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九月讀歷史

    朱允炆削藩失敗是必然的嗎?我認為是必然的,為什麼要這樣說

    一,朱允炆剛登基不久,未能完全掌控國家

    二,朱元璋設立藩王過多

    三,朱棣圖謀已久

    (朱允炆劇照)

    朱允炆未能完全掌控國家

    朱允炆是太子朱標的兒子,因為朱標因病早早去世,朱允炆被封為皇太孫。在他21歲時,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年紀輕輕的他繼承了皇位。因為當時朱允炆登基不久,手下除了三個儒家師傅(方孝孺、齊泰、黃子澄)之外,並沒有什麼可用之人,再加上朱元璋大肆屠殺功臣,朱允炆手中更無將才。可是在他即位當年,他便急不可耐的策劃削藩,並且一次性的廢掉了五個藩王。這讓朱棣很是害怕,因為很有可能下一個就是自己。這時候的朱允炆並沒有完全掌控國家,因此急切的削藩下場必定是失敗。

    朱元璋設定藩王過多

    朱元璋一共生了26個兒子,其中太子朱標去世,還有一個幼子夭折,他設立多少個藩王呢?答案是25個,24個兒子外加一個侄子。而且這些藩王在他們的領地中都具有很高的統治權,朱元璋的本意是外人再親,也沒有親兄弟親。讓他沒能想到的是他死不久,這些所謂比較親的兒子便有人公然反叛自己設立的繼承人。他只知道自己在位時,沒人敢反抗自己,但換了朱允炆,在這些叔叔輩眼裡他只是個小輩,加上朝廷控制範圍有限,這些藩王作亂,誰能抵擋。

    朱棣圖謀已久

    有野史稱在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的時候,當時朱棣就有這個心思。後來他遇到了姚廣孝,即道衍和尚,姚廣孝說要送給朱棣一頂白帽子。朱棣是燕王,白加王不就是皇字嗎。儘管野史並不可信,但任何事都不是空穴來風,從後面燕王起兵之快,也可以看出他圖謀已久。早就想對自己的這個侄子下手,只是一直找不到理由,剛好朱允炆下令削藩,可以說正和他意。因此在他意識到下一個就是自己後,他迅速起兵,以“靖難”之名,發兵南下。

    【結語】

    從以上三點便可以看出,明惠帝朱允炆執意下令削藩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在他開始削藩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失敗的結局。

  • 22 # 圍火爐吃西瓜

    是必然的!也是偶然! 西漢的諸侯王們對自己下轄的王國有絕對的權力,可以說王國的一草一木都歸自己所有,政府一分錢都收不走。 明朝的分封和春秋西漢稍有不同。明朝的分封制主要是朱元璋將那些開國元勳手裡的兵權收回來再分給自己的兒子們,但沒有治理地方的權利。所以我們看到朱允炆初期輕而易舉就削了幾個叔叔的藩,就能夠看出這些藩王手裡沒啥權利。 當時皇帝朱允炆太過書生氣且一上臺就急吼吼的削藩,手段夠狠,整的幾個叔叔死的死瘋的瘋。最後這幾個叔叔們都站在了他的對立面,逼得燕王朱棣造反。造反其實也好,可以順利削藩,畢竟當時各藩王沒有能力對抗中央的軍隊.壞就壞在朱允炆臨陣心軟,書生意氣萌發。。最後白白葬送了大好局勢。 如果放在現在看,朱允炆慢悠悠的懷柔這對付他的叔叔們也不可能發生最後的事情。後來燕王朱棣走削藩的政策,可是人家和你朱允炆的路數不同啊。最後和兄弟們好吃好喝好商量就把藩給削了。

  • 23 # 農夫說歷史

    前言:朱允炆,大明的第二任皇帝,在朱元璋駕崩後的數月便開始最自己的皇叔們下手了,他所採取的方式是削藩,其實他這麼做比起處死藩王本人,可能更為狠一些,因為處死藩王一人,至少他的子孫能繼續享有皇族的富貴,但是一旦削藩就意味著,至此將是布衣之身。燕王朱棣沒有坐以待斃,以靖難之役奠定勝局,朱允炆的削藩以失敗而告終,那麼朱允炆削藩失敗是必然的嗎?筆者以為是必然的!

    朱允炆削藩的時機不對三十一年閏五月,太祖崩,皇太孫即位,遺詔諸王臨國中,毋得至京師。王自北平入奔喪,聞詔乃止。

    說的是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朱元璋駕崩後,作為新君的朱允炆執行朱元璋的遺囑,讓他的皇叔藩王不得來京城弔唁,其實這是朱元璋保護朱允炆和自己的兒子,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奪嫡局面的出現。但是,在朱允炆繼位為帝后不到一年的時間,便開始強推削藩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就是怕自己的皇位不穩,在《明史·卷五·本紀第五·成祖一》:時諳王以尊屬擁重兵,多不法。就可以看出朱允炆的危機感,也難怪他會這樣的感覺,昔日他的皇爺爺朱元璋身邊的猛人,幾乎都被清洗乾淨,哪有能鎮得住像燕王這樣的武將?但是,朱允炆削藩還是給了藩王反擊的藉口,隨著湘、代、齊、岷等四王陸續被削掉藩王身份後,燕王反抗的時機正好來到,因為朱元璋才故去一年不到,你朱允炆就容不下自己的叔叔,昔日的仁愛形象難道是裝出來的?於是清君側靖國難便成為了他向自己侄子宣戰的理由。

    朱允炆對於削藩無配套的引導措施

    在朱允炆看來,削藩就要一步到位,可是他卻忽視了削藩帶來的消極後果,這點他與他的智囊顯然是預估不足,在朱元璋光環下生活的“皇三代”朱允炆,似乎忽略了他的皇叔們對於他繼位,他的削藩政策,甚至對他身邊齊泰等人的態度,其根本原因就是缺少削藩後的昔日藩王該如何安置方案,朱允炆的做法很乾脆,一擼到底!其實朱允炆應該易地而處想一想,如果他其中一位叔叔繼位為帝,會不會也這麼對待他?筆者以為大機率不會這麼做,反而會讓他的皇侄一脈世享榮華。就這點而言,不能簡單地說朱允炆薄情,只能說朱允炆對於怎麼統御他的皇叔很頭疼,畢竟自己的皇位應該是他老爹朱標的,現在他老爹不在了,叔叔們遵照朱元璋的遺照奉他為帝,本身就已經在恪守臣子本分,不管是裝出來的還是真的敬畏朱元璋,至少在他們的意識裡,相安無事最重要,但是如果自己的皇侄找自己的麻煩,昔日的舊賬那就和新賬一起算算吧!

    朱允炆失敗的必然性在哪?上書天子指泰、子澄為奸臣,並援《祖訓》“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

    首先,輸在了大義上。朱棣之所以能高調的起兵反叛,就是靠朱元璋生前定下的《皇明祖訓》,裡面確實些下了,如果將來有臣子作亂,親王可以幫助皇帝剿滅奸佞!但是,略微有區別的是,《皇明祖訓》中寫明的是天子密詔才可以,朱棣呢,這是依據前半句話執行,頂著“清君側靖國難”的帽子就可以起事,一定程度上是朱允炆給了朱棣造反的理由。

    其次,用人失當。最為明顯就是李景隆,典型的繡花枕頭。在接連失利後,居然讓他還處在關鍵的位置上,在朱棣打到金陵城後,正是這位仁兄與另外一位王爺開啟金川門,朱棣的大軍得以順利進入,朱允炆的皇帝也就做到了頭。當然,朱允炆採用削藩到來的後果,顯然和自己的預想出入頗大,還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他繼位為帝后,沒有能做到大明的軍權全覆蓋,導致在實際的對戰中,朱棣憑藉多年的臉熟與個人魅力,完全碾壓朱允炆。

    結語:朱允炆繼位為帝的削藩之策,其實有一定的無奈,畢竟他的叔叔們都不是泥捏的普通人,基於皇位的穩定削藩看似合理,合法,但是卻忽視了削藩到來的後遺症,只能說做皇帝,不是那麼簡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這個季節你們用什麼餌料釣魚,還用蚯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