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柒雪love情詩Q村故事

    一個人去旅遊不孤獨,那是自在,信馬由韁,倒是一種灑脫。一個人在流浪,一種飄在人世家間的感覺,會感覺你像一隻沙鷗,在天地間漂零,一種孤獨無依的感覺。心靈世界蒼茫時,我們也會有這樣的感覺。詩人的感覺既是說自己的境況,也在說心靈的蒼涼。

  • 2 # 如水如山的閱讀和思考

    這兩句詩出自

    唐.杜甫《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唐代·杜甫《旅夜書懷

    這首詩是寫詩人暮年飄泊的悽苦景況的。

    詩人寫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正是為了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告的悽愴心情。這種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經常使用的。

    最後兩句說,飄然一身象個什麼呢?不過象廣闊的天地間的一隻沙鷗罷了。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徙江湖。這一聯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內心飄泊無依的感傷,真是一字一淚,感人至深。

    全詩景情交融,景中有情,整首詩意境雄渾,氣象萬千。用景物之間的對比,烘托出一個獨立於天地之間的飄零形象,使全詩瀰漫著深沉凝重的孤獨感。這正是詩人身世際遇的寫照。

    面對遼闊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無依,在這靜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間無所依存的一隻沙鷗。以沙鷗自況,乃自傷飄泊之意。

  • 3 # Forest醫生祥子

    “飄飄何所以,天地一沙鷗”是杜甫的《旅夜抒懷》中的句子。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飄飄何所以,天地一沙鷗”,飄飄:飛翔的樣子,這裡含月夜“飄零”、“飄泊”的意思,因為這裡是借沙鷗以寫人的飄泊。

    這是作者的一番感慨,覺得自己到處漂泊,就像天地間的一隻孤零零的沙鷗。

    漂泊無依的孤寂,卻正是對社會的評價。作者感慨,皇城如此之大,卻無他容身之處,輾轉來到成都,卻因為親友的離世,被迫離開,因為沒了重用他的人,一種悽然的無奈。

    如此,全詩也從側面烘托了當時朝廷政治的腐敗,以及,自己內心懷才不遇的憤懣與無奈

  • 4 # 張逢源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這句詩出自杜甫《旅夜書懷》。原詩是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詩的意思,其實不難明白。

    風吹著江邊的細草,小船夜泊在湖邊,孤零零的。天邊的星星彷彿要垂落下來,平野更顯得寬闊了;月色如水,隨波翻滾,大江正滾滾地向東奔流而去。我會因為文章而流傳百世嗎?年老體弱的我也是到了告老還鄉的時候了。我這樣四處漂泊像什麼呢?就像是天地間的一隻孤獨的沙鷗。

    將古詩翻譯成白話,真不禁讓人感嘆:平淡如水。

    但是中國語言的魅力便在於此。文言文的魅力也在於此。

    我這樣四處漂泊像什麼呢?

    就像是天地間的一隻孤獨的沙鷗。

    在古詩中,便成了“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多有詩情畫意啊!

    那麼,這句如此有詩意的句子,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呢?

    我們要探究一下詩人杜甫當時所處的環境和時勢,才能真正確切地理解到詩句的含義。

    杜甫出身於“奉儒守官”之家,但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之際,作品大都反映當時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隨著政治的腐敗,杜甫的生活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經常顛沛流離。

    《旅夜書懷》是杜甫作於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正月的一首詩歌。當時,他辭掉節度參謀職務返回成都草堂。然而到了四月,他在成都賴以存身的好友嚴武去世,杜甫頓失依靠,只好攜帶家眷從成都乘舟東下,從四川樂山到忠縣去,這首詩便是杜甫在途中的夜晚所作。

    詩的第一二句,杜甫用素描的手法書寫了“旅夜”情景。當然,詩人並非泛泛寫景,而是寓情於景,以景書寫他人如江岸細草般渺小,人似江中孤舟般寂寞無聊。第三四句是詩人直抒胸臆之句,以遼闊平野、浩蕩大江、燦爛星光,襯托其孤苦無依和顛沛流離之苦。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一般人不仔細探究詩人當時寫作的心境和時代形勢背景,常自以為是地認為:“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真有詩情畫意啊——其實,這是誤讀。

  • 5 # 不執一切法

    年老體衰且漂泊無依

    疾病纏身又政治失意

    見景生情

    浮前生嘆今狀

    兩個字,無奈,

    人生顛沛。

  • 6 # 雲捲雲舒說文史

    孑然一身,飄零於渺渺江湖,惆悵滿懷。天地雖大,此身何屬?

    茫然四顧,只有一沙鷗,徘徊於斯。鳴也孤獨,不鳴也落寞。由彼及此,悵悵然感覺自己只如沙鷗,孤單寂寥;又何若沙鷗?難以舒展。多麼希冀自己成為沙鷗,自由翱翔於水天之間。

  • 7 # 襟亞

    要想了解“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我們就要知人論世,從作者當時的處境出發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一步步體會和推測作者的本意。

    寫作背景:這句詩出自杜甫的《旅夜抒懷》末尾一句。《旅夜抒懷》基本被認為作於公元765年。當年的正月杜甫辭去官職回到成都草堂,不想4月好友成都尹嚴武就去世了。失去了靠山的杜甫只好離開成都,這首詩正是作於他離開成都前往重慶的途中。

    從這個背景可以看出杜甫當時的際遇是多麼悲涼窘迫,也更容易理解為什麼他會寫下這首題為《旅夜抒懷》的詩作。並且,對於進一步從整體解讀作者在詩中的情感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杜甫的人物背景: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後人稱之為“詩聖”。我們通常把杜甫的詩作分為四個階段,這首詩屬於第四個階段,詩人已經54歲(虛歲)屬於晚年了。此時老病而飄零的杜甫詩作情感深沉、語言精煉,空靈灑脫而汪洋恣肆。要知道,此後五年杜甫就去世了。

    我們來看《旅夜抒懷》整首詩: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詩人說“官應老病休”,其實是因為上書救房琯而被罷黜,是懷了滿腔的“抑鬱不得志”的,根本就不“應”。在這星空低垂,原野空曠的旅夜之中,這個“懷”是多麼寂寥悲涼、失意寥落啊!

    我們再來看“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一個“飄”字寫盡了零落無依的現實狀況,而天地之大和沙鷗之小的對比又是多麼絕望至極的心靈惆悵啊!所以,“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這一句的作者情感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對天地之大的感慨;對自身渺小的感嘆;對浮生一世的悵惘。與《赤壁賦》中那一句“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異曲同工吧,也許更悲涼些!

    杜甫是我最鍾愛的詩人,尤其讚歎他晚年的作品。其中包括另一首五言律詩《登岳陽樓》、七言律詩《登高》以及《秋興八首》中的幾首,真是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地了。

    感謝題主提了這麼好的一個問題,讓我們有機會在這個非常時期有機會追慕和探討大詩人杜甫晚年闊大蒼涼的心懷!

  • 8 # 靈魂有書香

    這首詩既寫旅途風情,更感傷老年多病,卻仍然只能像沙鷗在天地間飄零。“名豈文章著”是反語,也許在詩人的內心,自認為還有宏大的政治抱負未能施展。

    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帶著家人離開成都草堂,乘舟東下,在岷江、長江飄泊。這首五言律詩大概是他舟經渝州、忠州一帶時寫的。

      詩的前半描寫“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寫近景:微風吹拂著江岸上的細草,豎著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獨地停泊著。當時杜甫離成都是迫於無奈。這一年的正月,他辭去節度使參謀職務,四月,在成都賴以存身的好友嚴武死去。處此悽孤無依之境,便決意離蜀東下。因此,這裡不是空泛地寫景,而是寓情於景,透過寫景展示他的境況和情懷:象江岸細草一樣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寫遠景:明星低垂,平野廣闊;月隨波湧,大江東流。這兩句寫景雄渾闊大,歷來為人所稱道。在這兩個寫景句中寄寓著詩人的什麼感情呢?有人認為是“開襟曠遠”(浦起龍《讀杜心解》),有人認為是寫出了“喜”的感情(見《唐詩論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顯,這首詩是寫詩人暮年飄泊的悽苦景況的,而上面的兩種解釋只強調了詩的字面意思,這就很難令人信服。實際上,詩人寫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正是為了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告的悽愴心情。這種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經常使用的。如《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襯出徵士兵的悲苦心情,寫得多麼動人!

      詩的後半是“書懷”。第五、六句說,有點名聲,哪裡是因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應該因為年老多病而退休。這是反話,立意至為含蓄。詩人素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因此聲名竟因文章而著,這實在不是他的心願。杜甫此時確實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卻主要不是因為老和病,而是由於被排擠。這裡表現出詩人心中的不平,同時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飄泊、孤寂的根本原因。關於這一聯的含義,黃生說是“無所歸咎,撫躬自怪之語”(《杜詩說》),仇兆鰲說是“五屬自謙,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詳註》),恐怕不很妥當。最後兩句說,飄然一身象個什麼呢?不過象廣闊的天地間的一隻沙鷗罷了。詩人即景自況以抒悲懷。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徙江湖。這一聯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內心飄泊無依的感傷,真是一字一淚,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齋詩話》說:“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於景和寓景於情。前者寫宜於表達詩人所要抒發的情的景物,使情藏於景中;後者不是抽象地寫情,而是在寫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這首《旅夜書懷》詩,就是古典詩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個範例。

  • 9 # 洄游的三文魚

    旅夜書懷

    【唐】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此詩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於765年離開四川成都草堂以後,在旅途中所作。詩人用闊大無垠的夜景襯托深沉滯重的孤獨感,使人感受到詩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筆下奔湧的江流一樣澎湃難平,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內心飄泊無依的感傷,是杜甫詩歌中的經典作品,也是杜詩五律的名篇,歷來為人稱道。

    作為老杜粉絲,我覺得這首詩散發著的金典的氣息。不論是最為膾炙人口的天地一沙鷗、月湧大江流,還是開篇清新自然的鋪墊,都體現岀穩中有度的詩風。頷聯令人倒吸一口涼氣的開闊,使後兩聯低迴的感情裡更添一分蒼茫。杜甫晚年的悲傷是有厚度的,不是閨中少婦的無病呻吟,也不是烈士暮年的壯心未泯,只是山河更迭,人世浮萍的一聲嘆息而已。

  • 10 # 宣墨軒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這是詩聖杜甫《旅夜抒懷》中的最後兩句。這兩句的字面意思可理解為:清冷的夜空中,群星低垂,平野開闊,一隻孤獨的沙鷗徘徊於天地之間,聲聲悲鳴顯得是那麼悽慘悲涼。而作者實際的用意是:以物喻人,以鷗自喻。此時的自己不正是這廣袤天地間的一隻渺小的沙鷗嗎?

    這首詩寫於旅途中,夜晚的平野更為開闊,迷人。“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隨平野闊,月湧大江流。”作者筆下的景色是何等的優美,這是一種悽美之情,微風輕輕地吹拂著岸邊的小草,豎起高高桅杆的孤舟飄泊在夜晚的江中,夜空中群星低垂,平野開闊,水中的明月隨著大江湧動……而詩人此時的心情卻是萬分沉重,他不甘於只做一個文人,只做一個庸官,要為苦難的百姓做些事情,要精忠報國。但是他的耿介直言,卻給帶來了被革職的災難。於是詩人感慨萬分,發出了“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的慨嘆。自己漂泊不定的景地,競變成了這隻小小的沙鷗。

    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一生寫過表現平民疾苦生活的詩篇無數。為平民百姓上書請命,但由於朝政的腐敗,懷才不遇,屢遭貶謫。這首詩可謂是情景交融,用景色之美,更襯托出自己孤獨無助的遭遇之痛。“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成了詩人真實的寫照。無奈,無助,憂國憂民,在苦難中煎熬,直到終老。

  • 11 # 金陵酒肆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出自杜甫《旅夜書懷》原詩內容如下: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作者小傳】: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鞏縣。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青年時期,他曾遊歷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並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詩聖”之稱。

    唐玄宗天寶五年(746),杜甫來到長安,第二年他參加了由唐玄宗下詔的應試,由於奸臣李林甫從中作梗,全體應試者無一人錄取。從此進取無門,生活貧困。直到天寶十四年(755),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一職,負責看管兵甲倉庫。同年,安史之亂爆發,此時杜甫正在奉先(今陝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屬安頓在鄜州羌村(今陝西富縣境),隻身投奔在靈武(今甘肅省)即位的肅宗。途中被叛軍所俘,押到淪陷後的長安,這期間他親眼目睹了叛軍殺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難。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險逃到肅宗臨時駐地鳳翔(今陝西省鳳翔縣),授官左拾遺。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自此他對現實政治十分失望,拋棄官職,舉家西行,幾經輾轉,最後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後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公元七六五年,嚴武死後,杜甫帶著家人離開成都草堂,乘舟東下,在岷江、長江飄泊。這首五言律詩大概是他舟經渝州、忠州一帶時寫的。

    【簡析】:

    這首詩既寫旅途風情,更感傷老年多病,卻仍然只能像沙鷗在天地間飄零。也許在詩人的內心,自認為還有宏大的政治抱負未能施展。

    第一、二句寫近景:微風吹拂著江岸上的細草,豎著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獨地停泊著。當時杜甫離成都是迫於無奈。這一年的正月,他辭去節度使參謀職務,四月,在成都賴以存身的好友嚴武死去。處此悽孤無依之境,便決意離蜀東下。因此,這裡不是空泛地寫景,而是寓情於景,透過寫景展示他的境況和情懷:象江岸細草一樣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寫遠景:明星低垂,平野廣闊;月隨波湧,大江東流。這兩句寫景雄渾闊大,歷來為人所稱道。在這兩個寫景句中寄寓著詩人的什麼感情呢?實際上,詩人寫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正是為了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悽愴的心情。這種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經常使用的。

    第五、六句說,有點名聲,哪裡是因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應該因為年老多病而退休。這是反話,立意至為含蓄。詩人素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因此聲名竟因文章而著,這實在不是他的心願。杜甫此時確實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卻主要不是因為老和病,而是由於被排擠。這裡表現出詩人心中的不平,同時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飄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最後兩句說,飄然一身像個什麼呢?不過像廣闊的天地間的一隻沙鷗罷了。詩人即景自況以抒悲懷。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徙江湖。這一聯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內心飄泊無依的感傷,真是一字一淚,感人至深。

    兩年後,詩人離夔州到江陵、衡陽一帶輾轉流離。唐太宗大曆五年(770),詩人病死在湘江的一隻小船中。

  • 12 # 趙福

    問答作者 木葉文學作家/歸趙

    文言文 題《旅夜書懷》

    《旅夜書懷》唐朝大詩人-杜甫

    他在《旅夜書懷》寫道: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白話譯意《旅夜書懷》

    微風吹拂著江岸之細草,那立著高高桅杆之小船在夜裡孤零地停靠著。

    星星卦在天際邊,平野顯得更加地寬闊;其月光隨波湧動,大江滾滾向東流。

    我(這裡指作者杜甫)難道是因為文章而著稱的嗎?其年老多病也應該缷官還鄉了。

    我到處漂泊像什麼呢?此時就像天地間之一隻孤零零的沙歐。

    杜甫表達之意境與筆者之疑惑

    筆者理解為,杜甫自己到處漂泊像什麼呢?就像天間的一隻孤零零的沙歐。

  • 13 # 轉運中的幸福

    謝敬!

    這就是我們今人看不懂古詩詞的原因所在,突然就整出這麼一句詩詞,讓你來答!根本就不知道它出自哪裡!它的歷史背景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發生的!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甚至是年代,都沒有!試問,有誰能貼住你的主題進行發揮!要麼就去查資料,要麼充其量就是懵一個,下面我就以此句進行懵答一下吧!

    “飄飄何所似 ,天地一沙鷗”!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心比天高 命比紙薄!總是想像著自己就好似雲朵在天空中飄然若夕!自由自在安逸的生活!能夠具有揮灑自如的時光!幻想著自己能夠超凡脫俗!用一種幻覺來達到自己某個事情或思想的最高境界!

    可是在天地之間,他是那麼的渺小!無以胸懷大志!最後落得一個想飛又飛不動的一沙鷗!恰似沙鷗不驚飛!故此也!!

    (謝題主!謝閱)!(本文“你”稱非指題主)!

  • 14 # 青藤小屋

    這兩句詩表達的感情,一言以蔽之:漂泊不定,居無定所,孤苦無依,淒涼悲傷。這是杜甫對自己晚年處境的真實寫照。

  • 15 # 李應年

    這個說法正表現出來一個作家胸懷寬廣心態氣暢精神爽的靜心豪爽切文鴉的文化藝術高階上檔次的情感宏圖大志氣勃表現出來優良傳統美德最佳情波浪花之象。希望大家都能理解就好啦。

  • 16 # 鄉下老果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辭去節度參謀職務,回成都草堂。同年四月,杜甫在成都的靠山嚴武去世,杜甫失去了依靠,杜甫不得不在五月拖家帶口離開成都,乘舟沿江東下。六月份,杜甫來到忠州(今四川忠縣),在長江邊有感而發,留下詩句。

    前四句寫“旅夜”所見景色,杜甫以雄渾不失蒼涼之句,在讀者面前描繪出一幅壯麗但又沉寂的長江夜泊圖畫,孤舟泊岸,微風輕拂,野闊星垂,江流月湧,一派孤獨之感迎面撲來。

    後四句“抒懷”,杜甫對景生情,年老多病,仕途不如意,引發杜甫太多的感慨。杜甫抱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理想很骨感,但現實太殘酷,仕途坎坷,年老體衰,窮困潦倒,使杜甫難免對自己遭受一系列不公平遭遇發出牢騷。

    “”似我這樣到處漂泊,哪裡才是個歸處,就象飛翔在茫茫天地間的一隻沙鷗,無一個安穩的棲息之地。

  • 17 # 莫道疏狂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出自杜甫的《旅夜書懷》,所謂旅夜書懷,也就是旅夜抒懷,從字面來看就是在旅行的夜裡抒發自己的情感,本詩是詩聖杜甫晚年的名作之一,具有較高傳唱度,入選了義務教育語文教材,是必背的經典詩作之一。

    《旅夜書懷》全詩如下: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針對於題主的問題,我認為詩人在《旅夜書懷》的尾聯,也就是“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中體現了三個方面的情感,分別是:

    1.暮年漂泊之苦

    2.伯樂去世之傷

    3.懷才不遇之憂

    下面我從這三個方面對《旅夜書懷》進行解析。

    一、公元765年,當杜甫無奈離開成都草堂,再次踏上漂泊之旅時,已經不再年輕的詩人,看著舟中的妻子兒女,面對身外的明月大江,寫下了這首抒懷的千古名篇

    要解析詩人在作品中表達的情感,首先要對全詩有一個基本的瞭解,我們先來談一談詩文的大概內容。

    感受著江邊岸上的微微清風和綿綿青草,我們一家人乘坐著破舊的小舟在夜色中穿行。在浩瀚星空下放眼望去天地遼闊,月色照耀下大江向東奔流而去。名聲又怎麼是靠書寫文章能夠得來的,人如果老了病了就應該辭官歸去。在這蒼茫的天地中我又算是什麼?只不過是一隻小小的沙鷗罷了。

    從全詩來看,詩人是典型的首二聯寫景,尾二聯抒情,並無特殊之處,但詩聖的高超藝術表現形式和憂心傷時的真摯情感,讓這首《旅夜書懷》成為了經典之作。

    上文說本詩的寫作時間是公元765年,這時杜甫已經54歲。自759年入川以來,杜甫在成都度過了六年較為平靜的生活,這次出蜀,也是詩人顛沛流離的一生中倒數第二次旅行,公元770年,詩聖杜甫貧病交集,在長沙、岳陽附近的江上破船中去世。

    在寫下《旅夜書懷》時的詩人,已經深刻感受到隨著歲月流逝、光陰變遷,自己越發孱弱的軀體再難承受生活的打擊,但身為丈夫和父親的責任,心懷天下的大義,又讓詩人在自己暮年的無力感更為突出。

    想到在人世中摸爬滾打五十多年之後,居然又踏上了漂泊之旅,我們對詩人的痛苦是能夠理解的。所以詩人在尾聯中以“沙鷗”自比,突出了對身世孤苦、一生飄零的感慨和無奈。

    二、對於詩人而言,入川是有原因的,離川同樣是有原因的,在成都的幾年,是詩人難得平靜的幾年,這離不開一個人的護佑。

    公元759年,詩人辭官舉家入川。入川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安史之亂帶來的連年戰亂,讓詩人本就貧苦的家庭再難承受流離之苦,於是詩人決意辭官到叛軍無法攻取的四川生活,躲避安史之亂。

    在四川成都,詩人蓋起了幾間草屋遮風避雨,寫下了諸多傳奇詩作流傳後世。比如至今感動無數人,成就詩聖千古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在當今的成都,杜甫草堂已經成為了城市的標誌之一,凡是去成都遊玩的,草堂幾乎是必去之地。

    詩人在這裡遇見了他的好友劍南節度使嚴武,給予了他一定的幫助,並舉薦他為工部員外郎,這也是“杜工部”的由來。

    但成都較為安逸的生活並未持續多久,在765年,嚴武因病去世,杜甫不得不離開成都,《旅夜書懷》就寫於離開成都的旅程中。

    對於嚴武的去世,詩人是無比悲痛的。嚴武在他入川后孤苦無依的情況下對他幫助良多,而嚴武的去世給他帶來了再次的漂泊,雙重的痛苦,詩人都傾注在對自己的感嘆之中,所以將自己比喻為遼闊天地間的一隻沙鷗,以襯托渺小,寄以悲傷。

    三、在詩人的一生中,他四處奔波卻生活艱苦,心懷天下卻官微言輕,這種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貫穿了他的人生經歷,這些疑惑和無奈也在本詩中顯露無遺。

    古人的別稱,多以官職和家鄉命名。比如後世稱呼杜甫的“杜拾遺”、“杜工部”,都出自杜甫曾經擔任過的左拾遺和工部員外郎。

    杜甫一生仕途不順,他參加科舉但未能中進士,幾次入朝做官的機會都被朝中李林甫等奸臣毀去,左拾遺是由杜甫在安史之亂中逃出長安投奔肅宗獲取的,沒擔任多久就被貶了。工部員外郎我們上文已經說過。

    仕途上的不順,所處亂世的痛苦,讓心憂天下的詩人內心極為憂憤,他在很多的詩作中都有體現。在《旅夜書懷》中,詩人用反問的語氣表達了自己對腐敗朝政的不滿。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詩人又老又病是真的,但去官只不過是迫於無奈,而不是因為老病。針對於此,詩人發出了無奈而悲慼的疑問,對於自己空有文章而無政治作為的情況哀嘆不已,也說明了導致他漂泊的根本原因是政治上的無力。

    《旅夜書懷》首兩聯寫景,先寫近景細草、微風和危檣、夜舟,一句全部寫完。接下來寫遠景,“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一句浩瀚大氣,極有氣勢,有人認為此句可能化用了李白的“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以杜甫對李白的喜愛崇拜,即便是化用也不足為奇,不過僅從這兩句來看,杜甫的應該更為工整大氣。

    《旅夜書懷》先景後情,景物由近到遠,由小到大,心情由外而內,由表及裡,文辭優美,令人感嘆,歷來為後人推崇以名篇傳世是理所應當的。

  • 18 # 武哥說文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一句是杜甫的《旅夜書懷》一詩的尾聯。

    不曾想,這句詩卻預言了杜甫的晚年命運。

    (南國寺院的杜甫塑像)

    《旅夜書懷》全文: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詩很美,但讀著心情頗為沉重,一為杜甫的命運,二為這句話太容易勾起我們心底的悲劇性思考。

    誰又不是這“天地一沙鷗”呢?

    詩人的偉大之處就在於,能夠以一己之私感寫出了人類之同感。

    而要準確分析杜甫在這首詩中的情感,還得從這首詩的題目《旅夜書懷》破題說起:

    54歲的杜甫為什麼還要攜家帶口“旅”行,從何處來,到何處去?

    (成都杜甫草堂)

    這就不能不說嚴武了。

    公元764年,杜甫在梓州、閬州一帶滯留了兩年後,準備離開,畢竟和梓州的地方軍閥張彝“三觀”不和,最難受的還得昧著良心歌功頌德。

    但是,杜甫最終沒有走成。

    因為這年二月,他的好朋友嚴武以劍南東西川節度使第三次入蜀。杜甫寄詩《奉待嚴大夫》祝賀,詩中說“殊方又喜故人來,重鎮還須濟世才”,說在這異鄉,聽說老朋友又回來了,太高興了,也還不忘恭維說,東西川這樣的重要地方是需要你這樣的濟世良才才可以鎮得住的。

    然後,杜甫就攜家眷到了成都。六月,嚴武就向朝廷推薦杜甫,於是杜甫又成為了朝廷命官,授職檢校工部員外郎,相當於工部下面一個司的副司長,品級為從六品上,這是杜甫當過最大的官。所以後人稱他為杜工部,來歷就在這裡。

    但是日子好像過得並不如杜甫想象中那樣安逸,半年後,就在公元765年正月,杜甫去辭官,結果嚴武同意了。

    (杜甫與嚴武意象圖)

    杜甫就回到經營他的草堂去了,期間還寫了一首詩《敝廬遣興奉寄嚴公》,大意是希望嚴武到草堂來坐坐,畢竟他們還是有真交情的。

    然而就在這年四月,嚴武暴病而亡。這對杜甫來說,是個沉重打擊。

    或許是因為住久了,詩人對成都,早就有離開的想法,在《春日梓州登樓二首》中,就有“厭蜀交遊冷,思吳勝事繁。應須理舟楫,長嘯下荊門”的詩句,嚴武死後,就更沒有再呆下去的必要了。

    於是,五月,杜甫就離開了成都,從水路,過樂山,宜賓、重慶,最後到奉節去。而這首詩就寫於這個途中。

    介紹完前因,我們再來分析這首詩的思想感情就順理成章得多了。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夜”晚的江景格外寂靜淒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詩配畫)

    寫這首詩時,是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

    杜甫站在船頭,藉著微弱的星光,詩人看到,船外孤弱的細草,在無邊的江風中無助搖擺,桅杆孤立突兀,自己的這葉小舟在漫漫長夜裡孤獨無依。

    杜甫感覺心情很壓抑,他輕撥出一口氣,抬頭遠望。

    遠方,星空低垂,這一帶平野而遼闊,一輪明月當空,倒影在江水中洶湧澎湃,逝者如斯夫,奔流不息。

    近處的細草、微風、闊岸,危檣、孤夜、獨舟,遠處的低垂的星空、遼闊的平野、浩蕩的長江、燦爛的星月。在大和小、高和低、遠和近的對照衝擊中,詩人越發感覺漂泊無依了,孤苦伶仃之感鋪天蓋地而來。

    看到此處,詩人已經沒有勇氣再去觀賞周遭的景物了,他想到了自己的一生抱負和一生際遇,不由悲從中來。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詩人叩問內心,政治和文事上的雙重失意,令他倍感失落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句朗誦)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杜甫是很自信的一個人,但是,這個況境下,他的情緒很是低落,發出了向內心的自我叩問:我的這點名聲,哪裡是因為我的文章而著稱的?不過,年老多病,倒是應該辭官退休了。

    詩人的思緒很複雜,這句話也有著多重感悟。

    和一般計程車人不同,杜甫出生北方的名門大族,是典型的地主家庭,家風就是“奉儒守官”。所以,杜甫除了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也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題》)的願望。

    杜甫的祖父杜審言,就是一個有名氣的詩人,杜甫曾經讚揚說“吾祖詩冠古”,這也是他的偶像。

    而杜甫在當時,詩名不顯。

    另外,雖然杜甫患有肺病和風痺,身體狀況一直不好,但是,他自己認為還是可以繼續混跡官場的。

    實際情況是,杜甫在仕途上沒有大的貢獻,在成都與同事的關係也處得不好,與嚴武的關係也不是很和諧。在成都也有點待不下去了。

    所以,杜甫的這句感懷,有點雲遮霧繞的,各種說法都有,但是都圍繞一點:詩人心中有些不甘,遠大的政治抱負和以文章出名的願望都沒有實現,對自己被排擠而出官場的遭遇也心有不平。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直抵內心的孤寂,詩人發出了人生存在意義的哲理性追問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詩配畫)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此句真是神來之筆,與“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江漢》)有異曲同工之妙。

    “沙鷗”應該是當時看到的實景,因為,在長江,鷗是一種很常見的物種,居無定所,漂泊為生 。在海為海鷗,在江為江鷗,這裡的“沙鷗”就是“江鷗”。

    詩人想到自己到老了還在四處飄泊,就像這天地之間飄飛的一隻沙鷗!

    天地遼闊無邊,一隻沙鷗多麼渺小,人間上下千年,一個孤獨輾轉的老人,又該是如何的孤單。

    詩人忍不住,悵寥廓,問蒼茫大地,何為人生?

    如果要說遠一點,在這句感慨中,杜甫也有對嚴武的緬懷,應該說,嚴武39歲就暴病離世的陰影一直都讓杜甫心情抑鬱。

    朋友的離去,讓杜甫更加孤獨,人生的無常,讓杜甫發出了“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人生感慨。

    應該說,這一句,詩人對人生的感悟更深刻了,上升到了普遍意義層面的生命哲學高度。

    寫在最後:杜甫生命的最後時光,像一隻沙鷗,生活於船上,也離世於船上

    (杜甫簡介)

    杜甫的孤寂,是時代的悲劇,哪怕是在浩浩湯湯的盛唐。

    命運捉弄人,好像是為了印證“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這句詩一樣,在杜甫生命的最後兩年裡,為躲避戰亂,詩人就像沙鷗一樣,羈旅在船上,由北向南,由南向北的不斷折返,生活非常困難。公元770年冬,杜甫在一條小船上去世,時年59歲。

    歷史是最忠實的記錄者,在星漢燦爛的大唐天空,天地間的這一隻沙鷗,逐漸閃亮,最終被譽為大唐詩壇的“詩聖”,與李白齊名,飛昇成為光耀千古的“雙子星座”,閃耀著潤澤萬世的光輝。

  • 19 # 清風巖塘

    我想,大家一看到這句“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詩句,就會感到那種人生在外、孤獨無助的感覺,不知飄泊到哪兒去,自己就像天地之間一隻孤零的沙鷗。

    那麼這句“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是誰寫的?為什麼要寫這首詩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

    此詩作者與創作背景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旅夜書懷》,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詩人在辭去嚴武的節度使參謀一職,離開成都去重慶的途中創作的。

    杜甫(712年—770年),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世人尊為“詩聖”,與李白合稱“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有1400餘首詩被保留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年—765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一生仕途不順。多次參加科舉不中第,曾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鬱郁不得志,過著貧困的生活。

    後來,因獻《大禮賦》,當了一個看守軍營倉庫的小官,經歷過安史之亂。直到757年,杜甫被唐肅宗授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

    759年秋,杜甫因對汙濁的時政痛心疾首,放棄了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西去秦州(今甘肅省天水一帶),幾經輾轉到成都。在好朋友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也稱“浣花草堂”。後被嚴武薦為節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節縣。

    764年春,嚴武再鎮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將近兩年。嚴武表薦杜甫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做了嚴武的參謀,因此被後人又稱其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辭了職。

    765年4月,嚴武去世,杜甫離開了成都。過樂山、宜賓、重慶,最後到奉節去。在重慶至奉節的途中創作了《旅夜書懷》,這一年杜甫53歲。

    原詩表達的意思及情感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首聯寫近景,微風吹拂著江岸上的細草,豎著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獨地停泊著。但也不是空泛地寫景,而是寓情於景,在成都賴以存身的好友嚴武死去,自己處此悽孤無依之境,便決意離蜀東下,就像江岸細草一樣渺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頷聯寫遠景,明星低垂,平野廣闊;月隨波湧,大江東流。這兩句寫景雄渾闊大,歷來為人所稱道。詩人在此句中寄寓著自己的感情,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靠的悽愴心情。如《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襯出徵士兵的悲苦心情。

    頸聯轉折抒情,“有點名聲,哪裡是因為我的文章好嗎?做官,倒應該因為年老多病而退休。”這是反話。其實,詩人素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表現出心中的不平。

    尾聯又景情相連,“飄然一身像個什麼呢?不過像廣闊的天地間的一隻沙鷗罷了。”詩人即景自況以抒悲懷。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徙江湖。這一聯借景抒情,一字一淚,感人至深。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是詩人的最後吶喊

    這句詩既是點睛之筆,也是杜甫向天地的吶喊:天地之大,何處能安身?!

    想一想,杜甫的一生確不容易,科舉未中,客居長安十年,窮困潦倒;仕途不順,懷才不遇,漂泊他鄉,最後只落個寫好文章的名聲,與他的個人抱負和政治理想相去甚遠。特別是看到朝廷腐敗無能,戰亂橫飛,百姓流離失所,更是感到人生的悲嘆。唯有寫詩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在詩中尋得安慰,發出感慨。

    正如他在《登岳陽樓》中寫的“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杜甫年老多病,孤零一人,戰火未息,憑欄遙望,胸懷家國淚水橫流,就此度過一生。

  • 20 # 夏小柒

    我是小柒,我來回答。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是出自唐代詩人杜甫《旅夜書懷》中的詩句。

    一個人的詩是一個人經歷真實寫照,同時也是反映一個時代的現實見證,正如“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是杜甫人生最後時光的真實寫照,四處漂泊、居無定所,如同天地之間孤寂的沙鷗。

    △《旅夜書懷》

    我們賞析杜甫的《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這首詩是杜甫離開成都草堂,帶著家人乘舟東下,途徑重慶到四川忠縣途中觸景生情所寫的。

    △杜甫

    首聯平直寫景。細草在微風中飄擺,孤舟停泊在月夜的江面上,看似寫景,實則是暗示自己如同細草、微風、孤舟一般淒涼孤獨。

    頷聯遞進寫景。遙望天際,寒星垂掛,原野顯得更加遼闊,月色恍惚如同噴湧,大江滾滾東流,更加襯托出詩人心境悽苦悲涼。

    頸聯由景轉情。提出反問,發出深深的感慨,壯志未酬,最後卻因文章而揚名,仕途坎坷,最後卻因年老多病而罷官,能感受到詩人激憤與痛苦。

    尾聯情景交融。一問一答,我一生飄無定所和什麼相似?如同天地之間孤寂的沙鷗,沉鬱蒼涼,情感深沉哀婉,令人泣下沾襟。

    △ 安史之亂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結合全詩,不由讓人深思,詩人不僅僅只是壯志難酬,年老多病罷官,漂泊無定的苦悶,其實從詩人寫作背景不難看出,更是那個政治腐敗的歷史時期帶來疾苦不堪。

    詩人一直懷有"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炙熱情感。他生活的時代,正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唐玄宗信任奸臣,寵信官宦,在長安時,親眼看到李林甫、楊國忠把持朝政,橫徵暴斂,排除異己,杜甫滯留長安十年,備嘗心酸。安史之亂後,詩人顛沛流離,飽嘗了人間饑荒,親身體會到人民苦難生活,寫了許多對朝延的貪官汙吏、社會生活的黑暗現實給予批評和揭露,正如他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對當時社會腐敗最好詮釋。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詩人偉大就在於"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何止是在寫自己呢?正如宋祁在《新唐書.杜甫傳》中說:"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在今天現代生活中,我們有時何嘗不是"天地一沙鷗"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不顧病毒肆虐,以色列突然開戰,精確斬殺伊朗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