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善齋善哉
-
22 # 正一品1
不認同不會楷書的書法家算耍流氓。這話有過了。雖然不認同這話。但是不具有楷書功底的寫出啥字都不會賞心悅目。就是楷書也可以獨步天下,行走於書法界。清朝的官僚、大臣、進士哪一個不是楷書高手。沒有如今這樣的上來就揮毫潑墨就成了書法家。是誰給任命的。有的文革中寫了幾篇大字報就聲言自己是書法家,就敢開課講書法。不會楷書的不一定是流氓,但是一定是流氓行為。真不看好。還是有楷書功底的書法更耐看,書法寫的流暢寫的熟悉(練)了,不一定是好的書法。書法家擺攤賣字太難看。文革後有一批自稱書法家的都不走楷書為基礎路子。都是揮毫亂劃拉都有自辦書法展開課講學的經歷然後又都走向賣字的路。是在看不起他們。現在的書法家太好當了。高手並不是他們。經得起推敲的字才是好書法。
-
23 # 翰墨風華601519
(才疏學淺,理解不深,不妥望予指正)
不知道標題中所指
”楷書”是哪種意義上的”楷書”。
但從經驗來看所指楷書似為”唐楷”,這樣的話就是狹隘的。簡單說,書法史上:幾種書體的一般發展順序應為:篆隸草行楷。。草書早於行書及楷書(唐楷)。
若從更廣範意義上的“楷書”來理解:
楷者,楷模,字範也
其實秦時“楷”為篆,漢時“楷”為隸。。(由隸的快寫形成草——章草),北朝時的魏碑為“楷”,晉時小楷較盛。所以“唐楷”,是最晚形成的,現在一提楷書我們往往就靠在這倆字上了。
即便不過度解讀“楷書”,我們現在理解的楷書一般有三種:
第一種,魏晉楷書,以鍾羲獻為代表,
第二種,魏碑楷書,
第三種,唐楷。
所以,說唐楷是基礎,初學必先學唐楷有失公允,也不可取。唐楷結體極其嚴僅(以歐柳為最),筆畫書寫起筆收筆一招一式,有嚴格要求,不可逾越。毫不客氣地說,常年只習此唐楷,手上肌肉形成記憶積習難改,反而會影響其他書體的學習。書法家錢松君說:“有人問我為什麼唐楷不可學,那你只要回答我,自唐以來,有幾人是以唐楷聞名於世的,有嗎?”。大家想想,正是因為”小楷、魏碑楷”的妍美活潑,範本千姿百態受到青睞而體現於各類書展上,真的,“唐楷”侷限性太大了。
如果你不信,也不是不可學唐楷,但恕我直言,千萬不可學今人筆下的唐楷,若你不認可,那你不是初入學書沒幾年,或就是不懂“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手中僅得其下”的至理真言。
其實,一個以篆隸作基礎的習書者,他在初學階段基本功線條練習上,也就為習草打了基礎。而以習“唐楷(特別是歐柳)”為基礎的習書者,時間越長越麻煩,幾乎萬人一面,無情感表達,更很難寫好草書的連綿,哪怕行書也多是字字獨立(而小楷及魏碑一般書寫較快,形態多變,不至如此)
這樣以來,幾乎每個習書者,特別是習書數年或小有成就者,有不會楷書的嗎?幾乎沒有,只不過有人不願習唐楷吧了。
所以,說“不會楷書的書法家是耍流氓”,如果所有楷書都不沾,哪還真有點!?
學書無止境,越學感覺差距越大。習書過程即是不斷糾錯的過程,。習書忌不與書家互學溝通,獨自悶家裡摸索並不好,進步慢。如果只是隨意玩玩也無可厚非,但要真想長點本事,有所成就,非走出去不可
以上只是習書過程走過或彎或直的路,或不能使您有些許受益,浪費了您寶時間
一家之言,不妥望涼。(自己平時多寫隸書,小楷,草書。見解有限)
-
24 # CDGDC
愛好寫中國方塊字是很好的!!!是不是書法、是不是藝術、是不是文化,要看能不能登上大雅之殿堂。剩下的就是個人自由,尊重就行。達到尊敬,還是極不容易的事情。
每一種書法體都有嚴格的模式,都很有研究價值和歷史發展過程,大千千萬品類,延伸或者淘汰都應勢之需而生息,不會楷書,不能夠成為評價書法藝術的標準。
-
25 # 道墨筆記
自有楷書以來,但凡能自稱或被稱作書法家的,應該多少都練過楷書。楷書講究中規中矩,但限制了想象力,只寫楷書,不寫其它書體,形成不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很難成為書法家。
楷書寫得好,為人師表,教學生,宏揚中國書法藝術,亦功德無量。
回覆列表
這個提法,至少對中國書法史和書法理論體系不完全瞭解。
一、什麼是楷書?估計他們的理解就是歐顏柳趙。對漢、魏、晉等時期的書法沒有充分的認知。
二、怎麼才算會寫楷書?寫的和字帖一樣就算好?
三、對楷書是不是一切書體的基礎認識模糊。金、篆、隸等書體出來的書家,也有不少走向行、草融合,對楷書只是有所涉獵而不深入,但不影響他們對書法的深入和水平的提高,也就是悟性。
四、書法的造詣往往在書法之外,在個人修養和素質的培養及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