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1
回覆列表
  • 1 # 杯酒釋

    騎豬打仗一是沒有衝擊優勢,而是沒有速度優勢,三是沒有高度優勢。第四,如果打敗了,等於給對方送補給。如果打勝了,騎著去耀武揚威看著也不嚴肅

  • 2 # 東漢末年100年

    提到這個問題,我們先來說一說,古代打仗將士們騎的是什麼?馬

  • 3 # 文文情感故事

    這是連軍糧也一起送過去了,個頭太小。只有馬才是古代戰爭的最優坐騎。其他什麼騾子和驢還有牛,馱貨可以,給騎兵當坐騎就不行了

    而且豬豬是一種雜食類哺乳動物,身體肥壯,四肢短小,鼻子口吻較長,性格溫馴,適應力強,

    豬的歷史要追溯到四千萬年前,有跡象證明家豬可能來自歐洲和亞洲。在被人們發現的化石中證明有像野豬一樣的動物穿梭於森林和沼澤中等。

    野豬首先在中國被馴化,中國養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中期。

    先秦時期

    據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載,商、周時代已有豬的舍飼。而後隨著生產的發展,逐漸產生了對不同的豬加以區分的要求,商、周時代養豬技術上的一大創造是發明了閹豬技術。

    漢代

    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養豬已不僅為了食用,也為積肥。這一情況促進了養豬方式的變化。漢代以前雖已有舍飼,但直至漢代時止,放牧仍是主要的養豬方式。當時在豬種鑑定上已知豬的生理機能與外部形態的關係,這對漢代選育優良豬種起了很大作用。

    魏晉南北朝時期

    這一時期,舍飼與放牧相結合的飼養方式逐漸代替了以放牧為主的飼養方式。隨著養豬業的發展和經濟文化的不斷進步,養豬經驗日益豐富。

    唐宋時期

    隋、唐以後養豬已成為農民增加收益的一種重要手段

    先秦時期

    大白豬

    大白豬又叫作“大約克豬”。原產於英國,特稱為“英國大白豬”。輸入蘇聯後,經過長期風土馴化和培育,成為“蘇聯大白豬”。後者的體軀比前者結實、粗壯,四肢強健有力,適於放牧。十八世紀於英國育成。

    約克夏豬

    約克夏豬是豬的一個著名品種。原產於英國約克郡(Yorkshire,英格蘭東北部的一箇舊郡,1974年分割為NorthYorkshire,South Yorkshire及West Yorkshire),由當地豬與中國豬等雜交育成。全身白色,耳向前挺立。有大、中、小三種,分別稱為“大白豬”、“中白豬”和“小白豬”。大白豬屬醃肉型,為全世界分佈最廣的豬種。體長大,成年公豬體重300至500公斤,母豬200至350公斤。繁殖力強,每胎產仔10到12頭。小白豬早熟易肥,屬脂肪型。中白豬體型介於兩者之間,屬肉用型。中國飼養大白豬較多。[2]

    長白豬

    是“蘭德瑞斯豬(Landrace)”在中國的通稱。著名醃肉型豬品種。原產于丹麥。由當地豬與大白豬雜交育成。全身白色。體軀特長,呈流線型。頭狹長、耳大前垂,背腰平直,後軀發達,大腿豐滿,四肢較高。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皮薄、瘦肉多。每胎產仔11至12頭。成年公豬體重400到500公斤,母豬300公斤左右。要求有較好的飼養管理條件。遍佈於世界各國。[2]

    漢普夏豬

    著名肉用型豬品種。十九世紀初期由英國漢普夏(Hampshire,一譯漢普郡)輸往美國後,在肯塔基州(Kentucky)經雜交選育而成。毛色黑,肩頸接合部和前肢白色。鼻面稍長而直,正豎立。體軀較長,肌肉發達。成年公豬體重315至410公斤,母豬250至340公斤。早熟性,繁殖力中等,平均每胎產仔8頭。母性強。屠體品質高,瘦肉比例大。[2]

    波中豬

    豬的著名品種。原產於美國。由中國豬、俄國豬、英國豬等雜交而成。原屬脂肪型,已培育為肉用型。全身黑色,有六白的特徵。鼻面直,耳半下垂。體型肥大,成年公豬體重390至450kg,母豬300至400公斤。早熟易肥,屠體品質優良;但繁殖力較弱,每胎性仔8頭左右。波中豬是一個家豬品種,1816年形成於美國俄亥俄州的邁阿密谷。波中豬是美國最古老的品種之一。波中豬在相同日齡的條件下,體重超過了其他各類豬種。[2]

    馬身豬

    馬身豬原產於中國山西,體型較大,耳大、下垂超過鼻端,嘴筒長直,背腰平直狹窄,臀部傾斜,四肢堅實有力,皮、毛黑色,皮厚,毛粗而密,冬季密生棕紅色絨毛,乳頭7~10對。可分為“大馬身豬”(大)、“二馬身豬”(中)和“缽盂豬”(小)三型。雖生長速度較慢,但胴體瘦肉率較高。[2]

    寧鄉花豬

    寧鄉花豬原產寧鄉縣,由於毛色僅有黑白之分又被稱“熊貓豬”。作為全國四大生豬地方名種之一,已有300多年養殖歷史。寧鄉花豬必須在完全天然、健康的環境下生長,遠離任何人工生長素,因此它們的武岡銅鵝一起被譽為湖南"三寶"。1981年國家標準總局正式確定寧鄉豬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肌肉更有彈性[1]、口感好、肉味香濃、沒有異味腥味等特點。2006年7月寧鄉豬進入農業部確定的首批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生長速度較慢,但因肉質較好,受到人們喜愛。

    寧鄉花豬

  • 4 # 歷史經歷者

    歷史上曾經有過騎豬打仗,但後續淘汰了

    相對主流的騎馬打仗:

    1、豬的視力差,更多依靠嗅覺,所以其在戰場上的可控性很低。

    2、豬的肩高太低,毫無高度優勢,騎在豬上,高度大概與正常直立相當,面對騎兵馬上的騎兵,需要仰攻。

    3、豬的承重力低,跑一會兒就累了。

    4、豬的速度慢,進攻,逃跑都不利於瞬息萬變的戰場。

  • 5 # 歷史的星空9527

    這個問題問得好啊,那我鄭重的回答一下吧!

    首先,介紹一下

  • 6 # 心若向陽,無謂悲傷

    我覺得豬之所以不能夠騎,第一它的腿比較短,這麼短的腿怎麼跑的快,貌似耐力還差。第二點豬比較笨還懶,也不知道怎麼辨別方向,一個不小心就能走丟,第三豬吃的太多了消耗糧草太快還沒到目的地就能把家當吃光。第四,豬的壽命短導致服役週期也短,不划算!還有就是體型過小,力氣有限,坐上去也不穩當!第五怎麼感覺是給敵軍送肉吃呢,這屬於帶糧投敵。所以豬本身的條件限制了它不能夠被人騎。正常人腦子沒病誰騎…?

  • 7 # 安向向

    古代打仗,其實也有豬的參加的。

    公元前326年,亞歷山大在希達斯皮斯河戰役中擊敗了印度國王波魯斯,最早版本的《亞歷山大大帝傳奇》中,亞歷山大和波魯斯英雄惜英雄,後來竟成了朋友。書中記載:“當上千頭戰象衝向亞歷山大的軍隊時,波魯斯建議他利用豬的尖叫聲來嚇退前進中的戰象。亞歷山大採納了他的建議,讓豬不停地嚎叫,並吹起號角,成功嚇跑了戰象。”

    公元前三世紀,皮洛士部署了十二頭戰象猛攻義大利。保薩尼亞斯在他的《希臘描述》中說過:“古希臘伊庇魯斯國王皮洛士在與德米特里烏斯的戰鬥中繳獲了他的戰象,後來野心勃勃的皮洛士指揮這些戰象入侵羅馬時,羅馬軍隊驚慌失措,難以置信他們的對手竟然是動物。”結果,羅馬人在一個農場裡偶然發現了禦敵之策。他們注意到那些有角的山羊,火把和豬都把大象嚇壞了。所以他們放出了山羊和豬,正所謂一物降一物,以此贏得了勝利。

    正如艾利安的《動物本性》所描述的那樣:“大象害怕公羊和豬的叫聲,羅馬人利用它們將伊庇魯斯國王皮洛斯的大象打得四處逃竄,贏得了這場振奮人心的勝利。”

    而且,艾利安很喜歡記錄戰爭中豬遭遇的痛苦經歷。他指出:“我提到過大象非常害怕豬的事。安提柯圍攻墨伽拉城時,馬其頓人把豬綁在烤架上,把豬點燃後鬆綁,豬會在痛苦和恐慌中發出尖叫,然後滾進象群,讓大象自相殘踏。大象雖然都訓練有素,但是這種情況下根本不會聽從指令,可能是因為大象一般受不了豬的尖叫聲。”斯坦福大學古典主義者艾德麗安在她的作品《古代生化戰爭》對此評價道:“這些用樹脂點著的豬可能是世界上第一種混合生化武器。”

    至於為什麼不騎豬,豬的視力差,更多依靠嗅覺,所以其在戰場上的可控性要比暴躁的戰象還要低得多,相對於馬,豬的肩高太低,毫無高度優勢,騎在豬上,高度大概與正常直立相當,面對騎兵馬上的騎兵,需要仰攻,並且,承重能力,相對於馬、驢之類草食動物,要低很多。

  • 8 # 見字如晤

    敵軍騎馬帶頭衝鋒,你胯下寶豬低頭猛啃草根?再說了,騎豬上戰場,這是連軍糧一併給敵軍送過去的節奏?

    你要知道,不是每頭豬都是豬剛鬣,野豬雖然兇猛,但畢竟不能騎野豬上戰場啊。首先你要對它進行訓化,而訓化之後還要掌握騎豬術,要它向左絕不往右,要他向前絕不向後。

    我們要明白,古代中西方都很默契的選擇將馬騎上疆場是有原因的。

    首先你要明白,馬科動物睡覺補充體力不一定在晚上,只要無人打攪的情況下,馬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睡眠。這與古代行軍打仗的突發性不謀而合。而且馬具有十分發達的汗腺,易於調節自身體溫,適應不同的環境,不會輕易出現凍死熱死的情況。

    而且強大的肺部功能適宜快速奔跑,十分適宜軍隊的長途跋涉,以及較高的爆發力為騎兵的衝鋒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從馬的體形上來看,十分適宜人類騎行,而豬的體形較矮,爆發了雖然較高,但耐力是明顯不如馬的。

    而且馬的壽命與壯年期很長,平均壽命在三十到三十五年,最長達六十年。而馬十五年左右的壯年期更是為一場古代一場戰爭的謀劃提供了時間基礎。

    而至於古代打仗為什麼不騎豬,因為就算沒有馬的存在,牛、驢這些都比豬強的多。古人選擇了馬,那自然有他們的道理。古代戰爭從沒有歷史記載的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了,後來發展到冷兵器時代,已經產生了騎兵的雛形。周取代商,“武王伐紂”一戰中騎兵已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騎豬...咳咳。怎麼不直接給敵軍送肉呢?

  • 9 # 清風止月

    大家在看電視或看書時,經常看到古代行軍打仗時,都會騎馬,這些人為什麼不騎豬呢?

    古代行軍打仗都會注重排兵佈陣,軍隊會有一定的陣型,雙方一般會以騎兵先衝鋒,衝散敵方的陣型後再大規模的廝殺。這就需要坐騎有一定的高度,起到居高臨下的效果,這樣可以更快的破壞敵方的陣型。一般的馬高度在1.5米到2米左右,更有一些神駒,高度就更高了。古代騎兵拿著長槍或者馬槊,這些兵器短的也有三米多長,像疾風一樣衝過來,給人以強烈的震撼。豬的高度一般是在60釐米左右,個子高一點的人坐在上面腳或許會著地,就算不著地也比站著的人要矮一些,沒有那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就這個短板就不適合打仗。

    後來人們發現,這貨雖然不能當坐騎,但是肉還是挺香的,一直吃了這麼多年。

  • 10 # 梅花三弄zml

    真是長見識了,見過騎豬的,去趕集,去賣萌,去搞笑,還真沒見過去打仗的。豬又矮,又慢,又跑不快,比起高頭大馬,你覺得騎豬有多大勝算呢?主要是會飛就好了!

  • 11 # 老實人侃歷史

    古代打仗都是騎馬,馬和豬相比,可以說馬完勝豬。

    1、耐力和承重。豬雖然聰明,但是豬的體型決定了,馱著一個人走幾步還行,但是長途跋涉就不具備優勢了。

    2、生活習性。豬是雜食性動物,不要看它又肥又矮,但是它是很具有攻擊性的,像以前古代打仗,還沒跑到敵人面前,自己的坐騎先鬧起了革命,想想都頭疼;而馬是素食主義者,性格較為溫和。

    3、生理結構,豬的背部是向上凸出來的弧,而馬的背是像下凹的一個弧,在漢代之前,是沒有馬鞍的,人坐在馬背上是不會滑動掉下來的,如果坐在豬的背上跑一會,人就滑到豬屁股上或者脖子上,想想那個畫面都醉了。

    4、身高問題。這是硬傷,到現在都是,在古代人們騎馬打仗,是因為馬有一定的身高,人在馬上,對於步兵是佔據了制高點的,從上到下的打擊更有力;你要是騎個豬,一個騎兵還沒步兵站著高,抬著頭打仗,只看姿勢就輸了一半了。

    如果答主還有疑惑,建議親身去體驗一下,騎在馬上和騎在豬身上有什麼不同。

  • 12 # 鬼才少年

    看到這個問題,我先笑為敬!

    首先,豬的肉質鮮美!

    呸,說錯詞了!豬,在視力方面上“差”。更多的是依靠嗅覺。

    在承重方面比馬低的多,人騎在上面就跟站著差不多。

    還有就是,豬的惰性比較大,說白了就是懶。

    騎馬不管是從速度,感觀方面都是非常不錯的。

    還有就是,騎豬頗為喜劇感,敵方士兵一看肯定會說“看,對面的把軍糧(豬肉)一起送過來了!”

  • 13 # 多多編輯部

    以下幾點:一、豬相對(牛馬)矮小,(馬比牛稍高),騎著豬和站著高度差不多,太矮了。二、豬脖子短,不適合套韁繩,容易掉。三、豬是偶蹄的速度沒有馬奇蹄的快。

  • 14 # 崔海新

    你這個問題真的很有意思。

    古代戰爭需要的是機動性,靈活性。而且坐騎一定要能保證你的安全。中國古代戰爭呢嘛,就是戰爭中最主要的。機動力量。騎兵一直是戰場上的尖刀兵。

    不管是古代戰爭還是現代戰爭都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

    在東南亞國家大象會成為主要的。騎行的動物。兩個原因,第一負重大,第二大象皮糙肉厚,不容易被普通的冷兵器打傷。

    還從看見過歐洲某些國家會有騎狼或者騎虎豹之類的。

    關於豬。在歷史上確實沒有發現能夠作為戰場上的機動靈活使用。

    至於為什麼不騎,我覺得原因也很簡單。戰場上不適合他的出現。唯一能出現戰場上就是豬肉燉粉條當食物。

  • 15 # 愛鏟史的貓

    一騎絕塵,千軍萬馬,萬馬奔騰。從這些詞你看到什麼,是不是氣勢雄偉?腦海裡是不是立馬就有騎士衝殺的壯烈畫面?我相信應該都會有,可是你要是把這個馬換成豬呢?估計沒有氣勢,只剩搞笑了。

    在冷兵器時代,騎兵是取勝的關鍵。而騎兵之所以能發揮他的戰鬥力,胯下的坐騎很關鍵,現在我們的印象裡就都是馬。我們來看看為什麼會是馬。

    馬,在被人類馴化以前,就是奔跑於草原的物種。當初的野馬生性兇猛、攻擊性強、體力好耐跑,這些特點在被馴化了之後恰巧成為了它的優點。被馴化的馬成為溫順的物種,被用於運輸和戰爭,因為它耐力好,體型適合騎兵的長劍長矛,配合作戰。可以說馬是經歷了人類歷史考驗最合適的軍事坐騎,不僅有用還增加騎兵的氣勢。

    其實,冷兵器時代這麼長的歷史裡,人們還還實驗過其它的動物做坐騎。比如大象,這在三國諸葛亮打南蠻時就出現過,可是大象畢竟不夠靈活而且數量少,無法大規模裝備。比如獅子、老虎,或許很多人覺得這些動物更加威風、速度更快,早在黃帝時期就有用於戰爭,可是這些動物生性嗜血,沒被馴化,真到了戰場,無法控制。

    最後來說一下我們的豬哥。豬,被人類馴化最成功的動物。已經馴化的家豬最大的用處是為人們提供必需的肉食。現在也有很多人把豬當作寵物,市場上已經有專門的寵物豬了。可是估計很少人會將它和戰爭坐騎,為什麼?從它本身性格來看,豬生性懶惰,吃了就睡,這也是為什麼它容易長肉,被人當作肉食提供。你想想你要是騎頭豬上戰場,你剛要衝殺,結果它要睡了,你咋辦,凌亂吧。第二點,豬的腳力短、動作笨拙,不適合衝刺和長時間行軍。身為騎兵,需要短距離衝殺和長距離奔襲,你要是騎個豬,等你到了估計敵人都回家了。

    所以古代騎兵多是用馬來做軍事坐騎,至於豬嘛,還是長肉吧。

  • 16 # 錦墨香楓寒入骨

    我覺得這是個有趣的問題!首先,豬的速度不夠。需要追敵或是逃走的時候它是不是太坑了?其次,豬的體型,身高都不夠。我們威風凜凜的大將騎在戰豬之上,雙腳拖地。畫風不要太搞笑!第三,豬的力量不夠。將士穿上盔甲騎在豬身上,不知道豬會不會瞬間被壓死!

  • 17 # 東方丶神

    豬現在理解都是供我們吃肉的,古代的野豬破壞力極大,攻擊性也強。為什麼不騎豬打戰呢?估計以前也有人試過把豬馴養成坐騎,可能在戰場的戰鬥力不行被淘汰了。就像蚩尤騎的熊貓打戰一樣,熊貓還是從坐騎列表中淘汰了。所以古代打戰不是不騎豬,豬肯定有人騎著打戰過。不說豬,很多能託人的動物應該都被騎著打戰過。只是到了後來古人發現除了馬之外沒有什麼動物好了,都放棄了。不要懷疑,部落時期,什麼打戰的東西都有人研究過,比如石器(石斧、石矛、石錘等),其他的棍棒之類用的人更多,但是殺傷力不足,都慢慢的淘汰了。

  • 18 # 王權九思

    咳咳,豬多好吃,幹嘛騎它,開個玩笑…

    我們通常說的豬一般是指家豬,家豬是野豬被人類馴化後所形成的亞種是人類馴養的第一批動物之一。農業文明興起後的早期,距今1000-4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嘗試對多種動物進行馴化,先後馴化了馬、牛、羊、豬、狗、雞等動物。做為被最早馴養的動物,吃的話很好,但是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豬肉卻有著不同的地位。以前的豬這個字跟漢字裡面的“屎”是一個讀音,所以騎豬,有點不好聽。

    說實話,馬才是古代戰爭的最優坐騎。其他什麼騾子和驢還有牛,馱貨可以,給騎兵當坐騎就差了,更別提豬了。戰爭是要死人的,豬的視力差,更多依靠嗅覺,所以其在戰場上的可控性要比暴躁的戰象還要低得多,相對於馬,豬的肩高太低,毫無高度優勢,騎在豬上,高度大概與正常直立相當,面對騎兵馬上的騎兵,需要仰攻,並且,承重能力,相對於馬、驢之類草食動物,要低很多。

    所以,古代打仗騎豬是要帶口糧自己吃還是資敵,故意想輸。

  • 19 # 奮努的的

    1.難以馴化!

    2.吃的太多!

    3.太懶!

    4.太慢!

    5.太矮!

    你這問的好像你現在正在騎豬打仗一樣。

  • 20 # 使用者6861363358975

    人有吃的,不保證豬和雞有吃的,肉蛋奶生產不足,油料作物也不好說。山東半島幾乎不下雨,荒地不少,秋夏糧都長得不好,糧食還永遠增產。農村農戶家中基本都無存糧,打糧就賣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每天堅持14個小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