備的部曲出身,部曲有區別于軍隊,在漢代一般貴族的私人僱傭軍叫作部曲,實際部曲身份在漢代非常低,相當於貴族的奴僕,所以魏延出身並不好。
正因為出身低微,魏延才是最渴望出人頭地,劉備入蜀給魏延帶來了展現才能的機會,魏延在劉備爭奪巴蜀地區戰鬥中立下大功,並且在漢中之戰魏延也是竭盡全力,所以魏延出眾的軍事才能很快就得到了劉備的賞識。
劉備並沒有因為魏延低微的出身而埋沒他,相反劉備非常器重魏延,在奪取漢中之後,需留大將鎮守漢中,本來劉備集團的人都認為漢中乃兵家要地,劉備肯定會委派給心腹大將張飛鎮守,連張飛自己都認為這個重任肯定是自己擔了,結果劉備出人意料的將漢中太守一職委任給了魏延,說明魏延此時已經在蜀漢武將之中脫穎而出。
要知道自汝南就跟隨劉備的元老級大將陳到此時都沒有獨自出鎮一方,而資歷比陳到差很多的魏延卻能獨攬重任,這說明了魏延的能力是非常強的,否則劉備不會把戰略要塞交給魏延鎮守。
魏延深得劉備和諸葛亮器重魏延不止深得劉備器重,他更深得後來的蜀漢丞相諸葛亮器重,魏延和諸葛亮的關係並不像小說中說的那麼僵。
魏延確實在人際交往方面是短板,他經常得罪同僚,人際關係出的比較差,但是唯獨他和諸葛亮以及費禕關係非常好,魏延氣量比較狹小,當時蜀漢滿朝文武之中唯獨諸葛亮和費禕能包容魏延,當魏延與其他同事產生矛盾,諸葛亮往往都會站出來替魏延說話,袒護魏延,所以正是在諸葛亮驕縱魏延的情況下,使得魏延脾氣越來越大,與同僚之間關係相處也越來越差。
諸葛亮之所以包容袒護魏延,完全是出於對魏延能力的器重,魏延在後主劉禪時期就已經成為涼州刺史,在地方大員的官職之前還兼任丞相府司馬,這說明魏延還是諸葛亮的丞相府屬官。
諸葛亮的北伐都是魏延做先鋒,可以說以魏延在當時蜀漢軍隊地位來說他應該是僅次於諸葛亮,屬於蜀漢軍方第二把手。
魏延後來在涼州地區大破魏國名將郭淮和費耀,更是立下卓著功勳,因此後主劉禪升魏延為徵西大將軍兼丞相府前軍師,還被授以假節鉞,這是非常高的待遇和地位了,這時期魏延不管在蜀漢朝廷還是在丞相府都屬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了,可以說他當時的權力僅次於後主劉禪和丞相諸葛亮了。
從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魏延的能力是非常卓越,他能提出子午谷奇謀之策,這是一招非常險的戰略,但是也值得一搏,畢竟如果魏延成功的話就直接佔領長安,蜀漢就單車變摩托了,但是諸葛亮一生非常謹慎,所以否決了這個提議,從這個子午谷奇謀也可看出魏延的軍事才能非常強。
魏延最後之死主要是死在他的性格之上,他平日人際關係處的太差,得罪人太多,尤其是得罪了小人楊儀,所以他被最後被楊儀陷害,以致朝廷之中無人為他辯解,最終魏延冤死。
再說姜維整體來說姜維算是諸葛亮培養的未來人才,魏延比姜維年齡還是大十幾歲,魏延屬於蜀漢第一代末期的人才,而姜維則屬於蜀漢中後期的人才。
但是姜維的魄力和能力比魏延還是弱一些,如果蜀漢後期是魏延統領軍隊的話,魏延斷不會讓鄧艾兵行險著從小道偷襲綿竹關,因為這套戰略和子午谷奇謀非常相似,要知道子午谷奇謀就是魏延想出來的,所以他必定會防魏軍小道偷襲綿竹關。
單以子午谷奇謀這一戰略來說,魏延的軍事戰略思想就要比姜維更加靈活和冒險,正所謂兵行詭道而求勝,所以魏延比姜維的戰略思想更加活躍,在軍事能力上魏延要強於姜維。
寫在最後魏延其實為人比較粗獷,但性格剛毅,他沒有讀過太多的兵書,他完全是憑藉經驗和靈活的戰略思想;而姜維深受諸葛亮悉心栽培,他的軍事風格更加近似於諸葛亮那樣謹慎,靈活性不是很強,要知道兵法之道在於詭變,需要的就是靈活性,所以在軍事能力方面姜維是不及魏延。
-
18 # 廣東軍少
姜維和魏延這兩個人都是三國後期中蜀國的大將,這兩個人對於蜀國來說都非常重要。但是,大家都一致覺得姜維不管是在才能和智謀或者是領兵能力方面都是比魏延更勝一籌的,就連諸葛亮也更加器重姜維,將很多大事都交給他做。那麼肯定姜維不是一個無用之人,但是有一件事卻讓人疑惑不解,當時姜維鎮守漢中,還不到一個月,漢中就失守了,但是在姜維接手漢中之前一直是魏延在鎮守,卻守了長達十年。難道說姜維其實沒什麼能力?
分析一下這其中的原因。
魏延在漢中鎮守的時期,正好是蜀國國力最強的時期,這是自身的原因。外部的原因就是當時曹操那邊出了很大的內部問題,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而無暇向其他國家發起進攻。所以魏延時期的漢中處於一個相對平和的環境中。但是在姜維時期情況就不一樣了,當時魏國已經緩過神來了,並且對漢中垂涎已久,所以經常來騷擾漢中,不斷髮動一次又一次的猛攻,姜維當然招架不住。
還有就是兩個人在鎮守漢中時的作戰策略問題。在魏延時期,國內外環境都相對平和,所以魏延採取了守勢,並不主動發起進攻,並且漢中因為地形比較特別,易守難攻,所以想要攻下漢中非常困難。然而到了姜維鎮守漢中的時候,諸葛亮已經死了,為了實現諸葛亮的遺願,姜維就採取了北上進攻的策略,所以漢中的戰略意義以及戰略部署也就全部都改變了。後來曹操派出了非常狡詐以及陰險的鄧艾和鍾會,這讓姜維有心無力。
除了魏延和姜維的個人問題之外,還有就是因為當時魏延鎮守的時候,蜀國的國力非常強,其他的將士也非常給力,所以總體的戰鬥能力以及軍隊時期都非常高,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士兵們在作戰的時候往往都是百戰百勝。但是到了姜維時期,蜀國國力漸衰,並且將士離心,朝廷上還有很多奸臣作祟,所以即使是姜維也無法獨自一人對抗魏國大軍,失守也是在所難免的了。
面對這樣的強攻,能夠鎮守一個月真的也非常不容易了。
-
19 # 沒事說說天下事
魏延是劉備手下的大將,深受劉備的器重。當年劉備入川的時候,只帶了兩員大將,一個是黃忠,一個是魏延。在劉備奪取漢中的時候,想任命一位漢中太守。當時大將都認為應該是張飛擔任漢中太守,張飛也自以為是自己。可是,劉備一宣佈任命的是魏延,讓全軍都很驚訝。劉備在任命魏延的儀式上問魏延,你如何守住漢中。魏延回答道:
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魏延沒有食言,在他守漢中的任上,漢中沒有出過任何差錯。後來守漢中的將領,按照他的防禦部署,也沒有出過差錯。
魏延與諸葛亮多有不和
到諸葛亮執政後,開始發動對曹魏的北伐。諸葛亮將魏延調到自己的手下,讓他擔任自己的都督前部的將領。從此,魏延就和諸葛亮展開了一段糾纏不清的瓜葛。
魏延和諸葛亮的戰略思想不同,進而影響到戰術思想也不同。戰略上,諸葛亮是以攻為守,以進攻來調動消耗曹魏。而魏延想要進取關中,進而威脅曹魏根本。戰術上,諸葛亮是穩紮穩打,以守為攻的戰術。而魏延則是穿插包抄,分割殲滅的戰術。
由於雙方的意見分歧,造成了雙方的很大隔閡。魏延總是認為,自己的才能被諸葛亮壓制浪費了,常常嘲笑諸葛亮膽怯。
而姜維則是諸葛亮心目中的一個出色的人才。
他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投奔到諸葛亮的陣營裡的。諸葛亮和姜維接觸後,對他十分欣賞,諸葛亮給張裔、蔣琬的信裡評價姜維說:
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
諸葛亮認為連蜀漢陣營裡的李邵、馬良都比不上姜維,於是親自對他進行培養。在史書中記載,當時蜀漢的軍隊總數不過十二萬人左右,可是姜維首次帶兵,諸葛亮就交給他精銳的中虎步兵五六千人。諸葛亮教導他學習軍事,並在姜維學成後,帶他覲見劉禪,打開了他的仕進之路。
在諸葛亮的培養下,姜維在蜀軍的地位逐漸升高。在最後一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臨死前安排撤軍。諸葛亮讓魏延斷後,而讓姜維走在魏延的前面。這樣一來,如果魏延不聽從命令斷後的話,姜維就成為了大軍的斷後人。
果然,魏延丟下大軍斷後的責任先撤走了。在司馬懿追來的時候,姜維將軍隊整頓好,做出反攻的姿態,嚇走了司馬懿。這一仗,顯示了姜維的軍事才能。在大軍撤回後,姜維取得了統帥諸軍的權力。
事實上魏延不比姜維差
但是,如果我們客觀的評價魏延和姜維的軍事才能,顯然姜維的軍事才能是不如魏延的。魏延自從調到諸葛亮的手下後,只得到過一回單獨領兵
-
20 # 暗夜9527
實際上,魏延和姜維兩人,還真不好比。雖然說,他們都是在經營蜀國的北方,但是相互所處的場景是不一樣的。
魏延在劉備時期,主要任務是鎮守漢中。在鎮守漢中的十多年裡,沒有出過什麼事情。但是,這也是因為曹魏和劉備在經過漢中大戰,劉備奪取漢中後,曹魏沒有著力出兵攻打過漢中,魏延也樂得平安無事。
而在諸葛亮時期,由於諸葛亮不重視魏延,乃至有意打擊魏延,因此魏延在諸葛亮北伐期間,並沒有發揮什麼大的作用。雖說當時魏延曾給諸葛亮提議過“子午谷奇謀”,但是諸葛亮不採納,所以假設魏延按照“子午谷奇謀”來做,他究竟能不能成功,也未可知。
姜維的作用,主要是在諸葛亮去世以後。魏延的功績是防守。姜維的功績是進攻,向曹魏發動進攻。他一生打了大小十多場仗,基本上勝負相當。沒有特別突出的功勞,也沒有大的錯誤。
因此,如何要比較魏延和姜維,比戰功顯然是不恰當的。那麼,該怎麼評價兩人呢?
一、從忠誠來看,姜維優於魏延。
姜維和魏延都是從半道上投降蜀漢的。在跟隨蜀漢建功立業的過程中,姜維一生對蜀漢忠心耿耿。儘管姜維統兵在外的時候,朝中包括諸葛瞻、黃皓等人都在劉禪面前說過他的壞話,說他想造反。但是他始終忠心不二。乃至最後劉禪投降以後,姜維還積極地圖謀復國,最終被殺。
魏延就不一樣了。《三國演義》說魏延有反骨,這雖然是藝術的誇張,但是,也不能說毫無根據。至少在諸葛亮去世後,魏延不服從安排,要獨自帶領隊伍前去北伐,這就不對了。後來,在沒人跟隨他的時候,他竟然一個人逃掉,這更是一種叛變。雖說這是他不服楊儀的表現。但是,也說明他對國家的不忠誠。當初諸葛亮不同意他的“子午谷奇謀”,也不能不說有害怕他反叛的考慮。
二、從用兵來看,魏延優於姜維。
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這些都是要求用兵要能夠出神入化,要能夠打運動戰。如果太過於謹慎,追求面面俱到,在戰場上是很難打勝仗的。
諸葛亮用兵,有個最大的毛病,就是他太追求面面俱到,什麼情況都預先考慮清楚,再按步驟排兵佈陣。因此,諸葛亮雖然先後進行了五次北伐,但是基本上沒有什麼成績。
諸葛亮能夠看上姜維,就在於姜維與諸葛亮志趣相投,用兵方法也差不多。因此諸葛亮在自己去世時,把整個蜀國軍隊交給他。
魏延則喜歡出奇兵。“子午谷奇謀”,就是魏延想出奇制勝的表現。只不過因為當初劉備只讓他防守,而諸葛亮又不信任他,兩人都沒有給他更多用兵的機會,因此,他的軍事才華沒來得及表現罷了。
三、從統帥來看,姜維優於魏延。
統帥最重要的就是要恩威並施,既能服眾,又能讓別人佩服。魏延最後落得沒有一個人跟著他走,固然有諸葛亮多次打擊他,讓他在士兵那裡沒有了威信的表現,但也說明他確實缺乏統帥能力,連一個死黨也沒有培養出來。
姜維作為一個統帥,其能力在蜀國後期的戰爭中,已經體現出來了,這裡不再贅述。
總之,根據姜維和魏延的各自的特點,以及蜀國的情況,諸葛亮選擇姜維作為蜀國後期的統帥,還是比較恰當的。
回覆列表
從我個人來講我最喜歡的三國武將是魏延。雖然麒麟兒姜維在三國後期很厲害。至於差在哪裡我覺得主要在情商。
魏延對劉備很忠誠,在劉備還在徐州的時候魏延就要去投奔的,只是後來劉備被打敗以後不得已投靠了劉表。被分到了鎮守長沙。後來在韓玄手下做事,但韓玄疾賢妒能剛愎自用,在關羽攻打長沙時在韓玄要殺黃忠時候魏延揭竿而起殺韓玄救黃忠開城門迎劉備進長沙。漢中之戰以後劉備奪得漢中,漢中作為戰略要衝,根據以往的劉備用人經驗來講應該任用張飛當太守。但是劉備卻將漢中太守交給了魏延。魏延守漢中漢中十年未曾損失一城一地,牢牢守住了蜀漢政權的東大門,讓蜀漢政權進可攻退可守!但是當姜維接手漢中防禦以後不到一年就將漢中要地丟失!可以說在城池防守和領兵打仗方面魏延是強於姜維的!
論百萬軍中武將單挑魏延殺法犀利武功高強應該毫無疑問的要比姜維的武力稍微高一些,比較強有力的佐證是魏延單挑直接殺死魏國猛將王雙。姜維的主要單挑物件是郭淮,是單手接箭,反射郭淮腋窩,郭淮相當於死於傷口感染!並且郭淮和王雙並不在一個武力檔次。
另外在兵行險招方面魏延要強於姜維,魏延敢於提出子午谷奇謀。而這方面姜維要少於魏延,因為它更像諸葛亮,希望步步為營,穩紮穩打。這樣的好處是不會有大的失誤,但這樣也讓疲弊的蜀漢政權失去了做大的機會!
單論智謀而言,姜維謀略確實要高於魏延。因為在三國演義當中能夠看破諸葛亮計謀兩次的人除了司馬懿就只有姜維了。姜維臨死的時候還一計害三賢。
其實魏延比較姜維而言最差的是情商,劉備在世的時候魏延很受重用,其實在劉備去世以後蜀漢政權的真正的掌權人是諸葛亮,魏延和關羽其實性格有些相似比較的功高自傲不喜歡低三下氣更不會巴結人,所以軍功很高但是諸葛亮依然是對他百般不放心。但是姜維的身份屬於晚輩而且是屬於諸葛亮的徒弟,每天隨著諸葛處理軍事對諸葛亮也是父親般的照顧。
那諸葛亮當然是愛徒弟更甚於愛大將了!所以將畢生所學全部傳給了姜維。而姜維後期的性格角色也確實很像諸葛亮。
當然兩人的結局都不是很好,都未能得到善終。唯一不同的是魏延死於自己人手中,姜維死於魏國的亂軍之中。
希望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