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姒莞萱
-
2 # 來根華zi
劇情簡介
電視劇海報
北宋皇帝趙禎(王凱飾)得知將自己養大的當朝太后劉娥並非親生母親,而自己的生母乃是太后當年的婢女李蘭惠,深感愧疚。為了報答李家,趙禎將自己最心愛的女兒徽柔(任敏飾)嫁給了李家的子孫李瑋。朝堂之上,慶曆新政大臣和老派權臣之間針鋒相對,鬥爭風起雲湧,趙禎治國如執秤,權衡各方勢力,為國事殫精竭慮。徽柔與陪伴自己長大的內侍懷吉(邊程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對志趣不和又木訥平庸的李瑋萬般排斥,終於與婆家起了衝突,不顧一切地夜扣宮門,打破帝國最嚴苛的規矩,引發滔天非議,司馬光甚至要在大殿之上“碎首進諫”。趙禎一生悉心呵護的“言路通暢”、“監督國君”的風氣,使得他在愛女之情和維護治國理念之間掙扎得遍體鱗傷。最終,公主以半瘋狂的抗爭,始終未屈服於“成為李瑋真正妻子”的命運,卻與懷吉永生不得相見
晏殊:“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王凱、江疏影主演的劇集《清平樂》上線,劇集的時代背景是宋仁宗在位期間,這是一段宋代發展的黃金時期,經濟發達、文化鼎盛,劇集中的衣食住行都體現了宋代的繁華之世。開播兩集,晏殊、范仲淹、韓琦等文人名士就紛紛登場,帶觀眾領略宋代文化之美。
《清平樂》中有戲份的宋代文豪還不僅僅是這三位,大家耳熟能詳的歐陽修、司馬光也會登場,一部發生在宋代朝堂之上的歷史大戲就此拉開帷幕。今天的人們提到宋朝,除了《清明上河圖》,還有就是宋代的詞,唐詩和宋詞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兩座巔峰,宋代的文化成就也是有目共睹。在《清平樂》中登場的晏殊、范仲淹、韓琦、歐陽修、司馬光,他們不僅僅是朝堂之上重臣,也是閃耀文學史的大家。
1、晏殊一段《浣溪沙》韻味十足,宰相也能成為文豪?
晏殊(喻恩泰飾)是北宋名相,同時也是婉約派的著名詞人。宋詞是一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是中國文學的藝術瑰寶。電視劇《清平樂》中,晏殊在閒庭信步,輕聲念出自己的詞作《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讓人瞬間感受到宋詞之優美。配合劇集小雨閒庭的優雅畫面,詞中的意境也得到完美的影像體現。
電視劇晏殊
《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
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曲闌干影入涼波。
一霎好風生翠幕,幾回疏雨滴圓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晏殊這個角色顯然是《清平樂》中的重要人物,晏殊是江西撫州人,5歲就能創作,年少時的名氣已經傳到了當時的京城開封。十四歲以神童入試,金榜題名,賜同進士出身。此後的晏殊憑藉嚴謹的態度和過人的才學平步青雲,在《清平樂》前兩集中,我們看到步入中年的晏殊已經貴為宋仁宗趙禎(王凱飾)的老師,他不僅傳授給趙禎學識,還在朝堂之上為年少的皇帝保駕護航。
《清平樂》開篇,當時正處於太后劉娥的“垂簾聽政”,這“垂簾聽政”實際上也是由晏殊提出的,當初也是為了抵禦其他權臣大權獨攬。但是,當宋仁宗成年之後,皇帝與太后的矛盾也日漸凸顯。晏殊也因為一點過錯而被罷黜,在他離京之前,他還保舉了范仲淹到書院教書。
在歷史上,晏殊本人的宦海生涯也是幾經起伏。在宋仁宗正式當政之後,晏殊就會起復,在教育和軍事方面發揮卓越的才能。他大力扶持過應天府書院,培養了大批的人才。在於西夏國的戰事中,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他善於發掘提拔後輩,除了《清平樂》中出現的范仲淹,他還提拔了韓琦、歐陽修等眾多名臣。
晏殊後來榮升宰相,位高權重,但他在文學上的造詣同樣耀眼,他一生作詞一萬多首,留存於世的有《珠玉詞》136首,還有《全宋文》中收錄的散文35篇。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是一代文學名家。
2、“不合禮儀”范仲淹登場,《岳陽樓記》不好背啊!
范仲淹登場
《清平樂》中的范仲淹(劉鈞飾)登場也頗為精彩,一身平民裝扮的范仲淹出場,就被書院的門衛鄙視,就連書院的學生還懟他說“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范仲淹被一眾學生諷刺卻不卑不亢,他還下定決心要留下來當老師,要好好教導這群頑童。這場戲就把范仲淹的性格特點彰顯了,他擁有不畏艱辛、不懼譏諷的文人傲骨,難怪已經身居高位的晏殊還對他禮遇有加。
這位北宋名臣不僅寫下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千古傳頌的名句,這是他的文章《岳陽樓記》中的文字。《岳陽樓記》被選入初中的課本,學生時代也是必須會背誦的一篇課文。全文368個字,通篇背誦下來並不容易,而且還是古文,需要理解其中的含義才好背誦。不得不承認,《岳陽樓記》確實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散文佳作。
歷史上的范仲淹能夠成為一代名臣,是因為他的能言直諫,還有就是他的勤政務實。宰相呂夷簡在任時,因為此人謀取私利、任用親信,多次被范仲淹上疏批評,從而導致范仲淹的官場生涯一直起起伏伏。
范仲淹的憂國憂民不僅僅是體現在文章當中,他推動的“慶曆新政”是針對宋仁宗年間的內憂外患而進行的改革,他在《答手詔條陳十事》主張實施澄清吏治、改革科舉、整修武備、減免徭役、發展農業生產等等措施,對北宋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漁家傲· 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 ,將軍白髮征夫淚。
范仲淹在文學上的造詣也非常之高,他在散文、詩歌、詞方面都有代表作品,散文方面有《岳陽樓記》《答手詔條陳十事》《靈烏賦》等名篇;詩歌方面有《江上漁者》《鶴聯句》《登表海樓》等名作;詞方面有《蘇幕遮·懷舊》《漁家傲·秋思》《剔銀燈·與歐陽公席上分題》等佳作,同樣也是宋代的大文豪。
總結二人相同和不同之處:晏殊與范仲淹兩人,既相同又不同。相同的是他們都一心為國,殫精竭力地想要為自己的國家做些什麼。不同的是兩人的為人處事,晏殊較之於范仲淹更加圓滑一些,所以晏殊能夠為了護官家而自請貶謫,范仲淹則因太剛直被官家護著
-
3 # 剪輯界主君
說起晏殊,你可能不知道。但你肯定知道範仲淹、王安石和歐陽修。這三位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都是晏殊的門生。你不知道晏殊,你肯定聽過:“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沒錯,這句話來源於晏殊的《浣溪沙》。
一、天才生來就是被嫉妒的晏殊是神童,是天才,是一代名相,是詞作家,可是現在卻很少聽到他的名字。他在後世人心中的地位遠不及他的徒弟;范仲淹、王安石和歐陽修。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晏殊是個天才,從小被譽為神童。在大多數同齡人還在學堂讀書的時候,十四歲的他就被以神童身份被賜同進士出身,開始做官了。他仕途平步青雲,做了多年宰相,生活非常優越。他家庭生活美滿,嬌妻美妾,子孫滿堂。問題就在這兒,他的一生太順溜了。扒一扒宋朝的歷史,似乎他是唯一一個一生順溜的人。
再回扒到唐朝,連詩仙李白晚年還被皇帝嫌棄,被迫迴歸山水之間。那他很有可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一生順溜的文學家和政治家。這事就大發了。天嫉英才的歷史悲劇沒在他身上上演,但讓一票朋友們、門徒們、還有後世的文人們眼紅了。晏殊一生寫了一萬多首詞,可現僅存《珠玉詞》等殘本,估計還是在他的後人和死忠粉的努力下才得以倖存。
二、天才的世界有點寂寞晏殊是個心胸開闊的人,他善於發現和培養人才。范仲淹、歐陽修和王安石都出自他的門下,並且被培養成當世知名人士,在政治上和文學上都佔據重要歷史地位。如果沒有晏殊用他智慧的眼睛發現人才,並費盡心力、毫不保留的栽培他們,那史書上也許就不會有范仲淹、王安石和歐陽修,他們會像普通的凡夫俗子一般流落在民間。
晏殊功成名就,宰相的工作對他來說得心應手,還培養了大批人才作為後備梯隊和後援團。於是,他開始覺得無聊了,寂寞了。多數時候他會半眯雙眼去思考人生。去反思生命的意義,思考著讓生命更加精彩的無數可能。
三、放慢腳步,傾聽花落的聲音從一個故事我們來看看他的超脫和士大夫風範。晏殊很會享受生活,喜歡熱鬧,喜歡做東招待大家一起歌舞飲宴, 享受熱鬧的氛圍。有一年,西北邊境正在打仗,遇到大雪,晏殊還在擺酒設宴賞雪。這時他的學生歐陽修看不下去了,覺得他的老師做事有點沒譜,就寫了一首詞《賀晏太尉西園賀雪歌》來委婉勸他。其中一段說:“主人於國共休慼,不唯喜悅得登。須憐鐵甲冷徹骨,四十餘萬屯邊兵”。翻譯成白話就是:“老師呀,西北打仗戰士們很冷呀,你還要設宴飲酒,很辣眼睛喲”。
晏殊有點不高興,也不好表現出來,心裡想:“打仗的事該我做的都安排好了,怎麼諸葛亮撫琴擺空城計就是美談,到我這飲酒賞雪就辣你眼睛了呢”。不被理解的人生是寂寞的。其實,晏殊跟歐陽修不一樣,他不是純粹的政治家,他身上有太多計程車大夫情節,政治對他來說不是生命的全部,只是人生百味的一種體驗。
就像晏殊的詞不是為證明自己的才華或為取寵於世人所寫的。他是為自己而寫,隨心所欲。只是用詞去感悟這個世界的一草一木、感悟七情六慾、人生百味。就像他的《浣溪沙》寫的那樣:“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池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生活不僅僅只有匆匆趕路這一種狀態,你其實可以半眯雙眼,放緩你的腳步,一起去聽聽花落的聲音。
-
4 # 德馨影視
題主您好,非常榮幸回答您的問題,下面是我的一些個人看法,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各路大咖能夠指出不足之處,大家一起共同進步。
首先,電視劇《清平樂》改編自米蘭lady小說《孤城閉》,由張開宙執導,王凱、江疏影、任敏、楊玏、邊程主演的古代傳奇劇,已經能夠在各大影片軟體當中進行觀看。
其中,晏殊的飾演者是喻恩泰。眾所周知,晏殊作為一個思維敏銳、泰山崩於前而不色變,談吐間具有大將氣質的一個文人。所以對演員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喻恩泰毫無疑問頂住了巨大的壓力。
相信當時宋朝的諫官是要勇於進諫的,大家都有頭可斷血可流,氣節不能斷的決心。所以當晏殊被貶黜時候並沒有過於抱怨什麼,因為當時古人的氣節是重於生命的,一個諫官能夠死在勸諫的路上也許是他們一生渴望的事情。
所以當晏殊被貶黜時候雖然心裡肯定會有點不舒服,但是很快就釋懷了,認為自己就算是被貶也是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已經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了。
而反觀范仲淹也是一樣,心裡比較苦,但是范仲淹也選擇釋懷,但是他沒有晏殊那麼看得開。所以范仲淹被貶後時長會創作一些文學作品,藉此抒發自己的抑鬱不得志的情感。
但是二者都是非常正直的正面角色,值得我們深入學習他們身上的這種大無畏精神。最後,祝願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
5 # 帶你衝浪
可以說晏殊是自己要求被貶黜的,前幾集晏殊為了自己被貶黜,在太后宮門口用笏板打了小侍從的臉,給了太后貶黜他的理由,此是大智若愚,以退為進。
晏殊寄情山水,喜歡附庸風雅,臨湖唱詞,取冰釀梅,晏殊的追求不僅僅只在朝堂,他更符合現代人的思想,忙著事業也不能忘了生活。
范仲淹就不同了,老範是完完全全的事業粉,我遠在江湖也要操心你廟堂的事,我不認同你朝廷選拔人才的方式,立馬寫了一封劄子去給皇帝提建議;我不同意我們朝代教書育人的方式,立馬就去應天書院教書去了;當了御史言官,我敲你的門,喊著罵著要跟你理論,雅稱“賜對”。
范仲淹是純潔的政治之臣,你可以升我你也可以貶我,你可以讓我在政治中心上班你也可以把我扔到邊境去上班,不耽誤我操心國家大事,我不悲也不喜。
-
6 # 旭洋vlog生活
然後就是知道自己要被貶出京,提前收拾了行李,拿著自己剛剛學的半吊子周易卜卦,在雨裡邊搖邊唱回憶起和官家的種種往昔。次日在殿外主動造次,主動給大娘娘一個藉口貶黜京去。
這個角色就馬上豐滿起來了,後面肯定還有大戲。
-
7 # 暴躁剪輯師
1.晏殊是皇帝師,與皇帝一條戰線。但當時明顯皇帝很不足以抵抗太后,太后才是真正掌權者。皇帝如此叛逆,肯定是你這個老師教的不好,於是太后肯定是要貶他的。與其坐等被貶,不知道什麼時候,什麼罪名,什麼理由被貶,倒不如自己創造一個理由,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不輕不重的罪名,這樣即使出京,定不會是去崖州之類的荒蠻之地。
2.向太后表明自己的立場。我知道太后您是大權獨攬者,整個朝局也的確都在你的掌控之中,我不會違背大勢去做一個愚蠢的出頭鳥的,至少暫時不會。你兒子跟你有隔閡了,雖然不是我挑起的,但我是他老師,你肯定得怪我教導不周,定要懲罰我。這樣我主動被貶,咱們各自給各自留條路,我出京,你把我安排在應天府那樣的富庶之地做地方大官,不要讓我太苦太失體面。和平談判,實現雙贏~
3.讓皇帝看清朝局。官家你翅膀還沒硬咧!我是你老師都能輕易被貶,你連我都護不了,還想護著你生母?如果你真的想以後成為明君,那麼就趁我不在的這些年好好經營朝局,臥薪嚐膽,學會蟄伏和隱忍,等到你真正可以自己做主的那天再順了自己的心意吧!我先去應天府待幾年,儲存咱倆的實力,等日後再見,希望你可以成為你想要成為的樣子。
-
8 # 精緻小豬豬俠
正午陽光的《清平樂》從少年仁宗開始講起,開播鋪陳宏大,收視一直領先。
劇中除了王凱飾演的宋仁宗和江疏影飾演的曹皇后,讓人記憶深刻,曾經“熟讀並背誦”課文的男子天團也格外吸引人眼球。目前戲份比較多的是“太平宰相”晏殊和耿直名臣范仲淹。
這兩位既在文學上有著極高的成就,同時心憂天下和滿心社稷,為了宋朝的江山社稷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期間更經歷有幾次的貶謫。那麼,在《清平樂》中晏殊和范仲淹兩人同樣是被貶謫,又有什麼不同呢?
提起晏殊,大家對他的印象應該還是他流傳在語文課本里,那些類似“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樣的千古名句。
沒錯,他文學功底深厚,可以閒庭散步於雨中,隨口所做之詞便可流傳千古。但是在他為世人所稱頌的文豪之名背後,是他更加應當為世人所知曉的為官之道。就如同劇中所演的那樣,他們那樣的文人總有一股莫名的豪情,能夠為了自己的國家拋頭顱灑熱血,能夠為了避免宋朝的官家擔上不孝的罪名,而站出來做把罵名都揹負在自己身上。
那時候他們官家還小,晏殊是先帝為官家挑選的伴讀。因為從小看著官家長大,心裡明白官家心中的豪情壯志。他懂得官家登基已久卻仍然不得親政的苦悶,也懂得官家在得知生母並非劉太后,而自己卻又不能奉養生母時候的無措。他明白官家的為人,知道官家以後必定會是一位勤政愛民心繫社稷的好管家。
只是那時的官家力量還太過弱小,在於劉後爭權的過程中有點以卵擊石,所以他站出來自請貶謫,以解決官家被更為困頓的局面,是他用自己的貶謫維護著官家。
說起范仲淹,大家最熟悉的應當就是他寫過的《岳陽樓記》,篇尾所寫的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卻是將他一心為民的情感宣洩的淋漓盡致。但是這些印象對於真正的范仲淹來說,都未免有些太過片面。
在《清平樂》這部劇中,范仲淹一出場就是一副布衣前去書院教學的姿態,因過於隨便的打扮被書院中的夫子和學生們一同嘲諷。他看到了學生意識上的錯誤,反而卻更堅定了在書院教書育人的決心。
他就是這樣,看到不好的便想著怎樣能使它好,看到好的就想著怎樣能使它更好。對於現在的學生未來的棟樑們是如此,對於國家政事,更是如此。但是,正如那次他與宰相呂夷簡之間的爭執一樣,他太過於剛正不阿了。
於仁宗而言,他既想要范仲淹的剛正不阿,又想要呂夷簡的圓滑世故。但是彼時的范仲淹與呂夷簡根本沒有可比性,呂夷簡勢力遠大過於范仲淹,所以官家也就只能選擇將范仲淹貶謫出京,已保全弱小的范仲淹。這一點從仁宗和曹皇后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來了。
之後晏殊前去找范仲淹吃酒,企圖替官家勸說范仲淹,然而他早已將所有的事情都看透。他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與宰相呂夷簡槓上不會有好結果;他也明白官家想要自己暫避鋒芒以保全自身的良苦用心。只是他人生信條從來就是赤誠與耿直,只做符合自己人格的事。
-
9 # 年輕未必識淺
個人感覺主要有以下幾處不同:
1.晏殊是帝師,很多時候是主動要求罷黜的,他太瞭解朝廷的規矩,是為了給官家留出一些輾轉騰挪的空間。
2.范仲淹的三次被貶都是因為直言勸諫,履行了諫官“文死諫”的指責,動了別人的乳酪,屬於被同僚排擠的罷黜。
3.宋朝開明的文官議政環境給了每個人足夠的話語空間,所以才會出現這麼多敢於進諫的能臣,這麼多文人大家走上政治權利的頂層。
4.按照我們的理解,文人本來酸腐,根本不懂政客的圓滑,正是因為宋朝尤其是仁宗一朝的廣開言路,才會有如此群星璀璨的星輝閃耀時刻。
你覺得呢?
-
10 # 星空下的紫青藤
《清平樂》僅播出14集,晏殊和范仲淹均多次被貶黜。其中:
晏殊2次被貶:
第一次,上書反抗太后劉娥提拔自己的親信張耆,知道自己的舉動讓太后不滿,故意在殿外失儀讓太后以此為由貶黜自己出京;
第二次,坦誠自己故意隱瞞皇帝生母事情,主動要求貶黜出京。
晏殊兩次被貶黜,均是自己主動行為,屬於謀定而後,既有自保的考量,又有警示皇帝的用意,也有給給太后臺階的想法。因此,皇帝在其被貶黜後,對其始終年年不忘,主動找機會調其回京。
范仲淹3次被貶:
第一次,范仲淹因諫言太后還政被貶;
第二次,反對廢除郭皇后被貶;
第三次,范仲淹上《百官圖》被貶。
范仲淹三次被貶均因惹惱了太后或權臣,被排擠出京,屬於被動性質,但一次次的被貶卻是其在清流官員中的名聲日盛,影響力越來越大。
個人觀點:晏殊的行為可以理解為識時務,懂策略,謀定而後動。范仲淹的行為確有“士子之風”,敢為真理現身,但卻缺乏策略和方法。二人應該是不同處世方式的區別。
-
11 # 兮兮看影視
個人感覺主要有以下幾處不同:
1.晏殊是帝師,很多時候是主動要求罷黜的,他太瞭解朝廷的規矩,是為了給官家留出一些輾轉騰挪的空間。
2.范仲淹的三次被貶都是因為直言勸諫,履行了諫官“文死諫”的指責,動了別人的乳酪,屬於被同僚排擠的罷黜。
3.宋朝開明的文官議政環境給了每個人足夠的話語空間,所以才會出現這麼多敢於進諫的能臣,這麼多文人大家走上政治權利的頂層。
4.按照我們的理解,文人本來酸腐,根本不懂政客的圓滑,正是因為宋朝尤其是仁宗一朝的廣開言路,才會有如此群星璀璨的星輝閃耀時刻。
晏殊與范仲淹兩人,既相同又不同。相同的是他們都一心為國,殫精竭力地想要為自己的國家做些什麼。不同的是兩人的為人處事,晏殊較之於范仲淹更加圓滑一些,所以晏殊能夠為了護官家而自請貶謫,范仲淹則因太剛直被官家護著。
-
12 # 小七丫頭
【清平樂】中,有兩位大佬,皇帝老師“晏殊”、皇帝諫臣“范仲淹“。兩位大佬,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而且在仁宗皇帝期間,都有被貶黜的經歷。那我先簡單說一下兩位大佬被貶的經過。
一、晏殊被貶:
第一次被貶:劉太后因私提升才德不配的張耆任樞密使一職,晏殊當朝反對,晏殊自知觸犯了劉太后,於是主動設計了一場戲:在候朝期間,見小吏過來傳話,故意打傷小吏,於是晏殊因殿前失儀被貶。
第二次被貶:劉太后葬禮上,八大王當眾宣佈李妃才是皇帝生母,並且是被劉太后毒殺死亡,要求仁宗皇帝認回生母,替目報仇。這讓仁宗皇帝騎虎難下:若認回生母,則說明劉太后為奸人,其釋出政治措施也一併廢除,可是劉太后執政下,天下清明,內外肅然。若不認生母,並非己願,且天下會認為皇帝不孝。於是晏殊主動上前請罪:自己是仁宗皇帝老師,從小教導仁宗;是自己欺騙了仁宗皇帝,誤認為劉太后才是生母,並開館驗屍,李妃並非被人毒害。因此請求皇帝認回生母,尊敬劉太后,貶黜自己。
二、范仲淹被貶:
郭皇后因和低位妃嬪爭風吃醋,在後花園不顧身份親手廝打兩個妃子,仁宗皇帝前往勸阻,卻被郭皇后劃破脖頸。宰相呂夷簡稱皇后失德不配再執掌中宮,皇帝接受了他的建議。范仲淹等諫臣知道後,站在殿外,高呼皇帝不要廢后,廢后乃昏君所為。呂夷簡則上書指責范仲淹等人非良臣所為,應該貶黜。於是,未等第二天上朝,范仲淹等人都被貶黜。
由以上可見,雖然晏殊與范仲淹同是被貶,但性質完全不同。
一、晏殊是主動被貶,范仲淹則是被動貶黜
晏殊兩次被貶,均是自己主動設計,一來保全了自己的主子皇帝,讓主子皇帝心存感念;同時也為劉太后保全了臉面,讓大家認為晏殊是自己犯錯而被貶,並非太后小氣報復晏殊;所以即便是作為對立面的劉太后,也稱讚晏殊為“妙人啊”。
范仲淹則是掉進了別人(呂夷簡)的陷阱,被皇帝貶黜,皇帝也不會對其有任何感念。
二、晏殊被貶,體現的是政客的睿智;范仲淹被貶,體現的則是性格過於剛直,行事魯莽。
晏殊被貶,是舍了自己保全主子,是不得已而為之,是深思熟慮後採取的最佳方法。對於被貶的結果安然接受,從清平樂中晏殊被貶前的戲份,即可觀之。如第2集中:手持酒壺,走進小雨中,口吟小詞,其文人的灑脫,政客的豪邁,為臣的大義,表現的淋漓盡致,叫人動容。
而范仲淹則是性格衝動,行事魯莽,不經思考,一聽到皇帝要廢郭皇后,便帶人直接衝到皇宮,拍打宮門,大聲叫嚷,要求皇帝不要廢后,並稱廢后乃昏君所為。實在有點莽漢的味道。
三、晏殊被貶,看到的是皇帝的無能為力;范仲淹被貶,看到的是皇帝的護犢子。
晏殊主動設計被貶時,要麼皇帝未有實權,要麼皇帝初政未穩,晏殊所做均是沒有更好的辦法的前提下,想到的最好的保護皇帝,安穩朝局的辦法。而皇帝是千百個不願意貶黜恩師,卻是無可奈何。
范仲淹被貶時,皇帝已是大權在握,一方面出於大局考慮,郭皇后卻是沒有管理後宮,母儀天下的才能,必須廢后,重選有能力的人擔任皇后。同時也看出了呂夷簡的老謀深算,范仲淹還不是呂夷簡的對手,需要更多歷練。所以順勢貶黜了范仲淹,希望范仲淹通過歷練能快速成長起來,畢竟是恩師“晏殊”推薦的棟樑之才啊。
四、從被貶者的心境上來講:晏殊是平靜的,范仲淹則是難過委屈的,可能還是憤憤的。
五、從再次複用來看,也是大為不同:皇帝提出複用晏殊,百官一致贊同;而提到複用范仲淹,呂夷簡等人則是千方百計阻攔。
仔細想來,在電視劇《清平樂》中,同樣被貶黜,晏殊和范仲淹為啥會有如此大的不同,關鍵還是在於兩人的處世不同,晏殊更通達人情世故,范仲淹則是忠直鐵骨。不得不慶幸的是:范仲淹生在了一個好時代呀!
-
13 # 小迷妹愛剪輯
《清平樂》開播,文人中晏殊出場最早,隨即便是寫下《岳陽樓記》的范仲淹。范仲淹的名字在電視劇的第一次出現,是晏殊被貶應天府知府還未離京時給宋仁宗上書,表示自己想要改變書院的育才方式,劄子中提到了范仲淹曾經對他說過的話:“范仲淹有一言最得我心,他說讀書人的憂天下之心比辭藻重要而今許多學子常以典故辭藻沾沾自喜,凌駕於人”。宋仁宗讀罷當時回覆晏殊:“先生不如以應天府知府身份改革應天府書院。”范仲淹成了晏殊改革書院的助力,到應天府教書。應天府書院門口,穿著如平常百姓的范仲淹被學生們嘲笑,說他邋遢、落魄,簡直有辱斯文。范仲淹問學生們何為斯文,自己怎麼有辱斯文,直接換來學生們集體用《相鼠》懟。
《清平樂》中的晏殊,他在劇中主動被貶,讓很多人都看不懂,不過,這背後的用意,其實也是有自己的道理,首先來說,主動被貶是對於晏殊的一件好事,當時皇帝與太后進行對抗,但顯而易見的是,皇帝以當時的實力來說,還是不足以對抗太后的,所以說,真正的掌權人是太后,而晏殊又是皇帝的老師,也是與皇帝站在一起的人,所以,他自己心裡也清楚,如果不主動被貶,他也是遲早會被貶的,所以,倒不如主動離開,這樣還不至於落得一個太過不堪的結局。所以,宮內爭鬥是晏殊主動被貶的第一個理由。
其次,晏殊也是為了讓皇帝清醒地意識到,現在的時局非常危險,作為皇帝的老師,也是皇帝的身邊人,自然也可以說是皇帝的心腹了,自然應該是皇帝最親密的人,但是,他卻故意被貶讓皇帝看到,作為你的心腹之人,也已經到了被太后說貶就貶的地步,說明皇帝的位置已經出現動搖了,換句話說,皇帝已經沒有什麼實權了。
這兩點,都是晏殊主動被貶的原因,一是保住了自己,二是讓皇帝看清時局, 可以說,晏殊走的這步棋,是非常聰明的。
-
14 # 壹塵混剪
晏殊、韓琦和范仲淹都是仁宗時候的老臣,懷著天下為官有道,並且各個才華洋溢。後兩位並稱韓範,是慶曆新政的主幹,均獲得過晏殊的栽培。片中飾演晏殊的藝人喻恩泰,娛樂圈低調的博士學霸,最出彩的角色是呂秀才。呂秀才本人也十分有才華,曾參與過《中華好詩詞》,文學修養很高。他身上的書生氣質非常契合演晏殊。第一集少年仁宗破除大家阻擋去見生母李順容,晏殊快馬加鞭來勸,從為君之道講到正常人的孝悌,不亢不卑穩住了激動的仁宗。
劇裡有一個場景是晏殊在雨中踉蹌前行,低吟淺唱,呂秀才的表演將騷客的浪漫和作風立於天下間,很詩意。
扮演范仲淹的藝人是劉鈞,演過《知否》紅狼。范仲淹並未出場就引起了仁宗和劉太后一場辯論。范仲淹母親過世辭去官職守靈,仁宗感念自己身為皇帝卻不能盡孝,嘲諷劉太后不讓他見生母李順容。片中范仲淹上書變革學校機制,加大經義策論適用知識,擊中仁宗下懷,命他入府學任教。范仲淹穿著稼穡服飾趕著驢車到學堂報到,被當作一般農民趕開,晏殊過來救場。兩位懷著殘生,氣味相投的文化人志同道合。歷史上,兩人關係的確不錯,范仲淹任教府學也是晏殊舉薦的。
三大臣的選角和歷史上的人物形象符合,對歷史人物事蹟的變動也不大,估計此劇大的配角都非常精彩。期待三大臣議政的故事。
-
15 # 影視mr
王凱、江疏影主演的劇集《清平樂》上線,劇集的時代背景是宋仁宗在位期間,這是一段宋代發展的黃金時期,經濟發達、文化鼎盛,劇集中的衣食住行都體現了宋代的繁華之世。開播兩集,晏殊、范仲淹、韓琦等文人名士就紛紛登場,帶觀眾領略宋代文化之美。
《清平樂》中有戲份的宋代文豪還不僅僅是這三位,大家耳熟能詳的歐陽修、司馬光也會登場,一部發生在宋代朝堂之上的歷史大戲就此拉開帷幕。今天的人們提到宋朝,除了《清明上河圖》,還有就是宋代的詞,唐詩和宋詞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兩座巔峰,宋代的文化成就也是有目共睹。在《清平樂》中登場的晏殊、范仲淹、韓琦、歐陽修、司馬光,他們不僅僅是朝堂之上重臣,也是閃耀文學史的大家。
1、晏殊一段《浣溪沙》韻味十足,宰相也能成為文豪?
晏殊這個角色顯然是《清平樂》中的重要人物,晏殊是江西撫州人,5歲就能創作,年少時的名氣已經傳到了當時的京城開封。十四歲以神童入試,金榜題名,賜同進士出身。此後的晏殊憑藉嚴謹的態度和過人的才學平步青雲,在《清平樂》前兩集中,我們看到步入中年的晏殊已經貴為宋仁宗趙禎(王凱飾)的老師,他不僅傳授給趙禎學識,還在朝堂之上為年少的皇帝保駕護航。
《清平樂》開篇,當時正處於太后劉娥的“垂簾聽政”,這“垂簾聽政”實際上也是由晏殊提出的,當初也是為了抵禦其他權臣大權獨攬。但是,當宋仁宗成年之後,皇帝與太后的矛盾也日漸凸顯。晏殊也因為一點過錯而被罷黜,在他離京之前,他還保舉了范仲淹到書院教書。
2、《清平樂》中的范仲淹(劉鈞飾)登場也頗為精彩,一身平民裝扮的范仲淹出場,就被書院的門衛鄙視,就連書院的學生還懟他說“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范仲淹被一眾學生諷刺卻不卑不亢,他還下定決心要留下來當老師,要好好教導這群頑童。這場戲就把范仲淹的性格特點彰顯了,他擁有不畏艱辛、不懼譏諷的文人傲骨,難怪已經身居高位的晏殊還對他禮遇有加。
這位北宋名臣不僅寫下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千古傳頌的名句,這是他的文章《岳陽樓記》中的文字。《岳陽樓記》被選入初中的課本,學生時代也是必須會背誦的一篇課文。全文368個字,通篇背誦下來並不容易,而且還是古文,需要理解其中的含義才好背誦。不得不承認,《岳陽樓記》確實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散文佳作。
歷史上的范仲淹能夠成為一代名臣,是因為他的能言直諫,還有就是他的勤政務實。宰相呂夷簡在任時,因為此人謀取私利、任用親信,多次被范仲淹上疏批評,從而導致范仲淹的官場生涯一直起起伏伏。
-
16 # 空靈鳥傳文
晏殊是自請貶謫,是他在護官家
被詆譭貶謫的范仲淹,是官家護他
兩者區別顯而易見
晏殊這種人能夠為了自己的國家拋頭顱灑熱血,能夠為了避免宋朝的官家擔上不孝的罪名,而站出來做把罵名都揹負在自己身上。
范仲淹他則是看到不好的便想著怎樣能使它好,看到好的就想著怎樣能使它更好。對於現在的學生未來的棟樑們是如此,對於國家政事,更是如此。但是,正如那次他與宰相呂夷簡之間的爭執一樣,他太過於剛正不阿了。對於仁宗而言,他既想要范仲淹的剛正不阿,又想要呂夷簡的圓滑世故。呂夷簡強勢,他只能貶范仲淹保全他
-
17 # 清清兒影視剪輯
您好,很高心回答您的問題
1.先下手為強。他是皇帝師,與皇帝一條戰線。但當時明顯皇帝很不足以抵抗太后,太后才是真正掌權者。皇帝如此叛逆,肯定是你這個老師教的不好,於是太后肯定是要貶他的。與其坐等被貶,不知道什麼時候,什麼罪名,什麼理由被貶,倒不如自己創造一個理由,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不輕不重的罪名,這樣即使出京,定不會是去崖州之類的荒蠻之地。
2.向太后表明自己的立場。我知道太后您是大權獨攬者,整個朝局也的確都在你的掌控之中,我不會違背大勢去做一個愚蠢的出頭鳥的,至少暫時不會。你兒子跟你有隔閡了,雖然不是我挑起的,但我是他老師,你肯定得怪我教導不周,定要懲罰我。這樣我主動被貶,咱們各自給各自留條路,我出京,你把我安排在應天府那樣的富庶之地做地方大官,不要讓我太苦太失體面。和平談判,實現雙贏~
3.讓皇帝看清朝局。官家你翅膀還沒硬咧!我是你老師都能輕易被貶,你連我都護不了,還想護著你生母?如果你真的想以後成為明君,那麼就趁我不在的這些年好好經營朝局,臥薪嚐膽,學會蟄伏和隱忍,等到你真正可以自己做主的那天再順了自己的心意吧!我先去應天府待幾年,儲存咱倆的實力,等日後再見,希望你可以成為你想要成為的樣子。
(以上都是我瞎猜的,大家看見了圖一樂,如果您認為我有冒犯歷史人物,那我先向大家道歉。此猜測絕不上升晏殊、趙禎、劉娥本人!畢竟連電視劇的情節都有虛構成分)
(建議大家看電視劇的時候順便查查百度百科昂,演繹≠史實)
-
18 # 電影裡的海闊天空
我覺得在《清平樂》中同樣是貶黜,晏殊和范仲淹最大的不同一是主動和被動,二是被貶後對朝堂和文人的影響力,三是再次回到中央朝堂的難度係數。
關於被貶黜的主動和被動問題,可以看出晏殊的智慧與處世態度。范仲淹的三次貶黜都是因為頂撞當時的權貴,如太后、如呂相,受到權貴報復不得不被貶黜。而晏殊的兩次貶黜都可以說是自己要求的,第一次是為了讓官家儲存實力,以退為進故意責罵下人,讓太后以德行不端為由貶黜;第二次也是為了給官家遮掩其已知生母是誰的真相,自請貶官,可以說相比范仲淹因為正直有理而不管不顧的直來直往,晏殊雖然也是被貶,但感覺上更有大局觀,更能看清局勢和走向,所以他的貶黜,明著看是官家的力量收到了打壓,其實是透過他一個人的損失平衡了當時的局面,可以說是一個有大智慧大胸襟的人。
關於被貶後對朝臣和文人的影響力上,則明顯是范仲淹更更勝一籌。也許是因為范仲淹的人格就是特別正直,完全不會虛與委蛇,看到任何問題即使把自己弄得頭破血流、元氣大傷也一定要說出來,所以他每次進諫的結果都比較慘,但是也都足以挑起清流一派朝臣和一干文人的義憤。所以不但呂夷簡在貶黜范仲淹後聲名一落千丈,就連官家也受到了一些大臣的質疑,而范仲淹本人則成為了文人們的精神標杆。而晏殊在貶黜後雖然也有些人懷念,但所激起的水花卻遠遠不及范仲淹的大。
關於回到朝堂的難度也同樣是范仲淹更高一些。任何時候朝堂上都不會缺乏想一手遮天的權臣,而范仲淹毫無畏懼的直言進諫對他們的權勢而言不但是巨大的障礙,更是一個定時炸彈,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貶出京城,趕得遠遠的,並且不讓他回來。所以在劇裡即使官家提出要范仲淹回京,都會受到一些阻力。相比之下晏殊回京就容易不少,即使有反對之人也並不激烈。
不過雖然貶黜的原因和結果都有些不同,但兩人受貶也有共同點,就是兩人都是能臣也是忠臣,被貶的原因無不是為了更好的江山社稷和天下蒼生。
-
19 # 藍雪可樂
《正午的太陽》的“清平樂”是從年輕的仁宗開始的,並以一種宏大的方式播出。收視率一直領先。
兩人都在文學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同時又深深地關注著世界,充滿了國家。他們為國家和宋代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此期間,他們甚至經歷了幾次釋放。所以,在清平樂,晏殊和范仲淹也被貶謫了。有什麼不同?
顏叔自貶身份,卻在官家辦公室提到顏叔。人們對他的印象仍然應該是他在中國教科書中流傳的那些千古名句,如“無奈花落,似曾相識顏歸來”。
是的,他有淵博的文學知識,可以在雨中漫步。他隨便說的話可以世代相傳。然而,在他被世界所稱讚的文學巨人的名字背後,是他更應該被世界所認識的官方方式。正如劇中所展示的,像他們這樣的文人總是有一種莫名的豪情。他們可以為自己的國家流血,也可以挺身而出,承擔責任,以避免宋朝的官員被指責為不孝。
那時候,他們的官員還很年輕,燕叔被第一個皇帝選作官員。因為我是看著官員們長大的,我心裡明白官員們的豪情壯志。他理解一個已經在位很長時間但仍然不能領導政府的政府官員的痛苦。當他得知自己的生母不是劉皇后,無法養活自己的生母時,他也理解一位政府官員的困惑。他理解這位官員的性格,知道這位官員會是一個好管家,他會勤奮工作,熱愛人民和國家。
然而,當時的官方力量仍然太弱,因為留侯的權力鬥爭有點像向石頭扔雞蛋。因此,他站起來要求降級,以解決更困難的情況下的官員。是他利用他的降級來維護這個官員。
范仲淹被貶,當他談到范仲淹時,政府官員為他辯護。大家最瞭解的是他寫的《岳陽樓記》。文章末尾的一句話“先為世界擔憂,後為世界擔憂,享受世界的快樂”,是他對人民專一情感的最精闢的表達。但對於真正的范仲淹來說,這些印象有點太片面了。
在《清平樂》中,范仲淹以布衣的身份出現,去書院教書。學院的老師和學生嘲笑他穿得太隨便。他看到了學生們意識上的錯誤,但相反,他堅定了在學院教書育人的決心。
這就是他如何看待壞的一面,思考如何讓它變得更好,看到好的一面,思考如何讓它變得更好。這對現在學生的未來支柱來說是真實的,尤其是對國家的政府事務來說。然而,就像他和呂夷簡總理之間的爭論一樣,他太正直了。
對於仁宗來說,他想要范仲淹的正直和呂夷簡的機智。然而,當時的范仲淹根本無法與呂夷簡相提並論。呂夷簡比范仲淹權力大得多,所以政府官員只能選擇把范仲淹趕出北京,拯救虛弱的范仲淹。這可以從仁宗與曹皇后的對話中看出。
之後,顏姝去找范仲淹喝酒,試圖說服范仲淹去做官。然而,他已經看透了一切。他從一開始就知道,在與呂夷簡總理的爭論中,他不會有好的結果。他也明白政府官員想暫時避開尖銳的邊緣來保護自己的良好意圖。只有他的人生信條一直是真誠、誠實和坦率,只做符合他個性的事情。
晏殊和范仲淹既相同又不同。同樣的是,他們都決心盡最大努力為國家做些事情。不同的是,晏殊為人處事比范仲淹圓滑,所以晏殊可以貶謫為保官,而范仲淹則因過於剛直而受到保官的保護。
-
20 # 莫侃映像
在電視劇《清平樂》中,晏殊是主動被貶,以體現他作為一個政客敏銳的官場嗅覺;范仲淹被貶則是體現了他為臣剛正不阿,敢於鬥爭。
但電視劇畢竟是改編於歷史,事實上,晏殊從未自請被貶過,他的三次被貶,都與後宮有關。而范仲淹被貶則是參與到皇權、家事及黨政之中。
晏殊,生於北宋,聰慧過人,五歲便會作詩,十四歲以一名神童的身份破格參加科舉,從禮郎升至翰林院學士。晏殊做事謹言慎行,不敢逾越半分,皇帝每次詢問他事情,都需寫在方正的小紙片上,晏殊再用端正的小楷回答,寫完後封到信封裡呈給皇上。得到皇帝的讚賞。
後來十二歲的宋仁宗即位,劉太后想在幕後輔佐皇帝,宰相丁謂想要將大權攬在自己手中,太后也想讓自己的家族成員有些重要職位,這些都被晏殊一一反駁,這是晏殊第一次被貶的原因。
晏殊被貶到應天,此時他以無心參與朝堂之中的勾心鬥角,在應天開辦書院,為國家培養人才,邀請當時的名士來講學,范仲淹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在書院上頗有建樹,朝廷惜他人才,便又讓他回到京城。劉太后想在祭祀的時候穿袞冕,晏殊提出袞冕是隻有皇帝才能穿的衣服,指出劉太后這麼穿是不合禮儀的,如果太后一定要這麼做,自己就跪著直到血流盡,讓天下人看看太后的作為。
劉太后沒辦法只好作罷,順便又一次罷黜了晏殊。
這一次晏殊被貶到陳州,一待就是十幾年,宋仁宗成年後便將晏殊招了回來,讓他管理軍政,之後一路官升至宰相。後來在為後宮妃子寫墓誌銘的時候,因為言語不當,再次被貶。此時晏殊已經年老,禁不起折騰,在被貶的州得了重病,向皇帝請求回京治病,得到許可,後死於京城。
相比於晏殊的被貶,范仲淹的三次被貶,每一次都轟動京城,眾人舉杯為他餞別,留下“極光”、“愈光”、“尤光”的三光趣聞。
極光 宋仁宗即位之後,劉太后仍然把持朝政,想在冬至那天讓文武百官給她叩頭慶壽,范仲淹認為不合禮制,上書勸阻。同時還要求太后還政於皇帝,觸怒了太后,因此被貶。出人意料的事,京城大小官員都到城外為他送行,稱:“範君此行,極為光榮!”
愈光 三年後,劉太后去世,仁宗將范仲淹召回京城,任右司諫,專門負責督察朝政和官員的過失。後因參與到廢郭皇后一事遭到罷黜。
尤光 范仲淹的第三次被貶,是關於跟呂氏家族的爭鬥,最終敗給了呂夷簡,被貶至饒州。
晏殊的被貶,是觸動了皇家的利益,參與到皇權鬥爭之中,而范仲淹的被貶,尤其是他的《答手詔條陳十事》則是觸動了保守派官僚的自身利益,在奸臣和宦官的勾結下,改革以失敗而告終,范仲淹也因此被罷免,不再參加政事。
回覆列表
正午陽光的《清平樂》從少年仁宗開始講起,開播鋪陳宏大,收視一直領先。
劇中除了王凱飾演的宋仁宗和江疏影飾演的曹皇后,讓人記憶深刻,曾經“熟讀並背誦”課文的男子天團也格外吸引人眼球。目前戲份比較多的是“太平宰相”晏殊和耿直名臣范仲淹。
這兩位既在文學上有著極高的成就,同時心憂天下和滿心社稷,為了宋朝的江山社稷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期間更經歷有幾次的貶謫。那麼,在《清平樂》中晏殊和范仲淹兩人同樣是被貶謫,又有什麼不同呢?
晏殊是自請貶謫,是他在護官家提起晏殊,大家對他的印象應該還是他流傳在語文課本里,那些類似“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樣的千古名句。
沒錯,他文學功底深厚,可以閒庭散步於雨中,隨口所做之詞便可流傳千古。但是在他為世人所稱頌的文豪之名背後,是他更加應當為世人所知曉的為官之道。就如同劇中所演的那樣,他們那樣的文人總有一股莫名的豪情,能夠為了自己的國家拋頭顱灑熱血,能夠為了避免宋朝的官家擔上不孝的罪名,而站出來做把罵名都揹負在自己身上。
那時候他們官家還小,晏殊是先帝為官家挑選的伴讀。因為從小看著官家長大,心裡明白官家心中的豪情壯志。他懂得官家登基已久卻仍然不得親政的苦悶,也懂得官家在得知生母並非劉太后,而自己卻又不能奉養生母時候的無措。他明白官家的為人,知道官家以後必定會是一位勤政愛民心繫社稷的好管家。
只是那時的官家力量還太過弱小,在於劉後爭權的過程中有點以卵擊石,所以他站出來自請貶謫,以解決官家被更為困頓的局面,是他用自己的貶謫維護著官家。
被詆譭貶謫的范仲淹,是官家護他說起范仲淹,大家最熟悉的應當就是他寫過的《岳陽樓記》,篇尾所寫的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卻是將他一心為民的情感宣洩的淋漓盡致。但是這些印象對於真正的范仲淹來說,都未免有些太過片面。
在《清平樂》這部劇中,范仲淹一出場就是一副布衣前去書院教學的姿態,因過於隨便的打扮被書院中的夫子和學生們一同嘲諷。他看到了學生意識上的錯誤,反而卻更堅定了在書院教書育人的決心。
他就是這樣,看到不好的便想著怎樣能使它好,看到好的就想著怎樣能使它更好。對於現在的學生未來的棟樑們是如此,對於國家政事,更是如此。但是,正如那次他與宰相呂夷簡之間的爭執一樣,他太過於剛正不阿了。
於仁宗而言,他既想要范仲淹的剛正不阿,又想要呂夷簡的圓滑世故。但是彼時的范仲淹與呂夷簡根本沒有可比性,呂夷簡勢力遠大過於范仲淹,所以官家也就只能選擇將范仲淹貶謫出京,已保全弱小的范仲淹。這一點從仁宗和曹皇后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來了。
之後晏殊前去找范仲淹吃酒,企圖替官家勸說范仲淹,然而他早已將所有的事情都看透。他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與宰相呂夷簡槓上不會有好結果;他也明白官家想要自己暫避鋒芒以保全自身的良苦用心。只是他人生信條從來就是赤誠與耿直,只做符合自己人格的事。
晏殊與范仲淹兩人,既相同又不同。相同的是他們都一心為國,殫精竭力地想要為自己的國家做些什麼。不同的是兩人的為人處事,晏殊較之於范仲淹更加圓滑一些,所以晏殊能夠為了護官家而自請貶謫,范仲淹則因太剛直被官家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