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星玉恆

    先說結論:方孝孺是忠臣,而不是能臣

    說到這個問題,我們要先來了解下方孝孺是何許人也

    方孝孺,字希直,又字希古,台州府寧海人 。父親方克勤,是洪武年間的一名奉公守法的官吏,在《明史·循吏》中自有傳記 。方孝孺年幼時十分機警敏捷,兩眼炯炯有神,每天讀書超過一寸厚。鄉親們稱他為“小韓愈” 。成年後跟著宋濂學習,宋濂的門生中的知名文人都不及他。就連前輩的胡翰,蘇伯衡也自認不如。方孝孺反而輕視文辭寫作的學問,常以宣明仁義治天下之道、達到時世太平為己任 。他曾因病臥床,家中糧食斷絕。僕人將情況向他報告,他笑著說:“古人三十天僅進食九次,貧窮困擾何止我家啊!”父親方克勤因“空印”事獲罪而被處死,他扶持靈柩歸鄉安葬,哀情感動了行路的人們 。步入仕途洪武十五年(1382年),方孝孺像因吳沉、揭樞 的推薦,被朱元璋召見。朱元璋欣賞他舉止就莊嚴肅,對皇太子朱標說:“這是一個品行端莊的人才,你應當一直用他到老。”隨後按照禮節送他回家 。後來,被仇家連帶舉發,逮捕到京,朱元璋在案卷上看到他的名字,便釋放了他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又因為別人的推薦被召到宮廷。朱元璋說:“現在還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時候。”授予其漢中教授之職,每天給眾儒學生員講學,毫不倦怠 。蜀獻王朱椿聽說方孝孺的賢名,聘請他當世子的教師。他每次見面,就向世子陳說道德。蜀獻王以特殊的禮遇表示對他的敬重,把他讀書的廬舍命名為“正學” 。到朱允炆即位,徵召他任翰林侍講。第二年又升調他做詩講學士,國家重大的政事皇帝都要向他詢問。朱允炆喜歡讀書,每當碰上疑難,就召見他讓他講解 。朱允炆臨朝,百官奏事,決定群臣的面議可否施行時,朱允炆有時命令方孝孺趨身屏風之前批答文書。當時修撰《太祖實錄》以及《類要》諸多典籍,方孝孺都擔任總裁。更定職官制度時,方孝孺的官職改為文學博士。燕王朱棣起兵南下,朝廷議定討伐,詔令、檄文皆出於方孝孺的手筆 。輔佐建文建文三年(1401年),方孝孺像燕軍攻掠大名府。朱棣聽到齊泰、黃子澄已經奔竄的訊息,上書請求朱允炆命盛庸、吳傑、平安諸將停止軍事行動 。方孝孺建議:“燕軍長期駐紮在大名府,天氣暑熱降雨,他們應該會不戰自疲。火速命令遼東諸將進入山海關,進攻永平府,真定府諸將過盧溝橋直搗北平,燕王他一定回軍救援。我方以大量軍隊追隨燕王之後,可以取得擒拿他的結局。現在他的奏事文書恰好送到,應暫且給以答覆,文書往返時間超出一月,就會使得他的將士心 意懈怠。我方商定合擊的態勢,進而消滅燕軍,就不會很費事了。 ”朱允炆表示贊同,命令方孝孺起草詔書,派遣大理寺少卿薛巖乘車馬疾行,答覆燕王,完全赦免燕王的罪行,讓他罷兵迴歸自己的屬地。又寫下傳佈的諭旨數千字交給薛巖,拿到燕軍之中,秘密散發給眾將士。薛巖到燕軍中,他將諭旨藏匿起來,不敢出示給將士們,燕王也沒有尊奉詔令 。建文三年(1401年)五月,吳傑、平安、盛庸派遣軍隊擾亂燕軍糧餉運輸線。朱棣又派遣指揮武勝上書朱允炆,申訴以前的請求。朱允炆想要應允,方孝孺說:“此時若停止軍隊作戰,以後就難以再次凋動集中了,願皇上不要被燕王所迷惑。”朱允炆便殺了武勝來,拒絕朱棣的請求 不久,燕兵搶掠了沛縣,燒燬糧船。這時候,討伐河北的軍隊疲乏無功,而德州運送糧餉的道路又被斷絕,方孝孺以此深感憂慮。由於朱棣的世子朱高熾性情仁厚,他的弟弟朱高煦則狡獪譎詐,又得到朱棣的寵愛,曾想奪取世子的地位,方孝孺謀劃用計策離間他們,造成他們內部變亂 。於是將這一建議稟報朱允炆,派遣錦衣衛千戶張安攜帶著有皇帝璽印的書信,前往北平賜予燕世子。世子收到書信沒有啟封,連同張安一起送往燕王軍前,方孝孺的離間計謀無法實行

    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燕軍到達江北,朱允炆下詔徵集各地軍隊。方孝孺說:“事情太緊迫了。派人前去以割地向燕王作許諾,拖延幾天,東南一帶徵募的軍隊會漸漸彙集,北方軍隊不善於駕舟操揖,決戰於江上,勝負還是難見分曉的。”朱允炆派遣燕王的堂姐慶成郡主前往燕王軍中,陳述割地議和的條件,燕王不聽。朱允炆命眾將調集水軍於江上,而陳瑄率戰艦投降了朱棣,燕軍便渡過了長江,時間是六月乙卯日 。朱允炆憂慮畏懼,有人勸他前往別的地方,圖謀復興。方孝孺堅決請求守衛南京城池以待援軍,即使事不成功,也應為社稷而死。乙丑日,金川門大開,燕軍入城,朱允炆自焚。這一天,方孝孺也被抓進了監獄。後因拒絕為發動“靖難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被朱棣誅族

    從方孝孺的經歷來看,他從未主政過一方,也無軍中歷練的經歷,能被朱家兩代帝王看中,是因為他文章寫的好,被士林稱讚,得於面見朱元璋。可是朱元璋雖然看好他的品行和才華,但不用他,直接打發他回家了,從這裡就能看出,他的政治才能不入朱元璋的法眼,要不然也不會把方孝孺留給自己孫子用,而是直接給他官當了。朱元璋把方孝孺留給朱允炆也是想讓朱允炆用他的名來聚人心而已,就像朱棣用解縉的一樣,只是沒想到朱允炆會把方孝孺當重臣來用。

    方孝孺被朱允炆重用後,沒有看到當時的大明問題在哪,也沒有阻止朱允炆的強硬消藩,提出來的計策也沒見有什麼成效,據說他還曾向朱允炆提出恢復井田制,那都是被歷史淘汰多少年了東西了,連孔子都不也敢說要恢復的制度,他就敢提出來,要不是被太多人反對,沒準他就成功了

    所以說方孝孺就是一介腐儒,會寫文章,但他的能力擔不起朱允炆給他的重任。

  • 22 # 晚來聽神佛

    我認為是忠臣也是能臣

    朱元璋對皇太子朱標說:“這是一個品行端莊的人才,你應當一直用他到老”

    姚廣孝對朱棣說:“他是天下讀書人的種子”

    當南京城破,朱棣讓方孝孺為他起草繼位詔書。他寧死不屈,被誅十族。他是忠臣不用質疑。他是不是能臣?

    他是明初三大文臣之首宋濂的弟子,他是朱元璋和姚廣孝口中的能人。他在讀書人的地位頗高。

    翻開歷史,他或許在政務軍事上的能力不強,但在禮儀教化,傳道授業解惑等方面一定會有一番成就,他的存在或許就是對士人更好的安慰。

    才華可以指軍事政務才能,也可以是文學才華,更可以是影響力。

    我認為方孝孺既是能臣也是忠臣。

  • 23 # 一眼千年58

    方孝孺作為明惠帝(亦稱建文帝)的謀臣,算得上忠臣,但算不上能臣。

    ◎從根本上看,方孝孺就是一個讀書人。他很有學問,會寫文章,頗負盛名。惠帝即位後用其所長,召他為翰林侍講,第二年遷為侍講學士,國家大政都向他諮詢。惠帝喜好讀書,每有疑難問題就召他去講解。當時纂修《太祖實錄》和《類要》等書,方孝孺擔任總裁(似今總纂或主編)。後改定官制,方孝孺改任文學博士。燕王朱棣起兵反叛,朝廷商議討伐,所有詔令檄文均出自方孝孺之手。

    方孝孺一個讀書人,但他反將文章之學視為末技,卻堅持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而他又沒有“明王道、致太平”之能。這也鑄成了他後來捲入皇室內部爭奪皇位的殘酷鬥爭,最終丟了性命還株連“十族”的悲慘結局。

    ◎方孝孺一介書生,不懂治國理政,不懂帶兵打仗,又缺乏這些方面的歷練。他從自身的實踐經歷、經驗和能力出發,做到了竭忠盡智,以身報君,即報效惠帝一人。但恰恰是他自身的實踐經歷、經驗和能力的種種侷限,他無能做到“以身保君”。沒有保住惠帝的皇位,連惠帝的性命也沒有保住。

    惠帝建文元年,燕王朱棣打著“除奸惡”的旗號,起兵反叛朝廷,史稱“靖難之變”。朱棣的目標只有一個:把惠帝(也是他侄兒)朱允炆趕下皇位,自己做皇帝。為平熄戰亂,方孝孺竭盡全力為惠帝出謀劃策,先後施“離間計”“緩兵計”等計謀,結果無一奏效。建文四年,燕兵攻入京城(南京),朱棣奪取皇位,第二年改元永樂,是為明成祖。

    關於惠帝朱允炆的下落:一說在燕兵攻入南京之前,他下令放火燒宮,然後和皇后一起跳進大火自焚身亡;一說他從地道逃出,改換僧裝,流浪各地。……不論哪種說法,現在考證它已無多大意義。歷史的真相是:明惠帝朱允炆在位只有短短4年時間,他的皇位和他的生命一起,早已在歷史的深處煙消火滅。

    ◎朱棣奪取皇位後,方孝孺選擇了殺身成仁、捨身取義、慨然赴死。成祖召方孝孺進見,要他為之起草登極詔書,他投筆於地,且哭且罵道:“死就死,詔書不可起草。”一說成祖以滅九族相威脅,他高昂著頭說:“滅十族也不寫!”又說他拒絕起草詔書,卻寫了“燕賊篡位”4個字。成祖大怒,命將其磔殺於市井。

    方孝孺死時年僅46歲。他做到了“以身報君”,保住了自己的“名節”,也走上了一條死路,由此還株連宗族親友870多人。

    方孝孺用自己的生命成就了他的忠臣之名,但他算得上是“能臣”嗎?

  • 24 # 品茗讀史

    導語:方孝孺堅貞不屈,效忠於建文帝,不惜被誅殺十族,此誠可謂是忠臣也;然而方孝孺空具才名,卻智謀一般,未能輔佐建文帝消滅朱棣,順利削藩,這就證明了方孝孺絕不是劉伯溫之流的智士能臣。

    方孝孺是忠臣,這是毋庸置疑

    方孝孺對建文帝忠心耿耿,盡心盡力地輔佐建文帝,對建文帝削藩的政策大力支援,可以說是建文帝政治上的主要助手。

    而削藩失敗,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自殺之後,在諸多朝廷大臣紛紛投降之際,方孝孺卻毅然決然地把忠義堅持到底。

    其實,朱棣靖難成功以後,為了向天下人為自己正名,非常需要像方孝孺這樣的一代大儒來為自己效力。所以,朱棣對方孝孺客氣之至,百般籠絡。

    當朱棣以誅滅九族相威逼時,方孝孺大義凜然地回答:即便滅我十族,也決不從命!

    最終,殘暴的朱棣把方孝孺的家族及親朋好友加在一起,湊成十族,就在方孝孺的面前斬殺殆盡。在方孝孺親眼目睹了這一慘景之後,朱棣才命劊子手殺死了他。

    方孝孺不是能臣。

    這從建文帝削藩平叛的過程中,方孝孺所出謀劃策的幾次謀略就可以得出結論。

    方孝孺是名聞天下的博學鴻儒,教書育人,倡導忠義;教化世俗,崇揚名教,這是他的特長所在。

    而如張良、陳平之類智謀才士,運籌帷幄,料敵先機,爭取主動,取得勝利,在這方面上,方孝孺就差得太遠了。

    方孝孺畢竟是一介書生,他和齊泰、黃子澄一樣,都是憑著書生意氣,想當然地以為能夠輕而易舉地推行削藩政策,順利消滅反叛的燕王朱棣。

    而現實讓方孝孺他們這些書生碰得個頭破血流。

    方孝孺在靖難之役過程中,為建文帝出了不少無用的主意。別的不說了,單說在朱棣已經即將勝利之際,方孝孺還迂腐地提出了割地求和、以待天下勤王之師的拖延之計,這在老奸巨猾的朱棣眼裡,實在是太幼稚可笑了。

    建文帝的事業就是在方孝孺、齊泰、黃子澄這幫書生的攛掇之下,才徹底葬送的。所以說,方孝孺絕對不是能臣。

    結語:但凡歷史上的能臣,大多是上不負於君王社稷,下無愧於親朋知己。而方孝孺雖然是千古忠義的道德楷模,可是他既不能力挽狂瀾,輔佐建文帝成就一代偉業,又因激怒朱棣,置使親朋好友數千人死於非命,這種作為,實在是稱不上能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喜歡成龍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