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家庭幸福力啟心
-
22 # 劉姓
我的親身經歷告訴我,不要試圖去阻止,可能會有反效果,他會更鬧騰。我最後選擇了轉移他的注意力。
孩子其實很“專一”,而專一體現在他們思考問題時,會安靜下來,然後很認真的答覆你。當你接觸到他的某一塊時,可以透過問問題去與他溝通,不要急,一定不要急。當他無法準確回答或含糊不知怎麼說時,接上他的話,說出幾種方向,讓他自動選擇。
與此同時,你也需要分享你的事情給他,因為你們其實並非在“問詢”,而是在“分享”,在交流。
結束後,回想的也只是溝通的有趣回憶,而那一絲絲淘氣,卻更增添了一份生動吧。就像我回憶時一樣,他淘氣,卻也很可愛。
老農種田,要掌握四季狀況和莊稼的生長規律,孩子也一樣。
題主說的不吼不叫是最好的教育,其實不吼不叫的前提是瞭解孩子的生長規律下,做好情緒管理,養好娃。
情緒管理是指一個人對情緒的管理能力,對情緒狀態的調適程度。
脾氣好,不一定能做好情緒管理。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認為:“情緒意指情感及其獨特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狀態,以及一系列行動的傾向。”
情緒不可能被完全消滅,但可以進行有效疏導、有效管理、適度控制。
想要不吼不叫帶好一個2歲的娃,我認為需要從親子需求和情緒管理兩個方面來說。
一、親子需求
這裡的親子需求,更重要的是家長要了解孩子的成長需求: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孩子處於2歲階段,根據埃裡克森八階段理論,孩子處於1.5-3歲的兒童期,面臨著自主與害羞(或懷疑)的衝突。
1.技能教授。
這一時期,兒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說話等。開始探索獨立自主。
父母也開始有意識地教授孩子如廁、自己吃飯等技能以及如何跟其他孩子玩耍和一些必要的社會秩序。
2.第一個叛逆期到來。
這時候父母也會發現,開始“有意志”地決定做什麼或不做什麼,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開始出現。父母會開始頭疼,為啥自己孩子經常愛說不要,不可以,或者我要做什麼,我的,等等來反抗外界控制。
此時,若聽之任之,則不利於兒童的社會化。若過分嚴厲,又會傷害兒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對兒童的保護或懲罰不當,兒童就會產生懷疑,並感到害羞,未來容易自卑、自我懷疑和做事瞻前顧後。
如果過渡的好,則有利於在兒童人格內部形成意志品質。
二、情緒管理
很多時候為什麼好脾氣,到自己孩子那裡卻控制不住,大部分原因是對自己孩子發展特點不夠了解,過於擔心,擔心孩子觸電,擔心孩子摔倒碰壞眼睛等等。
1.瞭解孩子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瞭解了孩子本階段的發展特點,就不會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叛逆行為過於焦慮和擔憂。前面已經提到了孩子這個階段的發展特點,只需要把握好度就可以順利渡過。
2.瞭解自己
為人父母,才發現我們跟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變。正確地認識自己,先處理好與自己的關係,才能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孩子。
3.具體辦法
表達自己的感受:
當發現自己要發火的時候,深呼吸,積極暫停,說出你的感受,給孩子具體清晰的指令,給孩子一個擁抱。
比如,當孩子上窗臺的時候,可以告訴孩子:媽媽很擔心你,因為上窗臺不小心會摔下來。你可以去客廳地毯上玩。
切忌說“我不要你了,我不愛你了”等拋棄的語言,孩子會感到恐慌。
共情:2歲的孩子,還不懂如何準確表達自己的情緒,所以有時候就會用大喊大叫或者哭鬧來表示。
這個時候,大人需要看到孩子的需求,理解並幫助孩子表達情緒。
比如,當孩子因為不能出去玩,開始大哭。大人可以這樣說:“寶寶不開心,因為不能出去。如果可以出去,媽媽也很想帶你出去玩。我們吃完飯就去,好不好?”
三、結語
我們發現,開車有駕照,教師有資格證,但是關係家庭幸福的婚姻和親子關係,卻沒有培訓和考證。
唯有在瞭解孩子的基礎上,才能用心用情地把愛用對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