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雨田aaa

    膠片時代就有暗房技術,為什麼對後期那麼反感。攝影目的是要獲得理想的照片,後期難道不是很好的手段嗎。拍不來照片的人,給他再好的相機、電腦也是白搭。

  • 2 # 企宣達人

    為什麼不認同?目的不都是創作美好的作品嘛。畫家可以用筆,雕刻家可以用刀,數碼時代的攝影師當然就可以用電腦做後期啦,這些無非都是工具而已。開個玩笑,你咋不叫畫家直接用手捏上一撮羊毛畫畫兒呢?你咋不叫雕刻家扔掉雕刻刀直接用手指甲摳呢?

  • 3 # 碧水藍天劍俠

    看你的照片幹嘛用了,如果參加比賽或是展覽或是影樓我相信沒有一張沒有經過後期修圖,如果是自己欣賞或是作為紀念,沒有必要費事做後期修圖。如果需要修圖的肯定是重要的,如果我們每天隨手拍的沒必要修圖。

  • 4 # 蘭州天使之眼

    在數碼攝影的時代,電腦修圖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攝影比賽中不希望出現後期修圖的作品,畢竟是比賽攝影不是比賽後期的

  • 5 # 大叔陳志剛

    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首先一定的後期一定是允許的。目前還沒有哪個相機敢宣稱如實反映現實。而且如實反映現實,真的就是攝影這門藝術的目的?然而,過度後期也是不可取的。攝影畢竟不是繪畫,這裡加點光,那裡加個月亮,把自己p到世界各大旅遊景點,那是ps,那不是攝影。所以有些攝影大賽也要求只可以改變色調,不可以增減實物。對於攝影而言,我覺得前七後三,會是一個蠻好的平衡。PS那些就應該歸入海報,廣告創意,包裝設計等範疇。

  • 6 # 金牛文案錄

    也認同,也不認同,認同:人們對攝影作品審美也是隨著時代潮流的發展,不認同:攝影作品加後期,不能完全叫攝影作品,半攝影半後期吧!這是我個人觀點,說的也不完全對,我更喜歡何藩攝影大師 光影 攝影作品,這才叫攝影作品!何藩攝影大師那個年代沒有後期修圖軟體APP。

  • 7 # 歷史兵說

    一幅好的攝影作品,往往都是在後期精心修出來的,這一點,很多從事攝影創作的人是認同的。

    拍攝者剛拍出的圖片,一般情況下,都會出現諸如構圖,取景,色調等方面存在一些瑕疵或者出現不適宜的背景。這些問題就需要後期進行修圖處理。就是分別在“形、影、色、飾” 這四個方面來後期處理。比如,照片的裁剪和清潔;影調修正和調整;色彩修正和修飾;視覺增強與藝術再創造。

    所以,一幅優質的攝影作品是允許後期修圖創作昇華的,這也是藝術價值的一個體現。

  • 8 # 小春講電影

    同意,本來後期處理圖片就是攝影的一部分。第一,相機構圖受到多方便因素的影響,往往不受主觀控制,所以通常都是要再經過後期重新構圖處理。

    第二,光線,色溫等等,前期拍攝雖然很重要,當如果經過後期稍加調整,會更加完美。

    我覺得喜歡拍照,不僅僅是要有發現美的眼睛,更要有讓素材變成心目中完美樣子的後期處理態度。

    雖然說這兩張都不是好的照片,但是我更願意看第二張。

  • 9 # 藍領A

    不論是膠片時代還是數碼時代,照片都是需要後期處理的。只是膠片時代的後期是透過暗房處理而數碼時代的後期是透過電腦來處理。用個最通俗最易懂的事來說,我們大家都買過房或建過房,有誰建了房或買了房,有不裝修就搬進去入住的? 建房買房就等於是照片的前期,按照各自的喜好裝修就等於是照片的後期。當然你不裝修也可以入住,只是心情和舒適性就差多了。

  • 10 # 農村娃遊戲

    沒有真功夫,完金依靠後期整出來的圖片是很難的,後期調整一人大圖片感覺會失真,我不喜歡在後期上努力,而是在拍攝時努力!

  • 11 # 攝影匯彩

    看如何看待"後期"這兩個字,過度依賴就會變成樓主所說的整容後的作品。那麼一個作品沒有後期也相當於對你的影視作品不負責。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開放性。個人覺得呢,現在的數碼相機成像沒有以前膠片機那麼好,前期效果不佳,可以適當後期,但不要過度依賴。更何況已經膠片機也有人用特殊方法進行後期。個人建議如此,不喜勿噴!

  • 12 # 十八子2012

    我會把修出來的當作另一類創意圖片,而不是攝影作品。攝影作品可以後期,但不能太過分,比如抹除背景雜亂物,前期沒拍好,靠後期修出來的已經是再次創作。再次創作己經改變了原作品,只能歸類為創意作品,而不能是攝影作品,最多叫創意攝影作品。

  • 13 # 遊雲閒客

    沒有人認同後期整出來的作品,也沒有人會承認得獎的作品是後期製作的,很多人拿著後期製作的作品,死活不肯承認,在攝影界也不少見。

  • 14 # HeruSaAset

    後期為了美化,但是個人認為失去了攝影本身的意義,忠實的記錄和呈現,延伸出個人的思想來尋求看待世界的角度。而美化只不過是商業手法的感官刺激。

  • 15 # 玩相機的老楊

    我的理解是攝影和後期是兩個不同階段的工作,不恰當的比喻就好畫素顏美女和妝後美女一樣。攝影有自身各種技巧和方法,是相機各種功能的理解和綜合應用,以及攝影構圖燈光創意等等……然後完成一幅照片。後期是在這幅完整的攝影作品之上再創作,透過各種軟體再加工的過程。一幅攝影作品應該尊重相機功能和攝影技巧,我覺得不應該有後期。一張畫面,不管基材是攝影作品還是其他繪畫,再次進行的後期創作也算是藝術創作,但不應該稱為攝影作品。

  • 16 # 攝魔自來也

    所有的方法都是工具,只要有助於表達。

    所謂創作,從來不是為了寫實,因為所謂的“實”不可描述,一旦描述,必然帶有主觀判斷。

    攝影出現以前,與之相似的藝術形式應該是繪畫,既然繪畫作品可以是現實在畫家心中的投射,攝影為什麼不可以?

    甚至有時候我都覺得那種後期大神的作品是遊離在繪畫和攝影之外的第三種藝術形式,相機,PS都是他的工具而已,何來高低貴賤。

  • 17 # 連起記憶

    之前膠片時代的暗房,也是需要適度加減遮擋完成理想的二次曝光,其實和現在的數字暗房相似,但是,遵循創作基礎與風格,是重要的,適度調整色調,色階,對比,以提高反差,突出畫面影調還是有必要的。關於蒙太奇似的整圖,如有好的創意,也是不錯的選擇,能體現數字影像的優勢。如果只是因為修圖而修圖的作品,則意義不大,因為失去攝影師本身的技術價值啦!

  • 18 # 菜刀1

    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

    修圖,是很多攝影人都會採取的手段,指通過後期採取裁剪、修形、調色、調光、疊加、拼接等手段,使照片呈現與原作不一樣的效果。在膠片時代,大型照像館基本都有專業的美工師,用筆和顏料修整照片,這些師傅大都多經過專業系統的學習,並且需要大量的經驗才能勝任此項工作。而當今數碼時代,PS及其他軟體、app的出現,一下拉低了修圖的門檻,一些傻瓜式的軟體甚至不需要操作者有丁點美術知識也能使用。

    這是社會的發展,科技的創新的同時也是一種悲哀。

    藝術創作,是一個嚴謹的過程,好的作品往往需要作者付出大量的心血。繪畫如此,攝影也如是。當一位攝影家傾注了大量精力的佳作被一副經過ps而更加養眼的“作品”打敗時,那種失落時無與倫比的。

    所以,在正式國際攝影展及大賽上,對後期處理有相當嚴格的條件。改變畫面構圖(不包括裁剪)、畫素的移動(包括增加和刪除)、拼接(不包括接片)等是絕對禁止的。而對色調、明暗等的調整也是有一定限制,很多時候要求作者提供原片以便評委團進行評審。你不要想矇混過關,任何圖片一經修改,哪怕是用軟體開啟再儲存,其fix資訊裡面都會有相關記記錄。在國際大賽上,不乏開始得獎後被查出而取消獲獎並列入黑名單的“大家”。

    最大限度的保留原圖效果是我所追求的,我不排斥後期處理,但是這個度的把握要靠自己,小幅對色調和明暗的調整我接受,但絕不會對原作進行大福修改。只有這樣,在攝影時我才會更加用心的思考怎麼去創作。記得在膠片時代,每按一次快門都會計算成本。

    當然,以上觀點不針對普通愛好者,而是針對想把攝影作為“藝術品”來看待,甚至會將作品參展、參賽、發表的人士。

  • 19 # 攝影人謹言

    來說說自己的看法。首先可以明確一點,那就是所有的照片都需要後期的二次加工,來讓照片更加出色。這不僅是因為單反raw格式照出的照片會發灰,暗淡,更多的是因為這種格式像一塊璞玉一般,能給攝影師無限的開發空間,打造出自己風格的照片。

    話雖如此,每個人對於後期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有些朋友覺得僅僅是調了亮度和對比度等一些基礎的引數就完成了後期,而有的朋友在處理時非要大動干戈的對照片進行修改,甚至有的攝影師很喜歡“無中生有”,給照片加上一些本沒有的景象或者環境。

    以我個人來說,對於調色,雙重曝光等方式進行修改的照片還可以接受,如果要給照片做大手術,或是直接加上一個本不存在的景物,那是我不太能接受的。

  • 20 # 頓悟蒼穹

    如題,個人不認同後期“整”出來的片子。

    首先,攝影的初衷是記錄真實的現實場景,攝影藝術是在保證真實現實場景的同時,利用光影,構圖,創意思維將現實場景透過藝術角度拍下來。

    其次,攝影作品在保證真實的情況下,允許適當調整,但不允許改變真實場景。如果攝影都是後期“做”出來的,為什麼還有攝影師跋山涉水,千里迢迢,乃至冒著生命危險,只為拍到一張理想的作品,那是在追求真實攝影藝術。

    總之,攝影是用藝術的理念記錄真實現實場景,而攝影界通過後期“做”出來的片子那是“偽攝影藝術”。而平面創意設計則又是另一個領域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認為多大年紀的人就不適合開車自駕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