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養生小黃hxp
-
2 # 雷子的文學分享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這首詩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全詩翻譯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
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
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路上行人慾斷魂表現出了什麼樣子?怎麼理解?
這首詩表現出清明時節如此節日,路上行人情緒非常低落,神魂散亂。
清明佳節詩人杜牧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不是那些遊春逛景的人。本該是家人團聚,或遊玩觀賞,或上墳掃墓,觸景傷懷,情緒非常的低落,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神魂散亂。
-
3 # 丹丹跟你說
路上行人慾斷魂中的斷魂是對行人的神態描寫表現了路上行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細雨也給行人平添了層層愁緒。
春衫盡溼,輕寒襲人,使孤獨寂寞、懷鄉思親的心境更加悽迷紛亂,愁苦欲絕。描寫春雨瀟瀟的悽迷景色,表現春雨中行旅之人的惆悵心情。
-
4 # 人草木茶禪文化
這是唐代文學家杜牧所作《清明》裡面的一句詩句,形容清明時節,人們去上墳,思念已故的親人,內心無比傷痛,在路上行走有點落魄斷魂。非常生動形象,古人清明上墳,主要為了祭拜已故的親人,以表孝心,也為了慎終追遠,這個時候往往會激起內心的思念之情,天人永隔的悲涼之情。
-
5 # 南楓希
“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句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全詩如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是我國二十四節令之一,在農曆三月上旬,公曆四月五日,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在這一天踏青掃墓的風俗風慣。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正是花紅柳綠、春光明媚的好時候,但也正是氣候多變的時節,這一天往往要下雨。
詩人杜牧在這一天外出就遇上了一場春雨,那雨紛紛飄灑,如煙似霧。天氣陰沉,令人心中不快。“紛紛”兩個字,抓住了春雨的特徵,寫出了漾漾細雨紛紛飄落的樣子,它不是夏天的那種急風暴雨,而是潤物細無聲的小雨。
“路上行人慾斷魂”,行人,指離鄉出行在外的人。欲斷魂緊承雨紛紛,形容行人在雨中的樣子。這裡的魂,不是指魂魄,而是指內心的情緒。
這句詩由前面的寫景進而描寫景物中的人和人的心緒。
清明本來就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人們懷著沉重的心情懷念逝去的親友,偏偏又趕上天空陰沉落雨,心情更加沉重了,加上孤身趕路、衣衫盡溼,更增添了幾分愁緒。
所以觸景傷情,此刻心裡就如同斷了魂似的。
-
6 # 樗寮
如果按照現在習慣看,清明節容易想到掃墓上墳等事情,“欲斷魂”三字的理解容易被帶偏。恰好有個相似的情況,來引用一下蘇軾的半闕詞:“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蘇軾這詞寫的時節是寒食,宋代的寒食節也是古人掃墓上墳的時候,但“暗千家”不是這種節日的氛圍,而是煙雨。春天的雨不會大雨滂沱,就是細風吹拂,煙雨濛濛。想象一下這種天氣望見的場面,人在霧雨中的出行,來對應一下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畫面感是否出現了呢?
-
7 # 茂哥國學館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要想搞明白“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樣子,必須搞明白“行人”指什麼人。這裡的“行人”是指遠離故鄉,在外羈旅奔波之人。“清明時節”其實也是一個閤家團圓的時節,人們都要回到家中祭祖或去祖墳掃墓祭奠。而這必然勾起“行人”的思鄉思親的情緒。而天公也不作美,下起了淅淅瀝瀝的春雨,陰雨的天氣也讓“行人”感到淒冷,情緒低沉。所以這“行人”應該是衣衫被雨打溼,臉上露出憂慮落魄的樣子。而詩人也正是這樣的行人,他也累了,他也想家了,他該歇歇腳,取取暖了,他想借酒澆澆愁了。於是他問牧童“何處有酒家?”牧童給他指向遠處——那杏花深處一個幽靜的村莊。
-
8 # 信步53
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一】在《唐詩鑑賞辭典》中,把詩中‘斷魂’與‘雨紛紛’這兩層意象結合起來來解讀:
(1)‘斷魂’,意指內心悽苦:佳節行路之人,已經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絲風片之中孤身趕路,又沾上雨水,觸景傷懷,心境倍加悽迷紛亂因而感到惆悵。
(2)‘雨紛紛’疊加趕路人內心惆悵迷亂,構成愁緒的意境;
【二】也有學者說,詩中由‘雨紛紛’而引起的‘行人慾斷魂’情緒,與其理解為悲愁,也不妨理解成歡娛。
理由:
(1)《宋詩選注》,按照錢鍾書先生的註解,宋代清明時節是踏青習俗。春暖花開,人們結伴郊遊;
(2)《清明》這首詩最早和杜牧聯絡在一起是在南宋末年的本子裡;《唐詩三百首》中杜牧名下無此詩,因為學界認為此詩系偽作,非杜牧所作,清人在編輯《唐詩三百首》應該是就考慮到此詩有偽作的嫌疑,故不收入;
(3)清明時節的雨是名副其實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是日雨主豐年”;非悽風苦雨;
(4)因為一場細雨引起了賞玩的興致,於是任由興致高漲,想去喝酒。後兩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就是自在和逍遙的意境。
如果‘斷魂’與‘雨紛紛’是愁苦意境,借酒澆愁還說得通,但逍遙自在找酒喝,就文脈不通了;
(5)唐詩人宋之問《江亭晚望》:
浩渺浸雲根,煙嵐出遠村。
鳥歸沙有跡,帆過浪無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斷魂。
縱情猶未已,回馬欲黃昏。
此處的“斷魂”似更近於“銷魂”,是一種陶醉在景色中流連忘返的姿態。
-
9 # 俠客蘇察哈爾燦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古代詩歌一般想要表達的是另一種意思,只是要想搞明白“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樣子,必須搞明白“行人”指什麼人。這裡的“行人”是指遠離故鄉,在外羈旅奔波之人。“清明時節”其實也是一個閤家團圓的時節,人們都要回到家中祭祖或去祖墳掃墓祭奠。而這必然勾起“行人”的思鄉思親的情緒。而天公也不作美,下起了淅淅瀝瀝的春雨,陰雨的天氣也讓“行人”感到淒冷,情緒低沉。所以這“行人”應該是衣衫被雨打溼,臉上露出憂慮落魄的樣子。而詩人也正是這樣的行人,他也累了,他也想家了,他該歇歇腳,取取暖了,他想借酒澆澆愁了。於是他問牧童“何處有酒家?”牧童給他指向遠處——那杏花深處一個幽靜的村莊。
-
10 # 平子曰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清明節,清明節又稱之為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流傳幾千年下來,最近幾年又被人們所重視。現在一提到清明節,對於上班族來說,第一反應就是要放假了,可以出去玩了。然後呢,就想到了清明節要去掃墓,祭祖。接下來我們穿越幾千年,回到唐朝,看看唐朝人是怎麼過清明節的?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所做。作者當年生活在唐憲宗年間。那個時候的人比較純真,對節日也比較重視,對祖先的緬懷是發自肺腑的,心裡想想逝去先人的音容笑貌,現已陰陽兩隔,想到這裡,不由得心裡難受、惆悵。再加上天公不作美,陰雨綿綿。人們走在掃墓的路上,作者親眼目睹雌情景,看上去就像丟了魂似的。所以就有了這麼一句千古民句。
-
11 # 識海泛舟
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這首《清明》可以說是描寫清明時節最有名的詩了,這首詩通俗易懂,生動形象,一直被世人廣為流傳。
原文如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首句就交代清楚了時間是清明,也說明了當時的天氣,是下著小雨的,紛紛這兩個字不僅是對那天綿綿細雨的描述,其實也是下一句行人的真實寫照。
第二句就是“路上行人慾斷魂”,這一句中“行人”並不是我們現代漢字中行人的意思,這裡的“行人”是指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也並非指那些遊玩賞景之人。這一句的點睛之筆就是在於“欲斷魂”三個字,一般古詩詞中魂是精神和情緒方面的象徵,斷魂則是一種強烈的情感狀態,一般是形容惆悵失意或者濃烈的相思的情緒,此句中描寫的的狀態就是那些在雨中行走神情低落惆悵的行人,這裡的行人也是作者的自比,因為清明時節是古代祭祀先祖的節日,本該是和家人團聚一起去掃墓或者踏青的日子,而作者此時正在池州當刺史,恰巧這天又下起了小雨,更讓孤身一人在他鄉的作者觸景生情,才會有“斷魂”這種狀態。
第三局轉而寫了自己想到的一個解決這種憂愁狀態的辦法,那就是借酒消愁,因此向人詢問哪裡有酒家。進而引出最後一句“牧童遙指杏花村”,這裡交代了詢問的物件是牧童,這裡的“遙”用的十分寫意,給人一種朦朧的感覺,似乎杏花村很遠,但實際或許又不是很遠,這也是這首詩給讀者留下的無盡的想象空間。
總的來說,“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句很寫實的描寫。把清明時節恰逢綿綿細雨,路上匆匆的行人惆悵失意的樣子細膩的刻畫出來了,透過這種描寫不僅能讓讀者有一個很強的畫面感,更能讓讀者體會到那種複雜而又惆悵的心情。
-
12 # 如來似往
毛毛細雨,綿綿密密,飄落身上,沒有傾盆暴洩的不適,卻也漸漸衣衫溼透,纏貼身上,甩不掉,又無計;附在發上臉上,麻麻灑灑,遮眼障視,才抹去,旋復來。將身前驅,欲避還頓,不大不小的雨絲,令行人如魂附體,牽扯不去。實是寫得生動!
-
13 # 星辰大海里的小丑魚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清明這個寄託哀思的節日,行人步履匆匆,面色凝重,心中滿懷對已逝故人的思念,對過往與已逝親朋美好相處生活的追思,心中充滿了惆悵,好像丟了魂魄,行走在淅淅瀝瀝細雨中,平添了幾分淒涼、幾多哀愁……
-
14 # Forest醫生祥子
這是唐代詩人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唐代的清明節這個節日。
古代的清明節,不禁是祭奠逝者,還有的是為萬眾踏青、郊遊、狂歡等等各種歡樂的活動。
“路上行人慾斷魂”意思是說:清明這天,陰雨連綿,飄飄灑灑下個不停;如此天氣,如此節日,路上行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
斷魂”,是極力形容那種十分強烈、可是又並非明白表現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比方惆悵失意、暗愁深恨等消極情緒。
-
15 # 六木森森
這句詩摘自於杜牧寫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詩的意思是清明時候,陰雨連綿,紛紛揚揚的下個不停;如此節日遇上如此的天氣,讓路上行人因思念親人情緒更加低落,以至於傷心得如魂魄丟了一般。於是便借酒澆愁,問路邊的人哪裡可以買到酒。放牛
-
16 # 瀚海閒鶴
清明時節是我們中國人祭奠祖先的節日,許多時候都是春雨綿綿的,站在墳頭,想著自己的至親之人長臥於泥土之中,也許不久前他還在和你談笑風生,不覺生出人生無常,和你再親的人也終將離你而去,化作一捧黃土。那種無聲的沉默怎能不讓人傷心!
腦海中他們的音容笑貌宛在,想起以前在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思戀之情就更為濃烈了,心中有萬千的不捨,但陰陽相隔,那種感覺就更加悲痛了,心中肝膽俱裂,有點人黯然垂淚,有人嚎啕大哭。抑鬱神傷的臉色都是一樣的,像是一條老狗,失去了自己的伴侶和夥伴,一個拖著單薄瘦弱的身子。長嘆一口氣,那種滋味怎讓人抵得住!
-
17 # 賈雲峰
路上行人慾斷魂,表現出人在路上愁悵失意,失魂落魄的樣子。時至清明,回鄉祭掃,又逢細雨,自然使人愁苦,心情低落之極。
-
18 # 人生就是兩個字
路上行人慾斷魂中的斷魂是對行人的神態描寫表現了路上行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細雨也給行人平添了層層愁緒。
春衫盡溼,輕寒襲人,使孤獨寂寞、懷鄉思親的心境更加悽迷紛亂,愁苦欲絕。描寫春雨瀟瀟的悽迷景色,表現春雨中行旅之人的惆悵心情。
還有一點,形容傷感極深,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斷魂:神情悽迷,煩悶不樂。這句詩是說,如此天氣,如此節日,路上行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古人寫詩詞往往主要是情景結合,不能根據字面的意思去了解和判斷,而且很多時候會借誇大的字面意思來描寫內心的感受。“路上行人慾斷魂”。“行人”,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於“遊人”,不是那些遊春逛景的人。那麼什麼是“斷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靈魂嗎?不是的。在詩歌裡,“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斷魂”,是極力形容那一種十分強烈、可是又並非明白表現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比方相愛相思、惆悵失意、暗愁深恨等等。當詩人有這類情緒的時候,就常常愛用“斷魂”這一詞語來表達他的心境。
讀任何時代的詩詞都是一樣,要放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上,而且詩詞不能在字面上去理解意思,要根據詩人所處的政治、文化、經濟等環境上根據詩詞賦的上下文的意思去暇想(或許文學的美正是給人一種暇想的空間)。
-
19 # aa老朽
前些年原工作單位去黃山那邊池州旅遊,對我們老職工免費,可帶家屬收部分費。我老伴不肯去,去了發現很多人都帶了親屬。四天三夜雨濛濛的行程。參觀一個釀酒過程展覽場所。也看見杜牧的詞在牆上。山西有杏花村酒不知山西清明時節是雨紛紛還是春雨貴如油。
現代路都修的好好的不積水,五六十年代農村雨天路都是泥濘的。七O年下農場,第一天十里路就是一跐一滑的走了兩小時,全身溼透,社員生了火給我們烤衣服。幸好行李是由公社派幾條船給搖到生產大隊。
-
20 # 小水滴213269177
我的理解可能與眾不同。清明時節不一定是清明這一天;路上行人不一定是很多人。
清明時節,細雨紛紛。路上有一位孤獨的行人,(也就是詩人自己)備感淒涼寂寞,想找一個酒家,飲酒禦寒,與人聊聊天。正巧,有一牧童,便問了一下:小朋友,哪裡有賣酒的?兒童指著遠處開著杏花的村莊說,那裡有一處酒肆。
回覆列表
清明上墳大家都在思念已故的親人,傷心難過,上墳的心情是很承重的“欲”就是“好像”的意思.將要的意思將要,想要的意思,和欲語還休的欲一個意思.
“欲”是“快要,將要”的意思,解釋為“路上的行人跑的即將要把魂跑斷掉的樣子。”這裡的斷魂也不是銷魂,而是奔跑躲雨的狀態,清明時節雨水連綿,路上的行人沒帶雨傘,奔跑慌亂像掉了魂。杏花村在池州,與安慶接壤,到現在還有這樣的土語,母親見到小孩奔跑打鬧不停歇,會說:跑什麼跑,落了魂一樣。所以我認為這裡的斷魂,是奔跑的快要掉魂了,並非賞玩的興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