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2020卿如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銘》應該是一篇要寫自己的居室簡陋的文章。但實際上,正文中卻處處寫陋室不陋。而「陋室不陋」之所以能夠成立,在於評價標準的變化。全文沒有一句直接寫到「陋室」是什麼樣子,只有一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描寫了陋室的環境,階上生苔,院中長草,從物質環境的標準看,也確實簡陋。然而短文的開頭給出了另一種評價標準:評價山和水不在於山的本身是否高、水的本身是否深,而是山中是否有仙、水中是否有龍。只要山中有仙,山就會有名氣;只要水中有龍,水就會顯得靈異。按照這個邏輯,「陋室」是否陋,不在於陋室本身,而在於陋室中住的人,只要陋室的主人品德高尚,陋室就不覺簡陋了,即「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文章也就很自然地從「陋室」轉而寫「德馨」:往來的朋友都是學問淵博之人,在室內的日常活動是可以修身養性的撫琴讀經,這裡沒有嘈雜的音樂,沒有勞神的公務。陋室之中是恬然自適的生活,陋室主人具有高雅脫俗的情懷,誰還會在意居室的物質環境是否簡陋呢?就像諸葛亮的草廬和揚雄的舊居,想到它們具有高潔人格的主人,誰又會說它們是簡陋的呢?

    文章最後一句引孔子的話引得巧妙自然,這一句出自《論語·子罕》:「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這裡只截取了後半句,含蓄地表達了作者以君子自況的高雅情趣,既總結全文,又與「惟吾德馨」遙相呼應。

  • 2 # Pink老師

    在於主人的品德修養?“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全文的主旨,他用這句話表明了觀點,儘管居室簡陋、物質匱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實,那就會滿屋生香,自有一種超脫物質的神奇精神力量

  • 3 # 面壁者李灰

    原句應該有人解釋了,我更喜歡引申和類比。我理解為就像現代人參禪的人一樣,有多少存款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心中有了“禪”,就能從耕作、吃飯、喝茶、睡覺這些瑣事中,感受到人生的美好。

    更直接的說,就是精神層面的富裕遠比物質層面的富裕更重要。

  • 4 # 做個山神

    縱觀全文,方知其意。

    【唐】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人活一世,有追名逐利者,淡泊功名者,醉酒詩歌者,山水田園者,胸懷大志者,平淡無奇者,所謂世人目光,皆是自我枷鎖。

  • 5 # 詩詞名句鑑賞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山不在於高,水不在於深。只要有神仙和龍居住,就會有人慕名而來。我的陋室雖然然陳設簡單,但是我的德行很好,所以,我的房屋便很溫馨。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和我來往的都是有學識的人,我們相談甚歡。

    孔子云:何陋之有?

    我的房屋哪裡還簡陋呢?

    作者借孔夫子的話自比,旨在說明自己的房屋並不簡陋。

  • 6 # 午夜櫻花語

    陋室不陋的原因就是惟吾德馨。

    因為居住的人有才華,所以再簡陋的屋子也變得富有雅趣,臺階上的青苔,滿院子綠色植物映入簾中的翠色,都給屋子添了生機增了趣味。

    因為居住的人知識淵博,品德高尚,所以交往的人也是同樣有學識有名聲的當世大儒,他們聚在一起,時而高談闊論,時而彈琴閱經,每每都是一場精神盛宴,簡陋的屋子也因思想上的富足而顯得富足。

    山因為有仙人居住而出名,水因為有龍的潛游而有了靈氣,一間草廬因為是諸葛亮的居所而名聞天下,一個簡陋的亭子也因為揚子云而被世人嚮往,所以屋子是否簡陋關鍵在於居住的人的才華和品德。

  • 7 # 信步53

    【唐】 劉禹錫《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銘是古代一種刻於金石上的押韻文體,多用於歌功頌德與警戒自己。明白了銘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題意;

    德馨:德品高尚;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就是文眼;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仙龍點睛山水,山水的平凡因仙龍而生靈秀;比喻作者自己不凡;

    此陋室,石階上青苔綠意盎然,荒地裡野草郁郁青青,這樣的居室,雖不華美精緻,地方狹小侷促,陳設簡陋;但有品德高尚、志趣高潔的主人而不凡;

    不凡體現在:

    【2】談笑有鴻儒:自己本就是飽學之士,所交往的都是有修養的飽學之士,沒有(你們這些)無學之輩;

    【3】調素琴,閱金經:(我)志趣高雅,有高潔傲岸的節操,不是聲色犬馬、蠅營狗苟之徒;

    【4】無案牘之勞形:(我)安貧樂道,逍遙自在;

    【5】南陽諸葛廬:諸葛亮閒居臥龍草廬而洞見天下;

    【6】西蜀子云亭【西漢揚雄;揚雄被稱道“西道孔子”,在宋“理學”產生之前,被稱為“亞聖”】

    引用諸葛亮和楊雄此二人之意,作者表達的意思是:榮辱不驚、處危不屈、堅守節操的意思。既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負,若無明主,也甘於平淡的那種志向。這也是作者官場的起起落落的心境寫照;

    【7】巧借孔子的話做結

    《論語·子罕第九》:“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說的是:孔子想要住在偏遠的地方。有人說:“那裡很簡陋,怎麼辦呢?”孔子說:“有德行的人居住在那裡,有什麼簡陋的呢?”

    引孔子這句話,核心就是喻示作者自己德行高尚;

    ------------------------

    總結:陋室不陋,關鍵就是因為主人:有飽學經世之才、有高尚德品、有高雅志趣、且洞見人生世事而安貧樂道的超然心態;

  • 8 # 一個冒牌的讀書人

    《陋室銘》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創作的一篇託物言志駢體銘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讚美陋室抒寫自己志行高潔,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意趣。文章層次明晰,先以山水起興,點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著從室外景、室內人、室中事方面著筆,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古代俊彥之居,古代聖人之言強化文意,以反問作結尾,餘韻悠長。

    創作背景:《陋室銘》作於和州任上(824—826年)。《歷陽典錄》:“陋室,在州治內,唐和州刺史劉禹錫建,有銘,柳公權書碑。”

    作者因在任監察御史期間,曾經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革新失敗後,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通判。按規定,通判應在縣衙裡住三間三廂的房子。可和州知縣見作者被貶,故意刁難之。和州知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知道後很生氣,吩咐衙裡差役把作者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於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境也還可心,作者仍不計較,並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閒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作者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陋室銘》,並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陋室銘》是一篇託物言志的銘文。文章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它單純、簡練、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詩,充滿了哲理和情韻。

    “陋室不陋”的關鍵是知己克己。

  • 9 # 我心你聆

    陋室銘

    【作者】劉禹錫 【朝代】唐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363363465室”不“陋”的原因在《陋室銘》文中已經給出: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翻譯成現代文就是: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

    作者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寫“陋室”不“陋”的原因:

    1、居住環境優雅;

    2、居住者品行高尚;

    3、生活情趣高雅。

    一、《陋室銘》中該文中類似體現作者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句子有很多,例如:

    1、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體現陋室環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3、體現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從日常交往方面寫出“陋室不陋”的句子):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4、體現作者活動情趣的句子:A正面寫:可以調素琴,閱金經。B反面寫: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5、作者以古代名賢自比的句子: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6、全文中畫龍點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義相同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7、文中運用了類比手法的句子是: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B、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8、文中有兩處運用了虛、實結合的的寫法:第一處實寫:談笑有鴻儒。 虛寫:往來無白丁。 第二處實寫:可以調素琴,閱金經。虛寫: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二、文章賞析:

    《陋室銘》即開篇以山水起興,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龍就可以出名,那麼居處雖然簡陋,卻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說陋室因為有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存在當然也能出名,聲名遠播,刻金石以記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龍而生靈秀,那麼陋室當然也可借道德品質高尚之士播灑芬芳。此種借力打力之技,實為絕妙,也可謂作者匠心獨具。特別是以仙龍點睛山水,構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龍入題,作者筆鋒一轉,直接切入了主題,看引論鋪下了基礎。也點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點看出,作者寫此隨筆是經過反覆思考的,絕對不是一時的靈感衝動。絕句可以是靈光乍現,而連線無暇卻是平時的功底積累與反覆推敲了。4—7句刁難下祭出此文,並將其刻於石上,具有很強烈的針鋒相對的性質。從全文的寫作手法來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氣呵成,而不是烘托。那麼“苔痕”和“談笑”二句究竟在說什麼呢?青苔在石階上(照樣)綠意盎然,野草在荒地裡(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麼呢?我劉禹錫在哪裡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養的飽學之士,沒有(你們這些)無學之輩。作者以青苔和野草來比喻自己獨立的人格,這是氣節的寫照,是不屈的宣言。

    三、知識擴充套件:

    銘是古代一種刻於金石上的押韻文體,多用於歌功頌德與警戒自己。明白了銘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題意,作者託物言志,透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一中心,實際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頌道德品質之實,表達出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 10 # 文字拾荒人
    我們先看這篇文章的背景,按唐職別規定,劉禹錫被貶後應住縣衙門內三室三廳之房。但和州知縣是個勢利小人,他見劉被貶,就安排他住城南臨江的三間小房。劉禹錫隨遇而安,據周邊景觀,作“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聯貼於門上。知縣見狀,又故意將他遷往德勝河邊,住兩間。劉禹錫樂於周邊山清水秀,岸柳婆娑,又寫下了“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的對聯。知縣聞訊後,再一次將劉遷往城內,住一間。半年光景,三遷其家,劉禹錫如鯉在喉,遂奮筆疾書寫下表達自己節操和情趣的《陋室銘》,並請人碑刻於門外。

    從為人角度看,可請文如其人,古代賢人志士不會嫌貧愛富。據史載,劉禹錫貞元九年考中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在任監察御史期間,曾參加了王叔文領導的“永貞革新“運動,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革新運動失敗後,他被貶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遷連州刺史及安徽和州縣通判。和州知縣一再刁難,半年之內,三易其居,越住越窄,最後僅居斗室。劉禹錫不但沒有埋怨,反而還撰寫了對聯貼於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住進斗室之後,提筆寫下了《陋室銘》。表現出心胸開闊大度,志存高遠。他在逆境中,堅持自己的理想,終於在文學和政治上都能獨樹一幟。在中唐詩詞人才輩出的背景下,他的詩豪邁大氣,留下許多千古絕句。

    政治上他堅持革新,關心百姓。特別是剛剛擔任蘇州刺史時,蘇州正在發生水災,哀鴻遍野。他上任後即開倉照飢,免賦減役,很快使人民從災害中走出,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蘇州人民愛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蘇州擔任過刺史的韋應物、白居易和他合稱為“三傑”,建立了三賢堂。皇帝也對他的政績予以褒獎,賜給他紫金魚袋。劉禹錫晚年回到洛陽,任太子賓客,與朋友交遊賦詩,生活閒適。死後被追贈為戶部尚書。縱觀其一生,應該說是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自己的兩大理想。

    文章開頭即以比興起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用山水起興,引出“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含蓄點出“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由於我的道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契合”陋室不陋”的題旨。

    接著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自然景物,隱寓作者的恬淡而又充滿生機的生活狀態,表現了陋室幽靜清雅的“環境不陋”。

    再用“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交朋識友,皆是博學高潔之士,說明了陋室主人“交往不陋”。

    然後以“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寫出了生活豐富多彩:可以彈奏自己喜愛的素琴,閱讀超凡脫俗的佛經,遠離嘈雜的絲竹之樂,避開傷神的公務,說明了陋室主人“志趣不陋”。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將陋室和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楊子云的玄亭炸類比,反映作者以古代賢人自況的思想,同時暗示了另一層深意,即諸葛亮是閒居隆中草廬以待明主出山;而楊雄呢,卻是淡薄於功名富貴,潛心修學之士,雖官至上品,然淡泊名利。劉禹錫引用此二人,意在表明自己既有成為諸葛亮式政治家的理想,也有成為楊雄式文學家的願望。說明了陋室主人“志向不陋”。最後以“孔子云:何陋之有”結文,而道理又藏在《論語.子罕》中的“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之中,借孔夫子之言,明確說明“陋室不陋”。

    從《陋室銘》的思想意義來看,也是值得深思的,身處逆境,該如何面對,這是每一個人都將遇到的人生課題。有人寄情山水,有人隨波逐流,有人憂憤致死,有人養精蓄銳,東山再起。劉禹錫選擇樂觀看待,在逆境中堅持理想,在陋室中造就德馨。這與歷代賢人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都是一脈相傳的思想,成為了中華民族能夠承受巨大壓力和挫折的精神支柱之一。誦讀《陋室銘》,不僅是品味其文章作法之精巧,景仰其作者人品之偉大和高潔,更重要的是領會其涵義之永恆,對人生之啟迪。

  • 11 # 扎西迪化

    《陋室銘》中,劉禹錫開頭就用“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引出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山高不高無所謂,水深不深的沒關係!因為人們之所以喜歡一座山,是因為山裡住著神仙;一條河,一個湖,一潭水,一個池塘,之所以有人朝拜,是因為水裡住著可以顯靈的龍。別看我這小山,淺水旁邊的茅草屋,看著破破舊舊的,但是你要是知道這裡面住的是誰,你就知道來到這裡你應該感到無上的榮光。老鐵們,你沒有看錯,劉禹錫就是想告訴你,你們探訪深山,崇拜大江大河沒毛病,但是我不去。遲早有一天,你們就會發現,我小茅屋是你們永遠得不到的那一百塊!

    接著,他老人家描寫了房子到底要多破爛,目的可不是說自己修不起房子,買不到好地,而是想跟大家說。

    看看,看看,房子雖然簡陋,但是還是有老鐵們過來給我刷禮物,還是我最喜歡的大V,可不是你們這一個字都不認識的文盲們(呃,這話雖然沒有問題,但是聽著好打擊像我這樣的沒文化的人)。

    我們一起彈著古琴,看看金剛經,安逸的很。沒有酒吧,迪廳裡的喧囂吵鬧,也不用天天上班打卡了,想幹啥就幹啥,真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瀟灑快活似神仙吶。

    最關鍵的來了,也就是說了這半天,居然有人不相信?這怎麼能忍?

    睜大眼睛看看,好好查查書去:諸葛廬,子云亭見過嗎?比我這裡還簡陋,為啥?自己去好好想想吧。我就是現在諸葛亮的化身,曉得不?

    看到這裡,“陋室不陋”的關鍵就都出來了。這讓我想起一個軍人說過的一句話,羨慕別人有一個好看的包包價值好幾萬,但是等會因為這個包包的主人覺得沒有價值,變成二手價格就會跌落神壇;而我只有一塊十多塊錢的手錶,會因為這塊手錶跟我去過很多有意義的地方,做過很多有意義的事情,變得價值連城,甚至成為物價之寶。

    劉禹錫的陋室,僅僅是陋在沒有紅牆綠瓦,沒有亭臺樓閣,簡簡單單就是個茅草屋。而他能在這裡結交到自己的知己,還可以享受自己的田園生活,自然覺得自己的境界提升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所以精神世界得到充分滿足的時候,會對物質要求降低很多。現代人的世界,大房子,大車子,吃的奢,穿的豔,用的侈,把所以的時間,精力都用在了掙錢,花錢上面。實在是不可取。

    如果劉禹錫看到現代人,肯定會把我們當作會寫字的白丁,直接忽略了。所以,在基本生活可以得到保障的時候,還是要加強自己的學習,努力讓自己也可以覺得自己的陋室不陋!

    陋室銘 唐代: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12 # 陽光柔指

    作者認為只要有高潔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即使居住在簡陋的茅屋中又有什麼關係? 因為自己的品格,所以陋室不陋.

  • 13 # 輝哥7651

    《陋室銘》是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所作。陋室銘寫作背景是作者任監察御史期間參加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管和藩鎮割據勢力。革新失敗,半年時間知縣強迫作者搬了3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一斗室,只容下一床、一桌、一的小屋,作者遂憤然提筆寫下這《陋室銘》,並請人刻上石碑,立在前。

    《陋室銘》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談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當你讀到字裡行間,映入眼簾的是草色青蔥,一步步地走在滿是碧綠苔痕的臺階,聽到室內博學高尚之人談笑風生朗朗,素琴聲聲輕旋縈繞,無絲竹擾亂耳際,無公文使之勞累,人們景仰南陽諸葛的草廬,西蜀楊子云的亭子,我們這裡如此的上品厚德,如此的清朗脫俗,這有什麼簡陋的呢?

  • 14 # 每天閱讀兩小時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短短81個字,就已經把作者想表達的都表達出來了。

    作者想表達什麼?陋室是表象,重點是舒志。

    歷史上這種情況不少,蘇東坡當年寫《赤壁》的時候,不也遊錯了赤壁;張大千畫《廬山圖》的時候,也沒有去過廬山,照樣畫出來千古名畫;范仲淹沒有登岳陽樓,照樣寫出千古名篇《岳陽樓記》。

    文字的作用,就是為了表達情感和志向,表現心之所向。

    既然已經心臨其境,是不是陋室又有什麼關係呢?

  • 15 # 徜徉在生命裡

    關鍵當然是居於其中的人了,也及是作者自己。作者寫自己所居之處,雖然簡陋,但景色優美,環境盎然,與自己交往的都是博學修養之士,自己平時的生活還可以彈古琴,頌佛經,真可謂豐富多姿,妙趣盎然。文章篇幅雖短,內容卻精巧細緻,透過對自己所居陋室的讚美既抒寫自己志行高潔,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意趣,也反映了其自命清高,孤芳自賞的思想。

  • 16 # 米樂讀書

    “陋室不陋”的關鍵不在於居住環境,而是居住的人和居住者的心境。其實在文章中,已經指出了陋室不陋的關鍵,那就是:惟吾德馨。

    那麼,劉禹錫當初遭遇了什麼事情,又是怎樣一番心境,讓他寫出《陋室銘》來表達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呢?

    《陋室銘》的由來

    話說當年劉禹錫參與了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結果觸犯了當時那些達官顯貴的利益,這些人就在背後跟皇帝不斷地給劉禹錫獻讒言。皇帝心思重,通常都有寧肯殺錯絕不放過的心理,於是劉禹錫被貶到了安徽和州縣當一名通判。

    唐朝官員的待遇還是不錯的,除了發放高額的薪水,還會按照級別的劃分給予分配住所。按當時的規定,通判可以在縣衙裡住三間三廂的房子。

    但是,當時和州的知縣和朝廷裡那些保守派是一條船上的,同時他也是個勢利眼。他見劉禹錫被貶出長安,認為再無出頭之日,索性落井下石,順帶也向長安的那些達官貴人們示好。於是,知縣便故意刁難劉禹錫,找個藉口把劉禹錫攆出縣衙,讓他在城南面江而居。沒想到,劉禹錫不但沒有怨言,反而還很高興,並寫下了“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這樣一副對聯貼在了門上。

    知縣知道這事兒後自然坐不住了,認為劉禹錫是向他挑釁,很生氣,便吩咐差役把劉禹錫的住處從城南遷到城北,房子由原來的三室一廳減少到一室一廳。

    新房子位於城北河邊,垂柳依依,環境也不錯。劉禹錫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知縣自然大怒,這次派人把劉禹錫調到城中,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不到半年時間,知縣強迫劉禹錫三次搬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只是斗室。

    泥人還有三分火星,何況一個大活人了。於是劉禹錫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陋室銘》,並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陋室不陋”的原因所在

    從上面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劉禹錫是什麼樣性情的一個人。在文中,劉禹錫並非用“君子”來自我標榜,而是用君子的敬德修業來律已。當時劉禹錫處於人生失意、仕途坎坷的逆境中,連一個知縣都來踩他幾腳,可謂是虎落平陽被犬欺,可以說,他當時正處於人生、事業的低谷時期。

    可是劉禹錫在面對這些困難磨礪之時,並沒有自暴自棄,相反,他的人生態度是豁達的、樂觀開朗的。

    從文章來看,通篇文章看似在竭力闡述陋室“不陋”這個問題,可實際上,正因為這間陋室的主人有淡泊高雅的生活情趣,有品德高尚安貧樂道的君子品性,所以如孔子所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 17 # 有智有勇

    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關鍵在作者的兩個比喻“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作者以山中之仙和水中之龍自喻,正如富在深山有遠親,因此作者自信憑著自身高雅的情操,居於任何地方都少不了追隨著、都不會寂寞。

  • 18 # 古城中醫臧醫生

    因為這個陋室是作者的一個心靈的自由空間,在這裡可以彈琴,可以讀經典,可以會見知心朋友,可以涵養道德。可以放空心靈。

    他是很需要這樣一個心靈的空間,外表的奢華是沒有什麼用的。這一方空間外表簡陋,內在圓滿,金玉藏於其中。這樣的陋室怎麼會陋呢。每一個讀書人都喜歡這樣的一間陋室,培養淡泊的情懷,寧靜以致遠。

    附:《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19 # 星火詩集

    《陋室銘》以襯托手法託物言志。並以反向立意的方式,隻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寫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為"德行",從而自然地達到了抒懷的目的。表達了作者潔身自好、不慕富貴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以及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情感。

    《陋室銘》透過對居室 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潔身自好、不追求聲色娛樂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發展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有用韻的特點。 劉禹錫所作散文簡練深刻,自成一家。《陋室銘》是他的一篇傳世傑作。從題目看,作者是在讚美陋室,為陋室作銘,其實不然,作者是借物抒情,託物言志。本文運用借物抒情、託物言志,透過對陋室的描寫,表達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貧樂道的思想感情,表現了作者不慕富貴,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尚節操。

    本文透過簡要而生動地描述[陋室"內外的情景和分析證明[陋室不陋"的原因.表達了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

    陋室銘中寫陋室不陋,主要寫了這裡的高雅,“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採用的寫法主要是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還有類比、引用、反問等。寄託了作者超凡脫俗的思想情感。

  • 20 # 馨雅閣主

    “陋室”不“陋”的原因在《陋室銘》文中已經給出: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翻譯成現代文就是: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

    作者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寫“陋室”不“陋”的原因:

    1、居住環境優雅;

    2、居住者品行高尚;

    3、生活情趣高雅。

    一、《陋室銘》中該文中類似體現作者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句子有很多,例如:

    1、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體現陋室環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3、體現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從日常交往方面寫出“陋室不陋”的句子):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4、體現作者活動情趣的句子:A正面寫:可以調素琴,閱金經。B反面寫: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5、作者以古代名賢自比的句子: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6、全文中畫龍點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義相同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7、文中運用了類比手法的句子是: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B、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8、文中有兩處運用了虛、實結合的的寫法:第一處實寫:談笑有鴻儒。 虛寫:往來無白丁。 第二處實寫: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虛寫: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二、文章賞析:

    《陋室銘》即開篇以山水起興,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龍就可以出名,那麼居處雖然簡陋,卻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說陋室因為有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存在當然也能出名,聲名遠播,刻金石以記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龍而生靈秀,那麼陋室當然也可借道德品質高尚之士播灑芬芳。此種借力打力之技,實為絕妙,也可謂作者匠心獨具。特別是以仙龍點睛山水,構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龍入題,作者筆鋒一轉,直接切入了主題,看引論鋪下了基礎。也點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點看出,作者寫此隨筆是經過反覆思考的,絕對不是一時的靈感衝動。絕句可以是靈光乍現,而連線無暇卻是平時的功底積累與反覆推敲了。4—7句刁難下祭出此文,並將其刻於石上,具有很強烈的針鋒相對的性質。從全文的寫作手法來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氣呵成,而不是烘托。那麼“苔痕”和“談笑”二句究竟在說什麼呢? 青苔在石階上(照樣)綠意盎然,野草在荒地裡(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麼呢?我劉禹錫在哪裡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養的飽學之士,沒有(你們這些)無學之輩。作者以青苔和野草來比喻自己獨立的人格,這是氣節的寫照,是不屈的宣言。

    三、知識擴充套件:

    銘是古代一種刻於金石上的押韻文體,多用於歌功頌德與警戒自己。明白了銘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題意。作者託物言志,透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一中心,實際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頌道德品質之實,表達出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覺得自己是抑鬱症,比如每天早起都非常崩潰的感覺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