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花生影片剪輯

    王凱、江疏影等主演的古裝劇《清平樂》近期成為劇迷們的追劇熱點,現在看來開播前經歷的改名風波並沒有影響它的好評度,反而增加了熱度。本劇改編自原名《孤城閉》的網路小說,再加上“國劇良心”製作機構正午陽光,開播前不少劇迷便被寄予厚望。截至昨天,該劇已播10集,小編先給大家說說近期劇情。

    先說范仲淹這一邊,趙禎想將范仲淹召回,他演出傀儡戲向呂夷簡暗示自己的想法,韓琦也趁機為范仲淹說好話,呂夷簡無奈之下只好答應找機會召回范仲淹。韓琦不想範仲俺再與呂夷簡一黨對著幹就勸說他,可耿直的範仲俺堅持要為正確的事情而諫言到底。對范仲淹懷恨在心的呂夷簡一心要除掉範仲俺,他私下聯合兩府的名義擬了罷黜範仲俺出京的詔令。

    他瞞著皇帝的行徑作出這樣的事,讓韓琦和歐陽修他們特別的不滿。範仲俺自己卻一點也不擔心自己的處境,他認為該諫言的都必須上諫,哪怕這樣的時刻他也只想趁有時間再寫一份奏摺給晏殊,好讓晏殊幫他遞交,對於其他的他根本不關心。隨後範仲俺被罷黜出京,他不想韓琦等朋友為他與呂夷簡爭論不休,再牽連其他人,很多與範仲俺相交甚好的都憤憤不平的罵呂夷簡。

    再說帝后感情線這部分:趙貞來到丹姝宮中,雖同處一室但兩人各懷心事,趙貞覺得丹姝記恨他大婚之夜沒有去坤寧宮的事情,而丹姝也一樣滿是心腹事,她覺得趙貞是被迫娶她,在趙貞心裡自己只是陳熙春的替代品。後來丹姝找趙禎商量對郭氏的處理,趙貞向丹姝說明了自己對郭氏的想法,郭氏性格雖然不適合做皇后,但生性憨直,並不是十惡不赦的人,丹姝也表示理解,更願意冊她為賢妃。

    誰知道閻文應在給郭氏的藥上動了手腳而害死了郭氏,趙禎覺得是他害了郭氏,自己身為皇帝家務事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而這時大臣們認為皇后弄權,沒有做到皇后的本分要求彈劾皇后。丹姝雖然知道自己的處境,但卻也無可奈何,趙禎在曹丹姝寫字的時候,前去看望曹丹姝陪她寫字,還願意做她的老師,一時間丹姝十分開心,可懷有心結的曹丹姝並不覺得趙禎的種種表現是對他的喜歡。

    這幾集劇情有了大幅度推進,女主皇后身份正式上線,與男主趙貞的互動增加,但是現在的丹姝還是懷有心結。此外朝廷風波再起,彈劾皇后、罷免官員一時間朝野動盪。

  • 22 # 雲播影視

    正午陽光的《清平樂》從少年仁宗開始講起,開播鋪陳宏大,收視一直領先。

    劇中除了王凱飾演的宋仁宗和江疏影飾演的曹皇后,讓人記憶深刻,曾經“熟讀並背誦”課文的男子天團也格外吸引人眼球。目前戲份比較多的是“太平宰相”晏殊和耿直名臣范仲淹。

    這兩位既在文學上有著極高的成就,同時心憂天下和滿心社稷,為了宋朝的江山社稷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期間更經歷有幾次的貶謫。那麼,在《清平樂》中晏殊和范仲淹兩人同樣是被貶謫,又有什麼不同呢?

    提起晏殊,大家對他的印象應該還是他流傳在語文課本里,那些類似“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樣的千古名句。

    沒錯,他文學功底深厚,可以閒庭散步於雨中,隨口所做之詞便可流傳千古。但是在他為世人所稱頌的文豪之名背後,是他更加應當為世人所知曉的為官之道。就如同劇中所演的那樣,他們那樣的文人總有一股莫名的豪情,能夠為了自己的國家拋頭顱灑熱血,能夠為了避免宋朝的官家擔上不孝的罪名,而站出來做把罵名都揹負在自己身上。

    那時候他們官家還小,晏殊是先帝為官家挑選的伴讀。因為從小看著官家長大,心裡明白官家心中的豪情壯志。他懂得官家登基已久卻仍然不得親政的苦悶,也懂得官家在得知生母並非劉太后,而自己卻又不能奉養生母時候的無措。他明白官家的為人,知道官家以後必定會是一位勤政愛民心繫社稷的好管家。

    只是那時的官家力量還太過弱小,在於劉後爭權的過程中有點以卵擊石,所以他站出來自請貶謫,以解決官家被更為困頓的局面,是他用自己的貶謫維護著官家。

    說起范仲淹,大家最熟悉的應當就是他寫過的《岳陽樓記》,篇尾所寫的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卻是將他一心為民的情感宣洩的淋漓盡致。但是這些印象對於真正的范仲淹來說,都未免有些太過片面。

    在《清平樂》這部劇中,范仲淹一出場就是一副布衣前去書院教學的姿態,因過於隨便的打扮被書院中的夫子和學生們一同嘲諷。他看到了學生意識上的錯誤,反而卻更堅定了在書院教書育人的決心。

    他就是這樣,看到不好的便想著怎樣能使它好,看到好的就想著怎樣能使它更好。對於現在的學生未來的棟樑們是如此,對於國家政事,更是如此。但是,正如那次他與宰相呂夷簡之間的爭執一樣,他太過於剛正不阿了。

    於仁宗而言,他既想要范仲淹的剛正不阿,又想要呂夷簡的圓滑世故。但是彼時的范仲淹與呂夷簡根本沒有可比性,呂夷簡勢力遠大過於范仲淹,所以官家也就只能選擇將范仲淹貶謫出京,已保全弱小的范仲淹。這一點從仁宗和曹皇后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來了。

    之後晏殊前去找范仲淹吃酒,企圖替官家勸說范仲淹,然而他早已將所有的事情都看透。他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與宰相呂夷簡槓上不會有好結果;他也明白官家想要自己暫避鋒芒以保全自身的良苦用心。只是他人生信條從來就是赤誠與耿直,只做符合自己人格的事。

    晏殊與范仲淹兩人,既相同又不同。相同的是他們都一心為國,殫精竭力地想要為自己的國家做些什麼。不同的是兩人的為人處事,晏殊較之於范仲淹更加圓滑一些,所以晏殊能夠為了護官家而自請貶謫,范仲淹則因太剛直被官家護著。

  • 23 # 一半秋色

    《清平樂》中,晏殊和范仲淹是兩個大佬,晏殊是“帝師”,也是范仲淹的老師。

    兩個大佬都有被貶的經歷,晏殊與其說是被貶,不如說是“找貶”,他是心甘情願的,而范仲淹是真的被貶。兩相對比,晏殊要高明的多。

    晏殊有兩次被貶。

    第一次,劉太后想立張耆為樞密使,晏殊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劉太后很生氣,準備懲治他。晏殊預感到了一絲危險,為了儘早脫身,他自編自導自演了一出好戲。

    這天上朝,有個小吏過來傳話,晏殊不問青紅皂白,上去按住小吏一頓暴揍,把小吏打掉了兩顆門牙,很快這事傳遍了朝野上下。

    第二天,御史彈劾了晏殊,宋仁宗雖極不情願貶斥晏殊,但迫於各方壓力,只得下旨將晏殊貶到了南京。

    電視劇中的晏殊,收到了遭貶的聖旨之後,內心淡然,他手持酒壺,踏入雨中,一邊淋著雨,一邊喝著酒,一邊吟著詩,十分任性。

    晏殊遠離了政治漩渦,成功躲避了風險。他到了南京之後,創辦了應天書院,幫助仁宗網羅到了一大批人才,其中最優秀的人才便是范仲淹。

    第二次被貶是在劉太后葬禮上,八大王公開指責劉太后毒死了宋仁宗的生母李妃,宋仁宗陷入了兩難境地,騎虎難下。

    要是承認了,那麼劉太后的一切要被全盤否定,她要被打入十八層地獄,萬劫不復,雖然宋仁宗報了仇雪了恨,心裡暢快了,但這麼做,無疑帶來一場政治地震,牽涉面甚廣,影響太大,說不定動搖了大宋的根基。

    並且,劉太后是有歷史功績的,她垂簾聽政的這些年,政治清明,社會安定,況且還是她親手把宋仁宗扶上了皇位,幫助他鞏固了江山,宋仁宗否定了劉太后,就等於否定了自己。

    然而,要是不清算劉太后,又會給宋仁宗帶來不孝的罵名,宋仁宗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是好!

    恰在這時,晏殊站了出來,他主動請罪,坦白是他欺騙了宋仁宗生母的事實,並組織了開棺驗屍,證明李妃不是被毒死的,而是自然死亡的,從而晏殊成了替罪羊,二次遭貶。

    由此可見,晏殊兩次被貶,都是心甘情願的,一心替皇帝著想,甚至不惜犧牲自己,保全皇家利益,晏殊是聰明的,彰顯了一個成熟政治家的睿智和大度。

    相比來說,范仲淹的太耿直了。

    范仲淹的被貶,是因為廢后。郭皇后與兩位妃子爭風吃醋,結果郭皇后誤傷了仁宗,仁宗本來就極不喜歡劉太后安排的皇后,於是小題大做,借題發揮,藉著這件事,要廢掉郭皇后。

    結果,范仲淹率領一批大臣,範言直諫,跪在殿外不肯起來,堅決反對廢后,揚言此舉乃昏君之所為,仁宗一生氣,就把范仲淹貶到了地方。

    范仲淹此舉不夠成熟,他沒弄懂皇帝的心思,仁宗一直身處劉太后陰影之下,劉太后死了之後,他急於擺脫這個陰影,而後宮之首的郭皇后無疑是最大的障礙,必須清除。

    同樣是被貶,范仲淹和晏殊的心態不一樣,晏殊的心態是坦然的,而范仲淹是悲憤的。從這可以看出二人截然不同的性格,晏殊隨遇而安,淡泊名利;而范仲淹雖然自詡淡泊名利,實際上他根本放不下。

    好在范仲淹遇到了仁厚之主—宋仁宗,要是遇上了朱元璋,估計他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 24 # 巖巖影視劇剪輯

    我覺得在《清平樂》中同樣是貶黜,晏殊和范仲淹最大的不同一是主動和被動,二是被貶後對朝堂和文人的影響力,三是再次回到中央朝堂的難度係數。

    關於被貶黜的主動和被動問題,可以看出晏殊的智慧與處世態度。范仲淹的三次貶黜都是因為頂撞當時的權貴,如太后、如呂相,受到權貴報復不得不被貶黜。而晏殊的兩次貶黜都可以說是自己要求的,第一次是為了讓官家儲存實力,以退為進故意責罵下人,讓太后以德行不端為由貶黜;第二次也是為了給官家遮掩其已知生母是誰的真相,自請貶官,可以說相比范仲淹因為正直有理而不管不顧的直來直往,晏殊雖然也是被貶,但感覺上更有大局觀,更能看清局勢和走向,所以他的貶黜,明著看是官家的力量收到了打壓,其實是透過他一個人的損失平衡了當時的局面,可以說是一個有大智慧大胸襟的人。

    關於被貶後對朝臣和文人的影響力上,則明顯是范仲淹更更勝一籌。也許是因為范仲淹的人格就是特別正直,完全不會虛與委蛇,看到任何問題即使把自己弄得頭破血流、元氣大傷也一定要說出來,所以他每次進諫的結果都比較慘,但是也都足以挑起清流一派朝臣和一干文人的義憤。所以不但呂夷簡在貶黜范仲淹後聲名一落千丈,就連官家也受到了一些大臣的質疑,而范仲淹本人則成為了文人們的精神標杆。而晏殊在貶黜後雖然也有些人懷念,但所激起的水花卻遠遠不及范仲淹的大。

    關於回到朝堂的難度也同樣是范仲淹更高一些。任何時候朝堂上都不會缺乏想一手遮天的權臣,而范仲淹毫無畏懼的直言對他們的權勢而言不但是巨大的障礙,更是一個定時炸彈,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貶出京城,趕得遠遠的,並且不讓他回來。所以在劇裡即使官家提出要范仲淹回京,都會受到一些阻力。相比之下晏殊回京就容易不少,即使有反對之人也並不激烈。

    不過雖然貶黜的原因和結果都有些不同,但兩人受貶也有共同點,就是兩人都是能臣也是忠臣,被貶的原因無不是為了更好的江山社稷和天下蒼生

  • 25 # 呆呆dd

    晏殊和范仲淹最大的不同一是主動和被動,二是被貶後對朝堂和文人的影響力,三是再次回到中央朝堂的難度係數。

    關於被貶黜的主動和被動問題,能夠看出晏殊的聰慧與處世態度。范仲淹的三次貶黜都是由於頂撞當時的權貴,如太后、如呂相,遭到權貴報仇不得不被貶黜。而晏殊的兩次貶黜都能夠說是本人請求的,第一次是為了讓官家保管實力,以退為進成心責罵下人,讓太后以德行不端為由貶黜;第二次也是為了給官家遮掩其已知生母是誰的真相,自請貶官,能夠說相比范仲淹由於耿直有理而不論不顧的直來直往,晏殊固然也是被貶,但覺得上更有大局觀,更能看清局勢和走向,所以他的貶黜,明著看是官家的力氣收到了打壓,其實是經過他一個人的損失均衡了當時的場面,能夠說是一個有大聰慧大胸襟的人。

    關於被貶後對朝臣和文人的影響力上,則明顯是范仲淹更更勝一籌。或許是由於范仲淹的人格就是特別耿直,完整不會虛與委蛇,看到任何問題即便把本人弄得頭破血流、元氣大傷也一定要說出來,所以他每次進諫的結果都比擬慘,但是也都足以挑起清流一派朝臣和一干文人的義憤。所以不但呂夷簡在貶黜范仲淹後聲名一瀉千里,就連官家也遭到了一些大臣的質疑,而范仲淹自己則成為了文人們的肉體標杆。而晏殊在貶黜後固然也有些人思念,但所激起的水花卻遠遠不及范仲淹的大。

    關於回到朝堂的難度也同樣是范仲淹更高一些。任何時分朝堂上都不會缺乏想一手遮天的權臣,而范仲淹毫無畏懼的直言對他們的勢力而言不但是宏大的障礙,更是一個定時炸彈,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貶出京城,趕得遠遠的,並且不讓他回來。所以在劇裡即便官家提出要范仲淹回京,都會遭到一些阻力。相比之下晏殊回京就容易不少,即便有反對之人也並不劇烈。

    不過固然貶黜的緣由和結果都有些不同,但兩人受貶也有共同點,就是兩人都是能臣也是忠臣,被貶的緣由無不是為了更好的江山社稷和天下蒼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感覺網際網路把各行各業都透明化,以後實體行業該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