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財資價人

    就自己的經驗來說主要有幾個坑:

    1、以為理財的方式很單一。剛開始一般入坑的就是基金、股票。其實還有保險、房地產、期貨、債券等等,要注意分散投資,降低風險。

    2、以為自己很牛。很多時候小白入坑是在賺錢效應出現後才進入的。因此有那麼一句話叫:一年三倍的人很多,三年一倍的人很少。所以對市場要保持敬畏之心。

    3、端正心態。無論價值投資還是趨勢投資亦或者技術分析都要保持良好心態,按照自己的交易系統操作,不要因為恐慌而慌張買入或者賣出。

    總之,理財是一輩子的事情,要努力學習,剛進入市場先不要放太多錢,在市場中摸爬滾打幾年後,再重金投入,最後要降低自己的收益預期,預期太高容易影響心態,共勉。

  • 2 # 江左梅郎得一

    第一記住這個世界上任何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都不靠譜,因為風險永遠和收益成正比,永遠要經受住利潤的誘惑雖然這很難很難!

    第二要有長遠的眼光,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一夜暴富的事情,如果有你最好看清楚自己,你是那億萬分之一的幸運兒嗎?

    第三財富的增長是隨著個人年齡增長而增長,隨著個人人生閱歷,定力增長而增長的,要做好長期的準備,如果你打算做一件事堅持10年甚至更久,這才是理財的心態。

    第四很多人都關心理財品種的收益像基金啦股票啦黃金啦保險啦等等,其實產品不重要,重要的是專一,鑽研和堅持!

  • 3 # 子非魚不想說

    要有常識,理財的話,支付寶現在是年化2%,更不用說銀行!央行放水5%,一般來說,理財是跑不過通脹的!

    投資的話,我覺得最終是個人認知的變現!如果你要買股票,也要學習個好幾年,一定要記住常識年化20%是非常難的!如果有導師告訴你可以翻倍,那麼你一定要遠離!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

    就我個人投資而言,也是虧了幾年才學乖的!投資這行業,低門檻高專業,初學者沒有虧個三五年根本入不了門!老手賺新手的錢,市場賺認知的錢,最終是靠自己的認知變現!

    常識和堅持,耐得住寂寞,這是投資的兩大法寶!

  • 4 # 淡泊2085

    一個學習了4年左右閱讀大師作品超過100本,並且實踐兩年多,來分享下經驗以供參考。

    在2004年上大學那會就想研究投資,當時就去圖書館投資類的書籍,然後借了幾本什麼K線圖,蠟燭圖什麼的,看了幾天沒看懂然後就放棄了,直到2016年遇到我老師,然後就花錢報了理財的課程第一次重新認識了價值投資,發現這是我想要的,沒有任何複雜的計算公式,通俗易懂。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除了學習課程還閱讀了大量的投資書籍,終於可以算入門了。投資到今日還算有收穫吧,兩年收益率共30%。

    簡單來說,學習投資要避免選擇錯誤的學習路徑。舉個例子來說吧,如果我們選擇了學習什麼K線,成交量,什麼幾大戰法等等,那我們不但賠錢而且還花費大量時間學習沒用的東西。有本叫股票作手回憶錄可以看看,在錯誤的道路上不會有收穫,越努力越失敗。正確的道路只有一條,價值投資。可以學習巴菲特、彼得林奇等大師的書籍,好處就是費用便宜,壞處就是自己梳理體系。另外一個就是找個靠譜培訓,先有個系統學習,然後再看書,相對能節省時間。也有個風險選錯培訓機構。

    由於沒辦法把我所有經驗都分享出來,若有其他需要可以相互交流,共同進步!祝學習投資成功!

  • 5 # 廢貓創業vlog

    1.不要相信一夜暴富、永久躺賺、入門容易賺錢簡單的事情,你能想得到的別人也可以,那麼好的事情真輪到自己嗎,想嘗試暴富的話請去澳門或者買張彩票。

    2.不要隨便借錢給任何人,特別是利用同情心向你表示需求的時候,不良騙子最擅長的就是利用人性的弱點來獲利;

    如真的遇上青梅竹馬生死之交,那就做好借出去的錢收不回來的打算,出借的金額要在可承受的範圍內,同時要知道對方借去做什麼,用於救命錢的話就儘自己能力;用於投資借錢的話,向你借一萬就給2-3千,既不壞了關係也不會以後絕交

    3.請記住這句話:只有交易才會產生利潤。

    4.學會記賬。我遇到很多人覺得記賬沒什麼用,沒必要堅持去做,認為只需要不斷地賺錢蓋過自己支出就可以,這些朋友沒有錯,說的也是特別有道理,只是他們忽視了一個問題:不必要的支出。記賬的最核心內容是清楚自己有多少錢,都花去哪裡了!

    5.減少使用信用卡,即使有也請將信用額度控制在自己月收入50%,避免超前消費

    6.多讀書,投資自己的大腦,如果有機會遇到牛人(透過知識的學習運用在自身領域有影響力),那就想辦法跟在身邊學習,有師傅教導總比自己摸索要好

    7.消費額度1千以上請做一次分析:這次消費帶來的是資產還是負債,如何分清請看下圖:

  • 6 # 欠進化

    我結合自身經歷,說說我的體會。

    實際上,任何人從0開始學習理財,都是要交“學費”的,要麼是學習費用,要麼是一開始實際操作時的“摩擦”成本。

    學理財,一開始就要避開歪門邪道,不管江湖高手有多少路數,你都首先要了解正規門派的邏輯才好!

    我的建議是:先去考兩個資格證,“證券從業資格”和“基金從業資格”,這樣一邊學習一邊驗證(透過考試來驗證)的方法是最有效的。並且你可以在驗證之後,獲得一個從業資格,豈不兩全其美?

    考完之後,不管你最終是否在這個行業從業,對於自己參與投資理財來說,已經具備了最基礎的理論知識,也知道了法律法規允許的邊界!至少,以後不會掉到坑裡去了!

  • 7 # 蕭雍和生

    1.學習投資理財,我先介紹些書給你看看《富爸爸與窮爸爸》《小狗錢錢》《手把手教你讀財報》《世界上最簡單的會計書》《聰明的投資者》《戰勝華爾街》《巴菲特之道》《芒格的智慧》《芒格窮查理寶典》《芒格的原則》《滾雪球》《估值的藝術》《基金定投》《經濟學原理》曼昆,等等,最少上百本的書,才能把股市,或則理財的的坑看清楚大部分。

    3.據我接觸的理財專家,很多不專家。真正的專家都是失敗過來的,才是可以借鑑一部分經驗。

  • 8 # 一什麼就漲

    從零開始學習理財,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機會,有人會告訴你基金穩定,有人會告訴你股票來錢快,也有人告訴你期貨能暴賺。

    事實上,什麼是理財很多新手朋友並不會特別清晰,大部分人可能覺得理財等於賺錢,比如買餘額寶的人,大部分不知道這些錢投向勒拿,為什麼能比銀行利息高?想要避坑一定要知道背後的本質,瞭解其中原因,才能把我風險和機會。

    比如我們支付寶基金投資,這段時間科技股基金賣的很好,很多基民朋友也紛紛買入,但很多並不知道自己買的基金具體是什麼?估值怎麼樣?容易高位接盤,從這個角度來說,開始的理財的朋友並不適合買這類基金,尤其是主動性基金(其中有很多黑幕、操縱空間大) 如果要選擇基金投資,建議以指數型基金為主,如大盤股的滬深300ETF、上證50ETF、或者中小盤股的500ETF。至於合適買,定期買入就好。

    至於直接股票投資和期貨投資並不適合從零開始學理財的人購買,切記不要一步到位,等摸清楚了基金,能賺到錢了,在慢慢向更高難轉移。難度(從易到難):銀行存款貨幣基金 債券基金 混合型基金 股票型基金 房地產 股票 期貨 外匯

    貨幣基金存款類理財雖然穩健,但收益率可憐與存銀行差別不大。

    房地產投資的話,總的來說買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區域,中小戶型。

  • 9 # 誠然如斯創業實驗室

    我不建議避坑呢。原因有二

    一、理財有時候博的是一個心態。你沒有經歷過那樣的心態,容易在關鍵的時候崩。

    二、任何東西都有一個過程,學會了走才跑得更穩。

    但是也不建議去踩大坑,這裡有三點建議:

    一、買書,或者學習影片,系統的全面的去學習。從手機得來的更多的是碎片知識,大V也不會系統的去講,那樣容易掉粉。

    二、用少量的錢去實操,同時也可以用虛擬盤試試。中間最值得關注的不是自己的技術,而是在各個過程中,自己的心態,以及為什麼。

    三、欲速則不達,理財是用時間累積出來的,千萬不要急。

    祝你有個好的收益。

  • 10 # 愛財經的小劉同志

    避坑一:謹防上當受騙

    近而聽說,某些人會建立各種理財群,主要就是讓你跟他買某種股票,從而騙取你的錢財。大致上,他們會在群裡給自己冠一個很牛的稱號;再在群裡釋出一些較為專業的圖片或收益截圖等吸引人們相信他們很專業,從而跟著他們的腳步走。他們基本上會是一個小團體,也有可能自己註冊公司等,集體誘導人們將錢投入他們這個黑洞裡。

    避坑二:謹記收益與風險並存

    我們身邊總能出現一少部分特別厲害的人,在某些時候我們難免會去羨慕別人,以至於擾亂了頭腦。這時,就會出現別人買了某股賺錢後你跟隨其腳步買,過後別人在你買後拋售,而你卻由於沒有及時拋售導致虧損。因此,要理智投資,及時瞭解資訊以正確的跟隨大方向。

    避坑三:切記勿把多個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在經濟學中,有個詞叫“多元化”。其含義就是要把多個雞蛋放在多個籃子裡。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可以有效的分散損失。這裡要注意,是分散而不是消除。

    如果你用全部資金投入單獨一個產品裡,那麼要是遇上市場不好,有可能會虧光本錢。那麼,將多個雞蛋放在多個籃子裡,一個籃子裡的雞蛋碎了別的籃子裡的雞蛋有可能會是好的。例如,美元貶值而黃金卻增值。如果你同時買了這兩種股,那麼收益和虧損就會抵消一部分或者全部,不會帶給你巨大的損失。

    以上回答了三個要避開的坑,接下來就來說說如果沒有避開該用什麼辦法解決:

    解決辦法一

    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並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提高專業知識的方法也有很多種。

    在各大網站,找尋一些金融大佬的經驗分享或者知識分享進行學習。買與理財相關的書籍自己查閱學習,在某媒體上關注大形勢經濟變動會對理財等有什麼影響,為以後積累經驗。考取證書,如:證券從業資格證,基金從業資格證等。不僅可以讓你學到知識還可以取得一個入行的基本證書。

    當然學習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我認為可以將上述三點高效結合起來學習。

    在理財時,合理利用多元化,以達到降低風險的作用。根據市場形勢,快速準確的調整投資組合。

    以上是小劉同志對此問題的見解和看法,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11 # 前灣財神道

    一個從0開始學習理財的年輕人,有什麼避坑的經驗嗎?

    簡單的來說理財就是讓自己的資產跑贏通脹(CPI),通貨膨脹指數越大你的資產貶值速度越快,原則上來說通貨膨脹是一直存在的,可以說是政府刺激經濟的一種方式,也可以說是稀釋民間財富的一種方式。

    我來舉一個三國的故事,劉備入川之後,國庫空虛,一籌莫展,底下的一位謀士劉巴出了主意,重鑄新幣,不出一段時間國庫充盈,所以劉備稱帝源於此因,要不然他是沒有理由發行新幣的,只有新政權的建立才會擁有鑄幣權。

    擁有了貨幣發行權,就可以輕鬆的獲取民間的財富,一個政府想要支撐自己的財政支出,一種是徵稅,還有一種印發紙幣,稀釋民間財富,這樣大家都要不停的工作,不然有一天您的財富會越來越少,只要你停止工作,總有一天你會變成一個窮人,這也是很多富豪不停工作的原因。

    這時你可能會問,說了這麼多跟理財有什麼關係,理財就是讓你的財富,可以跟上物價上漲的速度,如果你不會理財你的財富就是緩慢的貶值,簡單的講就是同樣的錢,去年可以買到一桶泡麵,今年你會發現同樣的錢買不到了,我們從這些輕微變化可以看到物價是上漲的,你的錢是在減少的,所以我們只有理財才可以買到更多的商品,我們怎麼進行理財財呢?

    不要把錢放在家裡發黴

    只要你不是把錢放在家裡發黴,把錢存在銀行裡面,搞個一年期兩年期的定期存款,那麼你的錢就是在理財,銀行會把你的錢貸款給別人,這樣銀行可以收取利息差額,你也得到相應的利息,你會說理財就這麼簡單,是的,就是這麼簡單,你肯定會說這收益也太低了啊,是的收益低,但是等於風險也低,不會出現錢到期取不到錢的情況,收益高的很多理財產品,很多都是有風險的,別說收益了,最後本金都拿不回來的也大有人在,所以對於不懂理財,就別去想著高收益了。

    懂點理財基本知識

    請看好,錢等於物質,錢只是物質的交換媒介,一個人的物質多少完全取決於這個人的能力,當然能力是多樣的,能力越強代表所能獲得的物質也就會越多,這樣更加的能獲得異性的青睞,這樣可以讓自己的基因延續下去,人類本質就是性,繁衍後代,所以我們要想獲得更多物質,首先你要有獲得物質的能力,同時你要有可以守住自己物質的能力,那麼理財就是讓你可以獲得守住物質的能力,所以我們理財本質上是把錢借給對方,當然不是點對點,面對面的交易,而是需要第三方平臺牽線,這樣大家才可以聯絡起來,當然這裡面有很多平臺,缺乏合法性,以及專案的可持續性,也就是收回投入獲得產出的能力,當然有的平臺是真心想做事的,有的平臺本質上就是在欺騙,所以我們要有識別平臺安全性的能力,原則上平臺安全性不高不投資,平臺收益很高不投資,如果你一定要試試再說,那麼可能會損失掉您的財富。

    總結

    對於不懂理財的朋友,我認為先把錢存到銀行裡面比較好,因為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存在銀行裡面雖然收益低,但是不會損失你的本金,很多平臺收益很高,但是對於沒有基礎的朋友,往往不知道哪些是披著羊皮的狼,我們只要遇到一次投資失敗,就可以讓你的財富全部歸零,現在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很多東西玩的花樣層出不窮,很多人本金損失掉的真的是太多了,所以不懂理財先學習,再理財,不學理財存銀行,這樣才是沒有理財知識的年輕人正確的理財觀。

  • 12 # V6精準生活

    1.

    承諾高收益、無風險的產品。就目前市場上的借貸產品來說,年利率超過12%就是高收益、超過1...

    2.

    高收益無風險這樣的騙局還經常出現線上下民間借貸當中。老人比較容易上當。對方會簡單...

    3.

    現在有些網站也學聰明瞭,不再打著“高收益無風險”的口號,給出的收益和市場上的也差...

    4.

    因此,就需要在進行理財之前檢視平臺是否進行了【銀行存管】,而平臺的相關資訊都可以...

    5.

    還有一種風險比較大的平臺就是,投資專案全都是純信用貸款的。就是沒有任何抵押,無房無車,...

  • 13 # 貴在人艱不拆

    多看點書吧。

    但是實踐和理論也有差別。

    個人覺得理財就像是學習騎腳踏車,剛開始一跤不摔的比較少。

    理財就是一個在賺與虧中摸索的過程。

    我們都知道的股神巴菲特,2月27巴菲特以46美元一股買入了97.6萬股達美航空股票,4月7日割肉丟擲,這時候達美航空股票已經跌至22美元左右一股。這一筆交易中巴菲特損失兩千多萬美元。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不要總想在理財路上避開什麼,有得時候,哪怕你把能想到的都想到了,但有些突如其來的坑,讓你避不開。

    最重要的是做好心理建設,有一個好的心態。

  • 14 # 果因投資

    有一天朋友告訴我,一家人工作多年,有房有車之餘,還有些積累。但積累給他們帶來的不是放鬆,而是焦灼。

    放銀行,等於是補貼給了那些首富們,劫相對貧,濟相對富,真沒天理。

    放股市,炒股這事,群眾不會啊。

    中國股市搞了20多年,造就了中國大地上唯一一個風險自負的群體,這對造就合理有效的金融市場是好事,但群眾覺得連個剛兌都沒有,風險太大,pass。

    放P2P,別說了。銀保監會主席曾經提示過一條簡易的分辨方法:收益率超過6%的比較危險,超過10%的肯定是騙子。還有比銀保監會主席更權威的嗎?但你真要按這個來,那就刻舟求劍了。騙局是動態的,你覺得6%安全,騙子就給你下調到6%,連高息放餌都省了。前兩年遍地放P2P,這兩年遍地抓P2P,不收拾局面是不行了。

    有點積累本來是好事,卻變得有了濃濃的魚肉感:人為刀劍,我為魚肉的魚肉。

    投資容易犯的四個錯誤

    第一,認識你自己,不要以為自己特殊。

    你是誰?你是個普通人。至少在投資這件事上,你是個普通人。不光是你,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

    你在這個問題上往往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既然你焦灼、不知所措,你當然是個普通人;另一方面,你隱隱約約覺得自己不至於那麼普通,你要麼覺得自己運氣好,要麼覺得自己學得快,要麼覺得自己認識點大人物,要麼覺得別人比你還傻。總之你覺得自己應該超過平均水平。

    可是巧了,所有人都認為在所有事情上自己超過平均水平,在投資這事上也不例外。而這就是你要避免的第一個錯誤,放棄幻想,接受自己是普通人這個事實。

    第二,對普通人來說,投資不是為了進攻,而是要為了防守。

    對普通人來說,學習一種技能,打磨一個長處,找到一份工作,自食其力,這樣做的成功率是95%。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呢?中國社會的失業率也就是5%。反過來說,炒股為生的成功率肯定不到1%。這就是普通人面對的基礎機率。你願意站到95%一邊,還是1%那一邊?

    之所以有過多的人對投資抱有過高的期待,是因為他們希望投資能改變命運。這是個根本性的幻覺。指望用投資改變自己命運的人,99%是幫別人改變了命運。

    你想要改變命運,有條大路好走。提升你的技能,進一步發揮你的長處,把工作做到比你的同事更好,獲得一份更好的工作,然後尋找一個更高的目標。這條路的成功率沒有95%那麼高了,但10%總是有的,如果你總是在十個人中脫穎而出,到塔尖並不需要爬上多少級臺階。

    投資不能幫你進攻,但能幫你防守。在你的人生週期當中,收入曲線大體上是先少後多再少,與你的需求曲線不完全匹配。收入高的時候有積累,用於收入少時的消費。防守的意思就是保住你的積累,讓它免受通貨膨脹的侵蝕,使它在你需要動用的時候,仍然具有與你獲得它時一樣的購買力。普通人最應該端正的對投資的態度,就是換成防守心態,底線目標設定在戰勝長期通脹水平。

    如果你接受不了,說你想的是逆天改命,而我剛才說的正路太長太遠。那賭客在拉斯維加斯賭場的勝率,比你在股市裡想要逆天改命的勝率要高。而且至少打的是明牌,莊家佔了你多大便宜明明白白。

    重要的事情再強調一次:逆天改命的最好辦法就是提升技能,發揮長處,把工作做得更好,步步攀上更高的目標。

    這條路不疾而速,說它最好,只是說它對普通人來說相對最寬,爬上去的機率最高,但並不意味著它是大機率事件。改命的人總是少數,社會金字塔先天註定了這一點。但你不要因為它看上去慢,機會仍然不夠大,就看不到其他的路更險更窄。

    這場防守戰不是一時一地能打完的,將持續你成年以後的一生。你的人生積累不論是多還是少,始終有群狼環伺,騙子盯著,莊家盯著,首富們也盯著,不要以為他們的錢比你多就不盯著你,要不然他們的錢是從哪裡來的?

    好在,只要你不跟那些狼搶肉——因為他們搶的就是你的肉,只要你躲開他們,設定與自己的人生匹配的投資週期,選擇恰當的多元化策略,你就能戰勝通脹,保住自己一生勞動的果實。

    第三,華人資產組合的普遍多元化嚴重不足。

    這裡不多講,只再強調一點:華人資產組合的多元化嚴重不足,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三點。

    從多元化這個維度看,華人的資產組合有幾個嚴重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過度配置於房子。

    掏光上下三代人六個錢包,出得起首付就叫買得起房,房貸的事慢慢再說。本質上是寄希望於房價永遠漲,而這希望肯定有一天會破滅。

    第二個問題是跨區域多元化不足。

    一個合理的組合當中必須要有點境外資產,這不是說要你去國外買房,有能力這樣做的人是極少數。而是指中國金融急需進一步開放,不僅要把海外資金引入中國資本市場,也要把全球領先的、超低費率、極廣覆蓋的良心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中國,為華人合理化組合資產安排一個去處。我估計這事一時半會兒仍然不會發生,但它確實是華人民所急需。

    第三個問題是過度投資於子女教育。

    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投資焦慮驅動的。錢沒去個安全妥當的去處,那就花在孩子身上吧。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軍備競賽邏輯驅動的。別人在孩子身上花多少錢,你不花這麼多錢的話,孩子就輸在起跑線上了,而終點留著的好位置就那麼幾個。

    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我也在這場軍備競賽之中,感同身受,理智與感情交織。別的也不多說了,就強調從資產組合的角度來講,它已經過度超配了。各位家長,為了人生資產組合的健康,我們都往回調調吧。大家一起往回調調,大家的日子都能好過一點。

    第四個問題是幾乎沒有災難準備。

    前面講過,世事無絕對。你誠實勞動,合理投資,95%的時候你能保住勞動果實,安度自食其力的一生,如果你是那優秀的10%,還能攀上人生階梯的更高處。但仍然可能有那麼一些時候,大潮襲來,席捲一切。這時候沒有什麼投資組合能幫你保住勞動果實。歷史一再告訴我們,現實是個王八蛋,說翻臉就翻臉,以萬物為芻狗。誰拿它也沒有辦法。這時候,你需要的是災難準備。

    關於災難準備,

    有這麼幾個要點:你不能完全不作災難準備,因為萬一災難發生,有無準備則意味著生與死的差別;你必須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就作準備,因為災難來臨時一切就都已經晚了;你也不能過度準備,因為災難到來的機率畢竟是極為微小;你也別靠金融工具,特別是衍生品作災難準備,因為真正需要動用災難準備時,支撐衍生品的那個體系可能已經搖搖欲墜。

    任何災難準備不僅要預判系統風險,還要意識到交易對手風險。你準備了災難,但你的對手沒準備。災難來了,你的對手完蛋了,你所作的準備就跟它一起煙消雲散。比如說,你買了保險,但是當災難來臨的時候保險公司不在了。

    災難準備跟投資有關,但不是投資,儘管它有可能運用有投資屬性的工具,比如黃金。人類歷史上,每當災難降臨時,黃金對一切資產升值,而食物對黃金升值。其實今天不少人的投資組合中有黃金,但他們仍然是將黃金當作一種投資品而不是災難準備。兩者存在一個關鍵差別:投資品以收益為目的,災難準備不以收益為目的,就是準備著災難萬一來臨——即使大蕭條重現,甚至哪怕戰爭來臨,所有投資組合全部失效,你還有點救命的安排。到目前為止,人類共同認可的災難準備就是黃金。

    以下是關於投資你所需要知道的所有事情。

    當然這是有假設前提的:

    第一個前提是你用的是自己的錢而不是替別人管錢。替別人管錢那是完全不同的激勵和約束;而如果你已經替別人管上錢了,也輪不到我來跟你講什麼。

    第二個前提是你有一技之長,你靠它掙錢,而不是靠投資收益過日子。投資是用來保護你用一技之長掙來的收入,不受通脹的侵蝕,而不是替代你的一技之長。

    第三個前提是投資範圍非常寬泛,我這裡只以股市投資為例來講原理。

    說完前提我們就開始。

    經常有人把投資股市跟打德州撲克作類比。這個類比有一半是正確的。德撲桌子上是零和遊戲,贏家捲走輸家的錢。股市也有同樣一幕,但它還有另一半,市場指數長期中是上漲的,對應著經濟增長和企業整體盈利的上升。雖然大魚總在吃小魚,但總體而言,水大魚大。就好比只要坐上桌子,就有人給所有玩家發錢,比德撲只有弱肉強食、你死我活好太多。

    如果你不是以娛樂而是以贏錢為目的的話,你可不能輕易坐上德撲桌子,你必須得知道對手是誰,比你強還是比你弱,強者總是捲走弱者的錢,幾無例外。

    但股市這張桌子你一定得坐上去,不坐上去就錯過市場給所有玩家發的錢。這個錢你說自己不想拿也是不行的,因為只要是大家能拿得到的錢,你不拿,你就白白掉隊了。無謂失誤,白白損失,是世界上最大的損失。

    但是,常言道,股市七虧二平一賺,也是鐵一般的事實。我查到一份某次大牛市期間某證券公司營業部客戶的盈虧統計,發現牛市也不例外。

    為什麼放到桌子上人人有份的錢,偏偏你就是拿不到?

    你輸給了波動。

    放到桌子上人人有份的錢,是股市指數長期中的平均收益率,而波動是每年、每月、每星期、每天、每小時、每分鐘、每秒鐘的上上下下。如果漲你就追,跌你就拋,追漲殺跌,很快你就被大魚吃掉了。

    時間是你惟一的優勢

    要拿到桌子上屬於你的錢,首先你要坐得住。

    本來你應該是全市場最坐得住的人。時間是基金經理的敵人,卻是你的朋友。時間站在你這邊,它是你最大的優勢,也許是普通人惟一的優勢。

    耶魯大學校產基金管理人大衛·斯文森曾經跟我講,現在金融市場競爭太過激烈,只有具備兩個條件的投資者才有資格去追求超額收益:第一是研究特別深透,第二是投資週期特別長。

    專業投資者研究深透是本分,但投資週期長這一點對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說實在是做不到。專業投資者管別人的錢,業績評價以季度為單位,甚至以月度為單位,他是不可能坐得住的,永遠都不可能。

    斯文森是傳奇人物,他一洗傳統校產基金的保守投資風格,大舉投入長週期、低流動性的資產大類,多年來為耶魯校產基金獲得遠高於標普500的收益率,到今天耶魯大學每年預算,有一半來自基金的分紅支援。

    斯文森沒有把成功歸結到自己的天才眼光上去,而是一條:時間。耶魯大學是個永續機構,校產基金的投資週期與耶魯的需求相匹配,其投資週期在市場上是最長的那一類。研究透,坐得住,他就能拿走市場放到桌子上的錢,還能把那些坐不住的玩家們的錢也拿走。前者叫作貝塔,就是市場給你的錢,後者叫作阿爾法,就是你贏對手的錢。

    作為普通人,阿爾法你就別想了,你的研究不行,不可能行。你以為自己行,那是因為你不知道別人有多行。這場軍備競賽中,跟專業投資機構相比,你沒有行的理由。你的優勢就在於時間,在於你天生更坐得住。

    正如校產基金的投資週期與耶魯大學的生命週期匹配,你的投資週期要與你的生命週期匹配。耶魯的生命週期是永續的,這個你固然比不了,但你比幾乎所有其他專業機構的投資週期都要長。沒有誰來評估你的業績,低於基準就把錢抽走。巴菲特說得好:基準又不能當飯吃。

    巴菲特他圍繞著能坐得住這一點,定製了一整套投資策略:

    第一,投資要用長錢,呆得住的錢。

    有人簡化為“不要借錢,不要上槓杆”,其實不完全一樣。因為巴菲特自己也用槓桿,但你用槓桿他也用槓桿,性質不一樣,你用槓桿是真借錢,他用槓桿是用了保險公司天然放槓桿的機制。

    總之,他用槓桿是長錢,你用槓桿是短錢。他把自己的基金還做成了上市公司,把份額持有人轉換成了股東,還增加了時間保障。基金的份額持有人可以把錢抽走,股東不行。你沒有這些條件,總之記住內涵就好,用長錢。

    第二,投資那些時間越長,對其價值增長越有利的股票,即所謂價值投資。

    這裡我不想介紹價值投資。它需要太多研究,而你沒有強過別人的研究能力。巴菲特說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然後好好看住。話是這麼說,巴菲特自己也是經常看錯,只是他看錯了承受得起,你看錯了承受不起。所以我們這裡打住。

    巴菲特的策略,你學學原理就好,具體方法不太適合作為普通人的你。

    投資股市的三個原則

    還是回過頭來說你,股價上上下下,為什麼你最有坐得住的條件,卻總是坐不住?

    因為你判斷不了,股價上上下下發出的是訊號還是噪音。

    如果你真知道是訊號了,你就應該行動;如果你真知道是噪音了,你就應該安坐不動。可是你怎麼分得清呢?分得清你就不是普通人了。

    對普通人來說,最好是坐在一個不需要作判斷的地方,實在是沒法不作判斷了,那判斷的次數越少越好。只有坐在這種地方,你才能坐得住,管住自己的手。就像著名投機家、《股票大作手回憶錄》主人公利弗莫爾說的那樣,不用腦子掙錢,用屁股掙錢。

    什麼地方不怎麼需要作判斷?

    幾條原則:

    第一,指數比個股需要作的判斷少至少一個數量級。指數本身是多個股票價格的聚合,已經對沖掉了許多個股的特殊因素。

    第二,指數跟指數又有不同。有的指數編制出來的時間很短,又追逐市場熱點,往往一開始飈得很高,然後就是漫漫下跌。這種指數你要避開。有的指數編制出來的時間長,覆蓋市場面廣,跟市場一樣長期中總體向上但作均值迴歸,也就是說圍繞向上的軌道,跌多了會漲回來,漲多了會跌下去。

    中國股市裡各種指數林林總總,你去找出那個時間長、覆蓋面廣、均值迴歸特性強的指數,然後把你的屁股牢牢坐在它上面。

    第三,對於有均值迴歸傾向的指數,最妥貼的投資方法是定投。

    如果是事後諸葛亮的話,那些一直向上的指數,你要早期押重注,然後時刻關心著什麼時候出現拐點好跑。那些一直向下的指數,你要等到底部才下重手。話是這麼說,但事前你既抓不到拐點,也抓不到底部,你絕對沒有這個能力。

    作均值迴歸的那些指數就不然,你不必抓拐點也不必找底部,反正是作定投,價格高了少買點份額,低了多買點份額,高了它會跌回來,低了它會漲回去,自動巡航。如果你實在忍不住想作點判斷,還可以作一點點定製,在指數當前估值水平跟歷史均值相比過高時少買點,過低時多買點。

    為什麼我一直在講不要作判斷,但在這裡又提作判斷呢?因為均值迴歸的指數它不會漲了一直漲,跌了一直跌,它會回來的。你對什麼時候是過高,什麼時候是過低,可以形成模糊正確的判斷。羅伯特·希勒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就是相對於十年市盈率均值的水平,來估計標普500指數是否進入過高或者過低區間。

    投資這件事,要簡單就是這麼簡單。它不能幫你發財,你能不能發財要看你的一技之長夠不夠。

    投資不是為了進攻而是為了防守,普通人有一條大路好走:誠實勞動,自食其力,養一技之長,做個對別人有用的人,成功率是95%;炒股為生,成功率說破天了最多1%。為什麼要舍易就難?

    作為防守的投資,它能匹配普通人的生命週期,讓他靠一技之長獲得的收入免於通脹侵蝕,面對呼嘯險惡的市場,既不因恐懼而僵住不行動,也不因貪婪而將一生積累輕付東流。

    祝君好運!

  • 15 # 五個葫蘆

    會理財的和不會理財的人,短期差距不大,長期望其項背!

    有哪些坑呢?

    一:年化收益率比較高的理財產品很可能是坑,超過8%那就一定是坑了。以前我接到一個電話,告訴我3個月內回本的理財產品,我沒有相信,但是讓這個銷售持續打了半個月電話之後拉黑了他,佩服他的意志力。

    二:大媽都知道現在是牛市,那麼牛市就已經結束了,你得逃了。

    三:業績特別穩定,穩定的找不到瑕疵,一定有問題。更願意相信大趨勢向上,短期存在瑕疵的公司。

    四:公司領導層,不是出去買豪車,就是出去爬山,或者其他,但是就是不務正業。

    五:業績突然暴增的公司,可能有坑。

    六:過去5年指標(市盈率、、市淨率、流通股、淨利潤、淨利潤增長率、營業額、營業額增長率、負債比例、現金流是否為正、)不好看的公司不碰。

    七:淨利潤小於100億的公司不碰。

    有沒有方法避坑?

    先看書,

    後拿出很小的一點點錢去做嘗試,驗證理論。

    長期學習

    最後,理財的目標是不讓資產貶值,不是透過理財暴富,工作才是親媽。主要精力一定是工作上。

  • 16 # 瞎說說

    我認為重在保本,細在配置。

    別人的始終是別人的要轉化為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年輕人早理財早自由,結局好才是真的好。

    現在又很多人參與各種各樣的理財,特別是前段時間p2p的瘋漲小額貸款公司的遍地開會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感受到踏踏實實工作不如信用借款來的更加瀟灑,殊不知現在的享樂要用以後的苦來吃,也有越來越多的的年輕人走在各種信用卡和貸款拆東牆補西牆的遊走在奔潰的邊緣。

    因此,我認為要學習理財先給自己一個力量而行的底線,保住本金才是一切可能重頭再來的根源。

    面對市場上各種高利息的誘惑很多是不切實際的,有些專案就是看著好實際卻是稻草包的繡花枕頭,想說檫亮眼睛卻沒有思考的本事所以不如選擇穩健的收益相對來說低的在銀行保證下的理財產品為好。

    曾經有個老太太用多年積攢的養老金十幾萬聽到能夠變成百萬的產品心動買了最後騙子跑了十幾萬變成了後悔的眼淚,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你在計算未來可期的高利息,敵人卻在暗處算計你的本金和完美逃脫。

    理財不是隻有買產品還要學會配置

    財富的一切前提就是有命花有健康可以掙錢,正如現在疫情連工作的保全都成為問題的時候,留下理財銀行證券股票都是浮雲,分分鐘鍾成為無主之才再次回到市場輪迴中。不如先做個計劃,整理自己的財務情況,目前穩定的收入以及可支配收入,能夠急用的支出,未來能承受多大的債務等。

    如圖

    理財先學會理自己,不要把全部身家都在錢生錢而不給自己後路。

    用有限的金錢多分配幾份財富多參與自己的投資渠道,有些經驗透過自己覆盤整理歸納,別人的學識看到的眼光都不可複製,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正確的。

  • 17 # 惠森財商達人會

    理財就是理生活,它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一項知識和技能,只有系統學習理財的體系和方法,才能讓自身和家庭的資產跑贏通貨膨脹,實現資產的保值和增值。那麼該如何學習理財並避開一些不必要的坑呢?

    【一】理財是個體系,切忌盲目學習並立即上手,一定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因為理財的手段、產品很多。大多數小白看了一篇文章,聽了一堂課,讀了一本書,又或者聽聞某人一月賺了10倍的傳說,就以為掌握了理財的訣竅,然後勇猛的殺入,結果和自己的目標大相徑庭,甚至虧損嚴重。因此理財學習從觀念開始,建議選定一家國內著名的理財培訓機構進行學習,現在的培訓機構都做著線上線下的課程,他們設計的課件一是成體系化,二是內容深入淺出,三是有手把手的實操。鑑於廣告的嫌疑,有需求的同學可以私聊我做點推薦。

    【二】理財是一輩子的事情,注重持續性就顯得很關鍵,很多小白都有一個心理,那就是希望快速暴富,但凡有這個心理,那麼在理財上就容易跌進陷阱,理財的首要觀念就是一要知道和時間做朋友,二是要明白複利的威力。學習正好是能讓人進入複利拐點併產生持續收入的唯一辦法,所以杜絕一夜暴富是學習的基本條件。

    【三】投資的機會隨時都有,別擔心因為學習而浪費了投資的機會,事實上,磨刀不誤砍柴工就是學習理財的真理,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看到機會,那些未經學習而出現的機會都是偽機會,帶來的都是滿滿的傷害。所以有些投資者常常是一瓶不滿半瓶搖,剛知道皮毛就下手,最後還怪罪是學習惹的禍。所以急功近利是學習理財時一定要避免的大坑。

    【四】即使系統的學習了理財,還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貪婪,好大喜功。保持對市場的敬畏是理財者要具備的基本心態,因為市場是變化莫測的,即使判斷再準確,滿倉操作都是大忌,恐懼會讓人喪失機會,但貪婪卻會要人的命,所以保持謙虛的學習態度是理財的基本素質。

    不懂不碰,這是理財學習時常聽的一句話,但理解者甚少,理財不需要高學歷,也不是高深莫測的科技,而是基本常識,讓常識指揮我們的行為,而不是讓行為主導我們對常識的認知!

  • 18 # 寒士

    理財,避坑的方法可以從四個方面著手。

    一、明白無風險利率,收益與風險成正比。

    要避坑,需要先了解什麼是無風險利率。根據搜狗百科的解釋,無風險利率指:

    無風險利率:利率是對機會成本及風險的補償,其中對機會成本的補償部分稱為無風險利率。專業點說是對無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資產的投資,指到期日期等於投資期的國債的利率。無風險利率是指將資金投資於某一項沒有任何風險的投資物件而能得到的利息率。這是一種理想的投資收益。一般受基準利率影響。

    通俗來講,無風險利率可以參考4大行的定期存款利率。高於同期定存的利息,則開始存在風險,且一般來講,收益越高,風險越大。

    因此,前期想避坑,可以先從銀行產品開始,定存、貨幣基金、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等入手。銀行固定收益率的產品一般不高於4%,在此收益區間一般風險都很低。

    因此,想要避坑,必須清楚無風險利率水平,收益與風險成正比。

    二、瞭解產品的底層資產,不踩坑。

    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產品的底層資產,決定了產品的安全性。比如貨幣基金,主要投向的是銀行大額存單與國債,這些產品基本都是無風險產品,因此貨幣基金的安全性僅次於定存與國債。再比如之前火熱的p2p產品,其本質是一種民間借貸,風控也比較寬鬆,因此壞賬率高企,同時還存在運營風險與合規風險,雖然收益能達到10%甚至更高,但風險也極高。

    因此,想要避坑,在選擇產品時需要明白產品的底層資產與架構,衡量其中的風險。

    再比如地產信託,通常的操作是向投資人募集資金再發放給地產公司。本質是一種地產公司間接向投資人融資的方式,一般成本在10-12%左右,扣除信託公司與託管機構的費用及利潤,給到投資者的回報在6-8%左右,高於利潤期間,就表示地產公司付出的融資成本越高,說明地產公司資質越差,也就代表違約風險越大。就像個人貸款一樣,資質越好,利率越低。

    因此,想要避坑,要了解產品盈利模式,是否合法合規合理。

    四、克服一夜暴富的心態。

    無欲則剛。大部分人踩坑,很多時候是受高收益誘惑。需知理財不是投資,理財的關鍵在於穩健保值增值,而不是一夜暴富。只要剋制自己的貪念,很多時候就能避免踩坑。

    綜上,小白剛開始理財,只要不受高收益誘惑,熟悉產品特性,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踩坑。同時,也要多學習理財方面的相關知識,增進對理財的瞭解,才會越來越專業。

  • 19 # 綿綿冰w

    1.在不瞭解一樣產品的情況下,無論它的收益率有多高,都不要去嘗試。

    像前段時間所有大V都在吹的基金,看他們截圖曬出來的收益率個個上80%。

    很多人看著那叫一個眼紅,頭一熱,大手一揮跟著買買買。過了兩天一看咋還跌了呢,又罵罵咧咧地割肉跑路。這,是一個韭菜的基本修養。

    2.所有直接推薦具體基金股票的大V都別信

    真有那麼好的事兒,人為啥要分享給你?嫌自己賺得還不夠嗎?只是自己準備跑路鼓動無知的小韭菜們來接盤罷了。天上不會掉餡餅,切記!

    3.理財最重要的是心態

    低風險、高收益、高流動性三者最多取其二,想要追求高收益,先問問自己能不能承受對應的高風險。如果不能,還是老老實實地買些定期的保本理財產品吧。

    從零開始的話推薦去看看《小狗錢錢》《財務自由之路》,是非常基礎的理財入門書籍,也許能給你一些幫助!

  • 20 # A亞特斯

    學習理財越早開始越好

    任何一個人遲早都是要學會理財的,特別是收入不高的年輕人就更加要學會理財。因為理財就是幫助我們更好的管理自身財產的一種方式,只有理財才能幫助我們在有限的收入之內,透過各種金融市場的產品,去實現個人或者家庭的各種需要:鎖定風險——買保險,財富保值——買固定收益,財富增值——買權益產品。

    個人認為,投資者只有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越早開始學習理財效果越好,這裡主要有以下兩個理由:

    1、年輕人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更強

    理財所需要的金融知識是相對複雜的,這需要投資人有一定的學習和理解能力,特別是涉及到一些較為複雜的金融產品,比如期權、期貨等產品,沒有一定的學習能力是很難掌握精髓的。這一點對於早期就開始學習理財的年輕人來說是很有優勢的。就算一個年輕人再懶,學習和理解能力相比一般人要差,但是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其理財知識也不會差。

    更何況,在現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早期就開展理財學習的便宜,會更早的關注金融市場的各類資訊,還可以透過各種新媒體、免費課堂等學習各種理財知識,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都會奠定一個基礎,這相比那些後來才進入理財市場的中年人來說,無疑是大幅領先的。

    2、理財需要不斷實踐

    理財是個非常寬泛的概念,不但包括實物投資,也包括金融投資,這裡面除了需要基礎的理論知識以外,還需要擁有實踐經驗。現在沒有任何一門課能夠在短時間內把理財所需要的知識、方法、策略和技巧全部交給你,即使有這樣的課程,沒有個2-3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學習和實踐,是根本不可能掌握的。就拿學習門檻較低的金融投資來說,這裡面按照風險的低到高可以分為國債、銀行/券商/保險類固定收益理財產品/貨幣基金、債券基金(純債、一級、二級)、公司債、混合/股票基金、股票、期貨、期權,這裡面除了固定收益類的產品相對簡單以外,任何一種產品都有很多基礎性的知識,特別是隨著風險性的提高,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就越多,實踐的要求也就越高。

    因此,越早開始學習理財,我們就能夠透過更少的本金去嘗試不同的理財產品,透過投入真金白銀來獲取理財的真實經驗,這種經驗不是我們單純學習理論知識或者聽幾次投資大師講課就能獲得的,只有投身於理財市場才能逐漸積累。所以,對於年輕人來說,當本金有限的時候,其實我們承受風險的能力是很強的,我們完全可以透過投入資金的方式來積累各種理財產品的知識和經驗。日積月累,這種經驗是相當難得的。

    所以,個人贊成,理財應該越早開始越好,除了理論的學習更容易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獲得更為長期的理財經營。

    理財的基本原則與投資陷阱

    既然年輕人決定早早地開始學習理財,那有哪些可以避坑的經驗呢?這就是回到題主所問的問題。筆者也是大學時開始關注金融市場,畢業後進入券商,經過這些年的工作和實踐,有一個深刻的體會,那就是想要避開所謂的投資陷阱,我們必須要先知道理財的基本原則,因為所有的理財產品都是圍繞這些原則建立的,如果離開了這些原則,那十有八九就是陷進,無一例外。以下筆者所稱的理財均指金融理財,因此下文也主要圍繞金融產品的投資展開。

    任何的理財都離不開金融產品,既然有金融產品,那就離不開管理產品的金融主體,也離不開金融產品的具體投向,這兩者的配合和執行,體現在金融產品上面就是產品的風險和收益。絕大部分的投資者更多關注到的也就是金融產品的收益和風險特徵,其中收益往往是投資者最為關注,甚至是僅關注的方面。所以,下面在闡述理財的基本原則與投資陷阱,就分別從金融主體和產品的風險和收益特徵這兩個方面入手,帶各位深入的瞭解整個金融體系和金融產品內在的運作邏輯。

    1、關注金融產品的發行主體

    任何的金融產品都有管理人,這些管理人通常情況下都是金融市場的參與主體,這些主體是否具備相應的發行產品的資格,是否受到嚴格的監管是我們判斷理財產品安全性的大前提。

    比如發行國債的主體,那就是國家;發行企業債的主體,那就是大型企業;發行股票的,那就是上市公司;發行公募基金的,那就是公募基金公司或證券公司;發行信託產品的,那就是信託公司;髮型保險產品的,那就是保險公司或保險資管公司;發行私募基金的,那就是私募基金公司等等。所有的金融產品,都能夠找到相應的金融主體。

    這些主體在發行相應的金融產品的時候,都是需要得到監管部門的行政許可的,特別是傳統的銀行、證券、信託、保險、基金等正統金融機構,這些直接歸屬證監會、銀保監會監管的正規軍,自成立以來就受到了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管,因此通常情況下,這些機構發行的金融產品的資金安全性是沒有問題的。

    但金融市場上還存在大量類金融機構,比如各地的金交所、小貸公司、擔保公司、P2P機構等等,這類金融機構主要歸屬地方政府管理。由於沒有國家層面的監管體系,監管的方式混亂,監管的滲透差別較大,因此其管理相對很鬆散,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出現風險的機率是相對較高的,因此對於這些主體發行的金融產品,投資者在進行投資理財的時候是需要擦亮眼睛的,最明顯的就是這幾年不斷被清理的P2P。

    早在P2P蓬勃發展之前,它作為一個舶來品,一個在國外發展迅猛的新興事物,在國內也由於政府的鼓勵和政策的空白有過一段黃金的發展期,但是也正是沒有法律頂層設計導致了P2P行業在發展之初就種下了各種惡果。在其發展到一定的規模以後,雖然銀保監會把網貸行業納入同一監督管理,但是實質性P2P也受到省市金融局、互金協會等多頭管理的格局,這樣一個結局就是P2P並沒有得到有效的監管。

    P2P的投資平臺普遍存在自融、資金池等違規的方式,這一現象在行業的迅速發展初期並沒有得到重視,投子人數和交易金額出現飆漲,與此同時,在選擇出借人時,並沒有區分徵信較差的人員。這些徵信差的人的數量增加以後,逾期的貸款數量和金額開始爆發式的增長,P2P平臺開始演變成了龐氏騙局,於是暴雷之聲開始不絕於耳。之所以出現這個問題,就在於P2P發展之初並沒有一套成熟的監管體系進行監管,而是在發展到相當的規模以後才開始納入監管體系,並且這個監管體系是非常混亂的,這使得P2P這個行業實質上是得不到有效監管的。

    之所以舉這個例子,就想告訴投資者,正規的金融主體是不會出現這種問題的,因為他們受到嚴格的監管,而這些類金融主體,他們得監管體系是不完善,雖然業務模式很新穎,但是監管的力度不夠,因此這裡面就容易蘊藏較大的投資風險。又比如一些騙子公司,透過虛構一些高大上的投資專案,透過入股或者專案投資的方式非法集資的也是一樣的道理,他們根本就沒有這個主體資格。又比如證券公司、基金公司,這些正規金融機構發行的金融產品的資金都是第三方託管的,資金根本沒辦法轉到體外,因此本金不存在被挪用的風險。

    這就是我們在投資理財時需要注意的第一個基本原則,也是我們在學習理財的過程中應該避免的第一個坑,那就是不要胡亂投資不是主流金融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或者投資於沒有相應資質企業發行的任何產品。在投資任何的金融產品前,必須關注發行金融產品的主體,瞭解這個金融主體在整個金融市場中的地位,這個地位將極大的影響其產品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2、產品的風險和收益要相匹配

    第二個需要關注的,也是投資者最為關注的——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其實所有產品的收益率都是和產品的風險相匹配的,沒有不承擔風險就存在的高收益。如果有,那就是非法集資。

    2018年,原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18陸家嘴論壇上指出:要透過多種方式讓人民群眾認識到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很危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

    郭主席的這一番話其實道出了金融市場的本質——所有的金融產品的收益都是建立在底層資產之上的,相應的收益一定對應著相應的風險,換而言之,風險和收益是相匹配的。如果任何一款金融產品能夠提供給你低風險的高收益,那就要小心了。

    根據底層資產性質的不同,我們可以將金融市場分為三大類,傳統金融市場、外匯市場和衍生品市場,其中我們接觸最多的就是傳統金融市場,這裡麵包括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而外匯市場和衍生品市場由於受到嚴格的監管,普通投資者接觸相對較少,但是也有商品期貨、股指期貨這一類相對成熟的產品。

    之所以要對金融市場的底層資產進行分類,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瞭解所有金融產品的基本執行邏輯。比如投資於貨幣市場的銀行固定收益產品和貨幣基金,這些產品的投資物件就是各類期限較短,流動性較強,收益率較低但是收益確定性較高的產品。因此,貨幣基金的收益率是明顯跟市場利率走的,目前貨幣基金的收益率2%-3%左右。這個時候,如果有一款自稱像貨幣基金一樣可以自由贖回,但是收益率達到5%-6%,這一收益明顯高於一年銀行同類理財的產品,你會相信嗎?

    從這個角度,我們就能夠輕鬆地分辨那些非法集資的騙局,因為他們往往都是透過虛構各種高大上的公司和專案來進行高息攬存,這些利息通常能夠達到每個月3%-5%,也就是年化的收益率達到36%-60%。這樣的收益率還是固定要支付的,可想而知要投資什麼樣的底層資產都不可能能夠產生如此高且穩定的收益,除非是龐氏騙局。如果我們堅守底層資產貢獻金融產品收益的原則,那就幾乎能夠識別所有虛假金融產品的騙局。

    再比如,投資於資本市場中債券和股票等資產的債券基金或者股票基金,那他們的收益率肯定就是不確定的,而且根據投資的比例不同,其風險特徵也會完全不一樣。比如股票倉位不得低於80%的股票基金的風險大部分的產品是比倉位限制更加靈活的混合型基金要高的,因為股票最低倉位的要求不一樣。這個時候,投資者希望透過股票基金獲得債券基金這樣相對穩定的收益就是不現實的。

    這裡就給初學理財的投資者揭示學習理財最為簡單的一個道理,也是最容易避開所有理財大坑的黃金法則——看一個金融產品的收益率,要結合其投資的底層資產的風險收益特徵進行評價。任何的產品或者專案的收益率,都不可能脫離底層資產而創造收益,如果有,那肯定是龐氏騙局。

    這也是平常投資者聽到最多的那句風險和收益是堆成的背後的原理,因此初學理財的小白,一定要謹記這一點,嘗試任何的理財產品都是可以的,但是要清楚知道每一個產品對應的風險和收益特徵,從而判斷自己是否能夠承受這裡面的風險,享受到產品的收益,進而決定自己應該投多少錢進去嘗試。

    綜上所述,年輕人從零學習理財是個好的開始,開始的越早,也有優勢,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把握理財的基本原則,一個是學會分辨這裡面的金融主體,二個要學會判斷不同金融產品對應的底層資產是什麼,其風險特徵是怎麼樣。這樣我們就可以在保證資金安全的情況下,透過不斷地嘗試各類金融產品學習和積累理財經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寒假賺了一點錢我怕用太多,就把錢發給了我閨蜜讓她幫我存著,結果我媽罵我蠢得要死,我真的做錯了嗎?為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