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希斯迦先生
-
22 # 瓏皓看世界
買書卻不喜歡看書是一種病,病因大都是思想中隱性的倦怠,進而滲入到行動中進化成顯性的懶惰。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病態”呢?
一 為了撐門面
撐門面是對那些從小到大沒讀過幾天書的暴發戶而言的。有些孩子小時候缺乏讀書的家庭條件,只讀了幾年書,甚至沒讀過書,或者是比別人晚讀書。過早踏入社會的他們,不甘於窮苦生活而富起來,並透過自己的努力有了一定的成就。這樣,曾經別人眼裡的窮小子就會吸引更多的眼睛注視著他。在這樣的目光和社會條件下,對他們的言行舉止也會有更多的苛求。如果想真正擺脫固有的標籤,財富之外,還需跟上個人修養。
可是,對一個從小接受落後的教育的人來說,幾十年的摸爬滾打或許教會了他一些不成文的道理,一些“話糙理不糙”的現實規律,這些道理屢試不爽。在他們的頭腦裡,這就是智慧,而智慧的源頭,總是經驗主義汩汩如泉。
所以,只有書才能真正解救他們薄弱的知識體系和文化層階,書架上都是羅列的知識,可是沒有一本能提起他的興趣。這本就不是他所喜所好,即使硬著頭皮去讀也是無從讀起,走馬觀花一過,他還是潛藏著骨子裡的江湖氣息。
浮誇的門面背後,是赤裸裸的知識鴻溝。
二 裝逼專用
喜歡裝逼的大都是年輕人。讀書不多卻想像大學問家一樣得到別人讚許的眼光。特別是書架上擺一排博爾赫斯、卡爾維諾、村上春樹、昆德拉……外國文學更是裝逼神器,從讀的書上就能看出一個人的修養,外國文學潛臺詞就是已將個人眼光放於全世界,中國書海已經游到頭了。孔乙己爛在身上的長衫,說好聽一點,是讀書人的尊嚴,難聽一點,就是一件不甘平庸的“裝逼外套”。
還有一種裝逼緣由,就是當下時興的“文藝”二字。寫手賬、聽民謠、喜歡畫畫和讀書……文藝青年們的日常,一定是少不了書的陪伴的,這是最直觀的文藝生活的體現。
可是他一定是忘記了,書可以裝裱,但無法用來裝逼!
三 忙碌又怠惰的書蟲
還有一部分人,他們是從小讀書長大的,把讀書當做一種認真也正經的消遣。於是每次逛書店都會挑幾本喜歡的書,以為總有一天可以拿出來讀一讀。
而且每次網上搞促銷,他們都覺得是個屯書的好機會。精裝本放了一大摞,從被放下的那一刻起就像被埋進了墳墓,很難有復活的一天了。忙碌時按下開始鍵,結束鍵就壞掉了,即使中間休息一會兒也不見得會開啟一本書,開啟手機的機率反而大的多。
資訊爆炸的時代,原本能夠用來看書養花的激情都被小小的手機所泯滅。越來越多的人“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書越多反而自加的心理壓力越大,越不知該從那一本開始讀起。每一本都想讀,糾結之下,一時之間卻每一本都未讀。
這都是懶癌患者的通病,想做的事情當下不做,以後會做的機率就會更加渺茫。
我身邊有不少這樣的人,想學畫畫,等到顏料紙張夠備齊全,卻突然沒了興趣;想堅持夜跑,卻因為幾個晚上有其他事情,而導致沒事的時候也沒了夜跑的激情。
古人說,“書非借不能讀也”,細想來確有一番道理。自己的書就擺在書架上、桌上、床上,隨處可見,隨手可得,總是以一句“以後有的是時間讀”搪塞自己難得的一丁點兒讀書癮,安慰自己深不見底的墮落。
書之所以存在,不是為了成全你的文藝形象,而是一種信仰。
把時間用在讀書上的人懂得用文化置換草莽,喚醒前輩們的的智慧結晶,讓自己的生活飽滿起來,也蓬勃起來。
總之,想看書的人,隨時隨地都有時間;不想看書的人,無時不刻不在為自己催眠,沒時間。
四 盲目追隨崇拜
當下有很多推薦讀書的微博、微信平臺,他們會定期或者不定期推薦書單,有的會冠上權威的名號,加上“必讀”之類的字眼;有的會借明星、名家之名,“XXX推薦”之類,明星效應本來就是不可估量的營銷手段,粉絲們買下那些書並非是崇尚裡面的知識,而僅僅是為了證明自己對偶像的忠誠,實則這只是盲目追隨。
對於那些如潮如浪的書單,有些人不加判斷便全數吞下,跟著大眾看書總不會出太大差錯。再說馬雲都看的書,我怎能不看。擺在書架最顯眼的位置,好對別人吹噓:“這是XXX推薦的成功必讀書,你讀過嗎?”
看到別人在讀什麼,就跟風也買一本,其實同樣一本書,對不同的人來說感覺、收穫、影響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同樣一本東野圭吾的《秘密》,小說家看到的是飽滿的情節,科幻粉的人關注的是靈魂的奇妙,倫理學家會糾結到底是夫妻還是父女,情感專家則更在乎裡邊的感情戲碼。(PS是不是我這麼一說,又有人準備去買了?)
書給人們的印象和喜惡各異,只會人云亦云,亦步亦趨地隨潮流買書是匹夫行徑,真正的聰明人會自己分辨挑選適合自己的書目。別人說的對某些人來說是真理,對你也許就是廢話。不然也就不會照著書單買那麼多書,卻任憑它們被灰塵包裹,翻幾頁就說拜拜了。
書粉們應該擺脫跟風購書的怪圈,且買且讀,且行且成長。
總之,買書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有想讀的慾望的,然而書真正在手上的時候卻變成了沉甸甸的負擔,完成了虛假的期許,沒有長進的還是自己。
特別是在電子書入侵地球的時代,大部分書籍市場被電子書籍殖民,這時候購買實體書籍似乎更能體現出個人情懷。其實情懷更多地體現在“讀”上,可惜很多人都把它曲解在了“書”上。
當然,如果你有滿目的書籍,那說明你至少曾經有過一顆讀書的心,何不從現在開始讀起?它能讓你遇見那個全新的自己。
-
23 # HYF明月清風
我想從三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談第一個問題:關於買書的行為,我認為是好現象,應當予以肯定。
有能力買書比不買書好,多買書比少買書好。就像做好事,想做好事比沒有想做好事好,做好事多比做好事少好。但你不能說因為做好事少就不好,有想做的動機就很好。意識決定行為。
第二個問題:喜歡買書不喜歡看書的幾種情況。
1、買來的目的就是收藏的。
2、買了就束之高閣的 ,不讀,不收藏,不顯擺,像女人買衣服,就是想買願意買。
3、佔有心理。好多時候,買書僅僅是滿足於自己佔有的一種心理,當書真正屬於自己的時候,反倒沒了當初的那種渴望。
4、為子女買的。本來自己就沒有準備或沒有能力或沒有時間或不適合自己讀,單純為子女買的。
5、年輕人為了顯示自己更優秀,也想逼自己更優秀。一些年輕人因種種原因有學歷,但讀書不一定多,還希望得到別人讚許的目光,又害怕別人看出學問不足,笑話其“山間竹筍腹中空”。於是書架上就擺滿了各種著作。
6、中年人裝點門面。現在不少中年人從小到大沒讀過幾天書,小時候缺乏讀書的家庭條件,只讀了幾年書,甚至沒讀過書。踏入社會有一定經濟基礎後,想彌補自己,同時,期待個人言談舉止、個人文化修養甚至文化氣質上有所增益,改變別人對其無文化的看法,增強自身文化自信。在沒有時間讀或根本讀不了的情況下,只能在辦公室書架上擺上不少書,起碼裝點下門面。即使這樣,至少讓辦公室有了濃厚的文化氣息,提升了格調,至少要比單純擺不少“寶貝”的好的多。
7、現在懶讀書但囤書已成習慣。這部分人,從小就喜歡讀書的,以前已經把讀書當做一種習慣。經常逛書店,每次都會挑幾本喜歡的書,以為總有一天可以拿出來讀一讀。但踏入社會後,各種壓力倍增,忙、累,加之時間不充裕,導致逐漸形成“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書越多反而心理壓力越大,越不知該從那一本開始讀起的局面。最終買的書大部分沒有讀,多年養成的讀書好習慣也消失了。
8、盲目崇拜而買的單純營銷追求經濟利益的書。這一類以各種心靈雞湯和簽名售書為最,不少人不加判斷或僅僅是一時興趣便全數買下,翻了翻,有很多廢話且翻來覆去不厭其煩照抄嚴重,其實沒有多少價值。
9、心境變化導致不願再讀。買的時候非常喜歡,但時也運也,可能發生了很多事,物是人非,心境變化較大。
10、渴望上進、優秀,但暫時還沒培養起來樂趣。
11、“書非借不能讀也”是有道理的。古人說“書非借不能讀也”,確有道理。自己的書就擺在書架上、桌上、床上, 卻總以“以後有的是時間”為藉口,經常自己安慰 。
12、其它情況。
第三個問題:如何“逼”自己讀書
1、從現在開始讀起。
2、繼續堅持買書,有滿目的書籍,那說明你至少曾經有過一顆讀書的心,何不從現在開始讀買了總有讀的時候,想讀了就有。如果沒有書,讀書的機率更小。
3、買自己真正喜歡興趣大的書,什麼書讀於人是需要緣分的。
4、儘量不要買潮流書、樣子書,流行一陣子的書。
5、買書儘量看一本再買一本,不要貪多,這也是一個良好的消費習慣。
6、讀書就是讀書,是一種愛好,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要抱著功利思想。
7、回家就把手機放下,不要讓網路書代替精品書。
8、出行時帶上幾本書。無聊的時候還是很多的。比如火車上、飛機上、地鐵裡、賓館裡、飯店裡。無聊的處所只好讀書了。當然,前提放下手機。
9、子女讀書時陪讀和自己的家人或者朋友一起讀書。一來有讀書的環境,二是可以分享讀書的心得和喜悅,三是可能受到朋友的鼓勵,四是中途想放棄的時候面子上過不去。
10、鼓勵自己寫回憶錄或寫回憶文章。寫的時候一定會涉及很多問題表達不明白,只有再讀書了。
12、多創造讀書的機會和情景。不要把書都放在書櫃裡,而應該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就擺在書架上、客廳裡、臥室裡、廚房裡、陽臺裡,桌上、茶几上、床上,書,隨處可見,隨手可得,到哪裡都是書,肯定讀書的機會就多。不然即使有了看書的念頭,很可能因為懶得去找書而被打消了。
13、不給讀書設定各種規矩和條條框框,比如什麼時候讀書,讀什麼,讀多久,怎麼讀,在哪讀。隨時,隨地,隨心,從最想讀的書,最想讀的時候開始。一分鐘也是讀,開卷就有益,積少一定成多。
14、堅信讀書習慣是慢慢養成的,一旦養成,會上隱的
-
24 # 陳姐的生活錄
比如我喜歡武術中的太極拳、永春拳、那我就特地跑到書店去買書或者蝶子,喜歡醫書又蹭蹭的跑到書店去買醫書,都買回來了呀、當時說實話,還是用心去看去學的,過不了時日,就不去碰了,看也不看、學也不學了,堅持不下去,沒得很心,就不想看了。
時間是有,就是不想看了,光圖一時新鮮興起,用自己罵自己的話來說:“老母豬篩細糠、一時的高興,純屬浪費錢,又不看又不學買那些幹啥。
現在控制自己了,不看不學就不買,戒了那些不好的習慣,錢難掙,一本書都是幾十塊錢,還有碟片、買回來不看可惜,不能因為自己愛好就浪費一些不必要的錢,儉省節約最好,生活不易。
-
25 # 曹妃甸新視野
很正常,其實無論愛買書還是愛看書,都可以說是愛書,愛書香,愛文化,愛知識的人,最初的念頭還是要買回來看的吧,不管怎樣,愛買書就好,愛看書更好!
回覆列表
對於這個問題中出現的情況還是蠻多的。
我本身吧是一個很喜歡看書也很喜歡收藏書的人,即便不是典藏版的我也會收藏,只要是我覺得有意義的。所以我覺得我可以把我身邊的朋友作為例項講解一下。
有一類是其實也蠻喜歡看書的,只是容易被其他東西分散注意力,使得他看書總是斷斷續續,沒有堅持的樣子,但是他又喜歡強迫自己買一堆書放著,心裡想著偶爾能看一本便是成功了。這類人是有的,我的朋友中很多都是這樣的。我也與他們對此談過話,他們也承認是因為一絲愧疚,為什麼會覺得愧疚呢,他們說是因為本想好好看書,但是總是靜不下心去看,有點對不起某些東西,於是就又買書,藉此“惡性迴圈”。只能說這類人還是有點可愛的。
還有一類人其實就是單純的喜歡購買書籍,收藏書籍。這類似一種喜歡收藏的怪癖,似乎收藏的書籍越多越可以彰顯自己的財力與知識力,這類人其實也是很可愛的。我就很喜歡和這種人做朋友(因為可以借閱他龐大的書刊來看),我自己也有點喜歡收藏書物,一些比較晦澀難懂的書籍常常被我收集(也有可能是我愚笨),就比如《戰爭與和平》,這本書我至今還是無法讀完,我無法忍受這麼冗長無味的書物,但是我還是買了它,也許某天我可以讀它呢。
總的來說,收藏書籍跟收藏寶石應該是一樣的,但是書籍更寶貴(書籍的壽命更短),這都屬於一種喜好吧,我是這樣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