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付二代他爹

    焚書坑儒,又稱“焚詩書,坑術士(一說述士,即儒生)”,西漢之後稱“焚書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燬書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 “焚書坑儒”一詞出處《史記·卷121·儒林列傳》的說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經常被“坑儒”觀點引做證據的是《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秦始皇長子扶蘇的話(“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西漢末孔安國(孔子10世孫)《〈尚書〉序》亦言:“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西漢劉向《〈戰國策〉序》:“任刑罰以為治,信小術以為道。遂燔燒詩書,坑殺儒士”。 同時秦始皇焚書並未焚燒醫學、農牧等技術實用書籍。 文字獄是指統治者迫害知識分子的獄事,中國許多朝代都有文字獄的記錄,朝鮮、日本等國也有類似事件。 《漢語大詞典》定義為“舊時謂統治者為迫害知識分子,故意從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羅織成罪”。《中國大百科全書》則定義為“清朝時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羅織罪名清除異己而設定的刑獄。” 自西漢楊惲因《報孫會宗書》中之文字觸怒漢宣帝而遭腰斬以後,文字獄在歷朝時有發生,以清朝最為嚴重,其中又以乾隆年間尤烈,中國史學家顧頡剛認為:“清代三百年,文獻不存,文字獄禍尚有可以考見者乎?曰:有之,然其嚴酷莫甚於清初。”嘉慶帝親政後改變了乾隆朝的文字獄政策,著手平反,此後古代文字獄基本結束。 清朝文字獄最為殘酷,其目的就是為了鎮壓漢族知識分子,用以強化滿清對漢人的統治!樹立清朝統治的權威,加強中央專制集權,這種文化專制政策,造成社會恐怖,文化凋敝,從而禁錮了思想,摧殘了人才,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 2 # 絳帳視界

    無論是秦朝的焚書坑儒,還是清朝的文字獄,都是封建統治者在不同時期所實行的文化高壓政策,都嚴重阻礙了當時和後世的發展。但是這兩者又有其不同之處。

    接下來我從性質、方式和影響三個方面詳細解析秦朝焚書坑儒與清朝文字獄這兩大歷史事件的異同之處。

    中國歷史上秦始皇焚書坑儒與清朝文字獄都是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下的一種文化專制現象,都對當時及後世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有重大影響。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千百年,但是這兩件事留給中華歷史的疤痕卻是讓後人無法忘懷的,所以在今天,我們仍然要了解那兩段讓人不堪回首的史實,並從中吸取教訓。比較秦始皇焚書坑儒和清朝文字獄,可以從兩者的性質、方式和影響三方面入手。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諫言焚書,得到秦始皇的支援,原文如下:

    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髃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制曰:“可。”[1]

    司馬遷在《史記·儒林列傳》中明言:“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此即焚書坑儒。

    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清朝。《清代文字獄檔》就收錄了各種關於清朝文字獄的檔案,總共記載80餘起文字獄案件。根據史料,從原因、方式、性質和影響四個方面來看,兩者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但仔細探究,其中仍有不同的地方。

    一、性質方面

    從目的方面來看,秦始皇焚書坑儒與清朝文字獄都是緣於封建統治階級對文人儒生口誅筆伐的恐懼。李斯諫言焚書坑儒的原因是“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也就是說文人儒生是道古害今、虛言亂實的禍害,而其私學著作更是天下分裂的毒瘤,不可不除。

    如果說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是出於“儒生邪說”的鎮壓,那麼相比之下,清朝文字獄的動機就沒有那麼單純了。雖然有學者認為:“康、雍、乾三帝大興文字獄,都是為了提高皇權,加強專制,鞏固清朝的統治。”[2]這一點與秦朝焚書坑儒的原因是相同的,都是想透過此種鎮壓政策進行文化專制,從而鞏固封建統治,從這一點看,兩者都是封建統治者鞏固封建統治的手段。然而秦朝建立時,國家觀念、民族意識尚未形成,統治者的首要任務在於統一。而清朝建立時,滿洲貴族是以少數人統治人口占多數的漢族,所以清朝統治者除了要完成清朝統一大業之外,還要鎮壓漢人反清復明的活動。這種鎮壓在思想文化上就表現為文字獄。所以清朝統治者發動文字獄還有另一個目的,即鎮壓部分漢族士大夫的反滿思想和民族氣節。因此,相比於秦始皇焚書坑儒,清朝文字獄不僅是一種鞏固封建的手段,而且是一種民族高壓政策。

    二、方式方面

    無論是秦朝的焚書坑儒還是清朝的文字獄,兩者在執行時都採用了血腥鎮壓的手段。秦始皇在準允了李斯的主張後,就下令焚燬詩、書、百家著作,以及除了秦記以外的所有史書,只留秦記、醫藥卜筮種樹之書。如果要學習法令,只能“以吏為師”。[3]此舉不僅焚燬諸多珍貴的文獻資料,而且對教育實行專制高壓。

    秦始皇面對儒生的非議與欺騙,“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觽,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觽去不報,徐市等費以鉅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坑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益發謫徙邊”。[4]因為一個術士的“誹謗”而牽連四百六十餘儒生被坑殺,其手段可謂血腥冷酷。

    然而,說到血腥冷酷,清朝的文字獄與秦朝焚書坑儒相比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清朝文字獄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明史案。莊氏修撰《明史輯略》後,被誣陷為反清之舉,遭到清政府的血腥壓迫,清朝第一宗文字獄由此爆發。時人顧炎武將此事記載於《書潘吳二子事》一文中:“四大臣大怒,遣官至杭,執莊生之父,及其兄廷鉞及弟姪等,並列名於書者十八人,皆論死。其刻書鬻書,並知府推官之不發覺者,亦坐之。發廷鑨之墓,焚其骨,籍沒其家產。所殺七十餘人,而吳、潘二子與其難。”[5]可見因此事受牽連而入獄者竟多達兩千餘人。此後清朝的80餘起文字獄都是如法炮製。相比於秦朝的一起焚書坑儒,清朝文字獄數量之多、規模之大、程度之殘酷確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影響方面

    秦朝焚書坑儒與清朝文字獄都是一種文化高壓政策,這種非常手段的採用對當時社會及後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首先,從典籍方面來看,無論是秦朝的焚書,還是清朝對含有“反動言論”的書籍文章的禁止,都對漢文化尤其是典籍造成了巨大損失。秦朝焚書,只留秦記、醫藥卜筮種樹之書,其餘除秦記外,全部焚燬,可想而知,當時大量的典籍都被破壞,尤其是秦以前的詩、經、史書等。而清朝的文字獄同樣也對一些典籍造成破壞,例如明史案不僅毀了莊廷鑨所編撰的《明史輯略》這一重要史料,而且嚴重破壞了文人史傢俬撰史書的傳統,阻礙了史學的發展。

    其次,兩者都是透過鐵血手段,造成社會恐慌,從而鉗制人們的思想。《舊唐書·經籍志》記載:“嬴氏坑焚,以愚黔首。”[6]說明秦朝焚書坑儒是為了讓百姓沒有機會學習法令,儒生不敢再妄議朝政,最終使百姓思想愚鈍,百姓一愚鈍,就不會輕易起來造反,這樣秦朝的統治就得以鞏固了。而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之文化盛世也隨著走向衰亡,取而代之的是冷酷無情的法家時代。同樣,也有學者認為:“(清朝文字獄)因為文字之間,若有擇詞不精,引用不當,或無意中有牢騷抑鬱之詞,一經告訐,輒多獲譴。”[7]因此知識分子人人自危,生怕因為言語文字而遭受牢獄之災。晚清的龔自珍在《詠史》詩中以:“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只為稻梁謀。”[8]這兩句詩充分刻畫當代知識分子的尷尬心境。由此可見,清朝文字獄在當時確實牢牢地鉗制了知識分子的思想。

    最後,兩者雖然都在短時間內有效地實現了文化專制,有利於短暫的封建統治,但是,從長遠看,兩者都對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阻礙作用。秦始皇實行焚書坑儒,雖然能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但卻堵不住悠悠眾口,所謂“防民之口勝於防川”,秦朝的暴政終究在群雄起義中被推翻。賈誼在《過秦論》一文中指出秦朝滅亡的原因在於:“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賈誼認為秦始皇焚書坑儒亦是秦朝迅速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此可見,焚書坑儒非但不能鞏固秦朝統治,反而使秦始皇大失民心,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同樣的,清王朝雖然“透過文字獄鎮壓部分漢族士大夫的反滿思想和民族氣節,打擊對皇權構成威脅的朋黨集團,強化文化思想領域的專制統治”,[9]但是這樣的效果只是暫時的。實質上,這樣的高壓手段並不能折損當時漢族人的民族氣節。相反的,對於漢族文人的殘害更加激起了漢人的反滿情緒,所以清朝統治期間,反清復明組織不斷,就連晚清時期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最初提出的十六字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都包含一定的反清思想。此外,清朝文字獄對於知識分子思想的鉗制導致知識分子不思進取,不敢創新,嚴重阻礙了清代社會的開放與發展,使中國逐漸落後於世界。

    從秦朝焚書坑儒和清朝文字獄的影響來看,兩者都阻礙了社會文化的發展,都是歷史倒退的表現,但相比之下,清朝文字獄因其規模之大,措施之恐怖,影響更為嚴重深遠。

    四、結語

    無論是秦朝的焚書坑儒,還是清朝的文字獄,這兩者都是封建統治者在不同時期所實行的文化高壓政策。因為社會背景的不同,兩者在性質、方式和影響方面各有其特殊性。在性質上,秦始皇焚書坑儒知識只是單純的封建高壓政策,而清朝文字獄不僅是一種封建高壓政策,而且是一種針對漢族士大夫的一種民族壓迫政策;在方式上,相比於秦朝的焚書坑儒,清朝文字獄數量更多,規模更大,程度更加殘酷;在影響上,清朝文字獄因其規模之大、數量之多,所以其消極影響則更為深遠。但是不可否認的,這兩種政策的實施都對當時和後世都產生了深遠的消極影響,阻礙了社會的發展。由此可見,一個社會的進步不僅表現在經濟、社會、軍事和政治方面的先程序度,而且體現於思想文化的自由程度上。無論是秦始皇的焚書坑儒還是清朝的文字獄,任何時代的文化專制都只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 3 # 天可汗

    焚書坑儒,是秦始皇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燬書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某些人認為秦始皇坑殺的乃是“術士”並不是儒生,但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坑殺的人“皆誦法孔子”。而且“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一語出自《史記·卷121·儒林列傳》,術音述,術士,即述士;述士即儒士)的事件。

    焚書坑儒,意在維護統一的集權政治,進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見解,但並未收到預期的效果。這一點和秦始皇採用的其他措施有所不同,是秦始皇、丞相李斯所始料不及的。

    文字獄是指統治者迫害知識分子的獄事,中國許多朝代都有文字獄的記錄,朝鮮、日本等國也有類似事件。

    《漢語大詞典》定義為“舊時謂統治者為迫害知識分子,故意從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羅織成罪”。

    文字獄自古就有但是除清朝外都並未對社會構成嚴重威脅。清代文字獄貫穿整個清代250年左右。頂峰時期自順治開始,中經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歷時140餘年。少數民族掌權的清朝,對漢人控制極嚴。

    文人學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滿,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譏訕清朝的內容,即興大獄,常常廣事株連。清代的文字獄保守估計200餘起。除了極少數事出有因外,絕大多數是捕風捉影,純屬冤殺。

    清帝大施文字獄維護自己的統治,打擊異己分子,鎮壓對自己統治不利的的思想言論而製造的一些因言論而獲罪的案件。清朝的文字獄案件多樣,縱觀有清一代,尤以清初順治,乾隆時期最甚。

    文字獄嚴重禁錮了思想,堵塞了言路,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這是封建專制主義日趨腐朽、沒落在思想文化領域內的反映,清朝統治者透過文字獄,強化集權統治,造成了萬馬齊喑的局面。

  • 4 # 老高看歷史

    焚書坑儒和文字獄是兩個時期產物。

    焚書坑儒是發生在中國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齊人淳于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並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燬;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此即為“焚書”。

    文字獄自古就有但是除清朝外都並未對社會構成嚴重威脅。清代文字獄貫穿整個清代250年左右。頂峰時期自順治開始,中經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歷時140餘年。少數民族掌權的清朝,對漢人控制極嚴。

    兩種產物的形成根本原因就是鞏固皇家地位,清除一切反對發聲。

  • 5 # 大語文走四方

    焚書坑儒是兩件事:焚書是秦始皇加強思想控制,防止人們議論秦國。坑儒是秦始皇懲罰術士的欺詐行為而進行的。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齊人淳于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並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民間醫藥卜筮種樹之書以及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燬;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此即為“焚書”。

    文字獄最盛行的是在清朝!

    焚書坑儒對我國典籍的損失最大。

  • 6 # 地瓜文史

    焚書坑儒發生在秦朝,文字獄在清朝。這兩個措施都出現在思想領悟,都屬於思想管控的手段。目的自然也是管控思想,使被統治者臣服於自己的時候,思想也與自己統一,身心都服氣。

    這樣的思想活動多半因為秦朝和清朝統治者的統治存在瑕疵,不符合讀書人的心意和理想,他們又有自己理想的統治狀態,就會對比,批評現實中的統治,甚至發發牢騷。皇帝自然不願意有人批評自己,說自己不好,再者專制統治者至高無上,不能容忍說三道四,而且有反對朝廷的人。

    秦始皇實行法家思想,愚民政策i暴力統治,這與三代時期的聖王統治有差距,儒生得不到尊重,自己的政治理想世界也被糟蹋,自然會反對。

    清代統治天下,有硬傷,是關外民族,不是中原華夏正統,這與儒家華夷觀念有衝突。再者清朝實行剃髮等措施,令心理不愉快計程車人,更加不開心,不能治國平天下,那發表一下心志也是本分。因此,反清復明的意識透露出來,這哪是清代帝王所能容忍的。

    從而有了以上措施。

  • 7 # 淦珩夢侃

    焚書坑儒主要是秦朝秦始皇;文字獄歷朝歷代都有但比較大的主要是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間。

    焚書坑儒,又稱“焚詩書,坑術士。”西漢之後稱“焚書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燬書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起因 一是是秦朝建立專制主義政治體系的需要。二是一些儒生和遊士引用儒家經典,借用古代聖賢的言論批評時政。但現在史學家也有質疑聲,因為很多人質疑焚書坑儒是對秦始皇的一種抹黑是六國遺老遺少為了推翻秦朝的一種輿論宣傳,或者是對秦朝滅亡六國的一種文化報復!認為秦始皇殺的這些人其實都是一些騙子。雖然在現在很多人看來,方士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化學家。但其實這些打著煉不死藥的方士就是一個騙子,坑殺不過是他們欺騙秦始皇失敗後的下場罷了,並不值得同情。所焚燬的書也並不是所有書籍,而僅僅是對於秦朝統治不利的儒家書籍,或者記載可以製造不死藥的書。

    所謂文字獄就是文字惹的禍。這些往往都是文人在寫作過程當中,有的文字直接或者無意冒犯了統治者而被處以刑獄,甚至被以欺君之罪處以極刑的不在少數。其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皇家的威嚴,統治的合法性,甚至是皇帝個人的名譽!比較有名的有:

    漢武帝時期的司馬遷,因為在史記當中為李陵辯護而觸怒了漢武帝被處以腐刑!

    清朝雍正年間翰林院庶吉士徐駿,在奏章裡,把“陛下”的“陛”字錯寫成“狴”字,雍正見了,馬上把徐駿革職。後來再派人一查,在徐駿的詩集裡找出瞭如下詩句“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於是雍正認為這是存心誹謗,照大不敬律斬立決。

  • 8 # 三天魚頭

    焚書坑儒重要是發生在秦朝

    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

    而“誹謗”是秦始皇焚書坑儒的重要原因。又或者秦始皇藉此發揮,來坑儒生、焚名籍。因為這些儒生都是讀了名籍,而“誹謗”秦始皇,這也就導致了秦始皇認為這些名籍不適合士人來讀,會產生反動思想,不利於秦王朝的統治。

    其實文字獄也恰恰如此,要不是發表了不利於政治的文章,要不就算侵犯了皇家尊嚴,而形成的文字獄。

    最早的文字獄是在漢朝 與友人孫會宗書,語多怨恨。宣帝見而惡之,以大逆無道罪腰斬 這是漢朝楊惲被殺的主要原因。楊惲諷刺政務,被宣帝所殺。

    北宋宋神宗年間也發生了一場文字獄,蘇軾因《湖州謝上表》被當時的御史何正臣彈劾,而引起的蘇軾一系列貶職。當時宋神宗支援王安石變法,而蘇軾在文章中對變法的內容多次諷刺,但宋朝不允許殺大臣(除造反),所以蘇軾只是別遠調。

    《湖州謝上表》

    文字獄最昌盛的時期就是在明清,特別是開國皇帝朱元璋、朱棣、順治、乾隆。而他們都是為了鞏固統治,而進行一系列殘忍舉措。

    其中朱元璋和順治最為相似,朱元璋出身農民,而順治是外族人,他倆都會感覺自己有點不正統,為了自己的統治穩定,清理前朝餘孽。但又不能直接殺了文人,這樣不利於統治。他們便從文章方面下心思。反正最終解釋權在皇帝手裡面,所以這些不願意忠於新朝的文人,就被清除了。

    滿清文字獄

    而明朝朱棣,是因為奪侄子皇位,心虛,便想堵住悠悠眾口,大興文字獄。其中殺方孝孺最具有代表性。

    乾隆朝是文字獄的巔峰,共發生130多件文字獄。不管真假,只要彈劾,都得入獄。

    總結:文字獄和焚書坑儒,都有一個特點,就是維護封建王朝的統治。因為思想是最可怕的,他能動搖王朝的根基。所以文字獄持續兩千年,是封建王朝必不可少的統治工具。秦朝的焚書坑儒的印象最大,它自己使周朝的文化典籍消失,對中國研究周朝文化,造成不小的阻礙。

  • 9 # 一字平

    回答::焚書坑儒是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為穩固政權的措施之一!他滅六國只是表政局看來六國已平定!但是六國貴族勢力和思想意識多多沒有根除!這些貴族文人甚廣!他們用文化宣傳秦始皇的暴政不得人心!秦始皇當然也心知肚明!他故意以科舉為名!掐全國文人進京趕考應試!各國貴族都以文化優勢進京考取功名,以坐高官取厚祿!秦始皇在試卷中,挑文強厲。意反上,特別人選,挖坑治埋!其餘的統統趕到北方打建長城!當時所有反秦暴之書全部燒燬!孔子著作當時藏在雙牆內!倖免一劫!

  • 10 # 淡眉1969

    焚書坑儒就是燒燬書籍,把有文化的人活埋了。

    這件事是秦始皇做的。公元前213年,一個叫淳于越的儒生反對秦始皇的郡縣制,引發了一場空前絕後的焚燬書籍的運動。

    次年,又有兩位年輕人,沒有接受焚書事件的教訓,暗地裡誹謗秦始皇,並將秦始皇撥給他們的用來煉丹的巨資帶走,逃亡了。秦始皇大怒,查得與此事有關的人員460餘人,全部活埋!

    焚書已經讓老百姓嚇破了膽,坑儒更加劇了對不同政見者的殘酷鎮壓。

    歷朝歷代對不同政見者的鎮壓方式都是不同的。

    清代以文字獄陷害讀書人。

    一個文化上的弱勢民族從蠻荒之地入主中原,統治一個智慧的民族,其自卑心理是定然存在的。這種心理繼而又轉化為民族敵視。於是,整個的清朝都充斥著文字獄。

    《清實錄》記載,從康乾盛世初期,反清思想透過各種形式的文字作品已經在民間流傳,對滿清政府構成的威脅日甚一日。統治者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大興文字獄。

    《明史》案,《南山集》案,呂留良案,曾靜案,胡中藻案等都歷時甚長,株連甚廣,影響極大!朝廷也從懷柔一改而為刀斧伺候!

    一批批的反清志士倒在了朝廷刀斧之下。然而,他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反清鬥爭此起彼伏,連綿不絕,對清政府造成了很大的衝擊!

    無論是焚書坑儒還是文字獄,都是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而對人民採取的鎮壓手段!

    然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11 # 狼與小羊羔

    焚書坑儒發生在秦朝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發生,而文字獄最早出現在漢朝(楊惲因著作《報孫會宗書》,使漢宣帝生氣,楊惲被漢宣帝處以腰斬之刑),以後歷朝歷代都有發生,只不過以清朝尤其最為嚴重,乾隆時期達到高潮。而焚書坑儒和文字獄有異曲同工的效果和目的。焚書坑儒在前而文字獄在後,在司馬遷寫《史記》的那個年代還沒有文字獄這個詞所以他們的性質基本是一樣的。

    首先為大家講一下焚書坑儒的背景情況:

    1、大秦帝國建立之後,秦始皇一生中基本都是在打仗,在秦朝統一了六國之後,秦始皇忙於鞏固自己的政權,希望自己的江山永固,能夠很好的流傳下去,秦始皇很珍惜自己的江山來之不易。

    2、秦始皇在當了皇帝之後就開始想,自己怎樣才能長生不老,才能如何的統治自己的江山,在尋求長生不老方面,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應該是徐福等人,當然了那個時代還流行收養門客。

    3、在秦統一六國之前大家比較熟知的就是“先秦諸子百家”,各種思想互相交織,很不利於秦的統制。春秋戰國以前的周朝為奴隸制國家,注重以禮治國,所以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孔子當時非常的注重禮,從儒家的思想之中不難看出禮成為了他們的主導思想,但是儒家思想當中也有太多的好的思想。但是孔老先生的儒家思想在流傳到秦朝的時候,他的弟子們並沒有將其優點得到很好的發揮。

    4、在秦始皇統制時期,當時也是比較注重注重知識分子,諸子百家都被秦始皇收作門客,秦始皇也是花重金進行供養,但是大家想必也是清楚的,儒家學派的人就開始不安定了,四處遊說,四處傳播秦的統制不好,發表不利於秦的統制的復面的資訊。一方面他們都是由秦始皇供養的知識分子,另一方面他們到處遊說破壞秦的統制。也不是他們的言論威脅到了秦的統制,而是說有這樣的隱患。

    5、秦始皇也是個明白人,人不可能長生不老,徐福等人就對秦始皇進行一系列的欺騙活動,騙取秦始皇的錢財,也就罷了,而他們這些儒家的不肖子弟還對其進行辱罵,詛咒秦始皇,秦始皇忍無可忍,於是乎秦始皇就下令“焚書坑儒”。

    其次為大家簡簡單的介紹一下“文字獄”:

    1、文字獄同焚書坑儒都是一樣的都是惹怒了當朝的統制者而發生。

    2、當朝者都是有權力的人,不忍自己的政權得到動搖,進行一定的措施而維護自己的政權也是在所難免的手段,也未必是最有效的方法。

    3、分析一下最嚴重的清朝文字獄的形成的基本原因:

    (1)、後金的崛起造就了大清王朝,一個少數民族要對中國那麼多民族進行統制也實屬不易。後金處於我們國家現在的東三省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東三省地區與朝鮮邊境一帶,明朝末年他們生活極其艱難,大家都知道東三省地區到了冬季極其的寒冷,而明朝還對其地區通商進行了限制,還其地區的統治也是更加的嚴厲。生活所迫,努爾哈赤就要建立自己的政權,對抗明朝的統制。關內地區物產豐富,努爾哈赤最終也是沒能入關,而做了關中王,其子皇太極也沒有成功的進入關內,最終都以失敗告終。但是後金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年幼的順治在其叔父多爾袞的幫助下順利入關建立統制中國三百年的大清王朝。

    (2)大家都明白在大清王朝的統制下,漢人的身份地位相比滿人是相當的低下的,而後金用現代的話說就是一個戰鬥民族(狩獵民族),文化這方面是相當的匱乏,相對漢族和其他民族在人口數量方面也有相當大的差距,他們看不起漢人和其他民族。

    (3)順治以後的康熙、雍正、乾隆在他們的統制下清朝得到了發展,而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有南明的一些人士,他們要“反清復明”,當時的這三位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凡是發現有對抗、侮辱、不利於清朝統治、或者與“反清復明”相關的的言論的人和事,都要進行查處、嚴辦。就製造了文字獄。

  • 12 # 獨鶴閒雲

    這些都是統治者的思想統治政策,秦朝有焚書坑儒,但時至今日我們不能確定秦始皇坑殺的是術士還是儒士,史學界還有爭論,但焚書確實出現過的,就是焚燬百家經典,禁止百姓閱讀一些不利於思想統治的書籍。文字獄是清朝的文化政策,就是文人的作品中不允許有反清類的話語,這個範圍有點籠統也就導致了許多人因此受累。這麼做的母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從思想上控制百姓延續皇朝的統治。

  • 13 # 右都御史

    秦朝秦始皇統治時期,因為滅六國一統天下的過程中出現了大量的殺戮,儒生們開始議論秦始皇的暴行,為了鞏固統治,秦始皇下令將這些儒生坑殺

    並燒燬除醫藥、占卜、種植以外的諸子百家的書籍,

    從而想達到控制人們思想的目的。

    清朝建立後,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統治者為了鞏固統治,更是為了鎮壓漢族知識分子的反抗,對人們文章中的言語進行斷章取義的解讀,例如有人作詩“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被統治者理解為這是“對清朝統治天下的否定”因此被害。有人作詩“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這本是一首普通的詩,但在清朝統治者眼中,這是一首諷刺大清朝沒有文化的反動詩,結果作詩者被害。

    康熙初年浙江省湖州府南潯鎮莊氏因為在編撰的明史書籍中對大清奠基人努爾哈赤的稱呼採用了“酋首”等言語以及使用了明朝年號被人告發後慘遭滅族,為該書印刷、做序的人也多被害,家屬或被充做官奴或被流放寧古塔。文字獄的從此人們不敢隨意發表文章和議論時政,天下出現了萬馬齊喑的悲哀景象。

  • 14 # 小小飛賊

    焚書坑儒是秦始皇時期,文字獄是乾隆皇帝時期,這麼做主要是為了加強統治。

    秦朝的前期是春秋戰國時期,那個時期百家爭鳴,思想很開放;到了秦始皇統一天下,這種廣開言路的做法就會有一定的隱患。比如我們現在稱讚的書同文,車同軌,統一文字與度量衡不是秦始皇一經發布就會得以實現,會遇到方方面面的阻力。焚書坑儒就是為了限制這種阻力,畢竟政策從頒佈到執行需要強有力的支援。

    還有一種說法是焚書坑儒是殺得一些煉丹的術士,我個人認為這種說法過於牽強。秦始皇想要長生不老,一心想求得長生不老藥,這些術士騙了秦始皇導致被殺。如果這是真的,那麼史官也就有點不負責了,術士和文人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史官如此擴大事態沒有任何好處。

    文字獄的發生我認為是皇權發展到極致的表現。古代說話和寫字都要有所避諱,但是文字獄就有點太過了。詩中有“清明”二字就是要反清復明,顧炎武的甥孫徐駿,有一篇詩作,“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結果以大不敬之罪,被判斬立決。如此嚴苛的避諱只能是皇權發展到了極致,害怕被剝奪的表現。文字獄的發生是乾隆皇帝內心極度害怕以及對自己能力不自信的體現,最終才動用權力濫殺無辜。

    不管是焚書坑儒還是文字獄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加強皇權的統治。

  • 15 # 小怪獸講歷史

    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燬書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西漢之後稱“焚書坑儒”。“焚書坑儒”是兩回事,一前一後,背景各異,性質有別,許多人把它看作是一回事了。

    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方士盧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敗後,私下談論秦始皇的為人、執政以及求仙等各個方面,之後攜帶求仙用的巨資出逃。秦始皇知道後大怒,故而遷怒於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審訊,抓獲460人並全部活埋。史稱“坑儒”。

    “焚書坑儒”雖然維持了秦朝的統治,但也加速了其政權的滅亡。

    “文字獄”在歷朝時有發生,以清朝最為嚴重,其中又以乾隆年間尤烈。是因文字的緣故而引發的罪案。當時的文化為了避免文字獄,通常將涉嫌字眼改成其他字代替,或者乾脆空起來,往往搞得文理不通,雅韻全無。

    文字獄不僅針對漢人,也涉及滿人。大多是下層文人,有文學青年,還有老不及第的秀才,甚至連一些早已作古的墓中之人也未能倖免。

    清朝統治者首先是鼓勵官民和官宦之間揭發和檢舉、告密,然後是動員國家力量抄家,尋找定罪的蛛絲馬跡,在藏書和文章中找到所謂的罪證,罪狀由權力人物對文字的歪曲解釋而起,證據也是由權力人物對文字的歪曲解釋而成。

    清朝文字獄以次數多,規模大,懲處之殘酷著稱於世。

  • 16 # 年輕的大叔麼麼噠

    焚書坑儒,發生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期,那個時候,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中國出現了法家,儒家,道家,公孫家,墨家。每一派都著書立說,宣揚自己的思想。總體說來還是為統治者服務的。

    秦朝經過商鞅變法之後,國力強盛,兵強馬壯。逐步統一六國,後面的韓非,都是法家的代表。所以秦朝就把法家作為正統思想。現在我們都是依法治國,有法可依,違法必究。

    秦統一六國之後,沒有把其他六國的人當成自己國人。還以法家思想統治。就產生了焚書坑儒了。直到漢武帝,遵從董仲蘇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儒家思想統治兩千年的歷史。

    秦始皇究竟有沒有焚書坑儒,有待歷史考證?

    文字獄。發生在清軍入關之後,康熙雍正時期,到了乾隆年間發展到了頂峰。

    為什麼會出現文字獄呢?滿清時期,滿族人沒有自己的文化去統治百姓,清軍入關,才是學習儒家。時興文字獄,是從思想上去統治人民,奴役百姓。讓他們沒有反清復明的思想。也是加強中央集權的一種手段。

  • 17 # 愛鏟史的貓

    文人,是自古封建統治者都想要爭取的,也是封建統治者推行政治管理的有力實行者。但是文人又是一把雙刃劍,為你所用,卻也可能掉過頭來非議朝政。所以文人的思想控制很重要,如何控制一直都是古代皇帝和統治階層所思考的問題。這有時候想叉了,就有了極端的方式,那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焚書坑儒和文字獄。

    “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

    秦始皇一統天下,文人術士們想不到的噩夢來了,焚書坑儒,加強了中央集權統治,卻也讓秦始皇背上了暴君的稱號

    公元前221年,秦王贏政一舉掃滅六國,結束戰國七雄的局面,建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國,稱始皇帝。

    秦始皇像

    焚百家之言的焚書運動,至此六藝缺焉

    大一統的國家已經建立,如何去管理成為一個重要問題。周朝的分封諸王已經被歷史證明不行了,於是秦始皇改推郡縣制,分天下為三十六個郡,派郡守進行管理。這時候有個人跳出來反對了,這個人就是博士淳于越他認為應該遵循古制,封諸王。接著另外一個人跳出來反駁了,這個人就是丞相李斯,他同時也是一個法家學派代表人,同淳于越的儒家是死對頭。他主張應當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訓謗朝政,他建議秦始皇應該把天下的書籍全部收集起來銷燬,留下《秦史》和一些關於農業等實用學科的書籍就好了。秦始皇聽從李斯的建議,於公元前213年下令收叢集書銷燬,這就是歷史上說的“焚詩書”。

    焚書

    坑殺多嘴的方士

    就在焚書的第二年,秦國開始另外一場白色恐怖運動,那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坑儒”。秦始皇在穩定了統治之後,封建君王的侷限性開始出現,追求長生。他命術士方生、侯生幫自己尋丹問藥,而這兩個人在接受鉅額的錢財之後並沒有去尋找丹藥,因為就算找也不可能有。於是他們就非議秦始皇的為人、朝政和尋找長生不老藥的事,然後帶著秦始皇給的鉅額財富出海逃跑了。秦始皇一生氣,命御史帶兵把都城周圍的460名方士抓起來,在郊外坑殺了,這就是“坑儒”,這裡坑的可不是儒家學子,而是當時追求黃老思想求丹問藥的方士。

    坑儒

    文人的噩夢,寫個書都可能寫掉性命的文字獄,真是成也文章,敗也文章

    文字獄,根據《中華字典》的解釋就是:統治者迫害知識分子的獄事。複雜點說就是古時候的皇帝為了加強對百姓文人的思想控制,從其著作中找出問題來定罪而把其下獄或者殺掉的方法。

    文字獄

    文字獄概覽

    文字獄自從封建時代開始以來,每朝每代都有,而且越是穩定的朝代越多,越是繁榮的朝代越多。例如漢宣帝時期,司馬遷外孫楊惛因為其著作《報孫會宗書》裡的文詞惹漢宣帝不開心了,就被判了個腰斬。

    要說文字獄,那有個朝代不得不說,那就是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朝代,清朝。清朝是文字獄最為嚴重的一個朝代,而這裡面最多的要數乾隆朝,達130多起。其它的皇帝也不少,例如順治朝7起,康熙朝20起,雍正朝20起。

    清朝文字獄數

    倒黴的文人,狠心的皇帝,文字獄從何而起

    要說這個文字獄的起因,無非就是幾種情況:

    第一,難忘故朝歷史,忘避現朝諱。就拿清朝來說,清朝的創始者努爾哈赤的祖父曾經是明朝的總兵,這從本質說就是明朝的家奴,這後來清朝滅了明朝,如果還有人把這段歷史寫出來,就等於在清朝皇帝臉上扇了一巴掌,這就等於找死。就好像康熙朝的“明史案”,江南豪紳莊廷鑨出資編明史,把大清過去寫出來還不避諱,結果滿門被斬。

    明史案

    第二,統治者有意為之,只為打擊王侯功臣。這在古代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要不想死也得找出證據整死你。文字獄除了控制文人思想,還可以成為皇帝打殺功臣的手段。例如清雍正年間的“年羹堯”案,就是雍正皇帝藉助文字信件,除掉幫助自己上位卻恃功傲主的年羹堯而興起的一場文字獄。

    結語

    無論是焚書坑儒,還是文字獄,這些都是統治者為了控制百姓文人思想,加強中央集權統治所採用的極端手段。它們使統治者的權威得以快速樹立,壓制了反抗意識,但是無論是焚書還是文字獄,都使大量的文化典籍被銷燬,使文化發展停滯。而坑儒和文字獄又使人們的思想遭受高壓,日漸麻木,影響整個社會發展。

  • 18 # 碼字先鋒

    1.當時秦國剛剛建立,面臨大一統的局面。而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的思想局面顯然不適合思想大一統。而且當時要建立中央集權的國家,更適合運用法家思想。焚書坑儒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就是為了適應建立專制主義政治體系的需要。

    2.一些儒生和遊士引用儒家經典,借用古代聖賢的言論批評時政,導致秦始皇不滿。《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聞(侯生、盧生)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巿等費以鉅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益發謫徙邊。

    3.在關於郡縣制的辯論中,丞相李斯斥責儒者依古制實行分封制的主張不合時宜。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齊人淳于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並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民間醫藥卜筮種樹之書以及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燬;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

  • 19 # 學益精舍

    對於焚書坑儒,起因可能源於秦國的一次間諜案。

    秦國位於關中平原,降雨稀少,影響農業生產,韓國一個名叫鄭國的人,來到秦國,獻計引涇水到洛水,灌溉乾旱土地。實際上是一種疲秦的策略,萬萬沒想到反倒促進了農業發展。鄭國事件,引起了逐客令,驅逐六國客。李斯楚國人,給秦始皇上書說到: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嬴政看後廢除逐客令,繼續留各國客,為秦國效力,鄭國繼續修建渠道。秦王嬴政繼續重用李斯等人,擔任自己的謀臣,受到重用的李斯建議秦王,對六國採取離間、暗殺和戰爭相結合的策略,派遣間諜到六國,用財寶拉攏大臣,離間君臣關係,如果不配合就進行暗殺,緊接著就是派兵武裝佔領,六國實力不斷削弱,國家也陷入混亂。嬴政38歲時,滅了六國,建立秦朝,自稱始皇帝,在全國推行郡縣制。

    焚書事件 大臣淳于越抨擊郡縣制,主張恢復分封制,李斯認為諸生不學習當時的思想而效仿古人,是一種蠱惑人心的行為,於是向秦始皇建議銷燬一些除了醫學、農學、占卜所用的書,其他儒家的四書五經全部焚燒,以古非今滅族,討論詩書殺頭。

    坑儒事件 盧生因擔心尋求不到長生不老藥,就聚集一些人議論秦始皇殘暴無道一定找不到不老藥,於是一起逃跑,秦始皇發怒,追查這些人有沒有蠱惑其他人,共查處了460多人,全部活埋。

    接著我們再說文字獄,說起文字獄,耳熟能詳的就是關於朱元璋、雍正、乾隆皇帝。

    朱元璋治理國家逐漸步入正軌,天下太平,於是想重用文臣治理國家,於是武將們就有意見了,跟朱元璋說,文人擅長譏諷,你看張士誠在蘇州養了一批文人,讓文人給他起個名字,於是文人起名張士誠,其實是罵他的,孟子說過“士誠小人也”,朱元璋一聽,這幫文人太壞了,以後就小心文人了。其中最有名的文字獄就是關於蘇州才子高啟,因為一首《上梁文》被朱元璋腰斬。

    到了滿清時期,雍正皇帝這麼做是為了防止官員們結黨,為了監督官員結黨,一旦發現嚴厲打擊,透過書籍、言論、詩文等,發現臣民反清或者不合作舉動,捕風捉影,進行嚴厲鎮壓,這就是文字獄,主要集中在康雍乾三朝,康熙不足十起、雍正不足二十起、乾隆朝一百多起。

    乾隆皇帝為了重修《四庫全書》下令求書,雖然乾隆皇帝說出“罪書不罪人”,但是由於老百姓對文字獄有陰影,還是不願意也不敢交出來,地方官員也摸不清乾隆皇帝的用意,也不敢積極完成任務。乾隆皇帝花費大量人力財力,在毀壞另一部《四庫全書》的基礎上,完成了另一部《四庫全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由翰林院大學士紀曉嵐主持(北四閣、南三閣)。乾隆三十九年到五十八年,毀壞了大量書籍,多大十五萬冊,其中牽扯到民族鬥爭的文學作品進行篡改,而文學大家的文章,因為不能被錄入,也要進行修改,而少數民族和清朝祖上的問題,則是禁止的內容。

    綜上所述,對於古代皇帝的決策,以上兩種行為是為了鞏固皇權統治

  • 20 # 古風說歷史

    焚書坑儒是秦始皇採用暴力手段對付儒家學派崇古思想的事件。

    一、事件的起因

    公園前213年,儒家博士淳于越上書給秦始皇說:從前商周兩個王朝立國都近千年,主要原因在於分封兒子、兄弟作為枝葉,現在陛下雖富有世界,可是你的兒子們卻跟平民一樣,一旦發生危險便沒有人相救,凡事不效古法還能長久的沒有聽說過。

    然而這是對秦王朝那種眼睛只看未來的立國精神的挑戰,在宰相李斯反駁說:“五帝制度不相重複,三代制度不相抄襲,各自使用各自的制度,並不是故意反古,而是時代前進不得不如此。儒家學者不想時代學習只一心一意崇拜古人,用虛偽的言語掩蓋事實,見到新事物先議論紛紛,堅持現在的制度都沒有古代好,是在擾亂民心。秦始皇採納李斯的意見,運用粗暴的手段,來反對儒家的“是古非今”。

    二、焚書坑儒這個鍋秦始皇不背

    秦始皇下令焚燬那些儒家經典,超過60天仍不焚燬的人,臉上刺字,罰做苦工。兩個人以上談論儒家經典的一律處決。但政府圖書館收藏供儒家博士們研究的儒家典籍以及其他學派的著作,跟醫藥、卜卦、種樹有關的著作不在焚燬之列。

    真正的“焚書“是在項羽進攻咸陽後,縱火燒城,政府所儲存的圖書包括儒家的以及其他學派的很多著作才永久的喪失。

    “坑儒”是由方士事件引起的。 兩位因法術不靈,唯恐被砍頭的到家方士侯生、盧生,悄悄逃走在逃時宣傳說“秦始皇這個人天生兇惡,喜歡殺人,拒絕聽自己的過失。方士們的法術偶爾不能應驗就被處死,他只知道煉仙丹、求仙藥,沒有人會這麼傻,把長生不死的丹藥送給他”。秦始皇聽到後咆哮起來:“我聘請這麼多知識分子,目的在於促進永久的和平。他們中間有人建議說可以煉仙丹,求仙藥。浪費了無數的金錢,結果什麼都得不到。魯侯生盧生我非常尊重他們,想不到卻把罪過推到我一個人身上,用這種荒唐的話來誹謗我”。於是下令把咸陽的所有知識分子都帶不起來,調查他們平日有沒有諷刺皇帝的言論,罪證確鑿的有460人給他們的處罰全部是坑殺。這460人當中,依據當時的情勢,應該都是道家的方士,但鑑於崇古是一種罪狀,恐怕不可避免的也包括了不少儒家學者。

    這兩件事使儒家學者把秦始皇恨之入骨,在此後2000年,儒家學派當前當權期間,一提起秦始皇就破口大罵,把字典上所有惡劣的字句像碳火一樣推到他頭上。

    文字獄

    一、文字獄產生的原因

    中國每一個王朝幾乎都有文字獄,這是極權政治的特色之一。不過都是一些偶然發生事件。清朝才把文字獄作為一種合法的謀殺手段,成為一種鎮壓漢人反抗的血腥工具。

    產生文字獄的心理背景十分簡單,當權者內心的有潛在的罪惡感和自卑感是時,對別人的一言一語都會硬拿到自己頭上,並惱羞成怒採取強烈的報復。就像一個禿子一聽到別人說電燈泡就七竅生煙一樣。滿洲人做賊心虛自然總以為漢人藉著文字拐彎抹角的輕視他們。

    所以,每一個文字獄都是當權者神經衰弱、做賊心虛的一種表現。

    二、文字獄的本質

    文字獄是有權人物對文字所加的奇異曲解,像賈士芬的咒語“天地聽我主持,鬼神歸我驅使”,不過是巫師們一貫的口語,竟然成為謀反的證據。文字獄真的可以顛倒黑白。

    文字獄的審判是中國歷史性司法黑暗,每個案件發生時,皇帝先交給高階官員組成的專案小組研究如何處理,專案小組提出公論,這個公論當然千篇一律的認為那倒黴的被告罪大惡極,堅決的要求用酷刑處死。皇帝立即表示他的寬大恩典,免去處死,改為全家發配到邊疆做奴。

    文字獄導致漢人知識分子,為了生存,滿嘴仁義道德,而這個仁義道德又以統治階級的利益為標準,喪失了歷來士大夫所具有的“憂國憂民,不畏強權”的風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公出外打工期間,我是多照顧孃家爸媽還是多照顧公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