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徐小稀

    我覺得挺對的,很多家庭都是這樣的,父母在的時候嫁出去的女兒會逢年過節的都會回家一趟,姐妹也會相約一起回家看父母。如果父母不在了的話,就覺得回不回孃家也沒那麼重要了。

    父母在,家就在,姐妹情也在。為什麼這樣說呢?小時候外公外婆還在世的時候,我媽媽每年回家過年都是年前去一次,年後去一次,等到要出去上班了還會再去一次。我問媽媽為什麼要去那麼多次?我媽說:你外公外婆還在,那裡有我的兄弟姐妹,那也是媽媽另一個完整的家。媽媽回去呢,也就像媽媽每年回家過年一樣,你們會想媽媽,那媽媽也想媽媽呀。

    三年前,萬物復甦的季節,外公也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隨之而來的就是母親會孃家的頻率也也減少了。我問媽媽,這是為什麼,媽媽說:兄弟姐妹們也都有自己的小家,有自己的兒女,兒女們又跟別人組成了新的家庭,所以他們的心大多都在如何維繫自己與兒女的新家庭了。

  • 22 # 維蘇維火山

    古人說,父母在,不遠遊。那是古時候,都在家種地遠遊出去幹什麼?現在的社會,不遠遊在家侍弄那一畝三分地能養活一家老小嗎?為了孩子上大學娶媳婦兒買樓房,一年四季在外面拼命掙錢,顧此失彼的,怠慢了爹孃,我想問問,哪一個在外打工的不想天天繞在爹孃膝下噓寒問暖?

    我們從上小學的時候開始,放了學進門第一句話,媽,我媽呢?媽我餓了。我們常常掛嘴邊兒的想家。事實上不就是想爸媽嗎?有媽的地方那才是家

    父母在的時候,即使再忙我們也隔三差五地往家跑,因為想家。特別是逢年過節,姐弟一個不落地齊刷刷地湊一堆兒,那個親熱勁兒啊!父母也是樂的不知說啥好了。父母沒了,我們再回去,屋還是那個屋,家還是那個家,可不再叫孃家了,那個家不是弟弟家就是哥哥家了。即使再重要的節日,因為沒了父母也顯得無所謂了,沒動力了,所以我們也就很難都遇到一起了,兄弟姐妹慢慢地變成了親戚,偶爾打個電話聯絡。

    父母不在了,我們不再願意回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睹物思人啊!一進院子看見那棵棗樹,就想起媽媽每年落棗的時候總是把長的最大最好的棗挑出來,給這個打完電話給那個打,快點兒回來吧軟了就不好吃了!看見飯桌,又看見了爸媽吃飯的樣子,看見沙發,又看見了爸媽坐那兒看電視的樣子……無論多久,家裡的每一個物件兒,都還留著爸媽的體溫!每一個物件兒,都會勾起我們對爸媽深深的想念,每回去一次,心情就會鬱悶好幾天。原來給了我們溫暖疼愛的家,沒了爸媽變成了傷心地兒!(圖一50年前我的母親)

  • 23 # 手心我心bxl版

    羅嗦不羅嗦?(感覺生活中,只要父母在,家就在,這句話對嗎?)如此改的話是不是短小精悍多了?以後要提問題的話,好好的向我取取經。

    對不起,我翹尾巴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感覺心直口快的熱心人不容易被理解?被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