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去溜去

    在歷史上有數百位皇帝,有英明神武雄才大略的千古帝王,也有荒淫無道昏聵無能的昏君。古代的皇帝在死後一般會進入宗廟供奉,根據他生前的所作所為,繼任的皇帝會給他上一個廟號。

    古代的皇帝的廟號,可以很好的反映出這個皇帝的為人。例如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宋仁宗,他的廟號以仁著稱。歷史上獲得仁宗稱號的皇帝也就四位,其他幾位皇帝實際上跟仁壓根就不沾邊。而宋仁宗則是名副其實的仁帝,他的一生真的可以用仁字來概括。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說說仁宗到底有多仁。

    宋仁宗是我國曆史上第四位皇帝,他文沒有宋徽宗多才多藝,武沒有宋太祖雄才大略。但是他為什麼卻是宋朝18位皇帝中最好的呢?因為他有一顆“仁”心,來看看下面這些小故事,你就知道宋仁宗到底有多“仁”了

    一、宋仁宗對侍奉他的人很仁慈,在一個暮春時節,仁宗在御花園散步,走了一段時間,身邊的人發現仁宗頻頻回頭探望,卻又什麼也不說,不知道什麼意思。等回到宮裡,他急匆匆地對宮女說:“好渴,快幫我端水來喝。”

    宮女奇怪地問:“陛下為何不在外面喝水,而忍渴這麼久呢?”仁宗邊喝邊回答說:“我回頭找了多次,沒見掌管茶水的當值侍吏,又不便詢問,因為我要一問,侍吏必然受到責罰,故忍渴而歸。”

    二、四川地方有一個舉人給成都知府寫了一首詩“把斷劍門燒棧道,西川別是一乾坤”。這是一首鼓吹獨立的反詩,知府馬上將人捆綁進京,獻給仁宗受罪。而仁宗看了以後哈哈大笑,認為這是一個老舉子急於做官的一種表達,於是不僅沒有治罪,還將他封了個小官

    三、趙禎聽說當時非常流行的詞《鷓鴣天》,是詞人宋子京在路上遇到因見到自己而驚呼的宮人而寫的,為了成人之美,將此宮人許配給了宋子京。還有一位妃子就比較過分了,揹著趙禎與外人勾搭成奸,被趙禎知道後,僅將此妃子驅逐出宮貶成道姑了事

    四、包拯在擔任監察御史和諫官期間,經常一點都不給皇帝面子,而且有時說話急了還把唾沫星子噴到趙禎臉上。但趙禎一面用衣袖擦臉,一面還接受他的建議,竟然不去怪罪

    五、仁宗年少時,劉太后垂簾聽政。當時有個博士程琳就進獻給太后一幅《武后臨朝圖》,意思是要她做宋朝的武則天,那豈不是置仁宗於危險境地?後來仁宗親政,有人就提出來這件舊事,但是仁宗一笑了之,認為這是當時的情勢所逼。程琳此人有其才幹,需要重用。後來程琳接連升官!

    六、仁宗用餐,他正吃著飯,突然咬到一粒沙子,牙齒一陣巨痛,他趕緊吐了出來,還不忘對陪侍的宮女說:“千萬不要聲張我曾吃到沙子,這可是死罪啊!”

    對待下人的過失,宋仁宗首先考慮到的不是自己作為皇帝的不適和難受,而是擔心下人因此而可能帶來的罪責,可見他有多仁慈

    這個時候你就明白宋仁宗能不能稱得上“仁”了,明白為什麼他是宋朝18位皇帝中最好的了。

    看完上面這些小故事之後,你認為宋仁宗稱得上是“仁”宗嗎?

  • 2 # 肥肥大狗熊

    為了幫助百姓抗瘟疫,仁宗命宮中的太醫為百姓研究抗疫的藥方,合出藥來。他又命內侍拿出高貴藥材,內侍拿來了二個犀角,讓太醫鑑定分析藥性是否合用。其中有一個是稀有的“通天犀”,這種犀角中有一孔,能上下通貫出氣,也叫“闢水犀”。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說通天犀角“夜露不濡,入藥至神驗”。當時仁宗內侍李舜舉知道通天犀是珍稀寶藥,就請求留下這個犀角供皇帝御用。

    豈知,仁宗皇帝一點都不高興,說道:“我豈是貴異物而賤百姓的人?”說著就把通天犀打碎了。在這節骨眼上,讓我們回憶起古代西周國邦新建時,召公曾告誡開朝的周武王“不作無益害有益,不貴異物賤用物”。讓我們看到宋仁宗這位仁慈寬厚的天子,深明神州古訓,而且躬身力行!

    自己出錢賑濟災民

    慶曆八年年末,異常的大雨連灌成災,許多百姓的田地被沖毀,穀物歉收,饑民流離失所。仁宗拿出內藏錢幣、絲帛給理財的三司——鹽鐵、度支、戶部作為救濟災民之用,他指定這些錢用來貿易、排程谷糧,賑濟河北災民。並令河北官府給流離失所的災民蓋了庇護的房舍,安置災民定居,使他們不再到處流浪

  • 3 # 文史並蒂

    這是兩個問題,我也分開來回答,先回答宋仁宗是不是真的很“仁”?

    先來看看宋史對宋仁宗的評價:“國未嘗無弊倖,而不足以累治世之體;朝未嘗無小人,而不足以勝善類之氣。君臣上下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餘年之基”,簡單來說就是,宋仁宗雖然也經常犯錯,但是君臣之間坦坦蕩蕩,常施仁政,打下了宋朝三百年建國根基。

    再來看看宋仁宗所幹的事:有一天帶,他帶著一幫人散步,逛口乾舌燥想喝水,發現隨從忘帶了,為了讓隨從免受責罰,就一直忍著不說,直到回到宮裡面才喝水。這反映出他對下人很仁。

    包拯是個倔脾氣,經常和宋仁宗爭吵,而且很多時候都是當著百官的面爭吵,搞得宋仁宗很沒有面子,但是宋仁宗每次都能忍下來,而且還能虛心接受包拯的建議。這反映出他對下屬很仁。

    宋仁宗生母並非是劉太后,這點很多人都知道,只有宋仁宗一直到劉太后去世才知道。宋仁宗知道後,情緒很激動,恰在此時有人告發說,他的生母就是被劉太后害死的,於是他下令包圍劉府,但是還是親自找人開棺驗屍,看看自己的母親是不是被害死的,結果發現母親被厚葬,沒有被迫害的跡象,就放了劉氏一族,而且下令不準再議論。這反映出他對長輩很仁。

    蘇轍只憑道聽途說就敢科舉卷子中,諷刺宋仁宗沉迷酒色,不顧天下百姓生活,考官看不下去了,請求緝拿蘇轍,結果宋仁宗說科舉的目的就是為了選這些敢於說話的人,應該給予功名。這反映出他對讀書人很仁。

    宋仁宗晚上加班批閱奏摺,餓了喝碗羊肉湯,但是轉眼一想,自己只是這次餓了才想吃,萬一下面的人理解自己每天都要吃怎麼辦,不僅會打擾百姓生活,還會無端殺害很多樣,於是就這麼一直餓到了天亮。這反映他對黎明百姓和天下萬物很仁。

    所以,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明百姓,宋仁宗都做到了仁義為先,“仁宗”這個廟號,他當之無愧(事實上,他是第一個使用仁宗為廟號的皇帝)。

    再回答第二個問題:他對老百姓怎麼樣?

    毫無疑問,他親政30餘年,基本上做到了以百姓利益為先,不過今天我準備換個角度來回答問題:從百姓的角度去分析。

    宋仁宗去世的時候,“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這個很好理解,就不用翻譯了;訊息傳到洛陽,市民也自發停市哀悼,焚燒紙錢產生的煙霧遮天蔽日,竟令“天日無光”。場面之宏大,透過冰冷的歷史文字,依然能夠感知一二。

    按照反證法的思路去分析,如果宋仁宗對待百姓不好,或者只是做做表面文章,百姓怎麼可能會自己為其送行,古代皇帝中聲稱愛民如子的大有人在,但是百姓認可的又能有幾人?歷朝歷代,老百姓都是心思對單純的人群,你敬我一分,我敬你一丈,宋仁宗能夠得到百姓如此愛戴,那只有一個結果,他同樣愛戴自己的百姓。

  • 4 # 記憶中的歷史

    相信很多喜歡看歷史的人,總會發現一個時代之所能夠被大家銘記,多多少少跟當時的帝王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天子是一個昏君,不愛惜他的百姓,無法正確用人,那麼這個時代肯定很容易就被其他人取而代之。相反,如果他是一個明君的話,那麼他所統治的國家肯定會呈現出一派祥和的景象

      一說到宋朝,很多人可能都會覺得這個朝代既有過非常繁華的時期,當然也有經歷過被外敵侵擾的屈辱。不過大部分人還是會覺得,宋朝的皇帝整體都還是做得不錯的,可能也是因為受到很多先帝的教誨,宋仁宗的確是配得他這個名號的。作為宋朝的第四位皇帝,他在位的時間非常長,有42年之久。宋朝因為他的統治有方,百姓們的生活幸福感普遍都比較高,而且國家發展得也算是非常不錯的。

    說到他的仁,有關的事蹟可以說是一大堆呢。尤其是他從小就是很多長輩眼中的乖孩子,非常有愛心,即使是那些宮女太監,他也從來都不會因為對方的身份地位很卑賤就對他們大呼小叫。所以當時在挑選新一任接班人的時候,他也因此就成為了候選人,即使在先帝離世時他只有十三歲,也順理成章地登基成了皇帝。不過他剛剛登上皇位時,因為年紀的原因,所以基本上還是需要皇太后在他身邊輔助他。

      直到他二十四歲的時候,宋仁宗總算是真正拿到了實權,開始擁有了治理國家的話語權了。顯然,在他看來,最重要的是國家的發展和百姓們的幸福生活。所以他對於身邊的人非常客氣,即使有時候遇到意見不統一的朝臣時,他也會給足對方說話的機會,就是想聽聽對方是不是真的能夠說服得了他。如果別人說的話的確有道理,那麼他也很願意去改變自己的意見,從而做出那個最正確的決定。

      當時在他手下有非常著名的清官包青天,很多人說,包拯之所以能夠那麼鐵面無私,即使面對是有權有勢的罪人也能一視同仁,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宋仁宗就是一個明君。只有君主本身能夠給足臣子足夠的決斷力,百姓們的權益才能真正得到維護,而不是生活在一個黑白不分的時代,百姓只能叫苦不迭呢。所以宋仁宗在位期間,國家的確是發展得非常好,犯罪率也沒有那麼高。

      雖然宋仁宗貴為天子,但是他並不會因此就過著非常奢華的生活,反而是覺得自己一定要懂得節制和自我約束。所以他穿的衣服和吃的東西,都是極為樸素的。雖然國家當時發展得非常好,也不缺錢,但是有一位君王能夠起到如此好的帶頭作用,百姓們自然也是更加願意把精力和心思都花在國家發展的事情上面來呢。在那個時期,宋朝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強國,跟國家的風氣非常純正有很大的關係呢。

      一個國家,如果能夠確保百姓們能夠有一個安穩幸福的生活,那麼它所創造出來的精神財富也是會令人十分驚訝的。就在宋仁宗在位的那42年裡,宋朝文化的發展可以說處於一個非常繁榮的局面,甚至還可以稱得上是在整個宋朝是最為輝煌的時期呢。相信如果沒有宋仁宗這麼好性格的皇的話,北宋的發展肯定也有那麼快,所以乾隆帝會如此欣賞宋仁宗,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 5 # 肉食者之鄙

    在中國大一統王朝中,僅僅只有幾個皇帝是以“仁”為諡號的,宋仁宗趙禎為其中之一(其他幾位為明仁宗朱高熾、清仁宗嘉慶帝、遼仁宗耶律夷列和元仁宗)。

    自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自視甚高,很少有人能入其法眼。但他也承認,古往今來有三位帝王,是他所佩服的。一是他的祖父康熙大帝玄燁,二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個就是宋仁宗趙禎。

    公元1063年農曆三月,54歲的宋仁宗駕崩。

    訊息從皇宮傳到街市,開封街頭的一個小乞丐,起初一愣,接著竟放聲大哭,踉踉蹌蹌就往皇宮跑。誰知宮門外早就擠滿了人,襤褸的乞丐、斯文的書生、稚氣的小孩……龐大的人群哭作一團,披著白麻,燒著紙錢,給皇帝“送別”。第二天,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了城市上空,以至天日無光。

    訊息從宋傳到遼,彪悍的遼國君主也大吃一驚,衝上來抓住宋國使者的手:“你說什麼?他老人家怎麼就過世了?”說著眼淚就掉下來:“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我要給他建一個衣冠冢,寄託哀思。”從平民到敵人,都為仁宗之死悲慟,這在中國歷史上是非常少見的,也很好地註解了他的廟號“仁宗”二字。

    有一次宋仁宗在散步,時不時地回頭看,隨從們都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宋仁宗回宮後,急忙對嬪妃說:“朕渴壞了,快倒水來。”嬪妃覺得奇怪,就問宋仁宗:“為什麼在外面的時候不讓隨從伺候飲水,而要忍著口渴呢?”宋仁宗說:“朕屢屢回頭,但沒有看見他們準備水壺。我要是問的話,不但有人要被處罰,以後還會將準備水壺增為慣例。朕今天口渴只是偶然,實在沒有必要將準備水壺變成慣例,所以就忍著口渴回來再喝水了。”

    書裡記載有一次宋仁宗用膳,吃著吃著,突然嘎嘣一聲吃到了一粒沙子,他趕緊吐出來。在旁邊伺候的宮女嚇壞了,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宋仁宗連忙說:“千萬別聲張我曾吃到沙子,這可是死罪啊。”面對這樣一個突發事件,宋仁宗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的牙痛和難受,而是他人因此而可能遭遇的懲罰,確實是個“心地仁慈的人”,這麼評價宋仁宗應該算中肯。

    北宋到仁宗時,三冗(冗官,冗兵,冗費)問題已經很嚴重了,帝國已經不得不面臨改革了,而慶曆新政就是由於仁宗太“仁”,而導致改革不能深入徹底,遇到官僚集團的阻攔,仁宗不願得罪朝臣,最後改革只能草草收場。

    宋仁宗是守成的仁主,卻也是改革的懦夫。

  • 6 # 獨行狼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自春秋戰國後,第二個比較開放和寬容的時期。其的根源就在於太祖皇帝趙匡胤的重文抑武和洪量寬容。趙匡胤927年出生,976年病逝,在世49年。960年,34歲時登基當了皇帝。在位17年。馬上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統一中國後,又透過杯酒釋兵權,實現了向文官治國的轉變,不僅趙匡胤未殺有功大臣,這點比劉秀做的還好。尤其難得可貴的是:帝嘗讀《堯典》,嘆曰:“堯、舜之世,四凶之罪,止從投竄,何近代憲綱之密邪!”趙匡胤於是制定了法律。法律規定不能在朝庭上鞭打大臣。不準對公卿辱罵。臣下除了謀反和叛逆外,不得殺戮。又專門建立了言官制度。從此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自春秋戰國以來第二個學術自由的時期。在這時期皇帝對不同意見,或任之,或只是貶外地當官,或免職,而沒有殺戮,也沒有打成右派的迫害。宋朝不興文字獄,對讀書人比較寬容。因此就了有很多詩人詞人,寫出了傳之千古含沙射影的憤恨張狂之詩詞。也有了宋詞之盛。

    而到了宋真宗趙恆之子宋仁宗趙禎繼位。則把這個傳統弘揚到最大。趙禎愛好學習崇拜儒家經典。趙禎首次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拿出來合在一起讓學生學習。而開了“四書”的先河。還有次出使北方的死者報告說高麗的貢物越來越少了,要求出兵。仁宗說:這只是國王的罪過。現在出兵,國王不一定會被殺,反而要殺死無數百姓。所以最終置之不理。可見趙禎追求的是天下太平而不是大一統。趙禎碰到疑難案例都從輕發落,史稱“終仁宗之世,疑獄一從於輕”(明.鄭瑄《昨非庵日纂》)而非“嚴打”。他執政時四川有個士子,獻詩給成都太守:“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這不是明目張膽地煽動造反麼?成都太守將他縛送京城,交給皇帝嚴加懲治。可是仁宗卻道:“這是老秀才急於要做官,寫首詩洩洩憤,怎能治罪呢?不如給他個官做做吧。就授其為司戶參軍(同上)。

    仁宗在位42年,( 1022年--1063年)。死時訃告送到敵對國家遼國,竟然“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連遼國皇帝耶律洪基也握著使者的手號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可見趙禎真是無愧“仁”宗的稱號。宋仁宗趙禎的仁德和氣量可謂一代傑出君主。當然只是沒有實現大一統,宋朝才沒有被史家冠為所謂的“貞觀之治”等,但老百姓生活在宋朝,卻遠比生在漢武帝的“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甚至不賣我“大宛馬”也要必誅的時期更幸福。

    重複一下一千年前趙禎所帶給我們今天的啟示,第一個意思是寬容、寬厚、寬鬆,甚至容得下“大逆不道”的言論。第二個意思是天下太平更比大一統更值得珍惜

  • 7 # 閆廣鑫

    先給宋仁宗一個評價,借用朱國禎說過的話,

    朱國楨曾評價:“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宋仁宗慶曆三年(1043年)開展“慶曆新政”。在位期間,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史稱“仁宗盛治”。

    趙禎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對下屬寬厚以待,讓百姓休養生息,因此受到後世的稱讚。

    他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時期名臣輩出,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趙禎在位期間,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史上有“慶曆、嘉祐之治”之稱,尤以“嘉祐之治”為多。

    諫臣包拯屢屢犯顏直諫,甚至唾沫都飛濺到趙禎臉上。但趙禎一面用衣袖擦臉,一面還接受他的建議,竟未予以怪罪。有一次,包拯反對任命仁宗寵妃張氏(即溫成皇后)的伯父張堯佐為三司使,趙禎便改命張堯佐為節度使,包拯愈加激烈地反對,帶領七名言官與趙禎理論。趙禎生氣地說:“你們是想說張堯佐的事嗎?節度使是個粗官,為什麼還要爭?”言官唐介不客氣回答道:“節度使,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都曾經做過,恐怕不是粗官。”趙禎最終採納了言官的建議。他回到後宮後,對張氏說:“你只知道要宣徽使,你難道不知道包拯是御史嗎?”

    慶曆年間農民起義和兵變在各地相繼爆發以及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併、“三冗”(冗宮、冗兵、冗費)現象!針對國家的弊端,宋仁宗開始進行改革,

    慶曆三年(1043年),趙禎授范仲淹為參知政事,又擢拔歐陽修、餘靖、王素和蔡襄為諫官(俗稱“四諫”),銳意進取。九月,在趙禎的責令下,范仲淹、富弼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的十項改革主張,歐陽修等人也紛紛上疏言事,趙禎大都予以採納,並漸次頒佈實施,頒發全國。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4月30日),趙禎於汴梁皇宮駕崩,享年五十四歲。據《宋史》記載,趙禎駕崩的訊息傳出後,“京師(汴梁)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

    趙禎駕崩的訊息傳到洛陽時,市民們也自動停市哀悼,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了洛陽城的上空,以致“天日無光”。他的死甚至影響到了偏遠的山區,當時有一位官員前往四川出差,路經劍閣,看見山溝裡的婦女們也頭戴紙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駕崩。

    趙禎駕崩的訃告送到遼國後,“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遼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驚,衝上來抓住宋朝使者的手號啕痛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又說:“我要給他建一個衣冠冢,寄託哀思。”此後,遼國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古代皇帝駕崩以後,人民的反應無外乎三種情況:

    第一、無動於衷

    第二、普天同慶

    第三、天下共悲之

    宋仁宗無疑是第三種,國家領導人當到這個份上,值了!

  • 8 # 蘅蕪一水

    大家都知道宋朝是我國曆史上非常開明的朝代,是一個開明和寬容的朝代,其根源就在於趙匡胤寬容仁厚的性格,制定了非常多開明的政策,比如限制皇帝對士大夫用刑,尊重文人,而且宋朝的經濟也是非常繁榮的。宋仁宗繼承了其先祖的這種性格特點,並將它進一步發揚光大了。宋仁宗嚴於律己、追求樸素。宋仁宗趙禎是在公元1022年的時候繼位的,那時的宋仁宗才12歲。在其23歲的時候才正式親政,在他統治的期間,可謂是把“仁政”發揮到了極致。宋仁宗一生都嚴於律己,對待他人也是非常寬容的,並且宋仁宗追求樸素,反對勞民傷財、鋪張浪費。有一年的秋天,就有一名官員獻給了宋仁宗很多的蛤蜊,宋仁宗便詢問這位官員蛤蜊的來源,官員說蛤蜊是從遙遠的地方走水道運來的,宋仁宗有問官員花了多少錢,官員回答宋仁宗是兩萬八千錢,宋仁宗頓時就非常的生氣,責備這名官員違背了自己“勤儉節約”的規定,而這位官員送給宋仁宗的蛤蜊,宋仁宗也沒有吃,宋仁宗是一個重視人才的人,而且宋仁宗的“慧眼識珠”的能力是非常強的,就像是一個“伯樂”。而在北宋這一朝代,幾乎所有的治世能臣都出自於宋仁宗這一時期。比如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等人,這些人都是非常有才能的人,全部都出自於宋仁宗的這一時期,所以說宋仁宗“慧眼識珠”的能力是非常強的,不僅如此,在宋仁宗統治時期,也沒有出現歷代王朝的通病——黨爭。瞭解宋朝的人應該都知道宋仁宗的脾氣是出名的好,他擴大了監察御史和諫官的權責,並虛心納諫,聽取大臣們的意見。包拯在上諫的時候,可能會在激動時噴宋仁宗一臉,如果是別的皇帝,早就該大怒了,而宋仁宗只是用袖子擦了一下,然包拯繼續上諫。還有一個四川的秀才,因為屢次考試不中,非常的生氣,便寫詩煽動造反,這個人被抓後,宋仁宗並沒有治他的罪,還說這個秀才肯定是懷才不遇而如此的激動,後來宋仁宗還給了這個四川的秀才一個官職。然後好脾氣並不代表是一個好皇帝,宋仁宗也正是由於這種“好脾氣”,缺乏雄主的霸氣和才華,在國家的一些重要舉措上顯得束手無策。范仲淹曾經發起了慶曆新政。但是最終失敗的,害的北宋政府陷入了非常嚴重的財政危局,而宋仁宗卻並沒有做出什麼措施,最後還是王安石穩住了局面。在對外的關係上面,北宋也被拖入了之中,而且還被遼國逼迫增加了歲幣數額。另外,南蠻之亂、交趾之亂都給宋朝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而宋仁宗在這些叛亂面前無法使用絕對的手段鎮住局面。仁宗在位期間,百姓都是安居樂道的,但是也必須承認其無法有效把持朝政,再加上改革的失敗引起了很多的社會矛盾,最終導致了統治後期的農民起義。宋仁宗提倡開放的政策,但也沒有徹底解決“三冗”的通病,愈發龐大的官僚體系也加重了下層的負擔,小編認為這是整個宋朝都存在的問題,不能完全算作宋仁宗的過失。而且宋朝還長期的陷入華夏的中,極大的消耗了國力。其實對於皇帝來說,相比於開疆擴土,成就霸業來說的話,善待百姓,能讓百姓過上富足的生活才是首要的功績,在秦始皇因為失去的民心來說,宋仁宗絕對是一代明君,加上後代人對宋仁宗的評價都是頗高的,認為宋仁宗是一位仁德之君。宋仁宗是完全可以和那些偉大的帝王想比的,躋身於“聖君賢主”的佇列。

  • 9 # 小生讀史

    自古以來啊,有很多皇帝都有著賢明的稱號,希望後人百般讚頌,這其中有這樣一位君主,可以說是最配得上賢明這一稱讚。他就是宋仁宗趙禎。

    一提到古代的皇帝,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不理朝政,霸道蠻橫這些貶義詞。要麼就是打著為國家為人民的幌子,壓榨人民群眾,不管天下蒼生是不是安樂,只求自己的皇位安穩,貪享榮華富貴。而趙禎就與這些人不同,他十二歲登基,二十三歲親政。在位時間有四十二年,他在位的快半個世紀裡,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樂。在他駕崩的時候,民間家家戶戶為他披麻戴孝,痛哭流涕,感念他的恩德,也感激他對國家和百姓的貢獻。

    【善於處理鄰國的關係】

    趙禎不僅與自己的百姓關係融洽,與鄰國的關係也是十分要好。當宋使帶著訃告來到遼國,遼國皇帝聽到這個訊息失聲痛哭,為宋朝百姓感到惋惜。而宮廷裡知道此事的大臣,也是掩面而泣。

    【懂的放權】

    趙禎身為一國之君,卻一點也不貪圖富貴,更沒有獨攬大權,他很信任自己手下的文武大臣,將自己手中的權力交到官員手中。這樣一來,大臣們就對他很忠誠了。臣子們之間從來都沒有過政變,國家太平安康,他的皇位也做的很穩當。別人家的皇帝都是專權專制,他可倒好,把權力全都分給了別人,自己僅剩的一點權力,也幾乎是從來沒有用過。

    【勤儉節約,以身作則】

    不僅如此,趙禎在平日裡也是嚴於律己,一舉一動都嚴格按照自己頒佈的法律法規來執行,給文武大臣和天下百姓都樹立了很好的榜樣。這樣一來,大宋的社會風氣良好,很少有違法亂紀的事情出現,百姓們也都過著夜不閉戶的幸福生活。趙禎在治理國家和管理政務方面都很有才能。

    他還常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知道勤儉節約,他提倡百姓節儉,便從自身做起,從不浪費糧食。也不因為自己是皇帝就隨便大吃大喝,晚上被餓醒也是強忍著,沒有叫人起來給自己做飯,一直忍到天明才起床用早膳。有這樣一位開明賢良的君王在,還愁國家治理不好嗎?也正是這樣,才能得民心,平天下,為人稱頌,名垂青史。

  • 10 # 天中照心

    宋朝皇宮有一間密室。每位新皇登基,必在登基後,在太監的帶領下,都要來到密室裡朝拜。旁人都不知道密室有什麼。直到1127年,金兵攻克汴梁,才發現這裡的秘密。

    第四任皇帝宋二宗秉承先祖遺訓,對百姓真的很"仁”,不但照心這麼看,甚至連清朝自命不凡的“十全老人”乾隆都這麼看。

    宋仁宗到底對百姓有多仁?

    請看以下幾個小事例,便可窺得全貌。

    對饑民寬厚。

    饑荒年間,出現饑民動亂,仁宗下旨:"飢劫米可哀,盜傷主可疾。雖然無知,迫於食不足耳。”意思是饑民搶米值得同情,盜賊傷人讓人痛心。他們無知的原因,都是因為沒吃的。把判處死刑的統統赦免。並濟以食物。

    沒有文字獄,人們敢說真話。

    詞人柳永,科舉時放浪形骸,填詞玩世不恭。被仁宗知道了,說你不適合做官,還是回去填詞去吧。柳永到處打著“奉旨填詞”的旗號,浪跡歌坊伎館。

    四川一書生寫詩大放厥詞:“把斷劍門燒劍閣,成都別是一乾坤。”被官府知道了,判定為反詩。上報仁宗,仁宗看了,這那是反詩,分明是想當官卻當不上,這才寫詩洩洩私憤。不如干脆讓他做官,說不定因為感激,他會做的很好。於是就讓他當司戶參軍。

    文化、科技繁榮。

    因為沒有文字獄這個精神枷鎖,於是唐宋八大家,有六位都出在了仁宗朝。四大發明有三個(火藥、指南針和印刷術)也是出在仁宗朝。可以說仁宗時期的文化科技領先世界幾百年亦不為過。

    經濟空前繁榮。

    在仁宗朝,第一次出現了“交子”。所謂交子就類似於今天的紙幣,也類似於存單,可以代替金屬貨幣用於交流。百姓人人有飯吃。

    宋仁宗一朝,是歷代封建王朝中經濟文化的鼎盛時期,人文環境寬鬆,百姓安居樂業。在中華歷史長河中實屬罕見。所以,仁宗去世,舉國同哀,原因就在這裡。

  • 11 # 肖戰的思考

    我們可以從一些小事來看宋仁宗對待老百姓和臣下是否仁厚。

    趙禎對下人很仁慈。有一次用餐,他正吃著,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牙齒一陣劇痛,他趕緊吐出來,還不忘對陪侍的宮女說:“千萬別聲張我曾吃到沙子,這可是死罪啊。”對待下人的過失,趙禎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的不適與難受,而是下人因此而可能帶來的罪責,可見他的確很仁慈。

    趙禎對讀書人也比較寬容。嘉祐年間,蘇轍參加進士考試,在試卷裡寫道:“我在路上聽人說,在宮中美女數以千計,終日裡歌舞飲酒,紙醉金迷。皇上既不關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們商量治國安邦的大計。”考官們認為蘇轍無中生有、惡意誹謗,趙禎卻說:“朕設立科舉考試,本來就是要歡迎敢言之士。蘇轍一個小官,敢於如此直言,應該特與功名。”

    據說,詩人柳永因詞作中“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一句得罪了趙禎,在科舉中被劃掉,於是反唇相譏,說自己是“奉旨填詞”。但實際上,柳永是宋真宗一代的人,到趙禎登基時,他已經三度落榜。景祐元年,趙禎親政,出於對老年考生的同情,特開恩科,對歷屆科場沉淪之士的錄取放寬尺度,柳永才得以入仕。也因此,柳永非常愛戴趙禎,作“願歲歲,天仗裡常瞻鳳輦”來歌頌他。

    連邵伯溫對他的評價都是:“嗚呼!雖酒酣、嬪御在列,尚不忘四民,故自聖帝明王以來,天獨以仁諡之也。”

  • 12 # A長空A

    宋仁宗,廟號“仁宗”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此廟號的皇帝,另一方面從各方對他去世的反應,就能看出來他的歷史功績。

    宋仁宗趙禎(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北宋第四代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母李宸妃。天禧二年(1018年),進封昇王,同年九月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真宗崩,仁宗即帝位,時年13歲,由嫡母劉太后攝政;1023年改年號為天聖;1033年,劉太后歸政,仁宗親政;1063年駕崩於汴梁皇宮中,享年53歲,在位41年,為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民間流傳“狸貓換太子”中的太子就是影射宋仁宗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於汴梁皇宮駕崩,年五十四歲,死後葬於永昭陵。《宋史》記載,“趙禎駕崩的訊息傳出後,京師(汴梁)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

  • 13 # 老鼠劇場

    歷史上最無愧於諡號的皇帝,百姓為其披麻戴孝,鄰國皇帝悲慟大哭。宋仁宗中的“仁”字就已經是對他的最高評價。

    2,《狸貓換太子》故事中多災多難的太子就是宋仁宗趙禎。所以包青天時期的皇帝就是宋仁宗。

    3,《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因子嗣問題被大臣逼到“絕境”的老皇帝。

    4,自恃很高的乾隆皇帝曾經說過,他敬佩的皇帝除了唐太宗和康熙帝之外就是這個歷史上名聲並不響亮的宋仁宗。

    5,歷史上描述宋仁宗,其百事不會,卻只會做皇帝。

    6,仁宗時期出現“仁宗盛治”的重要標誌是人口的暴增,宋仁宗人口遠超盛唐時期,他執政年間人口增加三百多萬戶。

    7,宋仁宗怕沒有準備水的奴僕挨罰,忍著口渴。有一次皇帝處理事務到深夜,又累又餓,很想吃碗羊肉湯,但他忍著飢餓沒有說出來,只是因為怕自己的一時之需,會導致御廚的夜夜宰殺。

    8,宋仁宗去世時,洛陽百姓停市哀悼,就連大遼皇帝耶律洪基也為其哀悼痛哭,為其設衣冠冢。

    9,唐宋八大家有六位在仁宗時做官,他們既能做官又能同時把自己的文學發揚光大,可見仁宗的以“仁”治國。四大發明在仁宗時期廣範應用的有三個。

  • 14 # 摘錄史料

    宋仁宗趙禎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歷史上被稱為最厚道的皇帝。

    自稱十全老人的清乾隆皇帝弘曆,自視甚高,很少有人能入其法眼。但他承認,有三個帝王,卻為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燁,二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就是這位宋仁宗趙禎。

    宋仁宗的重要個性特徵是:對弱者同情,對世事寬仁。這既成就了他的個人魅力,也成就了他為帝的業績。史家把仁宗在位及親政治理國家的時期概括為“仁宗盛治”。

    史書記載,有兩個大臣,曾將唾沫噴在他的臉上,堪稱歷史奇蹟。第一個是大名鼎鼎的包拯,第二個是餘靖。兩人一前一後,交相輝映,受到大臣們的高度讚揚。

    宋仁宗呢,則一前一後,兩次灰頭土臉,現在讀來都覺得很有些沒面子。

    讓包拯噴濺唾沫,是因為仁宗違背了用人制度。他禁不住自己寵愛的張貴妃吹來的枕頭風,暈暈乎乎的,一高興,就準備給張貴妃的伯父張堯佐升官。在他想來,這還不是自己一句話的問題嘛,哪個不長眼的大臣,會和領導擰著來啊。於是,上朝的時候,他將自己的決定說了出來。所有大臣一聽,頓時反對起來,睜大眼睛盯著仁宗:這個皇帝,怎麼如此胡來,為了一個妃子,竟然將官職當人情送給自己的叔岳丈,不行。大家異口同聲告訴仁宗,他的做法,有違國家制度,大家堅決不答應。

    仁宗一看,怎麼的,想集體示威啊,沒門。

    他也知道,自己一人應付不了一朝大臣,坐在這兒再這樣硬頂下去,唾沫星子都會把自己淹死。於是,他袖子一甩,趕快退朝,心裡得意地想,到時任命檔案一下來,生米做成熟飯不就得了。他為自己的機智感到很得意,可是剛轉身,還沒有走上幾步,一個人雙手一張攔住他的出路說,聖上等等,我有話說。

    仁宗抬頭一看,倒吸一口冷氣,面前站著的是包拯。

    包老爺子非常不高興,以至於瞪大眼睛,鬍鬚高高翹起,面對著仁宗,他扳著手指歷數對方的錯誤,不該不遵守國家用人制度,不該公私不分,不該將官職拿著做人情,不該聽不進大家的批評。而且,包拯人老了,嘴關不住風,唾沫如雨,星星點點飛濺到仁宗臉上。仁宗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小學生一樣站在那兒挨著訓。批評結束,還得表態,不然不能離開。無奈,他只有收回成命,告訴大臣們,剛才自己的決定欠於考慮,立馬作廢。說完低著頭灰溜溜地回到宮裡,對著張貴妃生起氣道:“都是你,讓我給你伯父升官,你就不知道我們朝裡有個包拯。”說完,他指指自己鼻尖,還有臉蛋,讓張貴妃看,細雨淋漓一片溼潤。

    張貴妃無奈,只有一邊低下頭竊笑,一邊給仁宗擦著臉上的唾沫星子,一邊安慰著皇帝。

    張堯佐為此,不但沒升官,後來在大臣們的一再堅持下,還降職了:誰讓他走後門,搞裙帶關係,這是違反大宋朝的用人制度的。

    至於仁宗讓餘靖噴濺一臉唾沫,說起來,事情比這次的更小,簡直是針鼻子般大。仁宗想修一座塔,祭祀一下自己早逝的母親,表一下孝心,心想,國庫的銀兩就不拿了,免得大家像上一次那樣吹鬍子瞪眼地反對,到時下不來臺,有損皇帝尊嚴。得,自己還是拿自己的積蓄吧。他想,自己沒損及國家一分一毫,夠意思了。因此,上朝時,他將自己的規劃說了出來,還得意洋洋地表白了一番自己的清廉,告訴大家,寡人可是沒有拿國庫半錢銀子的,值得表揚吧。誰知,他話剛說完,“譁”的一聲,整個朝堂上再次炸開了鍋。大臣們一個個揮胳膊擼袖子,反對元首這樣做。仁宗很生氣,紅著臉嚷道,我拿我自己的銀兩,有什麼可以反對的?

    大家一聲吼,覺得皇帝如此行事,有欠考慮。

    仁宗眨巴了一下眼睛,坐在那兒有些發傻。他想,算了,和這些大臣說不清理,我還是回後宮去躲躲。

    於是,他再次採用吵不贏躲得起的辦法,喊聲退朝,轉身就準備離開。可惜,想法雖好,仍沒走脫,他被一個人拉住了袖子。這位,就是餘靖。

    餘靖和包拯一樣,將仁宗當成小學生,不,甚至是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狠狠批評了一通,告訴他,元首你做的很不對,你是國家的元首,是百姓的公僕,你所有的東西都是國家的,包括你的銀子,你怎麼能說那是你自己的積蓄呢?另外,最近旱情較為嚴重,你不將自己的收入捐獻出來,顯示愛心,接濟百姓,竟然建修寺廟,實在讓百姓很失望,讓大臣也非常失望。

    總之,餘靖覺得,仁宗的做法,不是一個聖明君主應該做的。

    餘靖說話時,詞語一個個冒出來,滾豆一般;唾沫星子同詞語一樣,密集掃射,漫空揮灑。仁宗站在他面前,再次弄得一臉的唾沫星子,十分難受。最主要的是,餘靖這人不太注意衛生,大熱天也連續幾天不洗澡,渾身汗味飄飄。他自己已經適應了,倒不在乎,可那一股股汗味毒瓦斯一般襲擊著仁宗,讓有潔癖的仁宗實在受不了。

    可是,受不了還得受,還得表現得非常虛心。仁宗朝的大臣,一個個教育皇帝上癮,抓住機會,必須將癮過足,方才滿意離開。

    餘靖更是如此,甚至比別的大臣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次社情民意教育,餘靖整整用了一個時辰,也就是兩個小時的時間,方才結束。

    仁宗站在那兒,整整享受了一個時辰這種待遇,一聲不吭。餘靖說完,很滿意於仁宗的表現,一揮手離開,衣袖飄飄走出大廳。仁宗也轉身迅速跑回宮裡,讓宮女們打來一盆水,一邊洗著臉,一邊又氣又笑地說:“今天讓那傢伙汗味和唾沫齊上,險些將我燻死。”至於仁宗規劃的那座塔,還沒開始建造,就被餘靖的唾沫銷燬。

    最出色的,是他有極為寬大的肚量和度量。正因為如此,大臣們才敢如此勸諫,從不拘束。也正因為如此,宋朝到了仁宗手裡,經濟建設快速飆升,衝到一個新的高峰,以至於這段時間被史家稱為“仁宗盛治”。他死時,據史書記載,“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也就是說,連乞丐和小孩都感到悲傷,感到難過,都燒紙錢祭奠他。他的敵對國家大遼,聽到他離世的訊息,也“人無遠近皆哭”。更為傳奇的是,遼國元首耶律洪基得知訊息後,竟然號啕大哭,告訴身邊人,由於仁宗執政,才使得兩國四十多年來太平無戰事。並且,他將仁宗畫像掛在宮中,對別人講,自己如果在宋朝,只配給仁宗當奴僕。

    在宋仁宗這一朝,出了許多名垂千秋的大文豪。唐宋八大家,兩人出在唐,六人出在宋。而出在宋朝的六人,均出於他當政時期。這六人,可以說是個個名聲顯赫。時至今日,有誰不知歐陽修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的大名呢?為什麼能這樣呢?林語堂說得好,因為這是中國文人所處的“最好的時代”,文化氛圍輕鬆。

    宋仁宗還是個大才子,琴棋書畫詩,樣樣精通,特別是書法,擅長飛白書法。宋歐陽修雲“仁宗萬機之暇,無所玩好,惟親翰墨,而飛白尤為神妙。” 他臨《蘭亭序》,千百年來廣受書畫大家的好評。

    由此來看,他的仁是名符其實的。

  • 15 # 記錄歷史人生

    宋仁宗是我國曆史上第四位皇帝,他文沒有宋徽宗多才多藝,武沒有宋太祖雄才大略。但是他為什麼卻是宋朝18位皇帝中最好的呢?因為他有一顆“仁”心,來看看下面這些小故事,你就知道宋仁宗到底有多“仁”了

    一、宋仁宗對侍奉他的人很仁慈,在一個暮春時節,仁宗在御花園散步,走了一段時間,身邊的人發現仁宗頻頻回頭探望,卻又什麼也不說,不知道什麼意思。等回到宮裡,他急匆匆地對宮女說:“好渴,快幫我端水來喝。”

    宮女奇怪地問:“陛下為何不在外面喝水,而忍渴這麼久呢?”仁宗邊喝邊回答說:“我回頭找了多次,沒見掌管茶水的當值侍吏,又不便詢問,因為我要一問,侍吏必然受到責罰,故忍渴而歸。”

    二、四川地方有一個舉人給成都知府寫了一首詩“把斷劍門燒棧道,西川別是一乾坤”。這是一首鼓吹獨立的反詩,知府馬上將人捆綁進京,獻給仁宗受罪。而仁宗看了以後哈哈大笑,認為這是一個老舉子急於做官的一種表達,於是不僅沒有治罪,還將他封了個小官

    三、趙禎聽說當時非常流行的詞《鷓鴣天》,是詞人宋子京在路上遇到因見到自己而驚呼的宮人而寫的,為了成人之美,將此宮人許配給了宋子京。還有一位妃子就比較過分了,揹著趙禎與外人勾搭成奸,被趙禎知道後,僅將此妃子驅逐出宮貶成道姑了事

    四、包拯在擔任監察御史和諫官期間,經常一點都不給皇帝面子,而且有時說話急了還把唾沫星子噴到趙禎臉上。但趙禎一面用衣袖擦臉,一面還接受他的建議,竟然不去怪罪

    五、仁宗年少時,劉太后垂簾聽政。當時有個博士程琳就進獻給太后一幅《武后臨朝圖》,意思是要她做宋朝的武則天,那豈不是置仁宗於危險境地?後來仁宗親政,有人就提出來這件舊事,但是仁宗一笑了之,認為這是當時的情勢所逼。程琳此人有其才幹,需要重用。後來程琳接連升官!

    六、仁宗用餐,他正吃著飯,突然咬到一粒沙子,牙齒一陣巨痛,他趕緊吐了出來,還不忘對陪侍的宮女說:“千萬不要聲張我曾吃到沙子,這可是死罪啊!”

    對待下人的過失,宋仁宗首先考慮到的不是自己作為皇帝的不適和難受,而是擔心下人因此而可能帶來的罪責,可見他有多仁慈

    這個時候你就明白宋仁宗能不能稱得上“仁”了,明白為什麼他是宋朝18位皇帝中最好的了。

    看完上面這些小故事之後,你認為宋仁宗稱得上是“仁”宗嗎?

  • 16 # 桃葉蓁蓁

    最近的熱播古裝劇《清平樂》,一經播出就好評如潮。而這部熱播劇,主線依據真實的歷史年代與事件改編,講述了北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趙禎的一生。宋仁宗趙禎13歲即位,先皇皇后垂簾聽政;趙禎當政後,爆發了第一次宋夏戰爭,為增強國力,仁宗任用范仲淹開展慶曆新政,歷史普遍評價其在位時期,在經濟、科技與文化領域均實現了繁榮。

    開明的宋朝

    曾經有人做過這樣一個採訪,如果可以回到古代,你最願意回到哪個朝代,很多人都選擇了宋代,因為宋朝的皇帝對待百姓都非常仁慈。

    仁慈的宋仁宗

    乾隆帝曾說,有三個帝王,為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燁,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趙禎。宋仁宗趙禎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對待臣僚、侍從寬厚。諫臣包拯屢屢犯顏直諫,甚至唾沫都飛濺到趙禎臉上。但趙禎一面用衣袖擦臉,一面還接受他的建議,竟未予以怪罪。

    據史料記載,趙禎不光對人仁慈寬厚,身為九五至尊,但對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衣食非常簡樸,史書中記錄了他大量嚴於律己的故事。有一次,趙禎在散步,時不時的就回頭看,隨從們都不知道皇帝是為了什麼。趙禎回宮後,著急的對嬪妃說到:“朕渴壞了,快倒水來。”嬪妃覺得奇怪,問趙禎:“陛下為什麼在外面的時候不讓隨從伺候飲水,而要忍著口渴呢。”趙禎說:“朕屢屢回頭,但沒有看見他們準備水壺,如果朕要是問的話,肯定有人要被處罰了,所以就忍著口渴回來再喝水了。”

    這兩則故事都表明了宋仁宗是位仁慈之君,他對待下人跟百姓都十分寬厚。他注重民生,加強土地改革,輕徭薄賦,減輕百姓的負擔;推進水利建設,鼓勵政治改革,使百姓可以休養生息,生活富足。

    總體而言,趙禎知人善用,在位時期,名臣輩出,國家相對安定,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史家譽為“守成賢主”。史上有“慶曆、嘉祐之治”之稱,尤以“嘉祐之治”為多;是難得的盛世仁君,為北宋的百姓帶來了難得的幸福安寧。

  • 17 # 天行珙

    宋仁宗很仁慈,人格魅力指數很高。

    有一次,出使北方的大使報告說:

    “高麗棒子的貢物越來越少了,這也太不像話了,要不要出兵教訓一下他們?”

    仁宗卻說:

    “這都是他們的國王的罪,現在出兵,他們的國王不一定能夠殺掉,反而會有無數百姓會遭殃!”

    對大使的意見置之不理。後來仁宗去世之後,訃告送到遼國,遼國上下哀痛不已。

    宋仁宗做太子的時候,偶得閒暇,便喜歡畫馬玩,於是宮裡的內臣找他要畫的有很多,他的思想品德老師張士遜也跟風要畫。

    仁宗尊師重道地說:

    “怎麼能用畫馬來打發師父呢?”

    於是,就大書了八個字送給師傅:

    “寅亮天地,弼餘一人。”

    意思是“恭奉天與地,輔佐我一人”。張大人撈足了面子,上奏真宗誇太子小小年紀,已頗有君主之風。

    東宮一個首要大宦官名叫周懷政,來找仁宗討要墨寶。周懷政原來是個孤兒,被一個宦官收養,入宮當了宦官,於是仁宗玩笑地大書幾字“周家哥哥斬斬”。

    後來,真宗重病,周懷政想讓太子監國,寇準輔國,結果在複雜的宮廷鬥爭之中。“周家哥哥”果然被處以極刑。仁宗兒時的一句戲言,變成了現實。

    仁宗提倡勤儉節約,並且以身作則。他禁止宮中搞那些奢侈無用的玩意,讓人們知道“粒粒皆辛苦”,樹立了很好的風氣。

    他寢宮的被子,由於很久都沒換新的,洗得顏色已經從明黃變成暗黃了。有些人認為這有作秀嫌疑,每年的貢品那麼多,還換不起被子?但是仁宗“上有好者,下必盛焉”,讓宮中保持著不尚奢靡的風氣。

    有一天,仁宗宿於曹皇后宮中。半夜裡突然一片大亂,換成一般的皇上早就嚇壞了,仁宗卻要出去看看發生了什麼事。導致宮中大亂的造反人士正找不到皇上呢,是看的時候嗎?

    還好曹皇后淡定地處理了一切:她把身邊手下召集起來把守宮門,並親手為每人剪下一縷頭髮,宣佈叛亂平息之後,以發為記,論功行賞。結果叛逆者被殺退了,仁宗大為佩服。

    仁宗皇帝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因此受到歷代歷史學家、政治家的稱道。

    有一次,時值初秋,官員獻上蛤蜊。仁宗問:

    “從哪裡搞來的?”

    臣下答說從外地運來。仁宗又問要多少錢,答說:

    “共二十八枚,每枚一干錢。”

    仁宗說:

    “我常常告誡你們要節省,現在吃幾枚蛤蜊就得花費二萬八千錢,我吃不下!”

    最終也就沒有吃

    有一次,仁宗處理事務到深夜,又累又餓,很想吃碗熱羊肉湯,但忍著餓沒有說出來。第二天,皇后知道了,勸他吩咐御廚做不就行了。仁宗對皇后說:

    “宮中一時隨便索取,會讓外邊看成慣例,我昨夜如果吃了,御廚就會夜夜宰殺,一年下來要宰殺數百隻!為了我吃一碗飯,創此惡例,且又傷生害物,於心不忍,我寧願忍著。”

  • 18 # 博興國史

    宋仁宗是真仁,很多人都說他才是真正意義上能被稱為是“仁宗”的人,那麼有的人要問了,這個宋仁宗為什麼會被人這樣認為呢?這其中到底有什麼故事呢?難道其實皇帝都不行?下面就著這些問題我們繼續分析揭秘看看吧!  宋仁宗為什麼被稱之為“仁宗”?宋仁宗“仁”在哪裡?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說到宋仁宗其實也還是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說他才是真正意義上能被稱為是“仁宗”的人,那麼有的人要問了,這個宋仁宗為什麼會被人這樣認為呢?這其中到底有什麼故事呢?難道其實皇帝都不行?下面就著這些問題我們繼續分析揭秘看看吧!

    image.png

      仁,在古代儒家學說中,被認為是道德規範的最高標準,也被認為是儒家思想體系的核心。

      孔子曾說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通俗點解釋,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作為一個至高無上的皇帝,想要做到這兩點,那絕對是強人所難。所以,從商朝開始,到清朝滅亡,大大小小500多位皇帝中,只有六位皇帝得過仁宗的廟號。

      他們分別是:宋仁宗趙禎、西夏仁宗李仁孝、西遼仁宗耶律夷列、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明仁宗朱高熾、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嘉慶帝)。其中,宋仁宗趙禎是中國史上第一個被冠以“仁宗”廟號的皇帝。並且,也是至今唯一一個沒有任何質疑聲的皇帝。其他的五個皇帝,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有些名不副實。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是西夏仁宗李仁孝,他的最大貢獻,是在西夏實行科舉制度,並尊崇儒學,大修孔廟及尊奉孔子為文宣帝,建立翰林學士院。在他的領導下,西夏人民得以全面漢化,儒學也成為西夏的正統國學。也正因為此,他的廟號才得到儒家最高標準的“仁”字。

      至於西遼仁宗耶律夷列和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也都是同樣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他們真正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而是因為他們讓儒家學說在他們的國家盛行起來。當然,這三位皇帝也外族皇帝之中,也算是比較仁慈,但也僅僅而已。

      至於明仁宗朱高熾,主要是赦免了建文帝的許多舊臣,平反了許多冤獄,但因為他實際只做了十個月的皇帝,很多政策都還沒來得及實施,所以他這個“仁宗”,更多是對比出來,因為他爺爺和父親都太過兇狠,所以對比之下,他顯得格外仁慈。

      至於嘉慶皇帝,最大的作為就是幹掉大貪官和珅,以身作則推行節儉之風,但問題是,終嘉慶一朝,貪汙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倒更加嚴重,這時期還發生了白蓮教之亂,鴉片也開始流入中國,清朝由盛轉衰。從這層意義上說,嘉慶這個仁宗,應該是最名不副實的一位。

  • 19 # 晉山樂水

    宋仁宗是宋朝第四位皇帝,論能力,他不如宋太祖雄才大略,論學問,他不如宋徽宗多才多藝,但論生前死後的名聲,他卻是宋朝十八帝中最好的,在位四十二年,執政寬簡,為人溫良,他把一個“仁”字,貫穿於治國安邦全過程。

    他對下人很仁慈。他對自然很敬畏。他對言論很寬鬆。宋仁宗一朝,沒有“文字獄”,相反,他還非常痛恨“深文周納”,即羅織材料、陷人以罪的行為。他對大臣很包容。宋仁宗繼位之初,因為年少,便由皇太后劉氏“垂簾聽政”。君主制度賦予皇帝以至高無上的權力,一閃念就能斷人生死,於是產生了許許多多殘酷無情的暴君。而宋仁宗盛德大度,寬容有加,算是這種制度下的特例。他之所以一以貫之地懷仁、施仁,源於他有一顆敬畏之心,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手中的權力。一個皇帝,最怕的就是缺乏敬畏之心,不畏天,勢必天災不斷,不畏地,勢必寸草不生,不畏生命,則屍橫遍野,生靈塗炭矣。

     

  • 20 # HuiNanHistory

    宋仁宗的“仁”,是對官員仁愛,而不是對老百姓。歷史上的宋仁宗是個無能平庸的皇帝,一生都被大臣所主宰。

    有些人可能會說,宋仁宗死後有老百姓“披麻戴孝”,能夠證明他得民心。《宋史》確實有這段記載:

    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

    但真是不好意思,這些人顯然不懂歷史。皇帝崩逝,這在古代叫大喪。大喪禮在古代,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類似起鬨的事多的很。

    如果他真是一代英主,“乞丐與小兒”又是怎麼出現的?難道不應該是平民百姓來哭喪嗎?

    歷史上的宋仁宗是個平庸的皇帝。

    他唯一值得稱道的“政績”,就是寬容士大夫。但這並不值得吹捧,因為士大夫恰恰是宋朝的沉痾痼疾。

    士大夫階層的貪婪,成為宋朝的國家蛀蟲,腐蝕掉了宋朝的國力。對這些人過度寬容,只能說明宋仁宗沒有本事。

    拿慶曆新政來說,范仲淹想要改革“三冗三費”,這觸及了士大夫階層的利益,宋仁宗害怕,居然罷免了范仲淹的參知政事,改革只持續了一年就結束了。

    由於對士大夫軟弱無能,所以士大夫當然喜歡啊,自然要給他最高的讚美,要在史書中不遺餘力地讚美這位平庸之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判斷網站已更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