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漢高祖劉邦,在歷史的影像中,純屬不務正業、地痞流氓之輩,可是就是這樣的人卻結束亂世,創立大漢王朝,奠定漢名族之基,開啟了華夏有一次飛躍,諸公怎麼看此人?怎麼看此人的成就與歷史地位?純屬機會?還是卻有能力?
17
回覆列表
  • 1 # NatureVoice雨人

    作為一位骨灰級的無賴,說勇武,說智謀,說才華,漢朝開國皇帝劉邦還真就一樣也沒佔到,但是這也沒什麼可驚訝的。不過劉邦還是在48歲的時候造反了,54歲就稱帝了,建立了漢朝。前面說的幾樣他是一樣也佔不到,這個核心競爭力究竟是什麼呢?對此韓信一語道破。

    有一次,韓信和劉邦聊天,談到了領兵多少問題,這就是著名的“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典故,其中就談及了劉邦的核心競爭力。

    上(劉邦)笑曰:“多多益善,何為我禽(有轄制、趨勢之意)?”信(韓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一句“不能將兵,而善將將”,道出了劉邦的競爭力。其實,劉邦何止“善將將”,從起義反秦、楚漢爭霸來看,劉邦非常善於識人用人。

    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事實上,在任何時代,都是人才最重要,只要手下有足夠的人才,能團結一致的往前走,奪取天下並非難事,歷史早就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劉邦的核心競爭力就是識人用人。

    和劉邦相比,項羽手下曾有范增、韓信、陳平、英布等人,卻都不能很好的使用,范增被逼走,韓信陳平英布等人投靠了劉邦,所以最終項羽烏江自刎。韓信評價項羽是“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在領導能力上,項羽可謂一塌糊塗;陳平的評價是“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項羽識人用人能力一目瞭然。

    正因如此,有學者感慨,在識人用人上,如果劉邦能得9分(十分滿分)的話,那麼項羽最多隻能得5分,劉邦比項羽要高明的多。

    關於劉邦識人用人的案列有很多,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韓信。

    韓信命運極為坎坷,在家鄉年代不必多說,參加起義軍之後,項梁“未得知名”就兵敗,項羽對韓信的計策謀略不屑一顧,所謂“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所以,韓信投靠了劉邦,歷經萬苦、差點被砍頭,以及蕭何月下追韓信之後,韓信才正式被劉邦認識。

    從史料來看,韓信應該缺乏獨立領軍的機會,不然以韓信之才,在項羽手下早就脫穎而出了。然而,就是這麼一個沙場“初哥”,卻在蕭何建議之下,劉邦直接拜韓信為“大將軍”,相當於是軍方第一人。

    古往今來,將一個沒有實戰經驗之人,驟然推上了第一元帥的位置,還有比劉邦膽子更大、心胸更開闊的豪傑嗎?但如果劉邦不重視韓信,那麼還能擊敗項羽,奪取江山嗎?

    其實,蕭何、張良、曹參、周勃、樊噲、雍齒等人,劉邦首先是認識到他們的能力,其次基本做到了“人盡其位,人盡其才”,或知人善用,將這些人擺在合適的崗位上。尤其劉邦對蕭何、張良、韓信三人的評價,說明了劉邦對才人認識和使用極為合理,有獨特的眼光。

    劉邦究竟有怎樣的用人之道呢?有學者總結為“三不用”,即無才之人、不忠之人、完美之人。

    其實,大家別覺得簡單,首先要辨別出“無才之人、不忠之人”,其次才談得上用不用。另外,完美之人為何不用?原因很簡單,天下沒有完美之人,且政壇上的完美之人,對劉邦來說可能就是想要奪取他的江山。

    《史記》中記載了二個故事,就一定程度上驗證了劉邦的這種用人之道。季布和丁公是甥舅倆,都是項羽手下,但季布多次毫不留情的擊敗劉邦,丁公卻在戰爭中放過劉邦。漢朝建立之後,按照常理而言,這兩人的命運應該很簡單:丁公高官厚爵,季布死路一條。

    然而,漢朝建立之後,劉邦放過了季布,認為季布這是盡其所職,卻將對他有恩情的丁公處死,所謂“使後世為人臣者無效丁公”,丁公是投機取巧,屬於“不忠之人”。

    顯然,從季布和丁公的遭遇來看,劉邦在識人用人這一點上,的確非同一般,比較“逆向思維”。

    總而言之,從劉邦奪取江山的過程中來看,主要是因為張良、蕭何、韓信等人,但這些人的被認可和任用,卻又是劉邦之功。當然,也別覺得這些人才虧了。沒有劉邦的整合和正確使用,張良、蕭何、韓信等人,分散到其他大小勢力之中,他們可能也就史上無名了,或做不出如此大的功績。

    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韓信之類的人才很多,但劉邦這樣的伯樂卻稀少。如果你能遇到一個伯樂,或許就能還世界一個奇蹟,很多時候,並非你能力真不行。

    縱觀古今歷史,劉邦這種領導型人才一直極為稀罕,屬於高階才能,古今成大事業者莫不精通此道。即便你的才能一般,但如果你能遇到這樣的領導,或也能混個“公司元老”之類,能夠功成名就。否則,即便才華橫溢,若無人賞識,也難以出頭。所以說,很多寂寂無名之人,不是能力問題,而是缺少一個伯樂,將他擺在合適的崗位上,給他一個發揮的機會!

  • 2 # 小青峰曰史

    小青峰又來啦!人們常說劉邦是地痞,是流氓,是無賴,危急時刻還把妻兒推下車去,世人憤怒的唾沫都能淹死他,然而就是這樣的小人,成為了歷史上著名的“草根皇帝”。

    雖然先前對劉邦有些粗略的瞭解,但讀完了《劉邦大傳》,知悉了他更多的細節,我不禁對他刮目相看:劉邦沒那麼下賤。

    推翻殘暴的秦王朝,打敗實力超群的項羽,最終,他成了獨步天下的王者。其間並非一帆風順,諸多困難都沒有使他屈服,劉邦,其實是個隱忍堅定、有勇有謀的卓越的政治家。

    全書較多地運用了互襯的描寫手法,將劉邦的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劉邦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漢基業,期間也是困難重重。漢楚之爭,劉邦勝少負多;彭城大戰,自己力量佔優,卻被項羽三萬騎軍殺得大敗,但他並沒有像項羽兵敗垓下那樣,選擇自刎,而是隱忍堅定,越挫越勇,最終反敗為勝。面對項羽“設高臺,將其父親捆綁於其上,並威脅欲烹飪之”的情況,劉邦何嘗不心塞,但為了社稷,他捨棄了兒女私情,選擇了隱忍,並做了機智而堅定的答覆。私情沒有迷亂他的方向,困難沒有阻斷他的征程,因為他心繫天下。

    楚漢兩軍相持日久,百姓厭倦,項羽與劉邦在廣武澗對話,欲與劉邦單挑,“能鬥智時決不鬥力”的劉邦付之一笑,不入其套,任憑項羽兵臨城下,肆意辱罵。在眾將士面對項羽,嚇得“目不敢視,手不敢發”,逃回大營不敢再出來時,他身穿素衣,面色從容地站在城樓上,大聲列舉項羽的十大罪狀,聲稱自己“以義兵從諸侯誅殘賊,使刑餘罪人擊殺項羽”,把項羽罵得啞口無言,惱羞成怒。在大軍壓境、將士懼退之時,劉邦淡然挺身,雖然不像諸葛亮上演空城計那般傳奇,但這種勇氣、膽識豈常人可以企及?

    項羽氣急敗壞,弓弩手用強弩射傷了劉邦的右胸,他卻捂著腳,喊道:“這廝射傷了我的腳趾頭!”帶傷巡視,激勵將士,這是何等智慧,兩軍對壘,勇者勝,此刻如讓敵方和己方知道自己的真實傷勢,勢必會長敵人威風,滅己方士氣,這一濃縮的歷史鏡頭,盡顯劉邦的大智。試想,如果沒有劉邦的這一言行,歷史的結果,誰說就一定不會改寫呢?

    借勢入函谷關,順勢封韓信為王,趁勢東越鴻溝,敗項王於垓下……漢王的智謀無處不在。

    劉邦稱帝后,在洛陽南宮設宴款待群臣,要大臣直言他得天下,項羽失天下之原因,大臣七嘴八舌,無一中的。劉邦總結道:“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為我所擒也。”劉邦一語道破,能用人,會用人,高瞻遠矚,能將各種有能力的人團結在自己的周圍,這是何等高明的政治智慧,這是何等傑出的政治家!

    讀史使人明智,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當我們走近它時,它瞬間變得明朗而立體,《劉邦大傳》則明確告訴我:劉邦,他並沒有那麼不堪!

  • 3 # 絕對歷史

    古往今來,皇帝一直都是天之驕子,掌管天下人的生死,歷史上,絕大部分的開國皇帝都是前朝將領,因不滿暴政或皇帝昏庸,便起兵造反,但也有特例,劉邦就是個典型的例子,沒當皇帝之前,他不是皇室宗親也不是元帥將軍,而是個地地道道的地痞流氓。

    據記載,劉邦從小就好吃懶做,遊手好閒,經常閒在家裡不去謀生,他不但懶散,而且還非常的好色貪酒,經常和一些不三不四的男男女女廝混在一起,街頭巷尾的小酒館和妓院是他經常光顧的地方,他不僅喝酒嫖娼,而且還經常打架鬥毆,正經事卻沒看他幹過幾件,人們看到他都覺得他是地痞流氓,對他嗤之以鼻。

    後來,劉邦在家人的不斷催促下,離開家去謀了一個差事,後來還當上了一個小亭長,亭長在當時無疑是最小的官職了,不但沒有什麼權勢,而且也掙不了錢,當時稍有些地位的人都不屑於此,而那些老實巴交的農民又幹不了這種事情,所以這個差事給地痞流氓的劉邦是最合適不過的了。雖然工作有點累,但總比在家種地好啊,劉邦也是比較滿意的。

    劉邦這個人,雖然行事草率流氓,但是對待自己的小弟們,還是相當仗義的,再加上他本身就比較聰明,善於籠絡人心,所以,劉邦勢力慢慢變大。

    後來,秦國暴政下,越來越多的人起義反秦,劉邦也乘勢揭竿而起,斬白蛇起義。佔領沛縣,自稱沛公,實力也不斷強大,後來率先攻破秦都咸陽,

    那麼,平民起步的劉邦為何能最終奪得天下呢?首先,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劉邦善於用人,韓信、蕭何等人為劉邦得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其次,劉邦平民出身,能深知民間疾苦,而且他也懂得政治鬥爭,有闖勁,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殺伐果斷,在漢朝建立之後,先後殺掉了許多追隨他多年的開國功臣,他和項羽最大的區別也在於此,在鴻門宴上,項羽優柔寡斷,放走了劉邦,最後自己被劉邦逼得自刎烏江畔。所以,劉邦能奪得天下,並非偶然。

  • 4 # 舊事舊人歷史說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劉邦在有的人眼中可能是地痞流氓,但他卻統一天下,創立大漢王朝。不知道是出於什麼緣故,古往今來的許多人,尤其是現當代的一些輿論風潮,總是把失敗的項羽當作是悲情的英雄,而成功的劉邦,開創了四百年大漢天下對中華文明影響深遠的劉邦卻成了一個地痞流氓。都說成者王侯敗者寇,歷史是由成功者書寫的!那麼既然如此為什麼數千年來劉邦和項羽的形象差別那麼大呢。撥開歷史的迷霧,也許歷史的真相併不是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

    常言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劉邦究竟是英雄還是流氓?只要看他身邊所聚集的那些人就知道了!蕭何,張良,陳平,韓信,樊噲,周勃這些人雖然有的出身低微,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都是秦漢之際一等一的英雄。那麼多英雄都願意心悅誠服的歸順劉邦供劉邦去世,奉劉邦為老大!尤其是張良,他可是不折不扣的南韓貴族!再一個就是韓信,他原本是項羽的手下,這些人都願意死心塌地的跟隨劉邦說明了什麼?說明了劉邦的確有過人之處!

    其他的話不說,僅僅來看漢高祖歸鄉之後自我的敘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是一個流氓的口氣嗎?這是一個地痞所能擁有的視野嗎?顯然不是!我們再來看劉邦的對手項羽的一首詩:“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是兮奈若何,虞兮虞兮將奈何?”究竟誰是英雄,誰是莽夫?從這兩首詩的對比中,就可見了。項羽直到臨死之時,都沒有認清楚自己為什麼失敗,還要吹噓自己的勇力多麼多麼無敵。而劉邦得了天下衣錦還鄉之後還想著“得四海之猛士,守天下之安康。”

    作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奠基者之一,漢高祖絕對是一個英雄,也許在他的性格上存在著許多缺點,但無論有多少缺點,他身上都有著我們不可忽視的優點。著名作家郁達夫先生曾經在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隸之邦,一個有英雄而不知尊重的民族則是不可救藥的生物之群。我想這句話用到漢高祖劉邦身上也是十分合適的。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歷史流傳到今天項羽成了英雄,劉邦成了流氓。難道僅僅是因為劉邦是楚國平民,而項羽是楚國貴族?當真是不可思議。老百姓有話說得好:“英雄不問出處。”可歷史的事實是,只要一提到英雄,我們肯定會查根問底的,探究他們的出身!因為漢高祖劉邦40多歲以前一直流落於鄉間,自然也就成了眾多人詬病的物件。殊不知,古往今來大器晚成者比比皆是。在我心中漢高祖劉邦是一個成功的英雄,而所謂的西楚霸王項羽只不過是一個不顧時勢,憑藉一身蠻力任意胡為的勇夫罷了!

  • 5 # 右腦心理

    其實人生在不同的階段就會做不同的事,每個人的成長背景都不同,對這個社會的理解也不同,劉邦在年輕時或許真的不務正業,但人都有一段的混沌期,在這段混沌期的確會迷茫,會走向自己不擅長的路,但當他突然頓悟明白了自己擅長的東西時,人的能力就會被髮掘出來,劉邦或許正是因為他年輕時的經歷,讓他遇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最後才能成就霸業

    所以他的成就當然不是單單的機會,有一句話說的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而劉邦就是這樣一個有準備的人,他的成就或許我不敢妄加評說,但是他的能力絕對是有的

  • 6 # 二月與伴

    漢高祖劉邦,正史上和野史上對他的評價出奇的一致-臉厚心黑。

    有這樣的兩個小故事:項羽抓了他的父親,揚言要煮了他的父親,劉邦得知後,說他和項羽是拜把子兄弟,他的父親同樣是項羽的父親,既然項羽要煮了自己的父親,那麼也不要忘記分他一碗湯喝。當劉邦被追殺時,為了能夠逃命,將自己的老婆一腳踹下車去。由此可見劉邦真的是臉厚心黑呀!

    可是我們再仔細想想,劉邦真的就那麼“無賴”嗎?是否他的這些所作所為,背後蘊藏著某些常人難以覺察到的“大智慧”呢?

    不說別的,光是劉邦能戰勝當時不可一世的項羽,這就不是一個尋常人能做到的了,在當時,無論是背景,還是勢力,早期的劉邦都無法與項羽相提並論,然而就是這樣大的實力差距,劉邦竟也能成功“逆襲”,贏得最終勝利,建立漢朝,想來這劉邦必然是有常人所不具備的“大智慧”呀。

    那麼劉邦究竟掌握了什麼大學問呢?仔細想想,劉邦最值得後人學習的一個點便是“精”,,劉邦很明白自己的優缺點,他知道自己什麼厲害,於是他就加強自己那方面鍛鍊,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把慧眼用人做大做強。將“精”發揮到極致,就能夠逆襲戰勝強大的對手。

    劉邦雖然出身一般,但是他非常擅長把握機會,在社會上混了10年的光陰後,他及時的幡然醒悟,選擇拜師名士張耳,在他身邊學習了2年,給他帶來很大的提升,這便是“小而精”的精髓,不在於學的有多廣,而在於學的有多麼管用。

    劉邦曾說過項羽身邊就只有一個人,可他還不會用!或許項羽最應該向劉邦學習的就是這點吧。

  • 7 # 銀河鑑史

    劉邦絕非是人們眼中那樣的人。能在秦末那個動盪的時期,聚集那多人才為自己所用,說明他非常懂得資源管理和分配。用現在的說就是懂得企業戰略。

    第一,人力資源使用。“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歷史人都是靠人類書寫的,尤其是那些有才華的人。劉邦在識人用人,非常願意重用,能創立漢朝,取得創業成功,說明他不是一般的地痞流氓,而是有智慧的人。

    第二,超高的政治統治智慧。在楚漢爭霸之際,運用權術,分離項羽的勢力,鼓勵敵人陣營。使楚漢爭霸慢慢傾斜在劉邦的勢力上勝算越大。在取得天下後,懂得輕徭薄賦,廢除秦朝嚴刑峻法,重民生,施仁政,說明他的政治智慧極高。

    第三,時勢造英雄,時勢也能創造偉業。際雲機會之際,懂得順勢而為的人,必成一番偉業。劉邦敢於在秦末之際,公然舉兵,說明他絕非胸無大志之人。

    第四,善知鑑,懂自律。初入咸陽,面對大量的美女和金銀財寶能剋制的慾望,捨去眼前的東西,意圖未來更大的發展,說明他不是無知無腦,不知輕重的人,一個能剋制自己眼前的慾望的人,絕非宵小之輩。

    因此,劉邦取得天下,絕非純屬機會,而是憑實力。也是極具智慧的人。

  • 8 # 早識浮夢

    劉邦是個地痞流氓,但誰說地痞流氓就不能成為曠世明君了?劉邦能開創漢朝百年基業,靠的就是他的用人之術

    公元前256年,劉邦出生於沛縣的一戶普通農家,父親是當地一名普通的農戶,因“勤勞樸實、踏實肯幹”享有一定的美名。而劉邦卻完全沒能得到這種勤勞美德的遺傳,與他父親全然不同,他好吃懶做,結交了一些狐朋狗友,整日干些偷雞摸狗、喝酒玩樂的事情,不僅不會給家裡掙一分錢貼補家用,反而還從家裡拿錢和他的所謂朋友出門喝酒,實在荒唐。不過劉邦雖然品行頑劣,但他的本性並不壞,因為他雖然經常從家裡拿錢,卻也時常會用來接濟那些日子慘淡的孤兒寡母和老人家,而且品行頑劣的他可從未做過傷天害理的事,他結交的狐朋狗友對他的事業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有一日, 整日荒唐度日的劉邦忽然覺得這樣的日子甚是乏味,便與他的朋友們一起探討能不能做些正事。種地?不行啊,又累又沒前途。做生意?不行,沒這才能啊。那就做官?朋友們也覺得不可能,但劉邦卻有了想法。有一次一個員外家的錢財遭竊賊偷竊,官府卻沒有破案的線索。縣令找了享有盛名的劉邦的父親幫忙,劉邦透過他那些朋友知道了那個竊賊就是隔壁村的某某某,他找到縣令說明自己可以幫官府破案,錢財原數奉還,但官府不要追究那個竊賊的責任,甚至不要公佈竊賊是誰,以免那個員外私下報復,並且事成之後要舉薦自己當亭長,縣令同意了。就這樣,劉邦利用了自己的訊息網,既幫官府破了案,又沒有傷害他的朋友,還得到了官職,雖然職位小,但他從此踏入了政治領域。這時候劉邦高超的用人之術已初見端倪。

    讓劉邦的命運進一步脫離軌道的,是他後來私自放走需要服徭役的百姓,不得不在芒碭山落草為寇。雖說是“草寇”,但這些草寇即使生存困難也有幾條不得不遵守的規矩——不得搶窮人,不傷人殺人。違者嚴懲不貸。這些規矩都是草寇的首領劉邦設立的,人無規矩不立,劉邦就是靠著這些規矩,雖然反著官府,卻得到了周遭窮苦老百姓的支援,這為他後來集合兄弟父老,攻下沛縣奠定了基礎。這一段經歷磨礪了劉邦的品性,也讓他明白秦朝的暴政已經讓它在百姓中失去了支援,更鍛鍊了他的領導能力,今天他能領導好一個山寨,明天他就能治理好整個天下!

    我們都知道劉邦的成功不下幾個人的努力——張良運籌帷幄,韓信百戰百勝,蕭何穩固後方,還有曹參、樊噲、周勃等人的忠心追隨。劉邦的用人之術之高超就提現在了這些人身上。比如張良,劉邦早前用一座城池跟韓王換了張良,當時所有人都覺得詫異,張良何德何能值得上這一座城池,事實證明,劉邦用一座城換了整個天下,這筆交易非常值。再說韓信,韓信本是蕭何手下一個治粟都尉,蕭何向劉邦引薦韓信,而且是當統領三軍的大將軍!這意味著跟著他一路過關斬將、立功無數的大將軍朝思暮想的大將軍之位要給一個新人!劉邦也不顧眾人反對,對韓信寄予厚望,而後來韓信也沒有辜負劉邦,暗度陳倉、水淹龍且、十面埋伏,他一次次創造奇蹟,給了劉邦很多驚喜。蕭何和曹參等人是劉邦在沛縣的老夥計了,從一開始劉邦就與他們保持了良好的關係,尤其蕭何的二百錢之恩,劉邦一直銘記在心。

    劉邦在開創漢朝之後,曾說自己“謀策不如張良,治國不如蕭何,打仗不如韓信。”劉邦沒有謙虛,他的才能確實比不過他手下這些功臣,但他會用人,他給了這些能人發揮自己本領的一個巨大的平臺,反觀英勇無畏的項羽在戰爭之後就將勇士呂馬童放回家了,雖是好心,卻暴露了他不如劉邦的那個致命的弱點,而劉邦能打敗項羽就是藉助了這個弱點。讀者是否明白了?劉邦雖是流氓,卻從沒丟失自己的人性,偷雞摸狗反而為自己將來的事業打下了基礎,因此,他的“偷雞摸狗”也是正事,他與其他的地痞流氓不可等同視之。

    注:圖片摘自網路,侵刪。

  • 9 # 呢空空

    劉邦出身不高,就是一農民。但是他既不喜歡種地又不喜歡讀書,整天遊手好閒的,東轉悠西轉悠的,沒有一點正經相。成年後,劉邦謀了一官半職,但是每天下午就跑去一家賣酒的地方喝酒,而且和縣衙裡的官吏們混的很熟。和他稱兄道弟的那些最開始就是一些屠夫、走卒等之流。而且自己娶了呂雉以後,也不收斂,使得呂雉一進門就當了後媽,因為才發現,劉邦在娶呂雉之前和別人生過一個孩子,這個孩子生下來後,他媽就跑了,所以呂雉嫁給劉邦後不僅要操勞家務、幹農活、還得照顧劉邦的私生子劉肥。可是劉邦對她也一點不憐香惜玉,總覺得就該她做,自己依舊在外面逍遙快活。

    劉邦自身因為讀書不多,在早期見識也不多,只知道吃喝玩樂、有酒有肉。可是他有一個非常好的特點,就是善於聽取他人意見。劉邦自知自己才能不及他人,對待那些能人賢士也是真心相待,而且對他們提出的意見覺得有道理的也虛心接受,絕對不會剛愎自用。這一點與項羽不同,項羽有才華且出身高貴,眼裡自然對那些出身低微的人提的意見嗤之以鼻。

    而劉邦卻不同,深知自己的問題所在,樂於接受他人意見。而這一點就特別符合那些能人賢士的胃口,這些古代士人,都十分有氣節,追求自我存在感和價值感。在那些出身高貴的領導身邊,人家未必會看重你,未必會把你當一回事。而在劉邦這裡,他卻能禮賢下士,和大家稱兄道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十分接地氣,所以讓許多能人賢士感覺備受尊敬。

    而且帝王將相之家除了氣節、價值以外,還有的就是利益這條紐帶。劉邦這個人本來就是十分接地氣、非常實際的人,他所做的事情最開始就是為了讓自己得到好處。同樣的道理,他也知道要將好處分發給眾位兄弟,才能鼓勵大家一起幫忙做事。雖然這些有才之人在這裡得到了重視實現了追求與價值,可是劉邦還能給他們一些活生生的好處,早期和他們一起稱兄道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有我的就有你的,懂得用實際好處維持他們之間的關係,所以才能讓這些能人賢士緊跟劉邦,成就大業,得民心者得天下!

  • 10 # 鋒在起時

    但凡能從草根混至帝王之位的人物,絕大多數都是文韜武略、擁有非凡人格魅力之人。然而漢高祖劉邦卻不是如此,沒有非凡的出生,且人品也不見得多高尚,這樣一個出生市井,渾身毛病的草根卻能振臂一呼,雲集豪傑幫助其建立大漢王朝,這是什麼原因呢?

    一: 劉邦出身市井,不喜讀書,就一地痞流氓之輩

    不僅野史上對劉邦的人品評價低,就連正史上對劉邦人品的評價也不高。司馬遷《史記》裡就對劉邦綜合評價為:高祖好酒及色。而且根據後世史料研究發現,按照今天的觀點來看,劉邦的的確確就是一市井小混混,有錢沒錢的都喜歡喝酒娛樂,完全就是一地痞無賴。

      劉邦出身不高,就是一農民。但是他既不喜歡種地又不喜歡讀書,整天遊手好閒的,東轉悠西轉悠的,沒有一點正經相。成年後,劉邦謀了一官半職,但是每天下午就跑去一家賣酒的地方喝酒,而且和縣衙裡的官吏們混的很熟。和他稱兄道弟的那些最開始就是一些屠夫、走卒等之流。而且自己娶了呂雉以後,也不收斂,使得呂雉一進門就當了後媽,因為才發現,劉邦在娶呂雉之前和別人生過一個孩子,這個孩子生下來後,他媽就跑了,所以呂雉嫁給劉邦後不僅要操勞家務、幹農活、還得照顧劉邦的私生子劉肥。可是劉邦對她也一點不憐香惜玉,總覺得就該她做,自己依舊在外面逍遙快活。

    二:劉邦善於聽取他人意見,讓能人賢士有存在感

      劉邦自身因為讀書不多,在早期見識也不多,只知道吃喝玩樂、有酒有肉。可是他有一個非常好的特點,就是善於聽取他人意見。劉邦自知自己才能不及他人,對待那些能人賢士也是真心相待,而且對他們提出的意見覺得有道理的也虛心接受,絕對不會剛愎自用。這一點與項羽不同,項羽有才華且出身高貴,眼裡自然對那些出身低微的人提的意見嗤之以鼻。

      而劉邦卻不同,深知自己的問題所在,樂於接受他人意見。而這一點就特別符合那些能人賢士的胃口,這些古代士人,都十分有氣節,追求自我存在感和價值感。在那些出身高貴的領導身邊,人家未必會看重你,未必會把你當一回事。而在劉邦這裡,他卻能禮賢下士,和大家稱兄道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十分接地氣,所以讓許多能人賢士感覺備受尊重,願意誓死追隨劉邦。

     三:劉邦實用主義,讓能人賢士能夠得到實際好處

    俗話說無利不起早,這句話對於籠絡他人十分有用。帝王將相之家除了氣節、價值以外,還有的就是利益這條紐帶。劉邦這個人本來就是十分接地氣、非常實際的人,他所做的事情最開始就是為了讓自己得到好處。同樣的道理,他也知道要將好處分發給眾位兄弟,才能鼓勵大家一起幫忙做事。雖然這些有才之人在這裡得到了重視實現了追求與價值,可是劉邦還能給他們一些活生生的好處,早期和他們一起稱兄道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有我的就有你的,懂得用實際好處維持他們之間的關係,所以才能讓這些能人賢士緊跟劉邦,成就大業!

    歷代評價

    酈食其: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

    魏豹:漢王慢而侮人,罵詈諸侯髃臣如罵奴耳,非有上下禮節也。

    高起、王陵: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

    韓信: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言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司馬遷:然王跡之興,起於閭巷,合從討伐,軼於三代,鄉秦之禁,適足以資賢者為驅除難耳。故憤發其所為天下雄,安在無土不王。此乃傳之所謂大聖乎

    李世民:“正主御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唯君臣相遇,有同魚水,則海內可安也。昔漢高祖,田舍翁耳。提三尺劍定天下,既而規模弘遠,慶流子孫者,此蓋任得賢臣所致也。

    蘇軾:“予觀漢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殺人者致之,其餘殺人愈多,而天下愈亂。

    朱元璋:“惟漢高祖皇帝除嬴平項,寬仁大度,威加海內,年開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項羽南面稱孤,仁義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遜,濟以寬仁,卒以勝之。

    毛澤東:“劉邦是在封建時代被歷史學家稱為‘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英雄人物。劉邦同項羽打了好幾年仗,結果劉邦勝了,項羽敗了,不是偶然的。” “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瞭解人民心理。” 漢太祖劉邦比西楚霸王項羽強,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

  • 11 # 沙埤

    當一個優秀的人成功了,那沒有什麼可驚訝的,但是,當一個地痞流氓成功了,那才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劉邦當後者莫屬。而且,“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劉邦年輕的地痞流氓形象,只能說明他年輕的時候,無所作為,跟著一班豬朋狗友鬼混,喝酒賒賬,但這不能否定劉邦這個人的智商情商,更沒有理由質疑他後來的成就。一個生活在農村的平民,既沒有錢的老爹,亦沒有得體的教育,除了整天干農活,日子一眼就看到了人生的盡頭,別無選擇。

    但正是因為劉邦的這種好吃懶做的性格,讓他勤於動腦,我行我素,不理會別人的看法和評價。假如劉邦是一個勤奮努力的農民工,處處受限制,說不定歷史上就不會有漢高祖劉邦這個人的存在,他也不一定會有那麼大的作為。而且一個人的成功並不僅僅是看年輕的時候,有些人年輕有為也見不得他後來建功立業,有些人白髮蒼蒼也見不得就此自甘墮落,碌碌無為。所以,對於劉邦,在下甚是佩服。

    他的成就與歷史地位

    楚漢爭霸結束後,劉邦建立了漢朝,雖然不是第一個統一天下的人,但卻是第一個繼承的人。項羽的失敗,很大程度上跟他的墨守成規的思想有關,滅秦後,他沒有看到分封制的缺點,而是繼續沿用分封制。但是,劉邦他並沒有那樣做,雖然他不得不妥協與現實實行了郡國並行制,但他很大程度上掌握了中央集權,而且在他晚年的時候,陸續把異性王滅掉,這為漢王朝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由於多年的戰爭,剛剛建立的漢朝,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很弱。但是匈奴時常騷擾邊境,漢武帝一改秦朝的武力解決辦法,採取比較柔和的方式——和親。雖然這一政策也是逼不得已,但是因為這一項政策,為漢朝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環境。與此同時,他還採取無為寬鬆的政策,使得民可以休養生息,經濟、文化和軍事都得到了發展。

    他的深謀遠慮,對政治制度的調整和對後世的安排,對整個漢朝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被毛澤東主席稱為“封建時期最厲害的皇帝”。

    三分命註定、七分靠打拼

    他的成名,肯定離不開他的能力。“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亦沒有白來的成功。劉邦他重用人才,善於納諫,這些在楚漢爭霸的時候就已經顯示的淋漓盡致了。如果只是純屬機會,就算登上皇位,也會成為第二個項羽,被別人推翻。

  • 12 # 經典守望者

    地痞流氓實在是有些不公平,只是出身低了一些罷了。人們會有這樣的印象,最早還要歸結到港臺電視劇、文學作品之中的誇張描寫,港臺對於歷史的記錄真的是不敢恭維。在漢高祖的歷史記錄中是這樣描寫的,“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嚴格說來,他應該是地方豪傑。地痞流氓的概念是壓榨百姓,欺男霸女,為禍一方的惡勢力。但是縱觀劉邦的早期經歷都沒有相關的記載,喜好酒色,偶爾欠些酒賬,吹吹牛,這些都不是什麼罪行,根本就和地痞流氓掛不上關係。

    其次,劉邦沒有文化不通禮儀是事實,他言行粗鄙,貪利好詐,也是事實。但是,他能夠在秦末擔任亭長,這都是對於他早期能力的肯定。因為在秦末,並非是所有人都可以擔任基層官吏。韓信就因為“家貧,不能推擇為吏”,無緣基層官吏。嚴格來講,韓信更像流氓,而不是劉邦。

    劉邦的成功既是天時的運作,也是他本人的能力所致。蕭何曹參都是天下一流的文臣武將,能夠甘心讓他驅使,這就能體現出劉邦的能力。劉邦雖然沒有文化,可是他卻能任人唯賢,虛心納諫,從善如流,這都是身為王者的能力。王者和普通人不一樣,看起來劉邦文不成武不就,但是卻可以吸收接納統帥天下一流的人物,這就是本領。基本上,劉邦,朱元璋,張作霖都是一樣的角色,是時代和社會給了他們高階的學問和教育。讓他們貫通人情世故,在各方勢力中游刃有餘。都是天授異人矣。

  • 13 # 奔跑的紅塵光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此言不虛。試看秦朝末年和漢朝末年即三國時代,風雲際會,英雄輩出。亂世對人才不再論資排輩,使得各色人等都有出人頭地的機會。秦朝末年,天下大亂 ,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千古名句。湧現出項梁,劉邦,項羽,蕭何,韓信,張良,陳平,範曾,曹參等一大批文臣武將。最終歷史選擇了劉邦一統天下開創漢朝。

    劉邦成為了皇帝。當時人非常不服氣,說他是流氓地痞大概也是那時傳出來的。我看劉邦的成功是偶然也是必然。他順勢的選擇了造反和歷史選擇了他都是機緣巧合。劉邦起碼有幾個過人之處。

    1...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1個平民皇帝。他之前的皇帝。要麼出身高貴。要麼就是神話人物。劉邦創造了歷史。

    2..劉邦創作的大風歌。蒼涼豪壯。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吞吐天下之勢躍然紙上 ,歷史上哪個流氓地痞會有這樣的胸懷和抱負?

    3..知人善任。他出身抵,所以不計較別人的出身,只要你有才,就拿過來為我所用。像韓信,因受胯下之辱而名聲不好。陳平,收賄賂又和嫂子有姦情。劉邦卻能做到人盡其才,用之不疑。反觀項羽,因為出身高貴所以目空一切,不肯虛心納諫,最終連軍師範曾都傷心離去。項羽成為了孤家寡人,又怎能不敗

    4..劉邦情商高,膽子大。做亭長時就和蕭何,曹參這些縣裡的頭面人物混的熟。去呂太公家赴宴,明明一文沒有,卻敢喊:賀萬錢。舉座皆驚。害的蕭何還要給他打圓場。呂太公能把女兒嫁給他,說不定就是看上他忽悠人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膽氣。鴻門宴之前,項伯為救張良夜奔漢營,把項羽明天早晨就進攻劉邦的絕密訊息走漏了。為了讓項伯為自己說好話,劉邦就和項伯打了兒女親家。倆個不認識的人,一會功夫就成了親家成了一家人,這有多難。可劉邦就有這個本事。這也是劉邦情商高和忽悠人的能力的側面證明。正是項伯為劉邦辯解,才給了劉邦喘息之機 ,鴻門宴上又成功麻痺忽悠了項羽,才脫離虎口。

    5.. 劉邦是一個宣傳高手,深知輿論的重要性,入咸陽時的約法三章,讓他取得了關中人民的信任。後來和項羽爭天下時,站在道義的制高點,指責項羽誅殺義帝,坑殺降卒等十大罪狀。把自己變為正義的化身。為他最終得天下打下堅實的輿論基礎。

    透過以上幾點可以得出結論,劉邦是歷史的選擇,是英雄而不是流氓地痞。

  • 14 # 高論歷史

    劉邦一個沛縣“基層公務員”(泗水亭長)出生,甚至當過無業遊民(遊俠),居然只用了短短七年時間,就登上皇位,讓我們現代人看來真是奇蹟。

    劉邦首先是看清了秦末的大勢,他積極加入反秦隊伍當中,在老婆呂氏家族的金錢支援下,拉起自己的隊伍,並且積極收納了沛縣公務員與市井階層,當時沛縣的縣令就沒看清大勢,最終被劉邦起義軍給殺掉了。

    劉邦在三年反秦過程中,選擇了秦兵薄弱的南線進攻,從長江逆流而上,攻入武關。

    此時項羽的軍隊,正在鉅鹿城下與章邯、王離惡戰,牽制著秦軍30多萬的主力,給劉邦大軍攻下咸陽城,創造良好的條件。

    在劉邦軍隊攻入咸陽之前,劉邦就聽卻酈食其(同“酈意姬”的讀音)的建議,奪取敖倉,佔領洛陽的武庫,這樣劉邦大軍要吃有吃、要武器有武器,不用進咸陽搶奪財務就能養活軍隊。

    原本貪財、好色的劉邦,在攻入咸陽城後,能夠聽卻張良、樊噲的勸告,對於秦王宮的美女、財務做到秋毫不犯,在這體現出劉邦抵制誘惑的的智慧,也可以說劉邦有更高的政治抱負。

    劉邦用蕭何的建議,廢除嚴苛的秦法“約法三章”,從此咸陽的王公大臣,還是平民百姓,無不對劉邦表示誠服。

    反觀項羽在進入咸陽城前,鉅鹿之戰勝利後,項羽為報私仇(項羽的祖父項燕、叔父項梁都被秦軍所殺)在新安坑殺20多萬秦國降軍,等於得罪了20萬個秦國家庭。

    進入咸陽後,項羽又殺掉秦王子嬰,大肆搶劫咸陽城裡的財務,還火燒阿房宮,咸陽的百姓把項羽、劉邦兩項對比,肯定支援劉邦的統治。

    項羽把秦國封給三位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統治,也等於交給秦國三位叛徒統治,就是歷史上的三秦。

    項羽坑殺、搶劫、火燒、任用“叛徒”統治秦國,等於拱手把廣大的三秦地區讓給劉邦。

    楚漢爭霸中之前,項羽暗殺了楚王熊心,給劉邦攻打留下藉口,也沒有處理好與諸侯之間的關係,齊國、趙國的諸侯看到項羽如此強橫,紛紛站在劉邦一邊。

    項羽就連自己的嫡系英布、范增等關係也沒處理好,劉邦重用了陳平,離間了項羽與范增的關係。

    軍事上劉邦接受蕭何的建議,拜項羽的郎官韓信為大將軍,隨後韓信率領軍隊勢如破竹,一路攻下魏國、趙國、燕國、齊國,就此劉邦佔有蜀漢、漢中、三秦之外,得到北方廣大北方地區。

    楚漢決戰時刻,劉邦聽取張良、陳平的建議,封韓信為楚王,封彭越為梁王,封英布為淮南王,三路大軍匯合夾擊項羽,最終在垓下之戰逼迫項羽自殺。

    四年的楚漢相爭就此結束,隨後劉邦聽卻張良、婁進的建議定都長安,從此建立西漢王朝。

    在秦末起義到西漢建立的過程中,劉邦之所以成為最後贏家與知人善任,敢於放權,又很能搓磨人性分不開。

  • 15 # 泰安方圓

    劉邦絕非等閒之輩,能屈能伸方為大丈夫,劉邦與有勇無謀的西楚霸王項羽對決,勢單力薄的時候百般附和,一旦勢大窮追猛打!終使不可一世的項羽自刎於烏江!成就大漢王朝!

    劉邦的勝利,在於他能用人、知人善任!文有張良、武有韓信等一干能人輔佐成就霸業情理之中!

  • 16 # 成功始於勤奮9

    每一個成功的皇帝,重要的不是自己多能治理國家和打仗,而是善於使用人才。

    劉邦雖然不能說識人,但是很善於納諫,在整個統一戰爭裡,史記和漢書幾乎沒有看到劉邦對謀臣有什麼反駁過。

    劉邦最著名的漢初三傑言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內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其實不止是蕭何張良韓信,陳平一個被很多人詬病的人物,劉邦給與他千金,讓他隨便利用,挑撥項羽與范增、鍾離眜、龍且等人的關係,是最終取勝的重要原因。彭越、英布在項羽後方的騷擾,也間接的加速了項羽的失敗。

    實際上,劉邦四次敗在項羽手下,把自己的妻子、老爹都丟了,逃跑的時候還扔了自己的兒女,幸虧有滕公夏侯嬰撿了回來。在第三次敗在項羽手下的時候,劉邦連土地都不要了,說誰能幫我打敗項羽,我就把東方的國土給他。本來劉邦想分封六國後裔,但是經過張良勸阻容,改封韓信、彭越、英布三人。如果你能不要老爹、妻子、兒女、土地,你也能“成功”。

  • 17 # 贏銷力王冠群

    劉邦有數不清的缺點和道德問題,但是他的個人素質更符合皇帝的要求。

    在個性上,劉邦豁達豪爽,勇敢無畏,心胸開闊,用人有道,做事不拘一格,能屈能伸。

    他早年雖然無所事事,但是廣交好友,這時期結交的人後來幾乎成了建立和穩定漢朝的中流砥柱,而且隨時都敢當領導者,大方與其他諸侯分享利益。

    劉邦能為了目標不擇手段,不管是欺騙對手還是貶低自己。

    在政見上,劉邦擁有出眾的政治才能和高遠政治眼界,制定了以關中為後援地,進可攻、退可守的爭霸策略,即使屢戰屢敗,也很容易再出擊。

    他還透過約法三章籠絡民心,用利益拉攏其他勢力。

    劉邦能做皇帝的根本原因是:知人善用。

    特別是對張良、蕭何、韓信的任用。

    劉邦曾說:夫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張良。

    撫百姓,鎮國家,籌糧草,給餉銀,我不如蕭何。

    連百萬之中,攻必克,戰必勝,我不如韓信。

    這三人都有驚世之才,為劉邦所用。而項羽手底下只有一個能人范增,他仍不妥善任用此人,所以,項羽的失敗早以成定局。”

  • 18 # 鐵骨郭哥

    劉邦統兵不如韓信,謀不及張良,蕭何。這三人都是萬戶侯,但劉邦卻能把這三個人為他所用,這就是劉邦成為開國皇帝的原因!

  • 19 # 九井散人

    1:劉邦雖然出生草莽,然而非常具有領導能力,知人善任。樊噲-屠狗之輩,韓信-受過胯下之辱的人,這樣的人在劉邦眼裡卻是大才,都能夠委以重任。知人識人用人只能,無人出其左右

    劉邦曾將自己能夠一登大統的原因總結為,“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就是說,我謀略不如張良,打仗不如韓信,搞政治不如蕭何。但是,我能讓這三個人為我效力。項羽什麼也比我強,但是他不會用人,所以終歸失敗。知人善任,讓人才真正發揮自己的作用。這樣的老闆誰人不喜歡!

    2:劉邦卓越大膽,敢放權。劉邦在出兵之前,由於面臨龐大的戰場,以及關中三王的問題,就必須考慮分兵。不然雙拳難敵四手,很容易顧此失彼。分兵就需要一名大將軍。大將軍的權力非常大,勢必會影響到劉邦的地位。如果將來打贏了,大將軍比劉邦的勢力還大,難道大家分別稱東帝西帝嗎?當時劉邦卻依然選擇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有本事,善戰,劉邦卓越大膽,敢放權。所以才有了打敗項羽的奇蹟。

    3:劉邦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所以他不拘一格降人才。他下面的開華人才:張良是貴族,陳平是遊士,蕭何是縣吏,樊噲是狗屠,灌嬰是布販,婁敬是車伕,彭越是強盜,周勃是吹鼓手,韓信是待業青年。然後劉邦把這樣一群人安排到合適的職位組合起來後儼然是豪華版人才組合。

    4:我們有一句話老話,叫做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劉邦就有這個魄力,他一旦決定用某某人,絕不懷疑,放手使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陳平。陳平從項羽的軍中投靠劉邦以後,得到劉邦的信任,是讓很多劉邦的老人不滿意的,我們跟著劉邦跟那麼長時間,建功立業,出生入死,也不過就混到現在這個位置,陳平一來,就給他那麼高的職務,所以就有人去到劉邦那裡說陳平的壞話。給了陳平這樣一個罪狀:盜嫂受金,反覆無常。但劉邦任然留他在軍中繼續信任他,用人不疑說的容易做起來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5:賞罰分明,論功行賞。劉邦奪取天下以後,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獎賞這些功臣們。最後劉邦裁定,蕭何第一。這個裁定當然所有的人都不服氣。劉邦認為蕭何最大的功勞在什麼地方呢?就在於他在搶救了秦國的文書檔案,當時劉邦軍攻入咸陽時,只有蕭何衝進秦王朝的國家檔案館,把秦朝的地圖,賬本,各種檔案資料全部把它儲存下來,最後劉邦奪取天下的時候,對整個天下的形勢瞭如指掌。它的重要是如此重要,但是隻有蕭何知道,所以論功勞蕭何第一。

  • 20 # 冰鎮的哈密瓜

    關於劉邦人品,歷來都存在著褒貶兩種說法,甚至是極端的兩派,說他人品差的一方會把他與厚黑學聯絡到一起,說他人品好的一方則會結合他的功績。不管怎樣,大多數人品上的好壞都不是絕對的,更何況劉邦是一朝的開創之主。  

    在貶低劉邦人品一方的觀點中,他是一個浪蕩好色的地痞無賴,在家的時候毫無勞作之心,也沒有經濟收入,經常與人聚在一起喝酒,起兵後以利為先,不念兒女之情,背信棄義,濫殺功臣。劉邦的無賴是他的父親劉太公說的。在他當了皇帝后,有一次喝酒喝醉了,在朝堂上埋怨起父親,說早年父親總說自己沒出息,不會置辦產業,不如二哥。事實上,劉邦也確實有過不好的行為,如在逃亡時幾次踢下年幼的惠帝和魯元公主,又如在與項羽鴻溝和議後趁著他帶著軍隊東歸時背棄之前的盟約,還有在天下穩定後廢殺幾位異性王等等。

    在褒揚劉邦的一些人看來,他能取得天下不是沒有道理的,而除了有手下的幫助外,他自身的人品也是起了很大作用的。他們認為劉邦大度謙虛,有仁愛之心,有一定責任感,體恤百姓。劉邦早年還在做亭長時,負責押送囚犯,他卻在路上把他們都放了;進入關中後約法三章,頒佈了一些利民政策;漢朝建立出現叛亂,他就親自帶兵平定,因此他是史上首位親征的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學爵士舞減肥,但是又不好意思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