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21 # 青年論

    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是明粉,太祖威武,七徵蒙元,五伐漠北;天京保衛戰時更是留下“天子守國門,君臣死社稷”的美談。我們對此慷慨激昂,憧憬不已,然而即便如此,當崇禎在煤山的一顆歪脖子樹上自縊而亡時,我們又會深思:明亡當真無解?

    縱然天災肆虐

    遇上“小冰期”是明朝滅亡原因的普遍觀點。總結一下:當時北方大旱,陝西、山西和河北等多地由於大旱而導致農民收成不好,下層百姓吃不飽活不了,加之李自成在裁撤驛站中被迫下崗,由此進一步加重農民起義,清軍方面早已按捺不住,多重因素下,明朝不堪重負,頃刻王朝土崩瓦解。那麼明亡當真如此嗎?筆者持保留意見。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這句話我們都不陌生,明朝時期幾乎全世界產的一半白銀都流入了中國,按理說明朝應該是最為強大的國家,然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白銀作為一種金屬貨幣,其在中國的法定官方貨幣地位是在明朝確立的,準確地來說就是張居正的“一條鞭”法,使用白銀計稅從政府層面確立了白銀的法定貨幣地位。此前社會流通的主要是銅幣,因此我們看到的很多秦漢唐宋時期的電視劇動不動就用白銀買單完全是瞎扯。

    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中國並不是主要產銀國,如何滿足社會貨幣需求呢?答案是新航路的開闢。1488年,葡萄牙人迪亞士率領船隊抵達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1492年,義大利人哥倫布再西班牙王室支援下開闢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1498年,達伽馬在葡萄牙王室支援下開闢歐洲從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葡萄牙人麥哲倫更是在1519~1522年間完成環球旅行。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個國家在這個時期獲得暴利,大量黃金白銀流入。然而這兩個老牌封建強國並未能用這筆財富投入再生產,而是選擇揮霍一空。由於中國的絲綢、瓷器和茶葉在歐洲極為暢銷,不可避免地使得當時的明朝成為這些白銀的主要流入地,尤其是隆慶開關之後,讓中國賺走當時世界開採的三分之一白銀。福禍相依,也正是白銀的流入釀成一場大危機。

    封建社會很難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財政貨幣政策,而明代的財政稅收制度更是和民間經濟的發展嚴重脫節。明朝政府沒有準備金的意識,這也是寶鈔和銅錢迅速貶值的原因,白銀的來源主要依靠對外貿易,結果中國患上“白銀依賴症”。這種危險體現在一旦國際出現動盪,必然引發國內社會危機。歷史總是喜歡開各種玩笑的,1588年傳統大國西班牙與正在崛起的英國爆發戰爭,結果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全軍覆沒,海路進一步被“海上馬車伕”荷蘭所壟斷。於是到了崇禎年間,原先一年內有60多艘貨輪運送白銀到中國,現在卻驟減到6到7艘,白銀供應量大大減少,崇禎遇上了通貨緊縮。用白銀計稅需要先將糧食兌換成白銀,但白銀升值後,原先的一石糧食換一兩白銀變成一石糧食換半兩白銀。於是農民為了完成納稅就需要繳納更多的糧食,從而大大加重其負擔,這樣一來農民無法繳足賦稅,政府財政收入大大減少。

    天不遂人願

    加之遇上北方大旱,流民四起,曾經勉強維持的生活也難以為繼,也因此李自成、張獻忠之流一呼百應。但農民起義這個事在各個朝代都有,宋朝更是典型,從建國之初百姓便起義不斷,也沒造成亡國災難,所以也不能全然歸咎於農民起義和清軍的崛起,國家沒錢才是最大的問題。若大明朝末期財政收入充足,軍餉補給源源不斷,又怎能讓李自成他們縱橫半個中國,以致一發不可收拾?也就更談不上讓努爾哈赤在關外鬧騰,進一步入主中原。清朝是幸運的,小冰期逐漸退去,17世紀中後期英國已然在朝著霸主的地位走去,國際社會對白銀的供應也慢慢恢復……

    總結

    明朝末年的困境當真不可解,這是橫向和縱向雙重因素下導致的結果,大明朝輝煌過,也曾衰落過,一個王朝走過三百多年已不算遺憾,畢竟這也是一個充滿傳奇的時代!

  • 22 # 西大橋下的說書匠

    必須無解,自嘉靖年間開始,明朝北方日患已經非常嚴重,後金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任君主的勵精圖治下, 漸漸強盛起來,開始不斷對於明朝進行侵擾。明朝內部剛剛結束宦官亂政的局面,大宦官魏忠賢死於崇禎皇帝之手,明朝政局重現洗牌,崇禎皇帝在這種情形下,之能一步步找尋出路。

    但是他在政改中出現了紕漏,他將明朝最後一位可以依賴的名將袁崇煥殺掉,使得明朝沒有可以在外帶兵的強將。等於自掘死路,而在明朝境內農名起義軍首領李自成趁機發難,舉旗反明,還有一個對於崇禎皇帝最打擊的事情就是自己賴於信任的大臣洪承疇歸順於皇太極,致使自己身邊的忠臣,越來越少,最終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也上吊自殺。因此看來,明朝末年的困局是無解的。

    下面筆者將集合歷史來闡述分析這個問題。

    圖一為皇太極,圖二為袁承煥,圖三為李自成,這三方都是決定明朝命運的三方勢力第一,明朝最後救命稻草袁承煥被崇禎皇帝無情殺害,崇禎皇帝自斷一臂,敗招中的敗招。

    我們都知道每個朝代都有一個戰神,或者兵神,漢代的是韓信,那麼明朝末年的就是袁承煥,袁承煥在寧遠保衛戰上,大敗努爾哈赤的後金大軍,使得他名震明廷,成為了當時朝廷的紅人。

    在錦州之戰上,袁承煥以4000鐵騎大敗努爾哈赤的繼任者皇太極率領的後金軍隊。使得袁承煥在面對兩任後金君主都是保持著勝利。

    但是後續袁承煥因為擅自斬殺毛文龍,後續又被朝中的魏忠賢餘黨王永光,高捷等人彈劾,說他悖逆之心,和皇太極有勾結,而朝中的大臣們也紛紛站隊,攻擊袁承煥,使得崇禎皇帝對他們的彈劾信以為真,以擅自與後金議和,擅殺毛文龍兩條罪名,定袁承煥死罪,就這樣袁承煥被處以極刑,家裡人也被流放。

    《明史·袁崇煥傳》:魏忠賢遺黨王永光、高捷、袁弘勳、史褷輩謀興大獄,為逆黨報仇,見崇煥下吏,遂以擅主和議、專戮大帥二事為兩人罪。捷首疏力攻,褷、弘勳繼之,必欲並誅龍錫。法司坐崇煥謀叛,龍錫亦論死。三年八月,遂磔崇煥於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煥無子,家亦無餘貲,天下冤之。

    崇禎皇帝作為一個自認為是一個明君的皇帝,卻不能自己查實這件事情,致使明朝末年最大的冤案在他的手上誕生,袁承煥死了,崇禎皇帝的好日子也到頭了。

    圖一,前腳還是大將軍的袁承煥,圖二,後腳就成了階下囚第二,洪承疇投降滿清,開啟崇禎皇帝眾叛親離的局面。

    洪承疇是崇禎皇帝手下,比較有能力的大臣,當時,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後,國力軍力顯著提升,而明軍則經歷袁承煥時間風波後,沒有主心骨,即戰力一降再降,而作為文臣洪承疇被崇禎皇帝派去寧遠城,但是作為文臣的洪承疇隔行如隔山,帶兵他帶不好,結果, 他被清軍大敗,自己也被俘虜。

    而他的被俘虜,也拉開了明軍將領大規模投降清軍的序幕,錦州守將祖大壽率先出城投降皇太極,後續皇太極為了爭取洪承疇,對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最後在小細節上贏得了洪承疇的歸降之心。至此,洪承疇歸於滿清。成為滿臣。

    ”皇太極接受了范文程、張存仁等的意見,對洪承疇備加關照,恩遇禮厚 隔日(五月四日),皇太極親臨太廟,洪承疇立而不跪。皇太極噓寒問暖,見洪承疇衣服單薄,當即脫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疇的身上 五月初五日,洪承疇偕祖大壽等降將正式舉行了投降儀式,在皇太極面前俯首稱臣。

    讓人可笑的是,這邊的崇禎皇帝還在為洪承疇悼念,當他聽到洪承疇降清的時候,他是無法想通的,他認為最不可投降滿清的人,卻為滿清效勞了,使他顯得很沮喪,很痛苦,崇禎皇帝害怕這個事情傳出去,影響軍心,便沒有張揚出去。

    圖一為洪承疇投降滿清的故事圖,圖二為祖大壽開城投降滿清第三,李自成崛起,農名起義軍攻入北京城,崇禎皇帝了結餘生。

    當時,李自成趁著中原災害嚴重,社會階級矛盾尖銳,明軍主力在山海關一代布放,適時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迎合貧苦老百姓,使得自己人馬發展到百萬人數。他先擊敗孫專庭的主力,然後拿下北京的門戶居庸關,使得北京城無險可守,成為孤城。

    這個時候的崇禎皇帝如坐針氈,食不下咽,沒手鬥了,問計於群臣,百官莫口,這個時候的崇禎皇帝在開始懷念袁承煥,但是由於他的疑心太重,使得良將被自己殺害,自己自掘墳墓,這樣的一位忠臣,被處死以後,還有誰敢為崇禎皇帝一戰,為保衛大明王朝一戰那,所以,崇禎皇帝的大明劫始於袁承煥被殺。

    最終崇禎皇帝在景山上吊自殺,他前腳剛上吊,他的城門就被明朝的官員開啟,迎接李自成去了,崇禎皇帝曾經自比為賢君,最終這個下場,可悲可泣。後續,李自成與清軍展開激戰,高傲的李自成在清兵騎兵的掩殺下,逐漸敗下陣來,未能在起,清軍趁機佔領北京,奪取全國政權,至此,大明王朝被清朝所取代。

    圖一為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圖二為崇禎皇帝上吊自盡,成為亡國之君

    綜合上述:明朝末年的困境是無解的,早在崇禎皇帝對於袁承煥無情的斬殺下,就已經成定局了,戰亂不斷,斬殺名將,自古都是禍端的開始。而崇禎皇帝只是將禍端擴大化了,在李自成和滿清的聯合絞殺下,明朝的困境已然是一個死局。用我們下象棋的一句術語就是無解。

  • 23 # 近似無限透明的藍1314

    無解 明朝末年,經濟上由於連年徵遼,費用鉅萬,再加上經過幾百年的繁衍,大明皇族枝繁葉茂,佔有了國家大量的土地和財富,這所有的一切都被強加在早已不堪重負的百姓頭上 。政治上,看似崇禎上臺誅殺了宦官頭子魏忠賢大快人心,可是也因此打破了權利制衡,東林黨人一支獨大架空了皇權。軍事上,衛所制名存實亡,軍隊已經沒有什麼戰鬥力了,而最具戰鬥力的部隊,都是各將領自己的家丁,遇見正規的硬仗,每個將領都在盤算自己的小九九,為儲存實力各種藉口推諉。萬曆薩爾滸之戰,十二萬明軍對六萬清軍,居然兵分五六路,讓人家五天之內連破三路,損失五萬多人。孫傳庭 熊廷弼 袁崇煥 一個個大明脊樑,不是廢棄不用就是給冤殺。大明依仗的那些皇族重臣,親族內戚,李自成都殺到家門口了,軍隊無餉,他們還抱著錢罐子做捨命不捨財狀。最後只剩下江南半壁,不想辦法同仇敵愾,還要死爭誰是正統正支,誰的合法性最高,抗清一逃千里,內鬥誰都不慫。大明的覆滅,不僅僅是某一方面的得失勝敗,千瘡百孔的飄搖帝國,不是出幾個忠臣良將就能起死回生的!

  • 24 # 天宇的文史情懷

    這個問題問得好,我就說說我的看法。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明朝是內憂外患,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外有滿清虎視眈眈,而明朝末代皇帝崇禎雖然也想勵精圖治,但是終究無力迴天,最後被李自成打進北京,明朝滅亡,但是最可氣的李自成也沒收住江山,最後便宜了滿清那麼明朝末年就真的無力迴天了嗎?做為歷史愛好者我想明朝是有機會的,但是可惜好好的一副牌打爛了。

    在關外滿清崛起李自成起義時。明朝那時實際還有想當的實力,即使冤殺了袁崇煥,但是局勢還沒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這時候就看崇禎的能力了,可崇禎實在不行,根本不是當皇帝的料。

    我認為這時候崇禎應該主動和滿清談和,因為那時滿清還沒有入主中原的想法,滿清當時就和歷史上的匈奴差不多,每次入關只想著燒殺搶掠,這樣的敵人其實好對付,比如北宋時也打不過契丹人建的遼國,宋真宗不得已和遼國簽訂了檀淵之盟,表面上看也挺屈辱,可很有效啊,因為檀淵之盟給北宋贏得了時間,幾十年的和平時期熬死了一代女中豪傑蕭太后,也熬老了遼國最能打的一代將士,最後倒是北宋聯合金滅了遼。別說宋朝這樣做,就是一代天驕李世民不也向突厥低過頭嗎,做為皇帝為了江山黎民就得能屈能伸,可崇禎不行差太遠了,對外打不過滿清,對內鎮壓不了李自成起義,最後局勢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假設崇禎同意對滿清談和,在當時應該可以。那時滿清人口稀少,是經不起長期戰爭消耗的,如果崇禎同意對滿清和親,再給量金錢糧食等,只需十年時間就能熬死努爾哈赤,到時在想法挑撥離間滿清皇子們的關係。讓他們自相殘殺,那滿清邊患問題就解決了。

    只要和滿清達成和平協議,那李自成張獻忠部就好打了,可惜崇禎不會轉彎,白白丟了江山。

  • 25 # 芒橙枸

    如果崇禎能真的放下面子,和滿清和談,大明的天下還有得救!

    大家都在說剛明,就是明朝的這個剛要了明朝的命!明朝從異族手裡奪回了漢家的天下,所以就特別在乎和北方遊牧民族的關係處理!就算是打得頭破血流,嘉峪關以西全部放棄,山海關外全部放棄,就是不談和,感覺所有人都在憋著一股氣!

    明朝計程車夫和當權者不太像漢唐的君主,漢唐的君主很務實,自己虛弱的時候,該和談,和談,該和親,和親,不太要面子,然後等哪天力量積攢的差不多的時候,對著北方少數民族當頭就是一刀!

    但是明朝的這股子氣,我估摸著是朱棣帶來的,因為朱元璋弱小的時候還向元朝稱過臣,但是朱棣當家作主之後都城搬到北京,過兩三年就去草原上鍛鍊下身體,砍砍人!兇殘的很!

    所以,如果崇禎那會真的能放下身段,給皇太極個郡王坐坐,然後回頭把李自成他們收拾了,明朝有幾次幾乎已經把李自成收拾了,可惜了!然後休養生息幾年,回頭就可以把皇太極給滅了!大明天下重歸一統!

    可以了,崇禎不適合做皇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小心弄壞室友3萬多的耳機該怎麼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