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身邊的解疑老師

    外語其實也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問哦。

    第一,外語它是一種基本學習的方式,在現在中小學階段裡面已經納入了主科課程。

    第二。我與他是一種交流的方式,畢竟現在是全球地球村,不可能獨立閉關鎖國,所以還是要走出去引進來,這時候外語就必不可少。

    第三,有人可能說是崇洋媚外,但說實話你看連現在的大學生都要有英語過級,而且畢業的話還要有英文參照翻譯。所以如果沒有基本的這種語英語功底的話,很多東西是不能完成的。

    第四,從疫情期間看到鍾南山先生在和其他國家的這種影片會議當中,一口流利的全英文,完全震撼了我。可想而知,當初他們也是花費了很多的精力去學外語,沒想到在拯救全球的這種大市場,真的是讓全世界人民都見識到中國的偉大。

    第五,雖然說現在透過這次的疫情,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性的語言,那換句話說,就當是人家外國人把我們普普通話又當成了外語,所以這就是一種學習與時更近更近的這種更新態度。

    但是外語人才的發展人才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也不可能全部的厄全英化是教育,這樣子的話就有點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得不到更大的發展。是想這次如果沒有鍾南山這些人他們耿直的粘出來地球會怎樣?

  • 2 # 藝寶課堂

    近期網紅鄭強教授說:“我們花費了太多了時間學習毫無用處的英語,英語不好就是文盲,誰說的?鄭強教授的答案是文盲說的”。此觀點雖然有點極端,但是說的並非完全沒有道理。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感興趣的專業,卻被中考或者高考硬生生的被拒之門外。與嚮往的高等學府失之交臂,這裡面很大的因素就是英語的成績。

    為了能夠讓有特殊天分的人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能讓英語成為阻礙這些人成長的障礙。理想的狀態就是學校特事特辦,錄取那些在特定領域有天賦的人才。這種理想狀態,恐怕是難以達到,除非是將英語在考試科目中除名。

    英語作為一種世界語言,很多尖端科技的技術材料都是英文的,我們要想“師夷長技以制夷”,必須要學會英語這門語言,才能將這些資料看懂看明白,為我所用。

    這次的疫情,我國不管是在應對還是擔負起的社會以及國際責任,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的果斷應對和擔當。這也大大提升了我們國家的形象,之後學習漢語的人會越來越多。我相信,漢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那不是遙遠的夢想,是已經近在咫尺的事情。

  • 3 # 花兒朵朵150183730

    外語是一門工具課。

    在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各學科中屬於中低難度的課程,連外語都學不好,其它學科也好不到哪兒去,自己能混晚飯吃就不錯了,更不用說說大話不臉紅,把自己當人才了。

  • 4 # 使用者52688451515

    對培養人才,有利!因為要學好一門外語,要有一定的意志力!意志力,又是學好其它課程的先節條件!偉大的科學家,基本上都會一門外語。雲南麗江,陽光

  • 5 # frank9999

    沒有抓到問題核心,我們國家面臨的難題關鍵不是人才培養,而是人才外流,外語不是問題,每年大把大把的優秀畢業生,清華、北大、交大等等都大量去海外留學了,個個雅思託福分數都不錯,可是他們學成後沒幾個回國的,這些博士人才大量被美國歐洲吸收了!這才是問題關鍵,我們要深深地問一下是什麼原因這些優秀人才不回國了!不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培養再多的外語熟練又科技厲害的人才有什麼用,全都為他國培養人才了!

  • 6 # 廣深獨行俠

    不學外語的話,被垃圾外國人罵你的時候,你只會傻乎乎的傻笑或者無可奈何! 跟聾啞人,睜眼瞎有區別嗎?

    在青島被外國人大聲吼你"Chinese Get out"你有嘴難辯! 理直不能氣壯!是不是覺得憋屈啊? 你會說英語就不一樣了!

    再跟你說2件事,你就知道外語的重要性:

    1,2014年1月22日,84歲的中國老人在米國紐約過馬路,米國警察不會因為老人語言不通就網開一面,結果還是打傷老人,不需負責任!

    2,在泰國,有許多漢語指示牌,比如"請勿踐踏草地","請勿大聲喧譁","請保持衛生",說明很多中國人出國,基本修養欠缺,不懂英語,外國只好用漢語提醒! 為什麼沒有類似的日語,韓語,德語,法語指示牌呢? 我認為就是恥辱!是侮辱!

    師夷長技以制夷!外語是交流工具,很重要!

    學不好英語不是英語的過錯! 應該改變應試教育的局面。比如從小學到高中二年級,英語教學只側重於聽說讀寫基本能力,沒有任何考試! 目標是經過10年的英語學習,50%以上的高中畢業生在口語方面能夠達到英語作為母語國家的小學生水平,閱讀理解能力達到他們的初中畢業生水平以上足夠了,完全改變啞巴英語的教學方式。但是英語依然是高考必考科目,總分100,口語,聽力佔比50分,閱讀理解佔比50分。但是可以不適用於某些職稱,晉升考試。

    取消英語,不能作為一部分人的懶惰,學習能力不夠的藉口,如果這樣,跟劣幣驅逐良幣有區別嗎?

    目前學習英語的誤區在於,花太多的時間練習所謂標準發音,還要米國口音,倫敦口音,重重複復不是學習語法,簡直是研究英語語法,之後題海戰術做題,就不開口說話。小學至高中二年級徹底取消考試,透過玩遊戲,開口說話,演講,講故事,在沒有考試壓力的形式下提高學習英語興趣提高英語聽說閱讀水平才是正道! 因為語言就是交流工具! 相互交流沒障礙,相互理解就足夠了!

    有些人學不好數理化,是不是一概取消? 荒謬絕倫!

    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學習英語就是接受西方文化入侵,破壞華夏文明,簡直是胡扯!

    以前提倡的拿來主義,就是有用的東西留下,吸收,轉化成為有用,沒有用的東西就扔掉!

    閉關鎖國,故步自封不可能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

    書到用時方恨少! 世界上沒有後悔藥!

  • 7 # 小橋396

    這是必然會阻礙的,我們學了這麼多年的英語,大部分人在實際工作中根本就用不上。結果都把思想西化了,造成人才流失。女孩子學了英語都跑去跟白人黑人談戀愛了。把中國和華夏文明都拋棄了。

  • 8 # 我是一個菜鳥

    是的,尤其是初中,高中選拔的時候,很多其他科目很棒的學生,就因為一門外語不好,導致只能上一所一般的學校,因為外語把他們刷掉了。

  • 9 # tiamo哈

    這樣看培養什麼樣的人才了,如果是注重實踐的技術工人,那外語跟方言沒什麼區別。但目前高精尖領域都需要熟練的外語水平,就我本人而言,主修哲學,需要閱讀大量的外文資料,參加學術講座,也會遇到各種外國專家,要想能接觸到學術前沿,必須能做到基本的外語應用。再看目前的中國教育,外語不好,連大學都上不了,如何成為人才。所以,具備良好的外語水平能擴充你的發展面,能讓你有足夠的自信面對不熟悉的外面的世界。

  • 10 # Ella2010

    一邊不讓分層教育,一邊又說對很多人英語用不上,既然知道是對很多人沒用,那就是承認對部分人有用,那就分層教育啊,提倡自願分層教育,保留學生有選擇權。

  • 11 # 吃土豆的馬鈴薯

    全民無腦普及外語在全球都聞所未聞,更搞笑的是連中文系都以外語好不好作為參考保研和招生標準,到底外語學好了是給誰服務

  • 12 # 我這一天天兒滴

    你好,看到你的問題了。

    你這個問題好像問反了吧,我個人認為外語只會有利於加速人才的培養,外語促進交流。不管是英語還是其他小語種,在當前全球化經濟的浪潮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我國目前經濟“引進來”“走出去”,都少不了外語作為溝通的橋樑。

    說外語阻礙人才培養,這個邏輯實在想不通哦,

  • 13 # stanleysun

    其實語言這種東西就是用來交流的,需要的就學即可。沒必要作為一種普及教育,太浪費國家資源。很多大學畢業的都沒用上外語,更不用說初中畢業的。凡事要講一個機率講一個普適性。相關專業作為必修即可。

  • 14 # 寶貝魚28

    中國真的如自己的媒體提到的那麼強大嘛?事實上並沒有!!所以,要清醒的明白我國與世界強國的差距,不是差幾年,而依舊差幾十年的現實。所以,外語,就是開啟世界的鑰匙。要趕上世界發展潮流,外語並非是阻礙,而是必須要學的。牛頓,就是那個寫進教科書裡,神一般的存在,發表他的著作也用的是外語。所以,提問題的人,我想忠告你,你的問題,是真正低能兒才提出來的。不要再矇蔽國人的雙眼了!!!

  • 15 # kamela2017

    把一個如何改變當前學了十幾年英語還是聽不得,寫不了,說不出這種現狀變成了該不該學英語的問題,真是頭疼去醫腳了。享受著30年開放的最大成果,卻要折斷後續開放大門的鑰匙,是不是有點滑稽。雖然我英語不好,但我絕對知道英語的重要性。

  • 16 # 我就是王1

    看了這麼多評論,說的各有千秋,但是大多都是覺得英語如何如何的好處。我只想說一句話,只要你技術牛,英不英語無所謂。因為你的技術先進,你的成果即使是甲骨文寫的,別人也要用,但是你技術不行,合同寫成英文的,人家也還是會違約。鄭教授的本意是,英語不用作為硬性條件推廣。只要你的專業妖孽,別人都要跟你學。你技術不行,英語說的再好,只能用來抗議

  • 17 # 使用者5795391443815

    對,外語學了又不出國。還有那個數學,難度逆天,又用不上。還有那個古詩文言文,古人寫個微博發條微信都要現代學生像傻子一樣地背。物理很難,不會做電視的原理,遙控還是會用的。化學太危險,鍊金成本高。學歷史的意義是什麼,就是證明現在做的都對嗎?政治不感興趣,做個守法良民不就得了。地理貌似有用,攀枝花的礦買不起,家裡有礦還讀什麼書。生物好像有點用,養豬種田連塊地都沒有。總而言之,讀書不如搬磚。

  • 18 # 獨自流浪9

    英雄作為一個交流語言,不但阻礙了人才陪養,而且浪費更多國人的生命,對於大多數國人來說,最後的結果無非是走上社會,要不去當公務員,要不打工,這樣過兩年,英語就會退給老師了,這樣的人最少百分之九十五,而讓這麼多人學了無用,而又不得不陪太子讀書,不就是浪費時間嗎,說重點就是謀財害命也不為過,而且人的精力有限,而且英語好的一般都是一些死記硬背的人,而真正頭惱聰明的人又不喜歡死記硬背,這就讓這些頭惱聰明的人失去了繼續深造的機會,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有一句俗話說,小丑在殿堂,大師在民間了。

  • 19 # 令狐大掌門

    連一門外語特別是英語都學好的人不知有多愚笨阿!德國一個本科生都至少精通英語,專家教授至少精通兩門以上外語,中國的大學生呢?專家教授呢?好意思說外語阻礙人才發展呢!不懂外語被洋人賣了恐怕還樂得屁顛屁顛地幫著數錢呢!

  • 20 # 幕光出現

    我非常贊成把英語變為選修,為了一小部分人的需求讓全民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和時間真的不值得。語言只是工具,英語的影響力,來源於這門語言背後的知識庫,以前底子太薄不學不行,現在中美競爭已成定局,建立中國自己的中文的科研評價體系和知識庫非常重要。如果不能用中文記錄科學知識和擁有我自己的知識庫,那麼我們大腦永遠為西方服務,我們的文化永遠弱勢,我們的孩子永遠要學英語。因為它會包涵了人類絕大多數的知識。讓所有的中國人在學習先進知識之前有一個前提條件必須會英語,否則就失去學習的機會。只有當中文的知識庫足夠龐大的先進的時候,我們的文化就能強勢起來,我們才能有話語權,西方的優秀的理工學生可以輕鬆閱覽,最前沿和頂端的科學文獻,而且我們理工學生如果英語偏科可能都考不上好大學。現在科學的研究方向和課題都是西方按照自己的需求去制定的,我們永遠都要追,永遠都要學,永遠只能當個乖學生,這才是最殘酷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駕遊做飯什麼長爐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