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社保百曉生

    這位家長你好。打孩子不僅是從法律上而言還是道德上而言都是不可取的。我們不能打,也不應該打!

    你的問題本身也反映出了一些需要思考內容。

    第一,任何孩子或者說任何人,都是會犯錯誤的。

    這個世界上是不存在沒有犯錯的完美人的。至少你要明白,犯錯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所以不要因為孩子犯錯就覺得接受不了,甚至想到了打孩子這種錯誤的方式。

    所以家長必須接受並允許孩子犯錯,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才能解決問題。

    第二,犯錯就一定是壞事嗎?能不能從犯錯中成長。

    對於孩子而言,有時候並不清楚自己犯沒犯錯,犯了錯該怎麼辦,家長此時就需要引導孩子認識到錯誤,最好能夠在和善的氛圍內指引孩子想辦法去解決問題,這樣孩子的成長會更大。

    當然對於性格習慣存在需要改善的小朋友們,尤其是故意犯錯的情況下,就需要額外上心去引導了,孩子可能是有心結了,必須要搞清楚,才能慢慢改變。

    第三,幫助孩子比打孩子管用。

    孩子正好處於從幼兒園升到小學的特殊時期,從幼兒園的玩耍到小學的學習,孩子是需要適應的,家長也同樣需要。你所謂的犯錯,大抵上估計跟孩子的學習有關係。如果幼兒園階段沒有透過遊戲學習法積累一定知識或培養好的習慣,小學階段的初期,孩子肯定是需要幫助的。

    就像大人們自己遇到困難一樣,人都會想要有人幫助自己度過難關。犯錯,也就是說本來孩子就已經遇到困難了,作為家長如果只想著懲罰,換位思考,對孩子不是雙重打擊嗎?這樣的方式,怎麼可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呢?

    第四,良好的溝通是解決一切教育問題的良方。

    不論是大人之間產生矛盾,還是和孩子產生矛盾,遇到孩子犯錯,最好的方法就是溝通,充分詢問孩子情況,並透過和善的態度與孩子溝通,讓孩子在受到尊重的前提下,解決當下遇到的困難。

    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本身就是教育的關鍵環節,所以一定不能只看結果,盲目生氣發火。一定要平靜面對,充分溝通,合理應對。在這種環境下與孩子相處,對孩子的性格培養是很重要的。

    家長們,收起你的戒尺,用你的真心和愛去澆灌孩子的成長吧。快樂生活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對孩子而言也是一樣的。如果打人不能讓孩子快樂成長,那為什麼要去打呢?

  • 22 # 柚子的綠

    我家的孩子也差不多這樣,個人觀點不在打與不打的問題上!

    我對孩子的做法是這樣做!

    ①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

    ②溝通,透過溝通去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這樣才能更多的理解到孩子的內心想法!

    ④找些現實中的生活案例!我比較直接的問孩子,你長以後是想有車有房還可以到處去旅行,還是想以後睡天橋底下那種?孩子也很直接的回答說要前者!然後我說要做第一種那你得改變你現在的一切!以後爸媽都會老的,不可能陪你一輩子的!像你現在長大了不可能成為前者的!想成為前者你必須改變,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的事都一樣!不但要改變還要堅持著!現在學習努力點辛苦點,長大以後你就能輕輕點……

    接著我給孩子足夠時間去想想去消化所說的一切!想好了再告訴我!沒過多久孩子說想清楚了並且帶著寫好的保證書交給我!現在改變挺大的!

  • 23 # 寧古塔印象

    孩子從小學五年級開始,我一個人帶他長大。他媽幾乎不管,他媽媽經濟條件不錯,我和我兒子最難時吃飯都要算計花錢。走年孩子大學畢業了,到一家央企工作,他媽約他吃飯,約他到她家裡住,吃飯他有時去,到她家裡住,孩子幾乎不去。當年離婚時,孩子撫養權歸他媽,一個月後他媽說不要孩子,我立即接回。十多年裡,他只去他媽家住過半個月左右。最初他不聽話我訓他罵他打他,後來先不訓,高中後不打了,大學不罵了。現在基本不打不罵不訓了。因為他長大了。我並不是弱勢,當年他犯錯誤時的打訓罵是為他好,我和孩子多年來相處和朋友一樣,他身邊的同齡人羨慕。但是,可能是從小父親帶大的原因,他大嗓門、走路聲也太大,太剛一些了,缺少些細膩和溫柔,有時和我頂嘴,我也真挺生氣的。

  • 24 # 小落9318

    現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多,父母對孩子百般疼愛,孩子從小就享受著父母的溺愛,但有的時候孩子實在太調皮,和他講道理也聽不進去,無奈只能動手,但以打孩子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真合適嗎?小孩子如果犯錯,父母應該怎麼教育,打孩子是正確的麼?

    前段時間一個老鄉聊起他孩子小時候的事,說他兒子從小就不聽話,一到商場裡就要這要那兒,不給買就躺在地上耍賴,不起來,他憤憤不平地說:“光因為這件事,不知道打過他多少次”,我當時在想,既然是“不知道打過多少次”,說明孩子這個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孩子在這件事上一定吃了不少苦頭,在屈服和反抗間始終沒有找到出路。

    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孩子活在父母的拳腳之下,只因為他們還未成年,不能奮起反抗。其實打罵來教育孩子的父母並沒有起到管教作用,也沒有很好地建立起家長的權威,因為權威是要建立在責任之上、理智之上。經常受到體罰的孩子會產生行為和性格上的偏差。

    愛說謊

    孩子因為害怕遭受體罰,自然求助“說謊”這一本能來試圖躲避被打。

    傷害孩子自尊

    親子關係原本的形態是強者保護弱者,但當父母用惡言、甚至拳頭來教訓孩子時,管教模式變成了強者擺佈弱者。面對父母的貶低、指責,孩子會感到很無助。在親子關係惡劣的家庭中,有的孩子甚至會選擇離家出走。

    孩子會產生報復父母的想法

    體罰和打罵孩子都顯示出父母對孩子的判斷力和控制力的不信任,孩子的情感會受到傷害,對父母和自己的關係感到徹底喪失信心。在憎恨和無助的雙重壓力下,孩子會漠視親情,對父母心生報復之念。

    前蘇聯傑出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家庭生活制度一開始就得到合理發展,處罰就不再需要了,在良好的家庭裡,永遠不會有處罰的情形,這就是最正確的家庭教育的道路“

    建議家長做好以下幾點:

    管教之前先管好自己的情緒

    接受孩子本來的樣子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拿第一,世界上沒有最好的孩子,卻有不一樣的孩子,一個不一樣的孩子才是最好的自己。做父母的要時刻告誡自己:孩子的生命是我們給的,但他們的人生卻不是我們的人生,我們主宰不了。

    保留一份童心

    多以孩子的眼光來打量孩子,來與孩子相處;少用父權母權的威嚴,而是用幽默、人格魅力來感染孩子,讓孩子願意開啟胸懷與父母交流,以此來了解孩子的內心。比如,晚上臨睡前和孩子玩枕頭大戰,講腦筋急轉彎等。

    結束語:打罵只是皮肉之痛,不會讓孩子心服口服。相反,如果孩子犯了錯還知道找父母幫忙,那才是父母的智慧。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故事閱讀配有動畫,比枯燥的識字紙牌更有吸引力,並且不用擔心孩子會誤吞卡牌造成危險。聽音選字,發音清晰標準,並且最重要的目前所有課程都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我家孩子一直在學,不會像之前其他應用一樣因後續收費導致學習中斷,讓孩子系統的學習我覺的是很重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子女能夠恨自己的父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