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手機使用者61579081523
-
22 # 問道黃老
一個人內心的善惡的比例沒法確定。善惡是人為認定的道德標準,性善、性惡至今爭論不休,孟子主張“性善論”,同樣是大儒的荀子主張“性惡論”,人性的本源到底是善的還是惡的,都沒法確定,更別說善惡的比例了。
還是老子說的好: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善惡同根,是非同門,為善者,則惡也就相應出現了;同樣地,為惡者,善也就相應地出現了。所以老子說有無相生……不為善,惡是“無”的,為之則善惡並出。這就是老子“同出而異名”的含義所在。
老子認為,“道”生萬物,神祗聖賢鬼魅妖怪,無所不生,也無所偏私。但“道”沒分別心,有分別心的是人有分別之意、取捨傾向、偏好之心,故生美醜之名、善惡之分。但芸芸眾生,偏私不同,取捨不一,全以合乎己意者為美、為善。但我以為美者、善者,你可能會認為是醜的、惡的,所以老子說“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好人、壞人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曾經的好人可能會一時糊塗,秒變壞人;大家公認的壞人,可能會在某一時刻心生慈悲,做了一件“好人”都做不到的善事。就像當前全民抗擊肺炎戰役的捐款一樣,有的大牌一線明星捐款20萬,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捐款百萬、千萬,某影片平臺網紅辛有志捐款1.5億元。大牌20萬對比小人物1.5億,能比較出善惡嗎?如果就此一件事就輕易下結論,定善惡,肯定有失偏頗。
除了辛有志這樣的個案,我不贊成公佈捐獻者的具體數額,數額有大小,愛心沒法衡量,公佈出來極易造成傷害和誤解。
捐獻是義舉,是大善。但即便如此,也沒法因此判定善惡,我們所能判定的只是就事論事而已。
所以,善惡之事,只能就事論事,沒法按比例確定。看待善惡要看整體,看大局,善心佔上風時,他就是善人;惡性佔上風時,他就算不上好人。彼時不是好人,此時他變成了好人,所以,大環境的影響,決定著一個人的善惡走向和善惡程度。
-
23 # dyyfmx
我認為,一個人內心惡與善的比例;如果惡90%比善10%,應該就是一個惡人;如果善99%比惡1%,應該就是一位善人。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有點難,有人做了幾個壞事就被稱為壞人,有些人大錯不犯小錯不斷也沒有被稱為壞人,這似乎與所做的事情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