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喬冠鈞的商業乾貨

    國學≠儒家思想

    現在很多人對“國學”的理解有失偏頗:

    國學並非只是儒家思想,儒學只是國學其中的一部分。同樣,“三從四德”、“三綱五常”也不是儒家思想的精髓。

    國學廣泛的指是中華文化與學術。它包括中國古代的思想、哲學、歷史、地理、政治、經濟及書畫、音樂、術數、醫學建築等,是對這些研究方面的統稱。

    由上可看出國學涉獵我們生活的種種方面,並不止思想這一板塊。

    更何況現在網路、TV上一些“專家”大肆推崇的只不過是一些掛上“國學”外皮的糟粕,根本稱不上是國學,不過是借國學的名頭攬財而已。

    真正在宣揚國學的,我認為是那些真正為國家作出貢獻的人材,像科學家、歷史學家、音樂家、醫生、工程師,這些將國學真正輸出成實體價值的人,才是真正的國學大師,國之力量!

    儒家精髓到底是什麼?

    儒家思想的精髓在孔子時代是以“仁”為先,隨著孟子“義”的觀點加入,“仁義”二字成為先秦儒家的思想基礎。

    我們瞭解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後,再讓我們看看三綱五常和三從四德的定義: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係。“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係的行為準則。

    這是封建社會時的一些思想和規章制度作為對當時人的一個約束。

    中國與外華人做事時為什麼會有很大不同?

    因為外華人做事之前回想,這個事不違反法律,又不違背自己良心,就可以做。而我們華人做事,在法律和良心中間還有一樣東西,叫做規矩。

    儒家思想,正是提出並完善這種規矩的開流者。但是現在時代變化,儒家思想其實也在進步,畢竟用過去的鑰匙也打不開新鎖。

    題主只是看到了儒家思想曾經的那個“壺”就轉身離去了,如果你開啟,慢慢的品,可能就會明白什麼叫老壺裝新酒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代“師父”一詞是指有特殊技能的人,為什麼唐僧的三個徒弟都喊他師父呢?難道古人吳承恩在寫小說時,也會犯低階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