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蘇北新哥
-
2 # 一簾幽夢的微生活
國家的九年義務教育是指小學六年和初中三年。而在這個時間段,正是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在逐漸發生巨大變化,也是“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太早出國留學,如果沒有父母的陪伴和正確引導,語言和環境帶來的不適,文化背景的不同,都會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而心理壓力大了,就會產生諸多問題:比方焦慮,狂躁,沉默,暴力……,也許當時並不一定會顯現,但是會埋下一顆定時炸彈,表面看不出來,會在特定時間一下爆發。所以,孩兒未成年,留學需謹慎!
-
3 # 歲月靜好我心安然
我贊同你的觀點,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確實不宜出國留學。
首先,一些上小學階段的孩子就直接送出去留學,這個時間段他遠離了父母,自己一個人孤獨的生活在國外陌生的環境中,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還有可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
其次,小留學生從小接受國外的教育,沒有系統的接受漢語的母語教育,也不利於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感和對祖國文化的認同感。因為語文教育,他也是透過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瞭解漢語漢字中包含的對民族的思想認識,歷史文化和民族情感,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
第三,小留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三觀,就遠離父母親人,也會導致他們在國外受到負面影響。
-
4 # 春暖花開003
義務教育階段,就是初中畢業之前,我也認為不宜留學。
小孩子最大的問題是自律。
如果離開父母,自己跟著陌生人生活,大部分孩子都很難做到自律。去外國求學,如果年紀太小,又不自律,是學不到東西的。
靠寄宿家庭可以不?
自己帶自己的娃,都覺得心力交瘁,寄宿家庭的,除了管你吃喝,其他也做不了更多。
現在的國際形勢,更不適合留學了。
現在留學生面對疫情,最希望的事情是逃回中國,外國的疫情什麼時候結束?有人說三個月,有人說一年,有人說兩年。只要疫情不結束,沒理由把孩子推去疫區。
大部分留學生,學成畢業,都是希望留在外國就業的。有一個說法,說留學生在外面混不下去了,才會回來。因為國內給海歸的工資,相對於留學費用,價效比太差了。
國外就業的環境,真的比國內好嗎?
疫情來了,慢慢觀察,國外的情況未必就一定比國內好。
歷史這一頁翻到今天,出國留學越來越不值得了。
-
5 # 肖亞043
第一個不適合在義務教育階段出國留學的原因是年齡。中國義務教育階段是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也就是7歲到17歲之間。這一個階段的孩子經歷著他的人生啟蒙期。人生的啟蒙期,孩子總歸是孩子,他是需要引導的,需要被關注的,需要滿滿的關愛的,需要滿滿的安全感。這樣的年齡適合待在父母的身邊,得到他所需要的安全感,得到他所需要的愛。此時別說在遙遠的他國,就是“隔代養育”所遺留下來的問題都是一輩子的遺憾。獨立所付出的代價為什麼玩的這麼大?教育的核心“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教育體制做不到,不同的教育方法就一定能做好嗎?真正能做好的還是家庭教育,個人拙見。
第二個不適合在義務教育階段出國留學的原因是社會責任感的建立。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生,都能夠很快的背誦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細細的去品味這12個詞。這不正是我們要打造的新一代的國家的優秀人才的標準嗎?形成了這些品質的孩子,即使智商不夠,情商一定也不賴。在這個階段出國留學,他丟失掉的會是哪一部分呢?個人拙見,孩子沒有自我的價值觀之前,還是要小心呵護,交給別的國家教育是否不能帶回?比如:許可馨,破譯北斗程式碼的高杏欣等。
第三個不適合在義務教育階段出國留學的原因是孩子的心理是否願意,孩子家長是否尊重了孩子的內心。孩子長大之後,他需要留學的時候,他自己會形成自己的意願,而義務階段的孩子,他的意願是否有這樣強烈呢?我覺得更應該遵從孩子的本心,個人拙見。
第四個不適合在義務教育階段出國留學的原因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那就是新冠的這150萬小留學生。
綜合上面的因素,我個人覺得義務階段的孩子不適合出國留學。
-
6 # 吳剛作文
一、義務教育期間,如果你認為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較差,比較弱,建議還是不要留學比較好。
孩子比較小,在義務教育期間。你要看孩子是不是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假如孩子的自理能力較差,生活能力較弱。那麼我的建議你還是不要把孩子送出去。因為在國外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許許多多的事情,那麼孩子如果不會處理或者是照顧得不好,會出現身體狀況,精神狀況以及無形的壓力,這些對孩子來說是有害處的。
尤其是義務教育期間的小學階段。因為義務教育期間的小學階段是孩子身心發育最關鍵的階段。必須有監護人在照顧,在引導啟發,而且讓孩子有安全感和愛心圍繞。自理能力比較差的小學生不能離開父母而獨立完全生活的。
陪伴也是一種教育。
二、義務教育期間,如果你的孩子自理能力比較強,比較成熟和穩健,建議你還是要出國留學的。孩子自理能力比較強,而且比較成熟穩健,我的建議是完全可以把他送到國外去。而且送到國外的最佳節點,並不是小學階段,而是初三或者是高二高三。
我個人認為,高二是最佳階段。因為這個時候在中國學習的中國歷史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學國學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基本上已經有了很強勁的國語和國語文化的薰陶。
這期的孩子相對比較自立和成熟。而且他的青春期已經渡過了強勁的逆反期。此時送到國外是孩子鍛鍊自立能力,鍛鍊處理事物能力的最佳時期。
因為高中階段已經不適合家長再去陪讀了。高二孩子在國外正好念一年的預科,一年的語言。然後高三畢業的時候直接就加入國外的教育,直接上大學。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因為在國外很多大學的本科是三年預科是一年。但還要有一年的學習語言的時間。所以加起來和國內的時間基本相等。
在國內學習一輩子的外語,不如到國外經歷一年的外語水平。留學的孩子,他們所有的購物溝通生活交流聽課都需要用外語。在國外大學畢業以後再念完研究生,整個的外語溝通能力交際能力和理解能力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孩子留學以後,他眼界會變得開闊,整個的閱歷會變得有所增加,這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三、國際大背景教育對孩子來說是一筆財富。出國留學並不一定是:一定要留在國外,可以留學結束回國報效祖國。
留學會令他的視野會非常開闊,眼界會非常開闊,閱歷也會有所增加。我們看上世紀30年代,所有優秀的學者政治家,他們都是有過出國留學經歷的。這個出國留學經歷,並不是說一定必須有這個經歷一定是最好的。但是,視野和眼界是人的必然的一種差距。視野寬眼界寬的人往往他會非常淡定,而且對處理事物的能力提升會有極大的幫助。
等孩子到了中年或者老年回憶他的少年和青年時代的時候,他一定會很知足。因為這個世界的教育他都經歷過。國內的義務教育。國外的西方教育,以及國際現代企業制度對整個中國的影響。你的孩子會成長為中西合璧的相容型人才,令人難得的複合型人才。
留學對孩子一生來說都是一筆財富。這筆財富就是閱歷。擁有國際的大背景教育和沒有國際大背景教育的孩子眼界肯定是不一樣的。而且在國外大部分孩子都吃的是相當多的辛苦,經歷了許許多多的坎坷。這是國內的孩子經歷不到的。而這種經歷並不是像所有人說的好像是很簡單,去享受生活了。其實它是一種坎坷下的財富。
-
7 # 留學薈
義務教育九年制的,1-9年級(初三),這是我們的學制,雖然9年一下的留學比較少,但是也有,為啥呢,主要跟學制有關。美國的高中是從9年級開始的,如果要讀一個完整的高中而不復讀的話,9年級就要開始就讀美國的高中課程。完整高中的好處是,申請大學的時候,有一個完整的美國高中9-12年級的成績單,申請到更好的大學的機率更高一點(更好的大學,指的是全球排名比清華北大更高的那些)。英國是GCSE, ALVEL兩個階段的,合計四年,同理也是9年級開始更加完整。
每個事宜後面都有一個支援他的邏輯,宜和不宜,各個家庭根據自己的情況判斷,這個上面,國家並沒有更加明確的禁止。反而,某一時期,對於大學畢業生,反而有5年之內,禁止出國的規定的。
-
8 # Lvsanny
我是這樣認為的。義務教育階段是孩子們世界觀、價值觀重要的形成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一旦出去國外讀書,他將受到不同文化、不同生活或生存環境的影響,他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和我們國內主流的價值觀、世界觀出現偏差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所以,我認為孩子要出國最好的年齡應該是有了最基本判定是非曲直的標準和能夠簡單處理突發事件的年齡段(18歲左右)。
-
9 # 所羅門王
我覺得是要因人而異,沒有最好的教育只有適不適合的教育,教育的本質是教書育人,如果沒做到大眾的傳授都是耍流氓,大家都知道人是有擅長和不擅長一面,拿一種標準去評價,那不是培養人才,那是訓練戰士,人才是社會進步的推動者,戰士是社會發展的維護者,都沒有錯與對之分,那就要看家長對社會得認知度啦,教育的本身就應該是多元化的培養,能做到百家爭鳴是社會強大的必然之路
-
10 # 君山老師
先說說我的觀點:我也是認為,讓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出國留學,於國於民不利。
以上觀點,主要出於3個方面的考慮:1、義務段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家長目的不純;
要論學知識,我認為現在中國的教育是秒殺大多數國家的公辦學校的,所以,以讓孩子為了學習知識出國,這個理由首先是站不住腳的。要學知識,大可以在孩子完成義務教育,打好基礎之後,再去國外優秀的大學去深造。
大部分在義務教育階段送孩子出國的家庭,非富即貴,他們送孩子出國的目的,就像那些在英國的小留學生們一樣,為了熬滿十年,拿一個英國的國籍而已。
你說,目的就是衝著當外國人去的。這樣的留學,於國有利麼?
2、義務段正是孩子人生觀、世界觀生成的重要階段,送孩子出國留學,相當於給人家送孩子;
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也就是7—16歲之間的孩子,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把孩子送出國,孩子就會失去對國家的認同感,甚至會受到一些國外的極端思想的影響,反以是中國人為恥。
這樣的情況絕不是我們憑空想象出來的。網路上現在爆紅的那幾個留學生,你去看他們,不就是這些留學生的典型代表麼?所以,我是認為,送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出國留學,很大程度上,相當於給人家送孩子,為自己培養白眼狼。
3、義務段孩子,缺乏對自己的自我保護能力,獨自在異鄉,不利於身心的健康發展;
最後,從孩子的身心健康來講。這麼小的年紀離開父母,可能他們很有錢,但是他們真的能保護自己麼?在國際形式還好,他們又拿著錢的時候,或許可能得到外國人的尊重,但是一旦形勢惡化呢?你就去看前段時間的英國留學生被打的新聞吧。分分鐘你就成了害蟲!
我是一直奉勸那些崇洋媚外的人。不是你貼外國人的屁股貼的火熱,就以為人家當你是自己人了。你有錢、有沒事的時候,他當你是好朋友;但等形勢不對,人家自身難保了,你就成搶他們空氣、土地、各種其他資源的敵人了。記住,你在他們眼裡,從來不是自己人,永遠是外人,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最後,什麼樣的情況下,讓孩子去留學才於國於民有利呢?起碼要讓孩子在國內接受完義務教育,讓他對國家有感情、對祖國有依戀。
這樣的話,大部分留學生是帶著振興中華的夢想去留學,將來也會勵志報效祖國。
就算這樣的情況下,還是有人留學後要在外國工作、生活。但起碼,他們還會對中國有故鄉情懷。在祖國有需要的時候,他們才會伸出援手;在祖國有危難的時候,才不會落井下石。
-
11 # 愛講故事的牛仔爸
我認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不宜留學,你覺得呢?
首先闡明我非常贊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不宜留學”這個觀點,原因如下:
1、孩子年齡太小,獨自留學容易不易適應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大都不滿18歲,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識和自我適應能力,同時在自我心理調節、特殊情況應急等方面也較弱。所以這個年齡段讓孩子出國,家長和孩子所需要面臨的風險更大。比如此次英國的小留學生們,不能指望每次都能有國家給你們幫助。
因此如果不能舉家都一起搬到孩子留學的國家,那麼最好讓孩子在高中甚至是大學再選擇留學。孩子在高中之後的年齡,已經基本成年或即將成年,有一定的適應力和自制力,也能對後期有好的規劃和發展。
2、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普遍語言基礎較差,出國後跟不上學習進度很多孩子到國外面臨的最大難關是語言,因為我們在國內所學習的英語基本都屬於都是交流性的英語,這是在日常的生活和交際時使用的“低階”英語,而到國外留學時需要更“高階”的“學術英語”。
因此很多孩子在國外的第一年時間,上課都基本聽不懂,也有孩子因為語言基礎差,學習成績也很差,完全無法融入到學校中去,很容易產生厭學心理。
在此舉兩個身邊的例子:
1、小學四年級留學紐西蘭,一年半後鎩羽而歸男孩A是一個典型的乖孩子,剛上四年級,非常聽話、愛學習、懂事。在國內突擊學習半年的語言後,男孩A的爸媽把他送到到紐西蘭上小學了,據說家長花了不少錢也費了很大勁。但是僅僅只是一年半後,他就不得不回國來。
因為去到紐西蘭後,生活非常不適應,學業也比較吃力,紐西蘭的親戚也無法像在國內的家長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他、輔導他。再加上親戚家本來就有兩個男孩,三個男孩在一起常常產生各種的矛盾。最後矛盾一再激化,不得不回國上學。
回國之後,孩子的性格變得內向,不愛說話,甚至和家長的關係都出現了問題。回到國內後,男孩A繼續在之前的學校上學,但是很糟糕的是語文、數學都跟不上了,閱讀、作文等水平甚至遠遠落後於其他孩子;因為紐西蘭的小學並不像國內那麼緊張,孩子這一年半基本沒有學到什麼,最終的結果是成績一落千丈。
2、美國籍北京孩子,出國不到半年回國我一個好朋友是老北京人,家庭條件優渥,一子一女均在美國出生。兒子今年3年級,在北京一所知名的寄宿式國際學校上學。
不知道是出生在美國的緣故,還是北京近兩年霧霾確實太嚴重,朋友的兒子上呼吸道特別容易感染,而且常年犯鼻炎。因此在孩子一年級下學期,我朋友一家出於對孩子健康的考慮,決定把孩子送到洛杉磯,由爺爺陪讀。
最終的結果是不到半年,孩子爺爺就帶著孩子回來了。原因有二,一是孩子從生活到學習都不適應,吃不好,學習也完全跟不上,發展到最後就是死活都不去上學了,任爺爺怎麼勸怎麼嚇唬也不去。二是老人也不適應,成天無所事事待在家裡,不敢外出也沒有消遣。只能帶著孩子回北京,繼續在國際學校上學。
整體來講,低齡留學需要謹慎,也許孩子和國外都不能像家長想象的那樣發展。很多家長認為給孩子換一個環境,“逃離”國內呆板的教學機制,是否就是對孩子好?其實並不盡然,還是要因人制宜、因家制宜!
-
12 # 老張的後院
留學與否,和選擇什麼階段有關係,但是和義務教育沒啥關係,並且關係最大的是錢。
1、 留學和傳統國內教育對家長來說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錢,沒有了,只有錢。如果作為家長,沒有條件或者是不能夠接受在子女教育上投入過多資金的話,那麼就不用考慮留學的問題。國內傳統的義務教育路線是最節省成本的方式。
2、 留學能帶來什麼?
降低競爭力的同時增加教育的成功率,這句話請辯證的看待,因為無論是競爭力還是成功率都是相對的,請不要存在倖存者偏差來看待,如果硬要作比喻,你可以理解為這是一項風險投資。
3、 高中之前留學可以嗎?
可以!
優勢是:選擇更多,機率更大。
簡單來說,西方和我國的教育方式有本質的區別,造成這種區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人口問題,比如資源問題,比如制度問題,在此不做贅述,請參照之前的文章。
正因為教育方式存在本質區別,導致了越早接觸當地教育方式的孩子在將來的升學選擇以及進入名校的機率要大於國內傳統教育的孩子,並且孩子越小語言學習能力越強。說一個簡單的區別,如果孩子在初級教育階段就送到英國的話,那麼將來升學就不存在家長撓頭選擇專業的情況了,因為A-level的課程中基本上你所選擇的3-4門課程就已經決定了你未來申請學校的大致專業方向。
劣勢是:開銷較大,要求較高。
越早出國對於資金的要求往往越高,並且還牽扯到孩子的生活問題,常見的三類為家長陪讀、寄宿家庭、寄宿學校。無論是哪一種對於家庭經濟情況和孩子自身的要求都較高。
“
適合人群:家長願意在子女教育上進行投入,並且經濟情況良好,最好是一方無需全職工作;孩子的主觀能動性較強,性格較開朗。
老張建議:如果選擇在高中之前留學的話,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孩子銜接一個移民身份,相對來說從成本開支和將來的發展都會是很好的選擇。
”
4、 大學本科階段留學可以嗎?
可以!
最主流的選擇之一,據中國留學網收集,近十年本科留學生人數已經從10萬人增長到了近100萬人,平均每年增幅超過20%。直接導致了留學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但是國內的高校競爭卻沒有任何降低熱度的意思。
優勢是:接受更好的教育,學歷認可度更高。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國內的大學在不考慮生源因素的情況下,整體的水平還是要落後國外的傳統教育強國的大學的,更不用說相對應的教育資源和師生比問題了。
所以,相對應的無論是教育質量還是將來就業的認可度肯定是要高於國內大學的。
劣勢是:除了費用之外,還要考慮一個銜接和三觀樹立的問題。
越小的孩子越容易融入團體,這個是毫無疑問的,換而言之,本科階段的成年人們在相互融入的過程中就會比較困難了,其中最主要的一關就是語言,特別是口語,自己家孩子外語不一定好,就算自己家孩子外語沒問題,也不能保證同學沒口音,就算同學沒口音也不能保證教授不說方言啊。
除了語言關,第二關就是文化和教育方式關,留學的國家或者地區,或多或少和國內都存在文化上以及教育理念上的差異,這需要一個不短的適應過程。
至於三觀的問題,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價值觀,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學堂上,而剛剛成年的孩子正是價值觀逐漸定性的時間,比如中國人更強調集體主義,而西方更注重個人英雄主義,中國人更喜歡熱熱鬧鬧的熱乎勁,而西方更希望交往過程中禮貌性的距離感等等。更不用說一些其他極端文化下的自由了。
“
適合人群:家庭經濟情況良好,並且關係和睦,父母從小有自己一套成熟良好的教育方法,子女本身屬於自制力比較強並且願意和父母進行溝通的家庭。
老張建議:本科階段出國,因為牽扯到子女的專業選擇,請做聽取子女和專家的意見,並且作為父母,請在申請之前就畢業後是否選擇回國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溝通。
”
5、 研究生博士生階段出國:
可以!
主要分為兩種情況,實踐派和學術派。實踐派的留學訴求主要是因為需要學歷的提升,或者是在工作中遇到了相應的瓶頸,而學術派主要是希望在某一特定領域追求更高層次的知識體系和學術研究。
優勢是:花銷較少,銜接容易。
Master的課程時間都不會太長,特別是授課式的甚至有一年制的,而PHD大部分都已經有相應的收入,所以開銷相對壓力不大,而且基本上都會針對本科就讀專業進行向外延伸,在銜接上肯定是沒有什麼太大問題的。
劣勢是:學歷認可度低,學業壓力較高。
現在越來越多的機構和單位開始選擇首要檢視第一學歷,但是大部分比較優秀的國外大學並沒有因此降低自己專案的畢業難度,(部分鍍金類別除外)所以在時間短任務重的前提之下,畢業難度要相對較大一些。
“
適合人群:家庭經濟情況一般,但是學習能力較強,並且對於將來的發展有更高的追求的孩子。
老張建議:研究生博士生階段出國,請提前規劃好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專業方向,確定自己是以學歷提升為導向還是以專業能力為導向,如果是前者,選擇高排名學校的冷門專業,如果是後者,選擇低排名學校的熱門專業。
”
6、 其他類別:
有幾類家庭不需要考慮留學時間階段的因素。
第一, 家庭情況一般,但是希望透過子女改變階層並願意為之付出的家庭,越早越好。
第二, 已經獲得移民身份並且可以接受移民地長居的家庭,越早越好。
第三, 家庭情況優越,希望孩子將來青出於藍甚至繼承家業者,越早越好。
留學是一個很主觀的事情,請不要拿孩子的前途開玩笑,任何一項投資都有風險,但是我們可以想盡一切辦法控制風險。
-
13 # 使用者105459086518
不是不宜,而是決不能容許出國留學!眾所周知因為小孩的心際不成熟,人生價值觀還未形成,如果從小就接受西方國家教育,對黨,對祖國有百害而無一利。黨和國家應儘快出臺政策措施加以制止,靠老百姓反對,一點用也沒有。
-
14 # 英西留學規劃呂老師
義務教育階段,如果是在高中,初中去,確實會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因為獨立能力,生活和學習能力都不是很強,所以說這個階段不出國是一個很正常的選擇。然後同時這個階段是打基礎的,如果你不是以後打算孩子在國外生活和移民,確實不用這麼小就去讀書,雖然國內壓力大,你可以讓孩子高考完,或者高中讀完不參加高考去讀本科,但是沒必要一開始就直接讓孩子脫離國內基礎教育,畢竟孩子還是會回來就業的,文化還是走中國風,所以說我覺得要看孩子和家長具體目的,資金情況來判斷。
-
15 # 吳是夜
我認同該看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不宜留學。
原因如下:
1、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應該先接受傳統文化薰陶,樹立中國的文化認同文化認同很關鍵,它是一個民族的凝聚力所在。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小留學生,小小年紀就匆匆忙忙地出國去留學,不僅沒有接受過中國的教育,也沒有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
這樣的孩子是一定缺乏對祖國的認同的,因為他們缺失了「根」的教育。
年紀尚小的他們,率先接受的是外國文化和外國的思想,外國的文化反倒成了他們的「根」,外國話替代了母語的作用,母語變成了外語。
簡而言之,不懂中文的中國人還是中國人嗎?不懂中國文化的中國人還是中國人嗎?就算國籍是中國人,但實際上又有幾分是中國人呢?
所以說,太小不留學,孩子應該先接受傳統文化薰陶,接受中國的教育,樹立中國的文化認同,待得長大後,擁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再讓他們出國留學。
2、沒有接受過愛國主義教育,怎麼樹立愛國之心、報國之志?我們都知道一定要教育孩子樹立愛國之心、報國之志。
正如清末海軍將領劉步蟾曾說:
此去西洋,深知中國自強之計,舍此無所他求。揹負國家之未來,取盡洋人之科學。赴七萬里長途,別祖國父母之邦,奮然無悔。
清末去留洋求學的那些民族脊樑,包括詹天佑、劉步蟾等,大部分都是懷揣報國拳拳之心,最終也都選擇回到祖國,建設祖國、奉獻自己。
亦如錢學森先生,他學成後放棄一切,爭取回歸祖國,卻受到美國政府的迫害,遭到軟禁,失去自由。但是他的報國信念卻從未動搖,最後終於衝破種種阻力回到了祖國,為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上述的這些民族英雄、國家脊樑才是我們的榜樣,才是留學的最佳模板。
而如今的留學生我們很清楚,肯定有一部分人是「出去鍍金、混學歷、留學不回」的。
這樣也就罷了,但正值疫情緊急關頭,如許可馨之類的留學生,生於國、長於國、學於國,卻屢屢在網路釋出不當言論,不心懷感恩也就罷了,反而口出惡言相向,令我們不恥。
家長們匆匆送孩子留學的目的,絕不是師夷長技讓孩子出去留學,是為了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前沿科學,把自己打造成可用之才,並且回到祖國來建設祖國,發一份光,出一份力。
這才是正確的留學目的。
而不應該是拿外國的綠卡,融入一個根本融入不了的國家和民族,這樣的留學有什麼意義?外國之人也不會認同你,因為你們的根不同,文化不容。
-
16 # 舒適人生
從幼小選擇留學的家庭的主要目的是,想讓自己成為雙重國籍戶,為自己的後來作打算。因此在人生的自由選擇面前,如果沒有法律來約束,也沒有任何規章制度不允許未成年人出國留學的情形下,就不存在該不該的問題。
-
17 # 中高考英語倒計時
1.根據比較主流的觀點態度的確在義務教育階段,儘量不要讓孩子留學。
2.因為在初中階段是孩子心理發展的關鍵期,尤其是初二孩子的學習心理生理心理都會發生比較顯著的變化,在這段時間內最好有父母的陪伴有朋友的陪伴,因此,如果不是從小就在國外生活,那麼這段時間最好還保持原樣,對孩子的生長是一個很好的過渡期。
3. 如果是小學就移民,其實如果年齡很早的話,到也是可以的這樣能夠保持連續性的學習和生活適應,但是要注意父母是想讓孩子完全放棄中文環境,還是說想讓他有雙語環境,這一點要思考清楚,因為如果留學恐怕中文的意識形態,灌輸就會卻是很多,對於中國文化的理解,未來可能不會那麼深刻。我家庭本身是非常注重本土文化的那麼一定要,務必慎重。
-
18 # 不讓說真話的T條
我覺得義務教育階段要不要留學主要由一下幾個方面決定,
1,孩子將來要在國外定居還是國內定居。如果孩子將來要在國外定居當然是越小出國越好。越小出國越容易適應,也越容易融入當地文化和生活。
2,孩子的個性。歐美教育非常重視孩子的個性,特長和興趣愛好的培養。而國內過於追求文化課成績及漠視孩子個性的教育方式不適合個性突出的孩子。當然日本教育也並不追求個性,如果家長不想太放任孩子個性發展又想送他出國,那可以優先考慮日本。其實我覺得日本初等教育可能相對於歐美國家更接近中國人,中國父母也容易接受。
3,孩子自控能力。國外教育相對中國確實比較自由散漫。由此產生很多青少年犯罪和意外傷害等問題。如果你的孩子自控能力很差,那你最好還是先讓他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再送到國外。
-
19 # 無限唱聊
這是個認識問題,有的人有飽錢,多得幾十輩子都花不完,加之又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只要到外國去遛遛彎,打個轉身,那都身價百倍,會通體發光,紅得發紫。
殊不知,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才"的,要看你是不是那個料子,有不有那個天賦。要不然,外國不全是天才了?而且並不是所有外國的教育都搞得很好,事實上,有些還差勁得很。
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若離開父母,離開熟悉的一切,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要從頭來,而受到的教育、影響又與本國大相徑庭,這對他們的三觀形成將產生不利的影響,今後若回到國內,可能很難融入社會,很難接受本國的一切。所以,這個階段的學生不宜留學。
-
20 # 唐文軍
我認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不宜留學,你覺著呢?
個人認為,留學跟是否處於義務教育階段關聯不大。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均GDP從開放前的300美元上升到了10000美元,再加上孩子們的性格和家庭教育千差萬別,留學就演變成了一種不同型別的教育方式逐漸發展起來。而判斷我的孩子需不需要留學,這不是靠哪一個階段來判斷的 ,而是要從孩子本身的特點和家庭情況來綜合衡量:
1:孩子能適應東,西方的哪種教育模式。根據筆者的經驗,中國的教育模式和西方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中國注重基礎教育的細化和深入。比如數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運演算法則,熟練地心算加減乘除,而且還要延伸到用它熟練地解決應用到更深層次的邏輯思維和應用,例如奧數。這對於一些孩子來說,靠反覆的記憶和練習,不眠不休的重複來回,會讓他們很不適應,即使他們很努力參加各種培訓機構,每天忙到很晚也無法取得理想的成績,這對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極大傷害。相反,在美英等國家,課程的深度和廣度選擇非常的寬泛,圍繞著你的興趣和特長自主選擇。這種方式有利於孩子釋放他們的壓力,能夠花更多的時間在他們喜歡的課程上,反而可以獲得更快更好的學習效果。很多媒體上報道的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被當眾問到九九乘法口訣顧左右而言他的尷尬很好地反映了東,西方教育差異,但是不是我們的教育要優於地方呢?答案並不簡單。西方在高科技,新材料,精密製造,生物醫學,航空航天,軍事等等領域佔領著絕對的高地,我們還需要多年的奮力追趕才能並駕齊驅甚至超越。這說明西方教育在創新創造,基礎研究等等領域領先於我們。如何儘快地掌握最前沿的知識和研究,出國留學,無論針對大到國家發展,小到個人的職業生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政府多年來是一直鼓勵孩子出國留學的,這樣能夠補齊中國教育的短板,更利於國家人才的培養與使用。最近兩年中國出臺了很多的針對留學生的優惠政策肯定了出國留學的重要性。
2:家庭的經濟狀況和支付能力:
這個問題在20年前沒有選項,因為那個時候出國留學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說,經濟條件不允許,能夠出去的,非富即貴,因公出國,更是萬里挑一。所以不管你處於什麼樣的考慮,孩子們只有在中國完成教育的低,中,高階段,不管你的孩子能否適應,千軍萬馬過高考的獨木橋是唯一的選擇。現在,時過境遷,出國留學已經是很多家庭的可選項了。但是依然要指出的是,每年五萬至8萬美元的留學費用不是哪個家庭都能承受的,所以這也是決定孩子能否出去的關鍵因素。
綜上所述,根據孩子的性格和特徵來決定孩子前進的道路才是最科學,最根本的,無論出國與否。畢竟,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您同意嗎?
回覆列表
根據家庭情況而定,部分西方發達國家中小學教育還是不錯的,國外也有教育好的國家和教育差的國家,國內也有教育發達的地方,也有教育落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