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餘老闆YCL

    首先我不贊同。我認為水墨畫與書法一樣,都屬於藝術,應該講只有創作者自己最滿意,創作者本人肯定懂其中的含義。此如有的書法家的"狂草",請問:有幾個人能看懂?對不對!所以我說都一樣……除了創作者外,也有少部分人懂,也有大部分人不懂的,這要看觀看者自己的欣賞水平了……

  • 2 # 半根筆

    水墨繪畫比書法更難看懂,這個觀點我並不贊同。首先水墨繪畫和書法,有些共性。他們都是講究筆法和筆墨。還有佈局與章法。表現意境他們都是相同的。我們只要瞭解作者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和地位,還可以透過分析作者的創作心境,我們就不難讀懂他的水墨繪畫和書法作品。

  • 3 # 高銘川號湖舟

    一般而言,大多數讀者會是如此。水墨畫是繪畫的一種形式。接觸水墨畫,瞭解水墨畫,能分辨作品好壞的人恐怕不多;相比較而言,書法是字的“美”的表現形式。與人們工作生活密切相關。人人識字,人人用字,對字寫的好壞,都有個基本評價。

    水墨畫,接觸的人不多,瞭解的人相對書法要少。分出好壞也較之書法困難。

    這裡的“懂”是指“懂行”,懂“形”懂“意”。

  • 4 # 新時夾竹梅花

    水墨繪畫與軟筆書法本出同源,都得拿捏墨跡的輕重濃淡舒緩快慢粗細大小排列布局等要素,雖然從直覺上看二者畫是畫字是字,但其實在書畫家手裡,畫亦字字也畫,墨跡的顯現不但是書畫家多年功底的集中歸宿,更是書畫家心境的藝術呈現。而作為欣賞者,如果無法從書畫的諸多要素去逐一細品,而僅從主觀感覺去評判,自然談不上鑑賞,從而產生誰難懂誰易懂也就不足為奇了。實際上二者不存在誰難懂誰易懂,如果非要這樣去下定義,那麼具體還要視具體作品而論,不可一概而論。

  • 5 # 齊師傅

    我看不懂,也不會,因為,我沒水平也不會看,也看不出味道。因為沒有高人或者名人指點,就算有名人指點,我的藝術才淺,也沒法理解,也不知道水墨畫是好看,還是書法難看懂,這些太神秘。

    一個作品,不是一個人說了算,是有大家評價,才能說出道理,那時候在聽他們的理論和評價,去找原因,才能得到精髓,才會得到答案。繪畫千變萬化,五花八門,很難分析,就拿繪畫的墨,也是就有講究得,水墨的畫,隨似好看,但是看不出味道,只能說好,好在哪裡,一問三不知,是不懂,能看出什麼來呢。書法,看似簡單,字的好壞,造型神態,說不出什麼來,個別的書法還認識,有神態字造型個別,就更不認識念什麼字,是什麼意思,就這麼簡單。我是沒文化的,回答這些題,就這麼簡略。

  • 6 # 萬物皆明

    水墨繪畫比書法更加難以看懂,要看具體說的是什麼意思。

    從視覺方面來說,不論是什麼畫,都比書法更加容易看懂,水墨畫也是這樣,即使是再抽象的水墨畫也脫離不了“形”的範疇,因為水墨畫再抽象也不會有藝術家故意畫成什麼也不是的東西(像那種譁眾取寵小丑一樣的所謂“射墨”另當別論,那種東西本來就啥也不是),所以,正常的水墨畫,就算是普通人也能分辨出來畫的到底是什麼。

    而書法在視覺上就比較難看懂,因為漢字本身就是抽象的,而書法更是對抽象的文字進一步的抽象和簡化(楷、隸、篆除外),所以沒有基礎的普通人想要看懂書法藝術是比較困難的。

    但是如果我們從另外一個方面去比較的話,兩者倒是沒有差別。剛才我們是從視覺上去比較,現在我們從精神上去比較,書法剛才已經說過了,水墨畫的精神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因為水墨畫比較注重文化和情懷,而這兩種都不是簡單就能瞭解到的,所以從精神上來說的話兩者差別不大。

  • 7 # 白彥濤72

    你所說的水墨繪畫,應該就是中國畫。書法是一種藝術語言,中國畫也是一種藝術語言。要懂一種語言,學習是前提。就像學習英語,只靠多聽並不起作用,而是要學習他的單詞,語法....等等。當你瞭解了基礎知識,和它的內在規律,再厚的英文書也不是問題了。看不懂中國畫,基本就是對於中國畫的元素不夠了解,比如中國畫的歷史,也就是他是如何形成的,在形成過程中有哪些重要的改變和人物,主要的流派有哪些,又是在什麼時期形成的,他們之間有什麼關聯,等等。當你瞭解了這些,看懂中國畫就非常容易了。

  • 8 # 三哥哥畫畫啦

    水墨和書法的的工具都是毛筆,材料都是宣紙。很中國!水墨講究水和墨的運用,有許多不確定性的機理效果呈現出藝術的美感。書法也是一樣,講究筆法,講究氣韻。其實不必看懂,你要覺得好看就足夠了。

  • 9 # 周先生89218

    水墨畫倒是一眼能感到美或者不美。書法就難了。你覺得很好,評淪卻說匠氣。你看這在瞎寫,評論說是高雅。很多人寫了一輩子的字,還是沒寫好,不是說筆墨太浮,就是筆劃笨拙。哈哈沒有個標正。如某人書法,很多人大力稱好。後來知道是別人仿的就說寫得太差勁啦。

  • 10 # 陳洪亮

    其實書法更不易懂。 你看一些所謂的醜書大行其道。就是大多數卻不懂得好壞。 有人說好也跟著說好。 關鍵是還會掏大錢買那些垃圾。水墨畫其實還好一點懂。 最起碼我們可以看到他畫的像不像。 當然又醜書就會有醜畫。當我發現欣賞不來的時候。就不要輕易的掏錢購買。那就不會買一堆的垃圾了。

  • 11 # 時光境遇藝術

    水墨繪畫和書法都屬於國粹,二者相輔相成,需要我們用心境去欣賞,去感受。從鑑賞的角度來看,哪個更難懂並無固有的定論,或取決於心態,或是個人欣賞角度與心境的變化。不管是水墨繪畫,還是書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 12 # 陳展鳴

    水墨畫,除了潑墨大寫意,其他都容易看懂(如果都不懂,讀一點古詩詞,看一看作品簡介和畫評,特別是繪畫理論),雖然說書畫同源,但國畫所用線條是“以書法的用筆,為實現畫面的形神兼備而隨時靈活變化的,與書法是有一定區別的。。。

    書法,除了草書、行書、篆書、隸書,楷書都較易看懂(如還不懂,可查繁體與簡體字對比的字典,就算篆、隸、草、行各體都有書法字典可查)至於筆法、章法、風格等方面就慢慢來吧,不用急。。。

  • 13 # 廣州王振中

    當然!水墨繪畫比書法的基本功要求更多樣化、要求更高的悟性,單靠勤快、克苦、寫字就容易上手。尤其正楷,格式有規,一板一眼。繪畫不一樣,既要對傳統格局,對形體結構有深入的瞭解,對繪畫風格變化,一個藝術家要有數次的變格,不一樣的追求,尤其要具備一定文化修養,對生活、社會有自己的體驗和深層次的體會……當然,書法走到了獨創、書寫草書時,也需要具備氣質與修養,品性與豐滿的知識,這些都需要知識層次的多元化來充實。

  • 14 # 渲藝墨寶

    我覺得不應該啊,這個是因人而異,有些人就是自生帶有對影象的感悟,偏向的風格和喜好都是不一樣的,沒有什麼水墨繪畫要難於書法的。

  • 15 # 本心堂書法

    水墨畫和書法要學好都不容易,哪個更容易看得懂,本質是指哪樣更容易讓人“欣賞”?

    書法注重氣勢之美、意態之美、韻律之美,可說是真正的抽象派藝術。中國繪畫是充分運用書法藝術這種抽象手段的。書法的用筆是中國畫造型的語言,離開了書法的用筆,就很難言中國畫。書法家的感悟,直接影響著畫家,書論正是畫家用筆的基礎教材。從而,中國畫本身帶上了強烈的書法趣味,國畫的線條、墨韻,處處都透露著抽象之美,它有著獨立的審美價值。也就是說即使離開了物象,單獨地欣賞一筆一劃、一點一塊,都使人怡然有得、心醉神迷。

    所以簡單的理解,要懂得欣賞國畫的“裡子”,就得學會欣賞書法。懂得欣賞書法,欣賞國畫就會更容易一些。同時需要學會欣賞書畫的“源”,即大自然,懂得觀察自然界,感受自然和生活的美,書畫藝術是對自然與生活的感悟提煉,莫純書畫去看書畫,須“師古、師心、師自然”。

  • 16 # 雷家林書畫

    水墨畫與書法那個難懂,在於創者的水平與個人風格,不一概而論,有的人畫的雅俗共賞,在於似與不似間,就不難懂,而有的書法者寫的不認識,反而難懂。一切以藝術作品本身的質量為根本,不以藝術種類定難易。

    《秋風紈扇圖》的無上風流

    水墨的仕女圖與水墨山水圖的意蘊相同,洗盡鉛華在一片天真,有出水芙蓉般的清新自然風韻,唐寅畫濃郁的著色仕女,主要是性感的宮女與妓藝時,刻畫是嚴謹而精緻些,塵世的的慾念在畫中亦是含量多一些,現實的風尚亦多一些,但是水墨的仕女出現在唐寅的作品中時,是一切雜色的放下,一切俗念的放下,天然自由的風尚佔據了畫面,線條的勾勒淡然而簡省,背景的虛空與陪襯物的少許(僅一石一竹))顯現出仕女主角的視覺的集焦程度,東方古代的名仕,畫自寫像不必是直接畫自己的真容,不象西方人比如凡高畫了自己不同時期的自畫像,包括瘋了後割掉自己耳朵後的自畫像,雖然不是特別寫實的,而是藉助外物,這個外物除卻植物,動物,連異性的人物亦成了自寫像的媒介,所謂的香草美人,香草是植物,美人是人物,同性的異性的皆可以成為自喻的物件,這絕對不是偽娘派,而是東方約定俗成的一種藝術表達方式。

    南京解元唐寅作為煙花隊裡醉千場的老手,象仇英畫的《漢宮春曉》中的畫師對於宮妃寫生那樣,對妓藝的寫生應當是常有的事,無論是裸體與著衣的,畫多了便訓練成老手,也就是老司機的意思,對著物件畫時雜念仍然是多,拘束也多,畫的不一定是自然流暢,未必進入到自由王國的境地,而是有不足之處,但他長期訓練到了老境時,技術的成熟會演繹為程式,這才是最後的完美,畫之自由瀟灑的境地終於到來,加上絢爛之極歸如平淡的水墨風尚,寫的意味濃郁起來,所繪的物件已經是十分的貴到似與不似之間,這就是你在《秋風紈扇圖》中所感受到的情形。

    圖中的人物的形象,是典型的,亦是這一個的,個性與共性的同時存在,我們那時的教育意識(後文革初期)仍然有效,並沒有失去它的真理性。說她是班姬也好,還是其它美人也好,其實這皆不是畫者的主旨與重點,重點是畫一個仕人的心理流動,一種仕人或者直接說是佳人處於世間的際遇。(家林論藝)

    被人重視或不重視時展現的快樂與不安 ,在人生的境遇中的泛起的一種淡淡的憂愁,尤其是藉助美人遲暮,在一年四季最為感傷時的環境中,諸如在在嫋嫋秋風,洞庭波啊木葉下的情境中的佇立裡,展現主角(物件與作者)的心理意識流,無盡的愁緒與傷感。

    畫中的叢竹嫩而弱小,與主人的力量與情境是合拍的,有些佳人在空谷,不管是南方有佳人還是北方有佳人,天寒尚有修竹可倚,而圖中的女子佳人,連個背靠的都沒有,何其的弱小不勝支撐的,藉此表達的仕人的境遇就更加的濃郁與貼近真實。

    風流才子的所有詩意與文心皆從東方遠古的詩意與文心中來,從所謂伊人到嫋嫋秋風,從北方有佳人到佳人在空谷,東方的詩意意蘊深厚而悠遠,浸潤著每一個代有才人的情思。老天對於代代的才子的眷顧只是在才情上的,並不需要連其它的境遇比如官運與財運皆給予,不可能是十分的完美,不足是同時的存在,這才是真正的人生。

    紅粉佳人也會是害怕愛的消逝,有才情的君子亦擔心得不到社會的重視,但是遭遇過後的反思,或者悟得,一切便能醒悟與放下,如是唐子畏先生由畏懼到無畏,是因為他知“道”了,他終於說出:“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那麼,美人在秋風中,握紈扇而不失,不棄,扇子是自己的媒介,亦是自己的愛物,同樣是自己的折射,另一個的“我”,世人棄之我不棄,執之到老,以這種永恆來慰安自己的人生境遇(這是另一種顧影自憐),於是一切外物,諸如秋風寒冷,不再著於我相,超然的思緒便是忽然的喚起。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煙花隊裡的人與仕人君子隊里人,有什麼區別,不是異性的問題,而是愛與被愛的問題,達與不達的問題,唐寅在中間周旋久了,理解也多了,紅粉佳人,佳人紅粉,仕人境遇好,不就是紅嗎,如此美人與君子,君子與美人,還能分出個你與我來嗎?

    一幅畫的技法能夠窮盡,而他的內含卻是無盡藏,等更多的智者去發掘---

    於是我用唐寅自己的題畫詩結束全文:"秋來紈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傷,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逐炎涼。"

  • 17 # 藝叔家chirs

    水墨畫,除了潑墨大寫意,其他都容易看懂(如果都不懂,讀一點古詩詞,看一看作品簡介和畫評,特別是繪畫理論),雖然說書畫同源,但國畫所用線條是“以書法的用筆,為實現畫面的形神兼備而隨時靈活變化的,與書法是有一定區別的。。。

    書法,除了草書、行書、篆書、隸書,楷書都較易看懂(如還不懂,可查繁體與簡體字對比的字典,就算篆、隸、草、行各體都有書法字典可查)至於筆法、章法、風格等方面就慢慢來吧,不用急。。。

  • 18 # 雅吟畫國畫

    難看懂你是指國畫大寫意嗎?

    與其說 今人提倡寫意畫風,不如說是在倡導表現主義的藝術趣味。正是這主觀表現的藝術趣味,在中國畫領域中催生了粗筆水墨,也即今人所謂的水墨大寫意的技法,這種畫風在技巧上體現以書法線條配合垛筆以簡逸的表現手法來表現物件,作畫時注重用線的書法味和墨色的多變性,首重趣味!神 情 趣 三方面上下功夫!對於寫意畫來說,在欣賞的過程中最主要的是關心作品所傳遞的精神是否具有“氣韻生動”之快感。

    寫意畫不僅是自然精神與畫家心境的合一,而且是在民族精神與哲理下所構成的中國畫特有的審美藝術觀,從形似到神似再到氣韻,最後形成詩、書、畫、印相融合的文人畫體系。“寫意”兩字看似簡易,卻包含著艱深而豐富的學術內容,非一蹴而就的淺學。

    欣賞者同樣也要具備 相應的藝術修養。從一定意義上說:欣賞寫意畫必需涵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載道”精神,另一個是“暢神”精神。兩者不可或缺。

  • 19 # 吳蒙哈哈

    國畫作品和書法作品有不同的表現領域,不同的作者在表現同一個物體的時候,也會有不同的表現能力以及表現方法。所以至於說哪個多難懂一點,那還是得看個人的,因為即使同樣的一副作品擺在不同的人面前。也會受到理解能力以及生活經驗的限制。所以難不難懂,這個得因人而異呢,不能一概而論。

  • 20 # 蒙天一笑

    水墨繪畫比書法更難看懂這個問題,如果從書畫愛好者的角度看,是不存在的。

    第一從書畫同源的角度看,水墨繪畫和書法都是以毛筆做為工具,水墨繪畫用筆用墨的方法也是採用書法的用筆方法,書法表現字的結構,水墨畫表現的是事物的形態。表現內容雖然不同,但用筆用墨方法是一樣的。

    第二從表現最終目的看,書法是表現文字的結構和佈局,水墨畫表現的是事物的形態,但最終目的都是在表現一種意境,一種詩情畫意,都是表現一種作者的情感,是作者主觀思想的表達。從這個意義上講,水墨畫和書法不存在誰難看懂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學者怎麼打籃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