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乚Z丫老中醫

    看中醫的診斷方法是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缺一不可。簡單的說一下,望,患者的意思形態,氣血虛實寒熱以及舌苔的變化及舌質。聞,既患者身體發出的體味來進行辨證,問,既二便,寒熱,飲食等等,切脈是根據脈的浮,沉,遲,數,結代等來辨證,特別是結代脈的出現可以判斷患者心臟功能的精準手段。對於施治用藥起到決斷性作用,四診在中醫臨床診斷上缺一不可。

  • 22 # 乾隆0701

    傳統中醫沒有規定必須號脈。望聞問切,四診參合。切脈可有也可以不切。如果望聞問可以很清晰的瞭解病患情況的話。

  • 23 # 深漂光頭醫生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你幹什麼,說症狀,沒有把脈,就是不完整診斷,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四診合參,這樣可以綜合的來判斷。這個疾病寒熱虛實,陰陽表裡等。這樣下去可能會更具體。咱現在也有的中醫,不問不說,光把脈,拔完脈就直接開藥,故弄玄虛。把中醫都給帶歪了,還是四診合參。 所以我個人認為。看中醫,只看舌苔,說症狀,直接開藥是不完整的。應該四診合參,才會更周全。這是我的觀點。

  • 24 # 靈蘭青主之傳統養生

    只看舌苔,說症狀,不把脈,不能完全做到對症用藥,條件允許一定要做到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八綱辨證,做到臨床用藥療效確切有用。

  • 25 # 腫瘤時間

    看了之前很多同道的各訴己見,一時技癢,也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首先,說不靠譜,我想說,這個說法不靠譜,因為太絕對了。只看舌苔,問症狀,屬於中醫四診的“望聞問”,缺一個切脈,有人說四診不全,不能完整診斷,其實是初學是的一個太絕對的想法。中醫講望聞問切,並不是說只有望聞問切才能診斷,對於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一些經驗豐富的中醫醫師,也可以憑藉“望聞問”結合患者症狀來做出準確診斷。(比如這次抗擊疫情,很多有經驗的老中醫,都是透過連線的方法為病人診斷。)而有些中醫師,即使是做完“望聞問切”,依舊可能做不出正確診斷!當然,一般情況下,還是建議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做到“四診合參”的,就是四種診斷方法相互結合。

    其次,望聞問切,其實只是中醫的診斷方法,就像是西醫的問診、彩超、CT等等,是手段,真正核心的,其實是思維方法,也可以說是診斷思路。為什麼說診斷思路是核心呢?因為不同的醫生,無論是西醫還是中醫,檢查做的再全面,沒有一個準確的診斷思路,依然做不出正確的診斷。中醫的診斷思路是什麼?是辯證論治,是八綱辨證、六經辯證、臟腑辯證等等,這才是中醫的精華所在,是水平高下的分水嶺。中醫是重意不重形的,正如太極之道,過於拘泥一招一式,怎麼可能學的真正的太極?

    第三,有些人提到了中醫的“舍症從脈”、“舍脈從症”之說,這裡也要說明一下。其實,無論是“舍症從脈”還是“舍脈從症”,其實都是中醫辯證思維之後的結果。前者是患者的症狀和脈象不吻合,脈象更加符合患者的病因病機,所以選擇以脈象為準;後者則是患者的症狀和脈象不吻合,症狀更加符合患者的病因病機,所以選擇以症狀為準;這裡大家可以看到,雖然選擇什麼為準在變化,但患者的病因病機沒有變化,所以,正合太極之道:身合太極,不必拘泥一招一式!

    所以,中醫之道,在於因地因時制宜,完全拘泥於一招一式,思維固化,並非康莊之道!以一招一式來判斷是非,也過於粗淺,容易貽笑大方!當然,在條件滿足的情況下,做到“四診合參”,對於醫生自己和患者,也是一種負責的態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趙雲如果歸降曹操,曹操會如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