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靜謐光陰

    很難說到底是劉備成就了諸葛亮,還是諸葛亮成就了劉備。最好的解釋,應該是互相成就。諸葛亮是能臣,輔佐蜀漢兩代皇帝,鞠躬盡瘁。劉備對諸葛亮,有知遇之恩,並且完全信任他,給了諸葛亮很大的支援。

    從劉備三顧茅廬來看,劉備給了諸葛亮很大的信任和認可。諸葛亮當時有臥龍之稱,除了劉備,他還有非常多的主公可以選擇。相信以諸葛亮的實力,去了哪裡,都會受到重用。但是諸葛亮選擇了劉備,劉備當時實力弱小,沒有固定的地盤。隨後,諸葛亮和劉備一路同心,終建立蜀國。從一貧如洗到擁有一個國家,劉備和諸葛亮的感情和緣分,是非常深厚的。畢竟同過苦,才配的上共富貴。正是因為如此,諸葛亮在劉備死後,還會深切感劉備之恩,更加對蜀國盡心盡力,終於累倒了自己。

    劉備雖然謀士眾多,但諸葛亮依然是最重要的一個。荊州本是諸葛亮坐鎮,因為龐統意外命喪落鳳坡,其他人不能承擔起給劉備出謀獻策,治理政務的重擔,劉備才不得不請諸葛亮入川。諸葛亮在劉備這裡,表現機會很多,表現的舞臺也很大。劉備有個優點,就是發現人才,並且真心對待人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魏延來到劉備陣營,諸葛亮不喜歡魏延,但劉備認為魏延是個人才,魏延才華得以發揮,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

    劉備和諸葛亮只是隆中對過話,就已經認為諸葛亮是自己需要的人,說自己遇見諸葛亮就像魚見到了水。有了劉備為諸葛亮搭建的舞臺,諸葛亮才能更充分的發揮自己的天賦。因為諸葛亮有天賦,有實力,劉備才肯放心的給他搭建舞臺。劉備和諸葛亮相輔相成,劉備當初不請諸葛亮出山,劉備還是處於沒有發展目標和路線的境地,想和曹操,孫權三分天下,根本不可能。

    諸葛亮若是到了曹操,孫權或是別的地方,諸葛亮就沒有像在劉備這裡一樣的自由發揮空間。曹操謀臣眾多,郭嘉、程昱、荀彧等實力都不弱,且跟了曹操很久,加上曹操自己就很聰明,怎麼會給諸葛亮很大的空間去發展。孫權那裡也是一樣。袁紹,袁術,劉表等,更不是諸葛亮想要追隨的主公,要是想跟他們,早就去了,劉備壓根就沒戲。

  • 22 # 曉竹士

    依我淺見是劉備成全了諸葛亮。我們只談三國這本小說。首先大家非常耳熟能詳的四個字叫如魚得水。這是劉備三顧茅廬後諸葛亮出山劉備說的,因此還引起了二弟三弟的不滿,最後諸葛亮也用三把火來證明了自己。

    那麼誰是魚誰是水,其實劉備是水,諸葛是魚。我們首先看小說中劉備乃皇室後裔,從與關張討伐黃巾軍到投奔各個諸侯三英戰呂布等光榮事蹟雖勝仗不多但是也在中原大陸打出了名聲。曹操煮酒論英雄說天下英雄只你我二人就已經肯定了劉備的胸襟抱負膽識皆是頂層。人們說曹操是梟雄劉備又何嘗不是,只是兩人方法不同,曹操心思縝密,天下人不得負我。而劉備的殺招就是一個“哭”字,擅長打感情牌。關張二人天下豪傑,有錢有功夫,劉備編草鞋沒有武功,只有一腔抱負也竟然能與他們結拜為生死兄弟,其眼光人格魅力三國無出其右者。再看孔明之前的,劉備與趙雲僅僅一面之緣共同戰鬥一次就淚別,趙子龍感動期望有緣再見,並且後來怒摔阿斗使得子龍必為之死心塌地忠肝義膽。還有徐庶,剛來就幫助劉備取得勝利,最後回曹營送別時劉備大哭,砍伐樹林不想擋住自己看徐庶離去的背影。徐庶感激不盡又折返告訴了劉備諸葛的訊息,這樣諸葛才得以出現。到中期劉備勢力大增,龐統法正等等的到來如虎添翼。此時諸葛主管正政事治理城鄉,劉備攻打益州他駐守成都為軍隊提供了穩定的後援力量,劉備依舊攻勢迅猛為三國鼎立打下基礎。

    所以說劉備的成功是必然的,就算沒有諸葛,諸葛只是促成劉備,三國鼎立的想法我相信劉備肯定有想過,但是隻是時機不成熟或者還沒有自信去實現。諸葛亮書中多智而近妖,但是他更多是一個政治家而非軍事家。諸葛的三把火前兩場是小規模戰鬥,赤壁只是借了東風並且設計追捕曹操,最後他自己也知道曹操不能死。關羽被殺劉備攻打孫權大敗諸葛雖然不在,但是在了也意義不大,雖然劉備一開始勢如破竹,僅僅因為七百里連營被火攻而輸嗎?就像曹操的赤壁,就因為船相連而輸嗎,很多因素層層相疊,導火索不是根本原因,就是打不過三個字。疫情影響戰鬥力下降?兵員素質不夠等等因素。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哪一個軍事上不如諸葛亮?包括七擒孟獲簡直就是小打小鬧。在絕對實力面前一切計謀都是智謀,諸葛敢七擒司馬懿陸遜嗎?一次打敗就已十分困難。後期劉備死後北伐數次意義不大,雖然劉禪時而聽信讒言,時而馬謖丟街亭等客觀因素導致了一切都不順利,但總得來說他就是打不過北魏,沒有以少勝多的能力。看人不準,時機把握不夠都是問題,大規模戰役諸葛亮並非擅長,也未曾贏過,戰略眼光上他遜色不少。

    最後一方面諸葛亮也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他只有投奔劉備才會發揮自己的最大價值。曹操北方統一,謀士猛將上千,其一曹操不會主動拜訪諸葛,其二諸葛主動拜訪也不會身居高位,其三身居高位也很難獨善其身。就看司馬懿,他們兩個換位置可能諸葛就是司馬懿,司馬懿也會成諸葛亮。還有孫權,孫權繼承哥哥的疆土安居一方,江東一霸,他沒有實力與北魏抗衡但他的發展也遇到了侷限性。只有劉備才可以最大程度上重用諸葛亮發展完成霸業。

    所以劉備的成功是必然的,無法一統天下也是必然,他成全了諸葛亮,諸葛亮促進劉備的成功。上文雖然說了孔明許多的不足但都是為了反應出劉備成全了他而舉例說明的,諸葛亮足智多謀,政治經濟上管理能力數一數二,最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令後人仰慕,值得人們敬佩。但若沒有劉備他可能就是個農夫或者時代裡一顆較為明亮的星,絕不會像明星一般閃耀於三國的這段歲月。

    附:《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三國是每個男人心中的浪漫

  • 23 # 風雅商頌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料事如神,策算無疑。而劉備漂泊半世,一事無成,遇到諸葛亮後才開始佔地為王。

    所以,我認為如果單純講三國演義,自然是諸葛亮成就了劉備,對於諸葛亮來說,憑他的本事,出仕吳國和魏國肯定有用武之地,然後卻選擇了難度最大的劉備,充分說明了問題。

    但論實史,劉備的見識也不算差,只是劉備比起曹操和孫權這些官二代,富二代確實家底太薄,沒兵沒錢。比如,歷史上的火燒博望坡其實是劉備乾的,算在了諸葛亮頭上了。

    綜合來看,單論三國演義,當然是諸葛亮成就劉備。

  • 24 # 蕭生一介

    劉備與諸葛亮是相互成就,屬於雙贏的理想狀況。倆者的相互成全體現了近乎完美的夫妻之道!

    只有優秀才能配得上優秀,只有成全才能得到成全。這是夫妻之道的精髓。

    劉備是一隻落在雞窩裡的鷹。“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色”,“素有大志”,小時在大桑樹下與同村的毛孩子玩遊戲,就會說“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長大後雖從事賣草鞋的行當,卻時時以“中山靖王之後”勉勵自己,專好結交天下豪傑,見朝庭放招兵榜文,見是時機,又在桃園賺得關羽張飛倆同心兄弟,乘時而起,後又從傀儡皇帝漢獻帝那裡賺得“劉皇叔”的招牌。會哭,善夾起尾巴做人,“青梅煮酒論英雄”,韜光養晦者乃真龍!

    諸葛亮是南極那隻善於沉潛的企鵝。諸葛亮的沉潛是為了蓄勢,“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他在巜出師表》中說"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不全是心裡話。"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才是心裡話。諸葛亮躬耕南陽時做了兩件事:自修和等待。諸葛亮的理想人生代表孔孟"立人"的典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自比管仲、樂毅的諸葛亮結交徐庶、崔州平、司馬徽等人,時時關注天下大事變化,伺機出山。他如果想早點出仕,以他叔父諸葛玄與劉表的關係,是很容易做到的。之所以以布衣之身躬耕南陽,是在等他的真命王子。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優秀,是立身之本,更是擇偶條件中的核心競爭力!

    徐庶走了,劉備該來隆中了,水鏡先生已再三推薦。“臥龍鳳雛,得一者得天下”這樣用心的童謠沒有白編,大夥兒的營銷方案該變現了。

    插播一下,諸葛亮為何選擇劉備,他在當時可是"三無"之主。到曹營去或像諸葛謹那樣去東吳,豈不更好?不,不,不!此時的曹操經官渡之戰已鼎立中原;東吳經孫家三世經營,已成規模。說白點,此二者已是"富爸爸"陣營,只有劉備這個賣草鞋的和關張二人把"中山靖王之後"這杆破旗搖得獵獵作響,此屌絲可逆襲啊。當年"無線一姐"關詠荷選擇"窮小子"張家輝時說:你以後都會有的。選擇夫婿非同兒戲,要有長遠的打算。諸葛亮擇偶時兩眼如炬!

    好友徐元直投劉備時,諸葛亮已心有所動,但他是"可就見,不可屈致"的。於是劉備三顧茅廬,以行為學演繹了求賢若渴的心跡。諸葛亮是深諳心理學的:得之不易,方能珍惜。他讓劉備受夠了"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蒹葭之心。於是,"一顧",你來我跑;"二顧",你追我躲;"三顧",才讓你見上真人。凡事不過三,"三顧"再跑,劉備不來了,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致遠"之事就瞎了。諸葛先生這火侯掐得準。見面後,一出手就是"隆中對":未出隆中,已知天下三分。以高屋建瓴的分析讓劉備心服口服,也知不枉"三顧"之心。在劉備"泣求"之下,諸葛出山了。

    從此,劉備對諸葛亮言聽計從,"猶魚之有水"。草根出身的劉備終於屌絲逆襲,在天府之國蜀地稱帝,這與他生於憂患俞挫俞勇永不泯大志之心有關,與張飛關羽等五虎將矢志不渝肝膽相隨有關,而最重要的是得到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諸葛亮的輔佐。霸業乃成應了老話: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了不起的女人!

    從此,諸葛亮對劉備忠貞不渝,患難與共。所有的智慧之心付與劉備,如花綻開,花是你的,你是我的。男人靠征服世界而征服女人,女人靠征服男人征服世界。劉備人生最後一哭是在白帝城託孤時對諸葛亮哭的,感天動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對於劉備這樣的男人,作為賢妻的諸葛亮又能怎麼想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25 # 今生情

    看三國我們都知道,劉備漂泊半生,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年過四十還沒有立錐之地,直到他遇到了諸葛亮,才迎來人生的轉機。

    劉備建蜀國之前,有兩次大的運氣,第一次就是遇到了張飛關羽,兩個萬人敵的將才成了劉備不離不棄的兄弟,第二次就是遇到諸葛亮,未出茅廬便天下三分。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這批觀眾就想當然認為,劉備是有了諸葛亮才有的江山,劉備更需要諸葛亮!

    劉備得到諸葛亮以後,與諸葛亮關係非常好,以至於冷落了兩個兄弟,張飛和關羽就“吃醋”了,史書記載: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劉備親口承認,他得到了諸葛亮,如魚得水,我們知道水是魚兒賴以生存的環境,可見諸葛亮對於劉備的重要性。

    劉備是伯樂,諸葛亮是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三國的明主就三個,劉備、孫權和曹操,而有名的謀士卻很多,曹操都有五大謀士,孫權那有張昭、魯肅、陸遜,這還是被挖掘出來的,還有很多沒被挖掘出來默默無聞的。

    而且謀士找到了明主,也要明主會使用,比如曹操的謀士賈詡,那也是鬼才,可惜賈詡被曹操開發的估計不到百分之十。由此可見伯樂非常重要,可以給千里馬表演的舞臺,還能決定千里馬表演的好壞程度。

    諸葛亮要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當然希望劉備給他更大的許可權,讓他能更好的發揮能力,而這個要求當時只有劉備才能給予他,曹操和孫權那肯定是不可能給的。

    劉備也是這麼做的,在得到諸葛亮以後,劉備給予諸葛亮充分的信任,死後也是託孤給諸葛亮,所以諸葛亮成為千古名相,成為人臣的典範。

    諸葛亮雖然非常有才華,但是在發掘人才上不如劉備,劉備善於發掘,對人才的使用也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有兩個最典型的例子,魏延和馬謖。

    魏延雖然是以軍閥的身份投奔劉備的,但是劉備對魏延非常的器重和信任,魏延對劉備非常的感激,也為蜀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魏延在劉備手下,才華得到了比較充分的發揮,但是諸葛亮卻不喜歡魏延,對於魏延和楊儀的矛盾,並沒有進行很好的調和化解,他並沒有去發掘魏延身上的優點,導致魏延被邊緣化,諸葛亮一死,魏延就被楊儀所殺,蜀國損失一員大將!

    另外一個就是馬謖,劉備認為馬謖不可委以重任,諸葛亮不以為然,依然對馬謖重用,所以才有了後來的馬謖失街亭,北伐失敗!

    諸葛亮和劉備兩人的才幹其實是互補的,二人可以說是三國最佳組合,劉備能夠識人,也會用人,諸葛亮有神鬼莫測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需要得到充分的信任和廣闊的舞臺,以當時的情況來說,只有劉備才是最符合諸葛亮的伯樂,而諸葛亮則是劉備眾多謀士的一個,當然是最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場怎麼容易求職成功,有什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