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以養身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點明瞭道的本質,。萬事萬物都有他的兩面性,道,不會偏向,或是顧及,任何一面,,就像媽媽抱著一個孩子,同時還要揹著一個孩子一樣,。但最終的目的就是和,而衝氣是和的過程。宇宙萬物,生生不息,就是不斷的和的同時,又不斷的衝氣,再形成不斷的和……………!

  • 2 # 文心何以雕龍

    我覺得最深刻的是: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意思是:能瞭解他人的人聰明,能瞭解自己的人是智慧。能戰勝別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戰勝自己的人更加強大而不可戰勝。知道滿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堅持力行的人有志向。不喪失本分的人就能長久,身雖死而“道”猶存的人,才算真正的長壽。

    這比外國哲語,認識我自己,更加全面深刻。同時也說明了精神永存的重大意義和知足常樂的真理。因為慾望太多,現代人已看不清自己,對我們當下認清自我很重要。

  • 3 # 縱使一夜風吹去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這句話深刻地揭露了人性的自私貪婪,揭示了貧富兩極分化的成因及其必然性。如此客觀理性的論斷,比孔子那一套勸人以禮的一廂情願的說教實在是高出十萬八千里!

  • 4 # 坤之柔

    我喜歡: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意思是:把心念虛無到極點,保持著安靜和諧的神態,外面的事物都在發生著、運動著、交替著、摩擦著,我觀察著它們的來回變化。

    一、老子認為“有”是萬物的開始“無”是萬物之母。“有”是“無”產生的,所以“無中生有”

    二、宇宙永珍,變化萬千。所有的事物都是由虛無到有再到虛無;由靜到動再到靜。所以只有迴歸虛與靜才能看到萬物的本質,看清這萬物複雜的變化。

    三、大家聽說過觀世音菩薩吧!“觀世音”不就是觀著萬物的變化與世間的“妙音”嗎?

    其實我們能做的也就是“觀”。所以我非常喜歡這句話,它讓我迷失的時候找到自己該幹嘛;在我煩躁的時候能讓我鎮靜下來;在我無聊的時候能不空虛,能靜下心來修一修性子。

  • 5 # 憂天的杞人

    “和其光,同其塵。”現在稱為“和光同塵”。

    除去塵世的繁華,萬物平等,沒有誰比誰更優越,皆從土中來,又回到土中去。

  • 6 # 野居原創

    對我印象最深的是:《道德真經》第一章中的“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句的意思是:“無”可用來表述天地混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道”產生宇宙天地萬物之本原的命名。其中“無名”是無形,“有名”是指有形,“母”就是母體,根源的意思。“道”從無名到有名的變化中而來,是生育宇宙萬物之母而被命名為“道”,也就是說“道”是宇宙萬物、天地自然之起源,更是永恆不變的根源。

  • 7 # 空觀道人12345

    《道德經》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讓人印象最深!這是點人靈犀的一個金句子!也是《道德經》想要表達的主體意識!因為,人永遠都在廢棄老路的道路上尋求新路子再創新意識!老子第一句直接點明!“”非“”明顯就是廢棄不要了,不走平常路!道路總在走總在被廢棄的路上而產生新的道路!這句話其實反應了老子是在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然事物變化程序的一切!有與時俱進的根本思想!後面“”名可名非常名“”,實際上也是在強調和解釋!老子洞悉一切的深邃思想從第一句就已經表露出來!兩千多年以後的現代人用事實也證明了他所說的一切,不得不讓人敬仰!

  • 8 # 天道若龍

    我喜歡正言若反這幾個字。老子知道用形而下器的語言文字無法描述形而上道的妙用,所以,離道的本義越解釋越遠。吃透這四個字就足夠了。

  • 9 # 憨老頭賞石

    《道德經》句句經典,句句深奧,句句哲理,句句……都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自己對《道德經》的感受和感覺!

    最喜歡的一句是: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釋意:

    在廣闊無垠的宇宙中,人受大地的承載之恩,所以其行為應該效法大地;而大地又受天的覆蓋,因此大地應時時刻刻效法天的法則而執行。

    這也是老子《道德經》的思想精華所在!

    還有一句是: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大道至簡,多麼簡單而又深奧的道理;

    大道至簡,多麼容易做而非常難做到的法則!

  • 10 # 使用者98150381878了塵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合,有孝慈。

    離道漸遠,則枝節橫生,不復本真之境爾,故曰,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

  • 11 # ss123451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句話概括了宇宙生長形成。其實還有四滅五為土。生數後是乘數6一10,精彩世界。現代人卻讀不懂老子,中華走下坡不如西方是必然的。

  • 12 # 陸月荷729

    ”水善萬物而不爭,因其不爭,而普天下莫能與之爭“,這句話在《道德經》中出現了三次,而且應該也是《道德經》中流傳甚廣的一句話了,也是我高中歷史老師教給我的一句影響至深的話,也是因為這句話,我在邊疆孤身一人的時候,開始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動筆讀《道德經》,這本書真的給我帶來了平復的力量。這句“不爭”的話也成為我處世的“厚黑學”之一,嗯,對,缺心眼的女孩兒自己一人在外打拼的時候確實需要用這句話來保護自己、

  • 13 # 曾銘瀾

    天之道,損有餘 補不足,就是要收富有高稅,䃼基礎設施,社會保障支出,促進血液迴圈。人之道,損不足益有餘,就是人是自私自利的,要法律限制惡劣行為,資本是天然逐利,除非無利可圖,不會自我剋制的,有利可圖持續擴張,負債累累能負就負更多,爭生意惡性競爭。

  • 14 # 逸心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好多道理講出來的是框框,說出來的是形狀大範疇,正經精細入微的道理,做人做事的方法和手段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 15 # 神鬼莫測小諸葛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般見識、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

    在道家學說裡,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爭且又容納萬物。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人生之道,莫過於此。

  • 16 # 褚伯林11布衣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自然規律,是宇宙一切萬物必須遵循的法則(準則)。順之者昌(獲勝),逆之者亡(失敗)!

  • 17 # 河圖3456

    太多了,很難說那一句印象最深刻。舉幾個吧:上善若水;致虛極,守靜篤;貴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濁而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道恆無為,而無不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這些都是印象深刻的句子。

  • 18 # 望江一亭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其實老子的歪理邪說太多,覺得最經典最荒唐的還是這一句。沒有了聖人,人民都變成豬,對人民才是有利的,人民才會幸福。

    有聖人,指手劃腳,不知所從,疲於奔命。有聖人,得像聖人一樣皓首窮經,懸樑刺股,禁慾佈施,傳道解惑。不累死?

    人民有智慧,就會想的多,想的多就煩得多。想的多,鬼點子就多,想做的事就多,想做的壞事也多。心不安,手不閒,哪有幸福可言。更何況人民有智慧,對君王的看法、指責、要求也多,君王也做不好工作,人民就會失去利益,沒有幸福

  • 19 # 南途北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整篇《道德經》裡面,我認為開始這兩句最經典,也是我最喜歡的兩句。

    《道德經》全書的所有內容,基本都是以“道”和“名”這兩個字展開的。但是以我們現在的這個學識和功底來解釋古人的這個經典文字,我覺得簡直是有班門弄斧之謙,實在是不敢造次。

    所以我們只能當茶餘飯後聊天一樣說說還是可以的。所謂“道可道,非常道”,這裡面有三個道字,到底是個自什麼意思?套用古人的一句話,真的是玄之又玄的東西。

    依我猜測,這第一個“道”應該是老子悟出的那個道。就是“形而之上謂之道”的那個道。

    那第二個“道”呢?是說的意思嗎?應該不是。因為有人已經考證過。老子生活的那個時代,是用曰來表示說的。如,孔子曰、老子曰什麼的。

    “道者,徑也”。所以我認為這第二個“道”在這裡引申為一個具體的東西。既然是一個具體的東西,那就是可以形容、描述出來的。

    第三個“道”好理解,既然是為“常道”那就可以理解為規律,暗指永恆不變的那個東西。

    而“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說本來就那麼個東西,自然的不變的狀態,若要去強加分別,非要去冠之一個名頭,打一個印記,就已經錯離了。

    就像《金剛經》裡所講:“如來者,非如來,是名如來”。而老子自己也說道常無為、道常無名、道法自然。

    所以,說有無現,說無有生。有了心外生法,有無相立,遂天地萬物生焉。斯以為,把老子這一句話若能想明白,《道德經》們基本大意就能瞭然於胸了。

  • 20 # 布衣尋道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一句道破天機,超越了二元論的桎梏。

    普通人很難打破二元論的思維:是非觀,得失觀,善惡觀……我們都難免不同程度上偏執一端而否定對立面。而在現實中又發現並非如此,令人陷入迷茫、困惑、甚至自我否定。人不怕障礙,也能適應艱苦的環境,但是一但失去了方向,就會躊躇不決。淪為歧路之亡羊實在可悲可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美容有哪些新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