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我叫劉小妮妮

    首先,作為一個媽媽,我不會把我的孩子丟給父母,外出工作。我相信大部分的父母不是因為生活所迫,絕對不會將孩子拋下,背井離鄉飽受骨肉分離的痛苦。

    但是留守兒童確是一個普通和突出的社會現象,尤其是在一些貧困地域,一方面父母為了維持家庭生計,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基礎,迫於生活壓力外出務工;另一方面由於社會無法提供孩子在外就學,或者父母還沒有能力將孩子帶入城市一起生活,導致只有把孩子在家中由祖輩照顧。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也是我們特別關注的問題,一方面,孩子留守家中由祖輩照顧,雖然生活上能夠給予照顧,但是無法及時發現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問題,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引導,導致這部分孩子經常會性格內向,不善言語。另一方面,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失父母情感上的孩子的陪伴和呵護,導致親情缺失,影響孩子身心健康和性格的形成,內心經常比較自卑,缺乏自信,長大後與父母不親,心裡存在很大的距離感。

    作為父母,我們隨不能時刻相伴,但是我們經常關心孩子的訴求和心理變化,經常與學校、老師溝通,及時瞭解孩子的內心和想法,及時疏導孩子心中的疑惑,讓孩子能夠在健康的環境健康成長……留守兒童的問題不可能徹底消除,但是我相信在家庭、社會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這個問題會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

  • 22 # 六月的枝繁葉茂

    留守兒童確實是挺多的。

    一是因為經濟發展的不均衡,經濟發達的地方主要還是珠三角,長三角,北上廣這些地方和城市。人們為了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只能選擇離鄉背井出來拼搏,人挪死,樹挪活!二是背井離鄉,居無定所,生活條件不好,大人們都是起早貪黑的百分百精力用在工作和賺錢上面,根本沒有多餘的精力和時間用來照顧孩子,以至於絕大多數人們無奈的會把孩子放在老家讓老人照顧。

    如果讓我選擇孩子和工作,我會盡我所能,兩者結合,合理安排!

    我相信大家出來打工的動力,都是源自想讓家人過的好,特別是孩子。如果為了生活而忽略了孩子,不是違背了自己的初衷。但是生活都沒有保障,又談何照顧家人和孩子!

    首先,我覺得打算要生育孩子的時候,要考慮自身的家庭狀況。自身的條件是否達到居有定所(租房或買房都可以),是否有穩定的收入,是否可以保障孩子的日常支出?

    其次,孩子出生後,你是否有精力和時間照顧孩子。

    如果你的條件允許你是全職媽媽,這個完全不是問題。如果不允許,我覺得有兩個辦法可以選擇:(一)是跟父母協商是否可以到你工作的地方,幫忙帶孩子?(二)是跟父母協商孩子放在老家,父母照顧到四歲左右,你再接到身邊照顧。原因是1.孩子年齡小,思維不成熟,記性不大,這幾年短暫的分離,不會造成隔閡。2.因為到4歲,可以上幼兒園了,大人可以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大人這幾年可以提前規劃適合這個時間段的工作!我有個同事,他就是非常排斥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因為他自己本身就是留守兒童!他一直在奶奶家生活,十歲以後才回到父母身邊,他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同時由於這事,他跟父母關係也不太好。所以他的孩子他堅持自己留在身邊帶,他的父母也沒有來幫忙。他的愛人4歲前沒上班,一直是他努力賺錢,孩子就是他的動力,每天都精力充沛。後來他的愛人在孩子4歲後在家附近找了一份工作,時間自由,孩子家庭都兼顧了。

    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容易,都挺難的。但是為了孩子,我覺得還是可以提前規劃和克服,儘自己所能給予孩子最大的幸福!

  • 23 # 沐辰麻麻育兒經

    再難再累也要和孩子在一起。

    父母的愛是任何人都不能取代的。6歲以前對孩子來說十分重要,是孩子性格和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錯過陪孩子的成長,你等於錯過了一切,是你賺多少錢都是無法取代的。

    好好珍惜和享受孩子成長的時光,再難也要堅持。堅持過後你會發現,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 24 # 陌姐育兒學堂

    我小時候就是一個農村留守兒童。我的爸爸是個農民工,爸爸進城做建築三年後,媽媽受不了,也跑去跟爸爸一起做工。我和弟弟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我們徹底成了農村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長期缺少父母陪伴,內向孤苦,滋生許多心理問題。即使長輩無微不至的關愛和陪伴,讓孩子很健康快樂,但父母的缺失,還是會在孩子心裡留下陰影。就比如我。

    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裡,全是爺爺奶奶的身影,沒有多少父母的記憶。父母不在身邊,我和弟弟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他們非常疼愛我們。

    爺爺奶奶每天都會去幹農活,我們一放學回家,就做好了飯菜,等待他們歸來,一起吃飯,之後開起一家人的快樂時光。

    每天吃完飯後,爺爺就開始給我們講以前的事。爺爺說,他是地主家的兒子,抗日戰爭時期,鬼子進村,他見過日本鬼子。土改的時候,他被遊街批鬥。他去築過壩、修過水庫。每次爺爺徐徐道來,我們聽得津津有味,心裡暫時忘記了父母不在的孤單。

    更有趣的是我的奶奶,我們的藝術啟蒙,就是來源於她。奶奶有一雙非常巧的手,她紡的農村土布,幾十年用不爛,上面秀著各種精美的圖案,龍鳳呈祥圖,蝴蝶飛舞圖,雙龍戲珠圖,花開富貴圖……小時候我們不懂得欣賞,只知道纏著奶奶給我們在白紙上畫畫。說來也很奇怪,沒有讀過書的奶奶畫什麼像什麼,一勾一畫,一副栩栩如生的蝴蝶飛舞圖就成了。我們依葫蘆畫瓢,創造了許多好看的“作品”,每天畫得不亦樂乎。

    奶奶也是一個講故事的能手,牛郎織女的故事、劉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田螺姑娘,還有一些叫不出名的蛇神鬼怪的故事,她信手捏來,每次我和弟弟都嚇破了膽,但越怕越想聽。

    爺爺奶奶的愛和陪伴,給了我無限的慰籍,也照亮了我的心靈,讓我這個父母在遠方的孩子有了成長的依偎。

    但是,很多時候,對父母的思念佔據了我的心。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這種渴望就會變得更加強烈。我希望做噩夢的時候,媽媽就在我的身邊;我希望每到節日的時候,爸爸用腳踏車載我上街遊玩;我希望開學的日子,媽媽陪我去註冊;我希望吃飯的時候,媽媽幫我夾菜;我希望學騎腳踏車的時候,爸爸在後面攙扶著我……所有的希望,最後都是落空。幼小的我,感到心裡很受傷。

    每次父母回來兩三天又要走,雖然我不會抱著他們痛哭,哀求他們留下來,但是其實在心裡,我已經祈求了千萬遍:爸爸媽媽請別丟下我!

    現在,我也做了父母。心裡的陰影早已一點一點褪去。我理解了父母的不易,對他們不再有怨言。但是,如果再重新生活一次,我依然希望父母陪伴我成長。

    為什麼現在留守兒童越來越多呢?我想大多數父母應該是和我的父母一樣,為了改善生活,只能遠走他鄉去打工,而打工的條件不足以把孩子帶在身邊,所以只能忍痛割愛,把孩子留在老家。

    如果是我,不管生活條件多麼艱難,都要竭盡全力把孩子接到身邊生活,即便孩子與長輩生活很快樂健康,但畢竟父母的愛和陪伴,誰也代替不了。如果工作和孩子確實無法兼顧,那麼我還是義無反顧選擇陪伴孩子成長,這是父母對孩子無法割捨的愛。

  • 25 # 神逗奶爸

    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容納不了靈魂。都是為了生活!社會發展有過渡期,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給您建議的人只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包括我!一切都要根據您自己的情況來決定。

    孩子的教育刻不容緩,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錢卻是什麼什麼時候都能賺的,單從這個層面來講,那肯定是選擇孩子。

    但教育是要很大成本的。孩子上完小學,要上初中,上完初中,要上大學。想要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單單靠免費的義務教育遠遠不夠。沒有足夠的教育資金,夢想,也許只能是夢想。

    如果您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還和您一樣,為了生計,把自己的孩子留在老家,也過您這樣的生活,那您現在的努力就真的是白費了。

    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但怎麼都沒有必要,父母都出來打工,把孩子留給老家的爺爺奶奶帶大!

    身邊,把孩子帶在身邊去外地打工的人也很多啊!等孩子大一點了,上初中以後,有了生活自理的能力了,在讓他回當地讀書不是很好嗎?這樣做對孩子成長來說,是很有好處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蛤為什麼煮不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