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驛客

    與文學創作的緣

    環境對於人的影響是深遠的,特別是人文環境。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在山東魯南小縣城——滕州,活躍著一群中青年“文青”,文學創作的氛圍,用火爆去形容,一點都不誇張。這一現象的產生,不是政府引導,是自發的,是自覺的。形成這一潮流的動力,溯源為——特殊歷史時期形成的,人們被禁錮的時間太長了,渴望釋放,渴望汲取,渴望展現。

    創作小組,詩社,筆會,層出不窮。這也是時代的召喚,更是人們的反思。當一個民族經歷一次劫難後,人們自然而然的就會在覺醒,就會呼喚,甚至於吶喊。文學作品就是最好的載體之一。

    就在這一時期,我也自覺不自量的加入了文青隊伍。訂閱了《詩刊》,《小說月報》,《星星》,《人民文學》等雜誌,如飢似渴的讀書,夢想成為詩人,小說家。有夢想人就活的充實,活的自信,活的陽光。 可拿起筆要去創作了,心中有,卻筆下無。

    幸運的是遇到了文學創作啟蒙老師徐化芳先生。他不厭其煩的指導我應該閱讀哪些著作,怎樣去習作。我從寫詩入手,一首首的練,一次次的投稿,又一次次的接到退稿信。就在這煎熬的日子裡,爬格子。正當我懷疑自己是不是寫作這塊料時, 1984年5月《山東青年報》發表了我的處女作,詩歌《春天的腳步》,這份久盼的驚喜,慰籍了我焦渴的心,重新燃起了我的創作激情,而一發不可收拾。

    當有人問起我對於文學創作怎麼產生興趣時,讓我回憶起小時候,在讀三年級時,我們家養了一條土黑狗,是我形影不離的朋友,我寧願自己餓肚子,也要省下一塊煎餅給它吃。不知道什麼原因,村裡要打狗,全村禁止養狗。我媽只好將狗賣了,賣了5元錢。我媽給了我爺爺奶奶3元,帶我去了公社大集,買完油鹽,在供銷社文具店給我買了一本《鐵道游擊隊》長篇小說,花了幾角錢,在1972年是一個大數。我如獲至寶,同學們羨慕我,我更是連讀六遍,有的章節都背的下來。

    文學創作的路是艱辛的,曲折的;不僅僅考驗的是毅力,恆心,還看有沒有天賦,有沒有生活積澱。只有激情,靈感是遠遠不夠的。 雖然後來我在《詩刊》,《時代文學》,《大公報》,《特區報》,《齊魯晚報》,《海口晚報》,《星星》等報刊發表了散文、詩歌、報告文學二百多篇首,並在1988年由山東省出版社出版了詩集《七色流虹》。

    在這一時期,我得到了徐化芳,黃強,呂宜芳,王大千等老師的關愛和扶持,我還是離開了曾經痴迷的文學創作。回憶那段與文師良友相處的時光,是終生難忘的。 滕州一個縣級市走出了一批作家,詩人。王牧天、王中、候賀林、徐化芳、張中海,姜凡振、鍾海城、呂宜芳、王大千、李偉等,他們都是我的良師益友。我替他們感到驕傲。

    離開文學創作圈子30多年,從政,在職讀大學,經商,媒體,科研。一路走來,疲憊了。與文學創作的緣還未盡。 已近耳順之年,又走近了文學

    。現在貼近創作與當年的心態和目的已是南轅北轍。目前只是把過去所經歷的人和事,所走過的山山水水,用自己的理解、認知、感悟、反思如實的記錄下來,用自己喜歡的詩歌、散文、筆記、雜文形式展現出來。

  • 2 # 韓藝倫

    在貼近創作與當年的心態和目的已是南轅北轍。目前只是把過去所經歷的人和事,所走過的山山水水,用自己的理解、認知、感悟、反思如實的記錄下來,用自己喜歡的詩歌、散文、筆記、雜文形式展現出來

  • 3 # 中文系的留級生

    創作前不要定位太高,隨性發揮就可,之後慢慢雕琢,就像雕刻一座塑像。先形成輪廓,再把握細節。

    要善於捕捉靈感,靈感總是一瞬間閃現,應及時記錄下來。

  • 4 # 新田冬月

    要能看破生死,佛教語言叫做無老死界,四大皆空,才有可能寫出傳世的佳作。那些所謂詩詞大會專門背誦古詩的人永遠成不了氣候,書生氣孩子氣罷了。爬格子的活挺難,非纂刻雕琢者不能為之。一百年也才出了一個魯迅,一個金庸,一個瓊瑤,一個莫言,僅此而已。

  • 5 # 唐寶楨

    創作是在真實生活的基礎上,起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這是對人一個階段的感想感悟感動用筆來書寫,書寫出真情實感。我認為首先創作的思想要積極健康,這就給你的作品定好了主基調。確定思想後就開始著手準備材料,要以嚴謹的態度對待所需要的材料。並且對材料分析得出有價值的東西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要麼以情感人要麼以理服人,感情真摯說理透徹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平時的積累,“書到用時方恨少”當你要寫一些東西時總感覺大腦中儲備的材料有限。才認識到多讀書讀好書的重要性,光讀還是不夠的還要記還要想要思考。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只有寫的多了在創作時下筆如有神才思敏捷文不加點。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就要溝圈畫點。平時的積累真的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

    要熱愛生活充滿正能量,並且常思常想常感悟。思的想的多了才會由此及彼融會貫通。歌頌美好時光美好事物美景和最美的人。

    堅持常練常寫,剛開始可能寫的不好。只要長時間的堅持相信滴水穿石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堅定信心,立志高遠。

    好的文章都是改出來的,創作也是一樣。一遍又一遍的改,反反覆覆的改。並且還要請教別人,聽從別人的改進意見。

    學習大家的行文方式和寫作方式,逐字逐句推敲,必然能夠創作出一片好的作品。

  • 6 # Sunny0221

    正我所能做到的只是站在作者的角度,表達出我想表達的內心。寫作的成品擁有絕對的可塑性,就像一塊橡皮泥,我希望它可以隨心地變成太陽,變成道路。不帶過多牽絆,自由地運用手中的筆,對我來說是寫作帶來的最幸福的角度。文學作品的廣度和深度,陶冶情操,洗滌心靈,見證我們成長路上的點滴,感觸千變萬化的歷史風雲。理性與感性的結合,融入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 7 # 孤飛

    說起詩歌,最早接觸的是唐詩宋詞,還記得非常喜歡陳與義的“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一直認為句雖簡單,然意卻非常,正所謂非常之人常行非常之事!還很喜歡東坡的: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尤其喜歡劉過“斗酒彘肩,風雨渡江”的氣概,可能有類“風雨悽迷登嶽麓”的少年慷慨情懷。再後來無來由的給魏晉悲風撞了一下年青的腰,每每想起竹林笑傲、危崖清嘯,總生出些莫名嘆息來。

    偶然,讀了一首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竟又再次一發不可收拾地喜歡這種形式可以簡單,卻蘊含大千情感的文學體裁——詩歌。九十年代可讀的詩歌很少,其中萊蒙托夫的《詩人之死》,席勒的《歡樂頌》給予我的那種心靈震憾,至今也難以忘懷!而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舒婷的《致橡樹》的婉麗柔美,更讓時年正當青春的我為之企及憧憬。直到90年代後期,一次大學生辯論會上聽到這樣一句話: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心中的光明。文字很簡單,然後給予的衝擊卻是十分強烈的,詩人簡直太自我了,然而卻自我的讓人折服,那是一代人青春桀驁不馴的壯志豪情,是一種不死的執著情愫。原來詩歌可以這樣寫的!由於顧城的緣故,我開始關注新生代詩人起來,進而有幸“遇見”海子,遇見只是我偶然在書店看見海子的詩集,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讓我如獲至寶。從此也讓我進入了詩歌寫作的第三個層次。不再執著於完善的文字修辭,而是著重內心的認識。曾寫如下: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首詩,我從來都是以海子死亡之詩來讀的,時人多認為是種大愛在字裡行間,其實大愛的背後就是海子一個孤獨的心靈。

    海子之所以孤獨,是他生活在一個以夢為馬的年代的臆想中,他一直將自己在詩歌裡崇高,然而現實的生存中,他卻一直是處於自卑的狀態,這種自卑是鮮有人認同,一種迫切的認同歸屬感的衍生物,但海子卻絕望了,他甚至於不相信總有明天的太陽會照常升起。。。

    他將自己上升到一種自定義的孤獨中,他卻不去分析和界定其實這樣的侷促,是種非現實和缺乏理性的認識。在他的多首詩中,滲透著這一點,這樣的情緒氾濫的結果,過早結束一個跨時代的文化代表,其本身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我喜歡海子,卻不認同他的孤獨。是因為在任何暗夜行走的人,雖然彼此不能相見,但卻真實地存在。並非一個人的戰鬥,這需要更多的號角聲,讓在暗夜中摸索的人,聲氣相和。

    海子死了,其實並不偉大,但卻以一種真實的曾經,足以警醒每一個敢於面對真實的人。

    海子死了,其實也很偉大,就在於他對人類本身的思考,曾經如此真實,比如盧梭。。。

    海子死了,顧城死了,眾多流派方興未艾,我曾一度彷徨困惑,文字中充滿的全是自我認知,對新的或不同的認識,甚至不屑一顧。而對新詩的反思和自省,又讓我重新審視這走過的一路,又將我的詩歌觀點重新定位於內心道德的選擇,並以仰望星空作為自己有類生存的寫作準則。因為詩人需要的不僅是人性的本位迴歸,更需要的是真實、理性、道德的本位迴歸。

    附個人簡歷:

  • 8 # 芸窗夜話

    文學特別是小說,情節故事雖然大都是虛構的。但是文學創作是基於現實的基礎之上,觀察各種人物及社會現象,歸納總結提煉出一些有代表性和歸納性的典型人物,從人物的一言一行中總結刻畫出人物的個性特徵,並將之置於特定的時空背景中,精準刻畫人物的喜怒哀樂,這樣人物形象才會豐滿,作品就會引人入勝。讀者的情緒就會隨著作者的描寫而代入其中,不知不覺中就與故事人物產生同悲喜共命運的體驗。而當作者對生活觀察不細緻,對人物及其生存背景理解提煉不精準,或個人三觀不正,倉促下筆,作品就會讓讀者失去閱讀興趣。一部作品中任何不切實際的虛假陳述,都逃不過讀者的火眼金睛。假的事寫得跟真的一樣,我覺得這才是評價一部小說優劣的最基本條件。

  • 9 # 美麗人生99666

    我認為文學創作,歸根到底是生活的創作。它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

    它是生活的結晶與昇華,總是從生活中挖掘出一些閃光點,為人們所欣賞,並作為美的感受或經驗教訓。

    我很喜歡文學作品,更喜歡創作,我希望我能用我的眼光和思想演繹我的“人生作品”!

  • 10 # 家駒手繪

    文學創作是一種精神活動,只要有了把創作堅持下去的念頭,在這個創作的過程中,就能體會到愉悅、艱辛、寂寞、收穫等等感受。

    一,在進行文學創作前,需要閱讀大量的優秀文學著作,透過一定量的閱讀,對文學才會有感受,對文學產生感受後,便會觸發寫作的衝動,特別是從中外名著中獲得的養份,是作者在學習文學創作路上的推助劑。

    二,熱愛文學創作的人,在進行創作時,內心要有充滿激情,文章要有感而發,文學創作更需作者充滿飽滿的感情寫作,這樣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才能感動讀者,讀者才能受到教益,才有審美價值。

    三,文學創作需要作者紮根現實生活,沒有生活的寫作,只想憑想象來寫作,是蒼白的,缺乏真情實感。文學創作當然需要豐富的想象力,這種藝術的想象力,必須建立在生活的基礎上,才飽滿,才真實。

    四,文學創作需要作者耐得住寂寞。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學創作是寂寞者的事業。作者耐不住寂寞,只是把文學作為某種投機和炫耀的手段,就會陷入浮躁的寫作。要想寫出好的文學作品,就要懂得去拒絕煩瑣的應酬,迴避生活中的燈火酒綠。

    就像魯迅先生說過的,自己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寫作上。珍惜時間,從生活中擠出時間,文學創作才有會收穫,寫作就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 11 # 春華中原

    我認為寫文章跟十月懷胎一樣,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分娩的陣痛與醞釀一篇好文章好體裁是一個道理。寫文章要有好的素材,好的故事,不能無中生有、不能無病生呤。

  • 12 # 據事說理

    古往今來,社會的進步和繁榮,離不開文化的傳承。一個國家的文化底蘊越深厚,國家的發展就越有基礎和動力,就走得更好,走得更遠。

    文學創作是文化傳承基礎的、重要的一環。文學創作是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認知和感受,是人民群眾的呼聲及其思想觀點的集中反映,是為社會吶喊,為百姓鼓與呼。所以,作為有良知的文學創作者,一定要要有社會大眾的意識,要有敏睿的思維和眼光。三觀要正,品行要端,眼光要敏,敢於歌頌,也要敢於揭短,一句話,文學創作就是要為社會服務,為人民群眾服務。

    文學創作要講究有文化、有內涵,創作者必須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文字功底要過硬。既要走千里路,也要破萬卷書,讀古今中外的好書,吸取前人的智慧,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和觀點。文學創作最忌庸俗化,人云亦云,文字表達蒼白,思想觀點陳舊。文學創作要走在社會的前列,要敢於當時代的‘’弄潮兒‘’。

    文學創作要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人民群眾,簡單地講就是要接地氣。要寫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要反映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要為當代英雄唱讚歌,要敢於批駁社會敗類。社會生活是文學創作的源泉,要深入瞭解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抓住主要矛盾,提煉人物形象和思想觀點,真實地反映社會生活。

  • 13 # 一痕落塵

    作為讀者文學甚至是會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作為作者他的思想與才能是和作品是相互的,因此苦難和獨特的生活環境是一個偉大作者的幸運和財富,因為只有你從它的裡邊走出來才能審視其,而有多少人是走不出來的!當文學成為一種使命時文學是神聖的,而當它淪落到塵俗和謊言裡時就成為了笑話了!我對文學的未來持樂觀態度,因為人類雖然一直在犯錯卻總是會有修復能力的。

  • 14 # 將門府

    文學的創作要經歷三個過程即發生階段、構思過程與物化階段。

    文學創作的發生階段包括材料儲備、藝術發現與選擇創作動機;文學創作的構思階段則是文學創作過程中最實際、最緊張也最重要的階段,這是一個意象序列的思維過程;文學創造的物化階段既是我們說的創作表現階段,即文藝創作的完成和定型。

  • 15 # 光華的小說鋪子

    我對文學創作的感受是快樂。

    因為文學創作,豐富了業餘生活,所以快樂。

    因為文學創作,表達了心裡所想,所以快樂。

    因為文學創作,開闊了眼前視野,所以快樂。

    因為文學創作,提升了精神境界,所以快樂。

  • 16 # 抖府

    我的感受:

    遊走於理想與現實,

    把生活的熱愛純粹成宗教,

    把萬千的靈感雜糅成生活。

  • 17 # 荊泉在此

    必須面對現實社會,既然搞文學創作,你的作品就要對社會環境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譬如魯迅先生,我只服他。離開這個推動的其他作品毋庸置疑都是沽名釣譽的虛偽文章而已。

  • 18 # 飄如塵煙49054322

    行文者是寂寞的又是快樂的,對此我在”寫作讓我痛並快樂著”一文裡有過太深的感悟,在文字的匍匐前進中,我有著切膚之痛。一天在電腦前長達七八小時的端坐,已經讓我的身體虛弱多病,視力模糊,頸椎相伴,稍一起身就頭昏目眩。因為寫作的夢想,我在人生選擇中錯過許多機會,若如不是痴迷文字,或許我在事業,婚姻家庭中定然有另一番景象,不至於半生漂泊。有時候也在想,自己這是何苦?為著這份文字苦旅,身體上,精神上已是疲憊不堪了,成效尚且不盡人意,可為什麼還要堅持?“書中自有顏如玉”嗎?或者是的。當自己寫作時,是心靈最安靜的時候,沒有困擾沒有誘惑,浮華消失,只沉寢在自己編織的文字故事裡如痴如醉,只有寫作時才能忘記現實中的煩惱,只有寫作時才能聽得見花開的聲音,只有寫作時才發覺功名利祿原來輕如鴻毛。寫作當然也有苦惱的時候,總覺得時間不夠,總感到力不從心,開啟自己的文集,發現許多篇文章還有修改的空間,短篇小說荒蕪已久,還有兩個長篇寫了幾個章節擱置下來沒有完結,時不我待,必須得讓自己靜下心來,寂寞中續寫下去。

      寂寞的只是寫作人的身體,心卻盈滿了快樂和滿足,看著一個個字跳躍,一句句話形成,一段段篇章誕生,那也是一種欣慰,冰冷的文字在自己精心呵護下有了溫度,然後陪著自己在寂寥中取暖,那也是一種幸福。

      在文字裡爬行必須卷屈著身子,即便有著痛苦,但畢竟在一步步前進。即已選擇了,怕也是難以再放下,感謝那些寫作時的心境,感謝那些寫作中痛並快樂著的時光。我知道文字苦旅,一路艱辛,為著這份愛好與信仰,必然要付出一些代價,但倒下的也許只是身軀,站起來的是一個個捂熱的文字和靈魂裡不死的精神。

      僕僕紅塵,我失去的只是過眼雲煙的東西,文字苦旅中,我擁有的是這些失去的東西所不能換來的精神財富。文字苦旅,漫漫修遠,我不知道未來是怎樣,但我明白有生之年絕對不會輕易放棄寫作,最後借用契科夫的一句話來結尾和勉勵自己吧;“請你儘量多的寫,請你寫,寫,寫--寫到手指頭斷了為止。”

  • 19 # 靜聽花解語

    我對文學的感覺是神聖的、有意義的、有豐富情感的、貼近百姓生活的。

    文學創作寄於我的是豐富業餘生活、豐盈自我心靈、累並快樂著的一種體驗。

    一個恰當契機觸動寫作慾望

    2008年以前的我只是喜歡閱讀文學類書籍,偶爾寫寫日記,談不上寫作,離文學創作更遠。2008年春,河南省校訊通來我校宣傳,鼓勵教師寫作,我才知道網路可以寫作,於是開通了部落格。

    起初,也只是寫教育教學類文章,三言兩語幾百字完事,感覺許多話想說,一旦面對電腦卻寫不出來,所以先在紙上寫好,再一個字一個字地往電腦上輸入。

    後來,熟悉了電腦,筆和紙基本不用,直接在電腦上打字,既方便又快速,節省了時間。

    豐富了業餘生活

    自從瞭解網路可以寫作,一發不可收,一直堅持寫作到現在。

    工作、家務之餘的時間都用來寫作、讀書、觀察、思考,一個字、一句話從腦海中閃現,跳躍在電腦文件,一篇篇文章在業餘時間連續發出。沒時間感嘆和哀怨,沒精力煩惱和傷感,更沒時間閒聊和寂寞。

    有了寫作,令我更加熱愛生活,珍惜時間,珍愛生命。在寫作過程中,平素的日子活起來,無波的生活充滿了激情的火花!

    豐盈了心靈

    文學作品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文學創作是一個基於生活,透過作者內化、凝練成具有豐富情感文字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作者內心受到撞擊,激發寫作衝動,產生寫作慾望,腦海裡不斷迸發出一個個文字,這些文字具有較強的生命力,正是這些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構成或蕩氣迴腸、氣勢恢宏,或柔情似水、脈脈含情的文章。

    文學創作累也快樂

    每一篇文章基於作者都是分娩,歷經“十月懷胎”的孕育過程,經過一次次陣痛,時機成熟優質作品才應運而生。因此,每一位文學創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外人看是安靜的,長時間不動的,實際上他們的內心如海上浪濤,無時無刻不在波瀾起伏,浪花滔天。

    作者的心隨自己勾畫的場景、人物動作、心理描寫、生動情節而跌宕起伏,他們的心累而快樂著、幸福著。

    總之,歷經文學創作的體驗是複雜豐富多變的,各種情感交替出現,密織成網,孕育出生命的讚歌、時代的強音。

  • 20 # LBL書樣年華

    “人民生活中本來存在著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這是自然形態的東西,是粗糙的東西,但也是最生動,最豐富,最基本的東西;在這點上說,它們使一切文學藝術相形見絀,它們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很多學生都不喜歡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