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朝文DMU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是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古人評價仁宗道:“仁宗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為何這麼說呢?我們來從他使用過的年號看看宋仁宗的皇帝生涯。

    年號往往帶有很強的政治意圖,改元更是能看出當時的政局變化。

    宋仁宗四十二年的皇帝生涯共使用過九個年號:天聖、明道、景佑、寶元、康定、慶曆、皇佑、至和、嘉佑。

    從這個九個年號的變化中,我們能窺探出宋仁宗一生的政治軌跡。

    一、天聖、明道:女主政治色彩濃厚

    宋真宗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駕崩,十三歲的皇太子趙禎即位,是為宋仁宗。

    宋仁宗繼位初,沿用了乾興的年號,第二年改元“天聖”。

    作為北宋第一個少年天子,在他親政之前,皇太后劉娥垂簾聽政,這一時期的年號便鮮明地帶有“女主政治”的色彩。

    宋仁宗的第一個年號為何叫“天聖”呢?

    天聖,即“二人聖”,是執政大臣為了討好劉太后而選用的年號。

    不得不說,臨朝稱制的劉娥在真宗晚年和仁宗初期對朝局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她是北宋第一位臨朝稱制的皇太后,權力慾極強,甚至有做第二個武則天的想法。

    北宋皇帝的年號有個規律,那就是一個年號使用不會超過九年。這在當時就引起世人的好奇。

    “國朝百有餘年,年號無過九年者。開寶九年改為太平興國,太平興國九年改為雍熙,大中祥符九年改為天禧,慶曆九年改為皇佑,嘉佑九年改為治平。”

    北宋朝的年號每到第九年的時候就宣佈改用新年號,不過天聖年號用滿了九年,到第十年時改元“明道”。

    十年過去了,宋仁宗已經二十三歲了,早已經到了親政的年紀。但是劉太后還是不願意放權,所以“明道”和“天聖”一樣,仍體現劉太后臨朝稱制的影響。

    “明”字是“日邊有月”,“日月並立”之意,仍反映劉太后主導朝局的形勢。

    宋仁宗的頭兩個年號“天聖”和“明道”,直截了當地告訴天下臣民,天下仁宗皇帝的天下,更是太后劉娥的天下。

    二、景佑:宋仁宗親政的開始

    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臨朝稱制十二年之久的劉太后去世,二十四歲的宋仁宗終於得以親政。

    明道二年年末,宋仁宗宣佈“明年改元曰景佑”。

    關於這次改元,歐陽修在《歸田錄》認為是“以犯契丹諱,明年遽改曰景佑”。

    他認為“契丹主隆緒者,明記子,雖諱明,然不應二年始改”。

    李燾認為遼聖宗耶律隆緒的父親遼景宗耶律賢,也叫明記,北宋年號若避諱遼景宗的名字,應該在明道提出的時候就應該知道了,而不應該在第二年才避諱。

    李燾提出“趙元昊以明字犯其父名,故輒稱顯道”,“明”字犯元昊的父親李明德的名字,元昊稱明道為顯道,這可能促使仁宗改元。

    不管怎樣,宋仁宗改元景佑,“改元詔意冀以迎和氣也”,希望得上天保佑,預示他親政時代的來臨。

    嚴格說,景佑才是仁宗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年號,這個年號完全體現他的想法,此時他才是大宋真正的最高主宰。

    一個屬於宋仁宗的治世局面即將到來。

    三、由“寶元”到“康定”:西北元昊鬧得慌

    景佑使用了四年,到了第五年時改元“寶元”。

    對此歐陽修解釋的很簡單,“五年,因郊又改元曰寶元”。

    寶元是短命的年號,問題就出在這個“元”字上。

    北宋立國至今,國內各種問題開始顯現出來,不過尚可控制。但是西北問題卻是越發糟糕,党項李元昊勢力越來越大,北宋無力控制西北,分裂已成事實。

    寶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稱帝,國號夏,宋朝與西夏的外交關係正式破裂,西北局勢頓時嚴峻無比。

    “是歲趙元昊以河西叛,改姓元氏,朝廷惡之,遽改元曰康定。”

    元昊成為了宋仁宗的夢魘和心結,看到“元”字就會想到元昊,心生厭惡。於是宣佈改元“康定”,希望國家康寧安定。

    而且在改元康定後,在年號前加尊號的作法也被取消了。

    “自景佑初,群臣慕唐玄宗以開元加尊號,遂請加景佑於尊號之上,至寶元亦然……遽改元曰康定,而不復加於尊號。”

    可以說,元昊徹底打醒了宋朝君臣自我沉迷的夢幻,國內歌功頌德大唱讚歌的風氣也被潑醒。

    可是改年號這樣精神勝利法並不能起實際作用,宋對西夏用兵卻接連失敗,理想中的安定局面並沒有出現。

    康定這年號有些打臉,而且打得很疼。

    而且很快有大臣指出“康定乃諡爾”,康定是一個諡號,用於年號不詳。

    於是康定使用一年後,改元“慶曆”。

    寶元和康定是兩個短暫使用的年號,可以反映仁宗時西北形勢惡化,西夏獨立的歷史。

    四、慶曆、皇佑:對遼、夏議和後,國家比較安定

    慶曆初年,宋仁宗解決了北宋最頭痛的外部問題。

    一是和遼國達成“慶曆增幣”(也稱重熙增幣),宋朝在澶淵之盟基礎上對遼歲幣在增加金帛二十萬。

    二是和西夏達成“慶曆和議”,元昊取消帝號,對宋稱臣,宋每年給西夏歲幣絹15萬匹、7萬兩銀和3萬斤茶葉。

    搞定了這兩個糟心的外患後,北宋暫時擺脫了內外交困局面。

    而在國內,宋仁宗有志推行新政,任用范仲淹等人進行改革,一度給國家帶來了新氣象。但是最終因保守勢力的反對和仁宗的軟弱妥協,新政慘淡收場。

    慶曆同樣使用了八年,因為後期出現大規模的自然災害,第九年改元“皇佑”。

    皇佑“猶景佑也”,宋仁宗仍希冀上天保佑,帶來美好的希望。

    五、至和、嘉佑:仁宗的尾聲

    皇佑六年三月,宋仁宗詔令改元“至和”。

    這次改元是因為天有異象,改元避免不詳。

    “司天監言日食夏四月朔。庚辰,德音改元,降天下死罪一等,流以下釋之。”

    司天監報告說這年四月有日食,古代天象異變可是大事,因此改元是常態手段。

    對此歐陽修解釋地更易於理解:“日蝕四月朔,以謂正陽之月,自古所忌,又改元曰至和。”

     到了至和三年九月,“辛卯,恭謝天地於大慶殿,大赦,改元。”

    至和用了三年後,宋仁宗又宣佈改元“嘉佑”。

    對於這一次改元,最重要的原因是宋仁宗身體“不豫,久之康復”。

    此時仁宗春秋已高,身體不好,且沒有子嗣,沒有立皇太子。所以仁宗每次身體大臣們都憂心不已,建議立皇子的大臣接連上章,要求立皇子。

    同時“天初見流星,繼以大水”,發生彗星和大水入都城事件,這是上天對仁宗的警告。

    宋仁宗不得不改元“嘉佑”。

    和景佑、皇佑一樣,嘉佑也是期望上天的降福和保佑。

    嘉佑是宋仁宗的第九個年號,也是最後一個年號。

    晚年的宋仁宗不但身體多病,而且經常神志不清,說瘋話,這一點可能是遺傳其父親真宗的疾病。

    嘉祐八年(1063年),宋仁宗崩逝,享年五十四歲。

    宋仁宗其實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奮發有為的君主,他最大的特點是寬容仁厚,但是也不乏過於柔弱、耳根軟的毛病。

    有人評價宋仁宗:“仁宗皇帝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

    所謂的百事不會,其實是百事不為。

    仁宗施政理念其實是“無為而治”,這與當時儒家的倡導是相關的,與宋代當時因循守舊的仕風也是相關的。

    宋仁宗的一生,前十餘年是在劉太后的威嚴下戰戰兢兢,中間時期對西夏元昊問題的處理並不得當,後期慶曆嘉佑年間的統治可稱得上太平。

  • 2 # 履霜的易學筆記

    做皇帝,最重要的職責有五個:掌握大權、選賢任能、納諫、知道行動的邊界以及控制自己的感官慾望。這五者息息相關,互為牽連。只有掌握大權才有後續一切的可能;選賢任能則是做大事成大功的基礎;納諫聽取人們的意見才能保持清醒,及時解決各種問題,不至於讓問題演變為危機;知道行動的邊界才不會自不量力,在情緒的控制下做出瘋狂、過激的事兒;控制自己的感官慾望才不會運用權力為自己的私人服務,害人害己。

    而宋仁宗趙禎在這幾個方面都做得相當不錯。

    宋仁宗年少(13歲)即位,個人品德有口皆碑,節儉、仁愛、能體恤人,喜歡聽諫、納諫,且有知人之明,能發現一些大臣的優點並讓他們及時發揮這種優點,所以整個仁宗朝名臣輩出,社會經濟整體上持續發展,呈現出一派安定繁榮的景象。在對外關係上保持一種積極防禦的態勢,在不能消滅對手(西夏與遼國)的情況下,能夠做出一點讓步換來和平。

    可以說這五個方面,除了納諫稍微有點機械,其他幾個方面都做得相當不錯。尤其是他親政30年始終大權在握,能以皇帝之尊體恤普通人的苦樂悲愁,贏得了從上到下,中原內外所有人的好感,所以才有後人會做官家的評語。

  • 3 # 奇文笑譚

    宋仁宗趙禎在位的執政理念是“無為而治”,也是受到當時儒家倡導的思想影響,也和宋代當時因循守舊的社會風氣有關聯。雖然他什麼都不會,但他治下的經濟文化政治等成績,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所以也就有了後人對於宋仁宗“百事不會,只會做管家”的評價。宋仁宗趙禎的一生是精彩的。

    宋仁宗執政業績斐然的一生

    宋仁宗即位時僅十三歲,真宗遺詔尊劉皇后為皇太后,代理軍國政事。直到劉皇太后病逝,仁宗二十四歲始親政。在位期九改年號依次分別為天聖、明道、景佑寶元、康定、慶曆、皇祐、至和、嘉祐。

    在文學領域頗有建樹的唐宋八大家中六位出自在仁宗時代分別是: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在仁宗時代還發行了世界第一張紙幣—官交子。還有眾所周知的中國四大發明除了造紙術改良於東漢,其餘三種都在仁宗時代。同時仁宗朝的百姓個個都很有錢,生活美滿,使宋朝達到一個發展的頂峰。

    宋仁宗仁愛包容的一生

    唐宋八大家中的蘇轍,曾在參加制舉科殿試,在試卷裡憤然寫道:“我聽人說,宮中美女數以千計,只以飲酒作樂為生;皇上既不關心百姓疾苦,也不跟大臣商量治國安邦大計。”

    當各位考官看到這大逆不道的考卷,自是要這蘇轍名落孫山的,更何況這裡面內容還是蘇轍自己道聽途說的虛妄之言,更是使得考官們十分氣憤。而宋仁宗知道後,並沒有發怒要拿蘇轍問罪,反而讓蘇轍與兄長蘇軾同登制舉科。同時跟手下的官員說道:“朕設立科舉,本來就是要歡迎敢言之士。蘇轍只是一個小官,敢於如此直言,應該特予功名。”宋仁宗甚至還為兄弟倆的策論斷言:“又為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欣喜自得之情溢於言表。

    自古君王是不可侵犯的,雖只是言語上的譏諷,但也是要吃點苦頭的,更甚者連性命都是堪憂。而宋仁宗包容了蘇轍的言論,並且不計前嫌的提拔他,足可以見他的仁愛之心。當然也與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後,告誡子孫“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連坐支屬”有關。

    宋仁宗善於納諫的一生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包青天包拯,懟天懟地懟皇帝的存在。也正是由於宋仁宗善於納諫,才能成就包拯一生的美名。

    包拯在擔任監察御史和諫官期間,屢屢犯顏直諫,頗有唐代名相魏徵的既視感。在某天,包拯建議宋仁宗裁掉三司使張堯佐,因為張堯佐過於平庸,沒啥能力。而張堯佐卻是張貴妃的伯父,宋仁宗的寵妃,當時也是宋仁宗礙於張貴妃的面子才給的職位。包拯來這麼一出,宋仁宗就很尷尬了既不想讓愛妃傷心(講真的宋仁宗滿好色的),可奈何張堯佐能力實在有限,就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讓張堯佐去當節度使。可是包拯是頭真鐵,依舊不依不饒,帶領眾諫官與仁宗展開了更激烈的理論。最終宋仁宗還是沒槓過包拯,張堯佐最終被免職迴歸白身。

    貴為天子的皇上被大臣逼得如此狼狽,千古無有。反過來說,倘使沒有仁宗的泱泱大度,又何來包拯的千古盛名。

    總結

    民間有俗語:爺們漢唐娘們宋。而所謂的爺們血性付出的是老百姓的生命,當然外敵來襲,這樣的血性是必要的。但宋仁宗的這類保守的執政理念雖無什麼豪情壯志,但也開創了一個盛世。乾隆曾說,他崇拜三個皇帝,分別是康熙、唐太宗、宋仁宗。這可見宋仁宗的一生有多精彩了。

  • 4 # 刀筆傳神

    宋仁宗趙禎是宋真宗第六個兒子,也是宋代第四位皇帝。公元1022年,趙禎即位,時年13歲。公元1603年駕崩幹汴梁皇宮,享年54歲。在位四十二年,是兩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宋仁宗知人善用,因而其在位時期名臣輩出,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仁宗皇帝性情文弱溫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因此他受到歷代歷史學家,政治家的稱讚,

    一天,仁宗處理事務到深夜,又累又餓,很想吃碗羊肉熱湯,但他忍著飢餓沒有說出來,第二天,皇后知道了,就勸他:“陛下日夜操勞,千萬要保重身體,想吃羊肉湯,隨時吩咐御廚就好了,怎能忍飢使陛下龍體受虧呢?”仁宗對皇后說:“宮中一時隨便索取,會讓外邊看成慣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湯,御廚就會夜夜宰殺,一年下來要數百隻,形成定例,日後宰殺之數不堪計算,為我一碗飲食,創此惡例,且又傷生害物,於心不忍,因此我寧願忍一時之餓。”

    有人說,“仁宗雖百事不會,卻會做官家(皇帝)”。仁宗日理萬機外,業餘愛好不多,甚至面對女色,也把持得住,唯偶爾臨摹一下“蘭亭”。身為皇帝,會做皇帝,這應是一種難得的境界。和他的後代宋徽宗趙佶這個“百事諸會,就是不會做皇帝”的皇帝相印成趣。

    仁宗當政期間,政府正式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官交子”(相對於“私交子”而言)。仁宗駕崩的訊息傳出後,當他的死訊傳到洛陽時,市民們也自動停市哀悼,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了洛陽城的上空,以致“天日無光”。他的死甚至影響到了偏遠的山區,當時有一位官員前往四川出差,路經劍閣,看見山溝裡的婦女們也頭戴紙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駕崩。宋仁宗趙禎駕崩的訃告送到遼國後,“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時為遼國君主的遼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驚,衝上來抓住宋國使者的手號啕痛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又說:“我要給他建一個衣冠冢,寄託哀思。

    “仁政”,一直是傳統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之前,沒有一個帝王能以“仁”為諡號或冠以“仁”。概觀仁宗一朝,仁義有道,良臣輩出。

    包拯在擔任監察御史和諫官期間,包拯屢屢犯顏直諫,唾沫星子都飛濺到仁宗臉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臉,一面還接受他的建議。一個懼怕大臣的皇帝,一般來說是會贏得他的人民的熱愛的,這個王朝的天也會比較清亮。

    仁宗一朝不僅出現了包拯,還出現了“求之千百年間,蓋示一二見”,在《岳陽樓記》中唱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以及倡導文章應明道、致用,領導北宋古文運動的歐陽修……而仁宗慶曆初年實施的“慶曆新政”———由范仲淹主持的那場社會改革,更為王安石變法起到了投石問路的先導作用。

    還有“奉旨填詞”的柳永柳三變,能讓柳永這樣放浪不羈的人不計前嫌且大唱讚歌,除卻仁宗,還能有哪個皇帝又能做到呢?

  • 5 # 常棣tandy

    宋仁宗是宋朝在位最長的皇帝,《宋史》本紀說他“恭儉仁恕,出於天性”,對仁宗朝四十二年治跡的總體評價是:“吏治若媮惰,而任事蔑殘刻之人;刑法似縱弛,而決獄多平允之土;國未嘗無弊倖,而不足以累治世之體;朝未嘗無小人,而不足以勝善類之氣;君臣上下側性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餘年之基。”這段評價還是相當公允的。

    一、寬仁

    儘管有種種外患內政上的問題,但仁宗朝無論如何還是宋朝的治世除卻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上都頗有些盛世氣象。治世的出現,與仁宗“恭儉仁恕”的個人秉性與治國方針有關,他不是個奮發有為的英主,甚至在質朝守成之君中也不是聲譽卓著的明君。他的性格有柔弱遊移等毛病,耳朵根子軟,對後宮女色也有相當的興趣。但他最大的優點就是寬容仁厚,能容忍各種激烈的批評意見,哪怕是對他私生活妄加非議,聽了也從不挾憤報復。

    有關仁宗仁慈寬厚的遺聞軼事特別多。有一天早晨,他對近臣說起昨天夜裡失眠腹飢,想吃燒羊肉,近臣問他為什麼不降旨取索,他回答說“宮禁每有取索,外間便為定製。我怕自此以後每夜都要宰羊殺生害物。”

    大臣王德用進獻佳麗送入後宮,諫官王素極論此事,仁宗對他說:“你是王旦之子,我是真宗之子,與他人不同,自是世交。德用確有其事,她們在朕左右,也很親近,且留之如何?”王素說“我欲所論,正是親近!”仁宗有所感悟,命近侍賜德用所進之女各錢三百貫即令出宮,當即報來。王素表示:只要採納進諫,不必如此緊急。仁宗說:“朕雖為帝王,但人情相同。倘若見她們眼淚鼻涕地不願出宮,恐怕也就不忍心趕她們了。你就在這裡等回報吧。”不久,內侍來報“事已了當。

    二、人才

    君主制是家長制的放大。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之下,必定是才俊如雲;但有時,在一個平易而寬厚的家長下,子弟倒也頗有出息。仁宗朝人才之盛,似屬後者。在他的治下,不僅臺諫官,即便其他官員和士大夫,也都能暢所欲言,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言論自由。

    有一件軼聞最能說明仁宗朝言論的寬容度。據說仁宗“尤惡深文”,有一個舉子獻詩成都知府說“把斷劍門燒棧道,西川別是一乾坤”,這詩是完全可視為反詩的,知府囚械了此人,上報了此事,仁宗卻說:“這是老秀才急於要做官才寫的,可給他一個遠小州郡的司戶參軍做做。不必究請這事的準確度,即便是附會,也真實反映了仁宗的為政風格。這種仁恕寬容對“忠厚之政”的風氣,對人才的作育培養,都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說到仁宗朝人才,在宋朝歷史上真可謂是首屈一指的,可以開列一長串名單:政治上被稱為名臣的就有呂夷簡、范仲淹、魯宗道、薛奎、蔡齊、陳堯佐、韓億、杜衍、龐籍、吳育、王堯臣、包拯、範祥、孔道輔、餘靖、胡宿、田況、王素、韓琦、富弼、文彥博、種世衡、狄青、王德用、歐陽修等;活躍在神宗、哲宗乃至徽宗前期的趙、吳奎、張方平、蘇軾、蘇轍、唐介、趙抃、呂誨、範鎮、曾公亮、王安石、司馬光、呂公著、呂公弼、呂大防、呂惠卿、曾布、章惇、韓絳、韓維、韓忠彥、傅堯俞、彭汝礪、範純仁、範純禮、劉摯、王巖叟等一大批人才,實際上也都是仁宗一朝養育而成的。

    文學藝術上有張先、柳永、晏殊、宋庠、宋祁、尹洙、梅堯臣、蘇舜欽、蘇洵、歐陽修(以上文學,蘇軾、黃庭堅兼擅書法)、蔡襄(書法)、燕文貴、武宗元、許道寧、趙昌、易元吉、文同、郭熙、王詵(以上繪畫)等。思想學術上有孫奭、劉敞(以上經學)胡瑗、孫復、石介、李覯(以上哲學)、張載、邵雍、周敦頤、程顥、程頤、呂大臨(以上理學)、宋敏求、範祖禹、劉恕、劉效(以上史學)等。科學技術上有王惟一、錢乙、燕肅、畢昇、沈括、賈憲、蘇頌等。

    正如蘇軾所說:“仁宗之世號為多士,三世子孫,賴以為用。”而明代李贄更認為:仁宗朝,“鉅公輩出,尤千載一時也”。這裡只就政治人才略說其犖犖大者。

  • 6 # 零肆貳玖lover

    趙禎這一生為人子無法孝順親母 ,為人夫未真心以待 ,為人父雖寵但也未護得女兒幸福,但即便如此也不可否認其為政幾十年,勤施仁政 ,廣開言路,使得國泰民安 ,百花爭鳴,湧現大量文人騷客。他謹言慎行,約束自我,為天下萬民之表率,也盡得天下萬民之心。所以雖說他百事不會,但在其位謀其事,做官家是他此生的責任與義務

  • 7 # 湘野狂客

    中國曆朝帝王之中,宋朝第四任君主——宋仁宗趙禎可謂是在位時間很長、存在感卻極低的一位皇帝。宋仁宗當政期間,他並沒有像秦始皇、漢武帝等人一樣,發動大規模戰爭,開創盛世霸業,在武功方面沒有什麼成就;內政上也沒有取得重大的成果,慶曆新政也因貴族官僚反對而廢止。在他執政期間,並沒有獨攬大權,而是選擇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自己做好皇帝角色,放權讓官員們去治理國家,因此國家太平,百姓安樂,經濟繁榮,社會經濟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因此有“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的說法。

    宋仁宗以仁政聞名,在他看來,開疆拓土、征戰四方必定會加重人民的負擔,使百姓深受戰亂爭之苦;他想銳意改革又擔心觸及貴族官僚的利益,最終選擇放棄。因此,宋仁宗沒有建功立業、威加海內的霸氣,也沒有力挽狂瀾、銳意改革的魄力,但他有一顆寬厚仁愛的善心,所以贏得了天下民心,贏得了國家的和平發展,甚至贏得了對手大遼皇帝的尊重。

    仁宗在位四十年間,勤於政事,虛心納諫,作為一個性情文弱溫厚的守成之君,他能守祖宗法度,並知人善任,有解決社會舊弊之心,開創了“仁宗盛治”。當然這個盛世實際上在歷史上有些聲名不顯,遠遠不如開元盛世、康乾盛世等讓人所熟知。但在其統治時期,名臣輩出,朝政清明,文有范仲淹、、歐陽修、包拯、龐籍、晏殊等,武將則是狄青、種世衡、王德用等,明君能臣。文治卓絕,人才之盛,歷史上幾乎沒有一個時代可以比肩。

    從儒家封建政治思想來說,宋仁宗仁厚愛民,無疑是個好皇帝,他統治的時代,國家太平,百姓安樂,經濟富裕,文化繁榮。無疑是最好的時代。

  • 8 # 莫言19750715

    宋仁宗是皇帝,只會做皇帝,證明他就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不像宋徽宗,書畫功夫一流,可惜皇帝的本業做不好。明朝兩個奇葩,一個是嘉靖帝,痴迷道術,幾十年不上朝,另一個天啟皇帝明熹宗,愛做木匠活,不問朝政,把朝政交給大太監魏忠賢,導致明朝繼續滑向滅亡的深淵。這些人如果做自己喜歡擅長的事,必然是一代宗師,可惜!

  • 9 # 小生奕軒

    身為大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同時也是第二位順位繼位的皇帝,在守成之君中,他做得已相當不錯了。

    他在位的幾十年,雖說文治武功不及宋太祖、宋太宗,軍事方面也表現平平,“百事不會”說的就是這方面。而“只會做官家”是指他對下屬寬厚以待,讓百姓休養生息,使宋朝達到一個發展的頂峰。宋仁宗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時期名臣輩出,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仁宗皇帝當政期間,政府還正式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官交子”。

    綜上所述,“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未嘗不是一個帝王的御下本領,他最能體現一個皇帝政治手段!

  • 10 # 笑語千年

    宋仁宗趙禎是北宋第四任皇帝,也是民間傳奇“狸貓換太子”的主人公。北宋在他的治下,“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行無妄為之德而天下大化,創造了一個繁花似錦的太平盛世。

    宋仁宗創立的時代

    北宋是一個文人主導政治的社會,這個社會是有一個逐步確立的階段的。宋仁宗時,文人政治已臻古代之化境,文人成為政治主角,這一切在宋仁宗時期達到了頂點,為北宋經濟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環境。

    北宋自太祖趙匡胤時開始,將“以文制武”作為政治制度的基礎,但是打造一個盛世,僅僅靠文人是不夠的,還要一個與文人完美合作的統治者。正是在仁宗時期,文人政治發展到後世無法企及的高度 。文人政治體制得以建立,臺諫制度 、考試製度得到改革與完善,範仲 淹、歐陽修、韓琦、富弼、包拯等一大名臣成為時代舞臺上的主角,司馬光 、王安石 、蘇軾 、蘇轍也在仁宗朝嶄露頭角。

    宋仁宗是個有著極強角色意識的君主。在仁宗四十二年的統治生涯中,很少看到他濫用君權,而是表現出對文人集團極大的尊重。範祖禹說:“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功聖德不可得而名言同,所可見者,其事有五:畏天 、愛民、奉宗廟 、好學、納諫。仁宗能行此五者於天下, 所以為仁也。”

    仁宗寬厚仁慈,在位四十二年,沒有出現過執政方面大的失誤 ,社會經濟文化逐步發展,各項政治制度進一步成熟,湧現了一大批文化奇才,形成了登峰造極的宋代文化。

    親政初期的宋仁宗,便力圖扮演一個仁君角色。許多在真宗時期因政治問題被貶斥的大臣很快都得到起復。仁宗曾說 :“春夏久雨,朕日蔬食,夙夜禱於上帝。倘霖淫未止,當去食啜水,冀移災朕躬 。然不欲使外聞之, 嫌其近名耳。”自律意識使宋仁宗意識到自己在政治體系中應該擔當的責任,他力圖扮演的是一個能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合作者角色, 一個使“眾星拱之”的和諧文人政治締造者角色。

    宋仁宗創造的和諧文人社會

    宋仁宗的角色意識直接影響到他的行政風格和政治素質 。宋仁宗虛心納諫、鼓勵文人參政 ,即使是持不同政見者也能得到起用。他用這些舉動向文人們樹立了一個政治風向標,從政治制度上保障了士人表達反對意見的權利。

    仁宗手下的大臣王拱臣遇事敢言、不避權貴,得到仁宗的讚許;王素、餘靖 、歐陽修、蔡襄等人都是因“言事不避”而被重用。仁宗虛心納諫,使不少大臣“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仁宗朝三權相互制約、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尊重集體決策,都體現了仁宗的高明。

    嘉祐六年,蘇轍在策論中攻擊朝政,寫下“陛下宮中貴姬至以千數,歌舞飲酒,歡樂失節。 坐朝不聞諮謨,便殿無所顧問 ”這樣的諫言,連司馬光和蔡襄都大為惱怒。但是仁宗卻說:“求直言而以直棄之,天下其謂我何!”,不但不治蘇轍的罪,反而對蘇轍另眼相看。這說明宋仁宗的胸懷寬廣,即使是對不實的反對意見,也能以統治者的大胸懷涵容之 。

    仁宗一朝確實有過“黨爭”,但和諧是主流。不少文臣們都表現出專制社會難得的行政理性, 堅持“和而不同”的君子風格,共同構築了和 諧的古代文人社會。

    宋仁宗軼事

    說幾個宋仁宗的小故事吧,這樣有利於大家對他的理解。

    宋仁宗對下人很仁慈。有一次他在御苑散步,身邊的人發現他頻頻回頭張望,卻又什麼也不說。 回宮後,宋仁宗便急匆匆地對宮女說:“好渴,快幫我端水來喝。”宮女奇怪地問:“陛下為何不在外面取水喝,而忍渴這麼久?”仁宗邊喝水邊說:“我回頭找了多次,沒見掌管茶水的當值侍吏,又不便詢問。倘若一問,侍吏必受責罰,故忍渴而歸”

    有一次宋仁宗在用餐時,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他趕緊吐出來,對陪侍的宮女說:“千萬別聲張我曾吃到沙子,這可是死罪啊。 ”對待下人的過失,宋仁宗考慮的不是自己的不適,而是下人因此而可能帶來的罪責,可見他的確很仁慈。

    有一天早起後,宋仁宗對身邊的侍臣說“昨夜閱奏摺很晚,後來感覺飢餓,特別想吃燒羊。”侍臣問:“何不安排人去做?”仁宗說:“每次只要聽到宮內有什麼需要,坊間便以為這成了定規,紛紛製作送來。 我擔心要了燒羊後,百姓會夜夜宰羊,長此以往,必然暴殄天物,我怎能因不忍一 時之飢而開啟無窮殺戮呢?”

    至和二年,宋仁宗升青州知州張昪為侍讀學士、御史中丞,負責糾察百官。張昪上任後,不斷上書批評中書省和樞密院,宋仁宗問張昪:“你出身孤寒,為何不斷上章批評朝廷重臣?”張昪反問道:“我自布衣而至近侍之臣,曳朱腰金,妻子滿堂。 怎麼能謂之孤寒呢?像陛下您才是真正孤寒呢。陛下雖貴為天子,但內無賢相,外無名將,持祿養望者多,赤心謀國者少,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孤寒。”宋仁宗聽後,不但不予追究,反而對張昪更加器重。

    宋仁宗非常痛恨“深文周納”的文字獄。 有一次,一個舉子給成都知府獻了一首詩,詩中有“把斷劍門燒棧道,西川別是一乾坤”之句,意思是隻要守住劍門關,用火燒掉入川必經棧道,西川就能割據一方。這是赤裸裸的鼓動成都知府與宋朝分庭抗禮,是一首反詩。

    成都知府嚇得魂不附體,連忙把這名舉子押送至京讓宋仁宗治罪。宋仁宗哈哈一笑說:“這不過是老秀才急於求官而做出的荒唐事,不足以治罪。 可安排他去偏遠小郡,出任司戶參軍一職。”寫反詩的不但沒受到懲罰,反而在皇帝那兒謀得了官職,可見當時 言論的寬鬆和自由。

    當然,宋仁宗也不是完人,他身上也有專制統治者的弊病。但總體來說,宋仁宗做到了蘇軾據說的“搜攬天下豪傑,留以為三世子孫百年之用”。

    我們應該記住,就在九百多年前,宋仁宗的金殿上,站著的都是范仲淹、韓琦、包拯、王安石、孫復、、周敦頤、程頤、梅堯臣、蘇舜欽 、歐陽修、蘇軾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極大影響的人物,也應該記住這一時期進行了科舉考試製度的改革,出現了活字印刷術,出現了高產 水稻品種。。。。。這都是仁宗一朝給我們留下的遺產,所以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正是封建社會一個高明的帝王馭下之術和治國之道。

  • 11 # 秉燭讀春秋

    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熱播,劇中的男主人公就是宋朝的第四個皇帝——宋仁宗趙禎。

    趙禎(1010~1063),是宋真宗趙恆的第六子,生母為李宸妃,嫡母是劉娥劉皇后。

    劉娥是歷史上強勢的皇太后,史書說她有呂、武之才,卻無呂,、武之惡。意思是說劉娥有呂后、武則天的才能,卻沒有像呂后、武則天那樣胡作非為幹壞事。

    事實確也如此,宋仁宗趙禎不是劉娥的親生子,但對待趙禎卻如己出,在外人眼裡還真看不出破綻。

    原來劉娥雖貴為皇后,卻一直無子。

    後來宋真宗和李宸妃生下一子,取名叫趙受益。宋真宗瞞過眾人,和劉娥商議,對外宣稱趙受益是皇后所生,在8歲時立其為皇太子,改名為趙禎。

    想必大家都看過《狸貓換太子》這齣戲吧?戲中的太子說的就是趙禎,不過這齣戲和歷史嚴重不符,戲裡表現的皇后是一個陰狠毒辣的女人。

    後來包公主持正義,“打龍袍”以示懲罰皇上,趙禎這才和親生母親相認。(這出包公戲出自三俠五義)

    真實歷史劉皇后卻有母儀天下的風範,宋真宗去世後,12歲的趙禎繼位,劉娥就像呂后、武則天那樣垂簾聽政輔佐年幼的小皇帝。

    十年後,劉娥去世,趙禎這才親政。

    說實話,劉娥垂簾聽政期間,治理的國家相當不錯。

    23歲的趙禎親政時,感到肩上的擔子沉甸甸,如果自己做不出政績,就會被眾人恥笑,畢竟劉皇后這個標杆豎在了面前。

    縱觀趙禎一生,13歲繼位,54歲駕崩,當政42年,他是宋朝當政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

    其政績主要體現在一個“仁”字上,這也是為什麼他死後廟號“仁宗”的原因。

    如此一來,趙禎給人的印象是不夠敬業和鐵腕,因此有人說“趙禎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

    其實這句話含有戲謔的成分,說明他有做皇帝的天分。這就是漢初時期的黃老之學,無為而治,順勢而為的具體表現。

    從另一個角度欣賞趙禎,他確實有當皇帝的氣量。

    比如他重用包拯,包拯是御史大夫,經常毫不客氣的批評趙禎。有時候爭論起來包拯不給皇上的面子,甚至拉著趙禎衣袖不讓他走,非得讓他承認錯誤不可。有時唾沫星子噴了趙禎一臉。

    趙禎用手擦一擦,繼續聽包拯數落,試問歷史上的皇帝,哪個有趙禎的肚量?號稱千古一帝的漢武帝和唐太宗李世民有趙禎這種美德嗎?

    趙禎當政期間,政通人和,國家興旺,國無內亂,外無戰亂,史稱“仁宗盛治”。

    趙禎選賢任能,朝廷風清吏正,湧現了一批賢臣名將,比如包拯、寇準、范仲淹、歐陽修、文彥博、王安石、富弼等……

    試問趙禎百事不會,能發現和重用這些人才嗎?

    有一句話叫做:“常常拿著掃帚忙著掃大門的,未必就是好領導”。掃大門是清衛生的責任,不是領導的責任。

    領導的責任是把這個企業搞活,如何經營。當皇帝也是這個道理,日理萬機,殫精竭慮,宵衣旰食未必就是好皇帝。

    明朝末代皇帝崇禎,比任何皇帝都勤奮,但是他沒能改變明朝滅亡的命運,反之,我認為他加劇了明朝的滅亡。

    趙禎去世後,國內的百姓披麻戴孝無不痛哭流涕,就連遼朝的臣民也傷心至極,感激他讓百姓避免了刀槍之苦。

    總而言之,當皇帝也是一門學問,歷史上稱之為“帝王學”。意思是說皇帝有所為有所不為。

    趙禎只會做官家,說明他深諳其中的道理,無疑他是一個成功的帝王。

    假如大家有興趣話,不妨看看新拍的電視劇《清平樂》,從藝術角度領略一下趙禎的風采。

  • 12 # 這個歷史很正

    宋仁宗趙禎,宋朝第四位皇帝,這個人有能力有手段,而且他在位的那個時代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范仲淹、柳永、蘇洵,文彥博等人,可以說宋仁宗一朝是最有希望收復燕雲十六州的。

    但是歷史卻像是開了個玩笑,本該成為一代開疆拓土的帝王,最後的結果確是成為了一位守成之君,甚至還是一位“失土”之君,西夏在宋仁宗在位期間宣告了獨立,當然我這並沒有絲毫貶低他的意思,僅僅只是表示這位皇帝不熱衷於“武功”而已。

    相反,宋仁宗在文治方面可是非常有成就的,他在位四十二年,以收開創了“仁宗盛治”,被現代史學家們稱為是超過“貞觀”“開元”盛時的局面,單單是憑此一項功績就足以奠定他在歷史上的地位。

    宋仁宗在位期間,宋朝與遼國四十二年沒有戰事,而且在宋仁宗駕崩的時候,全國都是一片哀號,就連遼國皇帝都對宋仁宗尊崇無比。

    歷史上的十全老人乾隆皇帝,一生誰都看不起,卻只佩服三個人,一個是他爺爺康熙,一個是唐太宗李世民,另一個就是宋仁宗趙禎。

    由此可見,宋仁宗除了在武功方面沒有建樹以外,論文治宋仁宗當得起一個文皇帝之稱,這也恰合了他的廟號“仁”。

    以兩宋朝所有的皇帝來排排位子的話,宋仁宗當得起前三,第一位是開國皇帝趙匡胤,第二位是改革皇帝宋神宗,第三則是文皇帝宋仁宗。

  • 13 # 跪射俑

    狸貓太子何曾換,慶曆新政不終全;克己納諫尚勤儉,仁宗仁名天下傳。

    這四句概括了宋仁宗一生的幾個重點。

    狸貓太子何曾換:狸貓換太子的故事膾炙人口。說宋真宗晚年兩位妃子同時懷孕,劉氏自己的孩子夭折,為了爭奪後位,她用一隻剝了皮的狸貓把李氏的兒子換了過來。於是劉氏成皇后,李氏入冷宮。後來這個孩子被立為太子,又在包拯的幫助下得知真相,與李氏母子相認。

    這個故事應該是出自清代小說《三俠五義》。也虧的想象力豐富,能想出剝了皮的狸貓這麼個道具。不過事實也有相同,李氏原是劉氏侍女,後被寵幸也封為嬪妃。生了兒子後劉氏要撫養,她也不敢不給。仁宗繼位後才知生母是李氏,那時候李氏已亡故。仁宗聽說李氏被迫害致死,於是開棺驗屍,結果發現是盛裝入殮,這才依舊孝敬“養母”。

    慶曆新政不終全:仁宗時候,國內土地兼併嚴重,官員、軍隊冗員極多,與名目繁多的冗費合成“三冗”。宋仁宗用范仲淹等為相,負責變法,史稱慶曆新政。只不過這個新政忙了一年多就失敗了,而范仲淹、富弼、韓琦、歐陽修等人也先後被排擠離朝。只是慶曆新政雖然失敗,卻為後來的王安石變法提供了基礎。

    克己納諫尚勤儉:宋仁宗克己納諫的故事非常多。比如吃飯吃到沙子,卻不肯說,害怕下面人因此獲罪;比如看到隨從沒準備水壺,就忍著口渴不說,害怕他們為此獲罪。納諫的故事也多,比如朝臣建議裁減宮人,身邊的太監不屑,他直接就把這些太監裁撤了;又比如有人為他進獻美女,朝臣建議他遠離女色,他害怕日久生情,立即就將這些美女送走;最出名的是他原本想為寵妃的孃家人升官,包拯力諫不允,唾沫星子都飛到他臉上了,他擦擦臉,無可奈何作罷。

    仁宗仁名天下傳:乾隆將他與康熙皇帝、唐太宗並列,史書稱其為帝王中第一“仁君”。據說他死時,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即便是乞丐和兒童都到皇宮前燒紙大哭;洛陽市民整日燒紙錢,煙塵飄滿洛陽上空遮天蔽日;就是山裡的婦孺都戴孝痛哭。訊息傳到遼邦,遼主大悲:42年不見刀兵。併為仁宗在遼國建立衣冠冢。

    這些也許有誇張成分,但史書從不為其他帝王做這樣的描繪,由此看仁宗之“仁”必是出類拔萃的。

    宋仁宗沒有開疆破土決戰於兩軍陣前的勇略,也沒用厲兵秣馬收復燕雲的雄心。而且也可能有些柔弱,不夠決斷。但作為守成之主,他能夠克己、勤儉、納諫,所用之人也以中上水平居多,作為一個致力於百姓安居樂業的皇帝,仁宗稱“仁”,當之無愧。

    如果不求全責備,宋仁宗在歷史中的印象是有文化、有修養、有道德;略優柔、略恭謙、不果敢;總體來說,他是一位好人。

  • 14 # 壹都歷史

    首先,說這句話的是後世學者周正夫,其原話為:“仁宗皇帝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初讀可能覺得是貶低之意,但瞭解過仁宗後就會發現其實有些褒義的意思在裡面。那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趙禎為真宗皇帝第六子,後即位為仁宗。宋朝第四位皇帝,也是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共計四十一年。十三歲登基,因皇太后劉氏權重,趙禎勢弱,遂無法親政,朝綱由劉氏把控。如此,就是十年。直到劉氏去世,仁宗才初露鋒芒。

    寬厚仁慈,知人善任

    仁宗時期的名臣有我們所熟知的包拯,范仲淹,歐陽修等,全是仁宗親手提拔上來的。

    包拯總是犯顏直諫,甚至唾沫都飛濺到趙禎臉上。但趙禎一面用衣袖擦臉,一面還接受他的建議,竟未予以怪罪。有一次,包拯反對任命仁宗寵妃張氏的伯父張堯佐為三司使,趙禎便改命張堯佐為節度使,包拯愈加激烈地反對,帶領七名言官與趙禎理論。趙禎生氣地說:“你們是想說張堯佐的事嗎?節度使是個粗官,為什麼還要爭?”言官唐介不客氣回答道:“節度使,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都曾經做過,恐怕不是粗官。”趙禎最終採納了言官的建議。

    作為一個皇帝,如此大度,實在值得誇讚。

    不安現狀,立志改革

    仁宗皇帝的立志改革之心,因慶曆年間農民起義和兵變在各地相繼爆發以及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併、“三冗”(冗宮、冗兵、冗費)現象而起,也有志開展革新,意圖有所作為。

    於是授范仲淹為參知政事,又擢拔歐陽修、餘靖、王素和蔡襄為諫官,銳意進取。在趙禎的責令下,范仲淹、富弼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的十項改革主張,歐陽修等人也紛紛上疏言事,趙禎大都予以採納,並漸次頒佈實施,頒發全國。但由於新政觸犯了貴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們的阻撓。慶曆五年初,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相繼被排斥出朝廷,各項改革也被廢止,新政徹底失敗。

    改革雖然失敗了,但為後世王安石變法起到了指導作用。可以說有一定積極意義。

    觸怒龍威,討伐不臣

    定難軍節度使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叛宋,於公元1038年稱帝,國號夏,史稱西夏。宋夏間維持三十年的和平政局再次破裂,宋夏之戰一觸即發。之後展開三次大戰,宋軍皆先勝後敗。到定川之戰,西夏分兵欲直搗關中,卻遭宋朝原州知州景泰的頑強阻擊,全軍覆滅,西夏攻佔關中的戰略目標就此破滅。西夏雖在宋夏戰爭中接連取得勝利,但自身亦傷亡近半,國力難支。在受到重大損失的情況下,宋、夏終於謀求妥協,於慶曆四年訂立和約:夏向宋稱臣,宋每年賜西夏絹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二萬斤,並開放邊境貿易。史稱“慶曆和議”。自此後,宋夏關係趨於緩和,維持了近半世紀的和平。

    但是乘宋、夏戰事緊張之際,遼興宗在群臣支援下,決定以宋修邊防與攻夏為藉口,一面派耶律重元及蕭惠聚兵南京,作出攻宋的態勢。一面於次年初派蕭特末、劉六符赴宋廷,索取被後周世宗攻佔的關南十縣。趙禎派富弼與遼國進行談判,其嚴詞強硬,博徵旁引,打破遼國索要後周時期柴榮奪取的三關之地的企圖。同時,為避免兩面作戰,趙禎最終決定以每年增加歲幣為代價,維持澶淵之盟的和平協議,史稱重熙增幣。如此遼宋維持百年和平。

    雖然無論打贏還是打輸都是賠錢,但其實問題不大。經濟實力雄厚,交子也是出現在這個時候。而且,宋朝自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以來,就不可避免的成為一個文人朝廷,所以打仗不行。用錢買和平,這看上去不是還行嗎。

    關於一些書畫音律上的成就就不講了,他也沒啥突出的,不好意思顯擺。

    這樣看下來是不是還行。至於管家之意,應該說的是仁宗是個守成之君,沒什麼太大的功績。但正如我前面所說,宋就是個文人朝廷,很多事情都不行,但這不是一個皇帝可以改變的。

  • 15 # 讀史逍遙今

    泱泱華夏數千載,只有十一個王朝能實現大一統,而能延續百年的則只有六個。這其中,在位超過四十年的皇帝更是屈指可數,宋仁宗就位列其中。

    可是偏偏,仁宗皇帝好像在歷史上又沒有什麼存在感似的。這一點從他的廟號就可以看出,“如天好生,慈心為質,曰仁”。難道宋仁宗真的就靠一副好心腸穩坐江山四十餘年嗎?宋仁宗的父親宋真宗在位期間,儘管曾經簽下“澶淵之盟”,對遼國賠款認栽。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真宗也確實為北宋爭取了幾十年國力迅速發展的黃金時間。一時間,北宋政通人和,國家富足。《宋史》都稱讚真宗是“英悟之主”。宋仁宗即位後,很好地繼承了父親的政治遺產,注重修養生息。到了公元1020年,北宋的人口與24年前簽訂“澶淵之盟”時相比,已經增加了大約474萬戶,甚至超過了唐朝“貞觀之治”時經濟總量的四倍。比起歷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皇帝,宋仁宗的確沒有漢武帝、唐太宗那樣的雄心壯志,但是好就好在他是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國家在他的溫和治理下,經濟、文化等方面都達到了封建社會的一個高潮。在宋仁宗時期,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張可流通的紙幣“交子”,四大發明中有三個出現或應用在此時。在封建社會,也很少有像這樣各行業百花齊放的局面了。仁君理政,國家安定,自然就會湧現眾多能人賢士,唐宋八大家中就有六位出現在這一時期。圍繞在仁宗身邊的,全是像范仲淹、程頤、包拯、歐陽修、狄青這樣的文武人才。這樣的陣容,即使放在後世任何一個朝代,都能算得上是豪華了。而宋仁宗也沒有浪費這些人才。《宋大事記講義》中這樣評價他:“仁宗愛人物之心,在位四十二年,未嘗一日而忘其誠,廟號曰仁,不亦宜乎!”從宋仁宗的執政理念看,他極大地發揮了宋朝士大夫制度的優勢,讓每個人都能專心於自己的工作,很少橫加干涉。而且他從諫如流,對待大臣們的諫言很有包容心。這一方面由於他明白自己能力平平,想不出更好的方法。另一方面他願意給手下這些名聲在外的大臣們機會,讓他們施展才華,甚至願意為此“買單”。所以王夫之在《宋論》裡誇了他“躬慈儉之德”後,還不忘加上一句,“寬仁少斷,無定志”。綜上所述,宋仁宗的“仁”,主觀上是因為自己缺乏定國安邦的雄心壯志,安於做個“守成之君”。客觀上是因為當時儘管北方強敵崛起,但是北宋國內朝野安定、人才輩出、社會進步,才能讓他安心的做個“仁君”。

  • 16 # 歷史百貨鋪

    說到宋仁宗趙禎,可能大家對這位皇帝感覺是熟悉而陌生,聽過他的名,可又想不到他的事蹟。其實宋仁宗是一位被嚴重低估了的皇帝,他在位42年,開啟了北宋繁榮昌盛的大門。“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用來形容這位歷史上合格的皇帝是很貼切的。

    趙禎,真宗第六子,13歲當上皇帝。當時朝堂的實際掌權人是太后劉娥,凡國家大事都必須經過這位太后的同意才能實施,而不是皇帝趙禎。雖然明面上看是太后奪權,但是在沒有實權的那幾年,因沒有朝政的干擾,使得年輕的趙禎有更多的時間成長,這也為親政後的為人處事風格定下了基礎。

    趙禎時期是宋朝人才噴湧的一個時期,我們都知道唐宋八家有六人出在宋朝,而且更加誇張的是這六人都經歷過宋仁宗時期,除了這些人,我們熟悉的范仲淹、蔡襄、呂惠卿等熟悉的名師大家也都出現在仁宗時期,因此這一時期也被稱為“中國文人最好的時代”。人才的集中湧現絕非是歷史的偶然,而是反映了宋仁宗選人的客觀性以及整個社會知識水平的提高。

    趙禎在待人上也如他的號一樣突顯一個“仁”字,對於一些大臣的諫言都是虛心採納和接受。比如包拯在與趙禎意見不一的時候,經常都是將矛頭直指皇帝,甚至嘴裡的唾沫都要噴到了臉上了,趙禎依舊沒有生氣,虛心接受包拯的建議而且毫無怪罪的意思。

    趙禎的“仁”有時給人感覺不像是一種寬容,更像是軟弱的表現,無論是大臣還是僕人得罪他,一向民主而有冷靜的趙禎只要有道理就不會怪罪他人。這樣的皇帝與歷史上其它的帝王相比明顯少了幾分“天下共主”的帝王氣息,表現出的只是一名普通又和藹可親的小領導的感覺,這也是為什麼佈施“仁政”且締造了太平盛世的皇帝,卻在歷史上存在感低原因。

    在軍事上,仁宗的水平可以說是非常低,在史料中也沒有記載關於趙禎的武力水平到底是怎麼樣的,對外的軍事上也是毫無建樹,與西夏的西北戰爭中也是頻頻吃苦頭。造成這樣的原因可能是趙禎性格不像秦始皇、漢武帝、明成祖那樣的好戰,對軍事方面本就毫無興趣,而且久居深宮也沒有人培養他的軍事才能,所以能力使然的仁宗在國內佈施“仁政”就變得順理成章。

    宋仁宗施以的“仁政”是最適合宋朝的,自己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以後,宋朝武將權力下滑,文官當道。文人都是舉止風雅、談吐文明的儒家學子形象,而且知識水平都相對較高,所以在朝堂上佈施“仁政”是最合適的。以文治文,以武治武,在文官地位空前的宋朝,宋仁宗的“仁政”是再適合不過的。

    說完政治方面的趙禎,再來說說個人的感情生活方面。

    自古以來皇帝身邊就不缺女人,活在太平盛世的趙禎更是如此,何況趙禎還是一位喜好女色的皇帝。可是趙禎的感情之路並不順利,他與第一位妻子郭皇后之間本就沒有感情,當找到一個合理的理由後,郭皇后自然被廢。

    而對第二個妻子曹皇后對趙禎有著真感情,可是有“事業心”的曹皇后並不會像普通女子那樣體貼的服侍仁宗,這也加劇了仁宗沉迷女色的層度,也讓這位皇帝在歷史給人留下很多負面的花邊花邊新聞。

    不僅僅是在感情方面,在日常生活上趙禎把他溫文儒雅的性格展現的淋漓盡致。一次在逛後花園的時候,由於掌管茶水的隨從沒有在身邊,仁宗強忍的口渴走回到宮中喝水,後來問他時說是擔心下人會因此受罪,所以連問都沒沒有問。

    這只是一個小縮影,生活當中宮女太監沒有照顧周全的情況下趙禎一般是不會怪罪的,甚至連說都不說。

    總體的說宋仁宗趙禎是一位在歷史上評價的很高皇帝,由於個人性格以及執政態度的原因,讓趙禎的歷史地位矮了一截。作為宋朝最偉大的幾個皇帝之一,仁宗把北宋推上一個高度,實施的“仁政”更是被後世大肆讚揚,可也是人無完人,在感情方面被人詬病,就如題主所說的“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趙禎是為一位合格好皇帝,在其它方面就顯得非常稚嫩。

  • 17 # 二凰士

    其實,這樣的話,是誇趙禎的。

    一、什麼是優秀的皇帝

    到底什麼算一個優秀的皇帝。從不同人的角度來看,就有不同的皇帝。

    有的人認為,一個文韜武略開疆拓土的皇帝算一個優秀的皇帝,這樣的皇帝可以領百萬雄兵,可以拓土千里,可以讓萬邦來朝。可是這樣的皇帝背後,是千千萬萬跟隨著他出徵之後卻沒有歸來的白骨,是千千萬萬守在家鄉等不來歸人的婦女,皇帝和國家接受著天朝上國的朝賀,底層的人民卻過著辛苦艱難的生活。

    有的人認為,一個處理大量難題的皇帝算一個優秀的皇帝,但這樣的皇帝所處的時代一定是混亂的,或許有地方叛亂,或許有大量的天災,或許有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出現。在這樣的時代裡,天災人禍也是讓人民不得安然生活的。天災人禍帶給人們痛苦,卻給了皇帝勳功章。

    宋仁宗趙禎“百事不會”,是不是正說明,他不是一個喜歡折騰的皇帝,他所處的時代也安定平穩呢?

    二、宋仁宗的優秀

    宋仁宗其實也算是遺產的繼承者,大宋王朝是他的祖父趙炅和趙炅的哥哥趙匡胤打下來的,宋太祖趙匡胤定下了“重文抑武”的策略,對待本朝的文人極好,整個朝堂執行非常的溫和。

    幾代下來,文人長成,到了宋仁宗這一代,便湧現出了大量的國之重臣,其中,唐宋八大家裡面,宋仁宗一朝就佔了六個。

    宋仁宗接受了非常良好的儒家教育,懂得什麼叫做“克己復禮”,也懂得為人君應該有的責任,他將責任看得比自己還要重要,遇到任何的事情,先想的是國家想的是社稷,然後才是他自己。

    這樣的一個人,相當於給予了大臣們很多的空間讓他們去施展自己的才華。宋仁宗的優秀是在潤物細無聲當中出現的,他沒有幹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兒,人們看不出他的能耐來。

    就像是一個最好的醫生,他給你的身體調養得好,讓你非常健康,但是卻看不出他有什麼本事。但是一個還算不錯的醫生,在你生了重病的時候,將你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

    人們往往覺得後面一個醫生厲害,但其實,前面一個醫生更厲害。

    三、宋仁宗的政績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一直很節制,節制自己一個人的想法,而更多的給予臣子空間去處理事務。他手下的臣子也都是能臣,上下一心,因此整個國家的社會文化都不斷地向前發展。

    同時,他虛心納諫、鼓勵文人參政 ,即使是持不同政見者也能得到起用。他用這些舉動向文人們樹立了一個政治風向標,從政治制度上保障了士人表達反對意見的權利。

    總結:

    可以說,宋仁宗不是不會做“官家”,而是他很清楚,他要做的是一個不折騰,不放縱自己,事事以國家和百姓為先的帝王。所以,他才“雖諸事不會,卻獨能為官家”。

  • 18 # 小姜老薑

    熱愛歷史的@僵師為你解答:為什麼說趙禎“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如何評價宋仁宗的一生?

    宋仁宗,嘉興元年即位,宋朝的第四任皇帝,是宋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在宋仁宗在位期間,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史稱“仁宗盛治”。既然如此,那麼宋仁宗為什麼還被稱為“百事不為,只會做管家”呢?我們從他使用過得年號看看宋仁宗的皇帝生涯。

    年號往往帶走很強的政治意圖。宋仁宗的皇帝生涯共使用過九個年號:天聖、明道、景佑、寶元、康定、慶曆、皇佑、至和、嘉佑。

    從年號的變更中,我們可以窺探宋仁宗的一生。

    一.天聖、明道帶走濃厚的女主色彩

    時章獻明肅太后臨朝稱制,議者謂撰號者取天字,於文為“二人”,以為“二人聖”者,悅太后爾。

    天聖,也就是“二人聖”,是當時的執政大臣為討好劉太后而選用的年號。劉太后在真宗晚年和仁宗初期對朝局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她是北宋第一個臨朝稱制的皇太后,也是一個權力慾極強的女人,甚至有想做第二個武則天的想法。

    北宋皇帝的年號有個規律,那就是一個年號的使用不能超過九年,北宋朝的年號每到九年就宣佈改用新年號。

    所以在“天聖”用滿十年之後,宋仁宗已經二十三歲了,到了親政的年紀了,可劉太后還沒有放棄權力的想法,所以改元“明道”。

    後改“明道”,字於文為“日月並”,猶與“天聖”義同。

    從這個年號裡可以看到,仍然是劉太后主持朝局的形勢。

    宋仁宗即位後的頭兩個年號反映了天下是宋仁宗的天下,也是太后劉娥天下。

    二.景佑,宋仁宗親政的開始

    明道二年三月,臨朝稱制十二年之久的劉太后去世,宋仁宗終於得以親政。所以在明道二年末,宋仁宗宣佈“年改元曰景佑”

    “改元詔意冀以迎和氣也”,希望得上天保佑,預示他親政時代的來臨。嚴格來說,這是宋仁宗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年號,也體現了宋仁宗的真實想法。

    三.從“寶元”到“康定”

    北宋立國至今,國內問題顯現,不過尚可控制,但是西北的問題卻越來越糟糕,党項李元昊的勢力越來越大,北宋無力控制,分裂已成板上釘釘的事實。

    寶元元年,李元昊稱帝,改年號為夏,宋與夏的外交正式破裂,西北局勢嚴峻無比。

    宋仁宗為了天下能夠安寧康定,於是宣佈改元為“康定”。但是改年號的精神勝利法並不能起到實際的作用,在宋朝對西夏的幾次用兵之中都以慘敗結束,理想中的安定局面沒有出現。

    於是,在“康定”使用一年後,改元“慶曆”。

    四.慶曆、皇佑:國家比較安定

    慶曆元年,宋仁宗搞定了最頭疼的外交問題。一是和遼國達成“慶曆增幣”;二是和西夏達成“慶曆和議”,元昊取消帝號,對宋稱臣。

    慶曆用了八年,因後期出現的大規模自然災害,在第九年時改元為“皇佑”,希望得到上天的保佑,帶來美好的希望。

    五.至和,嘉佑:仁宗的尾聲

    皇佑六年三月時,仁宗宣佈“改元曰至和”。因為

    “司天監言日食夏四月朔。庚辰,德音改元,降天下死罪一等,流以下釋之。”

    至和用了三年之後,仁宗宣佈“改元曰嘉佑”。這是因為仁宗年事已高,身體不好,且沒有子嗣,沒有立皇太子,而且發生彗星和大水入都城事件。因此嘉佑也是仁宗希望上天降福與保佑。

    人物評價

    宋仁宗並不是一個奮發有為的君主,他最大的特點是寬容仁厚,但是也不乏過於柔弱、耳根軟的毛病。

    有人評價宋仁宗:“仁宗皇帝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

    所謂的百事不會,其實是百事不為。仁宗施政理念其實是“無為而治”,這與當時儒家的倡導是相關的,與宋代當時因循守舊的仕風也是相關的。

  • 19 # Microphone吳

    宋仁宗趙禎是北宋第四任皇帝,也是民間傳奇“狸貓換太子”的主人公。北宋在他的治下,“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行無妄為之德而天下大化,創造了一個繁花似錦的太平盛世。

    宋仁宗創立的時代

    北宋是一個文人主導政治的社會,這個社會是有一個逐步確立的階段的。宋仁宗時,文人政治已臻古代之化境,文人成為政治主角,這一切在宋仁宗時期達到了頂點,為北宋經濟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環境。

    北宋自太祖趙匡胤時開始,將“以文制武”作為政治制度的基礎,但是打造一個盛世,僅僅靠文人是不夠的,還要一個與文人完美合作的統治者。正是在仁宗時期,文人政治發展到後世無法企及的高度 。文人政治體制得以建立,臺諫制度 、考試製度得到改革與完善,範仲 淹、歐陽修、韓琦、富弼、包拯等一大名臣成為時代舞臺上的主角,司馬光 、王安石 、蘇軾 、蘇轍也在仁宗朝嶄露頭角。

    宋仁宗是個有著極強角色意識的君主。在仁宗四十二年的統治生涯中,很少看到他濫用君權,而是表現出對文人集團極大的尊重。範祖禹說:“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功聖德不可得而名言同,所可見者,其事有五:畏天 、愛民、奉宗廟 、好學、納諫。仁宗能行此五者於天下, 所以為仁也。”

    仁宗寬厚仁慈,在位四十二年,沒有出現過執政方面大的失誤 ,社會經濟文化逐步發展,各項政治制度進一步成熟,湧現了一大批文化奇才,形成了登峰造極的宋代文化。

    親政初期的宋仁宗,便力圖扮演一個仁君角色。許多在真宗時期因政治問題被貶斥的大臣很快都得到起復。仁宗曾說 :“春夏久雨,朕日蔬食,夙夜禱於上帝。倘霖淫未止,當去食啜水,冀移災朕躬 。然不欲使外聞之, 嫌其近名耳。”自律意識使宋仁宗意識到自己在政治體系中應該擔當的責任,他力圖扮演的是一個能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合作者角色, 一個使“眾星拱之”的和諧文人政治締造者角色。

    宋仁宗創造的和諧文人社會

    宋仁宗的角色意識直接影響到他的行政風格和政治素質 。宋仁宗虛心納諫、鼓勵文人參政 ,即使是持不同政見者也能得到起用。他用這些舉動向文人們樹立了一個政治風向標,從政治制度上保障了士人表達反對意見的權利。

    仁宗手下的大臣王拱臣遇事敢言、不避權貴,得到仁宗的讚許;王素、餘靖 、歐陽修、蔡襄等人都是因“言事不避”而被重用。仁宗虛心納諫,使不少大臣“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仁宗朝三權相互制約、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尊重集體決策,都體現了仁宗的高明。

    嘉祐六年,蘇轍在策論中攻擊朝政,寫下“陛下宮中貴姬至以千數,歌舞飲酒,歡樂失節。 坐朝不聞諮謨,便殿無所顧問 ”這樣的諫言,連司馬光和蔡襄都大為惱怒。但是仁宗卻說:“求直言而以直棄之,天下其謂我何!”,不但不治蘇轍的罪,反而對蘇轍另眼相看。這說明宋仁宗的胸懷寬廣,即使是對不實的反對意見,也能以統治者的大胸懷涵容之 。

    仁宗一朝確實有過“黨爭”,但和諧是主流。不少文臣們都表現出專制社會難得的行政理性, 堅持“和而不同”的君子風格,共同構築了和 諧的古代文人社會。

    宋仁宗軼事

    說幾個宋仁宗的小故事吧,這樣有利於大家對他的理解。

    宋仁宗對下人很仁慈。有一次他在御苑散步,身邊的人發現他頻頻回頭張望,卻又什麼也不說。 回宮後,宋仁宗便急匆匆地對宮女說:“好渴,快幫我端水來喝。”宮女奇怪地問:“陛下為何不在外面取水喝,而忍渴這麼久?”仁宗邊喝水邊說:“我回頭找了多次,沒見掌管茶水的當值侍吏,又不便詢問。倘若一問,侍吏必受責罰,故忍渴而歸”

    有一次宋仁宗在用餐時,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他趕緊吐出來,對陪侍的宮女說:“千萬別聲張我曾吃到沙子,這可是死罪啊。 ”對待下人的過失,宋仁宗考慮的不是自己的不適,而是下人因此而可能帶來的罪責,可見他的確很仁慈。

    有一天早起後,宋仁宗對身邊的侍臣說“昨夜閱奏摺很晚,後來感覺飢餓,特別想吃燒羊。”侍臣問:“何不安排人去做?”仁宗說:“每次只要聽到宮內有什麼需要,坊間便以為這成了定規,紛紛製作送來。 我擔心要了燒羊後,百姓會夜夜宰羊,長此以往,必然暴殄天物,我怎能因不忍一 時之飢而開啟無窮殺戮呢?”

    至和二年,宋仁宗升青州知州張昪為侍讀學士、御史中丞,負責糾察百官。張昪上任後,不斷上書批評中書省和樞密院,宋仁宗問張昪:“你出身孤寒,為何不斷上章批評朝廷重臣?”張昪反問道:“我自布衣而至近侍之臣,曳朱腰金,妻子滿堂。 怎麼能謂之孤寒呢?像陛下您才是真正孤寒呢。陛下雖貴為天子,但內無賢相,外無名將,持祿養望者多,赤心謀國者少,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孤寒。”宋仁宗聽後,不但不予追究,反而對張昪更加器重。

    宋仁宗非常痛恨“深文周納”的文字獄。 有一次,一個舉子給成都知府獻了一首詩,詩中有“把斷劍門燒棧道,西川別是一乾坤”之句,意思是隻要守住劍門關,用火燒掉入川必經棧道,西川就能割據一方。這是赤裸裸的鼓動成都知府與宋朝分庭抗禮,是一首反詩。

    成都知府嚇得魂不附體,連忙把這名舉子押送至京讓宋仁宗治罪。宋仁宗哈哈一笑說:“這不過是老秀才急於求官而做出的荒唐事,不足以治罪。 可安排他去偏遠小郡,出任司戶參軍一職。”寫反詩的不但沒受到懲罰,反而在皇帝那兒謀得了官職,可見當時 言論的寬鬆和自由。

    當然,宋仁宗也不是完人,他身上也有專制統治者的弊病。但總體來說,宋仁宗做到了蘇軾據說的“搜攬天下豪傑,留以為三世子孫百年之用”。

    我們應該記住,就在九百多年前,宋仁宗的金殿上,站著的都是范仲淹、韓琦、包拯、王安石、孫復、、周敦頤、程頤、梅堯臣、蘇舜欽 、歐陽修、蘇軾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極大影響的人物,也應該記住這一時期進行了科舉考試製度的改革,出現了活字印刷術,出現了高產 水稻品種。。。。。這都是仁宗一朝給我們留下的遺產,所以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正是封建社會一個高明的帝王馭下之術和治國之道。

  • 20 # 時間zhu酒

    宋仁宗趙禎性情寬厚,不事奢華,能夠約束自己,對下屬寬厚以待,讓百姓休養生息,因此受到後世的稱讚。他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時期名臣輩出,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史上有“慶曆、嘉祐之治”之稱,尤以“嘉祐之治”為多。趙禎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在封建時代,算是很難得的。因此,他被歷史學家稱譽為“守成賢主”。針對慶曆年間農民起義和兵變在各地相繼爆發以及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併、“三冗”(冗宮、冗兵、冗費)現象,也有志開展革新。他多次以“天下事責大臣”,意圖有所作為,於慶曆三年(1043年)任用范仲淹等開展“慶曆新政”,趙禎善書法,史稱其“天縱多能,尤精書學”,尤擅飛白體。 周正夫:仁宗皇帝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宋仁宗其實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奮發有為的君主,他最大的特點是寬容仁厚,但是也不乏過於柔弱、耳根軟的毛病。所謂的百事不會,其實是百事不為。仁宗施政理念其實是“無為而治”,這與當時儒家的倡導是相關的,與宋代當時因循守舊的仕風也是相關的。 宋仁宗的一生,前十餘年是在劉太后的威嚴下戰戰兢兢,中間時期對西夏元昊問題的處理並不得當,後期慶曆嘉佑年間的統治可稱得上太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您去美容院做美容,您最看重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