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詹的學科知識分享

    家長,您好,看得出來您很擔心孩子的學習問題。孩子寫作業專注力差,原因有以下幾點:(1)孩子平時學習成績怎麼樣,孩子在學習中產生困難,就可能會慢慢失去學習的興趣;(2)家長如果對孩子的作業有硬性要求,在孩子自主能力增強的年齡階段會產生一種反抗,寫作業慢就是其中一種方式;(3)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家長有沒有為孩子提供一個專注的環境。如果孩子寫作業時,家長在聊天看電視,並時常打擾孩子,就很容易使孩子養成不專注的習慣,而這時候的孩子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專注的習慣。您對孩子的心急不要表現出來讓孩子看到,建議您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專注的環境,慢慢發現孩子進步,並及時有效的鼓勵孩子,相信您可以慢慢看到孩子的進步

  • 2 # 九哥哥5381

    1.讓孩子讀有趣的課外書,從課外書中尋找孩子的興趣是哪一方面的。

    2.慢慢讓孩子在網路上記錄自己的生活,可以透過拍照,寫文字等形式。

    3.和老師溝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4.家長在陪孩子時也拿起書本,“裝模作樣”的學習。

    5.多和孩子溝通,透過一段時間,慢慢加大作業量。

    我們要始終相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只有投入才有回報。

  • 3 # 淘媽說教育

    杜威說:"一切需要和慾望都含有缺乏"。讓孩子持續的學習是會產生疲勞和厭倦的。

    家長要知道沒有哪個孩子是生來就愛寫作業的,學習本就不是一件易事,需要家長投入時間和精力,耐心給予引導。

    8歲的孩子年齡尚小,沒有較強的自我約束性,還沒有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如果家長一味的要求孩子要完成作業,只會適得其反,會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項較難的任務,人對於任務是排斥的,沒有喜歡不停的完成任務,孩子也是一樣。

    家長也不可太嬌慣孩子,小學階段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如果家長太放縱孩子,孩子很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針對8歲的孩子不喜歡寫作業,一寫作業就哭的情況,我給予以下建議。

    一、瞭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瞭解孩子不寫作業的原因,是因為不會還是因為貪玩,如果是不會寫那家長就需要在學習方法上幫助孩子,如果是貪玩不想學習,不想寫作業,就要給孩立規矩,定原則了。

    二、樹立原則、制定規矩

    8歲要給孩子立規矩,家長要有自己的原則。慢慢的引導孩子,比如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職業,學生的主要職責是學習。

    三、設定獎罰措施,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家長要提上向孩子說明獎罰機制,得到孩子的允許,如果孩子達成了目標就可以給與相應的獎勵,來增強孩子的信心,如果不能按時完成任務就要心甘情願接受懲罰。

    獎罰分明的做法有個弊端就是容易讓孩子產生依賴,比如沒有獎勵就不學習了,這個需要家長給予合理的疏導,但是這個方法有利於培養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四、給孩子進行目標分化,建立小成就

    可以把作業或者學習內容進行分解,讓孩子完成一個個的小目標,讓孩子獲得成就感,大目標就被慢慢的分解掉了。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以後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給孩子樹立當日事當日畢的思想。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家長的監護和陪伴,希望家長多投入時間和精力幫助孩子養成學習的習慣。

  • 4 # 軻軻109084011

    有時小孩會這樣,我家也是,八歲的男孩超愛玩愛鬧。一提學習以前也哭鬧,剛開始跟他談,約法三章,他寫作業,我就看書,抄文章。最近我有沒時間陪他,他也會要把作業做完,再好好去玩。

  • 5 # 老白嘚啵嘚

    首先,家長要分析原因,弄清楚孩子哭鬧的問題根源。

    一般情況下,不愛學習、不愛寫作業,是小學低學段7-8歲孩子身上常有的現象。

    一方面,他們剛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還沒有建立起學習的自律,加上小學課業的負擔跟幼兒園比,增加了不少,很多孩子一時很不適應;

    另一方面,就是學習本身帶給孩子的快樂體驗,比起在幼兒園聽故事、玩遊戲顯然差別很大,追求快樂遠離痛苦是孩子的本性,因此,不用擔心孩子的心智出了問題。

    但是,如果8歲大的男孩子在學習和做作業時,用“哭鬧”這種比較強烈的方式表達不願意的話,家長就應該重視起來。如果排除生理病症原因,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習得性無助”。

    形成原因是:孩子小時候還沒有語言能力,遇到“渴、餓”或者“某件玩具”時,往往用“哭”來提示家長,家長給予滿足後,孩子恢復平靜。久而久之,“一哭就靈”成為孩子遇到困難,不去主動爭取就能得到滿足的殺手鐧。

    此外,學習本身需要動手動腦,且容易遇到挫折,如果引導不得法,孩子容易厭學甚至逃避。一旦出現“一提學習”孩子就鬧的情況,多數家長選擇妥協,孩子也就習慣用“哭鬧”威脅家長,以達到“不學習、不做作業”的目的。這種負面的持續強化,讓8歲的男孩子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巨嬰”。

    其次,家長要循循善誘,用“小步子引導”來突破“哭鬧”,養成孩子自主學習習慣。

    孩子學習時出現“哭鬧”,本質上還是自主學習意願不足。

    這方面,在心理學上有個“CAR”內驅增強理論屢試不爽。簡單講,就是從情感撫慰、引導自主、建立成就3個方面進行“小步子”引導,循循誘導,提高孩子自主學習的意願。

    第1步:先跟後帶,情感撫慰。孩子哭鬧的時候,其實是孩子最無助、最需要家長親情的“求抱抱”時刻。在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大聲呵斥,也不要置之不理,應該溫言撫慰,進行選擇式引導,比如詢問:如果現在不學習,你最想幹A還是B?這裡要注意,詢問孩子的想法一定要用A或B選擇題,防止孩子“出圈兒”。孩子的情緒經過引導,往往會平靜下來,告知自己的要求,這一步就成功了。第2步:引導選擇,建立承諾。清楚孩子的要求後,家長要擺明態度,明確學習和作業也是必須要完成的,但可以在“先玩後學習”與“先學習後玩”當中做出選擇。當然還有別的“捆綁方式”,比如是“是玩10分鐘+做作業”還是“做作業+玩20分鐘+小零食”等,總之要讓孩子自主選擇。選擇後,家長要跟孩子鄭重“拉鉤約定”,約定獎勵和懲罰。這樣孩子就建立起學習和做作業的自我承諾。這一步很關鍵,家長要“恩威並施”,不能心軟。

    第3步:設定提醒,建立成就。在這一步,主要是讓孩子建立“說到做到”的自律意識。這個過程中,家長執行“約定”要堅決,不容質疑。只要遊戲時間一到,馬上引導孩子進入到“學習”時段。因為承諾過,孩子一般不會耍賴,但會磨磨蹭蹭,家長要多多鼓勵。在開始進入學習狀態時,家長要有意識地在學習內容中選擇2-3個簡單問題提問,讓孩子透過回答建立“小自信”和“小成就”。待孩子回答正確後,家長要以“真棒,真是男子漢,瞧瞧,這個問題你答的真不錯”等等言語立即進行正向表揚激勵,並在學習後,馬上兌現承諾過的獎勵,體現“家長也要說到做到”。以此培養學習興趣,增強孩子的自信,也為下一次順利進入學習狀態奠定基礎。這個體驗過程在心理學中叫“峰終體驗”,有興趣的家長可以多看看這類書籍。

    總之,8歲的男孩遇到學習就哭鬧,家長要有耐心,瞭解原因,制定方法,幫助孩子逐步建立學習積極性和內在動力,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孩子今後的健康發展奠定紮實的學習基礎。

  • 6 # 鎢絲魔法語能實驗室

    哭鬧之前發生了什麼呢?哭鬧只是結果了,而且絕不會是一次事件的結果,應該是時間累積情緒累積一件件事情累積之後,才會出現這麼讓人覺得難以接受的情形。

    有沒有受到老師和家長的壓力,導致這個孩子無法承受?

    有沒有因為某個學習環節出現問題,導致孩子將困難成倍放大?

    還是要找出原因去攻破。也不要期望一下子就解決,要逐步改變。

  • 7 # yaya雪梨

    先要了解不願寫作業的原因,再耐心的引導。男孩子比較愛玩,可以根據他的愛好興趣去引導他,告訴他讀書的重要性。

  • 8 # 高點優質創作記

    家長你好!孩子八歲應該是二年級。孩子不愛學習首先我們要從幾個方面下功夫:1、首先要對孩子進行認真分析,不愛學習,不愛寫作業的原因在哪裡?不會做,還是懶。其實憑我10多年教育培育行業經驗,不會做孩子沒有興趣,是主要問題。 二.分析孩子怎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一要要從家長自身需要問題在哪裡,家長有沒有在孩子一年級的時候打好基礎,還有孩子作業是不是經常很多,作業還很拖拉,這樣持續的時間很長,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基礎知識差,二年級孩子題目還是有很多看不懂,家長要幫助孩子。三.分析學校老師,二年級孩子還很小,喜歡聽表揚的話,也喜歡鼓勵,還有要從老師方面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課堂上的情況。家長也要經常和學校老師溝通,多讓學校老師關注自己的孩子,及時反饋孩子學校的情況。確保孩子是喜歡老師的,也喜歡去學校,不討厭去學校是關鍵。四.出現這樣的問題,孩子內心其實也很崩潰的,家長一定不要急,也不能打或者罵,還要喊,要找合適的時候或者在孩子心情好的時候可以和孩子進行深入溝通,主要目的就是孩子把不喜歡寫作業的真實情感表達出來。這樣才能讓孩子得到心靈放鬆。總之來講,遇到孩子問題大家一定不能著急,要從多個角度分析孩子出現的問題。

  • 9 # 在親民

    有一個說法,叫“胡蘿蔔加大棒”。通俗來說,就是有獎有罰。

    很明顯,孩子的哭鬧很有用,要不然你也不會跑到這來提問了。倘若孩子發現哭鬧能幫助他逃避寫作業,那麼他就會一直這樣“無賴”下去。這其實也是給慣的。

    所以,首先第一步就是斬斷孩子的這個幻想,要讓孩子知道哭鬧也是沒有用的。在這個過程中“大棒”就要派上用場了。

    這裡的“大棒”不是說毆打和體罰,而是某種懲罰,要讓孩子意識到“撒潑耍賴”是沒有用的,不僅無用,還會受到相應的處罰。

    比如說減少零花錢,減少零食,減少玩具等等。處罰措施要擊中孩子的痛點,而且一定要堅決。孩子越哭鬧,措施越堅決,不可心慈手軟。

    有“大棒”就必須要有“胡蘿蔔”,那就是相應的獎勵措施。孩子表現好,可以進行相應的獎勵。

    注意這個“表現好“一定要有一些難度,而不是很容易就能達到。

    很容易就能達到,這個獎勵就沒有太大價值。要給出一個孩子想要的並且能給他帶來成就感和自豪感的獎勵,這樣孩子才願意為之努力。

    這樣一邊推,一邊引,慢慢讓孩子走上正軌。到時候這個“胡蘿蔔加大棒”的策略就可以慢慢不用了,因為那個時候孩子已經會自己奔跑了。

  • 10 # 香香香香吖

    愛因斯坦說過一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父母都希望孩子熱愛學習,可怎麼才能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樂趣?

    1

    將學習融入遊戲和生活

    教育家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寫道:“和生活結合的學習效果更好,源於生活的教育可以無處不在。”

    尹建莉在女兒圓圓很小的時候,就跟她玩“小賣部”的遊戲。

    玩法很簡單,在地上圍出一個圈做“小店”,再擺上一些真實的物品做“貨物”,圓圓做店主,尹建莉和孩子爸爸當顧客,兩人輪流進店,挑選商品,問價,討價還價,付款時讓圓圓找零。

    玩法還可以靈活升級,等圓圓百以內的加減法熟練後,便引導她提高商品價格,練習更高位數的加減法。

    再後來,同樣的東西成倍買,或者一包商品裡只買部分,孩子就會自然地運用乘除法來計算。

    這種玩法就像不停地做應用題,卻比紙上的應用題更形象,更有趣。

    將學習融入遊戲和生活,讓孩子在玩耍中學習,應用中學習,樂趣橫生的過程,孩子好學到停不下來。

    2

    和孩子一起學習

    前段時間,網上有張圖片火了,一個爸爸自綁雙手輔導孩子寫作業,理由是:怕自己忍不住打兒子。這個爸爸還說,綁手這個方法已經用了大半年。

    隨後有網友神補刀:還得再自綁雙腳。

    這是有多大仇多大怨,還是爸爸體內有股洪荒之力,一個不小心就要開打?

    輔導作業弄得跟監督犯人一樣,孩子又怎能愛上學習?

    想要孩子愛上學習,不能做監工,而應和孩子一起學。

    海清曾發微博,讓大家評價自己和兒子蛋妞的書法。兩人的書法並列展示,真是賞心悅目,誰更勝一籌先不說,母子一起練書法,這件事本身就很美好。

    求學路上,父母以平等的身份,不懲罰、不施威,做孩子的同學,就可以調動孩子的學習動力。

    和孩子一起學習,孩子會覺得任務被分擔了一半,瞬間感覺輕鬆起來,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

    有一位叫李姜華的媽媽很聰明,孩子上學後,她不想一味監督孩子,就開始和孩子一起學。

    當孩子寫作業時,她也在旁邊看書、做題,日積月累,自考了小學教師資格證。

    為了孩子能寫好字,她還帶頭練字帖,一筆一劃,端正漂亮,女兒見了也就認認真真地寫字。

    算是很勵志的媽媽了,這樣的例子,身邊也有不少:

    有的陪孩子學畫畫,自己作品獲了獎。

    有的陪孩子學英語,自己練出一口流利英語。

    有的陪孩子學游泳,自己成了游泳健將。

    陪孩子學習的最好方式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

    都說身教重於言傳,父母都這麼拼了,孩子又怎不努力呢?

    3

    向孩子請教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示弱效應”,很多時候,示弱是一種聰明的做法,可以讓對方感覺自己更強。

    如果父母能在家庭教育中運用“示弱效應”,放下架子,向孩子請教,一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前陣子,小花教爸爸鄧超跳舞一事上了熱搜,鄧超學得很認真,連蘭花指都要翹到位,不料這次又被女兒要求劈叉,這對中年男人絕對是個考驗,而孫儷看熱鬧不嫌事大,聲稱“我覺得他可以忍”。

    看著鄧超費力的樣子,真是很好笑,又莫名感動。

    有些事情,的確孩子做得比父母好;有些知識,的確孩子懂得比父母多。

    向孩子請教不丟人,孩子樂意教應該珍惜。

    當父母適當放低姿態,向孩子請教時,能增強孩子的成就感,激發孩子的自信心。

    4

    尊重和信任孩子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如今,很多父母只在乎孩子掌握多少知識,考試能考多少分,卻不知激發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甚至還用不當的方式方法,打壓孩子學習探索的積極性。

    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學習動力,父母又只會責備孩子偷懶,羨慕別人家孩子自覺勤奮。

    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就在於學習力。一個學習力強的孩子,即使是現在學習成績不突出,將來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而一個在父母高壓政策下,被動學習的孩子:

    1、學習得不如有內驅力的孩子學得輕鬆;

    2、學習方面,往往會有難以突破的瓶頸;

    3、會本能地視學習為畏途,將來一離開父母,就不再主動學習。很多考上好大學,卻被退學的孩子,就是明證。

    所以,我們與其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優秀,不如先想想,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導孩子將外在動力轉化為內在需求。

  • 11 # 林春小住

    男孩子不愛學習,不完成作業是有原因的,家長也是有辦法引導的。

    男孩天性玩皮,不受約束,不喜歡重複沒有挑戰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壞事,先冷處理,不能逼迫他,現在孩子視野開闊,有思想,家長如果方法不當會造成孩子厭學結果。

    八歲孩子有一學年的小學學習經歷,因為個性特徵,沒養成寫作業的習慣,缺少主動性,從思想上不認同學習,是因為興趣不在學習上,未必不是好事,找到他的興趣點,與其一道研究發展興趣點,用一些在個人興趣上成功的事件激勵他,比如用愛因斯坦,愛迪生的經歷去引導會有效果,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先成為朋友,然後提建設性意見,讓孩子有所遵循和選擇,就容易接受,找到厭學的原因,方能對症下藥,效果會明顯。

    不能強迫,因為小孩子逆返期提前。他有想法,雖不成熟,但他也有捍衛自己的尊嚴的權力。

    厭學有時是因為過度超出了他的能力圈,現在作業多,練習冊多,無效練習多。我們可以給他適當減量,還是可以達到學習效果的,正如人的食量與自身消化能力有關,不能一味看重作業量,要從提高質量上突破,減負後孩子和家長都高興,提高有效學習率。

    讓孩子迴歸快樂童年生活,留待青山在,不愁滿坡松,是種子總會發芽生根破土而出,厭學是一個過程,調整過程也是反思自己學習能力的過程,上進心會讓孩子找到自己的發力點,能量積蓄也是需要過程的,不能急於求成,成長過程中的有時慢也是快。回答僅供參考。

  • 12 # 樂享心悅

    孩子不愛學習,家長肯定著急又焦慮,一提作業學習,孩子就哭鬧,很多時候家長想的是怎麼解決,有什麼方法,但其實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原因,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1.壓力太大,老師或者家長逼的太緊。很多八歲的孩子還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再加上最近疫情一直在家憋著,每天除了網課就是學習,而學習沒有了以前在學校的學習氛圍,沒有了老師的督促和同學之間的競爭,而家長如果不能理解還一味地去要求的話,孩子自身的壓力就很大。

    2.原本對學習的興趣就不高。居家學習,靠的是孩子的自律性和自控力,但八歲的孩子還沒有那麼強的自律性,需要去不斷地培養孩子自覺性,但是要有方法,而且是循序漸進的進行。

    3.情緒積壓太多,這個時期很多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都會有所下降,不愛寫作業,不愛上課,但是一提學習就哭鬧,說明孩子內心積壓了太多的情緒沒有釋放出來,一遇到自己不想幹的事就崩潰了。

    4.習得性無助。學習學不會或者沒有進步的時候,孩子自己慢慢地就沒有動力了,如果這個時候家長並沒有看到孩子的付出和努力,而只是一味地盯著結果看的話,孩子最後可能就會破罐子破摔,更不想學習了。

    要想解決問題,還是要從根源上入手,家長需要做的是:

    1.理解孩子,看到孩子的內心的情緒。家長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我們能夠看到並理解,孩子就會好很多,剩下的才是方法的問題。

    2.家長自己放低期待,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績好學習好,但畢竟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而且學習的方式可以有很多,不一定是上課寫作業才是學習,如果我們把關注點放到孩子性格的培養,人格的塑造上,孩子整個人的狀態提升了,自然對學習也就上心了,好奇心和求知慾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只不過是被我們給抹殺了。

  • 13 # 敏思讀書會

    讓專家觀察分析找出原因,心身是否健康。如健康的就從教育學出發尋找原因,激發學習興趣,採取孩子的方式指導,做到因材施教!

  • 14 # 可愛女孩不生氣

    可以這樣解決,快快記下來,拿點活讓他幹,讓它幹一會兒活,然後你問他是幹活累還是寫作業累?這樣這樣就搞定了✌

  • 15 # 早早81341116

    《怎麼做,將來養娃更輕鬆》 磨蹭、執拗、情緒暴躁VS自控、抗挫、陽光樂觀 家長: 1.思維習慣:保護、重建內動力 (1)否定、批評:習得性無助 (2)擔心不信任:無力感增強 (3)控制: (4)包辦代替:自我評價(否定自我) (5)客觀看問題:預盼期待一個“完美小孩” 2.互動方式 (1)負面情緒的迴應:哭(成人怕、煩;接受迴應情緒、探究背後訴求、安穩地陪伴成長) (2)嘮叨:換位思考、共同感受、陪伴解決。語言的力量 (3)遇到困難,負面情緒:允許負面情緒、適度引導幫忙、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4)專注力: a不打斷孩子做事情 b安全感:家庭氛圍、家長自身負面情緒(焦慮) c父母對孩子的迴應:心理上的營養給予,讓孩子安穩地去探索世界。專心、認真、溫暖、耐心地迴應。 3.親子關係: 破壞內在感受。修復、補救親子關係: (1)安全的心理氛圍:客觀地看待現階段孩子成長的發展現狀;高質量陪伴互動(遊戲)、引導幫助提升孩子的不足與能力 (2)肯定:家長溫暖的眼神、積極肯定的語言;平等對待家中二孩、真誠讚美 (3)探索精神:認真傾聽、積極迴應、陪伴一起探索學習。

  • 16 # 感受生活中的樂趣

    我的兒子才上小學四年級,可他卻很不愛學習,讀課文他很不喜歡,做習題有時有興趣有時又發脾氣。他說喜歡畫畫。好吧,週末送去畫畫,課堂上感興趣的認真畫,覺得不喜歡的隨便畫。

    不知道怎樣才能讓他對學習產生興趣,心甘情願的學習,而不是被媽媽催著逼著去學習。

  • 17 # 幸福生活幫

    你的這個問題,我這樣回答,親,你看行不行?

    我不是指責別人,要學會自己找答案,不要事事都張口就問。不回答吧?好像不樂意助人。回答吧,給其他人的問題差不多。所以為了讓你看看詳細的請前往我的另一個回答去看,看後,你可能發現之所以目前這樣,是因為以往的欠缺,造成的,我感覺,你把那些研究一下會更受益!

    我在另一個問答中題目為,“小學生是否應該嚴格要求?”中已經回答過了,請前去讀一讀,對照一下,在相應環節著手下一段功夫,我想會得到校正,孩子會大變樣,你也會有很多的喜悅而不是終日的憂愁。

  • 18 # 愛心專心用心

    八歲的男孩子大概是上小學二年級或三年級,在此年齡段的男孩子在學習態度和行為規範上有的會不盡如人意。上課坐不住,聽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還愛在課堂上欺負其他同學。放學後不按時完成作業,造成學習成績不理想,讓老師擔心,父母著急。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怎麼來幫孩子提高成績呢?第一,我們不要過於看中孩子的考試分數,成績不好並不代表孩子將來沒出息。我們要相信孩子的潛力,及時鼓勵和鞭策,並幫助孩子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激發孩子學習的慾望,適時告訴孩子一些學習方法,讓他能得到學習的一些樂趣。

    第二,讓孩子做一份有目標的學習計劃,在這份計劃中讓孩子先分析學習特點。每個孩子的學習特點都有所不同,有的孩子記憶力好,學習的知識點不易忘記;有的理解能力強,學習能力強;又有的反應快卻粗心大意容易出錯……分析完後我們再根據自己的情況加孩子成績在班裡的位置,確定學習目標後,開始制訂學習計劃。

    第三,計劃完成後,我們把孩子的學習計劃公佈於眾。對於自控力不強的孩子,我們以一週過一個月為時間段,把計劃對家人公佈,並讓家人嚴格監督男孩將其落實。男孩子都很愛面子,在家人的關注下,男孩子的進取心和表現欲都會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出來。不過在公佈計劃的前提是要徵得孩子的同意。

    對於小學生而言每天的學習任務是完成記憶任務,字、詞、語法、修辭,古詩、英語單詞、數學定理、公式、等;接著就是每天必須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同時做到弄懂吃透,再就是每天覆習領悟,讓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運用自如。在完成上述任務之後,還可以選擇一些課外習題多做多練,以此來鞏固孩子的成績。

    孩子的學習不是打和罵就能解決的,讓我們與孩子一起共同努力,讓孩子取得好成績。

  • 19 # 鑫之源

    這個確實是很多家長都很頭疼的事,我兒子小學的時候還算聽話,沒出現這種情況,那個時候我感覺就是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跟他一起學習,可能多數都是給孩子講解,我記得那個時候都是我兒子給我講解,講明白一道題很開心[笑]

  • 20 # 小燕的vlog

    你好,我家孩子今年7週歲,一年級,我跟你同樣的問題。 不過我們父母一開始要想一想我們自己遇見困難不喜歡會怎麼做,只有這樣感同身受才能更好的對待孩子的這個問題。 我是這樣處理的,我們一起學習,一起努力加油,多鼓勵少打罵,才會有更好的收穫,不要一學習就雞飛狗跳,這樣影響家庭幸福,孩子不是我們的出氣筒,將心比心,要是孩子生氣也打你,你什麼感覺。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喜歡我的請點點關注加轉發點贊謝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今年五一假期還適合出行麼?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