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娛兒呀呀
-
2 # 人生百貨
這個問題我保留意見,因為現在也有很多和金庸先生一樣優秀的人,但他們未得到社會的認可,從而不被社會大眾所熟悉罷了;但反過來說,金庸先生也是獨一無二的,他的成功是在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歷史背景產生,所以我們不能回到過去,也不能讓時光倒流,從這個層面來說,金庸先生式的人物是不可能再有的。
-
3 # 油炸毛豆
說的不錯,金庸大師當時那個時期,他們那群人都是先有才,再有財,而現在的明星,作家都是有財,卻才,唉世風日下。
-
4 # 文史馬後炮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提問者所說金庸這樣的大師,應該是武俠小說方面的,不是像胡適、陳寅恪、錢鍾書、王國維這樣的文化大師。以錢鍾書為例,他的《管錐編》《宋詩選注》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學術水準;就是業餘愛好小說《圍城》也在中國小說史上佔重要地位。
一、金庸簡介
金庸,本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海寧市,當代武俠小說作家,與古龍、梁羽生並列。 其武俠小說十五部,《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越女劍》。
二、金庸小說適逢其時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在經濟上是無比繁榮的,在文化上幾乎是空白的。自被英國殖民,中國傳統文化受到重創,像一個沙漠。很難想象,在那個時期,最流行的歌曲是英語歌曲,七十年代許冠傑的粵語歌曲《鐵塔凌雲》的出現,才打破了英語歌曲統治香港的局面,具有多重意義。可見,英國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衝擊是多麼大。在此情形下,當時的底層市民只能以收聽電臺為主要消遣方式。
三、開風氣先者,梁羽生也;發揚光大者,金庸也
具有深厚傳統文化功底的陳文統(梁羽生)打破了這個格局,《龍虎鬥京華》一出,大受歡迎。踵其後,金庸將武俠小說發揚光大,《書劍恩仇錄》一經推出後更是洛陽紙貴。街頭巷尾,無不談論小說情節,市民休憩之餘也多了一種娛樂方式。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們大陸的人們晚上看了《笑傲江湖》《雪上飛狐》,第二天早上一定聚在一起,討論劇情,爭得面紅耳赤,其情形應該和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差不多,可見武俠受歡迎之程度。
四、武俠小說已落沒,大師不再
金庸創作武俠跨越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而大陸武俠熱基本上在九十年代。後來,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對武俠也就產生了審美疲勞,更重要的是新式的各種娛樂消遣方式的出現,也分散了武俠的愛好者。時至今日,盜墓小說、宮鬥小說、玄幻小說等網路小說逐漸發展,黃易、步非煙等武俠小說作家,失去了武俠小說最適合生存的土壤,縱然才氣縱橫,也難以將武俠推上一個新的高度,所以風流已逝,大師不再。
現在,時代正在呼喚一個新的文化形式的出現。會是什麼呢?我們拭目以待!
-
5 # 雨沐青辰
看看今天的人們都在幹什麼,休息的時候全在消費快餐文化,一篇文章十分鐘以上都懶得看,沒幾個人會去看那些大部頭的文學作品了。就算有人寫了優秀的作品,也找不到出版社印刷,因為賣不了錢。時代變了,現在的大師有建築大師,服裝設計大師,科學家,藝術家,但很少聽到有什麼新出現的文學大師了。莫言的小說有幾個人看過?
-
6 # 茅簷懶時光
金庸的出現,除了自身具有高水平的文化素養,還有他所處的特定的時代造就的。現在的大多數人,物質上並不缺,他們對那種家國大義精神,武俠情懷的追求要薄弱很多,更多的是注重自身精神和物質上的享樂,比較自我,因此網路小說市場反而非常廣,體現的是對極致愛情以及個人英雄主義的追捧,本質上就是自我滿足,很難寫出一些比較深刻的好內容。
而且現在的時代什麼都要求快,工作的節奏快,休息的間隙吃個飯也快,上下班路上腳步都是匆匆忙忙的,寫個文章也要快,熱點要追求時效性,網路上快餐式文化氾濫,新媒體異軍突起,掙錢方式多了,都想去走捷徑,就算一開始能坐得住,久了也不免被同化。
但認真的文字不能快,得慢慢雕琢,很多人都太浮躁和敷衍,功利性太強,這也和現在的社會環境有關,在這樣的氛圍下,能耐得住寂寞,真正靜下心來堅持創作的人比例少了,出現大師的比例也就大大減少。但還是相信有這樣的一些人,他們對文字的熱愛足以抵擋這浮躁的大環境,可能需要時間吧。
-
7 # 中文系的留級生
這個問題應該拆分為兩個小方面
首先優秀作品的出現不會侷限於哪個時代,自人類誕生以來,每個時代都有其優秀文化作品的湧現,只不過文學形式不同。
例如周禮–秦風–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所以每個時代都有其適合的文學形式存在,而當今社會傳媒的發達已達到質的飛躍,從這一角度看,“小說”這一文學形式似乎不及“影片”、“音樂”受眾群體更大,傳播速度更快。也就是人們所常說的“快餐型”速食文化。而金庸先生的時代文化傳播的媒介體主要是報紙,從這一角度看,小說這種文化形式確實比不上金庸的時代。
第二個問題就是問題裡提到的“金庸式的大師”
我們要明確一個前提,也就是金庸能夠創作出很多優秀作品的前提是什麼?
首先金庸很博學,對歷史的通曉程度不亞於哪個國文系教授。這一點,當今社會也有很多潛心做學問的人,只不過這種人在哪個時代都不算太多,但終歸還是會有。但博學只是基礎,能夠結合對生活的觀察以及對人性的思索,進行二次創作的人卻不多。這一點,毛主席也具備。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金庸先生有很強的民族情懷,能夠藉助自己擅長的載體形式抒發內心的情懷,且以通俗易懂的風格被廣大群體所接受,這一點,以後如果能夠出現和金庸先生相媲美的大師肯定也應具備。
金庸先生之所以能被稱作“大師”,是因為其作品之“精”和“廣”。畢竟惶惶幾千年只誕生了一個“金庸”。
歸根結底,正是因為金庸的出現“很難”,所以他才叫“金庸”。
-
8 # 姜羽豐jyf
我也如此認為。當今社會不會再出金庸先生這種大師了,以後估計也不會再有!
特定的歷史和特定的環境,造就特定的人才。我認為武俠小說的衰落是必然的!可能會有人爭議,其實每個文學體裁都有自己的生命週期,這是毋庸置疑的!
當武俠小說被金庸先生推到頂峰的時候,也是它衰落的開始!
為什麼不會再有金庸先生這樣的大師了?這裡要說到金庸作品的獨特性。金庸小說所涉及面之廣,政治、歷史、文化、宗教……是所有文學作品不具備的。尤其是中華傳統文化方面: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醫卜星相、奇門遁甲、花鳥蟲魚……五行八作,無所不包!試問,還有哪個小說家對傳統文化繼承這麼廣泛的?金庸先生讀者之廣,是其他文學家不具備的!大家都知道,上至國家領導人,大學教授,大學生,中小學生,下至販夫走卒,皆有金庸先生讀者!試問,還有哪個文學家讀者如此之眾的?金庸小說包含諸家學派思想,是其他文學作品不具備的!金庸小說從早期宣揚儒家思想開始,到中期宣揚道家思想,再到佛家思想。從陳家洛到令狐沖,再到蕭峰。不得不歎服,金庸先生對諸家思想的研究不可謂不深!回到武俠小說上來,金庸小說畢竟是武俠小說!眾所周知,在我國武俠小說畢竟是不入流的,至少被文壇大佬們所不屑!但是金庸小說無疑是對武俠小說的一次革新。金庸先生透過自己的作品將武俠小說的文學性藝術性思想性大大提高!儘管如此,我國武俠小說種類繁多,各種宣揚暴力的垃圾讀物打著“武俠小說”的旗號,敗壞了武俠小說的聲譽!很多人誤以為武俠小說就是“武打小說”。“俠義”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中華大地五千年文明所孕育產生,是獨特的,是其他文明所不具備的!
為什麼“俠義”文化不登大雅之堂?我想在兩千多年封建王朝中,“俠義”文化畢竟來自於江湖,是市井文化的一種,是不被統治階級所認可的!相反,“儒家思想”更符合統治階級的需求。這種長期的偏見,不是短時間能改變的。“俠義文化”也是先輩留給後世的寶貴思想財富!“俠義”是我們做人的基本準則之一!我想,在這個物慾橫流,人心浮躁自私的社會里,傳統的“俠義文化”是能給我們麻木的肉體裡注入新鮮血液的!
金庸先生在弘揚傳統文化,尤其弘揚“俠義文化”方面,是其他文學家難以望其項背的!
-
9 # 尋人參果者
金庸寫的是商業性的流行小說,雷同性強,文學創作性差,題材還是憶想類的,都歸不到正規文學裡去,哪裡算得上什麼大師。再過幾十年,四大名著、蘇軾、魯迅都還是文學經典,金庸還能有幾個人記得?
-
10 # 兼濟天下正
金庸作品人物背景多在亂世,舊朝被推翻,新朝未立穩,亂世出英雄,同樣,亂世出大師,文化和經濟不協調成了規律,大西北的蘭州出了《讀者》,東南的上海出了《故事會》,現在看到的優秀作品多出自上個世紀末的知青之手,肚子餓時思想更深刻
-
11 # 雲巖雨石
那也未必,人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歷史的車輪畄下的痕跡,都是後人來評述的,如果我們看不到像金墉大師的大師再現,那是我們命短。
-
12 # 荊郢豪客
武打小說還會有,優秀的小說作家都不可能雷同。求雷同的作家一般都消失在求同的半路上,所以,不會再出金庸。誰想自己出誰失敗得快。
-
13 # 松嫩隱士
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因為時代在變遷,人類在進步,社會在前進。雖然金庸是當代的大師,但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會比一代強。隨著我國文化事業的不斷繁榮,今後會出現很多比金庸更偉大,更好的小說作家。
-
14 # 神醫向前
首先,為什麼一定要像金庸大師,古俠小說的社會需求環境已經過了。
任何一位大師,都有他成就的社會土壤,離開特定的社會環境,就失去了探討大師的意義。
當今社會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人們獲取的精神消費產品比當時那個時代要富足一萬倍。
現在是自媒體時代,個人創作更容易但流量爭奪也更慘烈,再要期望一個大師吸引所有人的眼球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
15 # 天地奈何
世界上只有一個金庸,這無可辯駁;金庸先生作為70,80以至於90後的偶像,確切來說,很偉大!換一種說法就是,當今社會是有很多偉大的作家,只是時代不同,所造就的英雄也不同,或許這就是時勢造英雄吧!如果非要相比,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不太準確罷了!
-
16 # 西格瑪的化學
金庸屬於幾百年一遇的文學奇才,屬於小說領域曠世奇才。不管是哪些被捧為正宗文學家還是網路作者,找不到有金庸水平的。
作家最基本的是文筆要過關,這個基本功就可以排除90%的名人。文學修養是靠興趣和獨立思考提高的,金庸的文學修養,從民國開始算,到現在,找不到比他高的。
近代名氣大的文學家,寫出來的東西,生硬。缺美好,拼湊型,套公式型,沒有美感。
網路小說,那個文筆,好比火車站附近的快餐,很難吃,粗製濫造。與名氣大的都缺最基本的文學素養:文筆。
金庸小說,就像是一個神奇的世界,裡面的人和事,生動活潑。
文學創作與創辦企業是一樣的,企業家很多,文學家也很多,有名氣的文學家和企業家很多,但是頂尖的企業家很少,名氣與實力並不成正比。金庸是頂尖的文學家。金庸的產品,不會因為時代變化而失去吸引力。
-
17 # 坤墨
首先,金庸的庸字寫錯了,金庸是一代武俠小說的代表人物,這絕對定位準確,他的14部小說影響深遠,帶動了文化乃至娛樂產業,武俠影視劇風靡20年,他功不可沒,不過,武俠小說是一個門類,不能佔據總體的文壇,文化,所以,金庸應該是一代武俠小說宗師。
-
18 # 拾級而上的木木
的確如此。把武俠小說寫到登峰造極的,也就金古溫梁了,金庸先生自不用說,排行老大。曾經的武俠小說,被人們稱作司機小說,低俗小說,就是隻有社會底層人物,例如開車的司機這樣職業的人才看,很難登上所謂的大雅之堂,嚴肅文學之列。但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武俠小說的地位逐漸得到大家的認可,特別是金庸先生小說的文學性,被大家慢慢的發掘出來,重視起來,跟著很多研究武俠小說的人出來,就像現在還在研究《紅樓夢》的紅學一樣,讀者愈來愈發現,金庸武俠小說,自有它的一套價值觀的輸出,自有一個架空的武林世界的世界觀。再說,金庸老爺子本就是一大學著,雖是武俠小說,但小說裡充滿了其他各種文化,道家文化,武術文化,武學,宗教文化,美食文化,詩詞歌賦以及音樂等等。這跟老爺子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背景有關。金庸,原名查良鏞,生在南方的世族大家,書香門第,家族中人才輩出,人文傳統深厚。據查老爺子自己回憶,家裡的藏書,不計其數。他從小就喜歡讀書,也有足夠多的書供他看。這是幾十年前,想想現在的有些家庭,藏書過百本的都少見。這就足夠體現出了查老爺子家的良好的氛圍和環境。他之所以一個人能撐起一份報紙,靠著連載自己的小說而成為暢銷報紙,宣言陣地,靠的是純實力。
看金庸大俠的小說,除了刀光劍影,江湖恩仇,詩酒歌詞之外,以及背後的,其實就是現實社會中的人性,人情悲涼的反映。就像金先生最後的一部小說《鹿鼎記》,不單單是一幕幕熱鬧的景象,其實裡面充滿了各種人性的拷問。只有讀到深處,似乎才可以讀的出來。
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
19 # 開疆擴土13
能不能有人再來一個,飛雪連天射白鹿。等等,就知道此話的真假了。一代大師的養成,不僅需要自身的才華,還需要它的養成。孕育,萌發。最終成為一代文學大師,而我們現在最缺的就是孕育階段,那些我們少年時熟悉的一個個身影大都隨年紀默默而逝,伴隨我們成長的最終成了一代大師,這樣的人就是那些一直默默無聞,把名利放在道義兩旁的人。當我們的眼睛,經過歲月的洗禮之後。變得火眼晶晶,才能看到那堅毅身影。原來他們一直就在我們身邊,一直不曾離開,只是我們一葉障目,被名利迷了雙眼。被世俗困了雙手雙腳,愕然回首,我們的英雄依然在,可喜可賀,他們的身影,不曾離開,謝謝你們。
-
20 # 桃李春風s
是的,當今社會不可能再出現金庸先生這樣的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先生的作品必將是空前絕後的存在。
讀不懂金庸小說的人,罵金庸作品一文不值,金庸先生也不過一笑了之。讀得懂的讀者,將其作品視為珍寶。金庸作品是集武俠之大成者。論俠義,誰比得過郭靖、喬峰?論痴情,誰比得過楊過?論機靈聰慧,誰是黃蓉的對手?演繹故事、刻畫人物,金庸作品每一部都是經典。而且金庸先生家學淵博,作品中佛學、醫學、建築、琴棋書畫、奇門遁甲等傳統文化知識俯拾皆是。可以算作百科全書式的武俠小說。
試問當今社會,才學如此淵博,胸中又有如此溝壑的作家,又有幾個?
其次,金庸先生生活在香港,如同漂泊江湖的遊子。這種漂泊感、江湖氣,也是成就其作品的原因之一。而如今,香港、臺灣文學式微,武俠風潮已經消退。因此,大陸不可能再出現金庸式的武俠作家,港臺也不可能。
所以,金庸作品只能產生於那個年代、那個地方、那個人。
回覆列表
金庸寫小說,雖然是商業寫作,但是可以看作是通俗文學;但是,其本人的文學造詣是非常之高的;所以,其小說裡的故事精彩,涉及了歷史,文化,宗教,飲食,民俗,情感等包羅永珍的內容,甚至社會上都出現了研究金庸作品的人,有人將之稱為“金學”。
照如今的勢頭來看,網路文學雖然十分繁榮,但是,從細分領域來看;這些作品,卻難有企及金庸的;更別說地位了;現如今在那些作者中,年齡小,追求訂閱;嚴重商業化,沒有涉世的經驗與情感的積累,所以,幾乎不可能出現金庸這樣的人物。
而金庸其本身不僅鑽研歷史,研究佛學,對國外文化也很瞭解;而且,情感經歷曲折,沉澱了心中豐富的人生經歷後,才能寫出那麼優秀的作品來;所以,其小說浪漫又俠義,細膩又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