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易經天道
-
2 # 三目巨人說文史
主要是看你寫的物件是什麼。如果是敘事性的散文,當然必須得有情節,一般的敘景散文,也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情節。不管什麼散文,總之他都是人的活動,人的觀察人的感嘆,只要有人的因素在裡面那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情節。但是散文畢竟是散文,就算有情節也不一定像小說那麼完整,那麼連貫,那麼曲折。但是有沒有情節並不是判斷散文好壞的標準。
-
3 # SolutionProvider
散文可分為四大類:1、敘事散文;2、抒情散文;3、寫景散文;4、哲理散文。按照其分類定義,敘事散文是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所以其故事情節非常明顯,貫穿全文。抒情散文雖然有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但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更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
寫景散文以描繪景物為主的,不需要故事情節。哲理散文是透過寄寓於人生百態家長裡短來表現主題,所以也要有簡單的故事情節。
-
4 # 認識你真高興
我認為有故事情節好。生活中離不開人和事。無人無事只有單純的景了。文章千古事,沒有故事的散文脫離了生活有點飄啊!
-
5 # 使用者芳原
我個人覺得,任何散文,都是表述一種精神境界,無論是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寫景散文、哲理散文都是這樣的,它要麼是弘揚一種富有正能量的精神,要不就是抨擊一種負能量的精神,我認為現在的散文還是前者居多的,抨擊類的在魯迅文集裡面是比較多見的。記得一位文學界的前輩曾經說過,我們在寫每一篇散文的時候,都應該覺得你的身邊站著一個人。是啊,每一個可寫的人,不都是代表著一種精神嗎?所以說,每一篇散文裡面,都或多或少的有一點故事在裡面的好。個見而已,不足為論。
-
6 # 鄭顯亮
這是見仁見智的。
有因情節而精彩的。像梁衡、畢淑敏、林清玄的一些敘事散文,往往能從極尋常的事件中,探求深刻的生活哲理。情節看似簡單,卻寄蘊深厚,簡單中見奇崛。
也有不見情節而奇妙的。或以議論見長,擷取生活片斷,巧加引申,點石成金;或以抒情著稱,展現生活細節,渲染烘托,熠熠生輝。
理論上講,情節的有無同散文的高下,不存在必然聯絡。
-
7 # 滿目皆琳琅
散文有無故事情節,都不是衡量一篇散文優劣的硬指標。好的散文,不管有沒有故事,內容都是健康的,沒有影響讀者心情的消極因素,是作家真情的流露,且能夠打動很多讀者。
我是一位文學編輯,工作中看到很多來稿。曾經遇見過這樣一件事:一位作者來稿,就是故事性很強的散文,能明顯看出虛構的痕跡。聯絡作者退稿,說了我的看稿意見。作者很有意思,說你說是虛構的,那你不能按小說發了嗎?聽作者這樣說,我很無語。他以為散文和小說的區別就是是否虛構呢。
散文重在真實。有故事情節的散文,一定不能是虛構的故事。比如我看過一位經歷過解放戰爭的一位老軍人寫的回憶散文,就寫得很好,故事脈絡清晰,情節無大起伏,淡淡敘述中,能讓我感知到作者那怦怦跳動的心——對逝去的青春年華的留戀,對參加那段革命的無比自豪。這類散文,因回憶往事,記憶難免出現偏差。我認為,作者寫作的時候,主要故事情節一定要忠實於生活,但很次要的東西,如天氣狀態,吃的什麼東西,可適當允許虛構。
有故事情節也好,沒有故事情節也罷,都不能作為判斷散文好壞的硬指標。好的散文,是真情流露,能打動讀者。
-
8 # 雲中漫步
沒有故事情節的散文,就是一篇流水賬,沒有靈魂,讀了也無味,㪚文和詩歌多多少少都是在教育人的,不然學著無味道,
-
9 # 文學老兵
寫文章,不僅自娛,還要給人看,傳遞作者的觀點理念,即中心思想。散文,可以海闊天空,自由發揮,或賞景,或誦物,或敘事,或寫人,寄情於景物人亊。名為散文,其實形散意不散。一篇散文,作者會調動筆墨,用形象思維儘可能完美表達自已的某一觀點理念,感動讀者。
散文和小說的不同之處,在於對故事情節的處理。敘事散文不拘泥於故事情節,可以東拉西扯,不注重連貫,所有目的均為突出中心思想。因此,讀散文不必過份注重故事情節,重點在於“意會”和“美感”,領略作者的創作意圖和內涵。
-
10 # 三國演義的智慧
散文的基本規律是形散而神聚!
所以就形式來說,文章梗概和細節有無情節不是重點,重點是具體一篇散文要寫什麼!
具體一篇文章的寫作目的是核心!需要情節,有具體情節可以更好的達到寫作目的,當然可以考慮情節的創作,但是,不需要情節就可以達到寫作目的,何必多此一舉?
文章的寫作,是為了抒情、明理、說明、總結和介紹,而不是為了文章而寫文章!
當然凡事有例行就有例外!
如果為了寫作鍛鍊,只為自己的鍛鍊,無所謂可不可以,完全可以更開拓性的來寫作,以更好的總結經驗,提高創作能力。
-
11 # 秦紫玉紫韻閣
個人認為,散文是作者內心的投影,文章也本來就是寫故事的,所以有無情節都看文章本身的需要,並不是一定要情節,或者不要情節,沒有絕對的限定,都屬於個人的喜好,或者說選擇。
-
12 # 步蘭香407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謂形散即選材自由,表達靈活(記敘,說明,議論,抒情依內容而靈活多變)但必須緊緊扣住主題(中心思想),不是把人與事物平放在那兒,不加修飾,乾巴巴的幾根筋,而是透過精雕細琢的打磨,刻畫,塑造,活靈活現地展示給讀者。例如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中,作者選取抗美援朝戰爭三個典型事例(1,松骨峰戰鬥,2,馬玉祥烈火中搶救朝鮮小孩,3,防空洞與戰士談話)透過生動的情節描寫,表現了志願軍戰士大無畏英雄主義精|神,國際主義精神,革命樂現主義精神。總結出一一我們的戰士是敢可愛的人。倘若作者只把這三個典型事件擺放在文中,不加刻畫,描寫,沒有故事情,文章還能感染讀者嗎?還能與讀者產生共鳴嗎?還能產生如此深遠的反響嗎?所以說,任何文學作品都應該突出中心,都應該有感人的情節,但是情節必須真實,不能虛構。都應該有積極向上的主導思想,客觀地反映社會生活,礪人奮進的動力!‘
-
13 # 小陳有想法
我覺得散文這種題材還是略有一些故事情節比較好的。
我在學習散文的時候,老師教給我散文的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形散而文不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作一篇好的散文,取材可以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一篇散文中,可以從一個人物的某個側面或者一個先進事蹟的片斷談起,時間上可以跨度幾千年,空間上可以縱橫幾萬裡。作者可以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隨意選擇,精心安排。
“形散”還體現在表達方式的靈活多樣。總之,無論是敘事、描寫或是抒情、議論、說明都能在中心思想的指領下,得到充分的發揮。
而“神不散”,主要是從散文立意的角度而言的,就是要求立意高遠,主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如何廣泛,表現方法多麼靈活,都應圍繞一定的中心,為中心思想服務。
而要有一個統一的中心,讓文章的立意圍繞著中心來進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有一個故事情節來帶領著文章的推進,這種方式更靈活,線索看起來會更鮮明。
-
14 # 死不悔妀
散文有故事情節和沒故事情節不重要,這是我的觀點。重要的是所謂散文或敘事、或敘物、或敘景、或敘人,皆可天馬行空既行散而神不散,皆要為你的“點”服務,也就是中心思想。
散文的另一特點即有故事情節的一定要是事求實,不像小說那樣,為了主題的服務而誇大,誇張,一定要從內心深處真情流露,感染了自己,才能感染讀者,才能感染世人,才有生命力。象揚朔的巜荔枝蜜》一文,由蜜蜂想到蜜,透過荔枝樹林看到勞動人民熱火朝天的工作場面,就恰到好處地想到——她們在田間分秧插秧不也正是在釀造自己的蜜麼!象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也是如此。
在寫景方面,為了更好地拱托主題可適當的下點功夫潤點色,誇張一點也無妨。
散文的另一個特點,寫正能量的多一些,讀後,令人感動、令人奮進、令人心曠神怡,……當然也有警戒世人的散文也有,魯能先生就有這樣的散文。
-
15 # 雪堂蕭聲
我以為有故事情節的散文好。
我個人特別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散文。我不太喜歡看一味用華麗詞藻堆砌的抒情和寫景之類的散文,總感覺這類散文有無病呻吟之感,哪怕寫得再好。
所以,我學習寫散文,也主要是以講故事為主,哪怕寫得再差無人看。
最近,我又認真地看了一遍餘秋雨先生的新版散文集子《文化苦旅》,受益匪淺。儘管有人說餘秋雨先生寫的散文,有些地方出現“謬誤”,但他會講故事。我以為他是我國知名作家中,寫散文的頂級高手。建議你讀一下《文化苦旅》,興許你也會愛上有故事情節的散文。
-
16 # 星升201907
散文有敘事和抒情的區別之分。敘事散文既然寫事就應有情節人物時間地點,有開頭和結果的。因此,也就要有所謂故事情節啦。
-
17 # 妙芬419
這個問題很明顯,那當然是要有血有肉有內容,精彩,感動,吸引眼球,開闊視野,有影響力,有教育意義,讓人迷戀往返,這樣頻道才能長久不衰,越來越靚麗,即創新回頭率又高,生動活躍,何樂而不為呢!
-
18 # 鶴鳴禪心
其實這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答案,應該視具體情況來講,有的散文以說明事物為主,只抒發情感即可,如朱自清的梅雨潭的綠等文章,寫的非常唯美,讀起來朗朗上口,而有的以記敘為主的,可以有故事,兼具散文與小說的功能,比如百合花等篇,所以,不能一概而論,而應根據實際情況,所謂法無定法,不管白貓黑貓,讀者愛讀才是王道。
-
19 # 使用者目及天下
散文不是通訊報道,不是小說,所以散文的故事情節必須建立在故事情節是為了抒情,圍繞著主題的神魂,有取有舍。散文過於追求故事情節容易俗,平淡,缺少文采。真正好的散文應該是敘事、抒情、知識、文采為一體的。讀後可以給讀者知識,給讀者啟發,有生活中流星一樣的閃光點,從而打動讀者,引起共鳴。真正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散文表現的領域是最廣的,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有沒有故事情節與散文好壞沒有關係。也不是衡量散文好壞的標準。
-
20 # 歷史多一點
有,是最好的了。
散文,形散神聚。這形就是故事情節,就是材料。
神,則是文章的主題中心。
文章都是需要有主旨的,而體現主旨的,就是透過故事情節。
故事情節之間可以看起來沒有什麼聯絡,或者聯絡不緊密,但其實都是圍繞著中心情感進行的
回覆列表
我從報刊看過一篇的,報上發表他的散文和詩歌,看過多篇後,從作品立意到行文,從敘事到議論或抒情,從語言到風格,都給我很深的形象。我覺得,國良作品的立意是正確而深邃的,行文是流暢而周密的,敘事是層次清而結構緊,議論是實在而具體的,抒情是真情而強烈的,語言是簡煉而優美的,風格是清新而質樸的,一句話,這個作者不簡單,有機會我要和他交流交流。還是有故事情節更能打動人心。