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0
回覆列表
  • 1 # 空杯子

    我看,首先應該問的不是雅俗的問題,而是應該問:相聲的功能是什麼?相聲是怎麼來的?

    侯寶林大師曾經說過,相聲的功能就是使人發笑。是的,相聲如果不能使人發笑,那兩個人在那說的再怎麼雅,又有何用呢?還不如去讀兩段日報社論,學習學習,提高提高!

    相聲就是來自於民間,起源於街頭,之所以人們愛聽,肯往圈裡扔錢,就是人們覺得說的可樂。

    如果相聲只可以在金碧輝煌的大廳裡講,講之前還得有人把關,只講給那些正襟危坐、假門假式的觀眾聽,想想這情景我就緊張得想哭。有人說大廳裡不是也有笑聲嘛,我怎麼感覺那笑聲是導演匯出來的呢?

    聽過郭德綱的相聲,有的確實俗,但俗的可樂,俗在寸勁上,俗在你的笑點上,讓你冷不丁地哈哈大笑,我買票來聽,為嘛?不就是為來放鬆,為來樂一樂嗎?要聽社論,就老實在家看電視了。

    聽過姜昆的相聲,說句公道話,有的還不錯,還算那個時代相聲界的佼佼者;但也從來沒覺得他的相聲怎麼雅,也不知雅的相聲什麼樣,難道有人的相聲就雅得像外國歌劇?真成那樣,就不叫相聲了,也就沒人聽了。

    所以,別用俗、雅來說事,別用俗、雅來找場子。大廳裡有大廳的相聲,那叫主旋律相聲吧;小劇場裡有小劇場裡的相聲,那叫老百姓相聲吧。小劇場裡更接地氣,更接近相聲的本質。如果相聲只在大廳裡演出,那相聲就會因為不接地氣,真的就快死球了!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讓相聲迴歸民間,迴歸自己,不就是樂一樂嘛,哪那麼多俗?那那麼多雅?你拿你的高階大氣人民幣,我們在小劇場裡笑作一團,不是什麼民間的東西都是屬於你們的!這個行業要靠誰來繼承?別操這個心了,讓老百姓自己玩吧!把我們的笑聲也收編了,正規化了,那生活得成了啥樣了?

    都都歇了去吧,我也去出趟恭。

  • 2 # 袖手看君

    相聲首先就不是一門多高雅的藝術,網上所有能找的到相聲段子只能說誰比誰表演的更好一些,卻不能說誰比誰更高雅,相聲和那兩個字不挨著

    最初的相聲就是演員謀生的手藝,沒什麼社會地位,甚至於要管有技術的女人陪著笑叫姐姐,侯寶林生生的把相聲藝人的地位抬起來了,之後名家輩出,但出名的常侯馬三派

    相聲的上一段興盛時期在八九十年代,現在能叫的出名字留下了作品的也是那幾位,姜昆,牛群馮鞏,還有天津的楊家父子,瀋陽的楊振華等等,那時候的相聲以諷刺為主,針砭時弊,可惜,曇花一現罷了,細想想不過那麼幾年的興旺曲協的成立初衷大概是好的,但相聲不好聽了,因為聽的觀眾變了,晚會相聲一再減時,最後定在十二分鐘,更像是命題作文,《虎口脫險》是其中的代表作,可惜代表作還是少了一點,在此以後的相聲哪怕高雅成崑曲,也沒什麼人聽了,因為不可樂

    郭德綱講過他的創業史,打著板拉觀眾挺相聲,有時候只有一個人,原因很簡單,人們已經不愛聽了,這時候計較誰俗誰雅呢?快餓死的人是不會挑食的,郭德綱沒有辦法,硬著頭皮走很顯然,都快餓死了,觀眾愛聽才有飯吃,把觀眾當衣食父母尊敬的大概郭德綱做的是比較好的

    已經反了好些年的三俗,並沒聽到幾段如何高雅的相聲,老郭把相聲說出了過門,卻漸漸不說一個多小時的相聲了,相聲這門完了,郭德綱是這樣說過的

    誰來繼承相聲呢?大概是德雲社這幾百個說相聲的,誰能扛旗呢?天知道了,不過也不好說,誰知道會不會出一個郭德綱第二呢?但願如此

  • 3 # 樂山樂水9604

    俗並不是貶義。比如民俗!俗≠低俗。雅,並不是象牙之塔,底線是不能違背公序良俗,讓受眾有所裨益,而不僅僅是笑!

  • 4 # 逍遙178629322

    郭德綱的相聲是為掙錢的,所以才胡說扯蛋,就像小劇場的二人轉有點黃。姜昆的相聲是歌頌社會主義美德的,必須正能量。兩個人根本不是一個層次。

  • 5 # 加勒比警長

    相聲:撂地相聲,屬地攤文化,過去根本不入流,登不了大雅之堂,過去就沒有相聲的雅俗一說,就是一個字“俗"。現在相聲在央視舞臺有了半席之地,可相聲界業內拉幫結派、互相打壓、擠挩,這就是雅嗎?其實是俗得不俗了。我看還是德雲社想得開,行得直,坐得正,我說的相聲,雅也好,俗也罷,隨你們評論,反正老百姓愛聽、愛樂就行,咱就為老百姓提供一個消遣、娛樂的埸所。

  • 6 # 山下村民

    相聲,根在底層,成就於底層,火爆與底層,沒有底層民眾,就沒有市井文化的相聲藝術的生存土壤。

    有人周遊世界的轉,也不可能進入金色大廳,即是朝思夢想,也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夢想‘’,這不是你那個人、那個層次的人,所能決策而為的,因為相聲藝術本身的特色和需求所決定。

    所謂的雅和俗起定位,也不是那個人一句話而定性的。

    相聲藝術需要向前發展,其根本的基礎,是團結所有有志者的共同攜手,推向相聲藝術向前,別無他法。

  • 7 # 我是馬曉輝

    誰俗誰雅與觀眾何干?觀眾只知道誰說的可樂就聽誰的。至於相聲業內的那些人、那些事,就權當是人民大眾茶餘飯後的一個樂,一說一笑齊活!

  • 8 # 隨風弋

    相聲談什麼雅?……本就是底層百姓喜聞樂見的東西難蹬高堂。老百姓喜歡就行!不是為一小撮雅人之雅才有了相聲的。……

  • 9 # 界膜

    郭德綱,雅俗皆有,接地氣,懂得什麼是老百姓需要的,知道什麼是大局,更理解什麼才是講政治。姜昆?呃,省省吧。

  • 10 # Emliy精彩林蓉

    長詩一首盡顯風雅規範,字字推銷過往作品,彰顯能耐無限。從心所欲非為所欲為,怎一個老辣江湖!

    市場為生,確要肩負道德教化眾生,實屬勉為其難!一介草民按章納稅,哺育出各種曲藝人才。甚至授齣兒徒,被民間稱之傳統戲曲文化秉燭人,仍不過草臺班子。國難家困財物支援,仍有發難聲聲,皆因財物屬世間最俗,難表忠誠之心。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民眾自有敬重!

  • 11 # 太原大獅子

    首先要分清楚俗是什麼?雅又是什麼?

    低俗說白了就是欺世盜名、貪財好色、貪名好利、嫉賢妒能、自命清高而胸無點墨。

    高雅是什麼?能承祖訓、能育新人、能守德守信、能發揚光大!低谷不離其位,高潮不盛氣凌人。

    災區有難位卑而不敢忘憂,行業低谷寒苦而不改初衷!

    誰俗誰雅還用再分嗎?

  • 12 # 塵世中的小草

    其實相聲最初就是為了給大家鬥個樂罷了,可以雅俗共賞,說人家俗但是大家認可,你說的你所謂的雅有些過來過去就是四大名著,都多少年了就沒怎麼變過,還有哪什麼的博士,哪水平還不如我在咱們廠年會上說的呢,我想不管是雅還是俗,只要被大家承認了的就是好的。

  • 13 # 美好回味

    相聲是發源於地攤的一種民間藝術,俗是相聲得以生存發展的根本,跟雅沒有一分錢的關係,說誰的相聲雅基本等於在罵街,相聲的沒落跟過度追求雅有很大關係。

  • 14 # 盂縣華哥

    現在都給武漢捐款呢,郭德綱100萬,德雲社現在還在不停的捐醫療用品,姜藝術家,笑神,寫首詩,真高雅,要不您到武漢高雅去吧。

  • 15 # 使用者11905157991

    現在我可以很肯定的說,絕對是姜昆高雅,郭德綱低俗。

    反觀《吃葡萄不吐葡萄皮》,題材取自繞口令,原先的作品不但繞口還繞舌頭,不小心還會咬傷造成舞臺事故。改編者獨具匠心的擷取其中一段臺詞創作了新作品,不但言簡意賅而且很安全。

    原因二、《大西廂》的唱詞多而且複雜,還分成不同的曲牌演唱,一不留神就唱錯詞,這對觀眾是極大的不負責任。作為演員一定要將正確的東西灌輸給觀眾,絕對不允許出錯。

    反觀《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整個作品只有一段臺詞,透過演員的表演迸發出了不同的意境。演員透過改變聲調的高低頓挫,表達出了新時代相聲演員的新面貌,為了環境衛生,為了我們的地球,吃葡萄真的不要吐葡萄皮。

    原因三、德雲社的《大西廂》說是集體表演,但實際上只是幾個主要演員的表演,像這種不顧集體榮譽,追求個人發揮的節目應該被唾棄。大家都是一個集體,憑什麼要分出高低,當初設計節目就應該一人一句,或者大家合唱,這樣才能體現全體文藝工作者的團結與和諧。

    反觀《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臺詞雖然簡單隻有一句,但大家都唱了,而且還是分成高低音部來唱,用現代的歌唱技巧體現了新時代相聲演員的不屈鬥志。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表達了不畏艱難、廢寢忘食、開拓創新、奮勇前進、永垂不朽、萬古長青、犧牲小我成就大局、殺了我一個還有後來人……的革命戰鬥精神。

    所以我可以肯定的說,絕對是姜昆高雅。

  • 16 # 慕容曉春

    無知的問題,被帶歪的二元論,吵架模式的論斷。

    你要好好工作啊!哪你是說我現在不好好工作嗎?

    你要好好學習啊!你意思我現在不學習嗎?

    三歲孩子的思維。

    中國相聲只留下兩個人了嗎?

    話題有點幼稚,但是不能讓這樣的思維在網路蔓延。

    反三俗不是你一定要唱崑曲,反三俗是讓你淨化你的節目,這個原本沒有任何問題的提法,最後演變成俗雅之爭,本身就是愚弄大眾,錯誤引導的營銷式模式,與相聲學問無關,可是卻被炒的沸沸揚揚,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代表中國相聲市場無疑是德雲社,但是代表市場真的就可以代表中國相聲了嗎?個人認為還是有區別的。

    印度商業再發達,你也是個三流國家,南韓再小,否認它是發達國家就是無知。

    謅議題主問題,僅僅認為問題是個假命題,不值得提出來分享

  • 17 # 李三萬的三萬裡

    姜是1950年生人,郭是1973年生人。兩人差了將近一代半人。現在總有一種褒郭貶姜的聲音。其實兩人都是行業裡萬里挑一不可多得的人才,只不過成長經歷不同,發跡時的年代也不同。 所謂俗和雅,可能很大一部分是指怎麼諷刺。其實,早期姜昆的相聲多是諷刺,《如此照相》就是典型。

    《特大新聞》裡敢在央視上說“天an門改農貿市場”。《虎口遐想》更是經典,雖說背後有強大創作團隊的支援,但是姜的表演功力絕對是頂級藝術家。最重要的是段子既有故事性還不失高雅。目前郭還達不到這個高度。但是漸漸隨著職位和社會地位的上升,姜還是脫離了觀眾,因為他們已不再是姜的衣食父母,失去了觀眾群也屬正常。 任何膾炙人口的藝術作品都是有著強烈的時代烙印的,郭的發跡可以說明社會是進步的,變得寬容了,隨著網路的普及,普通人可以發聲了也需要有人替他們說點心裡話了,郭深入人心的段子很多都是扮演一個屌絲,幻想有錢人生活的樣子。郭是從劇場起家的,拿觀眾當衣食父母,你們想聽什麼我就說什麼,我俗可是觀眾們愛聽啊。

    同時,郭也是聰明和狡猾的,諷刺的對方是有選擇的,別說觸碰紅錢,連點到為止都沒有。隨著社會地位的上升,郭的問題也來了,他不是屌絲了,不知道現在的屌絲階層怎樣生活,只能在網上找段子,蹭熱點,再也沒有《論五十年相聲之現狀》《我這一輩子》《我要上春晚》這些能入腦入心觸及靈魂的段子出現了,所以很多人發現郭只剩屎尿屁了。 最後我還是要挺一下郭,郭也發現了自己的問題,他真心想辦法,像《坑王駕到》就是發掘整理眾多傳統單口相聲在劇場表演,普通人花錢就能在劇場看到當代著名藝人真心實意賣力氣現場表演,我覺得在如今這個浮躁社會是非常難的的。

  • 18 # 靖逸軒主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首先回答題主的問題。論姜昆與郭德綱誰俗誰雅,其實是禿子生瘡明擺著的事,當然是姜昆老師雅,郭德綱俗,要不然姜昆老師反三俗幹什麼?難得自己做自我批評?

    但凡事沒有絕對,姜昆老師做為曲藝家協會的主席,正廳級官員,國家一級演員,新中國成立以來公認的第三代相聲領軍人物,相聲作品當然要高雅,如果也是屎屎尿尿,葷段子,耍賤賣萌,那成何體統?那不是有損老藝術家的光輝形象嘛!

    而如今的郭德綱,似乎也在努力的擺脫三俗的形象。甚至在德雲社官網還公佈了舉報電話,讓觀眾監督各個劇場是否有葷段子演出。而且郭德綱的弟子們,比如岳雲鵬,郭麒麟,張雲雷,孟鶴堂等人也證明了,德雲社的相聲藝人從小劇場來帶電視臺的綜藝節目,去掉三俗的東西,一樣能逗樂觀眾。這是一個可喜的進步!

    小編覺得討論相聲界的誰俗誰雅沒什麼意思,相聲的最高境界應該是雅俗共賞,俗不傷雅!就像侯寶林大師,馬三立大師,劉寶瑞大師一樣,既能給毛主席周總理作彙報演出,讓國家領導人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開懷大笑,也能為普通工人老百姓服務演出,而且也能讓他們聽得懂,聽的時候哈哈一笑,聽完之後,還能回味無窮。

    高雅的相聲不是作報告,不是空洞的說教。要讓觀眾在開懷大笑之餘,得到啟發教育,這個確實有難度。現在好多人批評姜昆老師,說姜昆老師的相聲不可樂,其實並不是姜昆老師不努力,姜昆老師都年近古稀了,依然戰鬥在相聲演出的第一線,著實不易!姜昆老師失敗的地方是,他的作品無法在雅俗之間找到平衡點,無法做到雅俗共賞!

    其實很多綱絲朋友也反應,老郭的相聲段子不如以前的可樂了。但是每次商業演出,還是能做到滿坑滿谷。之所以綱絲們認為老郭現在的相聲段子不如以前了,就是因為老郭在自覺的摒棄三俗的東西,而且隨著影響力的提高,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他也不再口無遮攔。可以這麼說,老郭在向雅的一面靠攏,試圖做到雅俗共賞,俗不傷雅。雖然現在看還說不上成功,但還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尤其是赴海外演出,連主流媒體新華網人民網都給與了報道,並且給與了高度肯定,是非常不容易的。

    說實話,不管相聲的雅俗之爭,還是主流與草根之爭,我們都希望是君子之爭,別人身攻擊,別打壓排擠。正如師勝傑先生說的那樣,“相聲界是一個大家庭,我們應該團結!”

  • 19 # 老高說教育

    相聲就是群眾藝術,無所謂俗和雅。作為一名資深相聲迷,俗的雅的我都喜歡。如題目所言,郭德綱是俗的代表,姜昆是雅的代表。郭德綱的相聲確實是俗一點,有葷段子,行話也叫髒口,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郭德綱是一個真正會說相聲的人。姜昆過去是雅的代表,80年代90年代歌頌新社會的相聲,確實是雅一點,符合了當時的時代主題,但我們不得不說,姜昆還沒有學會說相聲,他已經紅了,而且還當了曲協主席。其實俗雅之爭只存在於輿論上,是不同相聲迷之間的口水戰。

    雅相聲,我認為最典型的代表是侯寶林大師為代表的老一輩藝術家。侯寶林,劉寶瑞說相聲不講葷段子,但是也照樣能給大家逗樂了,還給國家領導人演出過。姜昆過去是雅相聲的代表,他現在根本不是。他現在不僅不能代表雅相聲,連相聲都不能代表,唯一與相聲有關係的就是他是曲協主席,而相聲是一種曲藝藝術。40歲就號稱藝術家了,之後就再也不努力了,還沒學會相聲,就已經紅了,名利雙收之後,就再也不需要努力了。

    姜昆為代表的一些主流相聲演員,40歲之後就沒怎麼努力過。第一、沒有新作品,有的改行了,有的發財了,有的上春晚都在炒冷飯;第二,沒有培養出優秀的弟子,造成主流相聲人才青黃不接;第三、心胸狹窄,打壓其他更努力的人,尤其是以郭德綱為代表的民間劇場相聲。

    由於郭德綱的出現,挽救了相聲,所謂挽救主要在於把大家的注意力重新轉移到相聲上。作為一個老相聲迷,我自己也寫相聲,在我就讀的大學裡表演,有一年演完了,有個觀眾對我說:你演的小品真搞笑。我聽完這句話,不知道該高興,還是該悲哀。2005年,第一次聽郭德綱的相聲,而在此之前,我已經有好多年不聽相聲了。聽完郭德綱的相聲,當時我很驚喜。聽到這麼搞笑的相聲,我覺得特別好,而且很多都是沒有聽過的傳統段子。我並沒有發現裡面有髒口,還是後來有人說郭德綱說的像是有葷段子,我故意搜了一下才搜到一些,比如託妻獻子。託妻獻子這樣的段子在舊社會,藝人們都在演,相聲本來就是一門市井藝術,跟二人轉的來源是一樣的。經侯寶林大師為代表的那一輩老藝術家改造之後,才有了後來的電視相聲。說髒口演葷段子,其實沒什麼,只要不在電視上也無所謂,劇場裡演演其實無所謂。愛看你就去,不愛看可以不去。

    像侯寶林大師說的那樣雅的相聲段子,我也喜歡。但我想問問那些所謂的主流相聲演員,你們能行嗎?不是我不愛聽你們的相聲,是你們現在說的那玩意兒不是相聲,基本上是對口的朗誦。不能怪觀眾不忠於你們的相聲型別,是你們忘記了演員的藝術生命在於觀眾。

    從藝術本身講,郭德綱俗一些,姜昆雅一些,但俗得那麼可愛,雅得那麼討厭。從藝術修養說,郭德綱雅一些,姜昆俗一些,郭德綱讀書寫字諳熟詩詞出口成章,姜昆不能推陳出新還心胸狹窄,到像是誤入相聲界的書協會員。如果在世的相聲演員中只選出一位相聲大師,非郭德綱莫屬,但他真的有點俗。如果相聲界按俗和雅分開兩派的話,請問雅派什麼時候才能再出現一位像侯寶林一樣的大師呢?

    如果俗是炸醬麵加大蒜,如果雅是三明治加咖啡,兩樣我都喜歡。誰有我就買誰的帳,問題是你有嗎?

  • 20 # 沙漠之雪

    這個世界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

    我們看以前拍的片子,好人壞人都是臉譜化的。好人就是一身的正氣凜然,舉手投足之間都有浩然正氣,壞人一出場,那形象,舉止都讓人咬牙切齒,好人和壞人一目瞭然。隨著社會的進步,大家對這個問題有了可觀辯證的認識,好壞不是那麼的涇渭分明瞭。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有的只是人性的複雜。而且好和壞還要站在客觀的環境,主客體乃至旁觀者的立場而定。單純的二元論者已經不適合時代的發展了。

    那什麼是俗?什麼是雅呢?再高尚的人在生活中也是會說髒話的,他也要拉屎放屁。人類社會是大多數的普通人構成的,你說他們俗嗎?脫離了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俗,俗不可耐!

    被人民拋棄的才是真的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駕遊,汽車需要裝個車頂行李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