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範惠德
-
2 # 花生常態
尺有所長寸又所短,他們都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與范仲淹都出自晏殊的門下,都為後世留下了膾炙人口的作品,都讓後世人敬佩敬仰。這說明了師父才會更加優秀,人間俊才,七歲能詩,十四歲以神童召試,神童之說不是浪得虛名。師父與弟子同時被流芳千古少不了師父的教化與薰陶。從這一點來說更值得尊重。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傳唱,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居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然則何時而樂的憂患意識道出了多少人的無奈與心酸。曾一度搬上教科書。因此更偏愛於范仲淹了。
-
3 # 小馬131314291
都一樣!歷史境遇不同?創作方式方法都不同?總是在力爭創新中去探究?內容實質都無法更改?人依然是人!字依然是字!山還是山!水還是水!只不過環境變遷而以!不同的時代?就必須用科學的大腦,理性的人生觀點,優勝的文化道德標準去推進!沒有人對過去的那根搖擺不定?死裡逃生的獨木橋感興趣!或十分留念?只不過會回想一下其中的人生經歷的感概而以!你認為我分析的沒有道理嗎?但我們應該努力去學習古人的創作品質和寫作修養!
-
4 # 生活星期一
范仲淹。
第一,范仲淹雖和歐陽修身世都比較可憐,早年喪父,可范仲淹官場遭受的打擊,也令人同情,第二,他能始終如一,為了國家,堅持自己正確的想法,也令人敬佩!第三,他的兩句名言,流傳至今,意義深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做良相便做良醫
-
5 # 大樹天音
范仲淹,世稱“范文正公”,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為官清廉,力主改革,推行新政。既是一個政治家,又是一個愛國文人。
范仲淹著名的《岳陽樓記》,有一句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為千古傳頌的名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反映了他愛國愛民,心憂天下的思想。
范仲淹著名的《漁家傲》,反映了他愛國的抱負和志向。《漁家傲》整首詞的內容是: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丈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范文正公,政績功績卓著,文采斐然,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愛國文人。
-
6 # 歆靜CHINA
我喜歡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生於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1055年病逝於京中,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
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晏殊性格剛毅直率,生活儉樸。他多次做州官,官吏和百姓對他急躁的性格很畏懼。他善於瞭解別人,富弼、楊察都做了他的女婿。晏殊做宰相兼樞密使,富弼做樞密副使,於是,晏殊請求辭去所兼的樞密使職務,皇上沒有允許,他受到皇上的信賴和恩遇達到如此地步。晏殊的文章,內容豐富,詞藻華麗,他能寫各類文章,尤其善於寫詩,有閒雅的意趣和多情的思緒,晚年仍專心孜孜地學習,不知疲倦。
無論是用北宋的標準,還是21世紀的標準衡量,晏殊無疑都稱得上成功人生的典範。
年少成名:年少就被賞識,14歲,被當時的“一號人物”賜同進士出身,並在皇宮內部的最高學府學習。
被“一號人物”深度依賴:本應“丁憂”時,卻偏偏被“奪情”,無論是父親去世,還是母親去世時,無一例外。
趕上了好時代:因為宋詞的廣泛流傳和深入身心,我們頭腦中就形成了宋朝人就生活在詩詞畫意裡的印象,似乎風月、詩酒、宴會等東西就是宋朝人生活的基本旋律。其實,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周圍都是強敵環伺,但真宗皇帝和遼國蕭太后簽訂了“澶淵之盟”,基本解除了邊患問題,西夏雖然也虎視眈眈,但畢竟還不成氣候。晏殊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生活在比較穩定的時期。
位極人臣:晏殊14歲入宮後,一生基本平穩無虞。雖然有過兩次短暫的被貶謫,也都在繁華的城市裡。不像被流放到邊緣之地的官員那麼悲慘。
有個繼承衣缽的好兒子:晏殊眾多的兒子中,晏幾道繼承了父親的詞風,父子二人成為被歷代人稱頌的“大小晏”。晏殊作為北宋上層士大夫的代表和政治、文學領袖,自然具備優裕的創作環境,再加上其本人深厚的學養和沉穩的性格,表現昇平的富貴氣象自然能夠從容自然,渾然天成。
有了這幾點,晏殊確實可以稱得上人生圓滿。
但深入研習晏殊的詞作後,又常常被他悲春傷秋、及時行樂的思緒所感染。感覺這樣成功的一個人物,缺少了橫刀立馬和快意恩仇的男兒本色。
1055年,64歲的晏殊走到了人生的盡頭,宋仁宗皇帝還親自去哀悼這個看著他長大陪伴了他四十多年的人。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稱讚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可以說無論生前還是身後,晏殊都獲得了極高的榮耀。
-
7 # 清風青春
我比較喜歡范仲淹,其次歐陽修,范仲淹的先天下憂而憂,後天下樂爾樂,說出了為國為家的大胸懷。歐陽修的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很多的是自己的修養!
-
8 # 謝爾頓的A迷廢啦服啦
必須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先生,晏殊詞美,但是總顯小家碧玉氣質,歐陽修有種老莊遺風,不符合時代統治。
-
9 # 藍眉綠黛
范仲淹比較厲害,除了能寫詞,還曾做過北宋的宰相!寫下了《岳陽樓記》千古名篇!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更是作為多少人報銷國家的勵志名言!
-
10 # 日月永在心
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1、這三個人物我都很喜歡
晏殊、歐陽修、范仲淹都是北宋仁宗時期的名臣,是古代士大夫階層的傑出代表,是中國人中的中國人!
對於這三位先賢,我自然都是喜歡的,雖然他們的作品又多又難背,但是,我還是喜歡他們。
他們用筆墨,寫出了中國的內涵,用詩詞,形塑了我們整個民族。可以說,他們是足以代表中國的幾個主要歷史人物。
2、非要三選一的話,我選晏殊
晏殊是安樂宰相,詩詞好,生活好,特別喜歡他的“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且向花間留晚照!”
簡直就是人生的典範,成功人士中的成功人士。
歐陽永叔寫得一手好詞,不過,他和晏殊比,還是少了一些地位。
范仲淹,憂國憂民,鐵骨錚錚,卻太過剛直,不符合我的性格。
3、這三位人物,應是當今青少年真正要追的偶像
比起明星和鮮肉,晏殊、歐陽修、范仲淹,才應該是大家追崇的偶像,他們的詩詞文章、品格節操,是中國人的楷模和代表,他們是真正被稱為中國人的人!
我始終認為,文化是民族之魂,失去了傳統的文化,便失去了民族之魂。對於中國二字的理解,我覺得不僅僅在於土地、血統和國籍,更重要的是,是否具有中國人的文化內涵,而這三位先賢的身上,就具有中國人的民族魂。
-
11 # 沙沙小觀園
雖然都是詩文人,偏偏最喜人歐陽修。
三人那都是大文人,那不用說地啦,但在三人中非得選出最喜歡的,我還是給歐陽修投上一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寫的太瀟灑了的。老先生是當得了官,又閒的了情趣。這境界許多古文人做不到呀。
實際上現代人當應如此,做事有做事樣,閒來時也有點小愛好,弄點小文,來點小曲,畫點山水,再情深意長的,該不錯的活法。范仲淹過於憂國憂民,那有個岳陽樓都得想到廟堂之事和江湖之事,太過多的自擔江山了。
那晏殊詞真不錯:無可奈何花落去。但非得說最欣賞的就是寫下《醉翁亭記》的歐陽修。
-
12 # 頁人青
三個人中,我最喜歡范仲淹!
喜歡他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氣節;喜歡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更喜歡他身處逆境卻始終保持勇氣和初心的堅持。
一、發奮讀書改變命運。
小時候范仲淹命運不濟,2歲喪父,母親帶著他改嫁,所以小時候就特別勤奮好學。記得有個小故事講的是范仲淹在讀書的時候,當時皇帝來到書院,很多同學都跑過去看皇帝,但是范仲淹沒有去,被人問他你為什麼不去?他說:“如果我沒有本事見了皇帝又有何用?如果我有本事總有一天會見到皇帝”。於是他繼續安心讀書,絲毫不被影響。後來范仲淹也是他們班唯一一個做到宰相的人。
二、三次被貶,不改初心
第一次是劉太后生日,當時劉太后要文武百官到會慶店給她祝壽。范仲淹認為家事國事不能混為一談,有損國家顏面,於是上書皇帝,但並未得到採納,於是被貶。
第二次是是皇帝要廢掉郭皇后,范仲淹上書反對,最後被貶
第三次是斥責當朝宰相呂夷簡任人為私,升遷不公,最後被老謀深算的呂夷簡汙衊被貶。
從三次被貶的事件來看范仲淹不畏權勢,堅持做對的事。
三、一心為民,政績顯著,不識富貴之樂。
范仲淹每到哪做官都會為百姓幹實事。其實當年的范仲淹、呂夷簡和晏殊三人都曾在當時的泰州做過鹽監官,范仲淹在當地修築的海堤後人也稱之為范公堤。雖然貴為宰相,但清正廉明,心繫天下蒼生。
范仲淹的搭檔韓琦評價他說:"大忠節偉,充塞宇宙,照耀日月,前不愧於古人,後可師於來哲"。
-
13 # 西門青雲
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諡號文正!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在中國的歷史上,在唐代以後,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文人做官後,夢寐以求地想得到一個諡號--文正。而作為統治者的皇帝,是不輕易地把這個諡號給人的。在歷史上,能得到文正這個諡號的人,大多都是當時文人敬仰的物件。
文: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賜民爵位曰文;勤學好問曰文;博聞多見曰文;忠信接禮曰文;能定典禮曰文;經邦定譽曰文;敏而好學曰文;施而中禮曰文;修德來遠曰文;剛柔相濟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萬邦為憲、帝德運廣曰文;堅強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聖謨丕顯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純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與賢同升曰文;紹修聖緒曰文;聲教四訖曰文 。
正:內外賓服曰正;大慮克就曰正;內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潔曰正;圖國忘死曰正;內外無懷曰正;直道不撓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儀不忒曰正;精爽齊肅曰正;誠心格非曰正;莊以率下曰正;息邪詎詖曰正;主極克端曰正;萬幾就理曰正;淑慎持躬曰正;端型式化曰正;心無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司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諡之極美,無以復加。”司馬光認為文是道德博聞,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極至。經過他的宣揚,文正從此以後被認為是人臣極美的諡號。
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而儒家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他也做到了。
立德:他苦讀及第,秉公直言,伏閣請對
立言:傳世詩篇三百多首,又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立功:他戍邊西北,改革新政,泰州治偃。
那一句傳世天下的詩,那一個文人最高榮譽的諡,就是最好的證明。這也是我最喜歡欣賞崇拜文範正公的原因。
-
14 # Sunny0221
三人那都是大文人,那不用說地啦,但在三人中非得選出最喜歡的,我還是給歐陽修投上一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寫的太瀟灑了的。老先生是當得了官,又閒的了情趣。這境界許多古文人做不到呀。
實際上現代人當應如此,做事有做事樣,閒來時也有點小愛好,弄點小文,來點小曲,畫點山水,再情深意長的,該不錯的活法。范仲淹過於憂國憂民,那有個岳陽樓都得想到廟堂之事和江湖之事,太過多的自擔江山了。那晏殊詞真不錯:無可奈何花落去。但非得說最欣賞的就是寫下《醉翁亭記》的歐陽修。
-
15 # 一葉扁舟88
這幾位都是歷史上響噹噹的大人物,范仲淹是我最欣賞的一位。據說他在求學時,宋朝皇帝聖駕經過他們的學院時,很多人都跑去圍觀,唯有他一人獨坐窗前讀書,同窗問他怎麼不去湊湊熱鬧。他說,以後朝堂之上有機會見到皇帝的。卻是,他最終成為了北宋名臣,是憂國憂民的大臣。他的那篇《岳陽樓記》正體現了他的這種思想。
現如今的我們面臨的生活舒適程度較范仲淹優越許多,不愁吃穿,然而比范仲淹憂慮許多。只是,這些都是個人利益相關的憂慮,不能與範公同日而語!他一天只燒一碗粥,還要分成三份,一日三餐只是粥!他那艱苦的求學經歷使得他得以獨善其身,繼而兼濟天下!
-
16 # 左國曹
文人在宋朝很好混,能當大官。咱們首先要講三位宋朝早期大詞人:晏殊、范仲淹、歐陽修。這三位,都是大官,一個宰相、兩個副宰相。宰相你知道的吧?位置比所有的官都高,只比皇帝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晏殊很小就能寫詩,是出了名的神童。歲那年,地方官推薦他去考進士。居然考得很好,皇帝看了喜歡,把他留下了。幾年後,18歲的晏殊,被封了官。
從18歲開始,直到65歲去世,晏殊一輩子都在當官,最大的官當到宰相。可以說是順風順水,中間只有一些很小的波折,可以忽略不計。
咱們講過,宋朝給文官的待遇很好。晏殊生活的年代,國家也比較安定。所以晏殊一生平穩,活得很悠閒。他寫的詞,也是花前月下,很生活、很平易的那種。
不過,寫平易的生活,又能寫出深意來,那才不是一般的牛,是真牛。晏殊的詞,就這麼牛。
比如下面的這首詞,看似非常簡單,卻寫出了一種很深的意境:人生雖然美好,活著雖然很快樂。可是,時間無聲無息地往前走,誰能擋得住呢?花開花落的規律,誰也沒有能力改變。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喝一杯酒,寫一首詞,天氣跟去年一樣,亭臺也是去年的亭臺。夕陽西下,卻不見遊人歸來。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花開了總會凋謝,這真讓人無可奈何;燕子去了又來,看起來似曾相識。小花園裡花香瀰漫,只有我獨自徘徊。
從這首詞可以看出來,晏殊是個性格平和的人。性格平和的人,往往有一個非常大的優點:懂得欣賞人、培養人。
晏殊是個大詞人,他培養了一個大詞人兒子:晏幾道。
晏幾道的詞跟他老爸一樣,寫得婉轉優美。不一樣的地方,是他更柔軟、精緻一些。他倆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是大晏的詞牛,還是小晏的詞牛呢?很多人認為是小晏,因為小晏寫出過這樣的名句: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這兩句詞,文字很簡單,不過語淡情深,將傷感與思念,寫得很美。“落花”一句,勾勒了容易傷感的景色:細雨綿綿,花朵凋零,雨中燕子雙宿雙飛,可詩人卻孤零零地一個人待著,看雨看花,甚至羨慕起有伴的燕子。“當時”一句,用不變的明月,襯托已經分別的人:以前,也是這樣的明月,照著你翩然離開的身影,現在,還是一樣的明月,人卻不知去了哪裡。
晏殊還是個大官,他提拔、推薦了一批官員,其中有三個宰相、兩個副宰相。
經晏殊提拔、推薦的三個宰相,一個是他的女婿,很牛;另一個更牛,連續給三個皇帝當宰相;還有一個超級牛,發起了一場大變革,他叫王安石,咱們後面要講。
再說范仲淹,范仲淹這人有性格。小的時候,學習勤奮、能吃苦。長大以後,很直、很猛、敢說話。
范仲淹小時候在外地讀書,自己做飯吃。吃什麼呢?他每天煮一碗稠粥。等粥涼了、硬了,用刀切成四塊,早晚各吃兩塊,就是一天的飯。天天如此。
每天早上,起床練一通劍,然後去讀書。一直讀到晚上,回來睡一覺,起來再練一通劍,再去讀書。天天如此。
有一回,皇帝經過他讀書的地方,所有人都跑去看皇帝。他不去,別人勸他,皇帝來一回太不容易了,快去看16吧。你猜他說什麼?他說,皇帝,以後再看也來得及。
他說對了,確實來得及。第二年,范仲淹考中進士。考中進士以後,皇帝還要當面再考一回的。這下,見到皇帝了。
考中進士,范仲淹一開始被派到外地當小官。當小官的時候,范仲淹認識了一個人,就是咱們前面講的晏殊。
晏殊發現范仲淹很有才華,賞識他,把他推薦給皇帝,皇帝把范仲淹調到京城當官。
范仲淹到了京城,沒過多久,發現一件他覺得不對勁的事:皇帝權力不大,太后掌權,他覺得這樣不對,權力應該歸皇帝。咱們說過,范仲淹很直、很猛,他覺得不對,他要說。他寫了奏摺交上去,讓太后把權力交給皇帝。
太后有權,你還要惹她,不是找麻煩嗎?晏殊忍不住來找他:老兄,你別那麼直好不?你亂惹事,自己不怕,還會連累我的,是我推薦你的呀。
范仲淹不領情,繼續批評、繼續反對。結果如何?他被貶了,貶回外地當小官去。
還好,三年以後,太后死了。皇帝這下有權了,他知道範仲淹忠心,又把范仲淹調回京城。當一個專門挑毛病、批評人的官。
可是,沒過兩年,范仲淹挑毛病挑到了皇帝頭上。他覺得皇帝受了宰相的矇騙,做了錯事。這次,他既批評宰相,又批評皇帝。結果,宰相、皇帝都不高興,又把他貶了,還回外地當官去。
范仲淹這人水平高,在外地當官當得不錯,人人都誇,名聲很好。皇帝一看,好吧,過去的事不跟你計較,再調回來吧。
范仲淹回來了,他可以不跟皇帝計較,可他還要跟那個宰相計較。他發現宰相用人不講規矩,只用自己人,亂用自己人。他又站出來批評宰相。
問題是,宰相畢竟官大,更受皇帝信任。所以,失敗的還是他,又被貶。這次更慘,還連累了很多人,包括咱們後面要講的歐陽修,因為向著范仲淹說話,也被貶出了京城。
到這會兒,范仲淹快50歲了。連他自己也覺得沒什麼機會啦。
想不到,機會還是有的。幾年以後,西夏國攻打宋朝,宋朝打不過,邊關很麻煩,眼看快失守了。皇帝想起范仲淹,派他去打仗、守邊關。
出乎大家意料,范仲淹這大文人,打仗還真行。他一去,邊關守住了。不但守住了,還把西夏軍隊打怕了。西夏人說,這範老頭厲害,打仗有本事,心裡有計謀,好似“胸中有十萬甲兵”。
范仲淹是文人,一邊打仗,一邊還不忘寫詞。在邊關的時候,范仲淹寫過一首很有名的詞,就是下面這一首。范仲淹雖然打仗厲害,但他的詞,不寫自己打勝仗的事。他寫的,是守邊打仗的人,有多苦。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邊境上,秋天一到,風景分外不同,草黃了,葉子枯了。春天從南方衡陽飛來的燕子,毫無留戀地往回飛去。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邊境的風聲和著軍營的號角聲同時響起。山嶺綿延不盡,日落時分,長煙升起,孤城的城門緊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喝一杯渾濁的老酒,懷念萬里之外的家鄉。可是,還沒能殺到敵人的燕然山,在那裡刻一塊勝利的石碑,回家的事暫時還不能想。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羌管吹出悠悠的笛聲,大地上撒滿寒霜。在睡不著覺的夜裡,將軍熬白了頭,士兵灑下了眼淚。
這首詞,並沒有上來就寫打仗的人。寫的更多的,是邊關的樣子、景色。閉眼睛想一下,這些景色給人什麼感覺?是不是荒涼、冷清?對了,這種感覺就叫意境。好的宋詞,都牛在意境。意境越濃的,越是好詞。
能在自己的功勞裡,看到別人的苦,說明範仲淹是一個好人。
打仗打得好,皇帝更信任他,升范仲淹做了副宰相。這時候的范仲淹,已經55歲了,還憋著幹大事呢,他想幫皇帝來一場大變革。可惜,大變革這事,比想象中難多了,他沒能做到。
雖然大變革沒做成,但之後范仲淹寫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很牛,你以後的語文課會教,裡面有一句話,非常非常有名。
這句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話什麼意思?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都享樂之後才享樂。比別人多做事,比別人少享樂。能這麼做的人,一定是有擔當的好人。
范仲淹第一次到京城當官,要感謝晏殊的推薦。其實晏殊比范仲淹小,小兩歲。不過他比范仲淹官大,成名也早,不是一般的早。
晏殊提拔、推薦的兩個副宰相, 一個是剛剛講過的范仲淹。還有一個, 是接下來要講的這個人:歐陽修。
歐陽修比晏殊小16歲,比范仲淹小18歲。晏殊是他老師,范仲淹是他好朋友。
歐陽修對范仲淹這個好朋友,很夠義氣。歐陽修當官,被貶過兩回,兩回都是因為向著范仲淹說話。
范仲淹第三次被貶,是因為惹了宰相。歐陽修氣不過,給皇帝寫奏摺,罵這個宰相。罵得很兇,他說宰相“壞了天下”,還說,“好事都被他佔了,壞事全留給皇帝”。
他罵宰相的幫手,更狠,說他“不知人間羞恥。”他罵人狠吧,對自己也狠。罵完人,還跟被罵的說:“你可以拿這個找皇帝,讓皇帝定我的罪,殺我。我不怕。”
還好,沒人殺他。只是把他貶到外地當小官。後來,范仲淹當了副宰相,要做大變革。這會歐陽修已經回到京城,他很支援。大變革沒弄成,歐陽修又給皇帝寫奏摺罵人,罵那些反對的人,又被貶。
還好他名氣大,在外地才待一年,就被叫回來。後來,最高官職混到副宰相。
你看歐陽修罵人狠吧,他寫的詞卻相反。不管是寫感情,還是寫景色,都溫雅疏淡,曠達樂觀,如“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讓人看了很舒服。
歐陽修可能比較喜歡西湖,他一共寫了十幾首關於西湖的詞,還都用一個詞牌,採桑子。這是其中一首,寫出了一個景色美好、令遊人心醉的西湖。醉成什麼樣?簡直飄飄乎似神仙。
採桑子
歐陽修
春深雨過西湖好,百卉爭妍。蝶亂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①。
蘭橈畫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間。水闊風高揚管絃。① 然:燃。
春深雨過西湖好,百卉爭妍。蝶亂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晚春時節,一場雨後,西湖景色美好。百花爭放、蜂飛蝶舞,天氣晴朗,陽光下鮮豔的花朵好像快燃燒了一樣。
蘭橈畫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間。水闊風高揚管絃。
正是春遊的好時候,畫舫在水波之間盪漾,遊人吹著春風,聽著絃樂,簡直要問:難道自己成了神仙?
歐陽修的名字,最後一個字是什麼?修。修跟一個字同音:羞。誰如果不認識歐陽修,他就是“不知修”,也叫“不知羞”。
好玩吧,有人拿這個編了一個故事。
有個人,詩寫得很差,可他自以為很好。他聽說歐陽修寫詩最厲害,要去找歐陽修比一比。
路上,等著坐船的時候,很巧,他碰到了歐陽修,也等著坐船呢。
這人不知道旁邊就是歐陽修,只顧自己作詩:路旁一枇杷,兩朵大丫杈。
歐陽修聽了,覺得好笑,這什麼詩呀?那人作了兩句,憋了半天,沒憋出後面兩句來。歐陽修隨口說:未結黃金果,先開白玉花。
這人一聽,不錯啊。是不錯,比他那兩句強多了。上了船,那人又作詩:遠看一群鵝,一棒打下河。然後看歐陽修,等著歐陽修給他接下兩句。歐陽修又接:白翼分清水,紅掌踏綠波。
這人聽了,更覺得不錯,想,得叫上他一起去找歐陽修。他說:詩人同登舟,去訪歐陽修。
歐陽修忍不住了,接了這麼兩句:修已知道你,你卻不知修。
聽明白沒?歐陽修的意思是說,寫這麼爛的詩,還要去訪歐陽修,真是不知羞。
-
17 # 冰巔孤翠竹
此三位大家,我都喜歡。如果非要問更欣賞哪一位?我會選擇歐陽修。因為,歐公的一生更貼近身為草根,平凡的我們。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江西吉州永豐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更與韓愈、柳宗元、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七位被後人合稱“唐宋八大家”。
歐公的成功放在今天,絕對稱得上是典型的草根逆襲。歐公是家中獨子,兒時父親亡故,與母親相依為命。後,輾轉湖北隨州,投奔自己不算富裕的叔叔。因為貧窮,歐公上不起童學。好在歐母是受過教育的大家閨秀,時常用荻杆在沙地上教其讀書寫字。再加上叔叔不時的關懷,才讓兒時的歐公沒有失去最基本的教育。
歐公從小喜歡讀書,因為叔叔家貧,所以經常借書抄讀。他天資聰慧,又刻苦勤勉,常常書未抄完,就已成誦。
看到這,大家會不會立刻想到當下流行的選秀節目,選手假造悲苦身世,吸引流量,博取眼球的橋段?
若干年後,歐公參加科考。他才華橫溢,信心滿滿,本以為可以一舉奪魁。誰想,卻事與願違,名落孫山!而且,竟還是連著兩次的名落孫山!
這事若是放在我們身上,估計沒幾個不消沉,不頹靡不振的!但我們的歐公,卻沒事一般。該吃吃,該喝喝,該讀書讀書,該重考重考。這份豁達,這份瀟灑,讓人羨慕佩服得不要不要的!
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三次科考,我們的歐公終於榮登官場,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寫到這,連我都覺得歐公會從此苦盡甘來,一帆風順,平步青雲。可惜啊,這不是寫我自己的小說,歐公也不是虛構出來的阿三式的人物。我手下的筆左右更改不了他已成歷史的命運經歷,給不了他開掛的牛叉的一生。
入仕初期,歐公在洛陽也算是過上了奢華的生活。天天基本啥事不幹,軟玉溫香,吃喝玩樂,吟詩作賦。最氣人的是,這些吃喝玩樂的花銷竟都有人供著。
羨慕嫉妒恨吧?!如果你就此認為我們的歐公是如此流俗,只知道吃喝玩樂的人,那就大錯特錯了!人家吃喝玩樂歸吃喝玩樂,一邊吃喝玩樂的同時,一邊效法先秦兩漢,推行“古文”。
這段經歷,不僅奠定了他一生的文學基礎,更成為了他一生的美好回憶。“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此詩句便是在他被貶官時所作。
再後來,歐公因支援范仲淹改革,先後被貶夷陵、滁州、亳州。政治上的失意,並沒有打垮他。反而令他像打不死的小強一般,越挫越勇。也正因為這多次被貶的經歷際遇,間接提升了他的文學造詣。千古名篇《醉翁亭記》便是在被貶滁州時寫下。
歐公是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他領導了北宋詩文的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提拔啟用了蘇軾、蘇轍、曾鞏等一批北宋文壇的重要人物,為北宋及整個文學史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
縱觀歐公一生,是坎坷不平多過富貴安逸的一生。是豁達瀟灑,隨性達真的一生。這樣的歐公,像極了我們自己,像極了周遭熟悉的鄰居親朋,有血有肉,淋漓盡致。因此,我欣賞歐陽修,欣賞這樣的歐公……
-
18 # 讀書旅行茶
晏殊、歐陽修和范仲淹都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不管是當時還是現在,都是響噹噹的人物。
要說這三人中最欣賞的一個,我的答案是范仲淹。
在我看來,范仲淹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還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一、出色的政治家范仲淹身上最寶貴的,就是他憂國憂民的情懷。
范仲淹為官一生,三次被貶,每次都是因為他秉公直言,但他依舊不改初心,走到哪裡就心繫百姓,心繫君主。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是范仲淹最真實的寫照。
比如他出任泰州時,徵調民眾4萬多人,重修捍海堰。
歷時五年,新堤完成,不僅當時人民的生活、耕種和產鹽均有了保障,還在後世"捍患御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紀念范仲淹,當地百姓將所修之堤命名為"范公堤"。
慶曆三年(1043年),宋仁宗讓范仲淹制定出一套治國的方案,范仲淹針對當時的現狀,上疏《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十項改革綱領,包括澄清吏治、改革科舉、整修武備、減免徭役、發展農業生產等。
新政雖然只實施了短短几個月間,但政治局面煥然一新:官僚機構開始精簡;科舉中,突出了實用議論文的考核,有特殊才幹的人員,得到破格提拔;全國也普遍辦起了學校。
二、不朽的文學家范仲淹的文學素養很高,留下的作品也不少。
據《宋史》載,范仲淹作品有《文集》二十卷,《別集》四卷,《尺牘》二卷,《奏議》十五卷,《丹陽編》八卷。 北宋有刻本《范文正公文集》,南宋時有乾道刻遞修本、範氏家塾歲寒堂刻本,皆二十卷。在文學方面,范仲淹反對宋初文壇的柔靡文風,重視文章的政治教化作用,比如他的《岳陽樓記》,規勸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體現出了作者的濟世為民的忠君愛國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傳唱至今。
范仲淹的詩歌存世共305首,內容非常廣泛,或抒寫偉大的政治抱負,或抒發憂國憂民的情懷,或歌頌祖國大好河山。
范仲淹的詞作存世共五首 ,數量較少,但首首膾炙人口。如《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以及《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等。
毛澤東主席曾評價,(范仲淹詞)介於婉約與豪放兩派之間,既蒼涼又優美,使人不厭讀。
三、執著的教育家范仲淹繼承和發展了儒家正統的教育思想,把"興學"當作是培養人才、救世濟民的根本手段。
范仲淹主持教務期間,勤勉督學、以身示教、創導時事政論,每當談論天下大事,輒奮不顧身、慷慨陳詞,當時士大夫矯正世風、嚴以律己、崇尚品德的節操,即由范仲淹倡導開始,書院學風亦為之煥然一新。
范仲淹足跡所涉,無不興辦學堂,晚年的時候,又設義田、建義學,對族中子弟實行免費教育,激勸"讀書之美" 。開啟了中國古代基礎教育階段免費教育的新風尚。總之,范仲淹不管是在朝堂,還是在江湖,都心繫國家和百姓,為民謀利,為君分憂。
他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言傳身教,傳道受業,悉心培養和舉薦人才。
而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我們中華文明史上寶貴的精神財富。
【end】
-
19 # 精神小夥一代目
我個人極為欣賞歐陽修。
其在滁州所作《醉翁亭記》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廣為流傳。文章描寫了滁州一帶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寧靜的生活,特別是作者在山林中與民一齊遊賞宴飲的樂趣。全文貫穿個“樂”字,其中則包含著比較複雜曲折的內容。一則暗示出一個封建地方長官能“與民同樂”的情懷,一則在寄情山水背後隱藏著難言的苦衷。正當四十歲的盛年卻自號“醉翁”,而且經常出遊,加上他那“飲少輒醉”、“頹然乎其間”的種種表現,都表明歐陽修是借山水之樂來排譴謫居生活的苦悶。作者醉在兩處:一是陶醉於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於與民同樂之中。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其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傳世。
附歐陽修生平簡介: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籍貫吉州廬陵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於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以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死後累贈太師、楚國公,諡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
宋仁宗時,北宋王朝積貧積弱的弊病開始顯現,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矛盾日益突出。景祐三年(1036年),與歐陽修交往頗深的范仲淹著手呼籲改革,他把社會問題歸咎為腐敗,而歐陽修看得更深刻,認為冗官冗員才是根本問題。最終,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擊,被貶饒州。歐陽修作為范仲淹一派也受牽連,被貶為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康定元年(1040年),歐陽修被召回京,復任館閣校勘,編修《崇文總目》,後奉命知諫院。慶曆三年(1043年),出任右正言、知制誥。當時,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歐陽修參與革新,成為革新派干將,提出改革吏治、軍事、貢舉法等主張。但在守舊派的阻撓下,新政又遭失敗。慶曆五年(1045年),範、韓、富等相繼被貶,歐陽修上書分辯,因被貶知滁州(今安徽滁州),後又改知揚州、潁州(今安徽阜陽)、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等地。 -
20 # 紙仙
當然是范仲淹!試問誰能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
天聖五年,范仲淹執掌應天書院教席。主持教務期間,勤勉督學、以身示教、創導時事政論,每當談論天下大事,輒奮不顧身、慷慨陳詞,當時士大夫矯正世風、嚴以律己、崇尚品德的節操,即由范仲淹倡導開始,書院學風亦為之煥然一新,范仲淹聲譽日隆。
回覆列表
我更欣賞范仲淹。范仲淹還是我們範姓的祖先呢。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當過參知政事,文韜武略,名重一時。詩、文、詞俱擅。他的婉約名篇《蘇幕遮》: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他的豪放詞作《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這兩首詞我都能背。特別是《漁家傲》,可以這樣說,它為蘇辛豪放派導夫先路;它是詞史上第一首文人作的愛國詞,對南宋的洶湧澎湃的愛國詞有重大影響。
范仲淹的散文《岳陽樓記》我也能背誦。
我愛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