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誰和蒲公英有約定

    金陵十二釵中,林黛玉是最具文化與才情的人,這和林家的傳承是有著極大的關係的。

    林家很“富貴”,這就為黛玉的才學和見識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黛玉的祖上三代都襲過列侯,後來因為皇恩浩蕩,讓他家又襲了一代,也就是黛玉的爺爺,所以說林家也是個鐘鳴鼎食之家,年幼的黛玉可是一個見過世面的女孩子。

    黛玉的父親林如海的官職,開始是蘭臺寺大夫,後來就升到了揚州的巡鹽御史。這個蘭臺寺大夫是作者虛構的一個官職,聽起來很古樸的樣子,但是這個巡鹽御史可是真有其職的,而且鹽業一直是被國家控制的壟斷行業,這可是一個肥差。

    只有這樣富足的家庭,才有可能把多餘的財力放到對黛玉各方面的培養上面。

    林家“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

    到黛玉的父親林如海這一代,便開始以科舉出身,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正所謂“一般一般,全國第三”。而且這個探花,大多都是皇家駙馬的備選人才,所以要求他們不但要有文采,還應該是一個翩翩公子,這也為黛玉的“風流婉轉”,準備下了的良好的基因傳承。

    林如海夫婦倆對黛玉的教育也是很重視的,黛玉的啟蒙老師是進士賈雨村,這個人雖然人品不咋地,但是學問還是有的,再加上黛玉冰雪聰明,所以在小說的後來,黛玉的詩詞才能夠在賈府的眾姐妹中首屈一指。

    和小說中的薛蟠、王熙鳳不一樣,他們斗大的字也認不了一籮筐,但偏偏都有一個“學名”,而滿腹詩書的黛玉,卻只有一個乳名。在她和寶玉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黛玉還謙虛地說:“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全然是一個“謙謙女君子”。

  • 22 # 采采愛書畫

    在《紅樓夢》中,若論才情,黛玉、寶釵、湘雲應當名列三甲。寶釵博然群書、積澱深厚,做出的詩詞多渾厚大氣;湘雲性格爽朗,名士自風流,詩詞多灑脫飄逸。而三人之中,若推一個最佳,還是當屬黛玉。黛玉的才情是渾然天成,別具風格的,說的直白點,就是有天賦,天生的靈氣。畢竟是世外仙姝寂寞林嘛。黛玉如此才情,是否與林家的傳承有關呢?我認為不完全是。黛玉的才情與以下幾個原因有關。

    一、世外仙姝的人物設定

    林黛玉是絳珠仙子轉世,來到世上以淚珠還神瑛侍者的澆灌之情。這個人物設定就是一位仙子,既然是仙子,那自然是與凡人不同。我們看寶釵的詩句時,可以窺探出她壓在心底對慾望的渴求。譬如:“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而黛玉的詩句則是飄逸又帶著憂傷,“隨花飛到天盡頭,花落人亡兩不知”、“冷月葬花魂”,“淚眼觀花淚易幹,淚乾春盡花憔悴。”絳珠仙子本就是來還淚的,淚還完就該回歸離恨天。那麼黛玉這個角色就是充滿仙氣而又悲情的。

    二、擺脫封建禮教的束縛

    我們看紅樓夢時,可以發現,寶玉黛玉是同一類人。他們在重重禮教之下自由戀愛,像朋友一樣善待貼身丫鬟,沒有階級觀念,沒有經濟仕途的慾望。寶釵和湘雲雖然才情縱橫,但終究受到當時主流價值觀的影響,她們無法衝破各種條條框框的束縛。寶釵飽讀詩書,卻在不停的告訴自己女德為上,閒時也多做女紅,覺得詩書總是不務正業。湘雲比寶釵要灑脫一些,但還是認同主流價值觀,也經常勸導寶玉要走經濟仕途。

    而黛玉則不然,她從來不勸寶玉讀正書,結交政客之類的。黛玉是隨性的,她喜歡詩書,就是喜歡,全身心投入。她是真正的詩人。教香菱學詩時也是正兒八緊的教,根本不管香菱的身份。也可以和寶玉共讀西廂,只因其中美妙的文章,而不顧禮教准不准許她讀。

    正是因為無所束縛,黛玉的才華是高於寶釵和湘雲的。

    三、世代簪纓之家的文化傳承

    林家是世代簪纓之家,林如海是探花郎出身。縱觀紅樓夢全書,林如海應該是學問成就最高的。賈家是行伍出身,子孫中也只有一個賈敬是進士出身;薛家只是皇商,士農工商最末位,薛蟠更是草包一個,寶釵完全是自學成才。

    而黛玉不同,林如海賈敏夫婦沒有兒子,膝下荒涼,把黛玉是當兒子一般培養的。請了賈雨村給黛玉當老師,賈雨村之後也是高中進士的,人品不怎麼樣,學問還是有的。

    黛玉進賈府之時才六歲多,就已經讀完了四書。從揚州送葬林如海回來也是帶了很多的書。劉姥姥進大觀園評價瀟湘館比上等書房還要好。這些都是因為黛玉家族的文化傳承。

    可以說,紅樓夢中這些女子,只有黛玉是真正把讀書作詩當主要事情去做的,從小受教加之天資聰穎,她成為最具才情的人是理所應當。

  • 23 # 石徑斜

    金陵十二釵中,黛玉最具有文化和才情,這肯定與林家的傳承有關,而且這種傳承還是最重要的因素。

    就從我們現代教育來說,決定一個孩子成長的除了遺傳因素,最重要的就是成長環境。人人都知道的一句話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孩子身上時刻表現的就是父母的樣子”。黛玉才華橫溢,卓爾不群,氣質出眾,這些在黛玉身上表現出來的東西其實就是林家的家風,也是黛玉自小成長的環境在她身上的體現。

    首先了解一下黛玉的母親賈敏,雖然黛玉一出場,她的母親賈敏就已經不在人世了,但是我們可以從賈府四春身上看出賈敏在孃家時的基本情況。賈府四春都在賈母身邊教養長大,從小讀書識字,黛玉進賈府時,賈母吩咐:

    “請姑娘們來,今日遠客才來,可以不必上學去了。”

    可以看出,賈府的女孩們從小上學。雖然賈母謙虛說:

    “讀得是什麼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

    但是我們看看後面探春的才華就可以知道,賈府的女孩子們讀書絕不僅僅是“認兩個字,不當睜眼瞎”那麼簡單。孫女輩的賈母尚且留在身邊親自教養,最疼愛的小女兒自然更不必說,自小傾注的心血一定很多。由此我們也可以推斷出賈敏在孃家時肯定也是自小上學讀書寫字,她的才情應當不在探春之下。況且那時的賈府正是鼎盛時期,賈敏又是作為么女,自然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黛玉剛進賈府時,王熙鳳誇黛玉:

    “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

    雖然是當面奉承賈母的成分多些,但是也不得不說可能黛玉的氣質像她的母親賈敏更多一些。

    我們現在有句話說“一個好母親旺三代”,黛玉自小有這樣優秀的母親教導,言傳身教,自然才情氣質較一般人更勝一籌。

    再看看黛玉的父親林如海,本身就是探花郎,那可是殿試的第三名,相當於咱們現在高考全國第三名,不是一般的學霸,而是學霸中的學霸。再看看林如海的出身,祖上列侯,到林如海已經襲了五世,這比賈府的三世就浮現出衰敗跡象強多了。關鍵是還有一點,林如海本身襲著爵位就可保榮華富貴,一生無憂,可是偏偏還努力學習不甘落後,不願躺在祖宗的功勞簿子上享受,願憑自己的真本領把林家進一步發揚光大,這和賈府子孫一味享樂把家底掏空形成了鮮明對比。林如海參加科舉,中了探花,使林家在原本的貴族豪門的基礎上,又加了一圈書香門第的光環。

    從黛玉父親林如海的經歷,大家就可以想象出林家的傳承和家風是什麼樣子的。黛玉出生在這樣一個原生家庭,母親是讀書識字的候門小姐,父親是探花郎。林家的豪門封號歷經五世不衰,到黛玉父親時反而更上一層樓,又處處洋溢起墨香。這些變化充分說明林家家風正派醇厚,重視知識傳承。瞭解了這些,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黛玉思想單純,氣質出眾,才華橫溢了。

    最後我們再看看書中黛玉寫的詩句:

    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借得山川秀,添來景物新;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這些詩句清新靈秀,正如黛玉的性格,也是黛玉品質的寫照。就連黛玉教香菱做詩,也是告知她“不以詞害意”,做學問要講究實際,不要光注重形式。這一切,都充分說明黛玉自小所受到的教育和教養都是充滿正能量的。黛玉寫的詩,黛玉的真誠待人也充分說明林家的傳承是影響了黛玉一生的。

    所以,金陵十二釵黛玉最具文化才情,跟林家的傳承密不可分,也是賈敏和林如海夫婦以身作則,從小為黛玉造就一個優秀的成長環境分不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皋春草色,惆悵掩柴扉”應作何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