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ove舞的小阿蝶
-
2 # 智慧量化木子
在理
你對父母的牽掛 會讓你常常回家 就算無法天天陪伴 也會在節假日等抽時間陪伴
家不是一座房子 不是一個城市 有爸媽的地方就是家
成年後 不管家裡的兄弟姐妹小時候關係多好 長大之後有了自己的家庭之後 重心肯定會偏移 而父母就是紐帶 將姐妹們綁在一起
本回答來自鼎昂智慧量化專研者 木子
-
3 # 擅長情感領域創作
此話有理,父母在家在,姊妹情誼在,每年都能在父母那裡團聚,父母不在,各自為家團聚機會少,親情就慢慢的淡了。
-
4 # 使用者9892587884323張
沒有理,我有父母和公婆,我一直在外打工,我不遠行,守著三畝地能生活的下去嗎,都不夠交兒子讀書的房租費,我不掙錢拿什麼孝敬父母,我沒有錢,父母生病能住院嗎?
至於兄弟姐妹,各有各的家,都在忙於生計,親情總是親情,也是需要聯絡的。
人活著儘量不要給誰去添麻煩,親人們都好大家才開心。
-
5 # 熱點姐姐
太在理了,這個世上只有父母真心希望你過得好,他們不求回報,當他們不在的時候還給你留下了,這世間唯一和你有同樣血緣關係的人,這種感情這種關係獨一無二
-
6 # 天地知我心
這是一句古訓,也是一種品德!
但在當今的社會里要分情況來對待,必須的、沒辦法的…即使遠行…父母和兄弟姐妹也應該都能理解!
只要你無論身在何方別忘了交流、溝通,別忘了那份愛和親情即可!
-
7 # 賴皮與狗
父母在不遠行,是父母年齡大了,多留在身邊陪陪他們,萬一有個三長兩短頭疼腦熱的也好照顧。
父母在,家就在。我很贊同這句話,人總離不開生老病死,不管什麼時候回家,都能親切的叫一聲爸媽,這是多幸福的事,可嘆子欲養而親不待!
父母在,姐妹情意在。有父母在姐妹兄弟就會常常聚在一起,父母離開了相對會來往少了,也沒有父母在的時候那麼親密了!
-
8 # Holle喂
我認為,這句話說的有理。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這是孔子所說的話,表明孔子既強調子女應奉養並孝敬父母,但又不反對一個人在有了正當明確的目標時外出去奮鬥。所為有“方”,指的是,讓父母知道你去的地方,讓父母安心。
畢淑敏老師曾在《孝心無價》中寫到: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長大後的我們與父母漸漸遠離。不管是求學,還是在外工作,若是遇到邁不過去的坎兒,只要想到在家的父母心中總會溫暖下來,還會覺得有一個依靠在等著你。我們也就有安全感,因為在這個世上總會有兩個人惦念著你。
可是這句話的後半句才是精華所在,“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父母在的時候,我們永遠是他們眼中的孩子,可是父母如果走了,身為人子的我們要怎麼面對接下來的人生呢?我們會不會在某個瞬間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呢?不管多苦多累,都沒有一個再棲息的港灣了,聽來頗有幾分傷感之意,令人潸然淚下。
就好像父母在,不遠遊一樣,每個人都想要到大城市中去發展奮鬥,只是時間催人老。我們長大了,父母也就老了,回過頭來看會發現他們頭上不知何時增添了幾根白髮。只是在父母心中,不管我們多大,都是一個孩子,所以心中總有一個溫暖的港灣。可是終有一天父母會離開我們,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趁著現在,趁著父母尚健在,為人子女多給家裡帶個電話,常回家看看。對於父母來說,他們要的不多,有時候可能就是一份陪伴。恰恰這已經成為了最奢侈的東西,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在時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了人生飄零隻剩下歸途。
父母在,姐妹情誼在,亦有道理。
父母是兄弟姐妹的感情聯絡中心,父母去世沒了主心骨。
父母在家就在,
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就成親戚了,
親戚之間的生活太大,漸漸拉開了感情距離,所以父母是兄弟姐妹的紐帶。
-
9 # 識字漁夫
“父母在,不遠行。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在,姐妹情誼在。”這句話很在理。
首先說,父母在,不遠行。這句話出自孔夫子的《論語》,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意思就是說父母健在時,儘量不去外地,如果去了,告訴父母為何去,去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回來,並且安排好父母。
其次說,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家是避風的港灣,無論你在哪裡,處於各種境地,家都是內心深處最溫暖的地方,父母永遠是最愛我們的,有父母再的家永遠是你最累最困難時想去的地方,叫一聲爸媽能有人回答,比什麼都好。
最後說,父母在,姐妹情誼在。隨著年齡長大,兄弟姐妹都去各自生活,但是父母在世時,逢年過節,節假日我們都會回家,在家相聚。雖然平時有電話影片,工作後但是真正的見面卻少之又少。而父母不在了,家也就不在了,回家也就變得越來越模糊了。
父母健在時,無論你在哪裡,生活如何,都應該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說說話。一輩子不長,切莫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時,再追悔莫及。就像歌曲裡唱的“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總操心,就換個平平安安,”。
-
10 # 沭雨
非常願意回答這個話題。
中華民族是個情感深後的民族,有關孝敬父母的故事很多很多。
我說說我們家的故事吧,我的老家生活在北方一箇中等城市,我家姊妹四個(兩個男,兩女)。
父親是抗美援朝的老兵,曾榮立過很多戰功,部隊裡成長、部隊裡入黨,後來因傷復員。
父親在地方工作,是從鄉武裝部長幹起。
六,七十年代的幹部,都是舍家舍業的工作,父親也是。
1967――1977年,也是父親最輝煌的時代。父親的先進事蹟,經常在報刊上出現。
1967年,父親榮獲遼寧省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
進入80年代,父親離休在家了。可是我們姊妹四個也長大了。哥哥早年考上大學離開了家,姐姐也工作嫁人走了。只有小妹留在了本地,我也在西南定居了。
父母在,不遠行。這句話在古代還是能做到的。放到現在真是讓我們心痛又無耐。
現在,父母在姐姐家。做為兒子的,我和我的哥哥,心裡還是有些愧疚的。
之前,也嘗試著接過父母來南方生活,老人都是有自已的考量。
首先,水土、生活習慣還有生活的圈子,,,
所以,姊妹幾個,經常約在一起或每個家庭穿插,在不同吋間斷回家。
這樣也是免,父母的孤獨或想念子孫。
在這裡也深深體會到: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在兄弟姐妹的感情愈深。
-
11 # 文意蘭心
時代不斷髮展的今天,很多古話已經不能適應現在,所以這句話應該要分幾段來分析。
第一句是,父母在不遠行。以前交通非常不方便,一旦離開的話很少都能回去,也沒有可以微信啊,影片啊,電話呀,一家人可以可以隨時的溝通,父母生病了也不能及時的陪伴,所以就總結了這句父母在不遠行,但是現在的社會交通非常發達,年輕人去的地方,如果他想把父母帶過去的話,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並且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需要父母的支援,幫忙帶孩子之類的,父母親生病了,年輕人在身邊也方便照顧,所以說父母在不遠行這句話,在現在的意義上已經不如以前那麼有道理了。
第二句父母在,家就在這句話說的特別有道理。人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父母在的時候,你會知道自己是有爸爸媽媽的人,你知道你在這個世界上不孤單,你知道不管遇到了什麼挫折,只要回頭爸爸媽媽就在那裡等你,看你,擁抱你。就算全世界都放棄你,你爸爸媽媽不會,你會覺得有一個港灣,那個港灣始終只為你開放。一旦父母離開了,你回頭再也看不到那個港灣,沒有燈塔,沒有人為你指引回家的路,你就是一個很孤單的人,只能往前看,走多遠都是一個人,所以這句話不管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有道理的,只要人會有孤單的感覺,只要人還需要親情,它就是有道理的。
第三。父母在,姐妹情誼在。父母像是一個紐帶,姐姐看回家看父母,妹妹回家看父母,她們中間總會有交集,過年的時候大家可以在父母的家裡團聚。人和人之間,並不是因為你是姐妹就一定會有情義,人和人最大的情意是因為往來,就像很多宮鬥劇裡面寫的,見面三分情。父母在姐妹情誼在,是因為父母在,增加姐妹之間見面的機會。所以即便父母不在了,姐妹之間還是經常有往來,抬頭不見低頭見,或者有高興的事兒不開心的事,大家都可以隨時的說一說,有困難的時候互相幫助,那麼這種情意就會永遠存在下去。所以說這句話不是完全有道理,姐妹之間的情誼不是因為父母在,而是因為,常見面。
所以對這句話應該分段分析,不管怎麼分析,孝敬父母,珍惜姐妹之情,是最應該做的。
-
12 # 打工女人5
任何事都有正反兩面,就這句話來說,如果站在父母的角度考慮,確實是對的,父母把我們養大不容易,我們得陪他們盡孝道,話又反過來說,就當今這個社會形式,我們能無動於衷的守著父母嗎?孝順父母沒毛病,如果沒有經濟基礎,父母真的吃糠咽菜也高興嗎?那我們的孩子呢?
其實我們做到的不是不能遠行,而是 儘可能的多會回家看看父母,給他們一些物質上的保障,就現在這個形式,為了回報父母我們得遠行!其實現在的遠行是一種趨勢,父母都會理解的。
只有父母在,兄弟姐妹們的感情才更深厚,父母如果不在了,那種血濃於水的親情真的變得淡薄了,父母是我們的根啊,只有他們在我們才有老家,才有不遠萬里回家的衝動!
-
13 # 栗子話語
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親情永不變
父母在,不遠行以前交通不發達,資訊傳遞不夠及時。孩子為了尋生活,踏上背井離鄉的道路,背上的行囊,裝的都是滿滿的父母的叮囑,父母的愛,父母的不捨。
父母會心繫遠行的孩子,擔憂孩子的生活起居,害怕孩子吃苦受累。遠在他鄉的孩子掛念父母的身體狀況不能及時回到身邊照看而感到愧疚。可是,魚和熊掌豈能兼得。
現在交通便利了,通訊技術發達了,一班飛機就可以回到家鄉,一個影片就能看到對方的笑容。社會要進步,需要各種人才,不遠行是不可能的。孩子要實現自己的抱負,就不要固執的把他栓在身邊,生病有國家有醫保。只希望過年過節,孩子能多回家吃頓飯,陪父母嘮叨嘮叨。
父母在,家就在我們是父母的延續,父母在,我們就還是孩子,還可以跟父母撒嬌。什麼事情父母都可以包容我們,他們的愛就是無私的,純粹的,所以是最珍貴的。父母就是我們的避風港,父母在,回家就是一種期盼,一種幸福。珍惜父母還在的日子,珍惜我們的港灣。
父母在,姐妹情誼在我不清楚其他家庭的兄弟姐妹是怎樣的情誼,但是我家的三姐弟真的很好。因為年齡相差不大,也有很多共同話題,小時候也是一路吃苦過來,所以我們很珍惜這段姐弟緣。沒有想過父母不在了,我們會是什麼狀況,因為父母給的愛都是同樣多,我們是很和諧的家庭。
感謝父母賜予我們生命,感恩命運讓我們一家五口“相遇”。
父母在,可遠行,只要能時常回家看看他們。父母在,家就在,因為家是維繫我們的愛和親情的紐扣。父母在,姐妹情誼在,都是爸媽的寶貝,都是爸媽永遠的孩子。希望爸媽不在的時候,姐妹情誼不能斷,不要讓父母的孩子孤獨下去而要相互取暖。
珍惜現在,珍惜父母的愛和姐妹的情誼。
-
14 # 六月的枝繁葉茂
父母在,不遠行。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在,姐妹情誼就在,我覺得是很有道理的。
父母在,家就在。有父母的地方就有家!小時候父母是我們的依靠,背靠大樹,為我們遮風擋雨。長大了,受了委屈,難受了,父母就是我們的避風港,讓我們有地方舔舐傷口。父母在,不遠行。隨著你的年歲增長,父母在漸漸變老,頭髮花白,脊背佝僂。作為一個遠嫁的女兒,我深有體會遠隔千山,天塹不可變通途。你會因為生活,工作,子女等等問題,讓你不能及時陪伴在父母身邊。就是簡簡單單的幾天一次的見面問候,擁抱你都做不到!父母在,不遠行,陪著父母慢慢變老,陪著他們絮絮叨叨,變成他們的溫暖港灣,這就是幸福。父母在,姐妹情誼在。兄弟姐妹長大後,逐漸有了自己的生活,愛人,孩子。各自有各自的圈子,很多時候沒有時間交集和互動。可是父母在,大家就有一個共同的家,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在這個家見面,交談,溝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父母就是兄弟姐妹的紐帶,切不斷,擱不下。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短短一生,珍惜時光,陪伴父母,不留遺憾!
-
15 # 杏子情抒
對於您說的這句話,有些我是認同的,有一些我卻有不同的看法,接下來我就談談我的觀點和理解。
首先“父母在,不遠行。”這句話我認為是不在理的,因為對於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來說已經不適用了新一代年輕人是社會發展的動力,萬千世界,擁有屬於你的機遇,何必屈於那一畝三分地呢?年輕人就該闖蕩一番。父母在家裡,你去外面打拼並不矛盾呀,現在有個手機和網路,無論多遠都只是螢幕裡外的距離而已。
只要有心,忙裡偷閒給爸媽打個電話,問候一下爸媽,說一下自己的近況,難道不幸福嗎?就算隔著千山萬水,父母也能真切感受得到你的關心,他們心裡會更加高興。
因為父母在,不遠行的人又有多少可以讓父母安享晚年的呢?所以,關鍵的不是地理上距離,而是心靈上的距離。
其次就是“父母在,家就在。”這句可以說是真理無論是現在單身還是以後組建了新的家庭,你都會發現,有父母的家更有歸屬感,媽媽的懷抱是最溫暖的,爸爸的臂彎是最安全的。他們所給予我們的愛是無可比擬的。所有的父母都是偉大的,他們用後半生為我們打造了一個充滿愛的避風港,父母在家就還在。
“父母在,姐妹情誼就在。”這句我是認為是在理的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麼看這種現象的,在我看來,父母的的確確是兄弟姐妹維持和平相處的槓桿。我的鄰居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城裡工作,小兒子在家裡搞副業,老人還在的時候,就是小兒子在家照顧老人吃喝,大兒子給老人生活費,一直都是這樣的相處模式。後來,打破這一平衡的是老人中風去世了,兩個兒子就開始互相爭鬥,又鬧分地,又鬧分家的。反正搞得好難看,而且只是在老人走後沒多久。所以說,在兄弟姐妹這種關係中,父母的角色是很重要的。
縱使身在千里,愛永遠在心裡,父母在,家就在。
-
16 # 國安民富
我認為這句話具有一定的道理。它強調:如果父母還活著,已長大成人的兒女就不要遠離父母,而應該陪伴父母、贍養父母,以免將來留下遺憾;父母住在哪兒,哪兒就是兒女的家,要“常回家看看”,就像樹的枝葉永遠都不離開主幹和根部一樣;只要父母健在,姐妹手足情深,否則“分家如拆戶、拆戶兩家人”,彼此之間就是親戚關係,不再是一家人。這句話緊緊圍繞“父母“二字,告誡兒女,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要忘記手足之間的情誼。它既涉及到家庭倫理又體現傳統美德。然而,這句話在某些方面的觀點又不符合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具有一定的侷限性。譬如,如今每年大量農民工進城或出國務工,已成為勢不可擋的潮流和趨勢。僅靠耕種幾畝田地的收入,已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活開支。“父母在,不遠行”,行嗎?不行!已長大成人的兒女為了維持全家人的生活,只能背井離鄉、遠離父母到外地謀生。如果已經結婚生子,還要將小孩留在家裡由父母照料,留在老家的父母和孩子被稱為“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此外,有的家庭父母去世早,年長的哥哥或姐姐將弟弟或妹妹撫養長大,是不是“父母在,姐妹情誼在”,而父母不在,姐妹或兄弟之間就沒了情誼,成為兩家人呢?顯然不是。“長兄為父”、“長嫂為母”、“長姐亦為母”,已長大成人的妹妹或弟弟會把姐姐或哥哥永遠當作母親或父親一樣看待。姐姐在哪兒,家就在哪兒;哥哥在哪兒,家就在哪兒。我們中國人歷代重視親情、知恩圖報,不講情誼、反目成仇的人畢竟極少。
-
17 # 亻白233
我認同這句話。有家人的地方才是家,沒有家人的地方只是一座房子而已。
對於兄弟姊妹,正是由於父母的關係,才使得你們有了聯絡,父母是兄弟姐妹之間的樞紐和橋樑,小時候父母撫養孩子,長大後孩子贍養老人。
-
18 # 何先學
父母在,不遠行.這話在古代是有道理的,但在如今恐怕不行。兒女為了實現自我價值,謀取更好生活,如果前途在遠方,又豈能守在家門口呢?加上現在交通便捷,遠行也不過是朝發夕至。但後一句很有道理: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世了,回去只能做客。
-
19 # 踏著夕陽去採風
父母在,不遠行;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在,姐妹情誼在.....
每當聽到有人講這句話的時候,我都會湊上去,想聽聽;每當讀到此句的時候,就想到老爸那燦爛的臉,老媽那噴香的菜.....
老爸、老媽,你們放心吧!我們兄妹挺好的,因為有你們,我們懂得什麼是孝;因為有你們,我們倍加珍惜家的味道;因為有你們,我們會永遠珍藏兄妹親情......
題目:親情這個名字,從未缺習
父母在,不遠行。此句讀來如此的親切,因為有好多年,沒有叫上爸媽這樣親切的名字。老爸走的早,那年才66歲,兒女們的日子也剛剛好起來了,從那以後,就沒有叫上你那麼偉大的名字,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沒有到墓地給您和老媽送上鮮花,相信我那老父親,好母親,一定會理解你們兒女的心情......
老爸、老媽,剛才忘和您們二老彙報了。今年的疫情是百年不遇,且是世界性的。這也是我今年沒給你二老送上鮮花的主要原因。所以,老兒子,就在清明節的前一天,我找個僻靜的銜口,給你們送點錢,陪你們嘮嘮嗑......
老爸,你知道嗎?三年前,我的媽媽離開他的親愛的孩子們,離開她還沒活夠的美麗世界,時至今日,仍然是兒子的痛,更是我們兄妹永遠解不開的心結
因為我們兄妹都出生60年代,在那個年代,我們沒有像大部份孩子那樣,穿打補丁衣服;沒有像其它孩子那樣去撿煤渣;沒有像別的孩子那樣,一天只能聽到爸媽吵架的聲音......
可以說,我們是那個時代幸運兒。
因為我們有美好的童年。
所以,父母在,不遠行。此句,我認為其實道出了人生真諦:做為一個孩子,擁有一個好父母是多麼重要。而我們兄弟姐妹又是多麼幸運呢!這輩子,做你的兒女真的沒做夠。
爸爸、媽媽。父母在,不遠行,你的兒女們都記在心裡,化作行動,而你們卻遠行了——
父母在,家就在。老爸再跟你聊一下咱家老屋的事,這件事我老媽知道。就是四年前,咱家那個位於市郊那幢平房,動遷了。當時動遷辦給了咱家200平方米,因為這件事二哥、二嫂特意從海南飛了回來。在哥嫂回來之前,我就和老媽商量如何分配這200平米房子的事?不能像有的人家,鬧到法院,兄弟姐妹斷交的地步。有的兄妹,房子到手了,可兄妹之情,沒有了——我認為這也是人間悲劇。
這裡我多說一句,因為老爸去世近20年了,我老媽始終是我照顧,可能是因為我從小脾氣和順,媽媽特別喜歡我的緣故吧!
後來,我又給老媽在市區主幹道旁,買了一個80多平的樓房,好讓老媽頤養天年,這樣,兄弟姐妹都安心了多好。
記得老媽說——老兒子,委曲你了!當時,我說,老媽沒事呀!只要我們兄妹情誼在,還像小時候那樣,整天粘在一起多好。
最後,在我和二哥協商下,經倆個妹妹同意,順利辦完了最後一道手續。老爸,只是你老兒子瞞著小芳多交了5萬多元,到現在她都不知道,那是為了這個家的和諧呀,為了兄妹情誼呀!這件事,我到現在都不後悔......,從此,化解房子的矛盾,解除老媽煩惱,兄妹之情更加醇厚——
二老雖已不在了,但兄妹情在,家還在......,這更是老爸、老媽希望看到的!
老爸、老媽,近幾年,我和兩個妹妹年年旅遊,去年去山東,今年準備去蘇州、杭州。看疫情的情況,時間沒有確定下來,到時候再告訴你們,好嗎?
因為親情這個名字,
你們的兒女們從未缺失......
-
20 # H0ngying
當父母老了,身體變差,小毛小病多了肯定希望兒女們在身邊,但是父母又得考慮兒女們的工作生活,總說自己過得很好,父母在親情在,父母無就連親生的兄弟姐妹都變得好冷漠,當然這也取決於原來家庭的觀念教育
回覆列表
不全在理!父母在,你就可以像個孩子,體會回到家的溫暖與囉嗦叮嚀!父母是個更好的情感紐帶,任何感情都是需要用心經營的!珍惜身邊所有愛你的人!因為真貴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