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冰山追夢人
-
22 # 有愛才有家智慧父母
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就很難控制自己的人生。有脾氣但能控制脾氣的人才是最了不起的。想發脾氣的時候,心裡默唸1-10,數到十,基本上,憤怒就會洩下去很多,就沒有發火的衝動了。
-
23 # 賣小冰棒的老男孩
教育孩子的時候分為很多種情形,比如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比如孩子犯錯後的教育,比如孩子不聽話之後的講道理。不管什麼情形,筆者認為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應該有耐心。
筆者也是一位老師,這個身份比較特殊,在教育我的學生的時候,可以說基本沒有大吼大叫過,但筆者也是一名父親,在教育自己女兒的時候也時常會吼叫。因此筆者有時候也在思考這個百思不得其解的現象。有些心得和方法分享如下。
1.嘗試換一種身份,比如不要當做自己是一個父母,而是孩子的一名老師或者同學,或者好朋友,從這幾個角色去演變,該怎麼跟孩子溝通。
2.多一些耐心,每當要發脾氣的時候,想一想孩子畢竟是孩子,天性使然,我們應多些耐心。
3.嘗試用深呼吸調整自己的情緒,科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想發脾氣的頭幾秒內控制住了,脾氣便發不起來了,反之一旦發起來則很難回到初始狀態,每個人都如此。
4.多讀書,讀一讀育兒類的書籍,多讀書總歸沒有壞處,還可以給自己啟發,嘗試使用書中教的方法,用多了就會產生自己的心得。
當然,有時候也要分情況,如果是因為極其嚴重的錯誤,或者孩子的行為具備極有可能嚴重的隱患,適當的發發脾氣,讓孩子意識到嚴重性也是無妨的,但關鍵在於把控,該收則收。
-
24 # GoneWithTheWind2020
1. 每天都是新的。重新開始,給自己機會。原諒接納自己吼的樣子以及很難自控的狀態。
2. 對自己多些關照和覺察,當自己快要發火時,想辦法離開“車禍現場”。等自己心平氣和了,再回來與孩子對話。
3. 請家人幫助和提醒。如果看到自己快控制不住了,提醒自己暫時離開。
4. 找到例外。有沒有偶爾不吼的情況出現,當時怎麼做到的?找到那個成功經驗,記住自己控制住的感覺,強化它,給自己表揚和獎勵。
5. 多練練就好了。
-
25 # 苫舢的成長小屋
王陽明有一句話說的好:知而不為,是不知也。意思是做不到某件事,實際上還是沒有從根本上了解這件事的重要意義,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父母需要思考兩個問題:
一,為什麼會對著孩子吼叫?回想一下對孩子大吼大叫時自己的狀態。是因為工作壓力大,人際關係緊張,或者身體勞累造成情緒欠佳時失控將壞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還是因為對孩子某些方面要求過高,比如學習成績,接人待物等,當孩子表現達不到預期時失去控制?
二,為什麼控制不住?很多人控制不了是沒有習慣定期梳理自己的情緒狀態,對自己的情緒週期不瞭解,所以在情緒不佳時一點即著。以我自己為例子,我有低血糖所以餓和累的時候情緒也會低落,這時如果孩子吵鬧或者提要求我就會爆發;覺察到這一點後,再遇到類似情況時我會主動跟孩子說自己現在很累,希望她能體諒,不要打擾或者自己照顧好自己。既避免了衝突又能增加孩子的責任感,效果很好。
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有相當一部分是出於比較。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能考第一,為什麼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落落大方彬彬有禮?父母喜歡比較孩子,卻較少思考別人家孩子出色的背後,他的父母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從家庭環境的溫馨夫妻關係的和諧,到父母情緒是否穩定,教養方式是否一貫堅持。方方面面對孩子的成長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要求孩子對孩子不滿時,反思一下你們有足夠的努力和付出嗎?
為人父母是一個艱鉅的任務,經常吼叫對年幼的孩子傷害巨大,會逐漸使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和尊重。一定要經常反思和反省,找到根源並想好對策。做好了自己,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共勉之!
回覆列表
想吼,就轉移注意力和方式。
1、心理暗示:表面是孩子的問題,明白實際上是自己的問題。
2、表面上是對孩子發火,實際是對自己不接納。
3、自己也要慢下來。
4、學著給孩子寫信。
5、所有自己的憤怒都是內心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