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心悅和鳴

    父母的冷淡、不懂愛、愛說髒話,是我不願意主動給父母打電話的原因。

    由於生活壓力大,經濟長期緊張,父母一直在外奔忙,累死累活,也只夠餬口。每天滿腦子的只想著到哪裡賺點錢,沒有精力再顧孩子。

    於是我就變成留守的野生孩子。即使父母偶爾閒下來,有時間通話,也是簡單的“吃了嗎?”,其餘就再也無話可說。彷彿彼此是陌生人一樣。有時候靜坐想一想,會有點悲涼。

    然農村父母也不會意識到自己有哪裡不對,因為父母的父母也是這樣的。這彷彿是一個輪迴,一個死結。不懂如何表達愛,覺得讀書讀到九年義務教育就足夠。這就是他們的最高級別認知了。

    若跟他們交流,總有種不在同一頻道之感,雙方都難get到對方的意圖,讓你不得不感慨“雞同鴨講,溝通原來也會這麼難。”

    此外,父母有個講髒話壞習慣,有時候聽了都挺尷尬的,覺得通話都有點浪費時間了,就會有意逃避父母的電話。

    人們常說,家是溫暖的地方。但倘若家人表現冷漠,一說話就像個小刺蝟,要吵架的樣子,那家也就不再溫暖了,放任自己孩子粗野生長。等孩子長大了,也會有樣學樣的。這也是使親子關係會越來越緊張的原因。

  • 22 # 檸檬不酸你最甜

    從小父母離婚早,爹不管,媽不愛。我的童年過得比較心酸。長大後,覺得自己聽多餘的,媽媽再婚二十多年來,過得很好,我覺得我應該不去打擾她就是最好的了,她從來不會關心我過得好不好。我爸呢,更不用說了。我如今變得很冷漠了,幾乎快一年沒有聯絡了。他們也做的很好,也不聯絡我

  • 23 # 陌上無雙

    到了一定的年紀,都喜歡報喜不報憂。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數不容易不想把負面情緒或者不好的事情讓父母擔心,有家庭和孩子的更甚,養兒方知父母難。

  • 24 # 粉的如霞

    小時候在父母身邊長大,除了感受到無盡的打罵,很少得到愛和讚美,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儘管後來父母生病,我一直在病床盡孝,那也只是盡為人兒女的義務,沒有太多的感情色彩,導致父母去世時我幾乎流不出眼淚,只是在哀樂響起時流了一點。感受不到失去雙親的痛苦,只覺得終於不捱罵了,終於解脫了,也許他們愛在心頭口難開,但我的成長過程,因為愛的缺失,所以無法體會親人離去的痛苦,太悲哀了!人間悲哀的莫過幹近在咫尺卻感愛到的漠然和疏離。我只管把你餵飽和養大,都與愛和情感無關。導致我對雙親只有義務而沒有親情。只是你生我養大我,我有義務為你養老送終。

  • 25 # 鏡子如歌

    這是個好問題。不願意給父母打電話真的是特別常見的情況,講起來各有各的無奈,幾乎每個人都遇到過。

    我就很少給父親打電話。

    其實我是很想念父親的,但是除了逢年過節好像平時就想不起給他打電話,甚至在因為什麼事情想和父親說說的時候,還會因為有合適的理由而很開心。

    矛盾的是每次準備給他打電話的時候心裡還隱隱的緊張,聽到他電話裡態度比較正常也會長舒一口氣,聽到他在忙著急掛電話的時候又無比失落,對於80後來講,我的這種反應可能算少見的吧。

    我想主要原因應該是從小父親的教育過嚴吧,父親嚴苛的教育成就了我很多好的品質和習慣,為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都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但是那種對父親的過度敬重和畏懼也刻在了骨子裡。

    可能別人很難想象吧,每次給父親打電話要做足思想準備,預測他可能的態度再準備好自己隨時的幾種應對方式,打電話前我甚至會找好位置,坐好或者站好,電話裡父親說了什麼我還會下意識恭敬的點頭,父親電話裡也總是會言簡意賅,如果我不提前打好“草稿”隨時可能會被提醒“你忙吧,掛了”,我都有點佩服自己了,見任何大領導也沒這麼緊張過。

    我想自己其實應該是願意給父親打電話的,畢竟源自內心的想念和親近其實是經常出現的,只是經常因為內心的敬畏而退縮,我並不知道他是否認為我電話打少了,但實際上相比較母親而言,那對比就太強烈了些。

    我和母親幾乎每天聯絡。

    應該說是從我上大學開始,自己透過各方面的眼界開拓,很注意和母親的溝通方式,也因為頻繁的聯絡讓我和母親成為了無話不談的“閨蜜”,甚至在某些方面形成了互相成長互相學習的狀態,畢竟她也是第一次做母親,她是很有耐心思想也很豁達的性格。

    從我讀書到工作再到結婚事無鉅細,母親都非常清楚,她總是會在我需要的時候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援,但不主導我的任何事情,她希望我按照本心去選擇自己想要的一切。

    都說女兒是父親的貼心小棉襖,在我家倒是反過來的,對父親敬畏有距離,與母親無話不談。

    我想,和父母的關係需要我們成年之後主動去調節,自己感覺哪裡不融洽導致不願意打電話,就想辦法去改善。

    畢竟世界上最重也最輕的愛就是源自父母,重是因為恩重如山,輕是因為太輕易就得到父母所有的愛。

    我們沒辦法改變父母什麼,但是他們造就和成就瞭如今的我們,所以作為子女應該主動些,避免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時候追悔莫及。

    感謝提問,引起我諸多反思,感謝閱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談過戀愛,喜歡跟一個陌生人聊天,並且有點上癮,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