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逸公子

    在漢末魏晉,稱呼大體分為下面四種,以諸葛亮為例

    1、稱名字:能稱諸葛亮為“亮”,一般是自稱或者是長輩在批評時才可以。

    2、稱姓:罵人的時度候會稱呼“姓”+”侮辱性的詞“ (諸葛村夫)

    3、稱字:好友,盟友稱“字”,有時還要知加“尊稱”。(孔明先生,孔明兄)

    4、稱號:晚輩、學生稱“號”+“尊稱”。(臥龍先生)

    所以朋友應該稱呼諸葛亮為,“孔明”。

  • 2 # 百勝軍節度使

    當然是孔明唄,歷史常識不懂,《三國演義》總看過吧?

    古代人直接叫別人姓名都是很失禮的,很不尊重別人,你管諸葛亮叫亮,諸葛亮很可能會覺得你在侮辱他。一般同輩相稱,都是叫對方的字的,比如玄德,孟德,子龍,雲長,孔明,而姓名一般是作為自己的自稱。

    新三國裡就是犯了這個錯誤,裡面的人把字當作擺設,像題主一樣直呼其名,非常不尊重人。

    難怪曹彰曹植不服曹丕,和他作對,光憑這樣一直侮辱自己,換我我也忍不了。

  • 3 # 安哥丿

    稱呼分很多種,生活中有長輩、同輩,晚輩,學生。

    1.稱名字:一般是自稱或者長輩批評時可以用

    2.稱字:好友、同輩或者盟友稱字,有時還有加尊稱

    3.稱號:晚輩、學生稱“號”+“尊稱”

  • 4 # 茅山散人

    古代名人組成由姓十名十字,諸葛亮,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號臥龍,生活中朋友們應稱他為孔明先生或臥龍先生,以示尊敬!

  • 5 # 史鑑之鏡

    這話說的,肯定是稱呼孔明先生了。諸葛孔明嘛。如果罵他,就是諸葛村夫啦什麼的,估計罵也罵不過。人家陣前罵死王朗呢

  • 6 # 人生苦中有樂

    諸葛亮在三國裡被稱呼大體分以下幾種:

    一,關係比較熟,但又對諸葛亮心存敬畏,不敢隨便開玩笑的人,大部分平時多敬稱諸葛先生,比如劉備、關羽、張飛,魯肅等文人;

    二,權貴文臣之間交談說到諸葛亮,一般以孔明較多;

    三,敵國武將和對諸葛亮不服氣的人多以諸葛村夫相稱;

    四,學生、晚輩,鄉里鄉親以及特別敬仰諸葛亮的人多以臥龍先生相稱。

    五,諸葛亮與外人談及自己多以亮來自稱。

  • 7 # 歷史微觀細說

    中國古人分名和字 ,在取名字時有學問,再稱呼時有講究,在使用時有規矩。試以諸葛亮為例解釋一二。

    首先、取名字時一般在家裡先取字,“字”這個字就是在家還未成年的孩子的意思,是一個會意字,所以女生未出嫁叫待字閨中 ,在家取的字有點類似於現在的小名。上學或者成年之後再取一個大名。當然也有名字一起取用的。名和字的取用一般是互相有關聯意思的詞語,如張飛字翼德,曹操字孟德 ,諸葛亮字孔明 等。

    其次、在稱呼上一般正規嚴肅場合稱呼大名,下級對上級自稱用名,如“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上級領導在顯示關懷下屬時親切稱呼字 ,如曹操稱呼關羽常用“雲長”字 ,一旦上級領導板著面孔叫大名時要麼是極其重大事情,要麼是嚴厲批評了。朋友之間和家人之間一般稱字。

    再次、在自己使用時也有區別 ,自稱一般用名錶示名錶示對對方的尊重,書面表達用名。家人之間朋友之間用字。

    這樣看來,朋友間一般稱呼諸葛亮是用“孔明兄”“孔明先生”等。總之名和字的使用看場合、關係、身份而定。

  • 8 # 甲申十七年

    古人如果叫對方名字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一般不太熟的要稱呼官職,稍微正式一點的場合要加上對方的姓,如果是上下級的話下級要稱呼對方“公”。

    如果是正式的場合,在官場稱呼對方“上官”,不在官場稱呼多方“長者”。

    要注意,“大人”這個稱呼在漢時期是專門指“父親”的,如果叫對方大人是一件非常荒謬的事。

    如果是熟人之間則稱呼“字”,“字”有依據“名”的意思順著起的,也有逆著起的。

    自己自稱要叫“名”或者“下官”、“小子”,如果自己叫自己的字也是非常荒謬的。

  • 9 # 大餅貓

    古人之間互相的稱呼,一般不會是直呼其名,因為這是非常沒有禮貌的一種行為,就好像在罵人一般,那“亮”這個字一般來說應該是諸葛亮的自稱,且應當用於公文文書或者是泛泛之交才用的自稱。

    先從根部看看,毋庸置疑,肯定是“諸葛亮”了,從生活和朋友這兩個緯度咱們來看看:

    1-生活,諸葛亮在襄陽隆中十年的隱居生活改造了他,塑造了他,從而結出了一顆神奇的果實,讓他有了比較有特色的生活特點。從生活環境和文化氛圍來看。諸葛亮是典型的“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與之往來的大部分都是了不起的名士,因為他隱居在此十年,其人的大名主要就是依靠其他名士的口碑傳播麼,他喜歡彈琴看書,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都有描述,簡單來說諸葛亮的生活一定是非常具備文化氣息的。

    2-雖然開始說朋友了,但不得不接著上面的環境繼續說,這種生活氛圍和其人的愛好與想法註定了他的圈子是怎樣的,但他真正的朋友有哪些人並沒有真正詳細的正式記載。咱們只能推一推,用排除法。首先諸葛亮的圈子一定是以襄陽為中心開始,逐漸順著蜀漢發現的軌跡而走的,因為這才符合人類先地理後社會的社交半徑。

    那麼最開始的劉關張為代表的蜀漢各位人物呢?準確說,不是,無論從記載還是猜測來看,不符合諸葛亮的生活狀態,更多都是關係很好的同事關係,劉備喊先生(敬重),關羽張飛喊軍師(尊重和工作關係),趙雲喊丞相(上下級和尊重)諸如此類很多可見。而翻一翻早期隆中的相識,龐德公和司馬徽等,所稱都為“孔明”,包括老丈人黃承彥都是叫“孔明”,再到聯吳抗曹時結下深厚友誼的魯肅魯子敬對諸葛亮的稱呼可見。

    作為諸葛亮的朋友在生活中對他的稱呼應該是“孔明”,為什麼起表字呢,不就是給人叫的麼。親密也應該是是孔明,但更更親密的不好說,照理說來應該不會太過分,因為沒聽過孔明有啥特殊………

    走過路過捧個場,幫小弟過個認證。

  • 10 # 煮酒論千秋

    這個問題要分兩個階段來看。以諸葛亮成年行冠禮為分界線。

    成年之前

    《禮記》記載:幼名,冠字。這是說古人小時候只有名,成年行冠禮之後取字。又“男子二十冠而字”,所以我們可以得出,諸葛亮二十歲之前,是隻有名,沒有字的,所以這個階段,稱呼他,只能叫諸葛亮或者亮。長輩親切點可以叫“亮兒”。

    成年之後

    成年之後,諸葛亮取字叫“孔明”。同時隨著名氣逐漸擴大,他也有了“臥龍”這樣的稱號。

    這時候諸葛亮的稱號就有所不同了。

    劉備三顧茅廬之時,稱呼的是“臥龍先生”。而與諸葛亮的好友,石廣元和孟公威也隨著劉備叫他為臥龍。

    同為諸葛亮好友的崔州平則叫他“孔明”。事實上古人成年之後,長輩和平輩大多數是叫字而不叫名的,因為名是小時候用的,成年後再叫就顯得不尊重人。而晚輩則還要加上先生,或者用“公”、“足下”這樣的敬稱。

    如諸葛亮舌戰群儒之時,江東人稱諸葛亮,有叫“公”的,有叫“孔明”的,孫權問計時稱他“足下”。

    而亮往往用於諸葛亮自謙,如《出師表》中即有“臣亮言”的話。

    還有就是敵對勢力,曹魏稱呼諸葛亮時是不叫孔明的,而是直呼諸葛亮,同時往往會加一個字首——敵酋。

    綜上,二十歲之前諸葛亮朋友叫他亮,二十歲之後叫他孔明。

  • 11 # 一夫壹歷史

    古代士人是不能稱呼他名字的。能稱呼他名字的只能是皇帝 父母和自己,比方諸葛亮自己說 臣亮 怎麼怎麼樣。別人只能稱呼他的字,孔明。如果是同宗兄弟間,可以稱呼他的排行,比方老二。同鄉的人可以稱呼他諸葛家老二。即使敵人也不能稱呼對方名字,那樣顯得自己太沒格局。比方馬超說 孟德殺我全家,而不說曹操殺我全家。

  • 12 # 頂天立地200812295

    諸葛亮,諸葛是姓,亮是名。我國古人認為,直呼其名是非常不禮貌的事情。因此,每個人都會有個另外的名字,就是字什麼。比如,劉備,字玄德。所以諸葛亮生活中,都是喊字,就是孔明

  • 13 # 美樹777

    三國演義時代的古人,完整稱呼,

    是:尊稱+姓+名+字

    比如:

    丞相,姓曹,名操,字孟德。

    皇叔,姓劉,名備,字玄德。

    臥龍先生,姓諸葛,名亮,字孔明。

    前面曹丞相,劉皇叔,臥龍先生,是尊稱,一般是對方的官職——丞相,或者引以為傲的身份——皇叔,或者對方的美譽—臥龍。

    尊稱一般在正式場合,客氣而又尊重。

    曹操叫劉備稱呼劉皇叔,劉備叫曹操為丞相。

    名,一般是長輩或者上司叫,或者自己表示自謙時叫。

    字,則是表示客氣或者親暱,比如劉備叫趙雲,一般叫他子龍。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職位軍師。

    平時,劉備和蜀漢將領統一稱呼尊為:軍師。

    龐統見他,會叫孔明。

    諸葛亮自己會說,亮——以為應當如何如何。

    文人雅士或者出世之人,則稱呼臥龍先生。

    至於諸葛亮生活上的朋友咋稱呼:

    入世的稱為軍師。

    出世的稱為臥龍先生。

    很少有人稱他孔明,更加沒人叫他亮

    (沒人敢這麼放肆[呲牙][呲牙][呲牙])。

  • 14 # 愛做夢的建設人

    諸葛亮,還有一個名字:孔明。平時他的朋友應該稱呼他為“孔明”,少數愛奉承之人會稱呼他為“臥龍先生”。“亮”是他在他人面前的自稱。

  • 15 # 笑看螞蟻搬家

    這個很有學問啊。

    大家都知道古代人除了姓名,還有字,還有號,當官的還有職位。在不同的場合要用到不同的稱呼。

    比如諸葛亮對劉備主君就要自稱“臣”,對兄弟平輩一般自稱“亮”,對下級小輩又是另一種自自稱了。

    別人稱呼諸葛亮,劉備和蜀國官員都可以稱“丞相”,好朋友可以稱“孔明先生”“諸葛先生”,還有的稱“臥龍先生”,敵人甚至可以罵“諸葛匹夫”等等。

    古人這麼多稱謂,可不是起著玩的,很有講究。

    生活中好友應該稱“孔明兄”吧。或者直呼“孔明”

  • 16 # 正道者言

    在東漢末年,有身份的人名字分為名和表字之分。

    如諸葛亮,字孔明。表字一般是對名的一個闡釋或者說是長輩對其期望,如“孔明”跟“亮”意思一樣。曹操,字孟德,“操”是至操守,品德高尚之意,所以表字“孟德”,孟是大的意思,也即是品德高尚。所以一般熟人之間稱呼都是稱呼表字,暗含陳讚美稱。

    當然稱呼表字,一般是地位相近,或者關係親密。

    地位懸殊,或者關係一般者一般稱官職之名。諸葛亮貴為丞相,百官之首,其他人當然稱呼其丞相,劉備為主君,可稱呼其孔明。

    其他官職一般都有對稱的稱呼。如一州之首的州牧或者刺史,一般稱呼“使君”或者以州之名稱呼。如“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這時的劉備身為豫州幕,所以曹操稱呼其“使君”。劉表任荊州牧,人稱為“劉荊州”。這些是官職明確,天下之人皆可稱之。

    還有些人地位尊崇,地位低的人不知道面對的是何職位,或者是對年紀大的尊稱,有個普遍的稱呼就是“公”。面對比自己地位高點的人稱呼其“姓+公”的方式肯定不會錯,如“諸葛公”。

    面對面直呼其名,只有三種情況,第一,血緣上的長輩對晚輩;第二,自稱以表自謙;第三,罵人!所以想稱呼諸葛亮為“亮”,你就等著找打吧!

  • 17 # 孤魂視界

    當然不是,古代人直接叫別人姓名和字都是很失禮的,顯得特不尊重別人,若你管諸葛亮叫亮,諸葛亮很可能會覺得你在侮辱他!一般同輩相稱,都是叫對方的字的,比如玄德,孟德,子龍,雲長,而姓名和字一般是作為自己的自稱,諸葛亮跟人對話介紹自己都是亮自謂的。他人尊稱諸葛亮都是叫孔明先生,諸葛先生,軍師這些。

  • 18 # 天意U2

    首先古代人有名,有字,如:諸葛亮,字孔明

    名字是偏向官方稱謂的,字比較偏向於口頭稱呼

    我們來看看各種不同關係的人都是怎麼稱呼諸葛亮的!

    劉備(朋友和上司)稱呼為:孔明啊……有何破敵之策

    關張趙(下屬)稱呼為:軍師……下命令吧

    龐統(生活中的朋友):孔明……你害死了周瑜還來弔孝

    周瑜(不熟悉的人):諸葛亮,諸葛匹夫,我誓殺你

    所以看看這些典型人物的稱呼,他生活上的朋友和關係比較好的人稱呼他為:孔明

  • 19 # 桂林森哥

    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絡。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於禮貌和尊敬。如稱屈平為屈原,司馬遷為司馬子長。諸葛亮,字孔明,身高八尺,氣宇軒昂,滿腹經綸,智慧超群,俯仰世界。如果我完成歷史穿越,作為諸葛亮的座上賓,飲酒作詩,高論天下,傾聽智言,自甘學生也,尊其為“孔明先生”也!

      

  • 20 # 執筆寫流年青春不散

    其實呢,對於古人有好多中稱呼,有直呼其名的,一般這種情況的話,是帶有一絲絲的不尊重的,比如曹操陣營,就有人直呼其名,名呢一般是長官、父母長輩和自己才能叫,除了父母長輩,其實很少有人這樣叫的,即使是劉備也很少直呼其名,誰直接稱呼其名,基本上是相當於罵人了,就好像別人對你說我是你爹差不多。自己稱呼自己的名,那叫自謙,是另一回事。當然,有一個例外,那就是為諸葛亮做傳的作者,是可以說諸葛亮什麼什麼的,在這裡,作者相當於觀眾。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裡的稱呼一般是朋友就稱呼為諸葛孔明,迷弟迷妹都尊稱為臥龍先生,一般下屬都叫軍師和丞相,皇帝雖然說是頂頭上司,一般也會叫丞相或者軍師。至於扶不起的阿斗,因為劉備的臨終囑託,應該是會稱呼其為相父或者仲父。曹操客氣一點兒的時候會說諸葛孔明如何如何,有時候氣不順的時候也會稱呼其為諸葛村夫。

    諸葛亮死後被追諡為武鄉侯,所以後人有稱呼為諸葛丞相的,也有稱呼為諸葛武侯的。基本上就這麼多稱呼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送給朋友賬號?迷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