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文情感故事

    天也名也,赤壁之戰就是,曹操贏了,也未必會更好,還是孫劉聯軍贏了好。

    赤壁之戰阻擋了曹操統一中國的步伐,造成了中國歷史上魏蜀吳並立的大分裂局面。許多人都認為如果曹操統一了中國就可以開創盛世。然而這很可能只是空想。因為曹操即使勝利了還是可能為司馬家做嫁衣,最後依舊回到歷史的軌跡上。即使沒有為他人做嫁衣,不解決兩大難題也依然無法開創長久的盛世。今天我們具體的分析一下如果當年曹操一統天下之後是否應開創一個盛世?

    首先看一下赤壁之戰爆發背景,我們知道在赤壁之戰爆發前曹操透過官渡之戰大敗軍閥袁紹取代他成為實力最強的軍閥,後來征討烏杬相繼基本上統一了中國北方。此時在中國南方割據益州的劉璋、荊州的劉表、江東的孫權實力都較為強大。曹操在安撫好涼州的馬騰等軍閥後,開始準備率領大軍南下消滅其它軍閥統一全國。

    曹操

    於是在一切都準備就緒後曹操率領十五六萬人的大軍開始南下進攻盤踞荊州的劉表,大軍人數在《三國演義》中被誇張為八十三萬人。恰好這時劉表去世了,他軟弱無能的次子劉琮繼承了他荊州牧的職位,結果在曹操的進攻下輕易的投降了。所以曹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了荊州七八萬精銳部隊和大批物資,實力更加強大。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曹操本可以一舉拿下整個荊州,然後消滅其它割據軍閥統一全國。此時的曹操也確實躊躇滿志,想要掃平天下,因此對割據江東的孫權寫信要他投降或者決戰。

    曹操

    然而現實並沒有曹操想的那麼美好,面對曹操的軍事壓力。原本依附劉表的劉備和割據江東的孫權迅速聯合起來組成孫劉聯軍。因為曹操士兵多為北方人不習慣南方氣候又長期作戰導致士氣低落,加上因為不熟悉水戰採用連環船戰術。被孫劉聯軍抓住機會採用火攻以區區五萬軍隊大敗曹操北方兵和荊州歸降部隊總計二十多萬人的軍隊,從此曹操再也無力南下統一中國,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開始奠定。

    曹操的軍事壓力

    許多人都會假想要是曹操在赤壁之戰可以大獲全勝,他就可以開創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強盛的朝代,而赤壁之戰的慘敗阻止了這個盛世的到來。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來假設下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戰勝利歷史將會怎樣發展。

    赤壁之戰勝利後天下後看似沒有什麼勢力可以阻擋曹操統一中國的步伐。但實際上即使孫權損失了3萬人馬實力依然不可小覷,他和劉備聯合未必就不能反敗為勝,因此曹操要想統一天下難度依然不小。我們再假設孫權和江東士族真的被嚇破了膽投降了曹操,曹操最終一統天下,中國真的能進入盛世嗎?

    曹操在赤壁之戰

    首先曹操統一天下威望會進一步提高,也少了很多後顧之憂,因此他極有可能自己篡位稱帝了而不是等到他的兒子來篡位,這樣曹魏政權就將早幾年建立,中國歷史上也多了個大魏朝。可是曹魏政權依然極有可能被司馬家逐漸取代,因為後來的曹丕很看重司馬懿,所以司馬懿依然很有可能趁後來的魏帝曹芳年幼奪取大權,最後他的孫子司馬炎或者是別的後裔完成篡位

    曹操統一天下威望會進一步提高

    所以曹操即使統一了中國,也很可能依然是為司馬家做嫁衣,反而讓司馬家不用自己統一天下。而我們知道西晉其實也有過“太康之治”的短暫盛世。後來經過“八萬之亂”導致國力衰落引起了“五胡亂華”。所以只要司馬家後來篡位這樣的歷史很可能在曹操統一中國之後依然不會改變,中國中國也不可能進入盛世。

    所以總結來說,赤壁之戰的勝利並不會是曹操開創一個盛世!所以天也名也,赤壁之戰就是,曹操贏了,也未必會更好,還是孫劉聯軍贏了好。

  • 2 # 世界全史羅銳

    公元208年,曹操在平定了北方之後,他決定率軍南下,攻下荊州,並就此平定南方,一統天下。就在曹操親率大軍南下之際,荊州牧劉表病重身亡。此時劉表的次子劉琮在蔡瑁等人的扶持下成為了新的荊州牧,雖然劉琮有守護荊州之心,但荊州的本土士族不願意自己的土地財產因為戰爭而受到侵害,因此他們紛紛勸說劉琮投降曹操,無奈之下,劉琮只能出城投降,荊州就此淪陷。等劉備得知這件事時,曹操的大軍已經趕到了宛城,劉備只能帶領眾人向南逃亡。雖然劉備的大軍因為攜帶百姓而被曹操在長坂坡一帶擊敗,但由於關羽率軍前來增援,劉備逃過一劫,而且還在夏口遇到了前來打探情況的魯肅,兩人一拍即合,就此有了同盟的打算。

    後來諸葛亮跟隨魯肅來到江東,與周瑜等人一同說服孫權與劉備結為同盟,此後,孫權任命周瑜為大都督,聯軍溯江而上,在赤壁一帶遇到了曹操,兩軍展開對峙與交鋒,期間由於曹操的軍隊不善水戰,只能將大船連在一起,而周瑜抓住了這一弱點,他讓黃蓋詐降曹操,就此成功的火燒赤壁,將曹操擊敗,雖然曹操從華容道逃出,但也因此錯失了統一南方的最佳機會,此生再也沒有機會一統天下。如果在赤壁之戰中,曹操最終戰勝了孫劉聯軍,這是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從儘快結束戰亂的角度來說,曹操打贏了赤壁之戰並且能夠快速統一,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門閥政治並不會就這麼簡單的消失,即便曹操就此統一了天下,由於他沒有印刷術和科舉取士等做法,即便“武統”使得曹操的個人威望達到頂峰,成為當時漢室之中的最高,也沒有辦法直接瓦解門閥。在這樣的情況下,曹操的晚年會面臨官場政治的泥潭,以及反覆推行改革和失敗,即便曹操用恩威並施的方式去削弱門閥,也會讓曹操缺乏幫手,最終很有可能陷入人亡政息的俱滅。

    個人認為,對於天下來說,戰亂終結或許是好事,但對於曹操來說不見得是。

  • 3 # 華夏長河五千年

    個人認為,還是曹操贏的勝利比較好。原因如下:

    首先,天下大勢,如果曹操勝利,那三國亂世有可能在曹操時代結束,那麼曹操有可能會廢漢帝,一統江山。但至少比三國征戰,百姓受苦要好的多。

    再次,如果曹操勝利,那麼三國時期的賢才有可能大部分都要為曹家的新王朝所用,要麼像後世的竹林七賢一樣隱居山野,但整體上,國家的興盛程度要遠遠高於滅三國的晉朝,因為晉朝時國家的賢才已經很少很少。

    再次,曹操雖為亂世之奸雄,但也是治世之能臣,所以,如果曹操勝利,那建立的國家遠遠不是司馬家建立的晉朝所能比的。而且曹操善於用人,治理國家上遠遠不是那個司馬炎所能比擬的。

    最後,如果曹操勝利,平定四方,定鼎天下,很大可能會立曹植為接班人,曹植是一個仁心之人,亂世之後,定能與民休息,讓國家修養生息,早日恢復生機,達到強盛。那可能歷史上在強漢之後,又會出現一個新的強盛王朝。

  • 4 # 王喔喔哦

    赤壁之戰,奠定的三分天下的格局,致使中國一統時間推遲,世間多增添了不少戰亂。個人認為,曹操戰勝將會出現另外一個大一統的盛世。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漢靈帝為鎮壓黃巾軍,改州刺史為州牧,這是形成軍閥格局的開始,黃巾軍平定之後,地方實力派崛起,曹操就是在這時崛起的。後經歷董卓之禍,東漢已名存實亡,曹操藉此機會,挾天子以令諸侯,執天下牛耳,經過官渡之戰,消滅袁紹勢力,統一北方,此時曹操的勢力最強,無論從地盤大小,人口多少,都是當仁不讓的第一。攜此氣勢,曹操起兵南下,荊州劉琮望風而降,曹操不費一兵一卒。正如曹操所說,這將是他一統天下的最後一戰。設想,

    如果曹操赤壁之戰打贏,那曹操將會一統天下,以其英明神武,再創一個盛世不難,曹操在赤壁之戰12年後才去世,12年的時間足可以勵精圖治,實現國泰民安。惜哉,歷史沒有如果,民眾又受苦百年。東漢桓帝時人口6500萬,到曹丕稱帝全國人口2361萬,減少了2/3,可見民生疾苦,如果曹操戰勝,人民少受百年之苦,後期的西晉五胡亂華也可能不會發生

  • 5 # 磐龍觀史

    赤壁之戰中最大的獲益者當屬劉備,根據史書記載:比較明確:劉琮投降曹操的軍隊為7萬人,劉琦在夏口的軍隊有1萬人,劉備的部隊有1萬多人,合計9萬多人,由於劉表集團處於長江、漢水一帶,其水軍是主力,但水軍在其總兵力中佔多大比重,沒有任何史料可以說明(估計所佔比例應該比較重60%左右)。劉備向夏口撤退時在當陽被曹軍擊潰,估計損失了數千人,因此在戰役開始時,劉氏軍隊應該不會超過1.5萬人左右(位於夏口一帶),而孫權一方的軍隊派給周瑜的部隊是3萬人,所以孫劉聯盟中劉備是屬於弱勢一方的。

    赤壁之戰後劉備集團的實力迅速擴大,奪取益州,和曹操爭奪漢中,和大部分的荊州地盤。而孫權呢也藉機將勢力延伸到荊州,從此算是開啟的三國之間的混戰,也使得戰火多綿延了幾十年,假如說:曹操贏得了赤壁之戰他有實力一統天下嗎?

    答案應該是肯定的,曹操贏了赤壁之戰以後劉備集團要麼逃亡西川劉璋那裡要麼就是被曹操滅掉(估計劉備坐以待斃會去西川繼續),而孫權集團測要麼投降於曹操要麼被曹操滅到(估計前者機率大點),此時再看天下局勢,曹操的對手還剩哪些,西川劉璋,漢中張魯,西涼馬騰韓遂,還有個蒼梧太守。其實答案已經很明顯了,除了西涼的馬騰韓遂對曹操有一定的威脅外剩下的已經不足以構成威脅(西涼主要出了個馬超)

    那麼回到主題,假如當初曹操赤壁之戰贏了,對於當時的民眾是好是壞?從東漢末年黃巾之亂開始就可以看出那時的民眾過得是很苦的日子不得不反。如果曹操能早點統一,那就可以早點安定,對民眾來說是很好的。

  • 6 # 愛吃的菠菜

    本人認為,赤壁之戰如果曹操獲勝可能更好。理由如下:因為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勝利直接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從此三國之間的紛爭開始了,曹操短時間統一中國的希望破滅了。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後,我國人口由東漢末年的5000多萬變成了140萬左右,到公元221年時,三國人口總和變為約90萬。百姓的存活率還不到百分之二。這是什麼概念,100個人最後死了98.3個,這僅存的1.7個人還包括數目龐大的既得利益者,真正的底層百姓能活幾個?沒有人口,更不用說發展經濟、科技等。國家廣瘡痍滿目,國力大幅下降,於是造成了晉朝180年的動盪不安。更導致了五胡亂華,四大文明之一的中華文明差點滅亡。假設“赤壁之戰”曹操勝利,很可能又建立了另一個大一統的朝代。這樣更能整合整個中國大地的資源包括人才等,司馬家族也很可能不能篡權。

  • 7 # 永珍看世界

    赤壁之戰,倘若曹操取勝,後續如何發展,來看看吧………

    且不說東吳,咱先嘮嘮劉備,劉備是在曹操一路一路追殺中,東躲西藏,求得諸葛亮,才逐漸有了生存之地。赤壁之戰,倘若曹操取勝,必將率大軍南下。東吳和劉備將深處險境。

    但劉備向來是在夾縫中求得生存的,此時已坐穩川地,要深知,四川乃臥龍家鄉,多險山峻峰,地理條件優越,退可守,進可攻,正適合劉備這樣的弱者經營,孔明之所以讓劉備在此紮根,有可能在其出山之前就已定好了根據地。說明諸葛亮早已把自己家鄉的地理位置摸了個透,為自己將來大顯身手作了準備。

    四川在古代道路險阻且比較封閉,李白在《蜀道難》之中寫到“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形容古時的四川,並不為過。尤其是劉備的都城,成都,其外圍地勢更是險要,易守難攻,曾是多為位帝王的避難所!

    可見,劉備佔據地理優勢,加上孔明的神機妙算,曹操要想在短期內拿下四川,是非常艱難的!

    即使曹操取勝統一天下,但曹丕繼位已成定局,司馬家族覬覦曹家政權已久,這後半部分歷史恐怕難以改寫了!

    所以,無論哪方贏,竊以為,最終都是替司馬家族做了嫁衣裳…………

    嘮嘮嗑,舒緩一下………哈哈哈哈…………

  • 8 # 楊先生講歷史

    赤壁之戰,以曹操失敗後北還而告終,奠定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基礎,對後來局勢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三分天下天註定,諸葛亮的《隆中對》講過,曹操的名望和勢力都不及袁紹,而最終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官渡之戰之中打敗了袁紹,靠的是天時,更在於人謀,當時的曹操擁有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勸劉備不可與之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民附,賢能為之用,只可作為援助而不能圖之。雖然赤壁之戰,曹操失敗了,孫劉贏了,但曹操的實力仍然很強,孫劉聯合才能牽制和平衡曹操,即使曹操赤壁之戰大敗無法動搖曹魏的根本。假如歷史重來,曹操在赤壁之戰前,如果在劉備立足不穩人心未定之時先擒劉備,平定劉備之後,再緩圖東吳,等待天時,更精於人謀,正如孫子兵法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曹操完全可以可以用計謀先挑起東吳投降派和主戰派之間的內部矛盾,天時+人謀同時具備,再圖東吳,誠如所言,曹操的全面勝利,則一舉可定,天下一統也。

  • 9 # 當幸福來敲門2020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也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礎。這次戰役後,曹操大敗,回北方苦心經營,建立魏國;孫權守住父兄基業,併吞並荊州大部,建立吳國;劉備趁機做大,建立蜀漢。

    歷史不能假設。

    但如果我們發揮一下想象力,假設赤壁之戰是另外一種結局的話,我覺得,還是曹操贏了更好一些。為什麼呢?

    我們分析一下當時的形勢。當時天下大亂,軍閥割據,民不聊生。戰亂,就意味著老百姓無法從事正常的生產生活,社會生產力停滯或者是倒退。假如“赤壁之戰”曹操獲勝的話,東吳集團基本上被消滅,劉備集團就更無“立錐之地”了。曹操這兩個最強勁的對手都被消滅,憑藉曹操的才能,消滅漢中的張魯和四川的劉璋就更不在話下了。如果歷史沿著這個劇本演下去的話,曹操統一天下就是大機率的事件了。接下來,曹操還會“挾天子以令諸侯”嗎?當然不會了,因為諸侯都被消滅了。那麼很可能在中國的歷史上繼漢朝之後就會出現一個“魏朝”。

    如果曹操真的統一了天下,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首先,曹操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一定會一改東漢後期“宦官專權、朝政混亂、政府無能”的局面,很可能出現“政清人和”的新面貌。

    其次,曹操一定會發力發展經濟生產,使百姓安居樂業,使國庫充盈,讓魏國“兵精糧足”。

    最後,曹操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他一定會鞏固邊疆,集中精力抵抗北方遊牧民族,甚至有可能征服那些遊牧民族,消除北方的威脅。從而杜絕了後來的“五胡亂華”等事件的發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當然,時光不會倒流,歷史不能重演。這些只不過是我們的假想,但這也告訴我們一個真理:從古至今,國家要強大,社會要發展,人民要過上好日子,就必須社會穩定、政清人和,您說呢?

  • 10 # 民工愛歷史三國

    赤壁之戰,有於孫劉聯盟戰勝曹操為收場,形成三國的局面,劉備敗兵夏口,諸葛亮下江東遊說東吳,舌戰群儒,草船借箭,諸葛亮借東風,周瑜用苦肉計毒打黃蓋,蔣幹中計,曹操錯殺蔡瑁,張允,曹操收河北佔荊州傲氣十足!沒把周瑜,諸葛亮放在心裡,中了龐統獻的連環計!這都是曹操失敗的原因!

    如果曹操聽了程昱勸告不會殘敗!如果郭嘉不死一定大勝!滅孫權殺劉備一統江山!

    如果曹操能統一天下,是一件好事,以曹操的才能會國太民安,

  • 11 # 湘野狂客

    曹操贏下赤壁之戰更好。

    短期來說:赤壁之戰勝利後,曹操肯定會加快統一中國的步伐,提前結束分裂局面,建立大一統政權,人口和經濟損失會大幅度減少。大一統的局面更有利於社會的發展。

    長遠來說:曹操雖然不算長壽,赤壁之戰後12年就死了,但是這12年裡,以曹操的政治能力,不說能開創多麼強大的盛世,但至少足以建立一個相對穩定的政權。而影響後世極大的兩點:外部的“五胡亂華”和內部的門閥士族勢力坐大這兩點危害極大機率不會出現。

    曹操時代,軍政大權始終牢固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建立統一政權後,曹操會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防止地方割據。在內政上曹操對門閥士族向來是極力打壓的態度,以保持自己的政治獨立性。建立統一政權後,曹操肯定不會像曹丕一樣,採取採取九品中正制跟門閥士族妥協,以曹操的用人理念和執政思想,科舉制有可能會提前出現在魏朝。門閥士族勢力會失去土壤,不會像原來的歷史一樣快速膨脹,對皇權構成威脅。

    隨著曹操統一全國,大規模的戰爭提前結束,司馬家族無法再像和蜀國吳國的長期對峙中獲得軍權,晉朝不會存在,分封諸王也就不存在,自然也就不存在八王之亂。這樣一來,魏朝就可以更好地實現中央集權,延續大一統的局面,漢族有更大的實力去處理少數民族的問題。“五胡亂華”的歷史大機率不會上演。

  • 12 # 小豚歷史課

    假如赤壁一戰,獲勝的是曹操,那對中國的歷史程序會有非常大的影響。

    首先赤壁之戰曹操戰敗,運氣還不好,趕上了瘟疫,可謂損失慘重,荊州水軍幾乎全滅。即便如此,劉備、孫權還得依靠聯盟才能鼎足而立,可見曹操的實力是遠遠超過孫劉的。赤壁一戰,孫劉聯軍傾盡全力拿出了全部身家,如曹操獲勝,孫劉必亡,天下在再也沒有能夠和曹操抗衡的勢力了,馬超、韓遂、張魯、劉璋這些割據勢力,要麼投降,要麼覆滅,中國很有可能進入大一統時代。

    曹操畫像

    我們都知道司馬炎建立的晉朝是漢朝之後的大一統朝代,可是司馬炎的繼任者司馬衷卻腦子不夠用,加上賈南風亂政,引發了八王之亂,最終五胡亂華,漢族人口幾乎被屠殺殆盡。司馬家族之所以能夠崛起,很大程度是因為魏蜀兩國多年交戰,司馬懿才被不斷的提拔和重用,最終導致司馬炎代魏稱帝。如果曹操一統天下,天下無戰事,那司馬懿不會得到重用,曹魏三代君王還算比較賢明,魏國很可能延綿下去,中國也不會進入五胡亂華的黑暗時期。

    司馬炎畫像

    三國混戰,政局不穩,曹丕稱帝需要得到士族們的支援,所以採取了陳群的九品中正制,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這種門閥制度導致了後來混亂的局面,甚至間接成就了司馬氏專權。而且曹丕過度打壓宗親,從而出現司馬懿專權宗親無力抗衡的局面。而曹操不同比較重用宗親大將,基本上軍隊都交到了自己的宗親大將手裡,曹操為了保證自己政治獨立性一直打壓著士族階級,楊修、崔琰、孔融這些士族代表先後被曹操殺掉,而且曹操唯才是舉,不問出身,所以招攬了不少有才之士,假如曹操廢漢自立,以自己的文治武功,是可以平衡士族和宗親以及破格選拔的這些人才之間關係的,是可以另三種勢力相互制衡和諧共存的。

    所以我覺得赤壁一戰,曹操獲勝,中國進入大一統時代,曹操或者曹丕稱帝,中國避開了五胡亂華那段最黑暗的時期,不過或許為了這個大統一的魏王朝皇帝身份,曹植、曹丕和曹彰之間會有更加慘烈的鬥爭。

    所以我認為赤壁之戰曹操獲勝更好。

  • 13 # 666山野村夫

    我認為曹操贏了好。理由如下:一是曹魏政權能更早統一全國,百姓能早點休養生息。即使可能依然被司馬家惦記,但司馬懿不可能掌握這麼大兵權。退一步講司馬家依然篡位,但掌握權力的可能不是司馬炎,有可能是司馬師。帝位就不可能傳到司馬衷這個傻子身上,就不可能有八王之亂,也就沒有異族南下,中華陸沉。二是曹操對異族手段強硬(徵烏丸為證),不可能出現異族入主中原的情況。

  • 14 # 優質歷史創作者

    赤壁之戰如果曹操能贏是敢好了,這樣人民就少受戰亂之苦,國家早點統一,實乃百姓之幸。但就沒有後來那麼精彩的三國了。但比起百姓悽慘的生活,我們寧願少一部名著。

  • 15 # 凜冬之血

    從大局上肯定是曹操贏了好啊,提前統一結束了戰爭,對恢復生產力和推動社會進步都是好事,對百姓而言—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就個人觀點而言,相信大家還是覺得孫劉聯軍贏了好,因為這樣的的三國鼎立讓歷史顯得更加精彩分層!

  • 16 # 好嗨喲讀歷史

    曹操贏了更好,曹操一旦獲勝,荊州和揚州甚至交州都會歸到曹操的統治之下。這時天下基本大定,曹操就可以著手恢復生產,並且大機率避免後世的五胡亂華出現。

  • 17 # 津城沐雨

    赤壁之戰,是曹操贏了好,還是像歷史一樣孫劉聯軍贏了嗎?

    當然是曹操贏了更好。

    為什麼呢?請聽津城慢慢道來:

    曹操贏的好處

    當時,曹操已經統一北方,遼東的勢力不值一提,只剩下西北的韓遂、馬騰,西川劉璋沒有閉關蜀中,南方只剩下孫權和實力更若的劉備、劉琦。

    面對曹操的北方大軍,東吳也就水軍佔有優勢,陸軍根本就不在一個量級上。

    赤壁大戰,如果曹操能夠獲勝,南方大地將全部納入曹操的勢力範圍。

    東吳戰敗後,曹操攜大勝之師,順江而上,直逼川漢,張魯很可能會投降,劉璋也可能會投降,頂多進行短暫的抵抗。

    全國基本獲得統一,曹操沒有後顧之憂,西涼地區的韓遂、馬騰可能會反抗,但在舉國之力的曹操大軍面前,最終會戰敗。

    這樣,曹操就取得了全國的再次統一。

    曹操統一大業後,很可能不再等,逼迫漢獻帝提前禪位,曹操成為開國皇帝。

    因為全國已經獲得統一,潛在威脅巨大的司馬懿不再有必用之地,以曹操“寧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的性格,很可能除掉司馬懿,也就不會有司馬代曹,更不會有後世的五胡亂華之事。

    即使司馬懿不被殺,當時已經是和平年代,司馬懿難以掌軍權,也就很難發動政變。

    如果曹魏取得統一,很可能又是一個大一統的強大王朝。

    孫劉聯軍勝利的壞處

    除了上一條所說的,因蜀漢的對抗最終導致司馬懿掌權篡位,在當時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造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孫劉聯軍的勝利,阻止了一個強大王朝的到來。

    喜歡歷史的朋友隨手關注,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 18 # 隱愚者

    這個問題算是仁者見仁吧,個人覺得曹操嬴會更好一些,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中國會重新大一統,避免了魏晉南北朝的亂世。

    說到漢末的動亂,要從漢武帝時期施行的“推恩令”說起,這個政策徹底削弱了諸侯的實力,不過為了以防萬一,進一步限制諸侯,漢武帝又將天下劃分成十三州,由皇帝欽差擔任刺史,節制地方郡守和諸侯。

    到了東漢時候,刺史開始成為擁有實權的人物,不僅擁有行政權力,還擁有兵權,這種危害修建成為漢朝的主要問題。到了漢末,刺史實力進一步增強,皇室衰弱,於是紛紛割據,當時最強大的袁紹便擁有4州之地,結果在“官渡之戰”被曹操擊敗,曹操成為北方的霸主,並統一北方。隨後曹操穩定社會、發展農業生產,促進經濟增長,實力成為當時最強。

    公元208年,曹操推進統一,結果孫劉聯軍在湖北赤壁,利用合理的戰術,以少勝多,打敗曹操號稱80萬大軍,從而讓曹操失去繼續南下的實力。赤壁之戰也被認為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比戰之後三國之間雖然仍然互有攻守,但實力已經趨於均衡,十幾年間曹魏、蜀漢、孫吳紛紛建國稱帝。

    三國鼎立,打破了秦漢以來四百多年的大一統局面,讓中國重新陷入亂戰年代,群雄割據情況越演愈烈,到了三國後期,徹底走向了崩潰的狀態,王朝此起彼伏,誰有實力誰就稱帝,直到隋文帝楊堅才結束了這段歷史。

    可以說,赤壁之戰前,曹操擁有絕對的實力統一南北,也是一代雄主,然而此戰讓曹操損失大量精銳,也失去了統一的最好時機。如果是我,是希望曹操能夠勝利的,我相信也是大部分人的想法。

  • 19 # 籀筆鉤史話桑麻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著名以少勝多的戰役,也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歷史上以孫劉的勝利,曹操的失敗告終。如果歷史可以假設,我還是希望曹操贏了好!原因如下:

    第一,提前結束東漢以來的戰亂局面,有利於國家的統一。而且北征烏桓,分化匈奴,這樣很好的規避後來的五胡亂華。

    第二,百姓結束戰亂之苦,有利於安居樂業。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

    第三,尚禮重法,有利於中國社會的正常化發展。我認為中國的最好的統治機制,就是禮法並用。

    第四,懲辦豪強,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曹操起用王修、司馬芝、楊沛、呂虔、滿寵、賈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強。

    第五,提倡文學,有利於文化的繁榮昌盛。曹氏三父子本來就是歷史上的文化巨匠。

    最後,我本人認為曹操統一全國以後,司馬懿根本沒有篡權的可能性。因為曹氏繼位者和曹氏集團並非全都是庸才,並且一直在提防司馬懿,只是得依靠司馬懿去抵抗諸葛亮。而且司馬懿崛起於戰爭時期,慢慢的奪得軍權。在和平年代,司馬懿的這些優勢都不存在,所以司馬懿篡不了權,甚至會性命不保。

    當然,歷史沒有假設,最後還是以孫劉聯軍的勝利,曹操的失敗告終。

  • 20 # 鴻哥iouyh福小鋪

    嗯,個人認為當然是曹操贏了最好。

    亡,百姓苦;興,百姓苦。

    古代的朝代更替其實就是一種皇帝輪流做的遊戲。

    這種遊戲無非就是統治階段混亂造成時局動盪。

    按當今是以選舉或重組解決,而古代不然,則是透過無所不用其極權謀甚至激烈持久的武裝鬥爭解決。

    曹操崛起,以漢天子名義整合混亂時局,大可在短時間內結束動盪。

    哪怕取漢而代之,也只會將動盪侷限於統治權力分配而少波及天下。

    奈何啊,曹失敗了,三國鼎立,各方勢力互相爭戰七十餘年,削弱了華夏中原力量。

    至少是敗光了漢朝的底蘊,典型例子就是鐵騎軍消失了,這可是漢對匈作戰的主要力量,在長期內耗下,鐵騎軍漸漸退出軍團編制,要麼被分到各軍,要麼成儀仗隊。

    另一個隱患就是邊境異族壯大,從過去的被漢朝打壓到被各勢力拉擾,埋下了之後亂華種子。

    或者有人不喜曹操,但必須指出一點,古代百姓真的對皇朝更替並非很操心。

    遠的不說,就看近代唄,清末的百姓態度即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隋煬帝楊廣前期是不是很牛?都幹了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